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她下午会来的。
可出人意料的是,直到下午两点一十,速降比赛正式开始时,现场依然没有宋诗意的身影。只是程亦川并不知道,毕竟现场人那么多,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她。
国外与国内,滑雪运动的地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过去在国内参加比赛,不论比赛大小,现场的观众永远少得可怜,运动员和裁判加起来,人数可以是观赛者的好几倍。可欧洲是滑雪运动的主赛场,阿尔卑斯山脉又是高山滑雪的起源地,今天的现场,雪山脚下满是观众,人头攒动。
程亦川检录完毕,从运动员中心大厅出来,和魏光严一道跟在袁华身后,一路都还在东张西望。
他第十三次对袁华说:“教练,我想借你手机用一下。”
这一次,袁华义正言辞拒绝了他:“都这时候了,用什么手机?你给我稳住心神,别瞎紧张了。”
身为教练,袁华以为程亦川是因为紧张,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想转移注意力。
程亦川拿不到手机,只得作罢,心头干着急。
人这么多,她一定是找不着他了。
她到底在哪啊?
他是绝对不会去猜测宋诗意缺席比赛这个可能性,她答应过的事情从来都做到了,毕竟她就是那样的人,他对她总是很有信心。
然而他穿过人群,一路往雪场里走,都到了缆车处了,依然没能在赛场外围的观众群里看见她。
马上就在上缆车了,上山后,就真的看不见她了。
程亦川停住脚步,迟迟不上缆车,还在努力搜寻她的身影。
袁华蹙眉:“磨蹭什么,快上去!”
他今天比以往更加严肃,眉头老是皱着,不苟言笑至极。
魏光严假意蹲下身去整理滑雪服的裤腿,替程亦川拖时间,可这只整理了,那只也理了好半天了,袁华都不耐烦地数落他了。
“好了,一路上都理了多少遍了?我看你裤腿好的很,你俩消停会儿,这么多精力留着一会儿比赛的时候用。”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里忽然响起一道声音:“程亦川!”
程亦川精神一振,猛地抬头看去,却只看见几个女孩子拿着三角形的小国旗站在那,为首的正是先前追到黑龙江去支持他的姑娘。
刚刚雀跃而起的心又沉了下去。
不是她。
他失望地扒了扒头发,努力扬起笑容,冲她们挥了挥手。
魏光严不乐意了:“怎么你还有粉丝追到这儿来了?”
他左顾右盼:“我那堆粉丝去哪儿了?我在国内也有粉丝的,比你的还多呢。”
程亦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般来说,你的气质会影响你粉丝的气质,他们不来也正常。”
魏光严一愣:“我什么气质?”
“穷。”
“???”
然而这话听着确实很有道理,魏光严黑着脸气呼呼上缆车了。
程亦川最后一次看了看人群,除了从远处跑来,刚参加完自由式滑雪,还在拼命冲他们招手的陈晓春,他的的确确没有看见宋诗意。
程亦川收回目光,坐上了缆车。
都快比赛了,袁华还在神情肃穆地提醒两人注意事项,广播里的英语成了背景音乐,偶尔夹杂着观众们的欢呼声,隐隐传上山来。
山上与山下俨然两个世界,山下是热闹无比的,而山上却是高度紧张的。
程亦川收起了心神,看见身边来来回回的世界级选手,也看见了不远处有些心虚朝他看过来的Justin。他努力平复呼吸,告诉自己别紧张,好好发挥就行。
魏光严趁袁华不注意,凑过来小声说:“没事,你看不看得见她不要紧,反正她一定能看见你。”
这话不假。山下观众无数,他很难找到她的身影。可赛道上的两分钟时间里,只会有他程亦川一人,漫山风雪与山底众人,所有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
他点头,抬头看着魏光严,说:“你也一样,好好发挥。”
魏光严哭丧着脸:“大哥,我还有十来分钟就下去了,你终于想起来安慰我了。”
“我给你机会全程安慰我,也是一种转移你注意力的好方法。”程亦川一脸“我是为你好”。
魏光严呵呵,回他一个“我信你才有鬼”的眼神。
十来分钟在这比赛里简直是弹指一挥间就过了,眼一眨,就轮到了魏光严。
袁华双手摁住他的肩,低声不断打气,魏光严连连点头,终于要踏上赛道起点处。
程亦川叫他:“魏光严!”
他回头,脸色有些泛红。
程亦川笑着喊了句:“别忘了,她也在电视机前看着你!”
魏光严的脸在一刹那间涨得更红了,双手握拳,重重点头,像是在对他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用力吼了句:“老子拼了!”
双手在胸前死命捶了两下,像是人猿泰山。
他那一声吼,把周围的运动员吓一跳,连袁华都愣了一愣,笑出了声。
“这家伙。”
程亦川只觉得魏光严的热血也一路燃到了他的心里,上前几步,他也握紧拳头站在原地,看见枪响后猛烈冲刺而下的人,心提到了嗓子眼。
魏光严下去了,在又一名运动员踏上起点时,他的成绩通过广播和大屏幕传达给了观众。
一分三十九秒一二,比他在队里取得过的最好成绩只差0.03,相当不错。
袁华笑了,程亦川也低低地叫了句YES。
正式比赛时,因为环境和心理状态,鲜少有能比平常发挥得更好的选手,能稳定在自己最好的成绩上,已经难能可贵。
轮到程亦川之前,出人意料的是那名美国运动员Justin跑了过来,忍了半天,终于没忍住拍拍他的肩,说:“那天的事,我真的很抱歉。”
Justin的脸上有些不自在,但目光是诚恳的。
程亦川惊讶地看着他,很大度地说:“没关系,都过去了。”
Justin笑了,说:“我很少在赛场上看见中国人,你滑得很棒,程。”
程亦川也笑了,学着他那样,大大咧咧回拍了拍他的肩,说:“不用遗憾,从现在开始,你今后会常常在赛场上看见黄皮肤黑头发的人。”
Justin哈哈大笑,说:“祝你取得好成绩,真心实意的。”
“谢谢你。”程亦川挥挥手,大步流星往起点处走,头也不回地说,“我会的。”
哪怕无法夺得名次,哪怕与世界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可曾经想也不敢想的比赛,如今他不也参加了?跨过门槛,越过高山,之后的一程又一程,焉知他不会追上来,甚至赶超?
宋诗意说得对,他还年轻,他并非只活二十岁,他还有长长的时间去追赶、去超越。
哪怕他不行,只要那道鸿沟在缩小,终有一天,在某一位中国运动员的身上,鸿沟会被填平。中国人不是有句老话叫愚公移山吗?差距终究会消失的。
他前所未有的确信。
袁华说了什么,广播里又播放了什么,他统统没有放在心上。
他听见了自己的名字,耳边的所有嘈杂声就在此刻尽数消失。他甚至没有去想宋诗意是否在山下,他能否超常发挥令她喜笑颜开,又或是发挥不好叫她有些失望,那些无关紧要的念头全都不见了。
他听见广播里的女声用并不标准的发音叫出了程亦川三个字。
这一刻,他是程亦川,是一名滑雪运动员,自八岁起开始踏入雪地,从此与这高山白雪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开。
他站在起点处,俯瞰赛道,缓缓俯身,做好了预备姿势。
在山上与山下变成两个世界后,他忽然觉得自己不在瑞典,也不在什么国际赛场了。风还是凛冽的风,从遥远的山巅吹来,夹带着雪的气味,也许还融进了清晨的日光、黄昏的夕阳、地中海的飞鸟与人间烟火的气息。
这与他在亚布力每日经历的、看见的、闻到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雪还是一样纯白无瑕,太阳还是一样轻盈热烈。
而他呢。
他露齿一笑,把滑雪镜摘下,挡住了刺眼的白色,全神贯注,将所有的力量都凝固在了腿上,整个人宛若紧绷的一张弓,箭在弦上。
他还是那个他,热爱这漫山风雪,一往无前的程亦川。
第74章 第七十四个吻
风雪之下,那抹耀眼的红仿佛雪山上的霞光,眨眼间冲出起点,穿过一道又一道的旗门,一路行云流水而下。
继魏光严之后,他是第二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选手。山下的观众们依然在欢呼,尤其是他接近终点处时,各色的旗帜都在空中挥舞着,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人,纷纷兴奋地尖叫着。
越靠近终点,喧哗越大。
他从属于滑雪运动员的寂静世界抵达人间烟火处,眼前人头攒动,耳畔呼声震天。
竞技滑雪的魅力大抵就在于此,真正热爱它的人是不分国籍,也不分种族或是宗教的。他们爱的只有滑雪这项运动,只有风雪交加时令人屏息的刺激。
这一天,程亦川完成了他的世锦赛首秀,这是他迄今为止参加的最重大的一项国际赛事,他顺利完成首秀,在终点处气喘吁吁地抬起头来,双手握拳,冲着半空中使劲挥了两下。
魏光严冲了上来,陈晓春也冲了上来,和他撞在一起,撞到肩膀发痛也毫不在意。
一旁的工作人员跑来赶他们走,不住用英语说着move,因为下一个选手就快上场了。
程亦川快走几步,下意识在人群里寻找宋诗意的身影,可在广播里响起他的成绩时,他依然没能找到她。
程亦川的最终成绩是一分三十八秒八八。
作为教练们口中的大赛型选手,他又一次在比赛中完成自我突破,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此次男子速降项目共有二十一名选手参赛,他是第十六个出场的,目前排名第六,比魏光严还领先三名。
袁华带的运动员已经比赛完毕,他正从缆车下来,几乎是一跃跳下,踩着松软的积雪一路狂奔而来。
袁华有些失态了,但这个节骨眼上,没人在意教练的气质是否稳重。他一拳砸在程亦川的肩上,险些把人砸倒。
程亦川吃痛地嗷了一声,又被他大力搂入怀里。
“……”
他险些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挣脱出来,才看见袁华脸红脖子粗,双眼发光,握着拳头说了句:“发挥得很好!”
程亦川揉着肩说:“教练,你表示喜悦的方式真独特……”
下一刻,袁华也没有顾此失彼,又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对待了一遍魏光严,“你也很好!”
魏光严:“……”
本来是挺好,被这么又捶又搂的,感觉就不太好了。
女子速降项目排在男子速降之后进行,袁华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开。
程亦川在他临走前叫住了他:“教练,你知道孙教他们在哪儿吗?”
袁华回头,表情有一刹那的凝滞,“孙教练没来。”
孙健平竟然连正赛也没来?程亦川大为吃惊,他还以为宋诗意无论如何也该跟孙健平一起来的。
“那丁俊——丁教练呢?”
“丁教练也没来。”
这下程亦川觉得不对劲了,丁俊亚也没来?作为女队教练,他怎么可能不来?
“你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直觉告诉他,丁俊亚是和宋诗意一起的。
袁华顿了顿,还是说了出口:“他们回国了。”
“回国了?”程亦川一脸茫然,“为什么回国?出什么事了吗?”
比赛还在进行中,技巧队明天还有项目,出什么事了袁华不能说,这是孙健平临走之前叮嘱过的。军心不能乱。
他摆摆手,笑笑说:“能有什么大事?丁教练家里有点急事,回国解决去了。你别瞎操心,看看后面的比赛吧。”
说完,这回袁华真走了。
程亦川怔怔地站在原地,片刻后撒腿往外跑。
魏光严叫他:“哎哎,去哪儿?”
“回车里拿手机。”他头也不回地说。
全体运动员都把手机上交到了袁华那里,程亦川回到车上时,助教还守着包呢,看见他回来了,急吼吼地问成绩。
程亦川只顾着找手机,还是紧随其后的魏光严和助教说上了话。
一整个上午,他用袁华的手机给宋诗意打过电话、发过信息,她始终没有回复。如今好不容易拿到手机,上面依然没有她的只言片语。
程亦川茫然地坐了下来,看着手机屏幕发呆。
她当然没办法回复了,既然回国了,这会儿应该还在飞机上。可是丁俊亚家里有事,为什么她跟着回去?不是说过只是师哥吗?师哥的家事,她跟着凑什么热闹?
魏光严看出他的不对劲,安慰说:“别担心,是丁教练家里有事,又不是她家有事,小事情,小事情。”
可这样的安慰根本不成安慰,就因为跟她没关系,她还跟着回国去了,这才叫人不是滋味。
刚拿到好成绩的兴奋在此刻忽然凝固,她非但没有来看他的比赛,还跟着丁俊亚回国去了,这个消息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而下。
程亦川在车上沉默了好一会儿,脸色越来越难看,胡思乱想的结果是一颗心越来越乱。
魏光严只能自顾自安慰他,看他没有半点反应,一颗心还悬着,最后只能开启自嘲模式。
“哎,刚破纪录的人有什么资格摆脸色?我都被你压成老二了,我才该摆脸色等你安慰我好不好?”
他絮絮叨叨念了半天,才终于等来程亦川的反应。
程亦川猛地跳了起来,一股脑往车外走。
“喂,你上哪儿去?!”
“机场。”程亦川跳下车,头也不回地说,“房间里的东西你替我收拾收拾,我先回去等你们。”
“你没跟教练请教,擅自离队会被处分的!”
魏光严急得跟下了车,助教也在后面叫程亦川。可程亦川头也不回地跑了。
*
孙健平是在早上六点过时发病的。
国家队所有人员统一住的标间,哪怕教练组也不例外,孙健平是和袁华住的一间屋。
当时袁华刚起来,看向来早起的孙健平还侧着身子躺床上,打趣了一句:“今儿我可比您先起来。”
孙健平动了下,没吭声。
袁华不以为意,一边朝洗手间走,一边说:“我先洗漱去了,您还能再躺会儿。”
然而等他洗漱完毕,走出来时,孙健平还躺在床上。
袁华一愣,走上前去:“孙教,怎么还赖床呢?”
走近了一看,他大惊失色,一把将灯摁亮。只见孙健平脸色惨白侧卧在那,大汗淋漓,双目紧闭。
“孙教?孙教!”
然后教练组全被叫醒了,包括宋诗意,全员围在孙健平的床前。队医很快赶到,一量血压、测心跳,表情都变了。
“打急救电话!”
孙健平在这个过程中转醒,气若游丝地抓住宋诗意的手:“别闹出动静。”
宋诗意脸色惨白地回握住他:“您别说话,好好歇着——”
“别让他们知道。”孙健平还是一如既往不听劝,说几个字就喘起粗气来,却还坚持咬牙嘱咐,“还有比赛,不能影响他们。”
这次比赛有多重要,孙健平又为之付出多少,众人有目共睹。
宋诗意咬牙,说:“找酒店前台,开车送孙教去医院!”
袁华正要动,就被丁俊亚阻止了。
“我和宋诗意陪孙教,你看着队里。”
论资历,袁华比他更能稳定军心。众人将孙健平送上车,丁俊亚与宋诗意都上去了,大家交接几句,很快目送汽车远去。
医院就在市区,离酒店不算太远,十几分钟就到了。
孙健平在途中已经出现休克症状,口吐白沫,宋诗意也面如菜色,死死攥着手心没让自己情绪外露,只是一声不吭掏出纸巾,替孙健平擦掉嘴边的秽物。
酒店已经联系过医院,车还在大门外,已有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跑上前来,将人转移后火速送往急救室。
最终,孙健平的确诊结果为:心肌梗塞。
医生摘下口罩,用英语与他们沟通,丁俊亚就在一旁,宋诗意承担起了沟通的任务。她说孙健平平日不抽烟不喝酒,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不良嗜好——
“熬夜。”丁俊亚打断了她,“他这一年都在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一直都在透支身体。”
医生听了半天,皱眉说,患病原因应该是过劳。
好在孙健平的状况并没有到危及生命的地步,观察两小时后,医生建议立马回国进行临床治疗。因孙健平不是瑞典人,也没有亲属在身边,瑞典医院并不敢贸然救治,只能稳住他的病情,建议他们立刻启程回国。
宋诗意与丁俊亚很快订好机票,连同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一起,全程由绿色通道抵达机场,踏上了回国的航班。
孙健平戴着氧气罩,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睁眼看她时,手在担架上无力地动了动。
宋诗意强忍眼泪握住他,低声说:“孙教,我在。”
他微微点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能说出口。
她却好像知道他心中所想,只不住说:“我上飞机前给袁教练打过电话了,他说一切都好,大家都不知道您生病了,精神状态很好。您放心,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希望。”
孙健平好像松了口气,即使被氧气罩挡住了一半的脸,也能看出他的如释重负。
“您休息一会儿,等您醒来我们就到家了,到时候看医生、吃药,您很快就会好起来。”宋诗意一直拉着他的手。
孙健平点点头,闭上了眼。
老态毕现。
怎么会这样呢?
宋诗意别开脸,热泪终于淌了出来。
这是她的师父,她的教练,从带她进队那一天起,手把手教她如何以最标准的姿势从一名业余滑雪爱好者成为专业的滑雪运动员。他骂过她,罚过她,最严苛时甚至不把她当姑娘,队里的男孩子们如何训练,她就要如何训练。
他们做不好,罚跑三千米,五百个下蹲。而轮到她,一圈也没少,一个下蹲也没落下。
孙健平说:“运动员一辈子就那么短短数年黄金生涯,我不希望你自己耽误自己。”
所以他加倍严厉,也事必躬亲,一路把她拉拔着走到了世界赛场上。只可惜因为她自己的失误,依然浪费了好几年的时光,如今只能以大龄运动员的身份重头来过。
这次她厚着脸皮来到瑞典,见他的第一面,就哭丧着脸说:“孙教,我又来投奔你了。”
她以为他会骂她,说她出尔反尔,说她浪费运动员的大好光阴,可他没有。
孙健平只是站在雪山下,睨她一眼,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下一刻,他笑了。
他说,回来就好,这里才是你的家。
多少年了,在她踏入国家队孤身一人时,他是她的师长。后来她痛失父亲,他就成了另一个父亲。
宋诗意热泪滚滚,却见丁俊亚递来一张纸巾。他没说什么,只拍拍她的背,给她力量和依靠。
她接了过来,擦了擦脸,也没有说谢谢。
这么多年师兄妹,这也算是他们的默契。
飞机上的十来个小时,她偶尔看看孙健平,偶尔看看窗外的厚重云层,轻声问了句:“他能好起来吗?”
丁俊亚定睛看她,点头说:“他还没看你夺冠。”
宋诗意抬头,他的手就这样落在她的头顶,轻轻揉了揉。
他说:“你刚离队的时候,他就知道程亦川想带你去冰岛了。所以没有给你批什么正式退役,只给了一张假条。”
宋诗意张着嘴,忘了说话。
“程亦川那边早就和他通好了气,从开始联络Gilbert起,到找着了人,同意接你去冰岛做康复训练,这些孙教都知道。事实上,没有什么离队补助,也没有什么国家资金支持,你拿到的所谓伤病补助金是孙教自己掏的钱。他说你家里那个状况,你妈肯定不会让你去,为了这事,他绞尽脑汁求李主任,但队里没这个先河,不能为你破例。最后他索性自己掏钱,成全了自己的心意。”
宋诗意泪流满面。
她哭着去看奄奄一息的孙健平,哭得不能自已。
“我来晚了。”她哽咽着,不住重复,“是我回来得太晚。”
丁俊亚说:“不会的,孙教知道你回来了,一定会振作起来。他还等着看你重新杀出一条路来。”
最后一句,他定定地看着她,说:“我也是。”
第75章 第七十五个吻
程亦川只身一人去了机场,尚且穿着滑雪服,匆匆忙忙在机场买了一套衣服换上,就踏上了最近的一班回国航班。
十来个小时的航程里,他坐立难安。
她怎么会跟丁俊亚走呢?明明说好去看他比赛的,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事才让她食言,并且一句交代的话都没有留下?
袁华还说不是什么大事。
就因为不是大事,她还这么不顾一切和丁俊亚跑了,这才叫程亦川坐立难安。
这他妈跟远走高飞似的,叫人怎么坐的住?
因是回国的航班,机上不少中国人,在他旁边就坐着一位中年妇女。女人拿着平板看电视剧,小声开着公放。
剧里的年轻男人正泪光闪烁对女主角说:“我妈时日不多了,她临走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我娶妻生子,如今我孑然一身,她就是走也走得不甘心——”
女人泪眼婆娑地握住他的手,说:“你放心,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妻子。她会走得安心的。”
程亦川:“……”
这简直是在往他伤口上撒盐。
他别开了脸,垂头丧气地靠在座椅上,浑身都没劲。
*
宋诗意离开医院时,已是夜里。
孙健平手术完毕,如今正在病房接受观察。下机后,她和丁俊亚马不停蹄把人送去了医院,途中又打电话通知了孙健平的家人。
因为病情不容耽搁,孙健平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们很快定下了手术方案,推着他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外,孙健平的妻儿都在。女人面容苍白,默默擦着泪。而他的儿子握着母亲的手,低声安慰,不时抬头看一眼手术室外红色的指示灯。
等待的时间令人窒息,令人心慌。
好在最终的手术结果是好的,病情控制住了,接下来还要在医院继续治疗几天,观察后续状况。
孙健平的妻子在看见他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泪如雨下,扑上去牢牢握住他的手,叫了声老头,泣不成声。
麻药的作用还未消退,孙健平半醒半睡地应了一声,眼睛半睁着,片刻后又闭上了。
医生摘下口罩,说:“目前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但病人麻药效果还在,再等半小时左右才能完全恢复意识。”
宋诗意在墙角站了很久,看人出来了也没有第一时间迎上来,直到此刻听闻教练平安归来,才蓦地放松了身体,惊觉这大冬天的,她竟出了一身汗。
离开病房时,宋诗意回头看,床上的孙健平面容苍白,面上还罩着氧气罩。
她没忍住倒了回去,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您等我。”她哽咽着,一字一句说。
床上的人麻药渐退,但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先前医生叫他也好,妻儿与他说话也好,他都迷迷糊糊应了几声,然后就没反应了。
唯有此刻,被徒弟用力握住了手,他睁眼用力瞧了瞧,仿佛清醒了几分。
孙健平费劲地认出眼前的人,手指一动,轻轻地在她的手背上碰了碰。
他点了点头,安心地闭眼睡去。
走出医院,眼前是哈尔滨的盛夏。
路边的草丛里有蛐蛐清脆的叫声,道旁林荫晃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奏鸣曲。今夜有月,亮而圆满,温柔地将清晖遍洒人间。
丁俊亚说:“放心吧,医生都说没事了。”
宋诗意点头,看了眼手机。因为一路匆忙,她上机后开了飞行模式,到现在也还没关闭。
时间不早了,她看着关闭飞行模式后一刹那间涌入手机的未接和消息,微微一顿。
下一刻,还是把手机放进了外套口袋里。
世锦赛还在继续,孙健平生病的消息还需保密。她得好好想个理由安抚程亦川,但此刻太疲倦,她的大脑已经停止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