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巴不得把您的烦恼都给撵走了,以后把姑娘养得跟我一样胖胖的。”满月甜甜笑起来,补了一句,“摸起来有肉。”
“……”
谢馥看了看满月圆圆的脸盘子,又想想“满月”这个名字,沉痛道:“要不咱还是换个名儿吧?”
那一刹那,满月觉得自己的心被捅了无数刀,就差给谢馥跪下了:以后再说“养胖”两个字,她就去吊死!
内心握拳,满月痛哭流涕。
当晚,满月开始张罗谢馥进宫的一应事宜。
十日的准备时间,虽是紧了一些,不过张罗出一套合适的头面收拾也足够了。
夜里对着灯,在房中,满月把谢馥穿过的一件件衣服都翻了出来,大多出自芸娘之手,很是精致。
“您说您是穿新的去呢,还是穿以前的去?”
谢馥摇摇头:“旧的。”
满月的脸顿时垮了下来,手里拎着一件杏红圆领袍,可怜巴巴地。
“外公今日可回来了?”
一般高拱白天都在忙朝中的事情,可外面已经黑尽了,却还没见到人,着实叫人奇怪。
满月也看了外面一眼,道:“老大人成日忙朝中的事情,往日也不是没有深夜才回的时候。您是想跟老大人说点什么吗?”
毕竟,宫宴这件事透着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谢馥端端地坐在镜台前,烛火照着她一张沉静的脸,脸上的神态在阴影里晃动,似乎随之明灭不定。
“也不急……”
高拱人在宫中,贵为内阁首辅,若有什么风声,必定也会传到他耳中。
谢馥坐在镜台前,盯着镜中自己的一张脸,慢慢对满月道:“今日早些歇下吧。”
明天先去会陈渊,再找人问问秦幼惜与陈望那件事怎样了。
满月应声,已经为谢馥理好了榻上的锦被。
昏昏烛火一吹,屋中便陷入一片静寂之中,窗外溶溶月色洒下,千家万户尽在眠中。
京城里,唯一灯火通明之处,怕是内阁了。
下面大堂内,内阁诸人都坐在一起,高拱与张居正高坐上首,看得出此刻高拱的面色极其难看,张居正反倒是老神在在,面上虽有几分严肃,倒也不见得如高拱一般怒形于色。
茶盏之中的茶已经只有几分残余的温度,张居正略略一整袖子,端起来慢慢喝了一口。
眼瞧着在高拱说过话后,满堂都没了声音,不由劝道:“元辅大人,这件事怎么也算是皇上的私事……咱们做大臣的,怕不好开口……”
张居正话没说完,高拱便陡然转过眼睛来怒视着他。
“今日连叔大都要为皇上说话不成?这般、这般荒唐之事,竟出现在宫闱之中,闹得百官皆知,众臣皆知,皇上就不愧对列祖列宗吗?!”
堂中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仿佛不敢面对高拱此问。
张居正心想皇帝那一档子破事儿谁不知道,只是没想到这一次闹大罢了。
如今太子已立,张居正还是太子的先生,半点不担心皇帝要是玩脱了该怎么收场,眼见着高拱越发躁怒,心里反而越平静,一张脸上越发不动声色。
“元辅,咱们还是给皇上留点面子的好吧……”
“面子?”
高拱一声冷笑,只恨得咬牙切齿。
可转瞬之后,却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他干脆地把袖子一甩,桌上的茶盏霎时被掀翻在地,一口也没动过的茶水,全倒在地上。
高拱想起今日在殿中之所见,何其荒唐?!
他站起身来,颇为高大的身躯却显出几分垂垂老态,夹杂着怒气,三两步跨到门口,高拱一下拉开了大门。
门外的冷风灌了进来,高拱拉着门框的两手袖子都被风兜满了,鼓鼓胀胀的。
他停住了脚步,回头看来。
张居正还端坐在右手边位置上,那是次辅的位置,仅在他之下。
那一瞬间,高拱觉得叔大这一身红色的官袍,看上去这般扎眼。
眼睛一眨,高拱没说话,终于松了两手,转头大步朝外面去。
他每步都很重,一路出去的时候,像是要把地砖都给踏碎。
张居正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无喜无怒地看着众人。
众人也看着他。
前不久阁臣张春芳才被高拱排挤走,如今内阁之中主事的也就高拱与张居正两个,现下连这两人都闹开了,内阁之中这些个小书办们,都觉得这内阁即将成为水深火热的修罗场了。
张居正安抚一般地一笑:“诸位不必惊慌,元辅大人脾气不好,你们都知道。这一会儿怒极攻心,明日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下面众人只知道今日殿中发生了十分荒唐的事情,似乎与男色有关,可到底是个什么样,也没人亲眼见过。
高拱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一直也没把这话说得很清楚,以至于众人到现在都还迷迷糊糊。
下头人吞了吞口水,麻着胆子悄声问:“大人,元辅大人到底为什么这么生气呀?”
听见此问,张居正目光一转,看向了那人。
不过是个小喽啰,胆子倒大。
张居正半开了个玩笑:“本官都不想知道的事,你想知道?”
那人立刻打了个寒噤,瑟缩回去,摇头如拨浪鼓。
宫外一盏盏的宫灯,排得整整齐齐,点缀着整个皇宫,却照不亮黑夜投下的浓重阴影。
在这样的阴影之中,一切似乎都隐形了。
哭也好,笑也罢;荣华也好,失意也罢。
在这样的晦暗之中,一切都是虚无。
虚无,在朱翊钧的眼底。
他站在窗前,已经凝视着内阁的方向很久。
毓庆宫正南方,隔着一片大大的广场,就是内阁办事的地方了。
那边的灯火还亮着,可朱翊钧看不见。
今日在陈皇后离开乾清宫之后,高胡子便奏事入内,谁想到闹出一桩大风波来。
回想起来,整个皇宫都人心惶惶。
最要紧的,怕是后宫之中人人胆战心惊吧?
朱翊钧回头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某个大太监,想起白日的场景,不由问道:“大伴,母妃可还好吧?”
冯保持着拂尘,两手交在身前,只能看见手指头的前半截,殿内的烛火并不十分明亮,他的影子落在地上,一直朝前面延伸,像是一条干瘪布袋,搭在窗台上。
眼神透着几分微妙,冯保斟酌着开了口。
“皇上身上似乎不大好,贵妃娘娘担心的是皇上的身体,自个儿嘛……倒没什么。”
这话分成了两截说,朱翊钧又哪里不清楚?
他把这句话在心里过了几遍,就明白母妃的忧虑在何处了。
不过,这是李贵妃的忧虑,与自己无关。
朱翊钧有上前了几步,抬起手来,在手臂弯折道某个角度的时候,动作微微一顿,随之又入场地放在了窗沿上。
他的手指很漂亮,李贵妃曾说,这将是执掌江山的一只手。
那个时候,朱翊钧还很小,周围没有任何人。
后来,他就成了太子。
冯保的目光,在他手臂上晃悠了一圈,又收回来,心里琢磨着前段时间法源寺庙会,似乎有奇怪的人出入。
那一天,太子爷与公主也在,要不要……
问问?
念头才刚闪出来,冯保就听见了朱翊钧的声音。
“大伴。”沉静,纯粹,带着李贵妃一般的雍容,还有莫测。
这种感觉,也就冯保这个亲近李贵妃一些的听得明白。
“在。”
冯保下意识地应声。
朱翊钧没有回头,任由外面的风吹过脸颊,仿佛也吹来六宫之中无数后妃宫娥太监们的絮语。
“听说,皇后娘娘要办宫宴,已经送出了请帖?”
“正是。”
这种事,不都是太子爷从不感兴趣的吗?
冯保眼底透出几分奇怪来,打量打量朱翊钧,可看着他这挺拔的背影,半分深浅也瞧不出来。
朱翊钧又道:“还听说,父皇金口玉言,点了高大学士外孙女,谢二姑娘,要她也入宫?”
“也是。”
看来太子爷的消息也还算灵通。
不过……
还是那个疑问,平白无故地,问什么?
冯保唇边忽然勾起一分笑意来。
他终于慢悠悠地抬了右手起来,在光亮下有柔和的光泽,袖口盘着的阴线,有种悠闲味道。
“虽不知皇上到底为什么提,不过咱家却已经在想,那小丫头片子在京中的日子可算是很滋润。前段时间还借了咱家的名头,坑了张家小姐一把。要说这一位小祖宗熬进宫,咱家这心里啊,还是有些高兴。”
高兴?
只怕是这屋里听见这话的太监都吓得瑟瑟发抖了吧?
冯保是什么作风,朱翊钧能不清楚?
打小就是这一位司礼监秉笔太监伺候他读书,对他的秉性,朱翊钧门儿清。
谢馥一枚铜板之恩,冯保半点没忘。
冯保右手大拇指与中指靠在一起,轻轻这么拈了一下,昏黄光中,晦暗的一抹亮光,在他只见一闪。
一枚铜板被他掐在了两指之间。
“现下,咱家只等着她进宫了,算算也有不少年了呢……”
凉凉的笑声。

☆、第025章 背后箭

京城漱玉斋,名字雅致,不过说到底也就是个戏园子。只是这地方,专为达官贵人们建造,今日整个三层更被官家小姐们给包下了,专做看戏之用。
漱玉斋一楼乃是茶楼,二三楼则可看戏,此刻不断有人从外面进来。
一身青色道袍,打扮普通,约莫已经有三十多岁,嘴唇上面留着一撇硬硬的胡子,眼神倒很沉静,一个人从大道那头走过来。
穿着布鞋的脚,踏在漱玉斋的台阶前面。
这人抬起头来,仔细打量打量漱玉斋的匾额,接着挪下目光来,看见下面大堂内忙碌的场景。
抬脚往里面走,刚刚跨过门槛,便有一小二迎了上来。
“这位客官,您是喝茶还是听戏呢?”
“也喝茶,也听戏。”
对漱玉斋的情况,这人似乎也算是了解,就要朝楼上走。
小二连忙拦住:“客官,若是听戏的话,现在三楼都被几位贵人包下来了,怕不能上,您要听戏只有去二楼了。”
“二楼?”
这人凝眉思索片刻,道:“二楼也成。”
于是小二引着去了二楼一雅间,请人进去之后,便带上了门,去张罗东西。
外面的日头已经渐渐从天空正中央离开,地上的影子也越来越长。
京城的暑气刚刚泛上来不久,可路上行人头上已经见了汗,准备得周全一些的已经频繁用汗巾擦汗。
靠在窗沿上朝外看了一会儿,也没看见期待之中的身影。
他终于撤回身子,坐了下来。
身材一般,面相也一般,除了眼神沉静一些,似乎是个文人之外,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官位也普普通通。
江南一县令,盐城父母官,陈渊是也。
陈渊因盐城水灾之事,在江南蹉跎了好一些时日,好不容易才上了京城,昨日去报到之后,才有时间去拜访谢馥。
只是不知,今日谢二姑娘会不会来?
陈渊坐在屋里,神情不由得有些忐忑起来。
多久没有看见那个小姑娘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这姑娘的时候,乃是他上京赶考。
陈渊已经是年过而立,早已经娶妻生子,可是半点功名都没有捞到手,寒窗苦读二十年,也一直没有能名列进士。
那一年上京,盘缠用尽,饥寒交迫,险些就要倒在那临门一脚上。
二十年寒窗,若是今年不过,就要再等三年。
陈渊以为自己这辈子真就是与金榜题名无缘了,可谁想到,在大街上卖字的时候,竟遇到了高府的轿子。
那轿子才从法源寺出来没多久,两旁一个小子一个丫头,看上去年纪都不大。
陈渊不敢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但看这两个下人,就知道轿子里的人非富即贵,于是立刻凑上去推销自己的字画。
没想到,这一推销,就遇到了谢馥。
在谢馥提出帮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遇到了好人,遇到了这辈子最大的机会。
时至今日,陈渊也没有忘记当时的想法,更没有改变。
谢二姑娘,就是自己的大恩人。
他耐心地等待着,尽管他半点也不知道,谢馥到底来不来。
整个漱玉斋修建成环形,在二楼中间搭了个高高的戏台子,就这一会儿,已经有人在上头布置了,铜锣的声音敲过三遍,两层楼上,就有不少人望了过去。
三楼的雅间位置,一律拉上了帘子,里面的人能透过缝隙看见外面,外面的却看不能见里面。
此刻正南方位,那个较大的雅间里面,张离珠手里仍持着那把描金扇子,轻轻合拢了,抵在桌面上。
“张家姐姐,听说这一出戏是新排的,还是新来京城的戏班子,竟然被你给包了这一层。刚刚我从后头上来的时候,可听说不少人想要好位置都没有了。”
有个大臣家的小姐站在旁边,扒着珠帘悄悄往下面看了一眼,不由得一阵惊叹。
张离珠做事总是比较霸道,从来都是京中名媛们的中心。
一则出身高贵,二则有心有力,经常有请帖发给各家的闺秀,大家因而能出来聚一聚。
一聚,张离珠身为发请帖的人,自然就成为主人,成为中心。
这些年经营下来,大家伙儿也基本认同了她这个“第一”的地位。
只除了一个谢馥偶尔不给面子之外,其他倒也还好。
有人一不小心想起谢馥,就想起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不由得看向张离珠。
张离珠的打扮依旧那般雍容,耳上悬着血玉的坠子,镂空的花纹,透着一种十足的精致。
她目光一直落在下面戏台子上:“也不是离珠的面子大,只是借了诸位姐妹的名头,若说是我一个人要包下整个场子,只怕人家也不肯要。我可说了,是大家伙儿要一起看,人家才肯给面子的。”
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八面玲珑。
只是张离珠面上带了几分矜持的笑意,有让人知道,她这话虽给足了众人面子,可也就仅仅限于客气话了。
“叩叩叩。”
敲门声响起来。
外面漱玉斋的下人轻轻叩门:“张小姐,戏折子来了,您要点吗?”
张离珠身边的丫鬟朝着门口走去,接过了小厮递进来的折子。
折子边缘都是烫金的,用端端正正的小楷写着漱玉斋的一出出戏目。
众人自然让给张离珠先来。
张离珠没客气,很自然地接过,就点了最新的那一处《宝珠记》。
“我就看这一出,剩下的你们来吧。”
说完,把折子重又递了出去。
众人这才相互传着折子,选看起来。
不一会儿,戏就点了个满当,下面唱昆山腔的匆匆下台,新的黄梅戏上了台。
几个丑角先后蹦上来,接着是浓妆艳抹的花旦掩面而出,长长的水袖一甩,嗓子一捏,就唱了出来:“凄惨惨如花初谢,冷清清似月挂梢……”
旖旎,优美,仰面望天,似在望月。
淡淡的女儿家的愁态,便跃然而出。
张离珠见了,忍不住眼前一亮,随着那调子轻轻在扶手上敲击,颇得其中真意。
怎么说也是张居正的孙女,不是盖的。
一颦一笑皆有诗书韵致,凝神细听的时候,又叫人觉得温婉端庄。
有不少不怎么会听的贵小姐们见了,都不由得自惭形秽起来。
张离珠,毕竟是张离珠。
漱玉斋楼下,小二回头看了一眼高高的戏台子,擦了擦落下脸颊的汗。
“这大热的天气,真是……”
遥遥看一眼漱玉斋匾额落在地上的影子,小二真是半点出去招呼的力气都没了。
可惜,上天不怜。
小二心里正在祈祷,今日来的人已经不少了,可千万让自己休息会儿。
没想到,无巧不巧,两个身强力壮的轿夫抬着轿子就落在了漱玉斋门口。
哎哟,小二一看,心里真是叫苦不迭。
可人来了又不能不招呼,只好摸一把自己快要累断了的老腰,将褡裢朝肩膀上一甩,再次把脸上的汗给擦去,小步跑到了门口。
轿帘子已经掀起来,一把青色的油纸伞及时地撑开,挡出一片阴影落在地上,正好把所有的阳光都给遮住。
一抹雪白,就出现在了小二的视野之中。
那一瞬间,像是燎原的烈火之中,出现了一抹冰沁的雪色,叫人感觉到一种透心的凉爽。
那真是皮肤瓷白的人,穿着一身浅青色的衣裙,往伞下面一站,更是半点暑气也不沾。
小二只觉得这一眼看过去,竟然不热了。
他怔然片刻,才回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连忙挂上笑容:“这位小姐也是来赴约的吗?”
赴约?
谢馥今日的确是来赴约的。
只是……
依着陈渊的谨慎,应当不会跟小二说自己要跟谁谁谁见面。
今日这里还有另一位角儿,谢馥只一想,就知道小二说的赴约,指的是张离珠。
她微微一点头:“正是。”
小二心说也是,看穿着打扮就知道,必定是张家小姐的朋友。
他手一摆:“您楼上请,贵人们都在三楼呢。”
谢馥移步向里,满月撑着伞走在她身边,霍小南则跟着轿夫们一起去不远处的茶棚歇脚喝茶。
上了楼梯,就是二楼。
谢馥的脚步慢下来,看着引路小二已经汗湿的双鬓,淡淡道:“这天儿热,小二哥也不必一楼往三楼地跑了。我知道地方,你自下去便是。”
小二一愣,一擦自己头上的汗,还真没想到天底下竟然有这样仁善的主儿。
这位姑娘说的也是,人家怎么可能不知道地方?
这样也好,下去喝口茶,解解乏,才能有力气干活儿啊。
小二脸上的笑容顿时益发真诚起来:“多谢姑娘体谅,楼上左转便是。”
谢馥微微颔首,见小二满脸感激地退身下楼了,这才一勾唇角。
满月憋笑:“这是卖了还要帮人数银子呢。姑娘您这是又做善事了,下个月怕可以不用了。”
“这哪里算?”
谢馥轻轻否了,脚步朝上,转过拐角,便消失了。
若从一楼看去,只知道谢馥消失在了二楼的楼梯口,却是瞧不见她人到底去了哪里的。
小二以为谢馥必定去了张离珠那边,可实际上谢馥去的是二楼陈渊处。
“吱呀”一声,门开了。
沉思之中的陈渊陡然一惊,抬起头来,便看见满月已经直接把门给推开,用奇异的眼神瞧了自己吉几眼,仿佛自己脸上有朵花一样。
满月朝旁边让一步,露出后面的谢馥来。
谢馥直接走进来。
陈渊还在想满月的目光为什么这么奇怪,见谢馥进来,连忙将这样的想法甩开,起身一拜。
“陈渊见过二姑娘,许久不见,愿二姑娘无恙。”
“无恙。陈大人不必多礼,请起。如今又不是在公堂上,更何况陈大人如今是官,我则是民,该我向你行礼才是。”
谢馥一摆手,请陈渊坐下来。
陈渊听了这话,有些忐忑,肃然了脸上神情。
“二姑娘于陈某人有大恩,虽锦衣玉食不敢忘,何况乎如今不过九流小官,全赖二姑娘仁心赐予,大义搭救。陈某见姑娘,如见再生父母,恩重如山,必以礼敬之。二姑娘可以不受,陈某人不能不做。”
这话说得很漂亮,可谢馥不信。
恩怨情仇与利益,从来分开两边。
如今说恩重,总归是因为谢馥于他而言,利大于弊,且现在有利可图。
他日若不能再从谢馥身上得到什么,或是觉得自己不能得到什么,再大的恩情,也不过形同陌路,虽不至于撕破脸皮,可见面不会有这般郑重了。
谢馥心里明镜似的,可这话若说出来,多半有不知凡几的仁义之士站出来,指着她的鼻子骂:一介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怎敢胡言乱语?
所以谢馥不说,只当自己不是这样想。
她看向陈渊,也已经端坐在陈渊对面。
“今日这时机选得尚算巧妙,不过也没多少时辰可以聊。陈大人此番来,走的是平步青云之路。”
“固青云之路也,然铺就者,二姑娘也。”
陈渊依旧一副郑重的表情。
满月就站在谢馥的身边,好奇的目光落在陈渊的身上,心里念头真是一个又一个。
昔年陈渊不过一个落魄的士子,得蒙谢馥搭救,才能顺利参加会试,最终有了功名,外放出去当了盐城知县。
满月当时年纪不大,可当年的一幕幕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候的陈渊,落魄又惶惶然,像是一只到了年纪的呆头鹅,已经被磨没了生平志气。
满月曾想:这样的一个人,也就是救了罢了,于自家姑娘而言,怕没有什么意义。
可惜,她看走眼了。
前段时间谢馥才把陈渊夸了一遍,可见谢馥对陈渊是十分满意。
而且,陈渊做的事,也实在是漂亮。
想起霍小南曾说过的一桩桩一件件,满月忍不住对陈渊刮目相看。
兴许是她的目光太过直接,陈渊老大年纪的人了,感觉到之后,竟然有些尴尬。
他有些憋不住,终于开口问道:“满月姑娘为何如此看我?可是陈某人今日有何处不妥?”
满月闹了个大红脸,连忙摇头,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舌头都要打结。
还是谢馥出来圆了场。
“这丫头不过是觉得陈大人近日来做的事很漂亮,简直看不出当年的痕迹来了。”
陈渊闻言,愕然半晌,随即笑出声来。
“多谢满月姑娘抬举,这都是二姑娘教导有方,想必满月姑娘待在二姑娘身边,学得会更多。”
这是陈渊肺腑之言。
他虽没待在谢馥的身边,可却知道谢馥做过的一些事情,便忍不住好好研究了研究自己这“恩人”的做派,由此学来了不少东西。
至于满月……
待在谢馥身边,耳濡目染之下,绝对不差。
多少,叫人有些羡慕。
陈渊此言一出,满月脸上青红一阵,真是羞愧得一头撞死的心都有了。
真是要被气死了!
前有秦幼惜一句“痴肥痴肥”,后有今日陈渊一句“学得会更多”,这是要羞煞她吗?
满月腮帮子鼓了起来,埋着头,闷声不响。
谢馥对这丫头的脾性了如指掌,不当是什么大事。
陈渊没见过,有些局促:“……我这人不大会说话,该不会是惹满月姑娘生气了吧?”
“陈大人不用搭理她,她就是笨了一些。”
谢馥说着,凉凉朝满月看了一眼。
满月听见“笨”字,悲愤地抬起头来,却正撞上谢馥的眼神,鼓起来的气,顿时像是被针给扎破了一样。
蔫了。
眼见着满月已经老实了,方才插科打诨也好歹消除了许久不见的陌生感,谢馥终于开始谈正事。
“小南从盐城回来的时候,曾把消息带回来。不过那已经是之前的事情了,不知现在情况怎样?”
“灾民已经全部安顿好,现在盐城里除了水灾留下的痕迹之外,百姓安康,黎民和顺,也没出现疫情。真是托了二姑娘的福。”
若没有谢馥远远叫人送去的一笔银子,那么多的灾民又怎么能有一口果腹之粥,一贴治病之药呢?
名义上是要行善为母亲在天之灵积德,可若心无仁义,又怎会去做这等善良之事?
陈渊觉得谢馥绝不是盏省油的灯,可他打心底里觉得,谢馥不是坏人。
他想起当初苦等朝廷赈灾钱粮的事情来:“陈某在此,谢过二姑娘出手相救,也替盐城的百姓们谢过了。只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二姑娘的恩德啊……”
被人救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救的,只怕还以为是表面上那几名富得流油的盐商乡绅呢。
“唉……”
陈渊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手朝袖中一伸,竟然取出一沓银票来:“当初二姑娘给了五万两,黎民百姓不知二姑娘之恩德,只记得盐商的虚情假意,乃是陈某脑子不灵光,实在想不到两全其美的法子。这是陈某逼那一群盐商吐出来的,除却那五万之外,还余下五万,归还给二姑娘,还请二姑娘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