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上一章:易中天中华史11: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下一章: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1
ISBN:9787533941949
所属分类:图书 > 历史 > 中国史 > 三国魏晋南北朝史
编辑推荐
《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国》终结篇),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书写了中华史上最动人的一段乱世。
北方五胡乱华,却最终全盘汉化。北魏孝文帝为争正统,强逼鲜卑大臣们在朝堂上只能说汉话,胆敢违命,撤职查办!严令宫中女人只能穿汉服,本族的夹领小袖一律废除……北方这座大熔炉,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南方这块试验田,验证了士族的没落。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依据权威可靠的历史文献,以经典的易中天式解读,使南北朝历史从此变得条理清晰、轻松好读,让你两小时读懂四百年乱世风云。
内容推荐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
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
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
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刘姓、步六孤改为陆姓……不讲鲜卑语讲汉语,不穿鲜卑服穿汉服,是什么让孝文帝下定全盘汉化的决心?
宋武帝刘裕的九个儿子,四十多个孙子,几乎都死于非命。
十五岁的齐和帝不愿意吞金自杀,要来好酒喝得大醉,任由梁武帝派来的杀手把自己送上西天。
梁武帝没事儿就闹出家,四次舍身同泰寺,逼得大臣们花了四个亿为他赎身。
亡国之君陈后主,在隋军打进城的时候自作聪明地躲在井里,不料对手要“落井下石”,被一根绳子拉了上来,也喜剧性地结束了一个时代。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
第一章 大换血
短时间实现了中国北方大统一的苻坚,最后却败于淝水死于非命。也许,他的英雄事业和传奇故事只是要为一个时代揭开帷幕,那就是半个世纪后的南北朝。
上帝之鞭
五胡十六国终结,南北朝开始那年(公元439年),有一群“野蛮人”在迦太基的故址上建立了他们的王国。这些原本居住在西班牙的汪达尔人(Vandals)是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北非的。经过十年的征战,他们夺得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的大部,并有了自己的国家。[1]
与此同时,中国的北凉被灭。
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的北凉是十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汪达尔人却不是建立王国的第一个蛮族。此前此后,中华和罗马都有许多险象环生的故事上演。因此这一年虽然意义重大,却既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
事实上,十六年后(公元455年),汪达尔人又杀回欧洲。他们挨家挨户抢劫了西西里和撒丁岛的居民,然后在6月2日到16日的两个星期内,有条不紊地将罗马城洗劫一空,就连朱庇特神殿屋顶上的镀金铜瓦都被装船运走。
这是罗马的浩劫,却不是第一次。
第一次是在公元410年,也就是东晋灭亡十年前,劫匪则是西哥特人(Visigoths)。他们在罗马城内逛街似的洗劫了三到五天,然后南下而去。超载的货车和不尽的人流挤满了阿皮亚大道,其中甚至还有罗马皇帝的妹妹。
八百年不曾陷落的世界之都和永恒之城罗马,就这样被蛮族变成了随时都可以破门而入的库房,或牧场上待宰的羔羊,一如中国西晋时胡人眼里的长安和洛阳。
文明古国,似乎总是对付不了蛮族。
的确,对于罗马帝国而言,西哥特和汪达尔就是他们的胡人,只不过不叫胡或蛮夷,叫日耳曼(Germanic)。这是恺撒时代就已经有了的称谓(最早见于恺撒的《高卢战记》),尽管没有哪一种日耳曼人会这样称呼自己,正如中国的匈奴和羯不会管自己叫胡人。
实际上“日耳曼”跟“胡”一样也是统称,包括了许多被罗马视为蛮人的族群,比如汪达尔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Ostrogoths)、勃艮第人(Burgundians)、法兰克人(Franks)、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朱特人(Jutes)、伦巴德人(Lombards),等等。
◎蛮族入侵下的罗马帝国
当时的罗马帝国就处在这些蛮族的包围之中。他们不但潮水般地涌了进来,还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西哥特(公元419年),汪达尔(公元439年),勃艮第(公元457年),法兰克(公元486年)和东哥特(公元493年),刚好也是五个,罗马则失去了帝国的一个又一个行省。这跟我们的五胡十六国又有什么两样?
岂止相似,可能还有关联。关联就在匈奴人(Huns)。
事实上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是被匈奴人用鞭子驱赶着的。不能确切地证明后者就是原先居住在中国的北匈奴,但似乎可以肯定,这是一些乌拉尔—阿尔泰系的游牧民族,长期在漫无边际的中亚大草原漂移,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征战和迁徙把自己变成了锐不可当的力量。
作为蛮族中的蛮族,匈奴让蛮横的日耳曼人都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更不用说罗马人了。公元374年,也就是第一次罗马浩劫的三十六年前,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越过伏尔加河,征服了顿河流域和黑海北岸的奄蔡人(Alans)以及东哥特人,逼得日耳曼蛮族狼奔豕突。
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从此开始。
首先逃进罗马境内的是西哥特人。他们在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的两年后,由于被追杀而渡过了多瑙河。这当然得到了罗马皇帝的批准,但付出的代价却很惨重:交出自己的武器,在罗马人的统治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只能吃腐烂的食物,并被罗马官员任意屠戮。
这是让任何民族都无法忍受的。于是,不堪压迫和羞辱的西哥特人掀起了大暴动。他们像闪电划过山顶一样对罗马人发动了进攻,极其愤怒地扫荡了色雷斯(今保加利亚一带),并让御驾亲征的罗马皇帝瓦伦斯兵败身亡。
再过三十二年,他们制造了第一次罗马浩劫。
西哥特人因祸得福。洗劫罗马城九年后,他们在高卢南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其他日耳曼蛮族为了躲避匈奴人的兵锋,也前赴后继地占领罗马帝国的地盘:西班牙、阿非利加、科西嘉和撒丁岛、高卢、不列颠等等,可怜兮兮的西罗马皇帝则成了日耳曼雇佣军手中的傀儡。
最后,日耳曼雇佣军的将领干脆废掉了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只剩下东罗马帝国,正如中国的西晋灭亡,只剩下东晋。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在公元476年,但此前罗马的日子就已经很不好过。除了日耳曼蛮族的践踏和蹂躏,匈奴人也没有放过他们,尤其是在公元434年以后。因为在这一年,匈奴有了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的领袖和统帅。[2]
这个人的名字叫阿提拉(Attila)。
他还有一个绰号:上帝之鞭。
阿提拉的事迹现在是只能看作传奇了。据说,他身材矮胖,肩膀宽厚,鼻子扁平,一双冷酷无情的黑眼睛深不可测,只有在看儿子的时候才露出温柔。他的生活则俭朴得像普通牧民:住在简陋的木屋里,用木杯饮酒木盘吃饭,可以称得上奢侈的只有一间石头砌成的洗澡房。
但是没有任何人胆敢因此而怠慢他,因为阿提拉的力量大到足以毁灭整个罗马世界。事实上早在公元443年,他就入侵巴尔干,兵进君士坦丁堡,逼得东罗马皇帝纳贡割地求和。到公元450年,他的胃口更大,竟要求西罗马皇帝拿出半壁江山作为他迎娶罗马公主的嫁妆。遭到拒绝后,阿提拉毫不客气地闯入西罗马,横扫欧洲直抵奥尔良城。
东西两罗马,都变成了匈奴人的屠场。
没有什么打击比这更具有毁灭性了。据说,上帝之鞭扫过的城市不再听得见鸡鸣狗吠。这就逼得罗马人跟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联合起来对付他,由此爆发了公元451年的沙隆战役。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各五十万,想不两败俱伤都不可能,挽救罗马就更不可能。
幸免于难的只有罗马城,据说这还是由于教皇利奥一世(Popc Leo I)的苦苦哀求和重金贿赂。已经寇略了意大利北部的阿提拉退了回去,留下一片破碎的山河以供被他驱赶的日耳曼蛮族与罗马人共享或争夺。
这就是公元439年前后东西两个半球的天下大势:中国在走向统一,先是由胡人统一北方,然后由汉胡混血的隋唐统一全中国。罗马却在走向崩溃,替代统一大帝国的将是林立的小王国。它们都是日耳曼蛮族建立的,加快这个进程的则是亚细亚蛮族,是上帝之鞭阿提拉。
时间(公元) 事件
374 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引起欧洲民族大迁徙376 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
378 镇压西哥特人的罗马皇帝瓦伦斯兵败被杀400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410 西哥特人攻陷罗马
419 西哥特王国建立
420 法兰克人定居高卢,勃艮第人定居罗纳河流域429 汪达尔人进入北非
439 汪达尔王国建立
443 阿提拉兵进君士坦丁堡
450 阿提拉入侵高卢,抵奥尔良城
451 匈奴与罗马和日耳曼联军激战于沙隆453 阿提拉卒,匈奴帝国瓦解
455 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
476 西罗马帝国亡
486 法兰克王国建立
493 东哥特王国建立
不过,上帝终于还是收回了他的鞭子。在与最后一位新娘进行了剧烈运动后,阿提拉暴毙在婚床上。死因可能是血管破裂导致的大出血,时间在公元453年。[3]
这一年,中国南朝刘宋的皇帝和太子双双被杀。皇帝是被太子杀的,太子则死在一位王爷的刀下。这位王爷自己当了皇帝,继承他皇位的人则将被另一位王爷杀掉。
两年后,汪达尔人洗劫了罗马城。
没有了阿提拉的匈奴人很快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他们融解在当地居民中,慢慢从蒙古利亚人变成了雅利安人。这个民族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直接成为今天匈牙利人的祖先,尽管他们也许在那里留下了不少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