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大魏朝定下的传统节日,故而朝廷十分重视。皇上还会在中秋节之际,在宫中举办典礼,邀请群臣共同祝贺。
远道而来的臣子和使者也可以一同参加,还可以趁此机会给皇上进献。
这便是张彦瑾为何要赶在中秋佳节之前,要制作出碘盐的原因。
送礼在特殊节日送,自然能让皇上印象更加深刻,如果碘盐足够好的话,甚至可以在以后皇上过中秋节时,都能想起这一年的中秋节,他进献了碘盐。
不过张彦瑾并不准备把碘盐叫做碘盐来进献,一个商品叫的名字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第104章
这个时代的食盐对于老百姓来说十分尊贵, 可等到碘盐彻底流通开来, 食盐就会变成家家户户都能得到, 每日都要吃到的一种普通食物。
可要是把碘盐叫雪药,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 这个时代的人对大脖子病认知有限,碘盐却可以治疗大脖子病,这一点便会给老百姓以十分神秘的感觉。
虽说张彦瑾并不打算把碘盐卖出高价, 可利用这一点,却能充分碾压瑞国公周家所掌握的官盐。当然, 也能让等他和刘俊义在海边开的制盐厂变得名正言顺。
中秋节的当天,张彦瑾在张伍二等人的伺候下穿好朝服, 拿着他早就准备好的碘盐, 跟着张仲谦一起乘坐马车往宫中而去。
或许是张彦瑾以往的能力展现,让张仲谦放下了心,此番在路上,张仲谦没有再和张彦瑾殷殷嘱咐,而是主动的说起了朝廷中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并问张彦瑾如果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要如何处理。
张仲谦在听到张彦瑾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 有时候会点点头, 有时候会摇摇头,给张彦瑾指点一二。
张彦瑾明显可以感觉到张仲谦对他的期望,想起以往上朝之时,张仲谦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他, 再看到现在张仲谦主动和他讨论问题,张彦瑾心中也是感慨甚多。
若那时候的他在张仲谦眼里恐怕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那现在的他应该已经是一个能让张仲谦觉得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
至于碘盐,也就是雪药的事,昨天晚上他们已经商量一番了,张仲谦也知道张彦瑾这没做实际上是想要彻底碾压瑞国公周勤他们所掌握的官盐,他在听了张彦瑾准备在中秋典礼上献给皇上的计划后,并没有反对,反而是支持了张彦瑾。
上次造谣的事情他也看出了,瑞国公周勤有意针对张彦瑾。他向来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再加上张彦瑾现在已经挖出了盐矿,又生产出了雪药,这等于说是身怀宝藏,就算是张彦瑾不献给皇上,其他人也会生出觊觎之心,既然如此,何不直接交给皇上,由皇上定夺?更何况平顶山本就属于皇上。
当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张彦瑾已经准备把碘盐的生产弄到遍地开花,四处撒网,让食盐彻底脱离官制,达到私人可以贩卖的程度。
在两人的讨论中,马车不知不觉就到了大桥上,再往前去,张彦瑾便不能乘坐马车了,张仲谦干脆和张彦瑾一起下车,缓步前行。
朝堂上,歌舞升平,皇上看到了坐席上的张彦瑾,便随口问起张彦瑾中州的事情,张彦瑾便顺势起身,在给皇上交代了一些中州的事情之后,话锋一转道:“皇上,恰逢佳节,微臣想要给皇上进献一味神奇的药。”
皇上斜倚在凭靠上,手指轻轻点了点凭靠道:“哦?什么药物?”
据他所知,张彦瑾这一段时间不是在中州生产食盐吗?怎么还给他进献药物来了?这家伙又在耍什么滑头呢?
张彦瑾粲然一笑,从背后所站的太监手中接过碘盐,双手捧上。
皇上皱着眉头道:“大脖子病?”
一直跟在皇上身边的李明锐道:“皇上,大脖子病就是有些地方的人脖子粗大,和脑袋一样粗细,和常人不同,故而叫做大脖子病。”
“大脖子的人不是不同地方不同人种吗?什么时候还成大脖子病了?”皇上有些不明白。
李明锐再次低声道:“皇上,实际上咱们关中有些人也有大脖子,不过这种人一般比较少。”
旁边的太监刚刚已经从张彦瑾手中接过了雪药,此时看到皇上点了点头,就盒子打开,让皇上一睹雪药真容。
明黄色的绸缎当中雪白的颗粒如同一座小丘般堆积在一起,晶莹洁白,煞是好看。
不得不说,由于制盐工艺的影响,大魏朝时代生产的官盐并不如后来时人们吃的食盐那般洁白,甚至有些微黄。
故而张彦瑾此番制作出来的食盐,在成色上已经可以充分碾压周勤他们生产出的官盐。
“启禀皇上,在长有大脖子地区的老百姓中,智力残疾者明显偏多,这些并不是他们那里的人天生智力低下,实际上是因为体内缺少一些东西引起的。”张彦瑾见皇上的认知有误区,便解释道。
实际上,碘盐的发明并不早,是在现代解放之后才发明出来的,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碘缺乏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不仅是平时可以见到的碘缺乏病如甲状腺肿大和克汀病这种形式,更严重的是表现在“正常人”身上的运动和智力异常。
简而言之,便是婴幼儿的智力残疾。
也正是因为如此,政府才开始实施给食盐中加碘这一方略,也彻底根除了控制住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体内缺少东西引起智力低下?”皇上略略有些惊讶。
“启禀皇上,这是微臣在生产食盐的时候发明出来的,这种盐长期服用可以治疗大脖子病,并且洁白如雪,故而叫做雪药。”张彦瑾见皇上伸手捏了一点碘盐观看,便主动解释道。
“盐?张彦瑾,你好大的胆子!”
旁边的瑞国公双眼也迷了起来,这张彦瑾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些小辈们打打闹闹,就算了,这是真恼了要动他们这些老家伙了?
皇上也看着张彦瑾,似乎是想知道张彦瑾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张彦瑾不慌不忙,然后说道:“皇上,臣效忠皇上才不敢隐瞒,这盐确实可以治疗大脖子病,变药也使得?”
皇上收回了目光,着小子看来是真想动那些老家伙了,这不直接说盐,而说成药,不过是想避开盐法而已。
他将手中的食盐放入盒子中,饶有兴趣道:“你是如何发现这种盐可以治疗大脖子病的?”
“微臣曾经奉皇上之命去过沿海一代的地方,微臣发现沿海一代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得过大脖子病,在微臣细细观察之下,微臣发现,他们都经常食用海中的一些植物,而在关中一带,微臣发现有些老道的大夫在看到人患了大脖子病,就会让病人吃一些海中的植物,这样大脖子病就会好了。”张彦瑾把早就准备好的理由说了出来。
虽说他知道碘盐是给食盐中均匀地喷了一定量的碘酸钾,可他不能给皇上这么解释,一来是这么解释太过于繁冗,皇上不爱听,二来是他那么解释,皇上也听不懂啊,反倒惹出麻烦。
他这样解释,虽说其中原理不太对,却解释得通,皇上也能听得懂。
“微臣仔细琢磨之后,便想到了把这些海中的植物和食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制作成雪药,由于雪药中所含的海中植物很少,故而可以日日食用,对身体无害,还能达到预防大脖子病的效果。此外,臣在这折子上已经全部阐明雪药的价值,还请皇上查阅。”张彦瑾补充解释道。
皇上让人接过折子,一时间,朝堂安静倒了极点。
皇上一合上折子,进入大笑,点头赞许道:“好!这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要赏你!”
其他朝臣闻言心中一惊,这是皇上允许张彦瑾动士族利益?要知道,士族为什么能把控这么多势力,其一是书和人才,其二就是盐和铁了。张彦瑾那折子上是什么东西!他们绝对不信是普通的药用价值。
张彦瑾面上丝毫不露,他跪拜道:“皇上,微臣身为中州重建的工部侍郎,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不敢要赏赐。”
不是他不要,而是他怕等到刘俊义在海边把制盐厂开起来的时候,占了先机,皇上找他算账,所以他现在还是积攒一些人品比较好。
朝廷早已经有打算把官盐变成人人可做的买卖,就是为了慢慢瓦解士族利益,可毕竟现在还只是构想,不是正式实施不是?他给皇上这能快速制盐法,无疑是雪中送炭。
皇上一顿,细细打量张彦瑾。这小子以往对于赏赐都是来者不拒的,怎么今天还和他客气起来了?难道是另有打算?
“你可知道朕要赏你什么?你就贸然拒绝了?”皇上有些不悦。
中州的动向,尤其是张彦瑾那边的动向,他可是一直找人留意。不说了解到事无巨细的程度,可大致他还是知道的。
据他所知,张彦瑾这一段时间还在中州平顶山制作出了一种叫做蒸汽机的东西,厉害到可以自动喷出雾气,甚至让有些机器自动运行。
这些都是他了解到的消息,由此,他也衍生出了一个想法。却没想到他正准备按照计划实施,却被张彦瑾听都没有听,就一口给回绝了。
张彦瑾闻言也是一愣,他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皇上,难道不是金银财宝,房产地产这些东西吗?
不过这中秋大典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贸然让皇上下不来台,只能道:“微臣愚昧,请陛下告知臣下。”
“你已是及冠之年,又可独当一面,乃是朝廷栋梁,却依旧是孑然一身,朕念你劳苦功高,朕要给你赐婚。”皇上淡淡笑着道:“朕要把朕最心爱的女儿玉阳公主许佩于你。”
张彦瑾玉阳公主四个字,只觉背后似有电流滑过,电得他头皮发麻。
玉象征着美好的意思,玉阳两个字可以说是寄托了皇上对玉阳公主的厚爱。
事实上,历史上皇上对玉阳公主也是宠爱有加,不仅是从小宠到大,玉阳公主刚刚成年,便赏赐给玉阳公主一个郡,史称玉阳郡公主。
在后来玉阳公主成婚的时候,还逾越礼制,给玉阳公主大加赏赐。
这些都没有什么,而是历史上玉阳公主嫁的人根本不是他,而是在朝廷中风头正盛的瑞国公周勤长子周齐烨。
在张彦瑾的记忆里,玉阳公主对朝政的敏感度和认知其实并不亚于后来荣登大宝的李容娘。
在大魏朝时期,由于李容娘的缘故,宫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并不是很严重,现在的皇帝百年仙逝之后,瑞国公周勤辅佐下一代皇帝上任,周勤和周齐烨想要把持朝剧,可惜李容娘和下一代皇帝并非好糊弄之辈,周家慢慢垮了,这其中玉阳公主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因为是玉阳公主亲自毒杀了丈夫和公公一家。
如果只是这样,只能说玉阳公主心狠手辣,能舍下一切。
后来玉阳公主因为这番大功,开始养面首三千,后来据说和同母弟弟的皇帝有着说不出的暧昧关系,更因此助长了野心,想和已经是皇后的李容娘一起插手朝政,两个女人斗得乌烟瘴气,在李容娘之子要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这玉阳公主竟然毒杀了皇帝和太子。
更把控京畿调度兵马造反了,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个玉阳公主其实比李容娘还要来得变态。
正因为如此,张彦瑾实在不敢小觑这个女人。
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李容娘,皇上还要赐给他一个玉阳公主,难道说他命中犯这些有政治手腕的女人?
再说了,他哪里是孑然一身啊,皇上明明之前还逼迫他娶李容娘来着,现在好了,他拖了这么久,皇上在这时候看到他的价值,也选择性遗忘吗?


第105章
张彦瑾从小到大都是在一夫一妻制的环境下生活, 这种观念早就已经是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 他原本就是自由恋爱者, 现在皇上猛然给他安排一个公主让他娶,他心里多少有些抵触。
尽管他现在已经在大魏朝生活了好几年, 看似已经和这个时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可他知道,他和大魏朝的所有人都不同,尤其是在对于上位者有天然的奴颜婢膝心理这一点上, 他更是和所有人都不同。
即使是皇上许配给他的人是公主,他也没有想要臣服的冲动, 更没有觉得对方是公主,就感觉分外荣光。
他是爱钱, 他也爱权势, 可这种凭靠着女人上位,得到这一切的方式,他宁死不屈。
钱他可以自己赚,权势他想要他也可以凭借自己能力获得,这让他更没有答应皇上要娶玉阳公主的理由了。
要说李容娘是这具身体前身遗留下来的问题, 他避无可避, 可是玉阳公主, 他是完全有可能避开的。
现在摆在张彦瑾面前的是条难以抉择的路,张彦瑾觉得还是娶李容娘的好,想着李容娘给他送的东西,还有当初可以不要命地替他挡刀子, 至少,她还是知道他的好的。
现在,就是该怎么回绝,张彦瑾想了想,还是决定当堂拒绝了,眼下拒绝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拖到私下拒绝,肯定会有波折,万一带累到李容娘就不好了。
“皇上,玉阳公主身份尊贵,若是微臣未曾有婚约,微臣定然是喜不自胜。只是微臣已经和李容娘有婚约了,玉阳公主适合更为贤良之人。”张彦瑾十分含蓄表示道。
张彦瑾的话不禁让皇上多看了他几眼。
皇上先是有些吃惊,后见张彦瑾目光坚定,完全不像是在说笑,不由得心中震怒。
他乃是大魏朝天子,他要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一朝公主许配给张彦瑾,张彦瑾居然还敢拒绝?真是岂有此理!
霎时间朝堂上一片凝重,文武百官们悄悄观察着皇上,谁都不敢说话。
他们个个都觉得张彦瑾这是疯了,或者是张彦瑾恃宠而骄,总而言之,就是张彦瑾在作死。
皇上沉默一番后,不冷不热地开口道:“你和李容娘未成婚,也未下定,朕还记得你在朕面前求朕替你和你伯父说情,不娶那民女,如今你立下大功,朕不过成全了你?”
张彦瑾今天拒绝自己,这着实是他没有想到的。张彦瑾不断发明出举世新创,名下的煤矿、茶厂…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个个都是日进斗金的产业。
最近又发明出了一个叫蒸汽机的东西,虽说他搞不懂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蒸汽机的东西定然会和煤矿一样,广为传世。
加上今天他给的奏折,完全是证明他和他站在一块,想要瓦解世家,这也是为何他今天提出要把他最心爱的女儿玉阳公主下嫁给张彦瑾的原因。除了恩宠,也是保命,娶了他的公主,自然也就多了一层护身符。
同时,自古笼络权臣或者是人才,以婚约的形式绑定在一起是最为安全的办法。
梗何况张仲谦是跟着他打天下的一代功臣,张彦瑾是张仲谦的侄子,若是能把玉阳公主嫁给张彦瑾,可谓是亲上加亲,关系牢固,实在是一步再好不过的妙棋。
今后张彦瑾就算是发明出再多的东西,聚集再多的钱财,他们都是一家人,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步妙棋居然在张彦瑾这里出了变故。
张彦瑾被皇上说得一时语塞,他脑子飞速转动。看来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里卖深情和浪子回头知错就改的人设了。
就在他要开口时,却有一个声音先他一步在大殿之中响了起来。
“张彦瑾当初和李容娘的婚约是陛下亲口赐婚,虽未下旨只是随口一言,还是赐婚,两人虽未完婚,可已经有婚约之名,现在既然张彦瑾只忠贞于李容娘一人,皇上就不应该把玉阳公主再许配给他,皇上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言而无信。”
张彦瑾回头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是一向敢于直怼皇上的周肃。
他脑海中猛然灵光一闪,他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呢?这周肃还是老熟人呢,就是当初弹劾他强抢李容娘的那位御史,之前弹劾他过后,这老头子祖母去世丁忧了,张彦瑾事情也多,也就把他忘记了,现在竟然又凑上来…不过,这次,他得感谢他。
周肃和刘岩时一样,都是喜欢直怼皇上,挑皇上错误,直言不讳,气得皇上无可奈何,却又毫无办法。
皇上还对这两位没什么办法,因为他们说得都是对的,若是他惩罚,那就会被人称作徇私枉法,有伤他作为贤君的圣明,权衡之下,他也只能忍耐。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这周肃是真的没有任何党派,真正的耿直,这也是张彦瑾在他守孝一年后辞官没有找他麻烦的原因,而刘岩时就稍微有些小心眼了。
“李容娘和张彦瑾还没有完婚,故而不算是真正成婚。”刘岩时也一直视周肃为对头,他看张彦瑾不想娶,然后像是专门为了和张彦瑾唱反调一般,站出来道:“再者,玉阳公主嫁给张彦瑾本就是宁国公一门莫大的荣光,张彦瑾断然拒绝,实在是对皇上大为不敬!”
张彦瑾瞅了一眼,一看是刘岩时 ,心中厌烦,低下头去径直翻了个白眼。刘岩时这家伙怎么和一只狗皮膏药一样?哪里都有他啊?
他刚刚明明说的十分委婉,怎么就成了断然拒绝?
再者,刘岩时你自己觉得娶了皇上的女儿就是莫大的荣光,就觉得别人都是这样了?
张彦瑾不得不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还真是刘岩时的一贯作风。
“启禀皇上,玉阳公主容貌旖丽,身份尊贵,学识渊博,微臣没有丁点对公主、对皇上不尊敬之意,若是能娶到玉阳公主,自然是我宁国公府一门莫大的荣幸,只是君子一诺千金,微臣不想背弃微臣的誓言。”张彦瑾的声音铿锵有力,坚定无比,如同一颗颗铁锥砸在大殿当中一般,让人忍不住信服他说的话。
皇上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依旧是不冷不热的语气道:“哦?那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君子一诺千金。”
张彦瑾拱手,抬头凝视着皇上道:“启禀皇上,当初微臣年少不更事,曾经在大街上遇到李容娘,那时候的微臣不懂得如何以礼求之,光天化日之下轻薄于李容娘,皇上在朝堂之上教育了微臣,微臣的伯父又在家中悉心教导微臣作为男儿顶天立地之道,微臣心生自责,有心悔改,故而暗自在心中发誓,定然要重头改过自新,洗心革面,做一个于国家、于朝廷、于家庭有用之人。”
“这和朕赐婚有什么关系?”皇上不理解道。
张彦瑾再次道:“从那天夜里微臣发誓过后几天,微臣再次见到了李容娘,心生愧疚,觉得自己前几日的行径宛若禽兽,故而便对李容娘道歉,请求她能原谅微臣,幸而李容娘勉强答应了微臣,微臣便对她许下承诺,等到建立一番功业之后必定回来迎娶她过门,此生此世,臣不纳妾,不养通房,只有她一人足矣。”希望这事传的人尽皆知,李容娘会感动一下下,日后和他好好过日子
说罢,张彦瑾加重了语气道:“皇上,微臣忠君爱国,在陛下的教导下成为我大魏朝一铮铮男子汉,岂能对一小女子言而无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是微臣今天对李容娘言而无信,那么以后微臣还如何继续建功立业?!”
张彦瑾此话一出,引得朝廷再次议论纷纷,大家往向他的目光不再是那鄙夷中夹杂着不服气的目光,而是赞赏不已的目光,尤其是朝中的文臣们。当然内心里,确实吐槽过多,还不纳妾不养通房,这简直是男人的败类。
但同时,真正爱自家闺女的这时候看张彦瑾目光柔和了,早知道张彦瑾这个纨绔会这样…他们早该派人去宁国公府提亲。
当然,周勤麾下的官员们不在此列。谋国老臣们自然也不在此列。
他们纳闷的都是张彦瑾一向聪明,怎么到这个时候居然傻了?皇上一向宠爱玉阳公主,满朝文武皆知,若是能娶到了玉阳公主,那可以说是几世的显耀都有了保障。
可张彦瑾却这么从匆忙的就拒绝了,当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对于张仲谦来说,他倒是对张彦瑾拒绝迎娶玉阳公主一事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他这个侄儿一向有自己的看法,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应该尊重张彦瑾的选择。
二来就是,他着实不想让张彦瑾和玉阳公主牵扯上关系。张彦瑾和李容娘已经有了婚约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张彦瑾本就是朝廷官员,若是迎娶了玉阳公主定然会在最近暗潮汹涌的夺嫡战争中有所偏向,玉阳公主可是有一个同母弟弟六皇子卫王,这于张彦瑾的仕途不利。
他们张家一向凭借自己实力干出一番事业,前有他赤手空拳跟着皇上打天下,后有张彦瑾发明造物,统筹规划,为大魏朝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何以非娶一朝公主来平添荣光?
皇上也目光复杂地望着张彦瑾,却是不动声色。他的脑海中不知何时浮现出了张彦瑾在自己面前溜奸耍滑的模样,想到张彦瑾的那副嘴脸,再看看大殿之中的义正严辞,恨不得慷慨就义的张彦瑾,皇上心中越发气闷。
可他气闷归气闷,如今在朝堂上,他是一国之君,张彦瑾抛出的理由又是无懈可击。要是他执意把玉阳公主嫁给张彦瑾,必定会引来朝臣不满,说他专权,居然不让臣子信守承诺,这种事情延续下去,很有可能不仅仅是朝臣议论的事情了,甚至可能引起百姓议论纷纷,说他不让臣子守诺,不让臣子忠君爱国。
皇上掩盖在宽大龙袍下的手微微收紧,其实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为何他心中就是气闷不已?他这一次又被张彦瑾这个小儿给算计进去了!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还是应该让张彦瑾信守承诺,迎娶李容娘。”果然,不一会儿功夫,就有朝臣站出来替张彦瑾说话了。
“微臣附议。”一个一个朝臣都站了出来。


第106章
瑞国公周勤都站出来, 既然这张彦瑾这小子不要保护伞, 他没有理由不成全他, 装模作样道:“君子一诺千金,小到对妻子, 大到对陛下、对朝廷, 微臣以为,我们应该尊重张彦瑾的选择,让他迎娶李容娘。”这张彦瑾娶了公主, 做了驸马,皇上原本就开始偏向张家, 以后岂不是更心偏了,对他们可不利。
张彦瑾心里都快要乐开了花, 果然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次误打误撞之下,居然给他自己洗了一波好感度。
若是一个人之前十恶不赦,之后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家对他的好感度会倍增。他现在就是如此,之前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纨绔不堪的小混混, 现在他在朝堂上喊一句一诺千金、忠君爱国, 怎么能不让大家觉得他已经改过自新, 对他好感剧增?
至于瑞国公周勤和陈国公、韩国公那些人,他略略一想就知道他们肯定不是替自己说话,而是在为了他们的利益考虑。
毕竟皇上的女儿玉阳公主总是要嫁人的,现在他张彦瑾放弃了, 自然机会就留给其他人了,这也是这些平日里专门和他做对的人为什么此次如此积极的替他出来说话的原因。
可不管怎么样,他已经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玫瑰虽美,却是有刺加身。他已经有了一个李容娘了,再娶一个玉阳公主,他实在是怕自己无福消受啊!
宴会结束之后,张彦瑾望着澄澈的天空,长长出了一口气。果然所有事情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他原本在心中极其排斥李容娘在历史上的身份,可是现在陛下非要把玉阳公主这个政治手腕同样强硬的女人嫁给自己,自己居然觉得只娶李容娘一个是一件好事了。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听天由命吧。
从一开始他听到自己和李容娘牵扯上了关系之后,他就想要避开李容娘,却不曾想到,他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却还是和她的命运缠绕在了一起。
张彦瑾从来都不是一个后悔以前行为的人,他做事之前会深思熟虑,会为自己谋划,也会规避风险,可他绝对不是一个坚持人定胜天,不懂得转圜的人。
既然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已然毫无用处,那就放眼未来,主动打破僵局。
所有事情都伴随着机遇和风险,白浪千仞,我心境依旧宛如青松,悬崖之上却岿然不动。
他阴差阳错来到这个世界,恰巧懂得历史,甚至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猜测出他们要做的事情,这已经是这个世界赋予他极大的馈赠了,若是一切都一尘不变,宛若死水一潭,他活着又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