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为了面子,齐太太只能这样处理,郁闷啊
纷乱
-->
春燕接了秋烟递上来的茶,一饮而尽才道:“都快到表姑娘家乡才发现的,那时转来也麻烦。”婉潞见她只是站着不坐下,伸手虚扶她一把:“你现在有了身子,还是坐下说话好些。”
春燕坐在婉潞脚边的小椅子上,把腿伸长一点点,含笑道:“姑娘既心疼我,我也就伸伸腿。”
婉潞让秋玉拿个垫子过来给春燕放到椅上,这才又开口道:“你们去了王家,这一路还顺利吧,王太太见了淑妹妹也没骂吧。”春燕的眉头微微一皱,接着就松开,脸上的笑还是那样谦卑:“姑娘姑爷交代的差事,我们两口子自然不敢怠慢,这一路还有公差送着,自然是顺利的,王太太见了表姑娘,心里也是喜欢的,还留我们在那里住了十来天呢。”
说着春燕就起身:“表姑娘还有给您和朱大奶奶的信呢。”说话时候,春燕已经从怀里把那两封信都拿了出来。婉潞接过,把给莫雪的交给秋烟:“找个人把信送给朱大奶奶去。”
秋烟拿着信出去,婉潞把信拆开,草草扫了两眼,不过就是些感激之话,并说这一路上还好,回家之后,本已病着的王太太也好些了,叫婉潞不用担心。
婉潞把信纸放到一边,抬头对春燕道:“你还有什么话瞒着我。”春燕没料到婉潞会这样问,愣在那里。婉潞把手里的丝帕打开又折起:“春燕,你到我身边也十来年了,我的脾性你是了解的,自然你的性子我也是明白的,王家那里定还有什么事情,淑妹妹让你们帮着瞒我呢,不然你不会这样。”
春燕哎了一声就道:“姑娘说的是,表姑娘也是怕姑娘您担心,临回来前再三叮嘱,叫不要告诉姑娘。”难道说是王太太不信淑娥?婉潞的眉头也轻轻皱起,拍一拍自己旁边的座位:“现在没别人了,就我们两个,你坐到上面来吧。”
春燕依言走到她身边坐下,那身子还是斜签着的:“其实也没什么,这事每家都常见的,王太太见了表姑娘,那病也快好了,只是他们族里的人,说表姑娘淫奔之女,有什么脸面回家乡,就该一根绳吊死在外面,也好给王家列祖列宗洗脱屈辱。”
为了争产无所不用其极婉潞也是想过的,谁知这话里竟有让淑娥去死的意思,婉潞不由紧紧捏住丝帕,眉头皱的比春燕还要紧上那么三四分:“淑妹妹受了这样大的罪,好容易回到家乡,族里的人不分青红皂白怎能这样说?”
春燕也叹气,那日送淑娥到家,敲开门时,开门的人见了淑娥如同见了鬼一样,既不叫人也不行礼,只是张着嘴伸手指着淑娥。小董是个会看眼色的,瞧见这样晓得里面定有蹊跷,给春燕使个眼色,春燕和紫烟两个推开那婆子,簇拥着淑娥进了门。
王家房子窄小,进了门转过影壁就到了厅上,走出一个腆着肚子的中年男子,嘴里还在嘀咕:“这谁啊,也不通报一声就走进…”淑娥已经叫出声来:“三叔,你怎的在我家里。”
王三叔瞧见淑娥,那神色和方才开门的婆子也差不多,等再见到淑娥衣衫齐整,身后还跟了丫鬟仆人,那脸色就变了数次。淑娥得不到回答,径自走进厅里,厅里却有好几个人,有个妇人坐在上面,一脸喜气洋洋,正在那里高谈阔论。
淑娥的脚步滞住,回头问旁边的丫鬟:“这是怎么回事,爹爹的灵堂怎么没设,我娘怎么不见?”厅里的人见走进来的是淑娥,个个都似木鸡般呆住,那三叔已经想出法子来,上前就打了淑娥一巴掌:“你这私奔之女,有何脸面回乡,还有脸说什么爹娘,还不快些给我滚出去。”
淑娥猝不及防被他打到,发上的簪子都差点掉地,紫烟忙上前扶住淑娥,小嘴一张就是:“这位也不知该怎么称呼,我们姑娘逢了那样大难,这回了乡不见你们问一声,开口第一句话就要打要杀,纵是长辈,逼死了晚辈也只是减等,没有没罪的。”
王三太太从瞬间的惊怔中也醒过神来,起身指着紫烟就骂起来:“臭丫头,进门之前洗牙没有,满口臭气,你是我王家的丫鬟,我们自然打得骂的。”
春燕已瞧出不妥,脸也抬起:“这位太太,什么事总要坐下来好好说,你们不是表姑娘的爹娘,就算想管,上面还隔了一层呢,我们表姑娘这几千里地的回来,进门连口水都没喝,倒挨了你们劈头盖脸一顿骂,这满厅的人我倒想问一句,可有几个能说出青红皂白的?”
淑娥已在紫烟的搀扶下坐下,紫烟见旁边的丫鬟不动手,自己到桌上拿起茶壶给淑娥倒茶,拿起茶杯见那茶杯不大干净,紫烟又涮了两次才把茶倒了过来递给淑娥。
淑娥喝了一口,把茶杯放下道:“说的是,三叔三婶我想问问,我爹新丧,这里本该是灵堂,为何不见灵堂?还有我娘和妹妹在那里?”见淑娥不慌不乱,王三叔和王三太太交换个眼神,王三太太哧溜一下窜到淑娥跟前,拍手拍脚地道:“阿也,你还有脸问你娘,你私奔的信一传来,大嫂嫂差点被你气死,好容易回了家乡,也是一病不起,族里公议,给你爹立了嗣子,这正屋自然是嗣子住了,你爹的灵堂就设在厢房,我也是瞧着你出生的,你娘虽不认你,我领你去你爹灵前磕个头,就走了吧,我们王家再没有你这个人。”
他们说的是乡谈,不像方才还讲了几句官话,春燕虽然能听懂些许,但全部还是听不大懂,只能从神色里面瞧出她讲的不是什么好话。
紫烟刚要开口相帮几句,淑娥已经放下茶杯微笑:“嗣子住正屋,我爹的灵堂设在厢房,这是什么道理?”王三太太脸一红,随即就道:“这正屋以后是要娶新媳妇用的,设了灵堂不吉利。”听见自己老婆说出实话,王三叔急的跺脚,这样的话怎能说出来。
王三太太脸上已经被泼了一杯茶,淑娥已经站起,对着厅里站立的下人:“你们都是吃干饭的,还不快些给我把这些人撵出去,再把我爹的灵堂搬到这里。”淑娥余威尚在,果然有几个下人上前想赶人走,王三叔急的叫了一声:“这样淫奔之女,早不是我王家人,你们敢听她的,我就把你们统统撵出去。”
这样一说,那几个人又停住,淑娥已经大怒,瞧一眼下人们,又把眼转向这个父亲在世时候对自己一口一个大侄女的叔叔,冷冷开口:“私奔□?这青天白日的,你说这样的话就不怕亏心,我王淑娥行的正坐的端,哪里做过什么私奔之事,为了我爹的小小家业,你们连这样的谎话都编出来,实在可恶。”
淑娥激动过头,说话时候就咳嗽起来,紫烟急忙给她捶着背,小嘴依旧不饶人:“稀奇事我听的多了,像你们家这样的还是头一遭,我们千辛万苦把姑娘送回来,不问青红皂白就要赶人,还生怕姑娘是清白的,这种怪事只怕要到堂上去辩一辩。”
紫烟开口,春燕也跟上:“说的就是,我们怕他们怎的,姑娘本是清清白白一个人,上有江宁县正堂做证,还有德州知府衙门里的人也清楚明白,谁再说姑娘是淫奔的,就该嘴里长个疔,烂死在那里才对。”紫烟和春燕两个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王三太太回不了话。
王三叔毕竟是要面子的,不是那种不管不顾的光棍,听见她们口口声声只是要往堂上去告,涨红一张老脸:“你们难道没听过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我们家务事,自己处置就是,哪里用的了上堂?”春燕已经对没走进厅里的小董笑道:“这里出了逆伦的案子,我不记得是什么罪名,你记得吗?”
紫烟已经接话:“不孝可是斩罪,我家老爷在通判任上时,断过好几起。”王三太太脸色已经发青,上前就揪住紫烟要撕她的嘴:“小丫头,你是什么东西,敢说这样的话,信不信我找个人牙子来把你卖了。”紫烟年轻,身量又轻巧,只一躲就躲开,嘴里还笑嘻嘻地:“我见过无数的太太奶奶,还是头一遭见到有太太亲自动手收拾丫鬟。”
王三太太又要扑去,已经响起咳嗽声,接着是女童的声音:“姐姐,你真的回来了。”紫烟忙站住,回头瞧有个七八岁的女童扶了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妇人形容枯槁,一路走来就像耗尽她的力气,还在那靠着板壁喘气。
王三太太见妇人和女童出来,那气焰更是嚣张,指着淑娥就对王太太道:“你养的好女儿,私奔了不说,现在还有脸回来,要是我,就该把她赶出去才是。”淑娥乍见娘这样枯槁,心头大疼,等听到王三太太这几句,又添了怒气,上前拨开王三太太的手:“不许欺负我娘。”
鸾娥这几月遭遇的,可算人生大变,先是父亲去世,伺候的下人们不像平时那样精心,等到了德州姐姐又不见了,娘躺在床上,下人趁此机会逃走了好几个,好容易回到家。平时和蔼可亲的族人们,一个个也是冷面冷语,立嗣子也是常事,却不立娘主张的,而是立了三叔家个十五六岁的堂哥。
等立了嗣子,三叔他们就搬了进来,把灵堂搬到厢房,还把自己和娘赶出原来住的大屋,赶到后院里面的两间草屋安身。
大屋里面的家具衣衫首饰都不让带出去,身边的三个丫鬟也全都被赶走,小小年纪的鸾娥之前也是享福过来的,每日去厨房拿饭,担热水,开头还有好菜,后来常是白饭配了咸菜。再过几日连咸菜都没有,那热水都不能到口。
王太太用惯的人全被赶了出去,只剩的几个能奉承的,厨房换了人,别说三顿白米饭,能给两顿就不错了。没衣没食的鸾娥心里清楚,这几个人是想把自己和娘都逼死,才能名正言顺占了自己家产,毕竟等自己长大,总要结亲,结亲是要嫁妆的。
鸾娥再不像以前样只知道和娘撒娇,悄悄从后门出去,田里摸泥鳅,河里抓小鱼,找来树叶,又捡了别人丢掉的破锅,给娘炖汤喝,要娘一定要活着。
见小女儿如此,王太太也只有再撑住一口气,自己娘家在三百里之外的项城,只有盼着风声能传到娘家人耳里,让他们给自己做主。闲来时候王太太仔细想,越想越觉得不对,自己的女儿自己是明白的。从小到大连男丁都没见过几个,况且就算私奔,也不会和个底下人私奔,那个人王太太还记得的,是在县丞任上时投靠过来的,自己丈夫还说这人一双眼很不好,只是荐头的来路大,不好开的。
现在想来定是他见女儿美貌,这一路假意殷勤服侍,等到德州换船时候把女儿偷走的,还放出风声说女儿私奔。王太太一想清楚就难过不已,只有盼着女儿能够遇到好人被救,不然自己到了地下也难见丈夫。
今日两母女在后院说着话,听到前面乱成一片,鸾娥跑到前面听听,满脸喜色地回来说是姐姐回来了。王太太得了这句信,只觉得浑身有了力气,扶着鸾娥出来,见外面果然嚷成一片,再仔细瞧了瞧女儿,见她依旧做少女打扮不说,眉紧眼贴,分明还是个处子,那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此时听的王三太太这样说,王太太不由怒道:“胡说八道,我自己女儿难道自己不晓得,她一不出闺门的小姐,哪会和人私奔,不过是那拐子偷走了她故意放出的话,三婶子,这样的话可不能再说。”
淑娥本来还打点了一番辩白的话,听到娘这几句心里的酸楚涌上来,走了这么几千里路,总算可以看见娘了,上前搂住王太太大哭起来:“娘啊,只有你明白我的心。”王太太那泪早就掉落,鸾娥想起这几个月吃的苦,心头也是火起,指着三太太就道:“姐姐回来了,我看你还找人欺负我,还不给我饭吃,不给我衣穿。”
王三叔比起王三太太要镇静的多,有什么好怕的,她再能干,不过是个姑娘家,王三叔先是呵呵一笑:“侄女,你可不能乱说话,什么时候不给你饭吃了?”接着王三叔对淑娥换了神色:“大侄女,你回来也是好事,只是嗣子已立,连你娘都要靠着嗣子,更何况是你们两个没出阁的闺女?”
新生
-->
淑娥没有理他,只是收了泪扶王太太坐下,紫烟和春燕上前给王太太行礼,起来后紫烟又倒了杯茶,淑娥接过递到王太太唇边:“娘,喝口水吧。”被人这样恭敬对待,王太太似乎又回到当初丈夫没去世的时候,那泪不自觉地掉下来,就着淑娥的手喝了两口水,开口时候声音特别暗哑:“女儿啊,你不知道这几个月我们过的什么日子,我从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吃过这样的苦。”
鸾娥也叫着姐姐,淑娥瞧一瞧她们的衣衫,都是旧的不说,鸾娥的衣衫还破了几个口子,再瞧鸾娥的手,手上有划痕。淑娥拉起妹妹的小手,轻轻抚摸着上面的伤痕,那眉就皱了起来。鸾娥笑嘻嘻地道:“姐姐,这不是别人打的,是我上树掏鸟蛋的时候摔成的。”
上树掏鸟蛋?淑娥就像听到什么不可能的事一样睁大眼睛,虽说王家称不上是什么名门望族。但王家也有七八百亩田土,一年的租子足够全家丰衣足食地过。淑娥姐妹从生下来也是奶妈服侍,丫鬟跟随,受的教导也是文静淑雅。
鸾娥年纪还小,从小又文静,现在竟然上树掏鸟蛋?鸾娥已经把袖子放下,笑嘻嘻地道:“是啊,没有吃的,就去掏鸟蛋给娘煎蛋吃。”鸾娥声音不大,王三叔在淑娥没理他之后也恼羞成怒不说话了,这话众人听的清楚明白。
淑娥心中大怒,转身指着王三叔的鼻子:“嗣子呢?请出来给我见见,纵你说破天去,这不给嗣母和妹妹穿衣吃饭,告到天边我都不怕。”说着淑娥吩咐春燕:“走,套车,我们去县里告告去,这不孝的案子,该是怎么审?”
见淑娥牵了鸾娥的手作势要走,王三太太着急起来,忙上前拦住淑娥:“大侄女,话不能这么说,这不过是小侄女自己调皮罢了,我们哪里没有不给她们饭吃。”鸾娥已经尖着嗓子喊道:“三婶你胡说,头个把月去厨房还能拿到白米饭,这些日子换了人,不是馊的就是糊的,连热水都没有一口,娘还在病着,要不是我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给娘补身子,娘只怕熬不到姐姐回来。”
说着鸾娥就大哭起来:“姐姐,我们过的好惨啊。”淑娥一则是怒,一则是心疼,再细一想想,自己进门来瞧见的,眼熟的下人没有几个,都是些眼生的,心里的怒火更盛,只是冷笑道:“好啊,是非我们上堂去。”
说着一手牵着鸾娥,一手扶住王太太就要出门。王三叔见她口口声声要上堂,此时贸然前去,没有打点的话自己自然是输了,这嗣子不孝母亲,问出来这份产业归了别人不说,只怕自己儿子的命都要送在她手里。
王三叔眉头一皱,对厅里的下人使个眼色就喝道:“家里的大事,自然是男人们做主,你一个没出阁的女子在这里胡乱什么,定是在路上中了邪,还不快些把她绑起来。”刚才这群下人淑娥吩咐着只是躲躲闪闪,王三叔一吩咐倒是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就要来抓淑娥。
春燕忙挡在淑娥面前,大声喝道:“你们还有王法没有?任由别人胡乱做事,这天下可还有个公正?”紫烟也紧紧护住淑娥,一时变成乱战起来,有个婆子嘴里还道:“大姑娘,你听三老爷的吧,他毕竟是个男主人,比不得你是要嫁出去的姑娘,真惹了他,给你个辣手,你也只有受着。”
王三叔听了这话,面上现出洋洋得意之色:“公正?在这里,我就是王法,就是公正。”话音没落就听到外面传来声音:“好一出欺凌弱女的戏啊,本县治下,岂能出这种事情?”
这声音让众人都一怔,王三叔脸上的笑容凝固在脸上,睁大眼瞧着外面走进来的男子,一身官服,正是本县老爷。
春燕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方才见势不妙就让小董快些去县里请老爷,还怕时间拖的太长,没想到他倒来的快。
知县老爷姓徐,来本地任知县也有一年多了,小董初去请的时候听说王家的事还有些不想管,等到小董亮出江宁县的招牌,徐知县一双眼就亮了,官官相卫,这又是明面上能增自己光辉的事,急忙打轿出行。
等出了门又见江宁县的衙役来伺候,心里的主意早就打定,别说王三叔本来就做了这些事情,就算没做,错也要全推到他头上。也没通报就进了门,恰好听见王三叔的那几句话,徐老爷的官威抖起来,开口就问出这样的话。
见了本县知县,王太太大哭起来,上前跪到地上口称冤枉,淑娥姐妹也跪在那里。徐知县先问了一句:“孺人可受过朝廷旌表?”王太太哭的声音大了些,一时没有回答,还是淑娥代答:“当年父亲选官时候,就为母亲请过诰封,虽只是八品,也是朝廷命妇。”
徐知县忙亲手把王太太扶起,自己还礼道:“孺人还请往里面歇息,本县自会还你们一个公道。”王太太这才收泪,鸾娥已在旁边说:“老爷,我们已被从原来住的屋子赶了出来,现在住在后院的破屋里。”徐老爷的眉头紧紧皱起:“确有此事?”
淑娥话里不无恨意地道:“父亲不过新丧,灵堂竟被搬到厢房,问起才说,嗣子以后要娶新媳妇,这正屋做了灵堂是不吉利的,灵堂都能搬的,活人就更能赶走了。”
王三叔见知县进来,只是问王太太她们,并没有问自己一个字,急的嚷了出来:“老爷,她们血口喷人,嗣子自从过继过来,每日晨昏定省,凡事不敢自专,哪是她们说的这样。”
徐知县的心本就是偏向淑娥她们这边,听了这话眼皮轻轻一抬:“好吧,我们就去后院瞧瞧。”王三叔听了这话嘴上都起了泡,这知县原本也见过,一直都是客客气气的,谁知道今日一见面就雷霆万丈的,还在想辙的时候知县已经进了后院。
王三太太这才上前拉住王三叔的袖子:“这可怎么办?要真查出来,咱们儿子的命…”说着王三太太就哭起来,银子再好,总没有活蹦乱跳的儿子好。
王三叔定定心,喝她一句:“哭什么哭,还不快些打点银子送进县衙问个究竟,我进去后院瞧瞧。”说着不理王三婶就往后面去。下人们见情形突变,一个个都汗出如浆,等着知县重新转来。
婉潞听到这里已经叹气:“还好小董知事,不然这个事情还真是要扯好久。”丈夫被赞,春燕也觉得自己脸上有光,笑着应道:“不过是为了差事罢了,姑娘交代下来的差事,办砸了那不是打姑娘的脸?”婉潞伸手拍一拍她的脸:“这小嘴越来越会说话了。”
春燕笑了笑,接着轻轻一叹:“虽有知县老爷做主,但毕竟是家务事,除了改立嗣子,把王三老爷他们夫妻打了三十板子,原来那个嗣子品行不良,既没了母子名分,也只是打了几十板子逐出去。别的也就没什么了。”婉潞是明白的,毕竟淑娥没嫁,鸾娥没说亲,还要在王家族里生活下去,小施惩戒可以,真要翻了脸,王太太又不似朱氏一般利落,那才叫没有法呢。
听到婉潞叹气,春燕忙笑道:“姑娘也别担心,表姑娘已经写信给王舅老爷,临走时候,王舅老爷也亲自来瞧过,说等满了服,就合家搬去依王舅老爷住,徐老爷也答应多加青眼,他的任期总还有一年多呢,这边再多给几封信过去,那边就算再想有什么,也不敢轻举妄动。”
婉潞听完,啧啧赞道:“这成了家的人可和原来不一样,想事情这么周到,我看你也乏了,到账房说一声,去支十两银子,算我给你的辛苦钱。”春燕也不推辞,起身磕头谢赏就退了出去。
婉潞寻思一会,提笔给淑娥写了封信,信上再三叮嘱若有什么千万记得要说出来,还没搁笔就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时候长了,婉潞听出是丈夫进来,并没抬头口里在道:“等我写完了,再伺候你。”
赵思贤坐到妻子旁边,伸头来瞧她写什么,见她信上这样说,笑出声道:“我正好要给徐老爷写信谢他,你写好了就一起交给我,我封了带过去,比派人送信快。”
婉潞嗯了一声把笔放下,轻轻吹着信上的墨,想起莫雪那也收到信了,笑着道:“等我寻个人去问问雪妹妹那有没有信带去,免得一个人收信还要两处送。”
赵思贤没有说话,只是把下巴搁在妻子肩上,他的呼吸很热,让婉潞有一瞬间的迷失,接着婉潞就推他的肩:“好好起来坐着,我肚子都这么大了,你还这样。”
赵思贤顺势拉了她的手放在自己脸上摸着,那手就拍着婉潞的肚子:“哎,等女儿出来,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熬住?”婉潞面上微微一红,拿起笔敲一敲他的额头:“去,我怀着身子,肚子这么大过十个月,比你要累多了,你还说什么熬的住熬不住,难道想动家法吗?”
婉潞说话时候面上带着薄嗔,赵思贤心里微微动了一下就伸手把妻子圈在怀里,婉潞肚子不小,赵思贤的手几乎圈不满她。婉潞靠在丈夫怀里,赵思贤笑着道:“我不过说说罢了,今儿还有人要送我个美婢,我都不敢收。”
婉潞只觉得心里甜丝丝的,抬头瞧着丈夫:“怎么,你要说我悍妒?”赵思贤一本正经地说:“不,我只是说若收了这个美婢,知县后衙的葡萄架就要倒了。”婉潞噗嗤一声笑出来,往赵思贤腰间掐了一把:“叫你说我。”
赵思贤把妻子的另一只手握住:“我还没说完呢,我刚说完,那人就叹气,这美婢不送出去,他家后院的葡萄架已经倒的扶不起来了。”婉潞用手遮住嘴笑起来,笑的时候只感到肚子有些发紧,眉头不由一皱。
赵思贤急忙扶住她:“你怎么了,要不要医官来瞧瞧。”婉潞就着他的手躺下去:“没事,她常踢我,你给我倒杯水来好了。”赵思贤忙给妻子倒水,递给她之后又拿个小枕头放在她身后,用手给她捶着肩。婉潞喝着水,心里不由有些得意,对丈夫可不能一味柔顺或者刁蛮啊。
过完中秋节,就是齐姑娘的大喜日子,婉潞虽应承了去吃酒,不过就是去坐坐就回来,给齐姑娘撑面子罢了。来赴宴的众人只是议论齐家嫁女的排场大,可见齐老爷心疼女儿,至于在病中的齐太太,虽有人提起,也不过带一句说她病的连嫁女都不出来,只怕快不好了。
婉潞的产期已快要到,楚夫人遣人送了许多东西不说,还让两个稳重的婆子也跟了来,说添了孩子要人手,又在府里挑了个奶妈跟过来,说总是要回京的,在江宁挑的奶妈不带回京总是对孩子不好。
信里还说了些别的事,思敏生了个儿子已经满月,婉潞都能感觉到楚夫人在信里面松了一大口气的样子,虽说先女后男也平常,思梅思竹思兰她们出嫁都先生的女儿,婆婆也没说什么。可是那位罗四太太不能和常人相比,思敏先生个女儿的话,不晓得她会说出怎样难听的话。
不过就算生的是儿子,罗四太太还是示意思敏不好服侍丈夫,思敏只好把陪嫁丫鬟挑了个,开了脸给罗七爷做了通房。楚夫人信里虽只轻描淡写提了这么一句,婉潞还是能感觉出来楚夫人的恼怒,夫妻房中事本是小两口自己做主,哪见过哪家婆婆这样没廉耻管小夫妻的房中事的?
婉潞只是叹气,思敏这个性子,纵有娘家人的庇护,她自己不主张,又怎能过的好呢?最后楚夫人提了一句,八爷已经在说亲,说的是国子监司业的女儿。
八爷?想起自己出京前撞破的事情,这好好的姑娘,嫁给八爷,也真算的上糟蹋了。感觉到孩子在轻轻踢着自己的肚子,婉潞拍一拍她,女儿啊,等你长大了要挑女婿,可不能只看家世,还要仔细打听了人品,不然真嫁了个伪君子,哭都来不及。
九月二十七,婉潞如愿以偿地生下一个女儿,听到稳婆在旁边道喜的声音,婉潞睁大眼睛瞧着自己新得的女儿,小巧的鼻子,紧紧抿着的嘴唇,那眉毛虽然淡,但能瞧出来是从赵思贤脸上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