母亲会心疼人,让他休息,三郎就拉着一个通房进了帐中。军营那地方没有女人,他憋得久,好不容易回来,当然要放纵一把,好事才做了一半,父王派人来宣他,三郎觉得自己跟着皇祖父北伐有功,迟到一会儿父王也不会生气,就多贪了一会儿。

谁想到,父王的脸色却这么难看。

“沐浴来着。”三郎闷声道。

太子有正事要问,懒得拆穿他,这就问起这次北伐的经过来。

大郎条理清晰地讲了一遍,包括皇祖父的英勇、两位王叔以及各位大将的战功。

太子垂着眼,眼底越发沉郁。

很好,老三老四又立功了,怪不得父皇一回来就朝他摆脸色。

“你们俩都做了什么?”太子盯着大郎问。

大郎顿了顿,道:“儿子杀敌百余人,三弟也杀了四十六个。”

三郎小声替自己解释道:“如果我没有落马受伤,还能杀更多。”

徐清婉立即心疼起来:“伤到哪里了?”

三郎拍拍左臂:“扭到了,现在已无大碍。”

太子瞥眼徐清婉,继续问大郎:“五郎如何?”

大郎道:“五弟年少,只杀了三十余人,几乎都是用箭,很少近身与敌兵动手。”

太子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点。

虽然他没有亲赴战场,可他的两个儿子都勇猛无畏,老三自己厉害,五郎却是个胆小的,只敢远远地放冷箭。

又问了一些,太子乏了,毕竟今日一早他就忙着接驾、应酬再被皇帝老子训话,心力交瘁。

摆摆手,太子打发了儿子们。

大郎、三郎兄弟俩的院子离得很近,一起回来的路上,三郎悄悄道:“刚刚皇祖父肯定又骂父王了。”

大郎用眼神示意弟弟慎言。

三郎哼道:“就会拿咱们出气,幸好咱们比五弟表现好,不然父王也要骂咱们。”

大郎笑而不语。

论杀敌的数量,五郎的确不如他们,可五郎射中的那些敌兵敌将,都是奔着皇祖父与诸位大将去的,甚至也替他们兄弟俩解过围。

在皇祖父心里,可能五郎的表现更好吧。

不过,这些就不用告诉父王了。

第176章 (顺妃的小聪明)

这么久没见,殷蕙当然也想魏曕,白日更关心儿子一些,到了夜里,她便依偎在魏曕怀里,夫妻俩轻声说着话。

话题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能前一句还在聊宁宁,下一句就变成了陶然居快要成熟的橙子。

“对了,我听二嫂说,年后父皇要采选秀女呢。”

殷蕙忽然想起这茬,有些激动地对魏曕道。

魏曕不懂她在兴奋什么,后宫添人,可能母亲都不会放在心上。

殷蕙见他眼里一片平静,提醒道:“说是要给孙辈们赐婚,明年咱们阿衡也十七了,不知会不会也赐下婚事。”

这下子,魏曕终于皱了皱眉:“应该不会,太早了。”

他二十岁成亲,大哥二哥比他早点,但最早的也是满了十八才迎娶的嫂子。

那么多皇孙,要赐婚应该也是一批一批的,明年大概只会安排大郎、二郎、三郎、四郎,等阿衡也到了如今大郎的年纪,再采选一次,又能一口气解决底下三四个孙辈的婚事,如果父皇还有那个闲情逸致操持的话。

殷蕙也觉得长子还小,不急,趁年少多多历练历练,二十岁左右成亲刚刚好。

耳边响起纪纤纤的话,殷蕙又问:“那你觉得,咱们要给阿衡他们安排通房丫鬟吗?”

殷蕙自己是不太想给儿子们预备通房丫鬟的,新婚期间魏曕有多贪,殷蕙还记得清清楚楚,可那时候魏曕都二十了,年纪合适,如今两个儿子都还稚嫩,还在长身体的阶段,太早有通房,可能会伤了元气。

再说了,也许儿子们将来也会遇到一个让他们自愿专宠的恩爱妻子呢。

魏曕仍然皱着眉,说明他也不赞成这个主意。

不过,魏曕自己不需要通房,不代表儿子们不需要,阿循还可以再等两年,阿衡已经到了年纪。

“我问问他,他自己想要,你就替他物色两个,他不想要就算了。”

殷蕙摸摸他的眉心,忽然笑道:“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有通房吗?”

反正她嫁到澄心堂那年,魏曕身边没有通房丫鬟,之前应该也没有,否则堂堂皇孙,不必因为要迎娶正妻就遣散通房。

魏曕看着她。

她长得美,笑起来更是动人,而且叫人难以窥见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魏曕猜,如果他说自己有过通房,她此刻故意装出来的笑容肯定会瞬间僵掉,然后就要开始耍脾气。

看着胆小,醋性一直很大。

将人拉到怀里抱住,魏曕道:“母亲预备过四个,让我挑,我没要。”

其实,那应该是仁孝皇后的意思,作为嫡母,仁孝皇后在大事上对他们这些庶子一向考虑周全。二哥十五岁时,丽妃直接送了两个她自己挑的通房丫鬟给二哥,而他的母亲出身低微,也不敢擅做主张,于是仁孝皇后调教了四个丫鬟,再送到母亲那边。

魏曕不习惯与陌生人应酬,更受不了睡一个毫无了解的女人,就拒绝了。

殷蕙戳戳他的肩膀:“母后一片好心,你硬邦邦地拒绝,不怕母后生气?”

魏曕笑了下。

当时他才十五岁,哪里会想那么多,必须做的再苦再累他都会做,不必做的,譬如要不要睡女人,他总能做自己的主。

为此,他拒绝过仁孝皇后的好意,也拒绝过父皇的好意。

如今到了这个岁数,夫妻恩爱,他更不会再要什么通房,惹她伤心。

“不怕,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魏曕一边轻轻捏她的耳垂,一边看着她道。

殷蕙就好像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承诺的意思。

其实她只是调侃一下,没想拈酸,可男人这么上道,殷蕙心里又如何不美?

她捧着他的脸,对着那薄唇亲了上去。

想当初,燕王府的三皇孙多矜贵多清高,连亲一下都介意,还要嫌弃地擦口水,如今……

感受着魏曕反客为主的热情,殷蕙心中一片甜蜜。

翌日早上,一家五口仍是先进宫给永平帝、顺妃请安,从宫里出来,马车又去了济昌伯府。

明日就是中秋了,魏曕不在京城也就罢了,既然在,岂有不陪妻子回娘家过节的道理。

殷墉已经七十一岁了,鹤发童颜的,曾经挺直的腰杆也终于佝偻起来。

去年老爷子庆七十大寿,可惜殷蕙、魏曕要替仁孝皇后服丧,没能亲自过来吃寿宴,只叫三兄妹带着寿礼过来了,不过,宫里的永平帝也赐了赏给老爷子,这是天大的体面,大概也只有永平帝身边那一帮心腹重臣将来过寿时才会有这个待遇,所以,虽然殷蕙很遗憾没能亲自过来,那日殷墉是挺高兴的。

“呦,阿衡这个头都快追上我了。”

看到曾外孙,殷墉笑得比看到亲孙女还要高兴。

魏衡也很会哄老爷子,又从平城带回来几坛飘香楼的美酒。

老爷子被孩子们簇拥着进去了,殷阆夫妻俩来招待王爷王妃。

去年又是春闱之年,已经是举人身份的殷阆第一次参加春闱便金榜题名,殿试的成绩也不错,被永平帝安排到户部做官。

那时候魏曕也在户部,两人倒是经常见面,所以现在殷阆招待魏曕,也就更游刃有余了。

谢竹意则邀请殷蕙去花厅里喝茶。

谢竹意对殷蕙道:“前日大姐他们也来送节礼,大姐跟我透露,已经有人托媒去为如姐儿提亲了呢。”

殷蓉的长女蒋如今年十三岁,年纪还小,家里肯定还会再留两年,但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家,提前定下婚事也可。

蒋如貌美又温柔,被人早早看上也没什么稀奇的,但媒人来得这么早,多半与蒋维帧的升迁有关。

前年官员们考评,蒋维帧从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升到了正四品的吏部右侍郎。

他身上有从龙之功,为官能力也得到了永平帝的认可,户部里面又都是肥差,肯定有人想巴结蒋维帧。

“那些提亲的人家,可有大姐看好的?”殷蕙好奇问。

谢竹意摇摇头:“大姐夫觉得不合适,还说如姐儿太小了,及笄后再考虑。”

殷蕙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蒋维帧那张儒雅却平和的脸,如果说魏曕的脸一直都是冷的,那蒋维帧的君子气度也始终未变。

对蒋维帧,殷蕙渐渐有了钦佩之心。

吃完午饭,殷蕙一家就告辞了。

回到蜀王府,魏曕单独叫魏衡去了书房。

魏衡有一点点紧张,每次父王单独叫他来书房,说的都是大事。

门关上,魏曕在书桌前坐下,魏衡先给父亲倒碗茶,再恭敬地站在一旁。

魏曕看眼儿子,问:“大郎、二郎他们身边都有通房,你可知道?”

魏衡闻言,怔了怔,随即清俊的脸上浮起一层薄红。

他明白父王要与他谈什么了。

每天与堂兄弟们一起去学宫读书,底下的弟弟们比他还懵懂,但这些年下来,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身边陆陆续续都有了通房。大郎稳重,从不在学宫议论这个,可二郎、三郎偶尔会调侃他们这些弟弟,二郎甚至还塞过他一本册子,上面全是不堪入目的画图。

魏曕见儿子懂了,便开门见山道:“你若是想要,我会让你娘替你安排。”

魏衡却摇摇头,道:“父王,我不需要。”

魏曕颔首,刚要示意儿子可以走了,忽然想起殷蕙肯定会追问他儿子不要通房的原因,所以他也就问起儿子来:“为何不要?”

魏衡有两个理由。

一来,他并不想女人,现在这样的生活就挺好的,他白日去学宫读书,回到家里陪弟弟妹妹,无须操心别的事情。如果有了通房,必然会分散他的精力,有那闲功夫,魏衡宁可多陪弟弟妹妹,也不想浪费在一个外人身上。

二来,父王就没有通房或妾室,与母亲恩爱和睦。魏衡也想像父王一样,将来娶个自己喜欢的姑娘,既然喜欢,他就不希望将来的妻子因为通房而拈酸难过。

不过,魏衡只对父王说了第一条理由。

魏曕很满意,男人好色不一定没出息,但能够克制欲望的男子,说明其足够自律,自律便能自强。

“知道了,回去吧。”

魏衡笑着告退。

魏曕再去后院找殷蕙,让她不必再操心此事。

殷蕙松了口气,在她心里,阿衡还是孩子呢。

殷蕙把魏衡当孩子,永平帝却觉得前面几个孙子都大了,尤其是大郎,因为皇祖母去世耽误了这么久,婚事必须抓紧了。

九月永平帝就把采选秀女的旨意发了下去,让各地七品及以上的官员之家,将家中年龄合适的嫡女送往京城。

永平帝对秀女们的要求有三个:身体健康、容貌端秀、品行庄重。

各地秀女分批抵达金陵,腊月中旬终于到齐了,初选之后再送到宫里教导礼仪。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肯定要赐婚的,五郎……

永平帝去了咸福宫,问顺妃:“过了年,五郎也十七了,要不要给他也挑一个?”

顺妃想了想,道:“还在长个子呢,老三都是二十成的亲,五郎也再等等吧。”

永平帝本来也没着急给五郎赐婚,见她这个祖母都不急,他也就同意了。

顺妃在心里偷笑。

如果现在就给阿衡赐婚,秀女就那么多,那肯定得先让前面的哥哥们挑,她的阿衡那么好,凭什么要挑人家剩下的?

等这四个哥哥成亲了,下次采选时,阿衡就是排在最前面的“五哥”了,可以先挑!

顺妃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她知道,要给大孙子挑最好最美的姑娘!

过几日儿媳妇进宫来请安,顺妃一脸窃喜地对儿媳妇说了此事,分析了一番道理。

殷蕙笑道:“还是娘聪明!”

既然知道这次选秀公爹不会给儿子赐婚,他们一家也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年了。

第177章 (一直是蟒当然好,就怕被人)

无须操心儿子的婚事,这个年殷蕙过得很轻松,还从纪纤纤那里听了许多这届秀女的事。

想当初景和元年,公爹刚刚登基,为了稳固金陵一批老名门世家的心,让他们别再担心被新朝廷清算,公爹特意从金陵的世家女当中采选了一批秀女,分别赐给四个儿子做王妃或侧妃。

八年转眼过去,朝堂早已稳固,这次为皇孙们赐婚,永平帝便只从各地方官家中采选秀女,京官们想把女儿塞进来都没机会,甚至可以应选的地方官也有官阶要求,只要七品以上三品以下的。

殷蕙猜,公爹是在提防外戚了。

“你说,父皇是不是看我们不顺眼,觉得世家女都不行?”

没有丫鬟在场,纪纤纤在殷蕙面前向来什么都敢说的,话里透出浓浓的郁闷来。

纪纤纤自己就是世家女,她觉得自己的儿子也该娶世家女才不算委屈,谁知道皇帝公爹非要从小官家里挑。

历朝历代世家女都是香饽饽,公爹的五个儿媳妇,除了殷蕙、福善,其他三个也都是名门之女。

公爹给儿子们挑世家女,到了孙子却只挑小官之女,纪纤纤怎么琢磨,都觉得公爹这是嫌弃她、徐清婉、王君芳呢!

当然,肯定还有更正经的原因,那个就不适合与妯娌嘀咕了。

殷蕙笑道:“二嫂净胡说,父皇平时对咱们都和颜悦色的,哪里有过嫌弃之意。”

纪纤纤干笑两声。

公爹或许对殷蕙和颜悦色,对她可没有什么好脸色,要么就不看她,一旦看过来,那眼神必定夹杂着不加掩饰的嫌弃。

据纪纤纤的观察,五个妯娌里,公爹最喜欢徐清婉与殷蕙了。

公爹对徐清婉,应该是对仁孝皇后的爱屋及乌,对殷蕙,大概是殷家出的银子太多,公爹看到殷蕙就想到银子,能不满意?

至于今年采选入宫的秀女们,这会儿都还在宫里学规矩,由四妃共同主持遴选事宜。

殷蕙进宫的时候,婆婆顺妃又给她讲了讲这届秀女,说是有好几个貌美动人的,也有贤名远播的,当然,这些贤名都是负责采选的太监们从各地打听到的,顺妃经常与丽妃、贤妃、淑妃待着,也就听说了一些消息。

参加终选的有五十个秀女,永平帝与四妃一起挑,谁做正妻谁做妾室都是永平帝亲口定的,连丽妃也不能干涉。

四个皇孙,照例是每人一个正妻两个妾室的安排,妾室直接就送到各自的皇孙们身边了,正妻则先安排住在宫里,按照长幼排序,由礼部主持四兄弟的大婚。

皇孙不比亲王,婚事办得比较简单,到了六月,四郎的婚宴也结束了。

这半年,殷蕙就一直在喝侄子们的喜酒,顺便送出去四份礼金、四份给侄媳的见面礼。

得亏她是王妃,自己嫁妆也足,不然若生在普通人家,有十几个侄子七八个侄女,光是孩子们婚嫁的礼钱都够她发愁的。

至于侄媳妇的性情如何,反正又不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殷蕙并不关心,偶尔听徐清婉、纪纤纤夸夸或骂骂,全当热闹。

景和九年的八月,平城那边的帝陵建好了。

还是景和三年的时候,永平帝离京北巡,北巡的最后一地便是平城。

永平帝早有迁都之意,在平城停留的那段时间,永平帝一边带着五个孙子故地重游,一边给自己物色了一块儿风水宝地,决定在这块儿宝地修建他的陵寝。

自古帝后合葬,永平帝的陵寝,自然也是仁孝皇后的陵寝。

所以,仁孝皇后病逝后,一直都没有下葬,就等着平城的帝陵建好呢。

如今帝陵一建好,永平帝就下旨让魏昳、魏曕、魏昡、魏暻这四个儿子以及年长的皇孙们护送仁孝皇后的梓宫去帝陵下葬,随后他也会跟着灵柩的路线北上,巡狩平城。太子要留在金陵监国,所以明明他才是仁孝皇后的亲儿子,却不能同行。

仁孝皇后的梓宫离京那日,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出城跪送。

太子跪在最前面,对着渐渐远去的灵柩,伏在地上嚎啕痛哭。

殷蕙想,至少仁孝皇后是葬在了平城的帝陵,将来能与公爹合葬,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金陵。

路途遥远,再加上仁孝皇后下葬也要挑选吉日,殷蕙还以为今年魏曕与两个儿子会留在平城过年。

没想到腊月中旬,四位王爷都带着孩子们赶回来了,去宫里给太子、四妃请安复命,然后就回了各自的王府。

虽然是去送仁孝皇后下葬,仁孝皇后毕竟已经走了四年,一家人也服了丧了,这会儿团聚便只管高兴就好,不必哀悼什么。

魏曕就是个闷葫芦,魏衡笑着给母亲与妹妹们讲他们此行的见闻。

平城作为新都,基本已经修建好了,城墙比当年一家人离开时修建得更高更厚,城内街道也更加宽阔气派。

变化最大的是燕王府,现在已经成了皇宫,比金陵的皇宫大了整整两圈。

除了修建皇宫,皇城外围也新修了很多宅子,有的是要赐给皇亲国戚,有的要赐给勋贵大臣。

平城的五座王府与公主府,同金陵的分布位置差不多,只是占地要更大一些,府内的景致也更充满了北地风情。

“既然修好了,皇祖父是不是要迁都了?”魏宁期待地问,母亲经常在她面前怀念平城的好,就连她也是生在平城,是地地道道的平城人呢。

提到这种大事,魏曕才开口道:“还没定下来,不过应该快了。”

殷蕙是最激动的,金陵固然好,一年风景如春,可她怀念北方的四季分明,尤其怀念北方冬日的皑皑白雪。

魏曕还带了平城蜀王府的舆图回来,吃过午饭要歇晌了,他单独陪殷蕙看。

平城的蜀王府几乎是照着金陵的蜀王府修建的,连陶然居都有,三间平房前面种菜,后面栽种果树。

“那边养不了橙树,我叫人改成了柿子树。”魏曕的指腹移到陶然居的后面,解释道。

殷蕙笑道:“橙子、柿子,熟了颜色差不多,也算一样了。”

魏曕看着她的笑脸,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澄心堂才是他们夫妻一开始的家,他在那里迎娶她进门,三个孩子也都是在澄心堂出生的。

可惜燕王府变成了皇宫,澄心堂也改成了他用。

四王归来,永平帝却留在了平城过年,儿孙大多数都被他打发回了金陵,只留了一个长孙。

再加上平城已经修建好了,永平帝此举其实就是在告诉金陵的众臣与百姓,他快迁都了。

而且,景和十年是个好年啊,既是永平帝登基的第十年,也是永平帝满六十岁的年头。

换成谁,都会在自己庆六十的这年干件大事,迁都就是这样的大事!

一时间,金陵城内的人心都乱了。

权贵富商们早在永平帝开始修建平城的时候就跑过去买田买地了,这么多年下来,平城的房子、田地是越来越贵,金陵的房子、田地却是越来越便宜。如今迁都就在眼前,更多的官员开始变卖家产,命家人管事先到平城去买地买房。

老牌的金陵世家最不高兴,虽然他们不缺银子去平城买新宅子,可他们的人脉底蕴都在金陵,迁到平城去,他们与新贵有什么区别?更别提,听说平城那地方的冬日冷得要命,春秋风沙又多,哪里比得上金陵的气候宜人?

故土难舍,这波人真是在心里埋怨永平帝没事迁什么都。

有人发愁,自然也有人欢喜,像冯家、杨家等跟随燕王在平城起事的人家,就都很高兴都回到平城去。

济昌伯殷墉更是笑眯眯的。

年后殷蕙来这边探望老爷子,就见府里下人们已经在收拾东西了。

“迁都的旨意还没下来,祖父就着急回去了吗?”殷蕙调侃道,她记忆中的祖父,从来都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如今竟然心急起来。

殷墉当然急啊,回平城就相当于回家了,年轻人可能觉得再等几个月也不算什么,他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越是这样,就越盼着能够早点回去,叶落归根。

殷墉早就有在平城养老的心了,不想后面出了那么多事,永平帝登基了,孙女孙女婿都要来金陵,殷墉虽然可以留在平城当伯爷,可他放心不下。小孙女做皇孙媳不容易,做王妃要牵扯的事情只会更多,他无权无势的只剩一颗脑袋,关键时候或许能提点孙女一二。

这才是殷墉留在金陵养老的真正原因,而非贪恋这京城富贵之地。

殷蕙都知道的,她虽然是父母所生,可父母都早早离去,祖父才是这世上最疼她的人。

“这次您回去,街坊们待您肯定更热情了。”

殷蕙一边替老爷子捏肩膀,一边憧憬道。

祖父有钱又心善,殷家周围的街坊们基本都沾过祖父的光,平时也都把祖父当财神爷看待,又喜又敬的。

殷墉摸着胡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只可惜,有的人已经寿终正寝了,曾经光着屁股在街上乱跑玩耍的孩子们也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微风吹拂,几片樟树的叶子轻轻地飘过来。

殷墉看着那些叶子,露出一个心满意足的笑。

无论如何,他总算可以回家了,孙子一家和和美美的,小孙女与女婿也越过越甜蜜。

如果说还有什么放不下……

殷墉仰头,看着孙女以为他有话说,低下头来,桃花眼笑盈盈的,还是小时候那么清澈。

殷墉就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还是放心不下小孙女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魏曕那小子,最后也不知道会变成个啥。

一直是蟒当然好,就怕被人打成泥鳅,孙女跟着他吃苦。

第178章 (重回平城)

永平帝在平城过了一个年,二月里又回了金陵,他这次回来,就是筹备迁都事宜。

新京城已经建好了,陆续把朝廷、官员及其家眷迁过去就是。

第一波先迁的,乃是诸位皇亲国戚。

旨意下来,殷蕙高高兴兴地叫人收拾行囊。

搬家是件很折腾人的事,哪怕不用殷蕙亲自动手,也够她操心的,可一想到要去的是平城,殷蕙就满心期待,恨不得丢下行囊他们一家五口先坐船北上。

不过这种美事只能想想罢了,最终还是要几家皇亲国戚凑到一起,像来时那般组建了一支船队,浩浩荡荡地往北而去。

太子还陪永平帝留在金陵,太子妃带着东宫诸人先出发了,只留两位年轻的妾室伺候太子的起居。

成亲的皇孙们有自己的船,没成亲的便几个皇孙共乘一条船,只有五六岁甚至更小的皇孙才会跟着父母同住,毕竟孩子们大了,船上就那么大地方,不小心撞到长辈们做什么,多不合适。

魏宁这次也与父母分开了,同庄姐儿、宝姐儿一起陪着太子妃。

徐清婉的意思是,她自己坐船怪没趣的,就让侄女们去陪她,虽然她有两个儿媳妇,但儿媳妇要照顾大郎、三郎,徐清婉哪能做那强行分开小夫妻们的恶婆婆。

她肯照顾三个侄女,殷蕙自然支持,女孩子们单独坐一条船,时间长了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如果有徐清婉在,孩子们肯定都老老实实的,吵也吵不出大事来。

魏宁有徐清婉照顾,魏衡、魏循兄弟俩与六郎、八郎住一条船,殷蕙就更不担心了。

船队出发后,蜀王这边,偌大的一条船上就殷蕙与魏曕两个主子,显得特别清静。

当年来金陵,魏曕给两个儿子当了一个月的教书先生,如今北上,孩子们都大了单独乘船,魏曕没什么事做,每天不是在厅里看书就是作画,到了晚上,他就将那一身的力气都用在殷蕙身上。

说起来,殷蕙好像还没有单独与魏曕在一起生活这么久过,白天黑夜都形影不离。

少时成亲,两人晚上黏糊,白天魏曕有差事,殷蕙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没多久她就怀上了,魏曕连晚上过来的次数也大大减少,等衡哥儿出生,夫妻俩白日再见面,孩子总是在身边。

“你有没有觉得,咱们现在这样,像极了那种刚成亲就要一起外放的年轻夫妻?”

这日夜里,殷蕙趴在魏曕怀里,脸贴着他的胸膛道。

船舱里没有点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魏曕的手抚上她的脸,那肌肤细细滑滑,还微微发烫。

“你现在也很年轻。”

魏曕道,声音带着事后特有的暗哑,也显得比平时温柔,有点像甜言蜜语。

殷蕙嘴角翘起,拉过他的指尖,轻轻亲了一下。

一个月后,船队抵达通州码头。

徐清婉与魏宁三姐妹先上船,跟着是魏昳、纪纤纤夫妻俩,然后就是殷蕙他们了。

纪纤纤一边与庄姐儿说话一边打量船头,看到由魏曕扶着跨上岸的殷蕙,脸颊莹白水嫩,像一朵被人精心呵护滋润的白牡丹,明明也是三十三岁的人了,眼睛还清亮得仿佛少女。

少女……

纪纤纤突然一咬嘴唇,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魏昳。

这一个月来,她虽然与魏昳也住在一条船上,但船上还有魏昳的两个侧妃,魏昳大多时候都与她在一起,却也偷偷去找过那两个年轻貌美的侧妃。其实纪纤纤已经习惯了,不在乎这些小事,可是有一次她与魏昳念叨二郎媳妇、四郎媳妇,魏昳竟然一脸不耐烦,还说什么她就是当了婆婆操心太多,眼角才长了细纹!

纪纤纤根本不知道自己眼角有细纹!

她拿着镜子怎么照也照不到,魏昳提醒她笑一笑,纪纤纤一笑,眼角果然堆出几条细细的纹络来!

为这个,纪纤纤快半个月都没心情吃饭了。

她只比殷蕙大了四岁,殷蕙瞧着还那么年轻水灵,为何她已显出老态来?

或许,殷蕙使劲儿笑笑,也会挤出细纹来?

纪纤纤就去找殷蕙说话了,故意逗殷蕙笑,结果殷蕙笑起来,眼角也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美。

纪纤纤的心情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