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康眼神温柔,“好。我也想让他见见你。”
午后回家时,两人收获颇丰,李青荷拎着几只鸡和兔子,周承康扛着一捆柴火,路过池塘时,两人还跑去喂了鱼和鸡,是踩着月色回家的。
到家时,老大夫妻和柳婆子早已睡了,厨房中热着一锅水,听到动静,五妹打开门,笑着道,“四哥,水是我顺便烧的,你们用吧。”
末了又道,“早些睡。”
两人轮流去洗漱,余下的人在这边做饭,半个时辰后,两人已经把饭菜拿到了自己屋中。
“累不累?”周承康把馒头递给她,“明日我自己去,你留在家中喂鱼,顺便帮我做饭。还能去镇上把兔子和野鸡卖了,那酒楼中,该是要的吧?”
酒楼中确实收野物,且今天有两只兔子是打死了的,不能多放,且这天越来越热,就更放不住了。于是点头,“那你自己去,早点回来。”
翌日早上,两人和昨日一样的时辰起身,周承康带着昨晚上备好的干粮上山,李青荷则拎着猎物和周家大哥他们一起去镇上。
梅氏看到她手中的四五只野鸡,有些羡慕,道,“四弟妹,四弟这手艺好厉害,你们不用买肉也不愁荤腥了。”
李青荷看了一眼那边沉默的周老大,笑道,“他运气好,遇上了个好师傅教他。”
周家老大跟没听见一样,梅氏不知道里头的道道,点头赞同,“四弟妹,你这个打算卖多少银子?要是便宜的话,我买一只炖汤给我婆婆喝。”
李青荷扬眉,“猪肉卖十五文,这个二十五文好了,这一只怎么也有三斤,我们俩这关系,你给七十文就行。”
闻言,梅氏面色一僵,有这银子,买肉都能得一大块了,省着点吃能吃半个月。那边柳婆子已经道,“野鸡有什么吃的,都说豆腐是素肉,吃这个也一样的补身子。”
这就是不要了。
李青荷没提出要送,分家之后,不也没见老大夫妻给各家送一块豆腐,那还值不了几文钱呢。
到了镇上后分开,她直接去了酒楼,酒楼给的价钱还算公道,兔子和野鸡都是三十文一斤,加起来足有近三十斤,大厨直接算三十斤,拿了九百文。
银子到手,李青荷买了一块肉,没去找周老大夫妻,他们还要卖豆腐,回家得午后了。
她到家时正是做早饭的时候,张海瑶从厨房探出头来,“弟妹,听说你们昨天打了不少兔子和野鸡,隔壁三婶都看到了,怎么没见呢?”
“我拿去卖了。”李青荷一脸坦然。
“怎么不留一点孝敬娘呢?”她说这话时,声音扬高,故意说给在后院种菜的周母听的。
李青荷无所谓,扬了扬手中,“娘那份自然是有的,我这不是买了肉嘛,一样是荤腥。”
见状,张海瑶哑然,忍不住低声道,“假大方!”
怎么就假大方了?这肉又不是假的。
李青荷听过就算了,不稀得跟她吵。自己进了厨房做饭,没多久周母进门,她递了一小块肉过去。
周母摆摆手,“你们自己吃,我有话说。”
张海瑶正在摆碗筷,听到外面周母的话后,皱眉低声道,“又有事!”
“她是我娘。”周老三强调道。
等家中人都到了,周母带着他们去了后院,这才发现后院中的菜地已经分成了四份,“你们一人一份,往后的菜可不能乱吃,自己种自己吃 ,要是偷懒不想种,那就别吃了!”最后这句话,她是盯着张海瑶说的。
归来
翌日早上, 李青荷再次和他们一起去镇上,走到李家门口时, 发现李福背着手站在路上,不知道站了多久,似乎在等人。
看到她过来, 李福上前两步,“青荷。”
李青荷有些惊讶, 示意梅氏他们先走, 这才上前,“爹, 什么事?”
“你怎地没有回门?”李福一脸严肃。
李青荷愣了下,这村里的姑娘,嫁得近的,也不是都要回门的,再说, 这个是要他们去接的, 那天早上她似乎是起得太早然后走了, 后来也没听周母她们说这边有人去接。
“这么忙的天, 我那边挺忙的,回门这么近,就不用了吧?”见李福面色慎重, 她想了想道,“过几天就是端午,到时候我肯定回。”其实端午还有大半个月。
李福面色缓和了些, 又问,“听说你们分家了,家中有没有菜吃?后院还有一些,要是没有,就回家来拔。”
这完全是好意,李青荷点头应了,“谢谢爹。”
李福面色复杂,“我是你爹,谢什么。你要是造厨房造房子,回来跟我说一声,到时候我去帮你忙。”
这是怎么了?
李青荷颇为诧异,她爹以前对她很冷淡的,以前她在镇上帮工,有时候好几天碰不上面 ,也没见他这样似乎放不下一般。
他将目光落到她手中的猎物上,颇为欣慰,“赶紧去吧,这些东西放时间长了会影响价钱,要是有空,多回来看看。”
直到走了老远,李青荷回头还看得到他站在原地,她这个人,其实不怕人家对她不好,大不了大家都冷冷淡淡的。一对她好,她就会控制不住心软。
一转眼看到梅氏等在村口,李青荷甩开心头的思绪,飞快走了过去。
两人过了昨夜,似乎亲近了些,却也是似乎而已。
“刚才那是你爹吧?找你说什么啊?”梅氏好奇。
李青荷摇头,“没说什么,问我何时回家,大概是有事情找我。”
梅氏点点头,又问,“你妹妹他们要回来了吗?好像这几天就要放榜了。”
“不知道。”李青荷不甚在意。
闻言,梅氏有些奇怪,看她几眼,忍不住道,“我发现你当真不上心,你妹夫要是一举得中,那你可就是秀才公的姐姐了。”她靠近了些,“当初他们有没有问你借银子啊?”
“我哪儿有银子借给人家?”李青荷摆摆手,“快点走吧,一会儿镇上该晚了。”
“哎,你这人,我可是真心为你好,你那么妹妹要是有什么难处,你能帮就帮一下,要不然,等她成了秀才娘子,你就是想帮,那也轮不到你了。”梅氏一脸神秘兮兮,“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帮人得在人家需要的时候才记得情分。”
道理谁都懂,李青荷心里有点复杂,本身这么钻营没错,正常人都会。但她就是不想这样,再说,本身她也没有想从胡言锡身上得什么好处。
她不搭理,梅氏自己说也没什么意思,渐渐地就安静了了,去镇上不远,走习惯了就更不觉得远了。
到了镇上,李青荷照旧与他们分开,先去了酒楼卖了猎物,又买了几个包子,大娘看到她,还特意送了她一个,那边的饼子虽然不如一开始卖得好,但比包子也不差什么,这段时间挣了不少。
包子买了,家中的粮食还是分家的时候一家分得了几斤,其实这几天已经吃得差不多,来都来了,周承康又没空,她自己去了粮铺,买了粗面,想了想,又买了些精面。
其实挺重的,回去的时候她拎着有些手酸,其实她买的时候,已经刻意算计过自己的力道。
走了一大半,李青荷放下粮袋,打算歇会儿再拿,倒不是拿不动,主要是手酸,恰在此时,一架牛车在她边上停下来,坐在前头的,居然是徐昌诘。
他一脸笑意,“青荷,上来我带你一程。”
车上不只是他自己,后头还坐了个杨兰柔,一脸羞涩,眼神戒备的看着她。
李青荷有些茫然,她好几天没听说徐昌诘的事,这就这么不避讳了?
当初她和周承康也是这样不避讳,但那时候两人虽然没有明说,但都是奔着成亲去的。这俩……其实中间没有夹上别人,挺好的。
“不用,眼看着就到了。”李青荷一口回绝,换一个人她肯定搭车了,没看那边杨兰柔听到她拒绝,眼神瞬间就放松了。
看着牛车往村里去,李青荷掰着手指算,似乎大概应该杨家就是最近出的事,之后刚好徐家隔壁的院子要卖,他们就搬到了徐家隔壁去住,这俩有情人就成了邻居。
等她拎着粮食到了李家门口,李福刚好拿着锄头从后院出来,看到她手中沉甸甸的袋子,顿时皱眉,“这种活怎么是你在做?”
“我顺便带回来。”李青荷随口答。
李福却已经打开院子门走了出来,不由分说接过,“我送你回去,顺便看看周家什么样。”
其实呢,正常情形应该是成亲前就该去看看的,不过不是李福,得是李青荷她娘,但她娘不是在镇上回不来嘛,按道理应该是钱氏,比如镇上的胡家,赵婉婉还没成亲,她就去了三回。
但是周家,迄今为止李福还一次都没去过。
父女两人颇为沉默,眼看着就到了周家门口,李福低声道,“周家如何?有没有人欺负你?”
“挺好的。”李青荷笑着回,“没有人欺负我,就是有,承康也会帮我的。”
李青荷打开院子门,带着他进门,直接带到了自己屋子的外间,李福打量了一番,“新房子,挺好的,就是地方小了点。听说你们家因为厨房吵起来了,你要不要造一个?”
“暂时不用。”李青荷真不想在这边造什么厨房,还不如省着钱去池塘那边造一个呢。
话落,觉得自己太冷淡,解释道,“我想攒了银子,搬去池塘那边,顺便照着鱼塘和那些小鸡。”
李福赞同的点点头,四处观望之后,本来还觉得这屋子有点小,但那边要造新房,再看这里就觉得挺不错,“好好的,有事情就回家找我。我回了,后院还要种菜。”
“爹,要不吃了饭再回?”李青荷忙拦住他。
“改日吧。”李福摆摆手,飞快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周承康每天带着柴火和兔子兔子回来,李青荷照旧每天送去镇上,回来喂鱼,之后做饭,下午的时候要么后院要么池塘那边做些事,日子忙碌却很充实,这一日梅氏午后从镇上回来,刚好李青荷在做晚饭,她跑到厨房,“青荷,做饭呐?”
其实自从梅氏的新厨房做好,她似乎从来不过来,李青荷抬眼看到是她,还颇为奇怪,“有什么事吗?”
梅氏神秘兮兮,“这一回去县城参加县试的那些书生,有消息了。”
“哦?”李青荷好奇,“如何?”
梅氏见她好奇,笑道,“我还以为你不在意呢。你猜这一次有没有人中?中了几个?”
李青荷摆摆手,“我猜不中。”
梅氏想要卖关子,奈何她这边不接茬,只得伸出三个手指,“中了三个童生,至于秀才,一个都没。”
“我还以为有人中呢,那时候镇上到处都在说胡家那谁,指定一举得中,夸得什么似的。”说这话的是张海瑶,她抱臂靠在厨房门框上,笑呵呵道,“弟妹,胡家似乎是你妹妹家,你妹夫没中,你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啊?”
李青荷看她一眼,“你这话什么意思?”
张海瑶摊手,“大家心里都有数,你和你那个妹妹,也不过是面子情,你面上肯定不高兴,但背地里……呵呵……”
“你挡着我光了,看不到了。”李青荷头也不抬,继续揉面。
张海瑶看到她盆中的精面,忍不住道,“弟妹,你这天天精面,四弟挣了不少吧?”
特别讨厌!
李青荷抬眼,“你管得着吗?”想到什么,又问,“三嫂,怎么没见你回几次娘家?张家富贵,那别说精面,就是米饭,那不也想吃就吃。”
听到她夸张家,张海瑶有些得意,“那是。过两天我就回。”
李青荷煞有介事,赞同道,“回去吃白米饭,确实该回!”
这话怎么听着不对,尤其是语气,怪异得很,好像她回娘家是打秋风一般,再想要理论,却见李青荷已经拿出一块肉开始剁,忍不住问,“弟妹这是蒸包子?”
“嗯呐。”李青荷随口应了。
张海瑶试探着问,“能不能卖两个给我?”
说什么卖,就俩包子难道还真能收她银子?要是不收,那梅氏那边要不要送?
倒不是舍不得这包子,主要是难得包一次,李青荷本来就忙,好容易抽空,可不是为了送给她们的,当下摇头,“得送几个给娘,没有多的了。”
心下暗暗决定,池塘那边早日把宅基地划出来,早日动工,早日搬走。
翌日早上,李青荷把兔子送到镇上回来时,顺便就去了村长家中,说了要造房子的事。
村里造房子,其实不需要花银子,只要是自己的地,不和人家有牵扯,地基还是很容易的,说一声就成了。
回家路过李家时,发现好久不见的赵婉婉居然回来了,一身纱衣,头发挽起上头还插了一支钗,矜持的站在院子里,和井边洗衣裳的钱氏说话,看到她路过,挺热情的打招呼,“姐姐,中午回来吃饭。”
她也有大方的时候?不是去考试吗,这是发财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晚上见
再借
中午还是可以回李家的,周承康一般中午不回,都在山上随便对付几口,其实他们自成亲起,俩人都挺忙,还真没有好好歇过。
李青荷也不回家了,直接推门进去,笑着问,“婉婉,你何时回来的?”
赵婉婉笑容甜美,走近了后还发现她脸上擦了脂粉,多了些精致,“刚到,我还说过去请你呢,就看到你路过,姐姐,你成亲时我不在,对不住哈!”
“不要紧。”李青荷摆摆手,“爹呢?”
“后院种菜。”赵婉婉指了指后面,拉着李青荷进门,“姐姐,我跟你说,县城可繁华了,好吃的好玩的都很多,尤其是布料和首饰,我都看不过来。要是有银子,我非得买它个十件八件不可。”
“你这些都是新的呀!很好看的。”李青荷真心实意。
赵婉婉有些自得的笑了笑,“这是夫君买给我的。”
“挺好的。”李青荷压下心里的好奇,其实心里好奇银子的来源,早前胡家还想要李家出聘礼拿去做盘缠呢,随口问道,“镇上的活计你还做吗?”
赵婉婉笑吟吟,“我明天就去。”
哦,看来银子不多,真要是发财了,还去做什么帮工?
“明年,我还要去县城。”赵婉婉兴致勃勃,“姐姐,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呗。”
“我不去。”李青荷摊手,“我家里的活儿都忙不过来。”
进门这么半天,除了赵婉婉就没看到别人,李青荷好奇,问,“妹夫回来了吗?”
“没有,他就在县城,重新找了夫子,那个夫子他名下出了好多秀才,基本上每次县试发榜,都有他的学生得中。”赵婉婉眼神晶亮,“今年夫君差一点点,明年指定得中。”
“恭喜。”李青荷转身出门,打算去后院看看李福,赵婉婉跟在她身后,“我买了肉,一会儿留下来吃饭。”
她这是以为李青荷要回家了,“我看看爹。”
后院中,李福正在撒种,看到姐妹俩过来,面色缓和下来,“你们姐妹许久不见,可以好好聊聊。”
李青荷接过他手中的种子,“我帮你。”
赵婉婉就站在路旁,她那衣衫好看是好看了,但要是干活就很不合适。只站在路旁看着两人若有所思,突然道“姐姐,你能借些银子给我吗?”
“不能。”李青荷不止没问缘由,甚至连头也没抬,一口就回绝了。
赵婉婉讶然,“你都不问我拿来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李青荷失笑,“你都说了县城繁华,花销甚大,妹夫还直接住在那边,这可不是一点儿银子就够花的。”面前那一片地的种子撒完,李青荷走出地里,笑着问,“其实我不明白,都是一样的帮工,县城那边比起镇上工钱肯定要高许多,为何你还要回来?”
她也是看出来了,胡言锡给赵婉婉置办这身行头,目的就是送她回来帮忙借银子。
“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赵婉婉摆摆手,压低声音,读书人清雅,清贫可以,但是不能做这些伺候人的事。要不然,让外人知道言锡的妻子是个洗碗的,人家怎么看言锡?”
这理由,李青荷无言以对。
但如果全靠着胡母和赵婉婉两个人的工钱,胡言锡是肯定不够用的,婆媳两人做一个月,还不够他一顿饭钱。要她说,家底不够厚,就不应该留在县城。
“爹,您说呢?”见她沉默,赵婉婉转而看向地里挖土的李福。
说什么?
不就是想要让李福赞同,然后再问他拿银子。
讲真,李青荷心里不好受,面上也带了些,“爹的银子是养老的。”不是给你们拿了花用的。
闻言,李福赞同地点头,赵婉婉见状,皱起眉来,“姐姐,你不帮忙也就罢了。为何连爹的银子你也要管?”
“当然是因为他是我爹。”李青荷寸步不让,本来李福的积蓄不多,要是被她祸祸了,到时候有个小病小痛,问谁拿银子治?
她没有想过问李福要银子,但如果有人要借他的银子,她不知道就罢,知道了肯定不答应的。当然了,要是李福自己乐意,她也不拦着。
但是很明显,李福并没有想要沾那个秀才女婿的光,只想把闺女嫁出去后过自己的小日子。
“那他也是我爹。”赵婉婉也不客气。去了一趟县城,她胆子似乎大了,还敢和李青荷争执了,“要是外人,我还不跟他开口呢。”
合着被她借银子还得感到荣幸?就是梅氏氏那种想法,能帮上的,还都是亲近的人,日后想帮也帮不上了。
“我也没多少银子。”李福开口了,“当初给你们嫁妆花去了五两,这过去了大半年,去年秋收的粮食办了两场喜事,我跟你娘粮食快没了,从下个月开始就要买。你总不能连我买粮食的银子都要拿走吧?”
赵婉婉面色难堪,“爹,我不是……我是想着,等到了明年的现在,就都好了。”
这种心态要不得,谁说明年就一定得中?
李福摆摆手,“你回来得急,我还没问你舅舅呢,回来了吗?”
问起钱来文,赵婉婉面色白了白,“还没有,舅舅让我带话,他要和夫君一样留在县城,还让我给钱家带话,赶紧给他送束脩去。钱家那边我还没去,一会儿去说。”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像是李福说的,许多人家家里都已经没了粮食,还得买回粮食才有得吃,这哪家也没有闲钱。
得,饭是吃不成了,人家想要问她借银子,李青荷借不出,这饭是吃不下的。于是告辞了回家,李福也没留她,让她改日回去。
李青荷回到家中,自己做了饭菜吃,今日的周承康回来得特别早,带了柴火,就得了一只野鸡。
“明天别去镇上了,这野鸡我们自己吃。”周承康笑着道。
“我们早点造房子吧。”李青荷提议。要不然人家都知道她卖鱼有银子,都想着来借。
有银子她借些给赵婉婉也可以,但是她自己还不够花呢,要是借了,就得继续住在这院子里了。她傻了才委屈自己迁就别人。
再有,都说救急不救穷,如果赵婉婉实在需要,比如拿银子救命,她指定挪一些出来,但是人家是等着胡言锡考中之后还,说起来倒是容易,明年就能考上,但县试,又岂是那么容易中的?
去的时候他们还信誓旦旦胡言锡一定得中呢,结果如何?万一十年八年考不中,胡母婆媳两个赚的不够花销的,那债就跟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些银子岂不是打了水漂?
其实真一点不借给赵婉婉,李青荷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这花完了挺好。
造房子这事两人以前就商量过的,闻言,周承康笑着点头,“好。”
翌日,两人就去了荒地,绕了一圈之后,把地基确认了下来,就在池塘不远处,等于院子外就是池塘,左边就是鸡圈,后面还有荒地。
地基确认了,周承康两人先开了一块荒地出来种上菜,然后他带着人去山上找合适的木头,做窗棂门框屋脊,算下来需要不少,那边还让人开始运造房子的青砖回来。
到了这时候,村里人许多都知道,周家老四要造房子了。
银子的来源,不用说都知道是年前卖鱼得来的,更直白一些,就是人媳妇的嫁妆银子。
不少人暗地里羡慕,也有人说些酸话,这周家老四,怎么跟入赘似的。
说起来还真是,银子是别人的,地基也是别人的。可不就是跟入赘一样一样的?
无论外人怎么说,反正荒地那边造房子的原料是越堆越多了。
房子
端午节那天,两人回了李家,这算是李青荷成亲后第一回正式回娘家,李福很高兴,提前一天还特意跑到池塘去找她确认是不是要回。
所以,到家的时候李福没出去,正在家中扫地,看到两人到了门口,笑呵呵开门领着两人进门。
屋中桌上的茶水都是泡好了的,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净,比起上一次她回来时的杂乱无章,这次好太多,着实是用了心思的。
李青荷带回来了一只野鸡还有一块肉,李福笑着接过,“喝水。早前我还怕你们不回来,最近你们那边挺忙的吧?”
“谢谢爹。”周承康接过茶水,“其实还好,先把木料和青砖备好,慢慢开始。”
“何时动工?请多少人?”李福在对面坐下。
“过两天就动工,我想着尽量多请人,早些完工了才好,打算今年冬日的时候搬过去。”李青荷喝着水,这个感觉挺新奇的,从小到大,她爹还没有正经和她这样聊过天,心情好就多说了几句,“冬日不好起床,那边池塘和鸡得有人看着。”
闻言,李福赞同,“我去看看厨房,你们坐着。”
钱氏在厨房,方才他们进来的时候她还探出头来打了招呼,似乎对于李青荷上一次没有借银子似乎丝毫芥蒂都无。
很快,钱氏做好的菜就端了过来,一盘肉片,还有一盆骨头汤,炒了青菜和腌菜,还熬了粥和蒸了馒头,那馒头比正常的粗粮馍馍要白一些,可见里头是加了精面的。
这顿饭,确实是用了心思的。
碗筷都摆上了,李福开始拿酒来倒上,钱氏往外看了好几次,李青荷福至心灵,问,“婉婉也回来吗?”
钱氏也挺高兴,“回。今天端午,她找人顶工了。”
这边饭菜上桌,赵婉婉果然回来了,她买了几个包子,还是上一次的那身纱衣,钱氏笑着迎了出去。
其实如果不是借银子,他们还是可以相处和谐的。直到一顿饭吃完,李福喝了酒,脸有些红,“要是言锡也在就好了。”
赵婉婉帮着钱氏收拾碗筷的动作微微僵硬,一言不发。
这情形不对啊,哪次提起胡言锡,赵婉婉都是滔滔不绝的。李福没注意,和周承康说着造房子需要注意的地方,钱氏注意到了,皱皱眉道,“婉婉,帮我端出来。”
赵婉婉摆摆手,“娘,我这衣衫不能干活,沾上了不好洗。”
钱氏忍了忍气,“那你过来跟我说说话。”
李青荷端着碗筷去厨房的时候,在外面还听到赵婉婉哭着说了什么,但等她进去,母女俩人都没说话,气氛沉默。
很明显,赵婉婉出了事,但是不想让她知道,李青荷没有好奇心,便不往那边去了。
赵婉婉很快提出告辞,她那边只顶了两个时辰,还得赶回去。走的时候眼圈通红,看样子哭了一场。
等人走了,钱氏也沉默了许多,偶尔看着李青荷两人若有所思,天色渐晚的时候,李青荷两人告辞回家,李福喝得有点多,追着两人到了院子里,满身豪气,“造房子的时候,记得过来找我。我没有银子帮不上忙,还有一把力气,帮着搬砖还是可以的。”
钱氏忙追到了院子里,把人扶了回去才算完。
两人回去之后,确实开始着手准备造房子了,李青荷找了李兴旺,周承康找了他舅舅,村里和他舅舅那边各请了十几个人,开始造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