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李大山的债主,亲戚也很通情达理,和别的亲戚来往就把李大海欠了巨债,要还好几年的事传播出去了。
曹月英一直提防的李大江一直没有来,不过李大海倒是听说李大山盖房子钱不凑手找李大江借过钱没借到。现在李大江家也在借钱盖房子。
开春以来雨下的少,吴省地处南方又多河多湖,农业生产情况还算好。北方的旱情却越来越严重,曹兴业去北方参观学习,回来悄悄的通知亲戚们抓紧机会囤粮。
作者有话要说:曹二舅:我有钱了,我要买房!
曹小舅:我有钱了,我也想进城买房。
曹月英:又有钱了,我还再买房。
李惜文:不,你们不想,你们想买粮!
李大海:我害怕我哥觉得我有钱,我要借钱盖新房。
李大山:呵呵,借钱盖房谁不会?借钱我才是专业的!
李大江:我早就想盖新房子了,我也借钱!
李惜文:随便吧,拦不住我给爸爸你搬砖。
第22章
住在农业局大院子里有点小动静躲得开别人的眼睛也躲不开门卫的眼睛,毕竟报纸上天天都是“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亩产又创新高”,李大海有心囤粮也不敢动。
搬进新家之后都不用提醒,李大海就开始了找中间人买高价粮的小动作。他给自行车加装了侧货架。哪次下乡调研都要在斜挎包里揣上两个布口袋,天黑以后再悄悄搬粮食回家。
曹月英回娘家讨了一袋红薯苗,把院子里的菜秧拨去一半种红薯,圈养了十只小鸡崽,还在院子一角挖了个坑埋缸存鸡粪。
李惜文和李振强因为家里盖房子退出新阳市打鱼界的这段时间,市里一些初中毕业和小学毕业没有安排上工作的小青年置办了渔网和捞网,三五成群到处游荡,既打鱼也打架,打不着鱼就去偷河边湖边江边村子人家养的鸡鸭,搞得城郊的社员同志们看见背网提水桶的人就想打。
就算盖房子花了不少钱,家里也还有两千多块的积蓄。外面形势不好,李大海和曹月英就不愿意让孩子们再去挣钱了。他们给俩孩子布置了考跳级下学年读初三和高三的任务,把两个孩子,确切的说是把李振强和曹正道和曹伟都困在了家里学习。
每次卖两三块钱,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都是可以拿得出手花的钱啊。李惜文很郁闷,和小哥诉说苦闷怕影响小哥的学习,她就给大哥和二哥写信,吐槽本地打鱼界的不专业和不敬业给家庭收入带来了重大损失。
李振华和李振国的回信大同小异,都叫妹妹莫慌,他俩回家肯定能说动爸爸妈妈让妹妹重操旧业。同时为了激励妹妹好好学习,他俩还在学校搜集了一些旧课本和旧画报旧资料寄回家。
李惜文在李振华寄回来的资料里翻出来一本专门讲电机的教材,想到扫雪煮茶的《华年初照》里男主说过要用硬纸板给女主做发动机模型来着,发动机她是做不来的,她就想做一个电机模型打发写完作业的无聊时间。
她空间里是有一些电器里有装电机,但是她以前只会使用机器就没想过把电机拆开来研究,当然她现在也没想过要拆开,拆开来再拼上,万一她的打蛋器榨汁机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洗衣机不能用了怎么办?
现在她家住的是独门独户的大院子,厨房特别大还自来水入户,等她找到让电表水表不转的办法,她就能趁家里没人用上洗衣机和厨师机了好吗?
钢铁厂有机器肯定有电机,电机坏了肯定有人能修。李惜文觉得她可以去观摩一下修理工师傅修电机。
周日她就去找她大舅舅,老老实实说她看过大哥寄给她的书,想做一个电机模型,想看看真正的电机长什么样,问舅舅能不能让她看看厂里的报废电机。
曹兴业当厂长之前是搞技术的工程师。搞技术的人最喜欢自己家孩子搞技术了,亲舅舅疼爱外甥女简直没底线,想看电机还不简单,他直接就把李惜文带去钢铁厂的报废品仓库,交给了年纪足以当李惜文爷爷的吴师傅带!
吴师傅对厂长的外甥女当然是客气热情的,知道她是想用纸板做模型以后,就利用午休时间挑了两套没有用处的坏零件,下班以后手把手教她拼一个“真正的电机”!
厂里的制度严,哪怕是没有用处的坏零件也不可能让李惜文拿走,当然李惜文也没想过拿走,一连几个礼拜天她都往钢铁厂跑,学会拆拼电机之后她照着零件缩小比例绘出零件图纸,就开始琢磨是用纸板做模型呢,还是升级一下用铁皮敲。
按照吴省风俗,李惜文现在实岁不到十三喊十四。李大山家的惜红就是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挑女婿看人家的。
老父亲李大海老母亲曹月英对女儿的要求可不是早早嫁人,相反他们特别担心外面的王八蛋哄骗女儿去谈对象,现在女儿对电机很有兴趣想研究,他们特别支持大力支持。
李大海去旧货市场淘到一套旧木工工具提回来,还拖回来半板车的旧木板,不去下乡调研的时候就把图纸拿过来,一早一晚用木头给女儿做零件。
打磨木头零件的时候他自己拼一拼发现不好拼,又把儿子寄回家的书拿出来翻,最后他嫌手工木造的零件玩着不过瘾,问曹月英要钱,从不知道哪里搬回家几个坏电机,拆开来拼,拼起来再拆,就叫他拼出来一个插上电能转动的好电机!
明明是要给人家玩,亲爸爸你玩的真是兴高彩烈。
虽然喊自己的亲爸爸爸爸李惜文心甘情愿,但是手工爱好者的尊严不能容忍她一点努力都没有就跪下喊爸爸手工帝!
李惜文去图书馆借回来资料学习,自制木质零件把电机和曹月英新买回来给全家磨豆浆的小石磨连接在一起。
插上电小石磨转起来那个有劲哟,磨黄豆特别好用,磨米粉芝麻粉更是方便的没话讲。
曹月英越用越喜欢,不只满足于磨豆浆,她把曹根生请到家里来教她和李惜文点豆腐、挑豆皮、压豆腐干和千张。
曹根生对这个电机带动的小石磨非常喜欢。
李大海买那几个坏电机也没花多少钱。岳父喜欢,他就再去买来几台坏电机,挑挑捡捡拼拼凑凑又拼出一台能用的电机。
前木匠的专业素养闲置了十几年却从来没有被抛弃,李大海照着李惜文做的那几个零件改良出来两套新零件,一套装在家里的小石磨上,另一套搭配电机上贡给了岳父。
李惜文现在已经不挣扎了,每次看见亲爸爸拿着木匠工具在院子里玩,都在心里发弹幕:大佬,你真会玩!
曹根生也是个脑子活络的人。电动磨他是不借给人家搬回家用的,就是人家拿东西来磨磨的时候要多出一点点抵电费。他自己做的豆腐、压的千张、捞的豆腐皮也不卖钱,就是自己家里人吃,人家拿黄豆来换他也跟人家换,没人换他就再加工,豆腐做豆腐乳,千张豆皮晒干了存起来,豆渣做成霉豆渣。这些豆制品别提有多受亲戚们欢迎了,做多少家里都存不住。
曹家的电动磨多收的那一点点真的只能顶电费。曹定国手里有钱出得起电费,但是吴省去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很不错,别人家都是卖余粮,他们家拿钱买粮食和黄豆太奇怪了不能做。所以谁来用曹家的磨,换他们家的豆制品,他们家都特别欢迎一点都不怕麻烦。
因为便宜干净又省力气又快,连隔壁公社的人都愿意多跑点路到曹家来用电机磨磨米粉磨芝麻磨各种想磨的粉。
靠这个电动磨,曹定国家每个月能收百把斤粮食。曹根生和曹定国偷偷买回家一些小口的大坛子,专门收藏这些粮食。
暑假不像寒假只有二十来天。学校食堂不开伙在外面吃太贵而且也没地方去吃,李振华和李振国一放假就回来了。
有家里每个礼拜都寄点炒面和鱼肉松什么的,他俩营养都跟得上,李振华有一米八三,李振国有一米八五。俩大小伙穿着短袖白衬衫和蓝色布裤黑皮鞋,器宇轩昂仪表堂堂。
李惜文对她两个哥长成这样非常之满意。不过俩哥哥一开口说话她又郁闷了。
李振华:“妈,这是学校给我发的粮票,这是同学买了我芝麻粉给的粮票,这是我们系主任还有几位老师请妈帮忙磨芝麻粉和做鱼肉松给的钱和粮票。”
李振国双手奉上钱票,“我和大哥一样。”
“给老师做点东西还收钱!”曹月英想往儿子头上凿栗子,伸手出去已经够不着了儿子们的头顶了。
原来哥哥们在这发力呢,李惜文赶紧点题:“做鱼肉松要去打鱼,爸爸不让我们去,怎么办?”
“你爸爸是不让你俩去。你大哥二哥回来了,找你小舅舅出面再借一次船又不费事!全国粮票不是那么好收的。”曹月英摇着头把钱和票收起来,“你们暑假好好干,我再去找你大舅妈帮忙换芝麻花生黄豆。”
曹明骏暑假没回家,他们大学暑假全体师生都去了沪城附近一个农场参加劳动。曹大舅家三个儿子都在外面,黄淑兰也是要给儿子们寄吃的,曹月英要磨芝麻粉要做鱼肉松她就凑了一伙。
十岁出头的男孩子都是能吃而且正在长身体的时候。
曹家现在豆制品随便吃,伙食跟别人家比已经算是好的了,可孩子们睡觉前还是会喊饿。
曹安邦和曹定国都觉得有必要多囤一些干粮。几家商量好了再给曹桂英家带一份,各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
黄淑兰用家里用不上的票再搭上钱找人换回来两百多斤芝麻花生。小舅妈和外公外婆在家里炒芝麻炒米磨粉。曹定国出面跟借船、买柴油。
这趟出去还是上次出去的五个孩子再加上李振华和李振国两个,借口仍然是去齐省看亲戚。还是老规矩天黑进齐省,把船身上的编号糊掉。
不过这次不像上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次他们就盯住了三个收购站打交道,每天三个收购站各跑一趟。船跑起来的时间他们也不闲着,李惜文用煤球炉子炒制鱼肉松,剩下的人剖鱼腌咸鱼。
辛苦半个多月,他们一共挣到手一万五千多块。除去李振华和李振国要寄给老师的鱼肉松和咸鱼,五家每家都分到了一麻袋的小鱼干和一百五十斤咸鱼十斤鱼肉松。
曹月英找门路买到一些马口铁的大方罐,她拿方铁罐装芝麻粉和花生糖、鱼肉松,再加上包的结结实实的干豆腐皮、干千张和咸鱼打成包裹,七月下旬李振华和李振国给几位师长寄去的包裹每个都有四五十斤重。
李振华和李振国出力最多,但是他俩都说他们给老师寄的东西不少,都坚持分钱按人头平分现钱。
扣除柴油钱和小舅舅借船走人情的开销,七个人平分每个人能分两千一百多块!
半个月时间这群孩子就把父母挣了一辈子的工资挣到手了,曹二舅和曹小舅都想让孩子干满一个暑假。
但是曹兴业认为一般人打一天鱼能有一两百斤鱼的收获就算不错了,他们家的孩子每天能捞到三四千斤鱼,知道的人眼红干出什么事都不稀奇。这个钱想要再挣也要等到新阳江上都是打鱼船的时候挣,现在农忙就应该让孩子们回曹坡公社参加双抢。
这两年大家都没少听说过谁谁谁被人告,最后下放到农场的事情。
钱虽然好,有运气挣也要有福气花啊,不只李大海,就连曹安邦和曹定国都打消了继续挣钱的念头。
大人不赞成,男孩子们再不舍得也只能洗洗身上的鱼腥气,回曹坡公社参加双抢。
李惜文今年暑假没去成外公家,一来市一小上班正规,放暑假老师有各种培训还要下乡助农,家里菜地要浇水鸡要喂必须留个人,二来最近一期科学画报上介绍了国外的新科技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李惜文就想仿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摆到楼顶上,洗澡方便不说,冬天洗菜洗衣裳手也不冷,还能让家里少出点烧热水的钱。
李大海和曹月英就怕小女儿闲在家里出问题,以前家里条件有限就算了,现在手里有钱,女儿研究新科技他们大力支持,李惜文想要什么他们愿意买。他们搞不到手也没有关系。还有曹兴业那个喜欢看外甥女折腾这些东西的大舅舅在,李惜文要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曹兴业都有门路给她搞来。
科学画报上只有几张介绍国外太阳能热水器的照片,但是李惜文上辈子的毕竟读的书多,没有具体详细的图纸根本不是障碍,对太阳能完全不了解也不是问题。
她对照画报琢磨了几天,先用瓶子管子搭小模型做实验,提出将近十页的问题问爸爸和大舅,还去图书馆找资料,在手工帝爸爸的支持下很顺利的就把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组装出来了。
铁皮里外都涂上黑漆再涂上防水的桐油,卷起来可以做集热管,一排集热管再装上同样是里外都刷黑漆的铁皮敲出来的水箱,上下水管都用的是自来水管,还包上了厚厚的保温用的旧棉裤改的棉套。李大海按照女儿的要求把零件组装到二楼顶。第二天白天晒了一天,傍晚水龙头一拧开,哗哗流出来的水起码有七八十度!
“这是个好东西!这要是推广开来…”李大海畅想全市甚至全国都用上这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美好生活。
李惜文笑,“我和大舅讲过了,我仿制出来的太阳能热水器要是好用,他就把待业的工厂子弟招成临时工专门生产这种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到时候就说是你俩一起学习研究出来的。大舅那一套我也给他做好了,我们家这个好用就不用改,明天去给大舅家装上。要不要给二舅小舅和小姨都搞一套你们和他们商量着办吧,配套的上水下水管子和水龙头他们要自己花钱买。接下来我还想搞太阳能灶。”
“连太阳能灶你也能搞?”李大海激动的问女儿:“那个镜面反光材料,能用什么?”
“镀铝膜粘贴的薄钢板。这事爸你先不要跟人家讲,这个搞出来有难度,我觉得我不一定行。要是搞得出来爸爸你就可以和大舅舅联手写报告,向省政府和全省**喜了。”
镀铝膜李惜文不知道现在国内有没有生产产家,也不知道一卷膜要多少钱。但是太阳能灶在她穿越过来之前随便什么人办个厂都能生产,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镀铝膜有得买,太阳能灶搞起来比太阳能热水器还容易。
“受之有愧呀。”李大海又开心又不好意思。
“画报是爸爸拿回家的,爸爸全程都有参与呀。需要的知识也不难,高中物理学的稍微好一点的人都知道,不稀奇。”李惜文把冒热烟的水龙头拧上,说:“还要买淋浴喷头和两个能同时进冷热水的水龙头,冬天洗菜洗衣服手就不会冷了。妈,你给我二十块钱,我去五交化看看。”
女儿特别擅长把书本知识转化成生活便利,曹月英现在也是很佩服自己能生出这么能干的女儿,她揉着女儿的小脑袋说:“给你三十块钱买东西。”
曹兴业住的是平房。这个太阳能热水器要装在屋顶上才好用。曹兴业都有五十岁了,李大海哪能让他爬屋顶,第二天早上先去单位跟钱局长请假,说他和大舅哥按照科学画报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学习制作了简易版的太阳能热水器,今天要安装实验好不好用。钱局长对科学一向感兴趣,都没算李大海请假,还跟着李大海一起到钢铁厂这边来观摩。
曹兴业老早就骑着黄鱼车过来把他的外甥女和铁皮零件搬回了家。等着妹夫来的时候,他把泡在井水里的葡萄拿给外甥女吃。李惜文自己吃一个,给大舅舅剥一个,一转眼看见她爸带着一个头发地中海的小老头进院门,吓的跳起来了。
曹兴业看到钱局长就知道人家是来抢功劳的。这个功劳本来就是他一半李大海一半。李大海那一半出去吹肯定要带一嘴说是领导领导的好,他特别显热情的去握钱局长的手,说:“老钱你也来了。这个太阳能热水器要是试用成功,是非常值得在城市和农村推广的。大海在这方面想法很多啊,就是他总觉得自己考虑问题还不成熟,一定要等试用成功才找你汇报工作。”
李大海看画报的时候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昨晚跟女儿聊的也不少,不过现在让他在领导面前吹牛还欠点火候,他笑着抓抓头,给自己取时间:“我先把热水器安装好再跟领导汇报。”
曹兴业陪钱局长聊了一会,厂办有事过来找他他就走了。李大海爬到厨房屋顶装固定架子装水箱和集热管那是费力气又费时间的活。总是仰着脖子看看也很累,钱局长就找李惜文聊天解闷玩,问她:“上小学几年级了?”
“开学上初三了。”李惜文怪开心的,一中对于跳级有严格要求,必须把跳过的那一级所有学科所有试卷都考过而且还要九十五分以上才准跳级。她除了语文的作文扣分,连俄文考到了满分。上辈子她学的是英语,会讲一点韩语日语和法语却不会俄语,对于俄语考满分她特别得意。
“都要上初三了!你十几了?”钱局长问。
李大海对于儿女跳级特别得意,扯着嗓子答应:“我女儿是年底生的,喊十四了,她跳级的。上小学直接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上学期末从初一跳级到初三。”
“李科长已经培养出两个平京的大学生,你们家两个小的也这么出息,不得了不得了。”钱局长羡慕的不要不要的,他自己的几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两个还在读小学,那几个只有一个勉强初中毕业,虽然小学毕业生也能招工,可是从临时工熬到转正还要费他很大精力。不像大学生,一到单位就能拿五十多的工资还能优先分到房子,什么都不用当父母的操心。
“都是托国家的福。要是从前,我们这样的人家能供出一个大学生就谢天谢地了。”李大海立即开始赞美国家赞美政府赞美党。
李惜文真是没想到她爸爸还会这种花式彩虹屁,而且吹起来慷慨激昂无比认真,她想笑又不敢当着钱局长的面笑,躲到堂屋里笑够了才出去。
曹兴业提前把厨房隔壁的杂物间收拾出来当洗澡间,连穿水管的墙洞都打好了。李大海装太阳能没费什么事,他把进水管装好就先拧开水闸放了一水箱的水。等他把出水管装好,太阳已经晒的很,拧开水龙头淌出来的水已经烫手。
钱局长试过水温赞不绝口。
李大海笑着说:“这个实验只在我们两家做数据不是很客观,要是局长不嫌麻烦每天记录数据,也帮我们做这个实验可好?”
钱局长就喜欢这样肯动脑筋又能办实事的下属,“这个太阳能推广开来又省事又省柴炭,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能为国家为人民出一点力是应该的,我怎么会嫌麻烦!做起来做起来,这个实验器材也不能让你一家贴钱,该多少是多少,也要算我一份。”
李大海当然不能让钱局长出钱,委婉的表示这个成本他暂时还算不出来,要等做好了才知道,具体多少到时候再说。过了两天等李惜文把第二批的五个太阳能热水器做好,他就先去钱局长家装热水器,还顺便带了个淋浴喷头。
傍晚钱局长家的水龙头流出了热水,大半个宿舍楼的邻居都去了钱局长家看稀奇。没两天钱局长就给李大海安排了公款给单位宿舍安装三个太阳能热水器的任务。李大海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新成立的钢铁厂太阳能热水器分车间,他自己趁着礼拜天和曹月英去隔壁县给曹桂英家装热水器,还赶在下午回曹坡公社给曹定国家也装了一套,他们家虽然没有自来水,但是屋后头的山上有山泉水,可以用竹管子把水引到屋顶上去。
曹安邦家暂时没有装。他家老房子全是木地板装不了淋浴。他打算这个暑假把披厦拆掉重建厨房加盖洗澡间。
有农业局这种给单位宿舍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操作模式做范例,在全市各单位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根本没难度。太阳能热水器车间成立一个礼拜业务就扩散到了全省,开始召的工人们三班倒生产热水器都忙不过来。钢铁厂先在工厂内部又内招了六十名子弟,又面向社会招二十名临时工。这种临时工时间干长了就能转正式工,曹兴国悄悄留了三个名额给李大海还人情,李大海把第一个名额给了向阳公社赵书记,第二个名额给了宁山公社的孙书记,第三个名额他送给了钱局长。
第23章
把热水器交出去之后,李惜文就开始翻阅她大舅舅给她找来的杂志和资料,琢磨着怎么山寨太阳能灶。经过好几天的刻苦学习和,她发现太阳能灶这种在她看来没什么技术难度的东西能登上科学画报还被宣传成新科技真的是有理由的。
太阳灶那个凹面大圆盘的薄钢板,她大舅领导的钢铁厂现在就生产不出来。
薄钢板可以用找到替代品,比如用薄木板涂水泥来代替。但是她上辈子淘宝上随便买、十几二十块钱就能买一卷的反光贴膜是真的很高科技,现在国内根本没有生产的,她也找不到效果相近又足够便宜的代替品。
李惜文估计自己勉强山寨一个出来也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用玻璃镜子的成本不低,虽然家里最近是进帐了八千多块钱,可是这个钱是偷偷摸摸赚到的,下半年要是齐省和吴省一样管得严她们家就挣不着这个钱了。
她不能那么任性,不能在明知没有收益的地方让全家人为她自己的兴趣买单。李惜文很老实的把她翻阅资料得出的结论写了个十条小总结给她爸和她大舅看过,一本正经的宣布结束这个研究项目。
以前住在农业局的家属院里,用的是煤球炉烧饭,炕不出好锅巴。现在的大厨房里砌了柴灶,又有时间又有柴火又有米。李惜文忍不住就想炕锅巴给全家当干粮。
土灶大锅炕出来的锅巴焦黄崩脆,趁热抹上辣椒酱最好吃,拿米汤煮出来的锅巴汤老人孩子都爱吃。冬天的晚上,挑一点猪油浇一点酱油再浇上热水用搪瓷缸子煨在火盆里,泡软了吃特别香,不用沾鸡蛋液裹面包糠下油锅炸就能把隔壁的老人小孩都馋哭!
李大海只要女儿在家里有事做做什么他都不反对。
况且曹月英年轻时最爱吃白米虾浇热锅巴这道菜,结婚之后有了孩子,孩子们爱吃锅巴汤曹月英自己就不碰锅巴了,现在有钱女儿还有时间,就该叫女儿烧给她吃!
李大海再下乡调研回来就不只驼粮食了,不是小河虾就是黄鳝泥鳅,不管哪样总要带一点回来。
曹月英总要嗔怪他不嫌麻烦不晓得累,但是烧好的鱼虾就数她吃的香,还特别爱拿菜汤泡锅巴吃!
招工名额是李大海帮忙搞的这事赵书记都没跟老婆讲,但是他二儿子进了钢铁厂当临时工的事瞒不住人,很快向阳公社就传遍了。
李大江听说赵书记的儿子招工到钢铁厂倒不认为是李大海的功劳,但是他看到了自己儿子招工的可能,都顾不上双抢挣工分了,当天中午就装中暑倒在地头,下午就挑着新收的二十斤绿豆和新榨的二斤菜籽油一只小公鸡,搭客车找到市里来。
李大海看到满头大汗的二哥,哪怕明知道二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心里还是有点感动的。他跟领导说了一声,先用自行车把李大江送回家去,叫李惜文拿供应本去副食品商店买肉。
李惜文长这么大还是第三回看见二伯给她家提东西,再看她爸那个眉开眼笑的样子吧,心里还真有一点打鼓。
不过不管心里再怎么琢磨,她爸交待她的任务她还要努力完成。副食品商店今天居然有皮蛋和卤猪耳朵卖,她就买了两个皮蛋一只猪耳朵,去供销社打了半斤高价酒。
到家她爸和李大江已经都洗过了澡,坐在荫凉的厨房走廊上吹风喝茶。李惜文把皮蛋切开浇上醋和酱油、耳朵切丝下锅加蒜和酱酒炒热,先给他们端上去喝酒。
院子里的菜畦整整齐齐,菜畦南边还插着竹竿搭着架子,架子上搭着防晒的树枝和竹枝。不管是茄子辣椒黄瓜冬瓜还是南瓜都长得特别好,就连红薯藤都水灵灵比别人家的绿。再有这个新式样的两层楼房,又大又明亮又宽敞。
李大江越看越羡慕,先夸奖:“老小,你从小就进了城,还以为你不会种菜…”
“都是月英带着振强和惜文在种菜园。”李大海一点都不居功,扭头问女儿:“晚上烧什么菜下饭?”
“干千张蒸咸肉,青椒炒小鱼,西红柿鸡蛋汤,再红烧个茄子可行?”李惜文没想过杀鸡,不是因为舍不得,是因为那鸡太瘦小了现在杀掉吃起来没有肉,她嫌收拾鸡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