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母亲的教诲,孩儿一定谨记在心。”阮碧说着,取出一封恭恭敬敬地递上,“母亲,这是紫英真人给母亲的信。”
“给我?”大夫人诧异,接过信拆开看了一眼,顿时眉头皱成一团。
老夫人问:“信里说的什么?”
大夫人不吱声,直接把信递给老夫人。她看了看,本来斜靠着榻的身子一下子坐直了,脸色凝重地看着阮碧一会儿。“五丫头,你知道紫英真人在信里说了什么吗?”
阮碧说:“真人跟我提过,说是想收我为俗家弟子。”
旁边一干人等都诧异地吸口气,名满京城的紫英真人要收五姑娘为俗家弟子?
老夫人略作沉吟,问:“这回真人请你去,除了这事,还说其他没?”
“便是为了这事,没有再说其他。”
老夫人狐疑地看阮碧一眼,说:“此事非同小可,我跟你母亲要等你父亲放班回来再商量,你先回去吧。”
等阮碧主仆三人走出偏厅,老夫人一使眼色,下人们纷纷退了下去。
老夫人又把信读了一遍,问:“大媳妇,你怎么看?”
要是这事成了,阮碧跟自己大外甥的亲事也就泡汤了。大夫人心思百转,说:“说起来不是坏事,就是不知道紫英真人是什么意思?我听说,道家都是师傅找徒弟,若是找不到根基好的便宁肯一辈子都不收徒弟。倘若真人看中五丫头对道学的见解,我怕她收五丫头为俗家弟子只是第一步,骗得咱们放心地让姑娘跟她往来,最后却是要化她去做道姑。”
老夫人心里一紧,这也不是没有可能。虽说如今道门昌盛,有封号的道长地位不低,世家名门也愿意与这些道长往来,结个善缘。但是阮府是百年诗书世家,如今依然盛大华美,岂有让姑娘去做道姑的?传出去别人还以为京西阮府败落了呢。
第三十九章 一锤定音
更新时间2011-11-29 22:52:19 字数:3600
大夫人又趁热打铁地说:“再说咱们的五丫头马上订亲了,不好再生出枝枝节节。依我看,不如写封信回绝了吧。”
老夫人凝神思索片刻,说:“也别这么着急,这不是件小事,还是等弘儿回来再合计合计吧。”顿了顿,看向大夫人,目光灼灼地问,“你今儿是怎么了?好象有点心浮气躁。”
大夫人眼神闪烁,扯出手绢佯装擦拭额头的汗,说:“没什么大事,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吧,心里有点上火。”
“我方才听小丫鬟说,中午的时候你院子里吵吵嚷嚷的,可有这回事?”
大夫人心里一惊,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她。“只是个没脸没皮的老虔婆来瞎攀亲戚,让我叫下人赶出去了。”
“怎么让这种人进院子的?”老夫人皱眉问。
大夫人哪里敢说她是拿着阮家轩的随身玉佩找上门的,信口胡诌:“说是我们王家保顺的旁支,倒是说的有鼻子有眼,门房信以为真,就报到我这里。母亲你也知道,我们王家在保顺确实有个支系,是我父亲的庶弟,虽说分了家,有阵子不往来,到底还是正经亲戚,媳妇就想着不能让她以为咱们家大业大,小瞧了她,便请她进正厅里坐着,谁知道问了三句,她就露馅了。媳妇好声好气请她出去,她反而发起疯癫来,只好叫下人把她从侧门赶出去了。”
老夫人点点头说:“这种乱攀亲戚就该赶出去。以后叫门房眼睛亮点,别什么人都往府里领。”
“是,母亲。”大夫人暗暗吁了口气,好在是中午,门房那块儿人少,又都是自己的心腹。那个老虔婆也是挑着时间来的,这事还少有人知。
老夫人又想了想,问:“今儿是几号了?”
“初七了。”
“这都五六天了,怎么东平侯夫人也没个回信呢?”
大夫人说:“我也正纳闷,听说她前两天已经去过延平侯府的。”
老夫人眉有忧色地说:“我瞧这事情可能不成了。”
“怎么会?”大夫人不相信地摇摇头,“大前年延平侯五十大寿的时候,延平侯夫人还当着大伙的面称赞二丫头大方得体、明德柔顺,还跟咱们开玩笑说,将来可要给她当儿媳妇。倘若不是她默许,明珠也不会跟咱们家二丫头走得这么近,结成一对闺中蜜友。明珠私下里跟二丫头说过,除了她,没有第二个能配她二哥。”
老夫人叹口气,说:“那是从前,如今人家蒸蒸日上,咱们家却是停滞不前。弘儿这个礼部侍郎还是官家登基的时候提拔的,都六年了,没有嘉奖,也没有斥责。再看看沈赟那个混蛋,当初只是一个户部侍郎,如今都升为左相了,连带着一大家子都炙手可热。沈老夫人得个风寒,官家都遣太医去诊治,天清寺每旬法会赠书也由她领头。还有沈赟那个续弦生的女儿倒成了什么京都明珠,真真可恨可气。”说到最后,她的目光渐渐狠戾起来,手紧握成拳,青筋凸现。
大夫人怕她气过头又犯病,赶紧轻声细语地劝说:“母亲,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他们将来会如何呢?咱们且冷眼看着好了。”
老夫人依然气愤不已地说:“你让我如何冷眼看着?我看着十多年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老天倒底有没有长眼?咱们兰儿最是温顺守礼,嫁到他们三年,侍奉公婆,友爱姑叔,无不尽心尽力,到底有哪点对不起他们?便是因为三年没出,就要和离。后来兰儿有了,又诬陷她红杏出墙怀的野种。黑白颠倒,信口雌黄,毁了兰儿的一生,也夺了老太爷的性命…如果老太爷还在,今日咱们家何至于此?十多年了,这口气我一直咽不下…”
大夫人暗想,咽不下又如何?如今人家圣眷正隆,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态势。而阮府,徒然只剩下一个百年诗书世家的名号。见老夫人脸颊浮现不正常的红色,手指都开始发颤,赶紧到旁边倒一杯茶递给她,说:“母亲,你先消消气,可别为这些不相干的人气坏了身子。”
老夫人颤抖着手接过茶杯喝着,大夫人又坐在榻沿,轻轻地抚着她的后背。
一会儿,老夫人怒火渐消,说:“大媳妇,方才我想了想,觉得紫英真人收五丫头为俗家弟子,对咱们阮府来说是桩好事,不能回绝了。”
大夫人心里一紧,抚着她后背的手一顿,说:“母亲,你的意思?”
“你给紫英真人回封信,就说咱们同意了,还有收徒仪式咱们阮府愿意出资操办。”老夫人顿了顿说,“到时候,咱们给所有的名门世家都发请柬过去,包括沈府。也让沈赟那个混蛋还有他家那个老东西看看,他们嘴巴里的野种如今的出息。”
“那五丫头的亲事呢?”大夫人不死心地又问了一句。
老夫人不满意地瞅她一眼,心想,说到这份上,你还只盯着小算盘。“大媳妇,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那桩亲事原本就是迫不得已,如何五丫头有更好的出路,咱们作为长辈自然应该为她好好谋划。真人收她为徒,不仅她从前污损的名声干净了,而且也挽回咱们阮府的名声,对其他姑娘的亲事也有益处。当然这事是有点对不起亲家了,不过我想舅老爷肯定能理解。你现在就回去写封给他,好好解释解释,找个可靠的下人连夜送出去。赶到初十之前到涿州,聘礼应该还没有发出来,亲事也没有公开,不会损及王家的体面。”
大夫人知道已经回天无力,只得应承:“是,母亲,我这就去办。”
“还有,改日你亲自去一趟玉虚观,跟紫英真人商量一下收徒仪式,只管往风光里办,钱财物力什么的都别计较了。咱们阮府这些年都没有办过喜事,也该好好地显摆一下,免得被他们看轻了。”
“是,母亲。”大夫人应了一声,退出偏厅,心里那叫一个不情愿。
老夫人一个人坐在榻上,越想越美,越想越得意,重振阮府的名声,再给沈府一个重重的耳光子…心里高兴,唤了曼云进来,让她派个小丫鬟去找郑嬷嬷过来说话。
郑嬷嬷就住在后院,来回也就是二十来步,来的很快。进偏厅,见老夫人喜上眉梢,精神抖索,问:“老夫人,这是有啥好事儿?”
老夫人指着榻边的小圆墩说:“阿瑶,快过来坐,是有桩喜事,想跟你说说…”
曼云知道她们一绕起嗑来,就没完没了,识趣地拿着绣架退出偏厅,也不走远,只在正房门口的抄手游廊上坐着。此时太阳已经西斜,游廊在屋顶投下的阴影里,过道里有风吹来,消却几分暑气。
才坐一会儿,听秀水的声音细细地响起:“表姐,表姐。”
曼云转头一看,见她站在拐角冲自己招手,一脸神神秘秘。她收起绣架走过去,低声问:“怎么又跑过来了?”
秀水看看左右,欢喜地说:“何嬷嬷答应我了,说调我到七姑娘的院子里。”
曼云脸色微变,瞪她一眼说:“我不是叫你不要乱来吗?等事情定了再说吗?”
秀水吓一大跳,嘟囔着:“五姑娘就那样了,跟着她没有出路的。”
曼云伸出食指重重地戳着她额头,说:“白长一对眼睛了。我告诉你,那门亲事已经不成了,五姑娘也要成为紫英真人的俗家弟子了。”
“真人的俗家弟子?那个能顶什么用?”
曼云怒其不争地说:“紫英真人跟太后、惠文长公主都是道友,她一句话可以顶别人十句话、百句话。她只要在外面说一句,五姑娘面相贵不可言,求亲的马上就踏破咱们家的大门,知道了不?”
“那我现在怎么办呀?”秀水着急地问,“何嬷嬷刚才已经往蓼园去了。”
“赶紧回去,把她拦下来,以后好好地服侍五姑娘,别在胡思乱想了。”曼云又推她一下,“快去呀,别误事了。”
秀水诺诺地点着头,一路小跑回蓼园,也没有碰到何嬷嬷,惴惴不安地在门口站着。
寒星从屋里探出头,说:“秀水姐姐,秀芝姐姐叫你进来呢。”
秀水硬着头皮进屋里,秀芝在厅里站着,冷着一张脸说:“秀水,你回来的正好,方才何嬷嬷过来了,说是想调你到七姑娘院子里帮忙,你赶紧收拾东西去吧。”
秀水如五雷轰顶,僵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秀芝也懒得再搭理她,挑起帘子进里屋,低声问:“姑娘,真要让秀水走呀?”
阮碧正在练字,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曼云姐姐那里会不会…”
阮碧抬头一笑,说:“秀芝,你别担心,如今已是攻守易势。”
“什么攻守易势呀?”
阮碧也不解释,说:“等你学会这四个字就懂了。”
秀芝又低声问:“姑娘,老夫人和大夫人会同意你做紫英真人的弟子吗?”
“当然。”阮碧肯定地说。这一点她从来没有怀疑过,一个名气污损不得已嫁给瘫子的姑娘,和一个是紫英真人弟子的姑娘,哪一个对阮府更有益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夫人不傻,阮弘也不傻,只要他们两个拿定主意,大夫人就不足为惧了。
果然,第二天大早请安的时候,老夫人当着大家的面说:“五丫头,昨晚我跟你父亲商量一下,同意紫英真人收你为俗家弟子。只是你须得牢记,你先是阮氏女儿,而后才是她的弟子。将来若是想遁入道门,可万万不行。”
屋里一干人等俱都目光灼灼地看着阮碧,特别是六姑娘的眼神象是抹着火油,一点就燃。
“祖母请放心,孙女从无遁入道门的打算。”
“好好好。”老夫人欣慰地连连点头,又拉着阮碧的手说了好一番话,而后还留下她一起用早餐,饭桌上挟了很多菜给她。吃完饭,又说了一会儿,这才准她离开。
从角门出老夫人的院子,向西走出夹道,就看到二姑娘坐在回蓼园必经的抄手游廊那里,伏在扶手上看着下面一大片的石竹花。春云立在一旁,用大团扇引着风。
阮碧面带微笑地走过。“二姐姐,大清早的就在这里赏花呀?真有闲情逸志。”
二姑娘转过身,挑眉看着阮碧半晌,凉凉地笑了起来。“五妹妹,你当真让我诧异呀。”
“不要说姐姐,我也挺诧异。”阮碧懒得跟她废话,看看天空说,“这大太阳马上出来了,二姐姐我先回去了。”也不管她答应不答应,迳直往前走。走出老远,还能感觉到二姑娘的目光如形相随。
第四十章 盛大华美
更新时间2011-11-30 23:28:08 字数:4298
快走到蓼园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四姑娘在叫:“五妹妹。”
阮碧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她带着秋兰款款过来,已经发育的身材玲珑有致,一举一动美不胜收。“姐姐怎么还落在我后面了?”
“方才我去看姨娘了。”四姑娘简短地说了一句,眸光流动,隐隐闪过一丝忧色。,
阮碧随口问了一句:“林姨娘还好吗?”
四姑娘目光闪烁,说:“许是太热,背上总不能大好。”
阮碧一惊,林姨娘挨三十荆条都快二个月,怎么可能还反复发作呢?
“对了,还没有来得及恭喜妹妹呢。”
“什么恭喜?不足一提。”阮碧微微一哂。
四姑娘极力按捺着内心的羡慕,说:“当然恭喜,妹妹也算是苦尽甘来,姐姐深心替妹妹高兴。”
阮碧说:“多谢四姐姐。”
说话间回到蓼园,两人道别,各回各屋。
刚进屋坐下,寒星在外面报:“姑娘,守大门的汤婆子来了,说是要来给你道喜。”
“秀芝,你去请汤婆子进来。”
一旁的刘嬷嬷皱眉,对阮碧说:“姑娘,你身份贵重,这种杂役婆子就不要见了。叫秀芝拿点赏钱打发她走就是了。”
“怎么好拂她一片心意呢?”阮碧淡淡地说,“妈妈你先下去休息吧,新来的小桔便由你来调教了。”秀水调到七姑娘院子里后,何嬷嬷另外派了一个小丫鬟过来,叫小桔,才十一岁,刚学完规矩。阮碧倒是挺喜欢这种年龄的丫鬟,容易培养。
刘嬷嬷在内宅这么多年,早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陪着阮碧走一趟玉虚观后,见识了她的机敏与谋略,心里十分敬佩,原来凭借大夫人这个靠山产生的那点小心思彻底没了。又知道她貌似柔和,其实说一不二,也就不再劝了。答应一声,恭顺地退了出去。
她前脚出,汤婆子后脚进来,一张老脸笑得跟菊花一样。“恭喜姑娘,贺喜姑娘。”
“婆婆请坐吧。”
汤婆子半只屁股挨着小杌子坐下,满脸谄媚笑容地说:“老婆子第一次见五姑娘,便觉得眼前一亮,当时心里就在想,姑娘这容貌气度,分明就是从天上来的,人间怎么可能有呢?没想到,真让我猜中了。”凑近阮碧,低声说,“依我看,姑娘指定是天上的花神转世的…”
阮碧见她说的荒诞,不由地失笑。“婆婆休要说这些了,让人听去信以为真,可要闹笑话了。”
“哪里,哪里,这紫英真人是得道高人,眼睛是开了天眼的,自然能分出神仙与凡人的…”汤婆子说着,一双三角眼睛在阮碧脸上打着转,见她表情淡淡,知道她不喜欢听这些,便不再说了。又想起她喜欢听各院的情况,眼珠一转,又说:“前天姑娘不在府里的时候,咱们府里可出了一桩大事。”
阮碧一听,果然来精神了。“什么大事?”
“林姨娘和她的贴身丫鬟柳絮吵起来了…”
柳絮,不就是那个挨打后背叛林姨娘,后来还是被大夫人放在林姨娘身边的丫鬟吗?当时阮碧还惊叹过大夫人的手段,离间了原本同心同力的一对主仆,还让她们同处一屋檐下,互不自在。“为什么吵起来的?”
“林姨娘说是柳絮要害她,在她药里下毒。柳絮说林姨娘冤枉她,哭天抢地,要去跳池塘,让人给拦下来后。她就跑到大夫人和老爷面前告状,说林姨娘心胸狭窄,妒忌她得了大老爷的宠爱,想要害死她…”
阮碧诧异,正想询问,又听汤婆子说,“林姨娘则说柳絮是蛇蝎心肠,狐媚子转世,趁她养病不能侍候的时候,勾引大老爷…”说到这里,汤婆子忽然想起阮碧是未出阁的姑娘,连忙抽自己嘴巴两下,“瞧我这张臭嘴,一天到晚净闯祸。姑娘,老婆子说的是浑话,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阮碧已经听明白,摆摆手说:“这回就算了,以后注意点,可不能再说这些浑话了。”
“不说了,不说了,打死都不说了。”
“那柳絮跑到大夫人和老爷面前告状,结果如何?”
“大夫人把林姨娘禁足了,说让她好好反省一下,如果柳絮侍候老爷叫狐媚子,那她自个儿是什么?”
阮碧暗暗心惊,这个大夫人做事,跟围棋高手下棋一样,招式从不用老。离间柳絮和林姨娘,还继续让她们同处一个屋檐下,就是要看两人相斗。林姨娘背上的伤反复发作,指定另有内情。柳絮趁她不能服侍阮弘,鸠居鹊巢,虽说不见得会分去林姨娘长久以来的宠爱,但是年轻貌美,总是能勾得男人一时的新鲜。林姨娘在内宅里所凭借的不过是大老爷的宠爱,如果她一直不能侍候,以后的日子怕是难过了。
这回林姨娘又是惨败,怪不得四姑娘神情悒郁。
“还有一事,也说给姑娘解个闷儿。”
“哦?婆婆请说。”阮碧好奇地问。
“听说,昨晚大少爷跟大夫人吵起来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吵的。”
汤婆子被派来看大门,真真太便宜自己了。阮碧这般想着,冲一旁站着的秀芝使个眼色,现在除非特别机密的事情,她都让秀芝旁听着,也让她了解情况,以后便于办事。
秀芝从荷包里取出三百文递给汤婆子说:“婆婆,这是姑娘赏你的。姑娘成日不是写字就是绣花,我瞅着都闷得慌,婆婆以后若是再听到什么好玩有趣的,尽管过来说给姑娘听。”
汤婆子连连点头,收下赏钱,又向阮碧道歉,这才屁颠颠地走了。
阮碧赞许地看着秀芝说:“方才说的不错。”
秀芝微微脸红,说:“多谢姑娘。”
两天后,宜春河草草搭好一座浮桥,大夫人带着管家亲自去了一趟玉虚观,与紫英真人商谈收徒细节。考虑到宜春河石桥被毁,去玉虚观不够便宜,便决定于六月十九日在阮府举行仪式。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阮碧便安安静静地呆在蓼园,不是写字便是刺绣。
期间,四姑娘来过一回,说的是针线活,眼神却总是若有所思地看着阮碧。
秀平也来过一回,把阮碧大大地夸了一回。
汤婆子来过两回,说了一些闲言碎语。什么大老爷出题,大少爷没有答上来,三少爷却答上来了,大老爷把大少爷骂了一顿,又赏了三少爷一块上好的徽州墨。什么二姑娘最近心情不佳,因为一个竹笛子,把春柳打了一顿。
六月十九日,易纳采、嫁娶、订盟、祭祀、祈福…总之是个黄道吉日。
阮府张灯结彩,熙和院五间大正厅轩窗大开,地板桌椅都擦拭的油光锃亮。
辰时四刻前后,守在大门口的小厮仆妇正纷纷猜测着哪一家名门世家的贵妇会第一个过来?忽然听到吧哒吧哒脚步声响起,守着巷子口的其中一个小厮跑了过来,大声地说:“快通知大夫人,惠文长公主的仪仗来了。”
第一个来的是惠文长公主?
小厮仆妇们都震惊不已,大周对北戎用兵,一度国库空虚,这位长公主曾经把自己的嫁妆与田宅全部卖掉充作军资,因此也倍受皇室与大臣的敬重。但她一直孤芳自赏,平日里除了找紫英真人谈玄论道,与世家名门并不怎么往来,与阮府更是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儿。
罗管家第一个反应过来,一边啥咐下人们大开中门,一边吩咐小厮赶紧往垂花门里报。
大夫人和老夫人听到后也是震惊不已,请惠文长公主是紫英真人提出的,请柬送过去后,对方也没有一个回信,不曾想到她真的会来。震惊归震惊,老夫人和大夫人整整衣衫,赶紧带着阮碧和一干姑娘到大门口候着。
刚站定没有多久,惠文长公主的仪仗过来了。太监手执青色的华盖在前面引路,两列侍卫随后,四匹高头骏马拉着一辆鎏金描凤的大马车,车檐缀满珠串,两名太监骑着马跟随旁边,车后又是两列侍卫。
马车到阮府正门停下,随行太监先翻身下马,其中一个把踩脚凳搁在地上,另一个则垂头伸出手。马车的珠帘轻揭,一只修长白皙的手伸出来扶着太监的手腕,随后惠文长公主慢慢地从珠帘里出来,踩着踩脚凳下了马车。
阮碧偷偷打量她一眼,听说她五十出头,看着却好象四十多岁,头发乌黑,皮肤白皙,神情高傲,跟顾小白长得有七八分相似。
老夫人率领一干人等迎上去,行礼,说:“长公主大驾光临,蓬荜生辉。”
长公主微微摆摆手,说:“阮老夫人客气了,紫英收徒,我自然要来捧场的。”目光在一干姑娘身上一扫,“不知是哪位姑娘呢?”
阮碧上前一步,说:“小女子阮碧见过长公主。”
“抬起头来。”
阮碧依言抬头,惠文长公主仔细看她一眼,淡淡地说:“看着还行。”说完,当先就往里面走。
阮碧暗暗吐舌,原来顾小白的高傲是遗传她的。
把惠文长公主引到花厅和昨晚过来的紫英真人一起坐着,没有多久,门房又报东平侯老夫人亲自来了。老夫人和大夫人又带着各位姑娘迎出去。
东平侯夫人与老夫人差不多的年龄,个子不高,圆圆胖胖,满脸笑容,看起来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此后其他世家名门也陆续来人了,有些是当家夫人亲自来,有些是派出小一辈的媳妇过来,有些派出自家的姑娘。如延平侯夫人没有亲自来,只叫谢明珠带着贺礼过来。至于沈家,人也没有来,礼也没有来,无声无息。
巳时正,玉虚观的知事报:“请紫英真人就座。”
“请嘉宾入座。”
“吉时到,弟子入场。”
阮碧从旁边耳房走进正厅,垂手肃立。
“弟子向师傅献六礼。”
阮碧接过秀芝递来的篮子,恭敬地献上,篮子里满满地装着芹菜、莲子、红豆、桂圆、枣子和干瘦肉条。
“弟子献茶。”
“弟子向师傅行礼。”
“师傅回赠礼物。”
紫英真人赠阮碧的是一束芹菜、一把葱和一本《道德经》。
“师傅赠言。”
紫英真人看着阮碧,眼眸深处笑意浓浓,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心里欢喜,阮碧却觉得笑的别有深意。
“善哉善哉,碧儿,为师赠你八个字——身心顺理,唯道是从。”
碧儿?阮碧听的全身发麻,正想道谢。忽然听到一个尖细的嗓子响起:“还好,还好,咱家没有来迟。”
大家齐齐回头看着正厅门口,只见一个大太监带着三个小太监进来,小太监手里各捧着一个鎏金漆盘,遮着明黄色的布绢。大夫人诧异地迎上去,慌乱之下,有点语无伦次:“真是失礼了,陆公公大驾光临,未能远迎。”
“阮夫人不必自责,是我叫门房不必禀报。”说罢,陆公公走到惠文长公主面前行了礼,“没有想到长公主今日也在,陆平给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摆摆手,说:“免礼。”
陆公公又走到紫英真人面前行个礼,说:“恭喜真人觅得佳徒。”
紫英真人起身,手捏三清诀还礼,说:“多谢陆公公。”
陆公公侧身,冲三个小太监一挥手说:“呈上来。”
在众人惊异不解的眼神里,三个小太监捧着漆盘过来。陆公公揭开第一个漆盘的盖布,说:“太后恭喜紫英真人觅得佳徒,特赐阮文孝公之孙女阮碧珍珠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