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上一章:易中天中华史18 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
- 易中天下一章:品人录
第四个角色是我的心灵角色。我永远能意识到我的灵魂在哪里。大概从六七岁起写日记,一直到现在,我的这个习惯没有中止,即使再忙,我每天还是会写日记。因为我觉得写日记让我完成了对内心的梳理,可以安顿,我对自己会有一个评价。
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角色时,它是一个很积极的跳跃和休息,你不会感到疲惫的。所以我还是要回到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我们的心态会决定我们的状态。
做最美的自己(2)
过去说到中国的劳动妇女,一直都把奉献、牺牲作为传统美德,我对这种话很抱质疑,因为我不喜欢牺牲这个概念。什么叫做牺牲?根据《辞海》的解释,那种被剥夺生命、奉上祭坛的生物才叫“牺牲”。牺牲就意味着你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当女人觉得她为家庭、事业做出了牺牲,这就给她的抱怨找到了最佳理由。她就会跟孩子说,妈妈就是为了你才弄得蓬头垢面,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然后对老公说,我就是为了这个家才操劳成这样,你还不好好爱我,你还对得起我吗?当一个人总是这样抱怨的时候,这在心理学上叫“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亲情之间的绑架。对一个女人来讲,你爱一切,你付出,你享受,这是一个很幸福的过程。能够爱与被爱,这是生命的幸福与奢侈。所以我觉得,谁都不要说牺牲,我们自己付出了,我们的收获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自信的女人,在多重角色中的穿梭和跳跃,你永远不会觉得时间不够,因为一分一秒,你都可以活得有张力。其实在我的生命中,年龄不是一种历时性的成长,而是一种共时性的存在,我在一天内可以体会十五岁和五十岁的心情、十六岁和六十岁的状态。在我跟学生疯玩的时候,就是十五六岁的赤子之心;当我跟一帮朋友谈诗论道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知天命的彻悟。当我们的生命在同一天之中有很多交错成长时,我们还会在乎年华吗?其实年华就在自己手里,这段流光从岁月借来冠以自己的名字,无非是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最好的自己。
之三:什么样的生命是快乐的
喜剧演员的人生悲剧(1)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异常丰富的时代,我们对于整个外在的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依赖,依靠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延展自身的能力。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能不能够有同比增加的幸福和快乐?我们的内心有没有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宁静?我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目标是否那么明确?其实,这一直都是我都想和大家谈的话题。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人种葡萄,种啊种啊,培养出一个非常好的良种葡萄,他自己吃着觉得太甜了,他就捧了一大堆葡萄,欣喜若狂地跑到街上去,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时候过来了一个官员,他就跑过去对那个官员说:“你尝尝我的葡萄吧,看看我的葡萄好不好。”那个官员看了他半天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求我啊?是需要我帮你家里人呢,还是帮你自己呢?你说出来,我就接受你的葡萄。”他说:“我什么都不求你,我只是想让你尝一尝。”那个官员又看了他半天,说:“没事求我,干吗要让我尝葡萄呢?”说完就走了,弄得那个种葡萄的人非常失落。
这个时候又过来一个商人,他就又跑过去问商人:“你愿不愿意尝尝我的葡萄?”商人说:“这么好的葡萄,很贵吧?你说吧,你这一堆要多少钱?我给了你钱之后,我就可以拿走。”他说:“我不想要你的钱,你先尝一尝。”商人说:“这个世界上哪有不要钱的东西?你这样白给我的话,我觉得不符合我的判断。算了算了,我还是不尝了。”
最后过来的是一对恩爱的恋人。他特别高兴,觉得那个年轻的女孩子,一定爱吃新鲜的水果。他跑上去问:“小姑娘,你想不想尝尝我的葡萄?”小姑娘特别高兴,正想要吃的时候,她身边那个男孩子就冲那个种葡萄的人怒目而斥:“你什么意思?”他觉得很害怕,心想不要闹得人家两个人不高兴了,算了算了,就跑回去了。
在往回走的路上,过来了一个脏兮兮的老乞丐,他看到葡萄,不由分说地拿起来就吃,然后说:“天呐,这是天底下最好的葡萄!我实在太高兴了!兄弟,你实在太棒了!”说完就扬长而去。这时候,种葡萄的人才高兴起来,他觉得老乞丐给了他最想要的东西,就是一种最单纯的快乐的分享。
我们想一想,我们见过多少官员、多少富商、多少恋人,他们或者有权,或者有钱,或者有情,但那些阻碍他们获得幸福的障碍我们都不陌生。我们在做所有的事情前都会想,我们的快乐是和哪一部分相关呢?如果没有一种交易、没有一种利益关联的话,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单纯的快乐吗?
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困顿,我们的内心里面就是少了一种不假思索、生命热情奔涌而出的单纯情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多元化的时代,但有一种价值观却是惊人的相似和单调,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然而我要说,当我们赚了那么多钱之后,我们还有时光去享受它吗?我们赚的那些钱放在那里,会不会把我们的生命异化?
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邀请我讲课,总在说定一个时间表,给我看看你的Schedule,看还能不能排出我的时间。我说我不行了,比如说我周一、周二要上课,周三要写点东西,周四还有个演讲,那别人就要说你周五和周末是没有事的,你也可以来讲课啊?我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惯性,就是只要有时间就要排上工作?我们大家已经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一天的日子,就要工作,因为工作是社会的需要,是你自己生存的需要。但这一切不是你自己心灵的需要。我们还有空闲吗?
我想给整日忙碌的朋友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要活得内敛一点,回到我们的内心,看一看我们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
我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他说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大到自己已经感觉得了抑郁症。什么症状呢?他说我很怪,每天都不怕工作,我只要在工作的场合,大家都说我是优秀的、称职的,大把的鲜花、掌声,赞誉从来是不缺少的;但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忧思惶恐,不知道何去何从,左一个念头,右一个念头,犹犹豫豫,徘徊不定,患得患失。所有这些挣扎的念头弄得我食不甘味寝不安,这种日子长此以往,我觉得就要崩溃了,你怎样给我治一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