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继续给康熙捏肩膀捶背:“而且汗阿玛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战果赫赫,且国库也没有打垮,反而越打越多,他们一定很害怕汗阿玛再次干净利落的赢得大胜。”
康熙闭上眼:“朕成为一个功绩显赫的君王,朕的大清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他们倒是很不安了。”
胤礽道:“帝王强大,臣子就会弱小。汗阿玛不气。”
康熙叹了口气,睁眼道:“朕不气。朕已经领先他们很大一步。大学真是建得好。罗斯国送上门来给我们练兵,也非常好。”
康熙笑了两声,拍了拍胤礽给他捏肩膀的手:“别捏了,说正事。漠西蒙古来人,听闻你射箭的功夫,要让族里最厉害的神箭手和你比一比。”
胤礽坐进康熙让开的半边椅子上,玩着康熙丢桌上的宝石匕首道:“这次他们不敢让自己的子嗣来和我比了?”
“喜欢?你不是不喜欢太过华丽的东西?这东西花里胡哨,你改爱好了?拿去吧。”康熙道,“这次他们要射鹰,你有信心?你的小手臂,可拉不开强弓。”
胤礽道:“胤禛一直馋大哥那里的花里胡哨的匕首。我把刃磨钝了,送给四弟弟玩。”
他把宝石匕首踹袖子里后,道:“强弓?赵师傅带来了戴梓新制造的火。枪。儿子要告诉他们,时代变了。”
康熙听到戴梓这个名字就开始皱眉。
戴梓的确有才华,但天天写些针砭时弊的歪诗,把康熙治下的大清贬为一文不值,康熙实在是不喜欢他。
“他在台湾还老实吗?”康熙问道。
胤礽道:“舅舅说他开始写针砭外国时弊的诗了。舅舅在教他学外语,让他用外语写诗,在海外刊发。”
康熙脸上浮现古怪的笑容:“常泰这人真是……他怎么没和朕说?”
胤礽道:“这等小事,汗阿玛不问,舅舅肯定想不起说。”
康熙想起常泰的折子,多是吹嘘他自己在海外吃了什么喝了什么抢了什么玩了什么,基本不会写其他人的事,不由笑道:“他的折子里只会向朕炫耀。”
说到这,康熙叹气:“其他官员去台湾等地形同流放,他倒是快活,快活得都乐不思蜀了。等保清长大之后,朕把保清放出去,保清会不会和你舅舅一样?”
胤礽问道:“还用等大哥长大?”
康熙捂住胸口,已经呼吸不畅了。
是啊,大阿哥还没长大,就已经这副鬼德性了。
父子二人商量了一会儿,整了整衣冠出门。
现在康熙已经把头发稍稍留长了一点,戴上了发冠。他如今喜欢上了搜集各种发冠,每日换着戴。
胤礽留了一个后世普通小男孩清爽短碎发,脑袋上什么都不戴,便于亲近的人揉搓脑袋。
漠西蒙古的贵族们已经等了许久,见康熙和太子姗姗来迟,没有一个人脸上敢有怨言。
“来啦?他要和你比射鹰。”胤禔已经拉着胤祉,先和漠西蒙古的贵族们玩上了。
胤礽看了一眼那壮硕如山的蒙古汉子,勾唇微笑:“好啊。”
蒙古汉子脱掉上衣,露出块状的健硕肌肉,脚踩强弓,对准了被驯鹰人放出,在低空中盘旋的鹰。
射鹰不仅靠准头,更是极大的考验臂力。
朝着天空射箭,和平地抛物线射箭完全不同,需要极快的速度才能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
即便是蒙古壮汉,也得用脚踩的方式才能拉动能射到高空老鹰的弓箭。
蒙古壮汉射了三支箭,终于射中了老鹰,几乎脱力。
胤礽看了出来,若不是驯鹰人打手势让老鹰降低了高度和速度,他最后这只箭很难射中。
这也是此次比赛的潜规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射箭时,难度会依次降低。
所有人的视线看向小小的太子。
他们不信太子除了天生神箭手之外,还能是天生神力。
胤礽招手,侍卫没搬来强弓,而是呈上来一柄长杆火。枪。
胤礽立好支架,瞄准完毕,子弹时间开启,“嘭”的一声,老鹰啪嗒落地。
周围鸦雀无声。
第103章 (霸王票加更)
漠西蒙古的王公贵族们嘴唇哆嗦,正想说什么,胤礽抢先开口。
“你这能射鹰的弓,你的部落有多少人能拉开。”胤礽用蒙语问道。
蒙古壮汉瓮声道:“只有我一人。”
胤礽指着那把长。枪道:“这把枪,所有人都能用,连妇幼老残都能用。”
胤礽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只要还有一只眼睛没瞎,就能用。”
他扫了漠西蒙古王公一眼:“孤听闻你们败给了准噶尔叛部。你们失败不是理所当然吗?无论你们是否接受,时代变了。”
胤礽把枪丢给那能射鹰的蒙古壮汉:“送你。”
那蒙古壮汉抓着枪,没有谢恩,倒是哽咽着大哭出声。
旁边连忙有人解释,这壮汉的兄弟在和沙俄打仗的时候,被流弹射中丧命。
一时间,无论漠西还是漠南的蒙古王公都神色黯然,心里十分不舒服。
当没有火。枪大炮的时候,他们蒙古铁骑就是别人的噩梦。
但当有了火。枪之后,蒙古铁骑再也不是令人胆寒的所向披靡存在。他们别说打不过大清,甚至连以前被他们随便打着玩的西方人都打不过了。
他们手中的弓箭还没拉满弓,对方的火枪已经如雨般落下;他们的勇士们可以一拳头砸爆对方矮小的西方人的脑袋,却根本近不了身。
一场射鹰比赛,大清皇太子将他们一直不肯承认的遮羞布残忍的撕裂,让他们看到自己现在的虚弱软弱。
康熙招手,让胤礽走到他身边。
他揉了揉胤礽的头发,道:“朕在京城开办了一个教导八旗勋贵子弟的新式学校,你们也送子弟来京读书吧。正如太子所言,时代变了。朕的大清会攀登上世界的巅峰,你们是朕的子民,朕不允许你们被落下。”
漠西漠南蒙古王公们纷纷伏地大喊皇上圣明。
被大清的皇子连番碾压,他们心中的傲气彻底崩塌。
部落中最勇猛的战士,比不过大清年幼的皇太子手中一把新式火器。
之后若是蒙古的对手们都配备上了这种火器,他们岂不是只能被人屠杀?
如果他们是单独的国家,或许他们已经怕得闭上眼睛,不去看这些先进的武器,就当自己没有落后。
但他们现在是大清的臣子,背靠着强盛又先进的大清,他们就没这么怕了。
他们可以跟着大清皇帝走,一同走上巅峰。
至于他们心中曾经的傲气,已经被新式火器给吓没了,被准噶尔和罗斯国打没了。
曾经的蒙古壮汉,现在的蒙古嘤嘤壮汉.jpg。
胤礽扫了他们一眼,觉得谁拳头大就服气谁这个“风俗”,还是有点用的。
皇子比试结束,围猎正式开始。
康熙一只手一只火铳,仿佛双枪老太……咳。
康熙现在还不老,双枪使出来还挺潇洒。当然,康熙也会用弓箭。
枪是吓唬蒙古人用的,弓箭才是康熙的真爱。
胤礽、胤禔、胤祉三位皇子身边围绕了一圈被他们揍服的草原贵族子弟。
草原人敬佩英雄,胤礽和胤禔都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不过他们和胤禔打成一片,甚至和六岁的胤祉都能一起笑闹,在看到胤礽的时候总是发憷,连蒙语都说得不利索。
胤礽唏嘘。
明明他才是最和蔼可亲的一个啊。但他笑得越温柔亲切,那群草原幼鹰就越发像草原鹌鹑发展,抖得最厉害。
胤礽只要收起笑容。他们才松一口气。
胤禔不满,他拽来一只草原鹌鹑道:“我弟弟笑得那么好看,你们抖什么?”
草原鹌鹑苦笑:“太子那么强,那么狠,笑得像个汉人的文弱书生,好……好可怕。”
胤禔满头乌鸦乱叫。
什么叫那么强那么狠还笑得像个文弱书生?搞得跟我弟弟一边文弱笑一边杀人,像个变态似的。
胤禔丢开拎着草原鹌鹑的翅膀,草原鹌鹑连滚带爬的跑了。
胤礽抱着手臂叹气:“没办法,长得太好看也是罪过。”
胤禔道:“别理睬他们。来,想要什么皮子?哥去给你打。”
胤礽道:“都行。”
胤禔道:“那什么都打几张。回去之后,你的东宫应该差不多已经修好,屋里要多放点皮子,你冬天怕冷。”
胤礽本想说自己冬天不是很怕冷,但有一种怕冷是大哥认为你怕冷,他就只好叹着气说,是,弟弟就是怕冷,谢谢哥哥。
胤祉一听来劲了。他也要给哥哥打皮子!
小阿哥送人的礼物都是从自己的赏赐和额娘私房里挑,胤祉认为那都不算自己的东西。虽然太子哥哥不介意,但他想送给太子哥哥真正有意义的礼物。
还有什么比他亲手打的猎物更好?
胤祉铆足了劲,看得草原年轻贵族子弟们脸皮疯狂抽搐。
不会吧不会吧,六岁的小阿哥也这么厉害?他力气怎么这么大?吃什么长大的?难道京中人吃的肉和我们吃的肉不是同样的肉吗?
草原年轻贵族子弟们总算明白,大清皇太子之前不让弟弟出场,说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还真的是给他们几分面子。
现在他们虽然输了,输给大阿哥和太子,怎么也比输给六岁的三阿哥好听。
一场木兰围猎,漠西漠南蒙古都神情恍惚,不知自己是怎么离开的木兰围场。
结束木兰围猎之后,康熙没有回京,而是直接带着皇子们去了避暑山庄。
此刻热河行宫,即后世所称承德避暑山庄还没有修建。但康熙的北巡路线上,已经有近二十座行宫。
每年夏季,如果不是忙得不能离开京城,康熙总会选择一处行宫避暑。
直到热河行宫建好之后,康熙便固定去热河行宫了。
康熙到了热河行宫之后,从京城接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又接来了几位嫔妃和年长的公主。
这次来避暑行宫的都是低位妃嫔,胤礽没机会看到。
他嫌弃康熙每日都埋头公务,稍稍有点时间就要给妃嫔,屁股拍拍和大哥、三弟一起住,偶尔去给公主们增加功课。
胤礽给公主们发了新的学习资料。
纯禧、荣宪、端静三位公主翻开新的学习资料之后,脸“唰”的一下红了。
“这、这是……”纯禧结结巴巴道,“这、这样……”
“这什么啊?我们兄弟专门为你们打探的可能成为你们丈夫的台吉,还不赶紧背熟?”胤禔道,“就算你们不嫁,这本名单里的人,你们也得背熟了,不然怎么统治蒙古?”
统治蒙古……端静脸色煞白,纯禧和荣宪则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纯禧和荣宪率先收起小女儿的娇羞神色,认真研读这份资料。
端静闭上眼,睁开眼,闭上眼,睁开眼,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才咬着嘴唇开始背书。
胤禔给胤礽使眼色:端静妹妹不行啊。
胤礽回颜色:端静还小,慢慢教。
胤禔:教不会怎么办?
胤礽:教不会就找个脾气好的草原小伙子,她关上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胤禔叹气。
蒙古多好啊。若不是只有公主嫁过去联姻,而不是大清皇子也能过去娶妻继承蒙古部落的财产和土地,这么好的事,胤禔绝对会跳着脚说要去联姻当上门女婿。
康熙已经知道了胤禔的抱怨,把胤禔狠狠揍了一顿,揍得胤禔好几日下不了床。
大清的皇子要给蒙古当上门女婿?康熙气得差点脑溢血暴毙,那一瞬间有打死这个糟心玩意儿算了的念头。
三位公主安心看年轻台吉们的资料时,胤礽和胤禔按照顺序,给她们介绍这些人和他们身边的势力分布,以及性格品行。
虽然只是几日,但人的性格看他怎么对待身边的奴隶就能得知。
性格暴躁的人,怎么都比性格温柔的人家暴概率更高。
胤礽道:“虽然你们都配备有侍从和武婢,但能选一个顺眼的人过日子,不要委屈自己。”
见太子为她们想得这么周到,三位公主的眼眶都有点热,背书的劲头更足了。
这是公主第一次和皇子一起读书。
胤禔和胤祉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没想到学习进度居然被公主们赶了上来,让他们惊讶极了。
胤礽倒不意外。
从智力发育上,女子本就不会不如男子。
从动力上来说,皇子读书不认真,将来还是潇洒王公贵族,当个纨绔子弟也没什么;公主不认真读书,未来命运会大不一样。
公主们不傻。未来是当实权女王,还是当被驸马压制甚至虐待的人郁郁而终?
对公主们而言,读书习武真的能改变命运。
皇族人出身这么高,心里难免都有股傲气。她们宁愿政治斗争战败被杀,也不想作为一个失败的后院女人郁郁而终。
这个时代的男子总有些看不起女子的思想。
胤禔和胤祉的学习效率比不上公主们,这两位皇子连觉都睡不着了,半夜做噩梦惊醒,爬起来点着蜡烛温书。
若不是胤礽警告他们,这样会让眼睛近视,以后无法骑马打仗,他们大概每晚都会擅自补课。
康熙看着大阿哥和三阿哥这么痛苦,笑得合不拢嘴。
他决定,以后公主和阿哥们每日都选些课一起上。这是良性竞争,良性竞争,哈哈哈哈哈。
康熙看见儿子受苦,开心得每日多吃了两碗饭。
当常泰带着秘密书信快马加鞭亲自赶来行宫面圣后,康熙更开心了。
常泰带来的书信,是西方法国路易十四大帝写给康熙的亲笔信。
这位法国皇帝邀请与康熙结盟,共同进攻荷兰,瓜分荷兰的殖民地和被荷兰继承的西班牙的殖民地。
第104章
康熙拿到书信的时候,直接蹿了起来。
常泰嘴角抽搐:“皇上,注意礼仪。”
康熙使劲拍打常泰的背,差点把常泰拍吐血:“把保成叫来!”
常泰叹了口气,转身去叫太子外甥。
这些事该是太监来做,但皇上都发话了,他还能怎么办?
常泰带着胤礽进入书房时,康熙已经冷静下来……完全没有冷静下来。
康熙一边在书房里绕圈圈,一边看信,看两句话笑几声,继续绕圈圈看信。
胤礽傻眼。
我爹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过来!”康熙笑着招手。
胤礽刚走过去,康熙就把已经是个英俊小少年的儿子像年幼时一样,捞到椅子上挨着坐:“你也来!”
常泰满头乌鸦叫。我来什么?!
最后常泰站在了康熙椅子后面,重温当侍卫的时光。
“看!路易十四的信!”康熙笑道,“邀请咱们去打架!”
胤礽很是惊讶。
路易十四确实是自家汗阿玛的笔友,但那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而且两人的关系也仅限于笔友,没有掺和国家利益关系。
现在路易十四才和汗阿玛通第一封信,怎么就自来熟的结盟了?
胤礽伸长脖子看康熙手底下的信。路易十四用的是法语,胤礽虽已经学会了法语,看路易十四那一手花体字看得还是有些头疼。
信纸有好几页。康熙看后面的,胤礽看前面的。
信封用石蜡封住,常泰没有看过书信的内容。康熙让他一起看,他只能也伸长脖子,看胤礽手中的信纸,眼睛都瞪疼了。
路易十四先用夸张的咏叹调赞扬大清的强盛和康熙的伟大,然后炫耀自己的功绩,看得胤礽快睡着了。
见胤礽打了好几个哈欠,康熙气得捏住胤礽打哈欠的嘴:“怎么还困了?昨晚没睡好?”
胤礽把康熙作怪的手打开,道:“全是相互吹嘘的话,看得好困。”
“因为没夸你?”康熙开玩笑道,“阿玛我可是看得很激动。”
胤礽揉了揉被捏疼的嘴,在心里腹诽,阿玛确实喜欢听人歌功颂德。对方是一个强国皇帝,他就更高兴了。
现在康熙没有大清天下第一的想法,反倒是充满了警戒心,认可这些老牌殖民国家的实力,所以被对方夸赞,就更高兴了。
胤礽忍着瞌睡对路易十四的咏叹调做法语阅读理解,终于看到了有用的内容。
他在第二世的记忆中搜索了一下,想起了书信对应的历史大事件——荷兰战争。
路易十四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与英国结盟,共同对荷兰宣战。法荷战争和英荷战争共称荷兰战争。
法国快要成功的时候,英国背刺,撕毁条约加入反对法国的这一方。
不过路易十四极具战略眼光,提前发现了英国背刺的举动,在英国参战攻打法国之前和反法同盟坐上了谈判桌,获得了大部分利益后退兵。
荷兰战争影响深远。路易十四成为“太阳王”;西班牙和荷兰海外殖民地基本全部丧失;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还骗取了法国和荷兰两方军费资助。
胤礽捏了捏下巴。这场战争看上去法国获得了最大的声望和欧洲大陆霸主的权力,但英国才是闷声发大财啊。
康熙看完整封书信,习惯性地把胤礽的脑袋当把件揉了揉,将胤礽一头利落的短碎发揉成乱鸡窝之后,终于冷静下来。
“但是荷兰太遥远了。”康熙皱眉,“他是不是在试探大清海军的力量?”
作为皇帝,康熙习惯性的阴谋论了。
“若大清还是那个神秘的不肯离开自己国土的古国,他可能只是来信交流,不会提出试探。现在他是看到常泰你的海军,认为大清可能有影响他海外殖民地利益……”
康熙皱紧眉头,分析了许久。
常泰听完康熙的分析后,只说了一句话:“皇上,那是您的海军,不是臣的海军,别乱说。”
康熙横了常泰一眼:“你带出来的海军。”
常泰解释道:“是施琅带出来的海军。”
康熙:“……”
康熙从桌案上卷起一张纸,砸常泰脑门上:“你听着,别反驳。”
常泰揉了揉自己的额头,老老实实道:“该反驳的还是得反驳,要是被外面人听到弹劾臣,更麻烦。臣讨厌麻烦。”
胤礽见康熙又要和常泰“吵”起来,赶紧转移话题:“汗阿玛,您说咱们答应吗?”
康熙把问题抛回来:“你说呢?”
胤礽无奈道:“还是汗阿玛您说吧,哎哟。”
康熙轻轻敲了一下胤礽的额头:“你说,阿玛考考你。”
胤礽叹气:“汗阿玛就是想偷懒,哎哟。”
康熙又轻轻敲了一下胤礽的额头:“快说。”
胤礽揉了揉额头,道:“我们现在占领了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地,也没实力守住,更没有闲暇去建设。但我们能以雇佣兵的形势,加入这场战斗,只要求财物报酬。”
康熙微笑:“具体?说来听听。”
胤礽不满地看向康熙:“汗阿玛,儿子怀疑您在压榨儿子的劳动力。”
康熙道:“什么压榨?你是太子,这些本就是你该思考的事。”
胤礽抱住脑袋:“不想思考。汗阿玛思考。”
康熙使劲揉搓胤礽的脑袋:“不准不思考,赶紧给朕思考。要是思考不出好的解决方案,你的东宫就由朕来给你安排摆设。”
胤礽抱头痛哭道:“汗阿玛!这样就过分了!”
康熙扬起下巴:“朕是皇帝,朕永远不会过分。”
常泰收在袖子里拳头都捏紧了。
他不断在心里重复,这是皇帝,这是皇帝,你不能打爆皇帝的狗头!
胤礽气得哼哼了两声,才继续道:“军费和武器由法国承担,我们负责拦截荷兰海上舰队,和预防英国背刺。法国要分给我们的殖民地不拿白不拿,但荷兰、英国、法国等任何国家可以用黄金白银购买我们的殖民地,可以换成武器和粮食。”
胤礽强调:“只要武器和粮食。除了奖赏给将士的金银财宝之外,其他的钱也全部换成武器和粮食,牲畜也行。”
法国在几场战争中都获得了胜利,在殖民地掠夺了许多利益,但最后法国的经济却崩溃了,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战争只看着上层人的利益,只掠夺上层人喜欢的奢侈品和贵金属。
这个时代与金钱挂钩的等价物是粮食。大量贵金属涌入法国之后,导致法国金银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平民的利益进一步被压榨。
明明上层赚得盆满钵满,但国库却没钱没粮,需要用更多的苛捐杂税来维持国家运行。
后世的经济社会学,就是从这个时代不断一个个崩溃的国家和王朝中总结得出。
胤礽已经潜移默化的给康熙、常泰灌输经济学理念,所以他现在说的话,康熙和常泰都能听懂。
康熙也不逗弄常泰了,让太监搬来椅子、端来茶水点心,三人围在一起讨论。
康熙叹气:“这么说,法国不断胜利,反而很危险?”
胤礽点头:“英国就做得很好。”
他看向常泰。
常泰当“海盗”这段时间,除了练兵、掠夺之外,还要打探世界各国的消息。
大清已经不满足从传教士那里听二手的国际新闻,开始尝试着自己收集情报。
后金在对抗大明时,情报系统十分发达。入关之后大清的情报系统丢了大半,现在及时被康熙捡了起来。
他们随着常泰海军的前行路线,扮做被大清保护的商人,用东方的珍宝开路,贿赂其他国家的贵族,现在已经小有成效。
康熙的世界地图上已经多了许多标注。哪一块地被哪个国家殖民,总督和将军又是谁,他们主要姻亲关系是什么,这些明面上的情报,都已经写在了康熙的地图上。
对后世而言,这些普通人上网一搜就能搜到的消息,在这个时代搜集起来非常繁琐。大清在短短几年,做到情报搜集与现实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差,已经非常不容易。
英国是常泰重点关注对象。他立刻将英国所做的事列出来。
英国比起法国,他们更热衷于抢夺资源,而不是金钱。
可能因为他们处于岛国,自然资源和耕地都较为稀少的缘故,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些东西的可贵。
“粮食、武器、矿石、木材……”康熙本想说奴隶,但他仁心发作,没能说出口。
康熙想在历史中留下仁名,即使对外争夺世界霸权,也不愿意落下太过残暴的口实。
“等咱们有钱有粮了,汗阿玛摊丁入亩,盛世滋丁,只收田税不收人口税,人口立刻就有了。”胤礽道,“咱们和英国不一样,我们人多。再者,我们本就要建立多民族国家,到时候国家富裕了,肯定有许多人愿意来我们这打工。”
只要国家强盛,就会有大量移民涌入。人口红利吃到饱。唯一担心的就是稀释国内人的种族血脉。
但这对大清来说不算什么。大清正在致力于建立多民族融合、不分民族、只称华夏人的国家。外国人若习我文化、穿我衣冠、缴纳税赋,也是大清人。
康熙点头:“说得对。”
他对常泰道:“此事仍旧要你做主。其他人目光短浅,从海外淘些稀奇古怪的珍宝满足奢侈虚荣,对大清无益。你要多将金银换成大清能用的资源。”
常泰点头:“遵旨。臣除了给将士们分的、自己拿的、给陛下和太子留的,其他都换粮食、牲畜和武器。”
康熙从笔筒里抽出一根大毛笔,“啪嗒”敲常泰脑袋上:“你心里知道就好,不要说出来。朕和太子一点都不喜欢国外的珍宝,明白吗?”
常泰道:“太子的确不喜欢。”
康熙又狠狠敲常泰的脑袋。
胤礽十分无语。
汗阿玛是不是敲他脑袋敲上瘾了,爱上了敲人脑袋的快感?
胤礽打了个哈欠:“汗阿玛,儿子困了,要去睡觉了。你们慢慢商量,儿子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才能长高。”
“小滑头,就是想偷懒。”康熙道,“去吧。”
胤礽道:“我可以给大哥他们说海外殖民地的事吗?”
康熙道:“别说,等朕决定了,朕会亲自教他们。”
胤礽点头,一边打哈欠一边往外走。
康熙对着常泰笑骂道:“太子真是越来越惫懒。”
常泰道:“臣不这么认为。太子殿下已经够努力了。”
康熙道:“你就惯着他吧。把索额图、明珠、赵良栋叫来。”
太监赶紧去找人。
三位老臣匆匆前来,得知康熙的计划之后都激动不已。
当他们得知那些殖民地打下来也守不住的时候,一个个都露出心疼得快抽过去的表情。
还好常泰告诉他们,守不住就用殖民地换钱,用钱买粮食、武器、牲畜、矿石等带回大清,他们的脸色才好看一些。
“这都是朕的太子出的主意。”康熙得意炫耀儿子,“太子仁善,一心想给大清百姓减轻负担。等咱们有足够的金钱和粮食,就可以废除人口税,迎来盛世了。”
三位老臣连连称“皇上圣明”“太子仁善”。特别是赵良栋,他出身汉民,知道百姓有多苦。虽然废除了人口税还有其他税,但少一点负担是一点,百姓就能多一丝活下去的气。
大清中枢高速运转起来,大臣不断进出避暑行宫。
见康熙忙得焦头烂额,胤礽想起前明的内阁,又想起四弟弟的军机处,向康熙建议组建临时内阁。
有重大事情的时候,临时内阁就分担康熙的工作;没有重大事情的时候,临时内阁就解散。这样既能减轻康熙的负担,又不用担心内阁分权。
大清也有类似的制度,即曾经的八贝勒议政制度。
康熙略一沉思,就知道了这个制度的好处。用临时内阁取代宗王议政,削弱宗亲和满洲勋贵的权力,临时内阁的人只对他一个人负责,大大加强了君权。
于是,议政内容更广泛的军机处提前成立。
听到康熙还是将临时内阁取名军机处时,胤礽有点想那个话痨又暴力的四弟弟了。
真不愧是亲父子啊,取名废真是一脉相承。
康熙建立好军机处之后,得了便宜还卖乖,非说胤礽这种集中君权的做法是想累死他这个阿玛。
胤礽丢给康熙一双卫生球眼睛,根本不想理睬康熙。
康熙还在那瞎逼逼:“你就是不想帮阿玛干活。”
胤礽烦了,叉腰:“没错!”
“你这脾气,比朕还厉害,朕看你还当什么太子,简直活脱脱一小皇帝!”康熙开玩笑道。
胤礽道:“小皇帝不还是要干活!要当就当太上皇!儿子不要干活!”
康熙:“……”
胤礽转身拔腿就跑。
康熙转头,对常泰道:“他真是越来越敢说了。太子是不是学坏了?”
常泰老实道:“皇上,请您不要这么说,教导太子的只有您。”常泰言下之意,如果太子学坏,那一定是皇上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