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人,其见识,远不如几百年前的明末古人,良知更是泯灭。看见有人指摘满清暴行,揭露清廷愚昧落后专制的丑态,就坐卧不宁,奋袂而起,就要抛出一顶大汉族主义的帽子,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咆哮恫吓不已。
在这些东西的荒谬头脑里,似乎为满清空前绝后的种族屠杀的暴行极尽掩盖辩护粉饰之能事,为满清极端黑暗愚昧的统治贴金美化,反倒成了维护民族团结,其无耻程度,昏聩程度,确实登峰造极。莫非他们以为现在依然是三百年前满清愚民专制之天下?
这些人所不明白的是,对满清倒行逆施的严厉谴责,决非民族主义!仅仅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对满清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禽兽政权,就应该给予不留任何余地的谴责声讨!满清的建立是野蛮代替文明,是中国历史一次空前的大倒退,任何尚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加以谴责。这和什么民族没有任何关系!
那些在明末反抗满清的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同样也是捍卫文明进步的人类的英雄;那些甘于成为满清爪牙鹰犬,为异族效命卖力,倒行逆施还自以为得意的人不仅是中国的败类,也是世界文明的败类!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本文转载自‘《七品李剃头》,滚蛋!(转载)-真的是个态度问题’)
闯王灭了大明朝后,吴三桂借多尔滚的军队剿灭闯军报轼君之仇,但是老奸巨猾的多尔滚一边表演着复明的伎俩为崇祯厚葬,一边偷偷地向南方欢迎清军的南明举起屠刀—中华帝国就这样被满清窃取.
满清皇帝用被宣传成”好皇帝”来达到他统治的正统,好皇帝要安稳地统治不能只靠吹嘘,屠杀从江南到四川遍布中国,大明的 1亿多人到清初只剩下一半.
野蛮的屠杀最容易让文明人屈服,文明人不会让兄弟姐妹父母被屠杀的!因此只有臣服! 多尔滚不要汉人成为臣民,要汉人成为奴才,于是“剃头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狡诈的多尔滚在刚入关时下了告示:“天下臣民照旧束缚各从自便。”来欺骗笼络汉人,但是当汉人慑于屠杀愿意臣服时,他却又下令:“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用彻底的剃头易服来毁灭汉人的精神,永远做大清的奴才!“剃头令”激起全国汉人的反抗.
孔子后人衍圣公孔闻謤听说“剃头令”后上奏满清朝廷: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孔子后人孔闻謤引用金、元两朝先例,恳求满清看在孔子面子上恩准孔家保留三千年的衣冠和发式。
但是满清根本不给孔子面子,还威胁孔家:“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这就是满清统治者尊崇孔子的真实嘴脸,不过是利用孔子来统治汉人的阴险手段罢了.
满清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禁书的朝代,禁掉的书的种类能够统计的就有3236种(王彬主编《清代禁书总述》),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
满清统治者的神经质达到人类的忍耐极限,对“明”字的敏感不能用心理变态可以形容,一百五十种有“明”字的书被毁禁.
甚至连 16世纪伟大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都不放过,直到近代才从国外重新引进回国.因为文字狱被屠杀的人数十万之多!大明朝的御史可以记录下皇帝和太后吵架,而满清皇帝的举止言行是秘密.
大明朝皇帝和朝臣的庭议被印上报纸全国公示,而满清皇帝和他的贵族们在深宫中秘密地决定帝国的一切!大明朝臣工可以反对皇帝的决定,而满清的奴才只能拍英明神武的马屁.这样一个变态地毁灭一切人格精神和言论真理的满清,剩下的就只有阎崇年口中的英明和盛世.战略,
“剿匪”事业
很多人知道《四库全书》,却不知道有明确记录的销毁掉的书籍就和《四库全书》收录的一样多。我们永远不能再知道那些书里写的是什么了。明朝的《永乐大典》却一字不改的收录。
很多人知道康熙懂得科学,却不知道康熙严禁科学的传播。不知道明朝末年从皇帝到官员,官方组织学习西学,传统文化的包容乐于见到西学。
很多人知道康乾盛世,却不知道康乾盛世无非是因为明朝末年引进的高产作物养活的人多。不知道马葛尔尼在《停滞的帝国》里讲了他看到的康乾盛世的真相。
“到处是乞丐,破破烂烂的军队”
“鞑靼统治的一百五十年里,不但没有进步,而且是明确的退步了。”
“终将退到野蛮中去”
很多人在电视上知道康乾和乾隆,善良,宽厚,聪睿,英明,仁慈,伟大,幽默,博学,文武全才。
却不知道康熙屠戮沿海平民百万,将最繁华的沿海变成了无人区。
很多人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却不知道秦始皇只坑了三百个。不知道一场文字狱,老的要挖出来鞭尸,小的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一部部的辫子戏,汉族日渐麻木。而一个主体民族麻木不仁的国家,真的可以振兴么。甚至到了歌颂屠杀的地步。
《七品李剃头》
满清的对抗不识时务的汉人,剿灭不肯剃头的被妖魔化的汉人土匪。
即将播出的连续剧,用轻喜剧形势讲述那几千万的死难者。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的伟业了吧。
这不是民族问题,我们热爱每一个拥护祖国的民族。
这是历史是世界观,是有没有一颗人类的心。
我喜欢华谊很多的片子,他们的老板是满族,并不影响我欣赏。但是人该要一颗人类的心。
这是2006年,怎么能拿大屠杀当笑谈。
满清入关,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他们划分五大区,不允许各民族彼此在大区内往来,没有丝毫促进民族融合。八旗子弟们做了整整一个朝代的寄生虫。真正的民族融合是在民国。
这么多年,许多人把满清的罪恶当成传统文化的罪恶。却不知道明朝末年对西学的学习,不知道康熙禁绝以脑为忠心的科学书籍,让研究出连发子弹的天才发配致死。不知道明朝的海禁只不过是十几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贸易。
这种种种种,或者我都可以当作瞎了聋了看不见。可在看到《七品李剃头》这部电视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可怕。太可怕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
但他就是真的。
一部几千万中国人被屠杀的历史,一段几十万汉人为保存衣冠发式被屠杀的历史,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四川省被屠杀到只剩几万人的悲剧,竟然拍成了喜剧《七品李剃头》,是黑色幽默还是集体失忆?
电视剧《七品李剃头》剧情简介
://ent.nubb. 2006年11月10日16时31分 来源:新传娱乐
总制片人:陈永宁
导演:张子恩
编剧:栈桥
主演:张世饰李剃头 王思懿饰赵飞娥
李念饰莺儿徐白饰玉锁
阿斯茹饰兰香张山饰萨隆
苏延时饰魏守城刘颖饰皓月
贾石头饰鲁汉高菁菁饰阿娇
《七品李剃头》电视剧简介:
满清初建,撒王爷带队入川,为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推行“剃发留辫”,小人物剃头匠被卷入改朝换代历史巨变的漩涡中心。本剧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从历史的细节处进入,生动再现当时血雨腥风的场景以及各色人物令人啼笑皆非的离奇遭遇。卑微混世的李剃头不断被推入浪潮之巅,匪夷所思地周旋于王爷、土匪、官衙、邻里之间。对李剃头的情有独钟的泼辣美人赵飞蛾,救情人、救儿子,将普通百姓在历史巨变中疲于奔命、爱恨交集的人生境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时县令魏守诚,是尽忠前朝,还是尽忠于当下老百姓?他最终得出对当前当权者亦不乏警示的结论。而大奸似忠的肖师爷,却借乱世,尽其邪恶之能事,既勾结残暴的满清将军欺压百姓、谋求官位,也是用下迷魂药等下三流手段,欲夺美人赵飞蛾。所谓人间悲喜,戏里波澜,全剧起伏跌宕地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妙趣横生的人间浮世绘。
台湾著名演员张世和王思懿通过该戏首次成为搭档,分别出演男一号和女一号,被众媒体称为出彩率百分之百的黄金搭档。著名喜剧导演艺术家张子恩拍完《京华烟云》之后,于众多题材中选取了《七品剃头匠》,有信心使该作品成为张氏系列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之后的古装轻喜剧力作。
资料:真实的历史背景:
满清撒王爷带队入川,推行“剃发留辫”.四川人拼死反抗几十年,几百万川人被满清屠杀,剩下全川几万人,后来满清从湖广,两广移民几百万到四川 —这就是湖广填四川,这就是朱德祖籍广东,郭沫若祖籍福建的原因,这就是今天90%以上的四川人祖先是从湖广和两广迁到四川的原因.满清为了把屠四川的罪恶洗脱掉,由满清的御用文人彭遵泗编撰一本《蜀碧》嫁祸张献忠,说张献忠立七杀碑,上书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来表明他屠杀四川人的志向,但是解放前在发现的“圣谕碑”(七杀碑)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没有一个杀字!张献忠死后几十年,四川人还在和满清抵抗,难道被张献忠屠杀了的四川人用鬼魂和满清战斗? 张献忠死后,老百姓在他战死的地方建了祠堂秘密祭祀.直到现在四川南充还有张献忠的祠堂.
《七品李剃头》中,被妖魔化的汉人比比皆是。但满清杀戮者,却成了上山“剿匪”的英雄。“这场戏阿斯茹所饰演的兰香格格,做为清军的头领,在山上与土匪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休息了不到2个小时后阿斯茹只能继续尚未完成的“剿匪”事业,这一拍又是一天。”
片子中,清初的“土匪”皆穿明官军衣服,都不是愿意接受异族征服的抵抗的军民,怎么是“土匪”呢?
这种对汉民族的妖魔化、对汉民族被屠杀的历史“轻喜剧化”的背后,有着多么巨大的历史错乱,展露出多少难以让人置信又无耻之尤的无良行为!
《七品李剃头》以轻喜剧的方式赞扬了在四川的清军破除汉人陋习的故事,把那些顽固坚持丑陋发型和衣服的汉人土匪剿灭干净。
不过,这个故事还不完整。在剿灭完那些冥顽不灵的数千万汉人土匪之后,四川终于彻底干净了,没有了人类的破坏,没有了汉人土匪的野蛮耕种,四川获得了新生。
于是,湖广填四川开始了,大清王朝在白纸上描绘了宏大的工程,后来满清从湖广,两广移民几百万到四川 —这就是湖广填四川,so ,大清的盛世开始了。
本文转载
彪炳千秋
江阴,与扬州、嘉定这些重镇比,不过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仅九万多人。
被百姓们推举为守城统帅的阎应元既无一品大学士史可法的十万大军,又无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显赫,但他居然应全城百姓重托,于二十四万清寇的大炮、强弩之下,担当起了九万平民百姓的指挥官。
在八十一天的血战中,阎应元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击毙鞑靼七万五千余人,其中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
阎典史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
阎应元招募自愿老者出城诈降,将炸药放在装银两的木桶夹层中,献纳时引燃导火索,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清寇王爷一、上将三及三千贼寇玉石俱焚,清寇不得不三军挂孝。
破城之日,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寇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后膝盖不弯直至气绝。
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被杀者七万五千余众,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阎应元临终前一日,在江阴城楼上留有一首绝命联,说的就是“宁愿留忠发,不肯剃奸头,穿戴汉服死,不做旗装奴”的夙愿: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江阴降清,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
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
此后,方亨召集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满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反清复国。江阴百姓起义的消息传开后,伪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寇的进攻 。
闰六月二十一,伪清贝勒博洛命汉奸奴才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
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寇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江阴形势的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
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应元道:“你们能从我则可。不然,不为你们主持。”众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九日,阎应元带领江阴城祝塘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
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十一日,清寇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寇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枪刺之,上将五死四伤,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头颅,有的堕下摔成残废,有的被火箭烧死。主帅更怒,传令十营内选猛将几员,步军三万,扎云梯十张,来日分十处上城,如有退者立斩。
次日,清寇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吶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某满人大将自恃勇猛,穿着三层甲,腰悬两把刀,背背两把刀,手执双把刀,亲登云梯,跨上城垛,执刀乱砍。城上守军用棺木抵挡,以枪刺其身,竟不能入。
有人喊道:“刺他的脸。”于是众人纷纷刺其面,一汤姓童子,持铁钩镰,用力钩断其喉管,竹匠姚迩割下他的头,满将身子堕落城下。清寇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小箭如雨点,清寇又伤亡千余人。
刘良佐命令军士索那满将的头,阎应元不允。刘良佐愿意用银赎买,命人将银当面装入银鞘吊入城。又命军士于城下哀号:“还我将军的头!”阎应元让人以蒲包裹一黄狗头,掷还之,将满将的头悬在城上。刘良佐亲自带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寇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日。
阎应元击退了北城的攻击,但知道不日清寇必有更大规模的攻击。于是积极铸造守城工具,招青阳弩王黄鸣岗等千余人,入城造小弩千张、小箭数万枝,分派给守城军士。又用季从孝所合火药敷在箭头上射人,见血立死。弩长尺余,箭长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标。
又从狱中放出陈瑞之子,令他制造火砖、木铳。火砖广三四寸许,着人即烧,木铳类银鞘,长三尺五寸、广二三寸,木制,中间藏有火药,敌人到来时,投下,机关暴发木壳崩裂,铁菱角飞出,触人即死。阎应元还亲自制造挝弩,用一块铁,边上造几个钩子,后面栓着棉绳,抛出勾住敌人,近前斩之。又模仿旧制,制造火球、火箭之类,无不精巧绝妙。
所以清寇虽多,每每望城兴叹,战栗无人色。即使是满洲兵将也闻之胆落,每次攻城下来都要为幸免不死而大肆庆祝。
清寇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于是清寇在城下搭建牛皮帐篷,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十五日,清寇攻东北城,刘良佐命西南放炮,东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内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寇不敌欲退,良佐严令方止。阎应元继续命城内投下砖石,清寇不及闪避,数百人死于城下。良佐惭愧、惶恐。于是搭设三层牛皮帐,守而不攻。帐内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面,都被反弹起来,不能进入。
阎应元下令用人粪,掺上桐油,煎滚浇下,牛皮烫穿,浇在清寇身上,肉烂而死。没被烧着的清寇惊惶散去,城内用挝弩射向逃散的清寇,钩中者,即入城中袅首。清寇手足无措,纷纷逃散。敌营以为守城者杀下,命令发射木铳以御,反伤自己的马步卒无数。无奈之下,刘良佐命令移营至邓墓。
在坚守的同时,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满清。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
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寇劝降之机,派出百余名壮士,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器进入清寇营帐,炸死清寇两千余人。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劫营,或执板斧,或执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敌营,伤千余人。及他营来救,应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城跪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当晚,僧人又来劝降,再次被众人遣走。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应元道:“宏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阎应元从容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中国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鞑靼。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
良佐惭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一声梆响,火箭齐发,良佐连跨三四马逸去,叹息道:“江阴人没救了!”
伪清亲王多铎(屠扬州之禽兽)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汉奸走狗孔有德(多年后被李定国军围于桂林,畏罪自杀)“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多年后被李定国将军击毙)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
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匪首博洛登山而望,巡视江阴城防后,对手下讲:“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他命人绑缚降将黄蜚、吴之葵到城下,命令他们做书劝降,黄蜚道:“我在城中没有相识,写了劝降书又有何用?”
吴之葵涕泪交横,仰头劝阎应元投降,情词悲楚,应元叱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无语。
匪首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寇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寇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父子相见,兄弟相逢也像仇敌一般。
阎应元见城防吃紧,遍取民间乱发,投城下诱敌。清寇惊喜,报告刘良佐。良佐道:“还不能相信,去观察一下守城的人剃发了吗?”清寇察探后,方知是诈降。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于是重新劝降,称只要拔去大明中兴的旗号,四门悬挂满清旗号四面,只杀斩首事者数人,其余一概不论,即使不剃发,也会撤兵。
阎应元看出博洛的缓兵之计,遂道:“只斩我一人?我没有罪,凭什么杀我!”议不决而止。博洛又称只要在四城竖起满清旗四面,也会立刻退兵。阎应元情知有诈,仍不应。前吴军门督军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杀羊与诸将起誓,称江阴归顺后绝对不许杀掠。他自恃在江阴素有恩信,请缨来劝降,但临城招抚,却无人应和。
此后清二酋多尔衮晓谕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阎应元命人在书后补上:“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射还给清寇。
清廷多次劝降,城内已经开始有人犹豫,但因阎应元镇守的北门誓死固守,众意遂绝。被困既久,江阴城内伤亡惨重,战斗力日减,城中石灰断缺,不能乘夜修城。饭米越来越少,只能靠征集民间的米以备缺乏,阎应元下令两日领一次米,不得预先领取。
中秋前后,百姓携壶提觞登上城楼,举杯痛饮,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让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当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鼓、胡琴于西城之敌楼,歌声悲壮,响彻云霄。清寇争着靠前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