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间,卫锦就决定好了。
她朝着宋仪笑道:“之前若是周公子不说,我们可还不知道宋五姑娘是一位才女。方才出言多有不敬之处,还望你不要介意,以茶代酒,本郡主给宋五姑娘赔个不是了。”
只这一句,便叫宋仪如坐针毡。
卫锦是何等高贵的身份?对方给她赔不是,她算是什么身份地位,有什么资格叫卫锦这样?如今卫锦做出这样的低姿态来,宋仪哪里敢高高在上地端着?
她忙不迭地起身,端了茶,恭敬道:“郡主言重,本是宋仪的错,哪儿敢当郡主此言。”
“也不过只是说说,瞧你紧张的。”
卫锦对宋仪这般紧张的表现还很满意,也不多说,略略喝了一小口,才坐下了。
只经过这来回的一次,宋仪便成了所有人眼中被昭华郡主格外优待的那个人。
前面还在讽刺宋仪,一转眼就对她这样好,卫锦的态度也终究是让人不明白了。
越是不明白,大家也就越是小心翼翼。
毕竟,如今卫起在朝中也算是个大红人,皇上不仅对卫起格外信任,对昭华郡主也是格外喜爱,连带着朝野上下都知道卫起卫锦兄妹二人是绝对得罪不得的贵人。
现在卫锦对宋仪这一个庶出的姑娘青眼有加,实在是让人费解。
天香楼上,茶香氤氲。
卫锦姿态动作都是优雅至极,看她烹茶,真是享受之中的享受,连宋仪都不得不承认,真论修养,卫锦也是不差。
虽不知卫锦到底为什么对自己“青眼”有加,可至少现在这种局面对自己没有坏处,她更无法拒绝,索性坦然接受了,回头再好好考虑这当中是有什么猫腻。
一壶茶喝完,兰街上也开始渐渐有游人散去。
正是茶余残香氤氲,而世间繁华正散,宋仪并着众人一起从楼上下来,一路看着便只瞧见下面万家烟火朦胧,远远夜空之中,尚有七八点星,看得人一颗心都静了下来。
卫锦那边早有人来接,只道:“他日若再有机会,还当在此兰街饮茶,今日便与诸位告辞了。”
“恭送郡主。”
众人也躬身还礼。
眼看着卫锦走了,众人的心思才算是真正地收了起来。
今日格外不高兴的人便是杨巧慧了,分明卫锦乃是她认识的人,也与她交好,可在席间,卫锦与宋仪之言谈交流甚至还比她多。还真是邪门儿了,这宋仪什么来头?
杨巧慧是百思不得其解,走的时候也郁闷无比,甚至懒得搭理宋府这边几位姑娘,自己一个人就走远了。
宋倩等人落在后面,与宋仪一块走。
到这个时候,宋倩终于有了开口的机会:“宋仪你脑子是不是有坑啊?郡主既然已经说了这样的话,你怎的不趁机答应了?你也不想想,若你是你与周兼的事情不成,退路又在何处?你自己不曾从书院结业,这便是一个污点,若能好生弥补一下不还好?二姐不也是……”
宋仙不也是凭借结业考校的机会一鸣惊人吗?
如今想来,谁又能不佩服她?
不管是当初汲汲营营的宋倩,还是惊才绝艳的宋仪,到最后都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是宋仙,一口气达到了最顶峰。
人生的际遇,谁又能说得明白?
宋倩多少有些唏嘘,只因为她与宋仙想必乃是完完全全的输家:“谁知道你错过这一次的机会,是不是还有别的机会……”
“机会总是有的,全看我想不想要而已。”宋仪不可能答应卫锦的,她道,“三姐可记得如今京城书院之中第一才女是谁?”
“不是郡主吗?”宋倩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然而,话刚刚说出口,她就明白了过来,瞪大眼睛看着宋仪。
宋仪点了点头:“昔日我乃是济南第一书院的才女,且不说自己是不是愿意去,即便是我去了,又能做什么?是越过郡主摘回昔日的名声,还是伏低做小成就郡主的才名?这诸般的考虑着实太伤脑筋。所以……妹妹愚钝,即便冒着被郡主厌恶的危险,也不愿去的。”
这番考量,还真不是没有道理。
宋倩听了,默然无语,一拉她手,才叹气道:“你才是真真儿的心里装着太多事儿,我瞧着你跟个小老太婆一样。真是不想搭理你了……走吧……”
走吧。
宋仪轻轻笑了笑,恍如无声一般叹道:“如今旁的事情都不要紧,父亲才是头等的。”
宋元启才是宋家的顶梁柱,若是这一位出了事,整个家才算是真正地散了。
宋倩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对着宋仪一笑道:“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话音刚落,宋倩便看见了前面站在街旁,手指间夹着一小朵白玉兰的周兼。
他竟还没走?
顺着宋倩的目光望过去,宋仪也看见了。
同时,周兼也看见了她们。
一时之间,气氛有些奇妙。
宋倩只道当初周家出事的时候,宋仪对周兼也算是万般牵挂了,她索性大大方方走上去道:“如今第一日兰街盛会已经要散了,周公子还不走吗?”
街上已经开始透着冷清的味道,连带着他们的身上也透着奇怪的冷清。
宋仪望着周兼,一时无言。
周兼笑了一声,对宋倩道:“宋三小姐好,只是方才见了这一小朵白玉兰,觉得煞是可爱,一时贪看,不曾离开罢了。”
宋倩也小,道:“我看周公子不是贪看了这一朵白玉兰,而是贪看了如花美人吧?不过也难怪,别看我这五妹妹面上冷,心可热着。我们家对不起你们是真,可五妹心里牵挂你却不假,当初你家那婆子……”
“三姐!”
宋仪听着,真是觉得宋倩越说越露骨,也越说越离谱了。
当初救人的事情也拿出来说,着实有一种挟恩求报的感觉,再说了,周兼这件事原本也是他们家见死不救,即便是宋仪做了什么也不能说是她对周家有恩。周兼更应该是个心气比较高的人,又怎会接受他人恩惠?
她一时着了恼,反而更露痕迹。
周兼抬起眼来,敏锐地感觉到这话里还藏着一些事情。
他看了宋仪许久,又轻轻扫了宋倩一眼,宋倩自以为非常识相地道:“我忽然想起自己半道上落下了东西,五妹妹你且与周公子先说上两句,我回去找找。”
说完,她就直接朝着旁边走去,把地方和时间都留给了宋仪和周兼。
满街繁华的彩灯已经开始渐渐熄灭,兰街之上,这时候才有一种静寂清幽的冷香。
周兼指间夹着一朵白玉兰,就这么看着宋仪。
他许久没说话。
宋仪也不知应该说什么。
两个人静静站立了许久,终究还是周兼先开口:“今日这里没有旁人,周某有几句话,着实想对宋五姑娘说一说。”
他们二人这时候若是被人抓到,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宋仪有心想要不听,又狠不下这心来。
况且……
她也着实好奇,周兼想要说什么。
对周兼这人,她着实陌生到了极点。
“周公子……但说无妨。”
“原我对宋五姑娘乃是一见钟情,所以央求了父亲,与五姑娘议定了口头上的亲事。可宋五姑娘翻脸比翻书还快,兴许真是我周兼自作多情,也自视甚高,竟然让宋五姑娘当众数落过周某种种不足。那时,父亲便与我说,你宋仪乃是没心的人。可我不相信我周兼眼光真差至此。”
周兼说的话,终于让宋仪怔住了。
她知道,这当中的变故,便出在那两年上,可她有口难辩。
周兼又道:“我不信我看中的姑娘当真是个忘恩负义又前后不一的小人,也不是个见异思迁水性杨花的女人。只可惜……宋五姑娘的变化,着实出乎了我的意料。既然五姑娘当初已经心硬至那般,如今又为何对着周某心软至此呢?”
当初心硬,如今心软?
宋仪倒不知这里面有什么区别。
她没办法接话,只能低眉垂首地站着。
月下美人,渐次阑珊的灯火下面。
周兼觉得自己一伸手就能握住她,也掐紧她的脖颈,让她不能呼吸,也完全掌控她。可是在触到她目光的那一刹那,他又觉得不舍得。
于是,他忽然一笑,眸中带着几分奇异的莹润之色。
“宋仪,我喜欢的便是你这般的心软……”
直白的话。
宋仪只觉得心里猛地一跳,险些拔足逃跑,一眼抬起来便瞧见周兼那眼神,叫她一下子提紧了一颗心,再也动不了。
于是她站在原地,怔怔看着周兼朝着自己伸手过来,轻轻在她发间一晃。
那一朵白玉兰,一下便到了她发髻边上,犹似带露一样,月光下头颤巍巍,娇滴滴。
她近乎不知所措地看着周兼,于是周兼忽然觉得过去的那两年,似乎根本只是一场梦。
“事情了了,我照旧娶你,可好?”

☆、第三十七章 转机

直到扶着丫鬟的手上了车,宋仪都还是浑浑噩噩的。
宋倩眼神暧昧地看着她鬓边那一朵白玉兰,又看着宋仪脸上那恍惚的表情,不觉更多了几分艳羡。
她笑道:“想来周家公子对你是真的上心,不然哪里能这样?若此番事情能解决,两家怕还能化干戈为玉帛,真是再好也不过了。”
宋仪听着,只恍恍惚惚抬手轻轻按住自己鬓边那一朵花,如在五里雾中。
周兼,周留非。
这几个字在她心里真是晃了又晃,最终还是归于平静。
尽管,宋仪知道自己心里并不平静。
一池心湖水,全被周兼那一句话给吹皱了。
宋仪从不知什么是情爱滋味,更不知自己如今对周兼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她有三分的抗拒,五分的顺从,一分的彷徨,可还有剩下的一分,却怎么也分辨不清了。
回府之后,这等事情自然也瞒不了小杨氏。
跟杨府那边的人一分别,小杨氏便单独找了宋仪说话。
“周家公子可说了什么话?”
“……他只说昔日对仪儿有过怨恨,可依旧愿在此事毕后,娶……”
娶我。
这一个“我”字,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她毕竟还有女儿家的羞涩。
小杨氏听了,却是双手合十:“谢天谢地,这一位周公子真真心胸开阔的好人。仪儿,昔日我骂你糊涂,坏了这一桩好姻缘,可如今看着,该是你的还是你的,怎么也跑不掉。周公子若还愿意娶你,这便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两家的恩怨,若能借此一笔勾销,那便是更好了……”
准确地说,若是这一桩姻缘成了,那两家恩怨势必一笔勾销。
这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根本毫无悬念。
宋仪看着小杨氏这般高兴的模样,想要出口的话又收了回来。
她觉得自个儿心里有一种莫名空落落的感觉。
“若能如此,当然最好了。”
昔日的过失,似乎转瞬又被自己给弥补了回来,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可宋仪依旧觉得哪里缺失掉了一块。
小杨氏很高兴,宋倩也很高兴,就连孟姨娘也为宋仪而高兴。
她们无一不觉得宋仪乃是个幸运的姑娘,失而复得,真是说不出的好。
可宋仪回去,躺在自己的床上,闭着眼睛,却怎么也睡不着。
一直等着天快亮了,她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早晨起来的时候,那一朵被她搁在香几上的白玉兰,已经染上了杂香,雪白的花瓣有一些枯萎。
宋仪想了想,还是将这一朵花夹入了书页之中。
待得这一枚花,干枯在书页之中,也就成了一枚漂亮的书签了。
宋仪淡淡想着,便把书搁回了书架。
赏兰盛会依旧在继续,不过宋仪没有再出去了。
小杨氏也没有再出去了。
因为,宋元启的事情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皇上上朝的时候,终于过问了此事,毕竟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竟然出现这样大的纰漏,还是左右参议同时出问题,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听起来也非常严重。
当朝皇帝卫恒乃是一位颇有手段的人,只是随着年纪渐渐变大,对朝中事情渐渐也有心无力起来。一开始他乃是勤政爱民,现在却是连着好几日不上朝都有,只把事情托付给几位信得过的内阁大臣做。
按理说,卫恒对朝野的掌控力绝对不足,可偏偏这是一位有本事的皇帝,即便是上时间不上朝,对朝野上下的动向也是一清二楚。
许久不上朝的卫恒,竟然因为山东布政使司这件事上朝了,实在是令人有些看不清楚。
大臣们都战战兢兢地站在金銮殿上,卫起也是没猜透皇帝的用意。
许久不理朝政,一旦开始搭理,即便只是昙花一现,也该是要有大动作。
略略地思考了一下,卫起心中隐约有个猜测,只是又觉得不很靠谱。
他心底思绪翻涌,表面看上去却是半点异样也没有。
不过,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却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
“皇上今儿怎么想起来上朝了?”
“我们哪里知道啊?”
“最近最要紧的事情,不就是山东布政使司那边出的问题吗?这两个参议也真是糊涂,竟然连账本都能弄错。”
“要真是弄错账本那一点事就简单了。”
“难道不是?”
“嘿嘿……”
“……”
不解的不解,讳莫如深的讳莫如深,关系近的交换着消息,不过这些都不是聪明人。
真正的聪明人,现在全都垂手肃立,等着皇帝出来。
最前方的便是如今的内阁首辅郑安甫,旁边乃是内阁大臣张济,这两个人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平日里一同商议内阁大事,算是朝中跺跺脚都要抖上三抖的人物。
郑安甫且不说,他是位高权重,少有人能及得上他,也跨不过他府邸的门槛。
而张济,这一位无巧不巧,正是当年宋元启座师。
如今宋元启出了事,多少让张济面上无光,可宋元启这人他也是知道的,心性虽不是顶尖,可绝不至于贪墨。贪墨也就罢了,还留下这样大的破绽,实在不合常理。
所以,张济相信,宋元启在这件事上绝对是无辜的。
时辰将到,所有人的声音也都渐渐小了起来。
太监们肃立在前面,只等着皇帝来了的时候唱喏。
卫起站在朝上,旁边有两个人,一个是秦王卫禹,另一个乃是楚王卫嵩。卫禹乃是宠妃之子,向来是骄纵跋扈,另一个卫嵩却是宫女所生,半点地位也没有,不过自己有本事,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视,现在能在朝上走动做事。
现在这两个人,一个昂着头,东张西望,一个低着眼看着自己脚下的地面。
卫起余光一扫,便觉得有意思。
不过,更有意思的一幕,才刚刚出现。
太监们唱喏一声:“皇上驾到——”
然后,身穿龙袍的皇帝卫恒便出现了,只是他不是一个人过来的,身边竟然还有一人——御史彭林!
那一瞬,卫起心里沉了一下。
不过,转瞬他又放心下来,心道自己一箭双雕之计已经成了。
当初宋仪将修改过后的账册交给他,他便将计就计把账本递给了彭林,不过用的却不是自己的人。卫起没那么傻,把自己暴露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账本本来就是假账,被发现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作伪的本事太过高超,一时半会儿不仔细查不出来罢了。
彭林也不过只是卫起的一颗棋子,现在棋子发现了账册的端倪,若是追查下去……
卫起眼底的神光,微微地聚拢了。
卫恒今年约有四十多了,看上去有些虚弱枯瘦,就懒洋洋地倚在龙椅上头。
众臣按着规矩行礼三百九叩的大礼,才一挥手叫众人都起来,道:“众爱卿不必多礼。朕多日不上朝,近来朝中发生了不少大事,朕却还是有所耳闻的。诸位爱卿可有本启奏?”
“臣有本启奏。”
头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兵部尚书葛峰。
卫恒看他站出来,便淡淡“嗯”了一声:“葛大人有何事?”
“启奏圣上,近日来边关战事频繁,大将军带军作战,原该英勇神武,可今日却是败退连连。前几日,边关又发来告急公文,说粮草干粮等都没有准备好。”
葛峰这不过是稍稍试探一下口气,看卫恒搭着眼皮子听着,胆子便壮了一些。
“微臣斗胆,战事胶着不下,无异于劳民伤财,边关资物需求日渐扩大,实在是国库所不能承受……”
主战主和一事一直有些争持不下,这一点卫起很清楚,皇帝也很清楚。
在听见葛峰说完这一番话之后,皇帝抬了抬眼皮子,似乎是瞧了葛峰一眼。
然后他道:“葛大人的意思是,边关最好还是议和?”
“微臣斗胆,正是这个意思。”
葛峰看皇帝没变脸色,心道这一次事情有门儿,暗暗高兴了一回。
皇帝不动声色地笑了一声,接着问道:“众位爱卿以为葛大人此提议如何?”
下头站着的人实在是有些摸不准皇帝的想法,各自又都有各自的阵营,现在根本看不出皇帝到底是主战还是主和,干脆按着自己的路线走。
当下,便有为数不少的人站了出来,认为与蛮族议和比较靠谱。
秦王卫禹也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高声道:“父皇圣明,如今战局一片劣势,再耗下去亦是无异,不如主战,对蛮族感而化之,他日必定归顺我朝。”
真真是好天真的想法,叫人忍不住发笑。
都说是秦王跋扈,如今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不仅跋扈,而且蠢笨,半句好话不会说。
朝中主战派简直被秦王这话给气得脸色煞白,当即便有人出来反驳道:“蛮族乃是白眼狼,我两邦之间并非不曾有过交好的时候,可一旦蛮族强大起来,必定进犯我疆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族不除,我边关如何能长治久安?还请圣上三思!”
主战主和,各有各的道理。
卫恒听在耳中,心底却跟明镜儿似的。
他脸上没露出任何表情,眼看着众人说得差不多了,竟然道:“那诸位爱卿怎么看山东布政使司左右参议贪墨一案?”
听见皇帝这话,卫禹忽然不再多言。
反倒是站在前面的张阁老出来说了两句话:“山东布政使司左右参议,都是皇上昔年亲自点的。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天子门生了。昔日山东布政使司左参议宋元启乃是老臣学生,当初他成为左参议还是微臣一力保荐。今日宋元启出事,着实令老臣没有想到。臣敢担保,宋元启绝非这般不知事情轻重缓急之人,此事必定还有隐情。”
举贤不避亲,如今为了自己的学生出来说话,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只是他这一番话,落入众人的耳中,忽然就有些变味儿。
所谓的隐情,到底是什么隐情呢?
众人隐隐约约觉得张阁老这话背后藏着点什么,可又刺探不透,只好听着。
不过他们不清楚,皇帝心底却是门儿清。
他似笑非笑地抬起头来,目光从下面这一群大臣的身上扫过去,手里捏着一本折子,在御案上拍了拍,忽然道:“秦王怎么看此事?”
又叫卫禹?
不知道为什么,卫禹竟然觉得自己头上冒冷汗。
难不成又是自己这里出了什么差错?
“回父皇的话,儿臣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隐情与差错。这左右参议二人手中的账册居然对不上,本就是二人的失职,这一点点小事都办不好,何谈治理一方百姓?似这般粗疏之官员,必得严惩!”
“好,好一个严惩!”
皇帝大笑了起来,甚至还鼓了掌。
然而下一刻,他面色便陡然一变,豁然抬手将手中的奏折摔在了秦王卫禹的脸上!
“既然宋元启与周博二人都该严惩,那我儿这脑袋也该割下来以示惩戒了!看看这是什么!”
金銮殿中,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浑身一颤。
今儿皇帝是吃了什么药?竟然朝着秦王发这样大的火?
站在卫禹旁边的就是卫起,他目光随意一扫,就瞥见了那奏折上一些内容,竟然是山东济南府赵同知上的一道折子,无巧不巧,参的就是秦王卫禹纵容门人在山东大肆搜刮钱财,另还有账册一本。末了,赵同知还为宋元启周博二人喊冤,声称这二人因为为官清正廉明,得罪秦王下面不少人,因而才引来如今的灾祸……
这话是真是假,卫起门儿清。
他想着,自己的计划终于还是奏效了。
当初将宋仪给自己的账册递上去,卫起便是做过手脚的。宋仪做过的账册还稍有瑕疵,卫起为了不让旁人发现端倪,又将这账册改上一改,变得更天衣无缝。而后,他唆使已经被他收买了的秦王门下人,将账册递给了彭林。
彭林乃是皇帝的心腹,接到账本必定秉公办理。
若是账本不出事,那整件事便不会出事,只可惜,这账本原本就是伪造的,一旦事情发生,倒霉的肯定是秦王。
秦王乃是主和派,而卫起与大将军颇有私交,万不能容秦王上位,所以处处暗中针对秦王。
原他以为这一次的事情全在自己掌握之中,可平白冒出个赵同知来算是怎么回事?
有了赵同知这一本折子,还有皇帝故意的发难,秦王这一次肯定也倒了大霉,但事情已经不在卫起控制之中了。
这种感觉极其糟糕,卫起心里不舒坦。
此刻秦王捡起那折子来,飞快地扫了一眼,便是心中大骇。
他原是想让宋元启与周博二人当替死鬼,把府库银两亏空的问题推到他二人的身上,反正他们账册出了纰漏,有苦难言。可万万没想到,石头缝里蹦出个赵同知来,竟然把他手底下人贪污的名单和数额全都写在折子上呈给皇帝了!
那一瞬,秦王真是眼前一黑,心说自己撞了鬼了。
然而,到这里,一切已经成为了定局,无法更改。
他浑身一软,不知不觉坐倒在地,竟然没了话。
朝野上下一片静寂,只觉得这件事发展得诡异。
只有卫起,表面上平静,内心已经将这关系梳理得差不多了,唯一的意外就在赵同知这里。
消息很快传出了朝堂,到了周兼那边。
现在周兼居住的院落也是彭林昔日所住的地方,环境清幽,也没多少人来往,可今日,却有人快马送了一封信来,交给了周兼。
周兼一瞧,便知是济南那边来的书信,不过上头有几个字:周公子敬启。
何人写来的?
眉头皱起来,周兼在屋内踱了几步,终究还是裁开了信封,取出信笺来,一眼便看见了上头娟秀的字迹。
明显是个姑娘家。
他暂时没看中间的内容,直接一扫落款,便是微微怔忡:“赵家姑娘?”

☆、第三十八章 转危为安

赵大人在济南府乃是同知,属于济南一府的官员,在知府之下;周博乃是山东布政使司的官员,属于一省,且为右参议。
两者本不在同一个官阶上,平日里的接触也就更少了。
即便是有什么接触,也都是官面文章。周博认识什么人,周兼比谁都清楚,他跟这一位赵大人必定没有什么瓜葛,至于如今这一位赵姑娘……
周兼眉头皱了皱,已是忽然想了起来。
曾有一段时间,济南城中颇传赵家姑娘心仪自己的事情……
扫过落款,周兼心里已经是有些不解。
只是当他的目光落到信的内容上,整个人却是完全愣住了。
竟然是此事?
信中,赵淑写了自己父亲将秦王门下人贪墨行贿受贿的账册上奏皇帝的事情,由此一来,周父所有的嫌疑都被洗清,必定沉冤得雪。
周兼自己还有彭林这边的关系,若能在皇上面前提点一二,此事如何不能成?
今日便是上朝的时候,彭林昨晚对他说,要进宫面见皇上。
如果赵同知的奏折也能及时到皇上跟前儿,这件事便简单至极了。
仔仔细细将信扫了有三遍,周兼心下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所有紧绷起来的情绪,瞬间被放松。
手中捏着这一张信笺,空气里似乎还飘荡着淡淡的墨香,周兼慢慢坐了下来,他提笔想要写信,可一转眼脑子里就晃过那字迹娟秀的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