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直亲王胤禔已经被惠妃拧着耳朵拖走,单独成军;
三阿哥胤祉本来和胤禔、胤礽一起混,可惜现在已经被哥哥们抛开,和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混在一起;
六阿哥胤祚、七阿哥胤祐和八阿哥胤禩手牵手,胤祐和胤禩把身体最弱的六哥哥护在中间;
再加上抱在一起的胤禟和胤俄,皇子们之间的小团体真是太明显了。
不过这些小团体又都聚集在一起,合成了一个哥哥们护着弟弟们的大团体,一同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胤礽、康熙瑟瑟发抖。
最后弟弟们把胤祉使劲往前推。
胤祉努力扎马步:“干什么干什么?”
小胤禛用脑袋使劲拱着胤祉:“大哥不在,三哥赶紧劝架。”
胤祉脸都白了:“我不去。”
小胤祺闭着眼睛推着胤祉:“三哥,交给你了。”
胤祉:“不不不,别交给我,我不敢去。”
其他弟弟们七嘴八舌:“三哥,你是最大的,你快去!”
胤祉紧张道:“我宁愿现在去找惠妃母,把大哥换回来!”
小胤禛道:“把大哥换回来火上浇油吗?三哥,别怂,弟弟们支持你!”
弟弟们:“是的是的。”
胤祉眼睛一闭一睁,心一横,在弟弟们的推攘下,勇敢地冲了过去。
胤礽和康熙同时噤声,转头看向胤祉。
胤祉结结巴巴道:“我我我我给汗阿玛和太子哥哥表演一个翻跟头。”
说完,他真翻了一个跟头。
胤礽和康熙:“?”
小胤禛眼睛一亮:“还能这样!我也来我也来!汗阿玛和太子哥哥别吵架了,我给你们表演剑舞!”
说完,小胤禛就抽出腰间胤礽送给他的没开刃的小短剑,哗啦哗啦开始舞动起来,还真的有模有样。
小胤祺见哥哥们都在表演才以,红着脸支支吾吾:“我,我打一套拳。”
他扎紧马步,慢吞吞打的拳,居然是宫里老御医教给太妃们用来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胤祚、胤祐和胤禩面面相觑。
哥哥们都在表演才艺,我们干什么?
胤祚虽然身体最弱,但是脑子最好。他脑子转动了一下,道:“我们背书,背《千字文》。”
在这三个阿哥中,胤祐沈默寡言负责做体力活,胤禩能说会道负责和人打交道,但他们的头头居然是看上去最瘦弱最不起眼的胤祚。
胤祚一说话,胤祐和胤禩立刻照做,三个小阿哥们小短手背在身后,摇头晃脑背起《千字文》。
抱在一起的小九和小十迷茫。
哥哥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干什么?
他们对视一眼,难道只有我们不合群,不知道要干什么吗?
呜呜呜,可出生晚了、又正好在太子哥哥离宫的时候出生又不是我们的错。
康熙看着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翻的三儿子,看着小短剑舞得虎虎生威的四儿子,看着像个小老头一样打着健身拳的五儿子,还有三个摇头晃脑背书的小儿子。
他迷茫地看向胤礽:“他们在干什么?”
胤礽揉了揉吼干了的喉咙:“彩衣娱亲。”
康熙:“……蠢兮兮的。”
胤礽道:“弟弟们也是一番好意,不想我们继续吵架。”
康熙黑着脸道:“你这个当儿子的居然和父亲吵架,这么不孝顺,应该打板子!”
胤礽道:“我说错了,我们是辩论,辩论。辩论都是越辩越明,就算是父子,道理也要辩论出来。”
康熙继续瞪着胤礽。
胤礽气定神闲的瞪回去。
这次本来就是康熙的错。
这次事件之后,康熙痛定思痛,除了彻底把儿子们交给太子教养照顾这一件完全不靠谱的压榨太子的事外,他经过分析,认为宫中伺候的人会起小心思的原因,就是包衣世代为仆,也成为所谓“世家”的原因。
其他朝代的宫中伺候的人都是经过大规模选拔,天南海北都有,到了年龄就放出去,很难结成统一的势力。
大清伺候的人只从包衣中选拔,一些包衣世代在宫中任职,他们对宫廷的熟悉,比皇帝还深刻。
现在康熙只是入关之后第二代皇帝,顺治只活了二十多岁,就出现所谓“世家”。再过几代,还得了?这后宫事务,怕不是皇后都要依仗所谓的包衣世家了。
这宫里究竟是谁做主人?
正好康熙有废八旗和包衣的意思,他本来准备先从汉军旗入手,正在商讨取消满汉不通婚的律令,只是现在事情太多,康熙决定等打完仗之后再慢慢折腾。
包衣名义上是旗主的家奴,很多人还在宗室王府中世代为仆,贸然废掉,可能会惹旗主不快,影响远征噶尔丹。
但现在,康熙生气了,他的头铁属性又发作了。
宫里包衣让他不爽,他要立刻废掉包衣制度和奴隶制度。
他信任的家族,就算不是包衣也可以直接在内务府任职,根本不需要什么包衣不包衣。
王府什么的如果想要留着家仆,就签署长工协议,签长了不也和卖身契差不多?
康熙废除奴隶制度,只是把宝剑悬在权贵和豪族的头上,需要用的时候再用。平时只要他们不公开挑衅这个制度,委婉一点签个长工协议,弄一个高价赎身金,康熙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康熙认为自己的主意很棒,立刻就要废除包衣。
胤礽认为不行。
现在他们的事太多,要给奥斯曼帝国做军火生意,要与罗斯国谈判并扰乱罗斯国政局,要筹备物资准备远征噶尔丹,现在还多了浙江谋逆……
这些事加在一起,一个皇帝一个太子根本不够用,连八岁的四弟弟都被派了出去,汗阿玛我求求您能不能缓一缓,等事情解决了再说?
咱们能不能还是按照计划来,先把噶尔丹推了,再说什么废包衣废八旗的事?
康熙头铁:“宫里不废包衣世家,朕不安心!”
胤礽劝说:“之前那么多年咱们不也过来了,这次敲打一下,他们会老实几年。几年后再收拾他们。”
康熙头铁:“朕咽不下这口气!”
胤礽劝说:“为了一口气,把我们俩累得半死,值得吗?”
然后康熙和胤礽争论着争论着,就吵了起来。
他们俩开始翻旧账。
康熙说胤礽太心软也太懒惰,就要快刀斩乱麻;
胤礽说自己小小年纪就为康熙鞍前马后劳心劳力,都是因为康熙步子迈得太大,现在连弟弟们康熙都不放过……
两人声音越来越大,脸色越来越胀红,胤礽甚至跳起了脚,康熙已经开始挥舞拳头。
康熙:“这包衣我废定了!”
胤礽:“反正儿子马上就要去江南,多出来的工作汗阿玛请自行解决!”
康熙:“不行。”
胤礽:“汗阿玛!就算您给儿子下旨,儿子也绝对不会帮你分担工作!”
弟弟们:我给你们表演一个翻跟头/舞剑/打拳/背书,你们别吵啦。
康熙顺着胸口道:“还和不和阿玛继续吵?”
畅快!
胤礽神情灰暗道:“不吵了。但是我坚决反对汗阿玛废包衣。”
生气!
康熙冷笑:“你可以上折子。”
康熙大手一挥,给傻乎乎彩衣娱亲的儿子们挨个赏赐,然后大步离去。
胤礽赶紧道:“别忘记小九和小十啊!”
康熙拒绝:“他们又没有彩衣娱亲。”
胤礽:“小九小十才多点大,他们会什么!”
康熙道:“所以他们没有赏赐。”
胤礽劝说:“但他们被刁奴伤害了,汗阿玛不给点安抚吗?”
康熙转头看向抱在一起还在瑟瑟发抖的小儿子,冷笑:“不给,让他们涨点教训。”
说完,康熙昂着头走了。
胤礽:“???”
汗阿玛您这是什么毛病啊!
小胤禟小胤俄QAQ:“我们是不是被汗阿玛讨厌了呜呜呜?”
胤礽赶紧安抚:“不是不是,汗阿玛就是心情好了就喜欢逗儿子玩。欺负儿子是当阿玛的乐趣,哥哥小时候也没少被汗阿玛欺负。”
小胤禟小胤俄QAQ:“真的吗?”
胤礽道:“真的,对不对?”
翻跟头翻得晕乎乎的胤祉靠在胤礽怀里干呕:“对、对,汗阿玛逢人就说,我是结巴。”
其他阿哥:可是三哥哥你的确有点结巴。
小胤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没错,听额娘说,汗阿玛在我学走路的时候,每次我站起来,他就把我推倒,把我气得哇哇大哭,他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胤礽心虚:这事我也做过。
小胤祺瘪嘴:“我学说话晚,直到现在,汗阿玛还说,还说我呆呆傻傻。”
其他阿哥:五哥确实有点呆呆傻傻。
小胤祚:“汗阿玛说我病秧子。”
小胤佑:“汗阿玛说我小瘸子。”
小胤禩:“汗阿玛说我字太丑。”
胤礽扶额。这些不都是真话吗?其实不算欺负。
但小九小十被说服了。
他们傻乎乎道:“所以、所以轮到我们了?”
其他哥哥们齐齐点头,异口同声:“我们都长大了。现在轮到你们了。”
小胤禟和小胤俄继续抱着瑟瑟发抖:“不要啊,哥哥护着我!”
胤礽叹气:“我尽力。”
我真的,尽力。
第145章
康熙是一个纲常独断的帝王。
继位之后,他除鳌拜、平三藩、复台湾,稳固了统治;
取消剃头令,表彰前明忠臣,缓和了民族矛盾;派太子出使欧罗巴、灭广南国、收回旧港、控制马六甲海峡,扩大了大清在世界的影响力;
建立北京大学,广收世界先进人才筹办大清科学院,奠定了大清科技发展基础……
就算现在康熙现在驾崩,不说千古一帝,至少也是个能在历史中排名前十的英明皇帝。
今年康熙才三十三岁,继位不到二十六年,正值春秋鼎盛,就已经获得了比寻常帝王一辈子还要高的功绩。
他本身就是一个锐意进取且有些头铁的人,即使现在内忧外患不断,大体上他还是正踌躇满志之时,所以处事手段也就更加激进和独断了。
康熙知道胤礽的忧虑。
八旗和包衣的问题很大,必须解决,但因为问题太大了,早两年和晚两年解决没区别。
如今浙江谋逆,北方噶尔丹和罗斯国虎视眈眈,先平定这些眼前的忧患,待外部稳定之后再处理八旗和包衣,才最为稳妥。
治大国如烹小鲜,帝王每一个激进的举动,给老百姓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灾难。
比如现在若是包衣出现混乱,罗斯国可能会再度犯边,噶尔丹会趁虚而入,那些南方士族们也可能蠢蠢欲动。
虽然以现在康熙对朝堂的威慑度,以新军和海军的威力,最终混乱一定会平定,大清的国力可能也不会耗费到难以接受的程度,但胤礽向来着眼的不是大清的国力,而是百姓。
台湾之事,迁海令比屠城更伤民,几乎让富庶的福建广东变成一片死地;
三藩之乱,三藩屠一次抢一次,八旗兵又来屠一次抢一次,百姓流连失所,痛苦堪比大清入关。
大清入关之后,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兴起两次大兵灾。现在刚刚开始休养生息,百姓刚刚有了生活的希望,一场战争,就会毁掉所有。
胤礽很讨厌小四家的小四。他不是鄙视小四家的小四的能耐,而是那位“十全皇帝”的“十全武功”背后是多少百姓的森森白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但康熙不这么认为。
他是纯粹的封建帝王思维,着眼的是整个大清的统治。只要能稳固大清的统治,增强大清的国力,巩固他身为皇帝的权力,一些代价是可以牺牲的。
切开伤口,挖去死肉,会流许多血。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既然他已经看到了弊端,铲除弊端的代价是他能忍受的,他就要立刻做,不拖沓。
内忧外患算什么?罗斯国已经没有力气再针对大清,噶尔丹跳梁小丑不足为惧,谋逆民变什么的不是年年都有吗?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
有钱有粮能镇压住包衣的混乱,这事就可以做了。
至于百姓,他有钱,可以减免赋税,让他们之后再休养生息。
于是,思想最为激进的穿越者胤礽行为反而保守;思想较为保守的本土皇帝康熙却是个激进派。
两人虽然在生活上和好,在朝堂中仍旧针锋相对,看得大臣们有点懵。
康熙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废除满汉不通婚。
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出身都是大清人。自秦一统之后再无六国。既然已经成为大清的子民,就不该有认为隔阂。
顺治都曾迎娶汉人妃子,现在满汉之间也有联姻前先入汉军旗甚至包衣,都只是一纸空谈,早该废除。
第二件事,便是废除包衣制度。
包衣成为大清试验新民族的试验田,他们是满人,但不入旗,一众待遇如民。
包衣八旗军队重编,按照前朝设置成中央和地方军,拱卫京师。
之前小选变成全民族小选,满汉皆可以小选,只以品行选拔伺候人选。
朝堂哗然,很快分成两派。
全部汉臣和小部分包衣同意包衣出奴籍为民,以后不蓄奴,全部改为签订用工契约。
全部满臣和大部分包衣反对贸然取消包衣制度,有的人说违背祖训,有的人说这是削弱满人执政的根基。
朝堂中吵吵闹闹正常,不正常的是,小小年纪就已经参政的皇太子胤礽,这次居然不站在康熙这一边,正式上了反对的折子。
朝臣们吓坏了。
老谋深算的朝臣们怀疑,这父子二人是不是玩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要搞什么阴谋诡计清理朝堂?
只有少数和胤礽一同出使过的大臣,看出了胤礽是在认真反对。
他们很快得知了胤礽所上折子的内容。
胤礽不反对撤包衣,但反对现在撤包衣。因为撤包衣是一件很繁琐的事。
包衣八旗军队重组,重组的编制是什么?各个军官怎么安排?由谁领队?
包衣八旗内有许多官职,这些官员和小吏们要怎么安排?
现在王公贵族,特别是宗室,都领导着几支包衣,那些包衣不仅是他们的家丁,更重要的是要供奉这些主人家,是这些主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比如留在京中、不肯遣散到地方的郑家人上次又请求多拨给他们一些包衣牛录,他们养不起一大家子人,生活过得极其拮据。
当皇子分府之后,康熙也会分给他们一些包衣家族,相当于分给他们庄园田产。
如果废除包衣,勋贵和宗室的包衣供奉制度要怎么更改?
就算是小选,以前只是包衣家族送人,小选非常简单。如果要变成全国任何民族都能送人参加小选,这制度也需要完善。
一项大政策不是拍拍脑袋就能马上做决定,需要谋定后动,做足准备,否则一定会引起混乱。
胤礽建议,康熙先和朝臣们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目前包衣制度的政策,然后慢慢改革。
康熙拒绝。
康熙认为,先把包衣出为民,再慢慢改革现有制度。制度可以先不变,去掉“包衣”的名称,只是一道旨意的问题。
当皇帝一意孤行,就算所有大臣反对都没用。
就像是当年撤三藩一样。
何况,现在朝中还有一半的人支持康熙。
于是,康熙出了正月就下旨,所有包衣出为民,为不入旗的满人。
这个重磅消息,满汉不通婚被废除的事都没人关注了。
不过康熙也接受了胤礽徐徐图之的建议,只废包衣,暂时不废除包衣八旗制度,也不动包衣官职,以给包衣八旗制度改头换面的时间。
康熙下旨,让满汉群臣全部都忙起来,赶紧给他制定一个完善的包衣八旗替换制度。
满汉群臣:“?”
皇上您就只负责添乱是吗?您就不能听听太子的建议吗?
咱们知道你废除包衣的心意已定,我们阻止不了,但至少您能不能晚几年?
索额图顺着胸口,感到了熟悉的心梗。
他们的皇上就是这样的皇帝,脑袋一拍就是一出事,丝毫不顾及做成这些事需要多少精力和财力。
康熙:我只负责发号施令,执行命令不是你们大臣的事吗?
索额图和明珠召开了某阿哥党会议,会议上群情激奋。
“这哪是废包衣!他就是想对八旗动手!”
“我们八旗本就是人上人,他该不会把我们变成和南蛮子一样吧?”
“我们这么辛辛苦苦抬了旗,怎么能撤八旗?”
明珠懒洋洋道:“满汉蒙八旗不是还没废吗?你们急什么。先解决眼前的事。谁能让皇上收回旨意?”
索额图冷哼:“你纳兰明珠都做不到,还有谁能做到?”
明珠眯着眼:“你索额图做得到?”
眼见某太子党的两位领导人又要吵起来,某阿哥党三号人物佟国维赶紧打圆场:“皇上做的事,连太子都无法阻止,更别说其他人了,两位大人消消气。”
索额图和明珠同时阴恻恻看了佟国维一眼,冷哼一声,消了气。
他们俩的脸上都带着厌恶和鄙夷,让佟国维感慨,索额图和明珠真是恨透了对方。
两个恨透了对方的人居然能为反对太子走到一起,可见太子有多不得人心。
佟国维想起朝堂上越来越成熟的太子的姿仪,忍不住磨了磨牙齿。
佟皇贵妃现在已经完全不听他的话,他只能找阿哥投靠,把佟家的女儿孙女送给投靠的阿哥,才能让佟家更进一步。
他想佟家是皇上母族,皇上肯定会给其他阿哥选择佟家的福晋或者侧福晋,以抬高母族的身份。所以他不急,只需要先在这里潜伏,看看哪个阿哥最受大臣爱戴,再做打算。
……
康熙:“你们商量出什么了?”
索额图道:“那群废物能商量出什么?他们说着说着就变成怎么在重编包衣之后,夺取更多的利益。”
明珠道:“包衣官员重编,中间肯定有许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他们在商量怎么收受贿赂。”
康熙冷冷道:“果然是一群废物。保成,朕就说,根本不需要担心这群人。”
胤礽无话可说。
他做足了许多准备,都准备在八旗逼宫的时候亲自上战场了,结果这群人聚在一起,就商量怎么收包衣官员的钱?
我以为你们是一群王者,结果你们连青铜都不是,根本没打算打排位?
胤礽叹气:“儿子果然还有很多不足。”
至少在对这群废物大臣的人心把控上,我居然比汗阿玛还多疑。
因为我根本没想到,他们能废物自私短视到这个程度!
他们不知道废包衣之后就是满汉蒙八旗了吗?他们知道。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当出头鸟触康熙霉头。
比起未来不知道几年后的事,他们更看重眼前废包衣中可以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康熙嘴角上翘,隐藏不住的得意:“好好学,你还差得远。”
胤礽道:“是。所以儿子马上准备下江南。废包衣的麻烦事,汗阿玛自己努力,别想让儿子帮忙。汗阿玛已经是完美的汗阿玛了,不需要儿子……哎哟。”
康熙卷起书本,砸胤礽肩膀上:“说好的上阵父子兵,别想跑。”
胤礽委屈:“根本没有说好。”
康熙道:“朕下旨,太子协办。好了,现在说好了。”
胤礽:“……”好吧,你是皇帝,你了不起。
看到康熙和胤礽的“吵闹”,索额图和明珠都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特别是明珠,他现在的心情愉快极了。
想起当初反对太子的时候,他日日夜夜都愁眉不展,家里气氛一日比一日低落,连老妻的身体都因为担心他和容若而变差了。
现在,容若的身体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他二儿子都要娶媳妇了,老妻的身体也因为心情好而好了起来,一家人和乐融融。
这不比什么荣华富贵都强?
再说了,他就算支持大阿哥成功了,荣华富贵也不一定比现在强。
现在他仍旧稳稳和索额图这只老狗在朝堂中平分秋色,但容若可比索额图家的小崽子强多了。
你说常泰?
常泰又不是索额图的儿子。
康熙和胤礽吵了一会儿,喝茶偃旗息鼓,继续说正事:“那个佟国维又做什么蠢事了吗?”
佟国维是康熙的表叔,也是康熙的岳父,明珠不敢说话,只有索额图能说。
索额图鄙夷道:“他似乎在纠集人弹劾鄂伦岱。”
康熙疑惑:“包衣的事,和鄂伦岱什么关系?”
鄂伦岱回来之后,先和自家夫人温存了一会儿,然后就去新军了。
索额图道:“佟国维说,鄂伦岱是铁杆太子党,打击鄂伦岱,就是斩断太子左臂右膀。”
康熙没生气。对于佟国维这个蠢货,他已经不会生气了,只感到好笑。
“左臂右膀?曹寅他估计看不起,另一个左臂右膀怕不是明珠你家的容若?”康熙笑道,“他有没有说对容若如何啊?”
明珠冷哼:“他不敢。他敢针对容若,别说臣,文臣们会撕了他。”
康熙笑着摇摇头:“所以他就去针对鄂伦岱?他是想借你们的手,公报私仇吧。”
胤礽疑惑:“汗阿玛,鄂伦岱和佟国维有什么仇?他好像和佟国维不是很熟。”
和鄂伦岱有仇的不是佟国纲吗?
现在鄂伦岱出息了,这父子俩居然还是势同水火。
佟国纲每日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上朝玩耍骂鄂伦岱,恨不得把鄂伦岱钉不孝顺的耻辱柱上。
不过佟国纲对媳妇觉罗氏非常好。觉罗氏一进门就当了家,家中所有事都由觉罗氏做主,佟国纲常常在外夸觉罗氏孝顺周到,自家儿子不配。
鄂伦岱隔三差五就要上折子弹劾他爹无能没用尸位素餐赶紧免职,别给老佟家丢人现眼。
他们俩都没怎么针对过佟国维。
虽然胤礽认为佟国纲好歹有一股勇劲,若再年轻一点,说不准也能在战场上冲杀,现在干活也不出错。
佟国维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纯粹废物。
他都怀疑佟国维的儿子中,隆科多和庆元怎么变得能干的。佟国维是真的纯粹的废物啊。
可能是自学成才吧。
康熙道:“鄂伦岱是佟家大房的希望,和他自然有仇了。你不是给公主们制作了许多宅斗游戏吗?你不懂?”
胤礽叹气:“我只是没把一朝重臣和后院宅斗联系起来。”
康熙再次失笑,笑容冷飕飕的:“一般人也不会把当朝重臣和后院宅斗联系起来。他如果当个女人,一定能在后院厮杀出一席之地。”
明珠和索额图差点憋不住笑。皇上这评价可真损。
胤礽却认真道:“他比不上优秀的女人。优秀的女人都是教导儿子上进,可不是儿子不上进就去宅斗,干掉别人家儿子。”
康熙点头:“他适合当妾室,不适合当正房夫人。”
明珠和索额图:“……”笑,笑不出来了。
行,您是皇上,您什么都敢说。
就算那是皇上您表叔和岳父,您说他适合当小妾,那他肯定就只适合当个小妾。
写《起居录》的官员双手微微颤抖。
这话他要记载吗?真的能记载吗?不能吧?
还有,原来反太子党的两大巨头,居然都是皇上派进去的奸细?真是震惊我全家。
“徐元梦,你抖什么抖?”康熙看到拿着手捧纸笔微微颤抖的徐元梦。
徐元梦苦笑道:“臣……唉,臣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
康熙放声大笑:“怎么办,把你灭口了吧?”
徐元梦继续苦笑。
胤礽看着坏心眼的康熙叹了一口气,安抚徐元梦道:“汗阿玛是信任徐大人。徐大人要跟随孤出京,这些事迟早要知道。”
徐元梦收起苦笑,道:“是,皇上,太子,可这事现在能写入《起居录》吗?会被人发现。”
康熙道:“不写。等朕百年后,太子,你记得让人补上。”
胤礽没好气道:“汗阿玛,估计你百年后,儿子也百年后了,儿子会记得告诉您的孙子,把今日之事补上。”
康熙气得揉搓胤礽的头:“别胡说,你肯定比朕活得长。”
胤礽的发髻被康熙揉得乱糟糟,一点都没有尊贵小太子样。
徐元梦很想劝阻康熙,要注意礼仪,注意太子的形象,但他想起和太子一同出使时,太子对他的教导,乖乖闭上了嘴。
太子说,在小事上不要和皇上对着干,皇上如果斥责你,先道歉再找借口。如果让皇上丢了面子,皇上就会让你丢了脑袋。
哪怕最后皇上后悔,给了你厚葬和追赠。人死了就死了,还波及父老妻儿,不划算。
太子是最了解皇上的人,徐元梦被提点之后,倨傲收敛了许多。
再加上他确实才华横溢,是满人中难得的文才,现在颇受皇上信重,已经成为皇子师中的一员。
徐元梦以为给皇子授课,也能顺带成为太子师。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给太子上课,让优秀的太子成为他的学生。
结果他只能给小皇子们上课。太子每日陪同皇上,皇上学什么他学什么。其他人不敢称皇上师,自然也不敢称太子师。
不过太子见到教其他皇子读书的大臣,都会恭恭敬敬叫“师傅”。徐元梦心里更酸了。
听说太子幼年时候是有太子师傅的,比如李光地和陈廷敬这两个汉臣。
我怎么就没赶上时候呢?
“太子,你看徐元梦如何?像不像账房师傅?”康熙突然道。
徐元梦:“?”他哪里得罪皇上了吗?
胤礽笑道:“徐大人可装不了账房师傅。徐大人要不要装一装落魄文人?”
康熙道:“徐元梦是落魄文人,你是谁?小书童?”
胤礽道:“儿子这一身富贵气,可当不了小书童。落魄文人沦落到给商贾子弟当师傅,是不是很凄惨?”
康熙道:“然后他带着小弟子游学?”
胤礽道:“江南风流。落魄文人给商贾子弟当了师傅之后,终于手头宽松了一些,所以四处拜访江南名士,想要打出些名声,再求得个一官半职多正常?”
康熙叹气:“只是徐元梦这张脸,或许会被江南文人认出来。”
胤礽眨了眨眼:“肯定认不出来。徐大人,身为满人,您太文弱了。接下来半月时间,您跟着宫中的武学师傅练练武如何?”
徐元梦:“?”我怎么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但再听不懂,皇帝和太子都发话了,徐元梦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知道骑射被满人看得很重,忙跪下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