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回到楼上知若的书房,如春都还没回过神来:“姑娘,您说她怎么…怎么敢?秋世子那样的人,她就不怕被骗了?您说,万一…万一有…有了怎么办?还不连累姑娘的脸面?”
有了什么?知若正要问,突然一个激灵,对啊,有身孕!前世秋逸然后来娶的夫人卢氏生下长子后,几位姨娘就停了避子药,如秋第一个就怀上了,据郎中说她的体质特别容易受孕。侯府里好八卦的婆子丫鬟都在传,说推算了一下,如秋基本上是在停药的第一次就怀上了。可惜,生那个女儿的时候,不知怎么就突然大出血,伤了身子,之后就再也没能怀孕,只有在一直没有一男半女的知若面前才趾高气昂。
想到这,知若的眼里掠过恨意,当她无意中知道自己被下了绝子散的时候,以为是季氏的主意,却没想到,是那个好二婶早早就指使燕妈妈下在了她的“补身汤”里。
当时季氏一脸鄙视地睥睨着她:“这可与我们秋家无关,你们尹家长辈为你着想吧,担心你身子弱生产时危险。你现在这样无忧无虑、不需要为生养孩子劳心劳力不是很好?乐得轻松自在。”
不过,在最后,将脑袋套进白绫的时候,她确实万分庆幸自己没有孩子,否则这世上
就又多了一个可怜的庶子或庶女,因为流着尹家的血,在秋家定是受尽欺凌。
俱往矣,知若闭上了眼睛,今世,她不会再让任何人欺凌她和她的家人!算计她的人,她会让他们付出承担不起的代价!两世的仇债一起还!
再睁开眼,知若脑中却是有一道灵光闪过,孩子?好啊,如秋若是真有了秋逸然的孩
子倒是一件好事呢!甚至,她可以想法子帮助如秋有个好“孕”道。嗯,要好好同强婶和桂妈妈商讨一下,桂妈妈可是精通药理的。
有了打算,知若脑子里的计划立时不断展开,越来越清晰。
秋逸然、庆元侯府、如秋…知若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名字,下笔刚劲有力,让原本端丽的小楷多了另一种味道。她尹知若将发出复仇的第一招了,先让那些人尝尝自酿苦酒,食之不下弃之不能的滋味!
“如春,让喜鹊多盯着点如秋,有什么异常及时让你知道”知若将刚刚写字的纸卷起,在灯台上点燃,一点一点化为灰烬。
第65章 景仰
一身简单但干净整齐的丈青色棉袍,白白胖胖、头发花白、一脸笑意,很有些鹤发童颜的味道。知若第一眼看到苏康的感觉就是:嗯,吃货样,吃货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知若所预料,在苏康白吃白喝了五日意犹未尽后,自己坐不住了,找到了莫忘:“臭小子,我就不信你们不知道我是赖过来讨吃的?你家主子如此大度,是想让我帮你们默几本好书吗?”他那日可是看到马车上厚厚两捆书,随便瞄了几眼就知道都是那家书铺里能找到的好书了。
呃,如果默几本书能够让他在这里多赖些日子,他很愿意啊。这个庄子真是个好地方呢,不偏僻,但自成一格、风景优美,像个藏在洛城中的世外桃源。而且住在这里多有口福啊,不仅饭菜美味,那什么蛋糕更是在别处吃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送蛋糕过来的那个圆圆脸的丫鬟好像不只会做蛋糕,还会做好多其它新奇点心,都是外面买不到的。哎哟喂,想想都馋死他了。这里住的到底是什么人啊?肯定也是个好吃会享受的!
苏康貌似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却让正好同莫忘在一起议事的强伯大惊:一来暗叹这老头真是实诚(脸皮也够厚的),竟然面无愧色、大咧咧地主动承认自己是贪吃耍赖,倒是一点都不像最重视面子的读书人了;二来,听这老头的意思,他不但能默写那本什么六国策论,还能默“几本”别的。
饶是强伯的才学只限于能写会算,也知道默下一本厚厚的书是什么概念。听大姑娘同莫忘那日的对话,《六国策论》就应该是一本很深奥的书了。
莫忘因为心中之前就有些底,倒是没有太惊讶,按照知若的交待答道:“我们姑娘只是佩服先生的才华,如果先生愿意留下教导两位少爷自然最好,如果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勉强,能默几本好书给我们大少爷学习,我们姑娘同样感念。总之,先生愿不愿留下,愿意留多久,但凭先生自己意愿。”
朱康“哦?”了一声,笑得贼兮兮,“你们既然知道些我的来历,不会不知道我是被书院赶出来的吧?让我教你们家少爷,不怕我把他带坏了?甚至让别人笑话他跟着我这么个只会吃喝的先生有辱斯文吗?”自从出了有容书院,就没有人敢请他做先生,不讥讽嘲弄他一通就属于仁慈善良的了。
莫忘道:“我们大姑娘说了,好吃并不是什么坏事,懂得吃更是一种能力和雅趣,反而,爱好美食的人多数不会是坏人。如果先生教导少爷才学的同时也教会他真正理解美食的境界,更懂得吃,大姑娘会很高兴。”
苏康完全怔住了,他自己当然不觉得喜好美食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美食也是一种文化,每一种美食都能给他不一样的心情和感受,他将来还准备编著一本美食大全呢。可是,第一次听到一个外人、尤其是一个姑娘如此评价,不能不震惊啊,还有一种被人理解的激动。
姑娘?不是,苏康突然觉得哪不对了,撇了撇嘴问道:“你小子张口你家姑娘,闭口大姑娘,难不成你们这庄子上是你们大姑娘做主吗?”几日下来他也感觉到了,这庄子的主人非富即贵。不过,富贵人家多数住在城中的大宅院,一般只有避暑避寒,或者老人家讨清净,再或者哪个女眷犯事之类,才会到庄子上住。当然了,这么好的庄子另当别论就是了,不是说还有两位少爷也住在这吗?只是,真是一个姑娘主事的话有点奇怪就是了。
强伯看见苏康眼里的疑惑,将知若姐弟的身份和尹家的事简单说了一遍,道:“所以,现在我们庄子上就是大姑娘做主。”姑娘说的对,这种事不需要隐瞒,也隐瞒不住。如果苏康介意尹家的谋逆嫌疑,或者不愿意收一个不能参加科举为他赢得名声的学生,再有学识也没必要勉强。
“你们家姑娘少爷真是镇北大将军尹昭的儿女?”苏康的声音突然提高,脸色也有些异样。
强伯暗叹一口气,在“谋逆”两个字面前能镇定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后面还有“嫌疑”二字。
莫忘却是有些不悦了,声音直接生硬起来:“你这么害怕,还是赶紧离开吧。我们姑娘本来也没准备勉强你,你就不用瞎担心了。”哼,好吃好喝地白白供了几日,就算不愿意留下也没必要这样大惊小怪吧?这不没有定罪么?至于吓成这个样子?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是那什么谋逆罪,强伯不是都说了,姑娘是外嫁和离女,另立了女户,所以姑娘不会受牵连,姑娘请的人就更不相干了。
苏康“嗤”了一声,骂道:“臭小子,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害怕了?我是景仰,景仰知道么?西北的老百姓、从西北出来的人,哪个不景仰和感谢尹大将军?谋逆嫌疑?我去!也不知道是哪个黑了心的东西陷害尹大将军?尹大将军那样的大英雄若是谋逆,我看那朝廷也没有几个能让皇上放心的了。”
“先生请慎言!”强伯虽然很高兴苏康对自家将军的评价,但还是十分敏感而谨慎地劝阻了他。有些话明知是对的,却不能堂而皇之地说,万一被有心之人揪住,再衍生出各种“内涵”,将给自家小主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要不怎么说“祸从口出”呢?何况现在尹家本来就处在风头浪尖!
莫忘一向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也多了一丝亮色:“那你愿意留下教我们少爷吗?呃,要不然,就是多给大少爷默几本好书也行啊。”好书不易得,否则他那日恰巧遇上书铺进书,也不会擅自做主挑选了那么多新书旧书,好在大少爷都喜欢,着实谢了他一通,还大赞他选书选得好。
苏康一挑眉:“就冲着尹大将军,我也愿意为你们少爷尽点心意,但是是只帮着默几本书,还是做先生,要等我与你们家姑娘和少爷谈过之后才能决定。”
强伯当即点头应下:“我这就为先生安排。”苏康同姑娘谈,肯定是谈条件,而见少爷,就是看资质、品性了,这都是正常合理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这会儿的见面,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杏仁茶的朱康貌似沉醉于杏仁香中,实际却是一眼就瞥见了迈步进来的知若和身后的明泽、明辉兄弟俩。
第66章 留下
知若三姐弟皆是一身简单素淡的装扮,却越发衬出他们骨子里的清贵气质。
知若穿着月白色小袄、同色同料长袄裙,只在领口、袖口、和裙摆处绣上星星点点的淡黄色小花。温婉典雅的抛家髻用一支碧绿清透的翡翠簪子固定,加上浅黄色的琉璃珠花,除此之外,浑身上下仅带着一件首饰,就是左手腕上的玉镯,那是她母亲芊昕郡主随身带了二三十年的珍品,在她出嫁前一晚给了她,前世却被秋逸然哄去孝敬季氏了。
本来十分小女人的装扮,却终究没能掩盖掉知若身上的上位者气势,低眉垂目时还好,一旦抬起那双乌黑灵慧的眸子,便能让人感受到她与其他女子不同的神采。苏康一抬眸便正好撞上了这样的光华,心下一震:此女非凡,不愧是镇北大将军和芊昕郡主的嫡长女,难怪能在父母遭逢大难时撑起尹家。
随即,明泽周身的儒智和明辉身上的霸气也吸引了苏康,这俩兄弟年龄不大,却比同龄人少了三分稚气和浮躁,多了两分沉着,特别是大一些的明泽,更加让苏康暗自点头,当下便想:这俩孩子、尤其老大的气度,确实胜过他曾经见过、教过的任何学生,留下教导他们倒完全不是件勉为其难的事。换句话说,他很愿意,更何况住在这里心情愉快,还有美食美饮。
他千里迢迢去京城为何?还不就是为了寻得一个好苗子、一个好机遇,以及他最爱的美食?既然在这里就能实现,同时还能为尹大将军尽一份心,何乐而不为?
知若三姐弟很自然地上前行了晚辈礼,苏康也很自然地受了,还随口问了明泽兄弟两个问题。明泽流利自如地回答了,明辉的回答虽然有些嗑巴,也简单,但总算是中规中矩。
苏康暗自点头,刚才强伯说了,明泽好文,明辉好武,如果这一对兄弟能配合默契、并各自精于自己所长的话,以后倒是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知若见苏康泰然自若地受了他们三姐弟的礼,还不动声色地考校了明泽二人一番,就知道多半是有望留下这位鬼才了。像苏康这类人,常人在意的、顾忌的东西他们未必会放在眼里,他们经常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则,能否与这些人走近,很多时候还是要看缘分和机遇。
三人坐定,苏康看向明泽,突然问道:“既已无望参加科考,读书何用?”
明泽面无波澜:“科考只是为了入仕,而读书可以明智,可以知理,可以博学,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堂堂正正做人,这些非所谓功名利禄能比。”
苏康暗暗在心里鼓掌叫好,面上却不显,更没有予以评价,而是直接转向明辉:“听说你喜欢练武,分时间来读书不是浪费了?”
明辉一愣,他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呢,不过大姐的话很有道理,他记得牢牢的,张口就来:“有勇无谋只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而他要为父亲翻案、为父亲母亲、还有姨娘报仇,要同大哥一起重振尹家,就要投军建功立业,怎能仅仅是个只会打架的武夫?大姐说了,读书可以帮他克服冲动,帮助他学习在关键时刻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
苏康端起茶杯又开始慢慢细品,知若也不着急,还安抚地对两个弟弟微微笑了一下。明泽二人本来有些发怵,担心苏康不愿意留下教导他们,明辉甚至都想张口问了。他自己也就算了,可是大哥有读书的天分,既然大姐说这个苏康有本事,他当然希望苏康能留下,即使只愿意教大哥一个人也好啊。只要大哥有智谋,有大哥大姐看着他,他也出不了什么大错不是?父亲以前就总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见知若气定神闲地冲他们浅浅一笑,兄弟俩没来由地就平静下来,明辉更是暗苻:自己什么时候能有大姐那份气势和镇定就好了。
厅房里静默了大约三分钟,见苏康放下茶杯,知若才恭敬道:“先生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尽管提,我们姐弟能做到的一定会尽力,做不到自然也不敢勉强先生。”
这话不卑不亢,不由让苏康深深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知若:“尹姑娘怎么就相信老夫能教好两位尹少爷呢?老夫自知除了好吃以外,并没有传出什么名声来,万一我只不过是碰巧会默下那本六国策论呢?。”有莫忘之前那一番话,他自然知道这位掌家的姑娘并不介意他的好吃之名。但人家请先生,总也要挑剔先生的才华和名声吧。尹家现在虽然没了势,又只剩下几个孩子,但只要有银子,请个好先生也不是多难的事。
知若笑道:“先生的‘吃’名盛传,却还能不声不响默出六国策论来,足见先生不简单,而且不好虚名。”她翻看了那本书,是一本相当高深的谋略方面的史论,可不是几篇简单的三字经、论语之类。呃,反正让她背下其中的几篇都困难,更别说整本了,那样的书没有吃透是没法强记下来的吧?
而且,托重生的福,她很清楚,苏康绝对不是古代书院中常见的老书虫、书呆子。相反,他是个胸有成竹的谋士,且行事活络、不拘常格,否则皇上也不会将太子交给他。前世的多年后,苏康不仅是太子的老师,还是东宫的谋臣。
苏康听了知若的回答,先是一顿,随即哈哈大笑,暗道这孩子倒是有趣,不过,仔细琢磨,倒是也不无道理。好吧,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姑娘很有化繁为简的能耐,说出的话听起来简单,却很经得起咀嚼推敲,可惜了,是个内院姑娘,否则他一定要收下这个学生。呃,不过那两个男孩,尤其明泽也不差就是了。
“虽然我只好吃,但是做我的学生却会很辛苦,”苏康看着明泽和明辉,“吃不了苦的,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可不管你们能不能参加科考,要跟着我学习,就要能够达到我的标准。”
明泽大喜,一把拉着明辉齐齐跪下给苏康行了大礼:“学生拜见先生,学生不怕吃苦。”
“另外,”不等明泽二人起身,苏康又看向知若,刚刚的严肃范一转而成满脸的馋样“老夫反正孤身一人,银子什么的倒无所谓,只是…”
知若起身盈盈一拜:“先生既是明泽、明辉的恩师,就是我们姐弟几人的长辈,让先生过得舒心自在就是我们的责任。其它先不论,先生的最大爱好,我们做晚辈的自当尽力满足。巧的是小女子身边倒是有几人平日里就喜欢琢磨美食,先生是个美食家,有先生帮忙品尝和提些意见,她们求之不得。”
美食家?哈哈哈,苏康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美称”,太喜欢了!不过在其后的三四年中,他才发现在到尹家之前的几十年,他还真称不上什么美食家,因为太多的美食他别说没尝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若是自己就那样写一本美食大全,还真是一点都不“全”了。每每想到此,他就庆幸自己当年鼻子灵,抢了莫忘荷包里的蛋糕。
苏康留下了,明泽兄弟俩要学文习武,日子越发忙碌起来。让知若非常满意和庆幸的是,苏康真的是一位思想前卫开通、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让明泽求知若渴、如鱼得水的同时,明辉也没有什么压力。
而强伯、齐伯二人的效率也很高,第一坛蒸馏提纯过的酒也问世了,能不能吸引半山老人还不知道,先让苏康馋虫拱动,直奔“酒鬼”之途。R1152
第67章 梅花酒
苏康的酒量并不好,也有自知之明,虽然每日都要饮酒,但也只是在中、晚两餐小酌一杯、慢慢品味,实在馋了,就在晚餐时多加一杯,反正醉了去睡觉就是。
知若听闻后笑道:“人家苏先生本来就是大智者,难不成你们真以为他满脑子只有吃喝?”才不过大半月时间,明泽已经对苏康的才华五体投地,连明辉都盼着每七日一次的考核,因为他考的好的话,苏康就会给他们兄弟讲解一章《兵志》。
《兵志》是三百多年前六国时代最有名的大将军石硕的著作,也是这个时空目前为止唯一一本兵法方面的书籍,据说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几本,不想就被莫忘从旧书堆里给淘出来一本。
如春讪讪道:“谁让他因为嘴馋被赶出书院?”若不是满脑子吃喝,又怎么会发生那样的事?但苏康老头在他们梅庄教导两位少爷还是很尽职就是了,莫不是这里的东西好吃,他怕被赶走所以才收敛了?也是,厨娘白婶的厨艺本来就好,大姑娘还每隔几日就给白婶一道新菜方子,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大菜,但胜在新奇、且味道好,比如前两日弄的那个什么“叫花鸡”,让苏康差点没有将鸡骨头都吞下去,还一个劲问姑娘“叫花鸡”的来历,比二少爷听兵法故事还认真。
知若摇了摇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传言很多时候是不可信的。”即使“眼见”,有时也还是个坑呢。
蒸馏提纯设备既已成功,知若让徐林将之前强伯从外面买回来的酒都经过蒸馏后再存回地窖。徐林是他们上次在人市买回来的管事中最年轻的一个,因主家犯事被连同发卖为官奴。徐林本有一个未婚妻,是原主母的贴身丫鬟,旧主家被抄家时不堪凌辱自尽了,所以本就是个孤儿的徐林至今仍然孑然一身。
巧的是,徐林在旧主家府上任二管家的时候曾替主母打理其嫁妆酒坊多年,对酒坊各项事宜和工序非常熟悉,甚至在品酒方面都颇有心得,于是齐伯、强伯二人在对他进行一番考察后,让他带着两个小厮负责酒窖这边的事务。
徐林也是个精细人,他知道知若准备拿这些酒做底酒再制作其它酒后,将每坛酒编了号,详细记录了品种、出品酒坊、购买时间、蒸馏时间等详细信息,以备日后作比较。同时,自己也带着那两个小厮开始试着酿酒。许是以前看得多了,培养了对酒十分敏感的嗅觉和味觉,经过几次试验,还真让他倒腾成功了,酿出来的酒甚至胜过好几种从外面买回来的。
知若让徐林挑了十五坛经过蒸馏后味道最好的酒送过来,亲自带着如春和如冬在观梅院地下室里泡制三种酒:山楂酒、苹果酒、和梅花酒。其中梅花酒最是复杂,制法和配方是知若在现代时同那个室友一起从古书上淘来的,传说是宋朝时御用梅花酒的秘方。当年在法国,知若曾依照配方泡制过多次梅花酒,做出来的酒色泽澄清透明,香飘十里,除了酒的醇香之外,更有清幽的梅花暗香,入口绵软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这种御用梅花酒有两种制法,一种是用雪水酿制,度数低,后劲小,冷幽甘醇,沁人心脾,格外适合女子或者酒量不好的男人,用来养颜、养身都极好。
前几日下今年第一场大雪时,如冬就带着几个小丫鬟收集了不少梅花上的雪来,知若已经泡制了五小坛雪泡梅花酒,埋在观梅院后院那两棵梅花树下。
而现在用黄酒泡制的梅花酒度数高,酒味更醇厚,就是为半山老人那样的酒仙、酒鬼之类人准备的了。
如春二人眼见那么复杂的程序,她们家姑娘却不用看着秘方操作,反而娴熟自如,心下连连赞叹的同时也分外心疼。以前郡主总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就喜欢看自家宝贝女儿无忧无虑、轻松自在。她们这些做丫鬟的也想着,姑娘有强势的娘家、疼爱她的婆婆和相公,又哪里需要费心操劳?可如今,姑娘不但要掌家,操心一大堆事,连酿酒这样的事都要亲力亲为了。
知若一心扑在酿酒上,一边做还一边回味着当年自己同室友一起掀开第一坛梅花酒时激动的心情和满屋的酒香,哪里会注意到如春二人眼里的怜惜和心疼?不过就算看到了她也只能无奈地一笑而过,前世的那个自己,根本就是被宠“傻”了好吧?母亲芊昕郡主认定自己这个“天之娇女”有天真单纯、无忧无虑的资本,却不知,娘家再强势,嫁妆再丰厚,也经不起无知和懦弱的折腾。
主仆三人从地下室出来,回去楼上书房,却见如秋正在门口问喜鹊话:“姑娘到底去哪里了?是出庄子了吗?”
知若冷声笑道:“怎么?如秋你找我有事吗?那几个小丫鬟怎样?知萱的白兔披风做好了吗?”
如秋猛然回头,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很快强自镇定:“姑…姑娘,三姑娘的披风马上就得了。喜莲她们心灵手巧,学得很快,奴婢想着,不用三个月,她们四人就能独立负责起针线房的事务,奴婢也可以回到姑娘身边侍候了。”这一批新进的丫鬟,除了时小雨更名为喜雨外,其他都是以花起名,比如针线房的喜莲、喜菊、喜桃、喜葵。而四人中十三岁的喜莲年纪最大,女红也最好。
知若点头:“她们得用就好,你可别藏私,要将绝活技巧都教给她们才好。你没事的话还是多看着点她们,多教教。”至于什么回到她身边,哼,她可从来没有承诺过。
“姑娘,”见知若转身准备进屋,如秋赶紧道,“丝线用得快,奴婢明日最好要进城一趟,有些颜色又快不够用了。还有,奴婢还想买一些绣稿来给喜莲她们四个,尤其是喜桃和喜葵多练习,正好多绣些丝帕和荷包之类备用。”富贵人家的针线房都会备着一些荷包之类的小东西,比如过年时主子打赏府内外奴仆,多是装在荷包里的。R1152
第68章 探听
知若笑笑:“这些事你自己安排就好,其实你也可以把要买的东西和要求列出单子来给采购婆子,让她们带回来就是,不用自己跑一趟那么辛苦。”
如秋赶紧道:“不辛苦不辛苦,姑娘您也知道,奴婢对自己负责的事最是认真,一定要自己盯着才放心。”去绣庄采买是她同秋世子会面的最好机会,还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怎能放手?不仅现在不能放手,即使将针线房放手给喜莲四人后,她也得想法子将这差事继续抓在手中。
见知若轻蹙眉头又准备开口,如秋紧张地抢先道:“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呢,更别说还隔几日就有补身的膳食,姑娘尽管放心吧”桂妈妈给三位姑娘做药膳调理身子,她和如春、如冬三人也跟着沾光。想到这她就得意,别看姑娘现在对她冷淡一些,还公开把她调去负责针线房,但对她的情分和依赖却是没有那么容易抹杀的,只是心里对秋家不忿,正好她那日闪神又被当场抓包,所以有些迁怒和赌气罢了。姑娘这性子她最清楚,偶尔犯倔,看着聪明了一些,也只不过是孩子气发作而已,根本没有什么主见。
果然,她略一坚持,知若就道:“你自己看着办吧,挑选绣稿那些,采购上的人确实不擅长。你要进城,提早一两日报请齐伯安排就好。”
如冬自从得如春提醒后,对如秋很是反感,又怕自己掩饰不好,恨不得就不要相见。此刻见如秋还厚着脸皮在这表功、表忠心,差点没恶心到想吐,连忙找了个藉口要离开:“姑娘,奴婢去白婶那里将牛乳燕窝给您端来,听说齐伯让人买的奶牛昨晚就送来了呢,以后用牛乳可方便了。”
知若摆一摆手:“去吧”。她知道如冬的想法,牛乳燕窝自有小丫鬟送过来,她这会儿又不饿,哪里就急到要如冬特意跑过去取食了?
不想如秋也忙道:“奴婢也告退了,正好我要去齐伯那里,如冬我们一块走吧。”她有很多问题要问呢,现在姑娘那里冷淡,不敢轻易套话,如春又是个假正经的,只有如冬比较简单。只是前阵子如冬被调去三姑娘身边,似乎很忙,一直没机会抓到她单独聊聊。今日这么巧,她自然要想办法套些信息出来,明日也好在秋世子面前好好表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