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也同样坐在地上,盯着不远处的长亭,拾起一根树枝拍打在草丛。
周景源很快便被身边的响声转移了思绪,他转过头,却见个小姑娘坐在不远处,玩弄着树枝,只是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是有些眼熟。看着她放在身边的包袱,周景源觉得这小姑娘似乎有些大胆。
馒头等得着实无聊,她开始在地上写字,三姐一直都在教她识字,只是她并没有专心学过,其实不是她不用心却学,只是自己的太笨,三姐讲过许多遍的字她依旧认识不清,如今就连自己的名字她除了会写姓,便不会写任何字了。
她无数次的怪过爹爹,怎么把自己的名字取了这么难写的两个字,自己好容易记住了头字,可是那个‘馒’字,她总是写不对。连写了几个好像都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字,可是正确的方法到底是怎么写的。想不起来了,馒头有些沮丧,她郁闷地丢开树枝重重地叹了口气。
周景源看着满地的野花,有些兴致想赋诗一以明心志,才开了个头,便被树枝丢了脑袋,所有的诗句立刻离开脑海,取而代之的是恼怒。
他站起身,拍了拍衣襟,朝小姑娘走去。走进却听见小姑娘喃喃自语地默念着三字经,很多顺序是颠倒的,也有些词句是错误的,他忍不住的笑了。
馒头听见有人笑,赶忙捂住嘴,吃惊地瞧着来人,她怏怏地站起身,不知所措地低着头,这人为何要笑啊。她有些不大明白。
周景源很敏感地察觉到小姑娘的紧张,小姑娘低着头,他瞧不见她的样子,只是看清了在脑门顶处有个旋。当然也看见了地上的几个字。歪歪扭扭不像样子,他蹲下身子仔细地瞧了,现却都是错字。想来她是要写‘馒’字,可不是这多了一笔,要不就是少了几画。
“你还认识字?”能认识的女孩还真是少,周景源对这个敢一个人出现在郊外,携带着包袱,却又认字的女孩有些兴趣。
馒头低着点点头。
“谁教你写字的,这个字错了!”看着长亭那边,周景源知道还有好一会,连诗兴都没起,高县令他们是不会这么轻易地离开的。本县读书人本来就不多,中举的更是没多少,所以参加科考的离别诗便是文人们难得的一次聚会。
馒头的目光跟着周景源的书写一直跟着下去。记忆中的‘馒’字好像就是这样,她再看看自己写的那几个字,同周景源写的字一对比,羞愧之情立即涌了上来。
“你的三字经也有好些地方背错了!”周景源又指出馒头的错误,一字一句的背诵着,馒头并没有仔细地听,她早就被满心的懊悔遮盖住了。看他穿的衣裳同杨颋一样,还有对三字经也被的这么熟练,难道他也是赴试的秀才?自己还真是班门弄斧。心中一瞬间觉,自己居然还会使用成语,馒头有些高兴,只是在人家秀才面前,自己还在背什么三字经,这不是丢人的事情吗?
周景源并没有一直背诵下去,他已经现小姑娘一直垂着头不说话,自己冒然吓到人家了。他失笑着转身离开。
布鞋摩擦草地出沙沙地响声,青色的长衫离开了眼前,馒头慢慢抬起头,人是离开了。她张了张口:“等等!”
“您是参加乡试的秀才吗?”馒头小声地问着,三姐对她说过要大胆地开口,馒头想来也这么认为,与其大胆的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话,还不如问这个人呢,至少自己不会那么紧张,害怕。
周景源停下脚步,转过身疑问地看着小姑娘,他没听清楚她在说什么,只是觉得小姑娘是在同他说话。
“您认识杨颋杨秀才吗?”馒头的声音依旧很低,周景源仔细听才明白小姑娘是在问杨颋。“你是?”
馒头露出欢喜地颜色,自己果然问对人了,他认识杨秀才。馒头将包袱递到周景源跟前:“这是我三姐让我带给他的,请您帮着转交下!有劳了!”
不明不白的话让周景源有些不明白馒头究竟在说什么,只是知道要将东西转交给杨颋,周景源警惕地打量着这个小姑娘,又看了看那个包袱。有人要带东西给杨颋,还是个女的?难不成是:“你是澄怀兄未过门娘子的妹子?”周景源立即想到小姑娘会不知道杨颋的字是澄怀,又解释道:“澄怀便是杨颋!”
馒头点点头,又说了声有劳。
周景源并没有接过包袱,问道:“你怎么不亲自交给澄怀兄,而在这待着!”
馒头抬眼看了看长亭,又低下了头。周景源顺着馒头的眼光看过去,明白小姑娘是怕见人,他知道杨颋未过门的娘子虽说是平头百姓,但是那家的大姑娘却是在个做官的人家做丫头,这规矩多少也是知道的。看来小姑娘还是懂得礼数的。
周景源看着馒头手中的包袱,想着杨颋前去赴试还有人送东西给他,而自己赴试,连家人都没有来送自己。都知道县令大人要亲自送行,母亲是个妇道人家不便送行,只是将他送至城门外便回去了。他苦笑着叹道:“澄怀兄好福气啊!”
馒头瞧着那人,面上有些忧愁,有些好奇,他既然是秀才为何不在长亭那待着,反而跑到这?
馒头的表情被周景源尽收眼里,小姑娘满面的好奇,真是长了张会说话的脸。“你好奇什么?好奇我为什么一个人跑到着待着,还是好奇我为什么不帮你送东西?”
被人看穿心思还真是有些羞涩,馒头低下头,依旧不说话。
“我不想同那些人待在一起,满座的污秽。澄怀兄与我不同,别人都在关注他,没人会注意我,走了一个我并没有影响多少!”
周景源的自嘲,馒头很是能理解他的心情,自己在家也有过这种想法。以前娘总是在关心四姐她们,现在娘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三姐身上,只要自己按时起来,打水,烧饭,洗衣便可以了。其他时候自己究竟在干些什么,她是不会去注意那些的。
“走吧!已经结束了!”周景源望着长亭那边说道。馒头连忙收回心思,望了过去,果然长亭里坐着的人都站起身往外面走了,
馒头连忙提起包袱跟着周景源,杨颋很是有些奇怪地看着同周景源走在一起的馒头,奇怪地问道:“景源兄,你怎么与她在一起?”
毛夫子也现周景源是从外面过来的,问道:“你怎么跑到外面去了!”
“学生在外面醒酒!遇见这位姑娘说是要找澄怀兄!”
段延沛一下便认出馒头,不爱说话的小丫头却能一句话挤兑自己半响,他还真是忘不了这个小丫头:“原来是小馒头啊!你来做什么?”
“聿之!”段延沛歪歪倒倒地走了过来,被周景源一把拉住,他皱着眉头屏住呼吸,满身地酒气味,就这样还怎么上路?
段延沛没有理会周景源,他蹿到馒头的跟前,打趣着:“白馒头,呵呵!这名字好记,我记得牢牢的!你也要同我们一起去参加乡试?”
杨颋也甚是不满段延沛说出馒头的闺名,他一把拉过馒头,用身体挡住馒头:“段兄,注意你的言行!”
段延沛也现自己的行为有些失当,整理整理自己的衣襟,正色的走到杨颋身侧,对馒头深深一揖:“段某孟浪,还请姑娘海涵!”
馒头却被他的突如其来怪异吓住了,她躲到杨颋的另一侧,窥视着段延沛。这个人好像认识自己,可是自己对他确实一定印象也没有。
段延沛瞧见馒头窥视自己,对她露了个温和的笑容。段延沛自以为是很温和,可看在馒头的眼中却是有些可怕,她紧紧地闭上双眼,将恐惧排除在外。
小姑娘怕自己?段延沛甩了甩脑袋,论长相,自己也不算什么吓人,这丫头怎么就怕自己呢?还带着恐惧,段延沛迷茫了。
正文 第三十章 长亭送别(四)
段延沛的怪异杨颋是看在眼中,他也感受到躲在身后的馒头出微微的颤抖。后襟被她拽得紧紧地,手上传来的颤抖传到身上,他狠狠地瞪了段延沛一眼。
段延沛也算是自讨没趣,怏怏的退开,他不甘心地看着杨颋哄着将馒头拽到面前。那丫头却不怕杨颋。
杨颋将馒头拉到一边,轻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三姐让我把这个交给你!”馒头很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同人说话,她本来就胆怯,加上刚才段延沛那个令馒头敢到害怕的笑容,馒头的声音更是微乎其微。
周围的人好像都在关注着他们,馒头的头低得越来越下,连话都不敢说下去。杨颋将馒头拉到一边,好言道:“没人在旁边了,有什么话你说吧!”
馒头抬起头,是离那些人远了些,她先将右手的蓝布包袱递了过去:“这是三姐为你准备的一套衣裳,还有一双新鞋。”馒头将白霜的原话转告之后,将左手上的纸包递了去;“还有这包馒头,三姐让我拿来,让你一路上吃。里面还有自家腌的一些咸菜。”
馒头虽然不习惯在人家说话,可是三姐交待她的事,她还是要办到。话全部说完,馒头的脸也涨红了,在陌生人跟前说话还真是让她难以应付。
杨颋接过东西,微微一笑,又问道:“你三姐还说了些什么?”
真是神了,馒头双眼亮亮地看着杨颋,他居然知道三姐还有话,馒头崇拜地看着杨颋,一点也没有先前的紧张,大胆地道:“你怎么知道,三姐还有话交待!”
杨颋自失地笑笑,这又什么好奇怪的,他就不信,白霜让馒头为自己送东西,却一句话都不交待:“我能掐会算啊!”
“那你猜猜三姐都说了些什么?”
这丫头是真的不怕生吗?这也不过猜一会的工夫,她便这么调皮的问自己,想来那句“静若处子,动若狡兔”的话,还真是应了这丫头。
杨颋笑着摇摇头:“我猜不出!”
原来他不是真的会能掐会算啊,馒头有些失望:“珍重!三姐就让我转告这一句!”对于三姐的珍重,馒头还真是有些不明白,昨晚三姐忙活了那么久,怎么就只有两个字啊!应该有很多很多话要说的啊!
再看看杨颋,可是他的面上也没有失望,而是郑重的额呢?她放弃的摇摇头。
“我知道,回去,也转告同样的话给你三姐?”
啊?馒头困惑地睁大了双眼,又是同样的话,馒头觉得自己很难看懂这些人的一些事情。她只得点头。
杨颋还想说些话,可那边已经有人叫他上路了。杨颋急走几步,赶了上去。这时刘家的仆人驾着骡车过来了,从车上取了两个食盒下来。
刘霖亲自提了个送到杨颋跟前:“澄怀,才见你在席上没吃什么。这是我让人做的,你路上好用些。”
杨颋忙用手拦住,珍重地指着馒头递给自己的馒头包道:“杨颋已经准备了些馒头,多谢刘老爷一番美意。”
段延沛赶忙打开食盒,见里面是些精致糕点,不满地道:“澄怀兄,这又不是单独予你一人,我们人人有份。”
他才交待书童收下,却想着小姑娘最喜欢吃些零食,拎着食盒,笑吟吟地走到头跟前,说:“看看可有你爱吃的。要吃什么就拿!”
但凡女孩都爱吃零食,馒头也不例外,只是白老娘不大给她零钱,偶尔从白露那得到一点儿花生,瓜子,也是吃得津津有味的。
只是她现在搞不清段延沛究竟要做什么,突然对自己示好,她有些不知所措,内心深处莫名的涌上一放了丝恐惧。
食盒里摆得满满地,有玉带糕、酥糖、花生糕、还有她叫不上名来的一些糕点。估计是才出炉的,香气四溢。馒头悄悄地吞咽着口水。
段延沛冷眼旁观,知道这丫头动心了,他拣了块花生糕,递了过去:“你且尝尝这个,开封花生糕才地道,等我乡试回来,再带给你尝尝。”
馒头紧紧地抿着嘴,摇头,还把眼闭上,生怕自己把持不住。
段延沛说道:“你吃一个,滋味真的不差。”
“我不要!”馒头坚决地道,将头埋进杨颋的背后。
被馒头直接拒绝,段延沛干笑着将花生糕送入自己的口中,含糊不清地道:“澄怀兄,你就吃那干馒头就是,这些我们要了!这味道还真是好!”
“段兄,这干粮虽粗,却也是小妹亲自所做。比起这些用民脂民膏所做之物,在下更喜欢粗茶淡饭,吃得安心!”杨颋硬帮帮地话又牵扯到刘霖欺压百姓的事情上。
毛夫子抢在刘霖作前,作了杨颋:“你这是说什么?”
刘霖连忙摆摆手道:“毛兄别生气,澄怀刚毅正直。是我疏忽了,毛兄千万别生气!”
站在旁边的馒头真是听糊涂了,直觉告诉她,其实是杨颋的不对,可是这个刘举人为什么要说自己的错。
高县令将所有的话都拦了过去,只是嘱咐一帮赴试秀才,如何安心写文,如何破题,还拿自己的经历说事:“放宽了心思去考,别想着考上考不上的!这心思一平稳,文章到手擒来!”
刘霖也说了些自己在考场上头注意的事项,和高县令说的都差不多。
杨颋听着无趣,他频频地回头,希望看到文俊彦。文俊彦说要同他一起参加乡试,可这都要到启程的时辰,也不见他的踪迹,心中未免有些牵挂。杨颋微微地欠着身子,凑到毛夫子的耳边道:“先生,文兄到现在还未来!”
毛夫子瞪了杨颋一眼,继续听刘霖讲述考场注意事项。
杨颋心中的焦虑渐起,耳朵虽然在听,可眼神却转向了官道。莫不是文兄家中出了什么事?还在担心着,远处便走来个穿孝服的男子。
杨颋仔细瞧却是文俊彦,丢下正在说话的刘霖,急忙地迎了上去:“子方兄,这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有孝在身。
文俊彦对高县令等人施礼后,拉过杨颋。他下颚的青须冒了出来,眼脸下方却是乌黑,神情竟是颓废。“叔公昨日夜间离世,小弟爽约,还请澄怀兄海涵!”说着一揖而下。
杨颋托住文俊彦双臂,劝慰着:“月有阴晴圆缺,子方兄还是节哀。”看着愣怔地文俊彦他实在说不出什么劝慰地话来。他想起六年前,自己要参加乡试的前一个月,母亲离世,自己目送本县的秀才们前去参加乡试。还是在这个地方,那时候自己还意气风地要做最年轻的进士,母亲的去世断送了自己的希望;三年前,也是因为父亲的离世,自己再次跟乡试失之交臂。文俊彦的痛苦他是了解的。
他只是紧紧地握住文俊彦的双手,凝重地点点头。反倒是文俊彦回了神,抽出手,拭去泪水,强笑道:“愿澄怀龙门,金榜兄此去金榜题名!再…做个明镜高悬的父母官!”后面支吾着应付过去。
杨颋听他话中有话,疑虑地抓住文俊彦的双臂,凑到文俊彦的耳边,低声问:“子方兄,可是有不便开口之事?”
文俊彦慎重地点点头,微语道:“正是。这事略有蹊跷,叔祖一向安泰,为何突然辞世?前日有人上门说是有事同叔祖相商,可人走了后,叔祖便闭门不出,昨夜便辞世而去,你说这…”
杨颋当然记得元宵那日文俊彦同自己说起过那件案子,文俊彦的叔祖当时便对这件案子的验尸有怀疑,若是灭口,怎会到三个月后才这样;若不是灭口,为何有人上门之后,文俊彦的叔祖闭门不见。
“令叔公死因?”
“无任何诡异,只是叔公日常饮茶的紫砂壶却有些怪异,叔公右手小指指甲里有些白色粉末。量太少,我也无法辨别到底是何物!
我本想验尸已证心中疑惑,只是父兄皆不肯,只说我大逆不道。还请澄怀兄为我解惑。”
“验尸?为何不允?”杨颋想不明白,身为仵作世家的文家,为何不同意文俊彦验尸,难道是文俊彦的叔公曾经交待过什么,或是文家的人知道些什么,却又不便对文俊彦言明。
文俊彦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开口道:“若是平常的验尸手法父兄皆已看过。我却想照叔公教我技法验明。”
“单教?”
文俊彦慎重地点点头,环视着周围,更加凑近杨颋的身边:“是切开胸膛。”
开膛破肚!这实在是令人震惊,杨颋迟疑道:“这…为免…”
文俊彦明白杨颋的迟疑,他苦笑着道;“叔公说过,这更能查明死亡原因。也想过试下,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变离世而去了!”
杨颋还想说些什么,只听见段延沛远远地唤道:“澄怀兄,时辰到了,该启程了!”
杨颋只得同文俊彦走了回去,见他们走来,段延沛笑呵呵地道:“澄怀兄,子方兄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与我们说?”
文俊彦但笑不语,杨颋只与文俊彦告别后,交待着:“还劳烦子方兄,送小妹回去。在下感激不尽!”
段延沛听了,也珍重地握住文俊彦的双手,恳切地道:“有劳子方兄送白姑娘过去。日后在下定当鸣谢!”
正文 第三十一章 解惑
四月的太阳,已暴露出骄阳的本性,火辣辣地照耀着,目送一帮秀才们远去,余下的人先伺候高县令上轿方才散去。
高县令的轿子在经过刘霖身边时,停了下来,高县令掀开轿窗帘,探出半个脑袋说:“进公,你且去县衙,我有话要同你说!”
刘霖躬身应着,瞥见一身重孝的文俊彦,若有所思的捏着胡子。而那个胆小如鼠的馒头,刘霖鄙视的摇摇头。
馒头见县太爷的官轿离去才敢抬起头,她终于可以正常的呼吸了,刚才那份害怕也一扫而空。她抬起手搁在额前,眯着双眼对着太阳,享受着光明带来的温暖。
刘霖瞥见缩在文俊彦身边,却带着笑容对着太阳的馒头,若有所思的捏着胡子。只不过那么一会,他便转移了目光,命人将轿子抬来离去了。
一脸深思的文俊彦在前面慢慢地走,馒头随手拔了根狗尾草,漫无目的地把玩着。好久没有来城外了,一片青翠,散着怡人的青草香;一方野花,随风播散着妖艳的绚丽。
馒头仔细地打量着城外的春天。不一样的春天,远处一棵矮小的野桃树,也不甘寂寞,吐露出几朵花蕾,随风摇曳。城里的春天只是衣裳的改变;城外却透露着生机,馒头喜欢这种感觉,心里欢心雀跃。她不时停下身,仔细看着路边的花朵。
文俊彦闷着头往前走,昨夜生的事,实在是不能让他接受,身体向来健硕的叔公居然毫无征兆的暴毙,难道真如父兄所说是宿疾,叔公的宿疾究竟是什么。
听不到后面跟着的脚步声,文俊彦停下脚步,张望着,见馒头蹲在地上。他走了过去,想叫她快些走。却见馒头不亦乐乎地吹着蒲公英。
这是馒头最喜欢玩的,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鼓起腮帮,用力一吹,看着白绒绒的飞絮随风飘荡,就像从天而降的白伞一般,摇曳着飘到他地。
正打算再玩一个,一道黑影从上方压了过来,馒头惊恐地回头。
是文俊彦,馒头重重地吐了口气了吐了吐舌头。文俊彦噗哧地笑着,一扫心中的疑问,他学着馒头的姿势,蹲下身子,也摘了一朵。只是太过用力,蒲公英在他的手上已经只剩一点点了。
馒头惋惜地叹了一声,白白的浪费一个,她好心的摘了个完整地递过去:“小心些,别弄散了。像这样用力的吹!”边说还边做起了示范动作。
文俊彦看着好玩,学着馒头的动作,深深地吸了口气,用力一吹,蒲公英的种子顺势飞奔而出。馒头高兴地跳跃着,拍着手,连声道:“再用力些!再用力些!吹这边,还有这边,快点!”她凌空虚指着着四下飞舞地蒲公英种子,吩咐文俊彦追寻着。清脆的声音激荡在空地中,传得很远很远。
馒头的快乐传染到文俊彦的身上,他听从着馒头的指挥,四处吹。四散的白色的种子,随着风的吹动,在空中呈现出各种形状,上下追逐着,嬉戏着。快乐持续了很久很久,望着远去的蒲公英,文俊彦心情顿时感到凄凉:“你看它们从此离开爹娘,四处飘泊,落地生根。”
“那个可以长成蒲公英?”叫累的馒头瘫坐在地上,追寻着远去的蒲公英。她头次听说那个是蒲公英的种子。
文俊彦点点头,为馒头解说着:“这又叫‘婆婆丁’,能入药,可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对肝胆都有好处。还可以做菜,也可以泡茶。”
馒头头一次听说蒲公英还有这么多的功效,尤其是听到哦啊蒲公英可以做菜,兴趣更大了:“真的?还可以做菜?我头次听说!那这是什么呢?”馒头随手指着一片野花问道。
文俊彦凑过去一看,却是一片开着鲜黄色花的植物,细细看来茎呈黄白色,叶为绿色圆状披针形。伸手摘下片叶子翻开一看,背面却是灰绿色,小小的尝了一点,有些苦涩。文俊彦直接咽下,递给馒头:“你尝尝,这个是苦菜,也是可以吃的。这个也能清热,消肿,最好的是可以止血,化瘀解毒,穷人家受了伤,买不起药,拿这个止血也是可以的。”
馒头接过,将一整片塞进嘴中,她呗地吐了出来,皱着眉头,苦着脸道:“好苦!”
文俊彦见她整个都吃了,无奈地笑笑:“以后只要一点点的试,小心有毒。这个是有点苦。”
这哪是有点苦,明明是很苦,有些像郎中开的汤药,想起刚才那个味道,馒头就忍不住伸出舌头。不过文俊彦真的懂的很多啊!馒头一脸崇拜着看着文俊彦,自己不过是随手一指,他就能说出是什么。
“这个是小根菜,又叫薤白。”文俊彦又在不远处现一小丛植物,招呼馒头去看。是,底部突起的鳞茎盘被白色皮包裹,茎叶长得很像蒜,淡紫色的花。馒头试着摘了一片叶子下来,小小的咬了一口,有葱蒜的味道,她偏着头问:“这个能有什么用?”
文俊彦背书般的摇头晃脑:“理气,治胸痹心痛彻背,也可外敷。可以同半夏,当归用,但是不可以同韭菜一起食用。”
馒头不由自主的赞道:“你懂的真多啊!”
文俊彦转头看着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己的馒头,不好意思地道:“这不过从书上看到的。”
馒头又一次感到书的神奇:“书上还讲这个?我怎么没听三姐姐说过?”
文俊彦听馒头说她三姐姐读过书,好奇地问道:“你看过什么书啊?”
馒头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我不大记得,只是三个字三个字。好像是什么人之初之类的。”
文俊彦一听见三个字三个字的,知道是三字经,一个女孩子,能读了这些也算是可以了。他点点头,了解地道:“这和那不同,你读的那个是认字考科举用的。我读的这个是讲治病的。”
“原来书的用途是这样啊!”馒头不由得感慨着,“那什么书最有用呢?是考科举的吗?我看杨大哥他们都读靠科举的书。”
文俊彦被她孩子气的问话弄笑了:“这是两码事,治病可以救人生死,有用吗?考科举可以治国平天下,也有用的。”
“那你为什么不看考科举的书呢?”馒头很奇怪,记得元宵那日见到文俊彦,他好像就在说些什么死亡的方法,杨颋那么有学问的人都听住了,今天又听他认出那么多的野菜。却在他的言语中听出他不喜欢考科举。
小丫头不过听自己的一句话,就猜到自己的心思,文俊彦感慨地道:“我心不在那上面。”
“那你不想做大官吗?做官很威风啊!”想着县太爷刚才来时的前呼后拥,还有散出的官威,确实很厉害。
“威风?”文俊彦微笑着,百姓们想着做官是威风,而做官的呢?有时候还想着百姓的清闲。
“文公子,元宵那日你说的那个案子的凶手抓住了吗?”跟文俊彦谈了这么久,馒头觉得他挺平易近人的,才敢开口问话。
文俊彦认真的打量着馒头,身形还未长成,挽成双鬟的头,透露稚气的目光,怎么看都是个为谙世事的小姑娘,怎么会对这事感兴趣。如果说元宵的那次,只是好奇,那这次,她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