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后几乎都名留青史,留下大量论文和著作。在他们的成名著作中,总会感谢一位不可说的神秘人。
于是胤礽成为后世理科生口中的“you_know_who”,简直太有牌面了,和某个没鼻子的人一样。
当罗琳女士的没鼻子的人搬上大荧幕之后,胤礽的画像被“痛恨”他的理科生们移花接木到某个没鼻子的人鼻子上,用人工合成声音唱着数理化生专有名词歌曲,成为新时代鬼畜大帝。
这些胤礽现在都不知道,也永远都不想知道。
他只知道,原来他这么喜欢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与各国贵族虚伪地互相奉承。
原来他是热爱贵族交际和政治谈判这种麻烦事!他真的很喜欢!
“终于能摆脱他们了。”胤礽双手使劲揉着脸,把自己的脸揉成各种奇怪的形状。
他快疯了!
胤禔没好气道:“你想拒绝,立刻就可以拒绝,你自己不拒绝,怪谁?”
胤礽使劲捶打胤禔:“我能拒绝吗?他们说马上有灵感了!我不能拒绝!”
胤禔双手张开,敏捷地接住胤礽如雨的拳头:“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认为他们的灵感很重要,那就纵容他们呗。不过托你的福,他们不但要跟我们去大清,还要写信给友人,带更多的人去大清。说不定有了你,比舅舅绑人还效率。”
胤礽打了半天,一个拳头都没落到胤禔身上,只累得自己气喘吁吁。
他往胤禔身上一靠:“只要他们能说动更多人来大清,我就死而无憾了。”
“别说什么死不死,不吉利。”胤禔帮胤礽乱打一通的胤礽整理衣服,“听说路易十四是个和咱们皇父差不多厉害的皇帝,你有信心吗?”
现在卷入这场历史中没有的荷兰战争的西方诸国领袖,都齐聚荷兰首都。胤礽先要和路易十四私下见面,讨论分赃的事。
法国也试图染指南洋,胤礽和路易十四的私下见面,先要把南洋问题解决了,才能说后面的事。
路易十四还是虔诚且疯狂的天主教徒,他可能会对大清提出推广天主教的要求。
胤礽肩上的担子很重。
胤礽道:“谈判除了看谁的底牌多,就是看随机应变,我有什么信心?大不了一拍两散。”
胤礽击掌,摊手。
“咱们和法国隔得老远,目前没有利益纷争。远交近攻明白么?”胤礽道,“我想路易十四身为太阳王,不会不明白。”
胤禔帮胤礽整理好衣服后,拍了拍胤礽的背,让胤礽坐直:“我希望他明白,否则法国的船只别想再进入南洋。”
胤礽点头。
当大清的车队来到路易十四驾临的庄园,内侍们先下车,给皇太子和直亲王的车架前铺上一层丝绸。
丝绸?!
亲自站在门口迎接的路易十四眼皮子狠狠跳了一下。
他们虽然会在地上铺毯子,但这是丝绸啊!
不不不,他不能这么想。在东方古国,丝绸就和普通毯子一样。一定是这样。
一匹又一匹的丝绸被搬下车,铺到了车架前,一直铺到庄园门口。
一位太监在马车门前俯身。骑马领路的常泰下马,走到马车前,拉起马车帘子。
身穿改良后更彰显身材的礼服的胤礽扶着常泰的手,踩着太监的背,走下了马车。
胤禔紧随其后。
以纳兰性德和曹寅为首的銮仪卫下马,执旗,扶刀,列阵。
胤礽在船上,好好训练了这群銮仪卫的仪态动作,并给他们改良了衣服,统一了发型。
现在他们的发型是前面统一短发,后面统一小鞭子,再戴上大清官帽,一丝不苟中带着满族人特有的野性不羁气息。
再加上故意勒紧的腰和笔直的裤腿,看得一众贵族女性们眼冒精光。
胤礽迈着端方的步伐,走到呆滞的路易十四面前,微笑拱手颔首:“大清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很荣幸与法兰西皇帝路易十四陛下见面。”
他用的是大清晚辈对长辈的礼仪,不卑不亢。
路易十四从大清皇太子的排场中回过神,赶紧扶住胤礽:“大清皇太子的法语很好。”
胤礽谦虚道:“要担任使臣,自然要练好外语。谢谢法国皇帝陛下夸奖。”
路易十四大笑道:“我和大清皇帝神交已久,如果你不建议,可以喊我一声叔叔。”
胤礽道:“皇父说,路易十四陛下是他的朋友,你自然是我的叔叔。叔叔可以直接叫我胤礽。”
路易十四试着模仿“胤礽”这个音,有点咬舌头,不过多尝试几次之后,能勉强发音。
胤礽又向路易十四介绍自己的哥哥,直亲王胤禔。
路易十四很认真地看向胤禔。
他已经得到消息,正是这位直亲王,将荷兰在南洋的势力悉数拔出。
因为有胤礽从小为其安排生活,胤禔蛋白质摄入充足,又经常晒太阳,个头很高,虽然才十二岁,已经超过一米六五。
胤礽的身高也已经超过一米六。
这种身高在后世同年龄人中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比许多成年人都高了。
比如曾经嘲笑胤礽一团孩气的广南国前世子,在胤礽站起来的时候几乎吓呆。因为他自称壮汉,其实只有一米五。
一个冷知识,虽然后世吹欧洲人种如何如何高大,但在工业革命,即十九世纪之前,中国的平均身高其实一直在世界位居前列,北方民众平均身高和“巨人国”北欧平均身高相差无几。
根据十八世纪的征兵报告显示,北欧挪威征兵要求中男性身高在一米六到一米六五浮动,说明他们男性的平均身高肯定是低于一米六。
而在中国古代墓葬中可以看出,殉葬男性平民的身高基本都在一米六以上,而西汉时贵族墓葬男主人的身高基本都超过了一米七。
直到工业革命,欧洲人的身高才猛地窜个子,把中国甩开一大截。
所以,胤礽和胤禔目前的身高,即使在欧洲贵族中,也算得上身材颀长,英武不凡。
即使他们岁数都不大,已经有贵族女性开始整理仪容,对胤礽和胤禔露出最美的微笑。
年岁小,我们不介意啊!
胤禔很介意。他用比胤礽大了一圈的身体帮弟弟挡住那些人的无理视线,并瞪了那群贵族女性一眼。
胤禔没好气道:“中西礼仪真是有很大差别。我弟弟身为皇太子,从未被家人之外的人这样肆无忌惮的打量过。不过这些人是法国皇帝的亲眷,弟弟只是一个皇太子,被打量就被打量吧。他们的地位应该高到可以随便打量皇太子吧?”
胤禔抬起下巴:“他们是皇子、公主、皇后、太后?亲王和亲王妃?”
路易十四:“……”
其他贵族:“……”
路易十四扫了周围人一眼,那些人立刻退后,纷纷低下头。
路易十四没好气道:“不在乎礼仪的人除了身居高位者,还有乡下的土财主。亲王不用和他们动气,我会收拾他们。”
那些贵族又退开一点。
胤禔道:“那就劳烦法国皇帝了。看来外国人并未把我们大清皇族放在眼中。舅舅,你的海军还不够强。”
常泰低着头道:“是。”
那些贵族又退后了一点。
路易十四十分不悦。但他这不悦不是针对大清的太子和直亲王,而是对身边这群贵族的不悦。
这里稍稍提一下西方礼仪。
西方中世纪一直是封建领主制,贵族经常挑战皇帝权威,上下并未形成完善的礼仪。他们之前的礼仪,基本都和宗教仪式有关。
贵族们开始注重礼仪,是从文艺复兴开始。
十二世纪一位教士写了一本规范教士行为的小册子,然后十三世纪巴伐利亚宫廷模仿这个创作了一本《宫廷礼仪》,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礼仪的起点。
但最初制定贵族礼仪,大多和卫生习惯有关。比如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制定的贵族礼仪,吃饭的时候吐痰不准“biu”的一下越过桌子。
需要立法禁止的行为,当然是当时贵族们经常做的事。
设想一下,你和一个贵族正在桌子两边面对面切着牛排,对方喉咙一痒,气沉丹田,“tui”的一声,一口浓痰飞跃桌面,落在了你的身旁。
这就是中世纪的贵族。
那么后世那些装逼的西方贵族礼仪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正是从面前这位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开始。
路易十四可以说是这个欧洲大陆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一位皇帝。其他皇帝还会被贵族挟制,在路易十四全盛时,贵族们只能向路易十四献媚来谋夺权力和地位。
当君主集权之后,礼仪就要跟上了。路易十四建造了欧洲最大的凡尔赛宫,也要建立起最能承托出他太阳王身份的礼仪。
路易十四建立了修辞学,将欧洲礼仪第一次上升到言行举止方方面面,这才有了后世看到的“中世纪贵族礼仪”。
资本家们继承了这一套礼仪。之后欧洲各国礼仪,都只是在路易十四建立的利益上微调。
华夏是礼仪之邦。胤礽出使之前,自然要详细了解欧洲礼仪。然后他发现,自己在屏幕和小说中看到的“欧洲中世纪礼仪”,路易十四现在还在召集人手制定中,表情特别囧。
原来欧洲中世纪根本不存在“欧洲中世纪礼仪”,他第二世中小资装逼的礼仪,全是康熙朝时候才有的啊。
胤礽记下了这件事,把其当做自己手牌之一。
没有完善的礼仪,这群中小贵族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表示对外国皇族的尊重。他们被训斥之后,本能的感到害怕,就像是小鸟一样缩着脖子拢着翅膀站在角落里。
路易十四看了看自己身边的贵族,再看了看大清使团那井然有序的贵族、侍卫秩序,脸色更加不好看。
虽然现在大清皇太子的脸上并未出现鄙视的神情,但路易十四已经可以想象,这位大清皇太子给大清皇帝写信时对法国礼仪的不屑。
还好他身后的侍从们好好训练了一番,看上去比较整齐,没有让他继续丢脸。
大清和法国在庄园前的礼仪交锋,很快就传到了其他国家国王和执政耳中。
他们都纷纷叹气,十分不适应。
这就像是一群野蛮人中突然混进来一个衣冠整齐的文明人,他们自惭形秽的同时,又生出想把这个唯一的文明人杀死的冲动。
可惜大清的海军挺强,国土与他们也不接壤,他们杀不死。
“看看那位太阳王会和大清皇太子聊些什么,再做打算吧。”
如果路易十四因此和大清反目成仇,他们就能从中牟取利益了。
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面前狂妄自大的路易十四,对大清皇太子居然非常温和谦逊。
“让你看笑话了。”路易十四叹气。
胤礽笑着摇头:“在叔叔成为太阳王之前,欧洲贵族各自为政,并不太理睬皇帝,没有形成统一的礼仪很正常。我们中国也是先统一国土,再统一礼仪。叔叔现在已经是太阳王,能配得上太阳王的礼仪,应该在准备了。”
胤礽招了招手,徐元梦和陈廷敬一同走来,对路易十四拱手作揖,然后背挺得笔直站好。
胤礽对他们说了,对外国皇帝的礼仪和对大清皇帝不一样。他们该有的礼节必须有,但该展现出来的骄傲和骨气更必须有。所以无论文武,行礼之后都给孤把背挺直了。
徐元梦是康熙十二年的进士,满洲正白旗人,满姓为舒穆禄氏,去年刚当上太子中允和日讲起居注官。
徐元梦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特别擅长礼仪。作为上三旗满人,他非常“悲苦”的考完进士,又被康熙丢去了大学,很快精通了几门外语,进入了大清第一次出使外国的使团。
胤礽给他和陈廷敬安排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现在徐元梦和陈廷敬一老一少,拿出了他们的任务成果——一本法文版的《大清礼仪》。
胤礽亲自将这本厚重的抱起,送给了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看着扉页上的目录,眼神炯炯,几乎放出光芒。
于是,这几日的谈判,路易十四没说天主教,没说大清的南海,全和胤礽商讨如何模仿《大清礼仪》制定《法国礼仪》。
等着路易十四和大清皇太子起冲突的众国王和执政:???
第129章
大清使团进了路易十四的庄园之后,就不走了。
路易十四把胤礽安排到自己隔壁,与胤礽彻夜长谈,甚至想模仿中国抵足而眠。
可惜有个抱着刀的胤禔要求,抵足而眠可以,加我一个。
路易十四笑得直不起腰。
他将胤礽当做子侄之后,看胤礽和胤禔的眼神就跟看喜欢的儿子,对胤禔这种“冒犯”,他只会感到有趣。
路易十四对胤礽道:“直亲王一定是大清皇帝特别喜欢的儿子。”
胤礽微笑点头:“大清皇子要在成婚出宫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爵位,有些皇子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爵位。大哥还未定亲,爵位已经是大清最高位的亲王。”
路易十四叹气:“少年英才。”
他看胤禔更顺眼了:“我有个女儿……”
胤礽失笑:“叔叔,抱歉抱歉,我们大清皇室和你们的皇室一样,对皇室血统要求非常严格。”
欧洲因为太注重血脉纯正,最爱近亲结婚,导致多条皇室血脉断绝。所以胤礽的“失笑”,并未引起路易十四不满。
反倒是胤礽这样开玩笑的态度,让路易十满意了。
他的儿女们看着他的时候都跟耗子见了猫般唯唯诺诺,一个刚认的晚辈与他相处反倒像是亲父子,让路易十四唏嘘不已。
直·白眼·亲王胤禔在心里翻白眼。
你这算什么?我弟弟被汗阿玛一手带大,从小就哄那个幼稚不成熟且阴晴不定的汗阿玛。哄你不是信手拈来?
路易十四放弃联姻,只平等地对待胤礽,和胤礽讨论礼仪的事。
胤礽从文学影视作品中“学”到了许多西方礼仪,此时都拿了出来。
这些本就是路易十四制定的礼仪,自然最符合路易十四的心意。胤礽每一条提出的法国礼仪都提到了路易十四的心坎上,路易十四看向胤礽的眼神更加炙热。
若这不是大清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他都想用财富、土地和公主把这位大清皇子留下来,让大清皇子成为他真正的儿子。
路易十四把视线投向直亲王胤禔。
胤禔鼓着眼睛:你瞅啥!
路易十四收回视线。
他在胤禔和其他人换班上厕所的时候,悄悄对胤礽道:“大清皇帝是不是对这位直亲王很头疼。”
胤礽立刻笑出了声:“还好还好,心爱的儿子一般也是会令父母头疼的儿子。”
路易十四也笑了。他果然猜中了。
路易十四道:“但胤礽你看上去就不像会令父母头疼。”
胤礽笑道:“其实我也令皇父很头疼。我和大哥大概就是一个动手一个动嘴,皇父都头疼。”
路易十四再次羡慕地笑了。
如果他看过《三国演义》,大概会说出“生子当如胤礽”这种话。
虽然胤礽肯定不希望和孙仲谋一样。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太不吉利了。
路易十四感慨:“如果我能有一日和你的皇父一起聊天就好了。”
胤礽道:“太阳王叔叔和皇父一样,需要坐镇一个庞大的帝国,基本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土。皇父也很遗憾。”
路易十四微微点头,心里舒畅极了。
胤礽非常擅长吹捧,左一句太阳王叔叔,右一句最伟大的法国皇帝;如果法国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法国配不上这位伟大的皇帝,需要更改;法国的贵族也配不上高贵的太阳王,需要重订礼仪……句句说在了路易十四的心坎上。
对此,胤礽敲着近代史道,我比路易十懂路易十四!
短短半个月时间,胤礽带着大清文臣,居然帮着路易十四将《法国礼仪》初版定稿了。
路易十四看着厚厚的一本《大清礼仪》,又扭头看着自己薄薄的一本《法国礼仪》,脸色还是有些不好看。
但他不能制定更多的礼仪了。因为他信仰天主教,他的贵族们也都信教。天主教有自己的礼仪,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的礼仪,他不能“逾越”。
在礼仪制定之后,离开始谈判就只有两日了。
这时候,路易十四和胤礽才谈起利益和宗教的事。
他们谈的十分顺利。胤礽拿出拟定好的合约,路易十四看了一眼之后,直接就签了。
因为他们商量的事,他们需要试探的问题,在讨论法国礼仪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那些被其他国家派来的探子听礼仪听得晕头转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藏在礼仪中的利益。
从礼仪中,路易十四得知,大清为了帝王集权,不允许任何宗教参与政治,也不会国内出现一个专一排他的宗教;
同样从礼仪中,胤礽告诉路易十四,包括南海在内的东亚、南亚一直是东方古国的自留地,自古以来就向中国称臣,中国决不允许别人染指。
两人从礼仪制定的拉扯中,知道了各自目前的底线。
大清安土重迁,对在海外开疆扩土没兴趣,大清只想租借港口和土地,建工坊、市场,做生意。
就像大清帮法国制定《法国礼仪》一样,大清对其他国家没有兴趣,乐于帮助其他国家。
但大清周围那一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后花园的地方,大清会持续加固统治,驱逐外来者。
恰巧,法国虽然有意夺取大清周围殖民地,但还未明目张胆的出手。所以大清如果清理周围殖民地,对法国影响并不大。
而大清愿意帮助法国,在法国发动陆地战争的时候,在海上为法国掠阵,对法国影响非常大。
这么看来,法国其实没付出什么,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何乐不为?
大清还承诺和法国一起减免双方关税,成为贸易战略合作伙伴。
这件事能让法国那些不支持路易十四、倾向于英国和荷兰新教的商人们发疯。
至于天主教和教皇,大清隔得太远了,路易十四就算要传教,也要先把本土的新教压服了,再图谋其他地方。
对于宗教而言,宗教内部分歧比其他宗教分歧更加严重。
法国没有“远交近攻”的成语,但路易十四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明白远交近攻的重要性。
这次掺杂在礼仪中的利益谈判,路易十四感受到了大清帝国的诚意和慷慨,很爽快地签订了协议。
路易十四签完协议之后,忍不住叹气道:“以大清的实力,完全有资格和法国一起争夺世界霸主。”
胤礽忍笑。太阳王这话,怎么像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只有你我?
胤礽笑眯眯道:“我们华夏中国自古以来就安土重迁,以和为贵,不爱去外面惹事。”
全大清使臣团都在点头,啊对对对,太子殿下说得太正确了。
秦朝开疆扩土什么的我们不知道;
汉朝剑指大漠什么的我们不知道;
唐朝的天可汗什么的我们不知道;
元朝铁骑军队什么的我们不知道;
我大清现在准备在外面找地方给皇子们封国什么的,我们更不知道。
常泰和胤禔动作一致背着手微微颔首:啊对对对,我们从来不爱在外面惹事。
路易十四他居然信了。
他感叹道:“不愧是东方古国。”
胤礽微笑。没错,正是在下!
胤礽带着东方和善古国的和善微笑,来到了谈判桌上。
大清仍旧很慷慨,很有诚意,一点都不像战场上那样凶狠残暴,反差极大。
胤礽微笑着告诉友方敌方,战争是战争,大家立场不同没办法。但生意交流是生意交流,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大清是很想和大家都交朋友的。
再说了,我们也就在海上打一打,不会波及到本土,也算不上什么生死仇敌。
被打到本土的荷兰人:?
你说的不会波及本土,只是不会波及到你们大清的本土吧!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苦笑。这大清皇太子看上去年纪非常小,没想到谈判手腕如此老辣。
他本以为大清皇太子只是一个吉祥物,主要负责人是大清使团里那些老人。为了让大清使团慌乱,他特意要求了参会人数,心想大清皇太子就算背稿子,但没有人提点,可能也会出差错。
但大清皇太子一开口,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他大大的小看了这位皇太子。
威廉三世深深叹了口气,虽然心有不甘,但最先同意了和大清的和谈条约。
原因无他,虽然大清一步都不肯退,但大清给的条约是最温和的,就算荷兰没有战败,说不定也会看在与东方古国的友(利)谊(益)上,同意除了租借港口附近土地之外的条约。
大清租借土地的理由,也让威廉三世不会被荷兰贵族和荷兰人民骂。
胤礽说,大清之后要放开与欧洲做生意,但大清人实在是不习惯欧洲。
你们欧洲风俗礼仪和大清不同,你们欧洲生活习惯和大清不同,更重要的是,你们欧洲太脏了。
胤礽无奈道:“我们几百年前城市就有下水道,你们怎么什么垃圾都往街上丢?大清管不了你们的市容市貌,只要求租借一块地,让大清人自己建设自己维持卫生。”
欧洲贵族们:“……”
已经开始穿高跟鞋的路易十四问道:“胤礽,你们那的城市真的很干净?”
胤礽道:“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外城也挺脏的,但是……”
其实中国古代的大城市的卫生条件也不怎么样,至少在现代人看来非常肮脏恶心。
比如明朝《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汴梁,“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
但比起西欧,大清城市的卫生条件算好了。
大清的城市虽然有土地和水污染,但好歹有下水系统;
大清的街道上虽然经常有人大小便,但被抓到了就会被打四十板子;
大清还会有人打扫和运送粪便,是一项大收益,管理一条街的被称为“粪霸”,那是非常有实力的地头蛇。
当一个朝代在兴盛期时,行政管理能力很强,街道就会相对干净。
所以康熙朝的北京城算是比较干净了。至少在达官贵人住的地方,是闻不到屎尿垃圾味的。
但西欧没有像中国那样自古把粪便作为重要的农业肥料,他们在中世纪时期也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因为没有礼仪约束男女在外面随便上厕所也不觉得羞耻,所以胤礽觉得已经难以忍受的北京外城比较贫困的地方,相比这里居然算干净了。
之前说到礼仪,宫廷礼仪有一条是,贵族在自己的办公室大小便的时候,其他人不要和他打招呼。
是不是很离谱?
一点都不离谱。他们的贵族内急了,在办公室的避光的角落直接就拉了,之后会有仆人清扫。
路易十四还未建完的凡尔赛宫,贵族们内急了也可以遍地大小便,并没有人认为哪里不对。
而在大清,鄂伦岱跑乾清宫门口小便,是被砍了脑袋的。
胤礽来了欧洲这么久,发现只有在国王和大贵族出门前会有仆人先清扫地面,让地面显得干净一下,其他时候,唉,一言难尽。
“我们必须有一片独自居住的地方,才能与你们做生意。”胤礽连连摆手,“等你们把城市公共卫生搞好了,我们再与你们一起住。”
胤礽率先发明了公共卫生一词。
欧洲国王和执政们:“……”
他们感到被侮辱了。
他们怎么被侮辱了?
因为大清皇太子说了实话。
威廉三世嘴角抽搐:“可以。”
大清又不是为了割据领土,只是为了子民的(划掉)健康(划掉)礼仪和风俗,没什么大不了。
至于南洋那一片荷兰的根据地,大清都已经打下来了,现在只是通知你,威廉三世没什么可说的。
现在荷兰也没有能力再维持那一片地方,大清又拿出史书,说了自古以来那里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藩国,又告诉他们连郑家都被大清收复了,威廉三世就算想说什么也无话可说。
于是大清皇太子胤礽早早结束谈判,卷着谈判协议书,微笑着听这群欧洲首脑们在会议上扯皮。
大约古今谈判都一样,谈着谈着就会打起来。
坐在胤礽身旁的胤禔,屁股不断磨着椅子,不仅脸上写满了“打起来打起来”,身体也很想加入这场全武行。
胤礽狠狠踹了胤禔一脚,让胤禔安静。
他们坐稳了吃瓜的位置就好,不要掺和这群人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划分。
第一日胤礽就完成了谈判既定目标。之后几日胤礽只带着胤禔和少数保护他的侍卫赴会旁听,其他使臣都被他派了出去。
胤礽拿出大把物资,让这些大臣拜访各国高层,不谈论利益,只谈论文化和兴趣,力争和他们成为朋友。
胤礽道:“你们已经看到这里的城市建设远不如我们大清,那为什么他们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就由你们自己用双眼亲自见证。这不是贿赂,这是交朋友。”
大清的满臣汉臣面面相觑,在胤礽的命令下,咬牙提着礼物去拜访了。
他们要看看,这群丑态百出的人究竟有什么本事,居然已经夺取了世界大部分领土。
晚上,胤禔一边啃着鸡腿加餐,一边问道:“你说,那些大臣能想通吗?”
胤礽道:“想通了就能好好学习西方优秀的地方;想不通就心里更加憋屈,认为大清比这些国家都强,理应成为世界霸主。左右都可以。”
胤禔对胤礽竖起油浸浸的大拇指:“算无遗策。”
胤礽哭笑不得。他是什么算无遗策?他只是辩证的看问题。
简称,说废话。
胤礽的目的,就只是让他们了解西方而已。至于了解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总要先了解了再说。
胤礽希望,这群人能够把西方的情况直观地带给大清人,而不是听传教士在那胡扯。
第130章
威廉三世越谈判越认为,大清实在是太善良了。
他甚至认可了大清加入法国同盟揍荷兰的理由——你霸占了大清的台湾,难道我们只是把你们赶走,而不是上门来揍你们一顿吗?没有那么好的事。
你看,大清揍完荷兰之后,只要求了一些战争赔款,而且还是可以用粮食、矿石等来支付的赔款;双方平等互惠通商关税条理;港口附近一小块供大清商人居住的大清租借地。其他什么都不要。
连荷兰的殖民地,大清都只要求本就属于大清势力范围内的地方。
还有比大清更善良的国家吗?
当威廉三世迎来大清皇太子胤礽的私下拜访后,他对大清和胤礽更加认同了。
不愧是诗书礼仪之邦,有无数传说的神秘古国。威廉三世第一次发现,有人不看脸不听声音,只看举止,都能美得像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