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燕灼华却不会把这件事等闲视之了。
要她正面对上皇太后,忤逆自己的母亲——燕灼华暂时还做不到。但是在中间架个桥,让宋元澈与皇太后对上,燕灼华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唯一让燕灼华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宋元澈走的那么急。
一听闻谢菀菀要被“和亲”,他连自己祖父的六十大寿都顾不上,连针尖对麦芒掐了一路的长公主也忘记了,当即便打点行囊离开南安、回大都去。
燕灼华苦笑,可想而知上一世,母后不声不响把谢菀菀嫁到了蛮国,让宋元澈多么伤心愤怒。而他那时候竟能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遵照懿旨,娶了她——这份动心忍性的能耐,用来谋朝篡位,真是再合适没有了。
她正乱七八糟地想着,一低头看到十七在身前两步处清理小径上的枯枝杂石。
他深深弯着腰,竟然是用手拂着路面,将上面略有尖锐的物什都归到小径一侧去。
好让她安全通行。
燕灼华看了一眼自己脚上穿着的薄底绣鞋,又看着身前弯着腰一脸认真的十七,忍不住笑起来。方才一肚子的算计谋划,一瞬间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丹珠儿在一旁看着,肚里暗哼:这个十七,就是会讨殿下欢心。
修鸿哲带着两队羽林卫跟在后面,他一个糙汉子,一时间没想到旖旎之事,只佩服十七尽忠职守,还在心里比较:若是我去开路,顶多便是用脚把杂物推一推;像十七公子这样,弯着腰用手去摸——我可做不到这么细致体贴。真是惭愧、惭愧。
十七浑然不知身后众人的心思,只是一心一意地将这条小径清理到尽头。
小径尽头,是一座半旧的草房子,看着像是稻田垄头的守门人住的。
燕灼华皱起眉头,走近了,还没看清里面什么样子,先闻到一阵浩荡的清香。
丹珠儿吸吸鼻子,叹气道:“好香。”
修鸿哲警惕起来,道一声恕罪,抢到燕灼华前面,推开了草房子的木门。
木门伴着吱呀声悠悠晃开。
一名青衫男子端坐房中,迎着日光望向来人,吟哦道:“佳客远来,幸何如哉。”
燕灼华走入门内,适应了里面略暗的光线,才看清那青衫男子的模样。
他看上去与宋元澈一般年纪,没有宋元澈那么俊美,模样只能算清秀,然而微笑着的面容,看得人满眼舒服。
人非常瘦,瘦到显得衣衫很是宽大。
“在下宋元浪。”男子有些吃力地起身,微笑着对燕灼华行礼,“见过长公主殿下。”
燕灼华看了一眼屋子里的摆设,很简陋。他身前案几上摆着三壶茶,对面设了座。
燕灼华就在他对面坐下来,打量着他,慢慢问道:“你知道我会来。”不是问句,而是肯定的语气。
宋元浪微微一笑,拎起左首的紫砂壶,将淡绿色的茶水注入与之对应的琉璃杯中。
“殿下请用茶。”宋元浪做了个请的手势,看丹珠儿验过无毒,送到燕灼华手中,又道:“在下原本便想见殿下一面。前些日子,见这位姑娘曾来竹林,在下便让下人便宜放行。”
燕灼华低头看着手中的茶水,只见绿色的茶叶挺拔舒展地在水中浮沉着,只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
茶如其人么?
“没想到反倒让殿下不安。听闻殿下临近折返,在下很是遗憾。在下费尽心思,却适得其反了。”宋元浪微笑着。
原来丹珠儿那么容易就得到了消息,是这宋家四郎故意为之。
燕灼华猜测着宋元浪的用意,慢慢啜了一口茶水。先是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沾上了舌尖,继而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都涌了上来。
她放下茶杯,听到外面竹林里燕雀的鸣叫声传来,与口中的茶水余味合在一处,有种至轻盈的味道。
宋元浪微笑地望着燕灼华,见她放下茶杯,便又拎起了第二壶茶。
燕灼华再品第二杯。
这一壶茶却不似第一壶茶那样鲜活清芬,香气藏在了里面,有种悠久的意蕴。
她放下空了的杯子,凝眸看向宋元浪,对这个宋家四郎起了好奇心。
他的面色很白,白得几乎有些不健康,好像终年都不见日光。
“听说你病了。”燕灼华看着他,淡声问道:“病了,怎么还住在这样凄清的地方?”
宋元浪十指交错,双手在案几上摆成松散的塔状。他的指尖泛着透明般的莹白色,仿佛连指甲上都透着茶香。
他仍是微笑着,回答时语速不疾不徐,“竹林里看着凄清,于我已足够热闹。在下久病之人,不耐嘈杂人语,在这竹林深处,倒还自在些。”
燕灼华摩挲着手中杯子,静静看着他。
这个宋家四郎好像有种特别的魅力。
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也不见如何慷慨激昂、引人入胜,却让人上瘾般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宋元浪见燕灼华静等下文的样子,微笑着低下头,有一点腼腆,他慢慢继续道:“此地晨起有南风的声音,日落有西风的声音。虽是我一人独居,却有万竿翠竹相伴。石阶上的苔藓,小径旁的蒲公英,白天的太阳,晚上的明月或繁星——万物有灵,这里于我这个久病之人,已是极为繁荣的所在。”
他微笑着,缓缓指向草屋一角,“方才有蜘蛛在那边结网。它独自结网,我一个人烹茶,互为陪伴,倒也有趣。”
燕灼华被他逗得一乐,想着他话里的意思,倒对他眼中的世界神往起来。好像在他这里,功名利禄、经纶事务,都可以休矣。
说话间,宋元浪已经将第三壶茶备好。
燕灼华接过来看时,却见只从颜色,便已经有所不同。茶水不再是淡绿色的,而是浅棕色;如一汪琥珀般凝在杯中。
她慢慢啜了两口,只觉后背脊已是微微出汗。
丹珠儿见她神色有异,关切道:“殿下,这茶水不对劲么?”
燕灼华摇头,只觉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而舌下生津。她凝眸看向宋元浪,淡声道:“这三壶茶,一壶比一壶更佳。”如果说第一壶茶是口感轻盈,那么这最后一壶,却让饮者连身心都轻盈了。
她淡淡道:“这样好的三壶茶,只怕黄金万两也难买。不知四郎这般款待,所图者为何?”
宋元浪看着她,微笑道:“殿下明鉴。没见到殿下之前,在下穷毕生所学,原本是要以这三壶茶,换殿下一个允诺的。”他垂下眼睛,收着案几上的茶具。
“原本?”燕灼华捕捉到关键词,“那现在呢?”
“如今见了殿下。”宋元浪抬眼看着燕灼华,微笑道,“这三壶茶,能博殿下一笑,便足够了。”
燕灼华仔细审视着他,慢慢问道:“那个允诺,你不要了么?”她倒很想听听呢。
宋元浪微笑道:“怎么会呢,在下其实心里很紧张。”他轻轻咬了下嘴唇,“希望殿下一定要答应啊。”
燕灼华往椅背上一靠,慢条斯理道:“然而你原本要用来交换的三壶茶,我已经都品过了。”她翻脸不认,他也没有办法吧。
宋元浪小声“啊”了一下,笑起来,他轻轻道:“殿下比在下想象中的,要坏呢。”
燕灼华只是瞅着他,也不说话,然而眼睛里已经含了点笑意。
正常人面对宋元浪,很难不起好感吧。
宋元浪望着燕灼华的眼睛,微笑道:“幸好殿下今日带了这位公子一起来。”他歪头,目光落在安静站在一旁的十七身上。
燕灼华在他将目光移往十七处时,便本能地坐直了身体,手臂也环抱到了胸前。
她淡淡道:“此话怎讲。”眼中那点笑意已然完全消失。
44、肢体语言
“在下观来,这位公子似是有眼疾。”宋元浪望着燕灼华,仍然微笑着,仿佛对方突然变冷的态度并没有对他造成影响。
燕灼华不说话,冷着脸等他说下去,没有接茬的意思。
她属于笑起来跟不笑的时候,差别很大的那种长相。
笑起来,露出一口贝齿,眼睛弯弯的,让人望一眼都不由得跟着心情好起来;不笑的时候,眼神却很冷。
很多时候,她只是面无表情在想事情而已,身边的人就已经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了。
更何况,此时此刻燕灼华的心情的确不太好。
她货真价实地冷着脸,宋元浪却还能微笑以对,也是一种能耐了。
“若在下能治好这位公子的眼疾,殿下便应允在下所求,如何?”宋元浪双手交叠,轻轻搭在案几上,手指自然放松地舒展着。
燕灼华审视着他,面无表情的。
宋元浪在她冷飕飕的目光中一径微笑着。
“你所求为何?”终于,燕灼华一抬眼皮,开了口。
宋元浪微一欠身,徐徐道:“此事关系在下身世,还请殿下屏退左右。”
燕灼华点点头。
丹珠儿与修鸿哲便知机退下。丹珠儿出门后,有些不放心,仍守在门口;修鸿哲则是带着两队羽林军将这茅草房围了起来。
十七听到丹珠儿与修鸿哲走出去的脚步声,迟疑了一下,也转身对着门外,似乎要跟着走出去。
燕灼华直接捏住了他的手腕,让他停了下来。她始终盯着宋元浪的眼睛,慢慢道:“你留下。想来宋家四郎不会介意的,是么?”
宋元浪保持着谦和的微笑,应声道:“自然不会。”
十七站在燕灼华身边,向她偏着脑袋,似乎有些不解,又有些羞赧;却是乖乖任她捏着手腕。
小而寂静的草屋里,只剩了燕灼华、宋元浪与十七三人。
宋元浪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有些艰难地思量着该如何开口。终于,他轻轻舒了口气,道:“在下虽然被称作宋家四郎,却并非生于此家。”
燕灼华眉毛一挑,有了点兴趣。
“这虽然不是什么坏事,然而这些年来家里都不许提起了。只是殿下若向家中多年老仆问起,她们都还是记得的。”宋元浪垂下眼睛,不再看着燕灼华了,“我其实是二夫人之妹的孩子,该当称二夫人一声‘姨母’,而不是母亲的。”
“当初父母之事,外祖家不认。后来我生父早逝,生母随之病逝,是生母奶娘带着我寻到南安,认了姨母。”
“那年我七岁。姨母怜我孤弱,躬亲抚养;又因表哥随父去往大都,姨母膝下空虚,只将我待如亲子。”
“十年来,家里上下也都将我当作了宋家的四少爷。”
燕灼华不知不觉已是前倾了身子,见他沉默,问道:“你所求之事,与你的身世,又有何关系呢?”
宋元浪又沉默了片刻,低声道:“我小时候不懂事,偶有提起生父生母,母亲总是郁郁不乐。养恩深重,我便不再提起生父生母。想来当初我生母不顾家里阻拦,一意孤行跟了我生父,母亲总也没原谅这个妹妹。”
“只是到底是我的生身父母。我记得生母病逝前,曾有遗愿,欲与我生父合葬。后来奶娘带我来到南安,母亲做主,将生母葬回姜家祖坟旁边的园地。”
“如今我身在宋家,一举一动,母亲尽皆知晓。若不是殿下此来,我也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一偿生母心愿。”
宋元浪说到此处,慢慢看向燕灼华,眼睛里润润的。
燕灼华被他那眼神吸住了一瞬,竟有些不忍,她缓缓道:“所以,你是要我替你把生母与生父合葬?”
宋元浪望着她,轻声道:“我生父葬在颍州良乡镇的宋园旁,是十一年前下的葬。他坟头立了白色大理石的碑,石碑很高很大,很好认。”
燕灼华嘴唇翕动了一下,觉得似乎应该出言安慰,却又并不是该她来安慰人的立场。
“殿下派人去一查便是。我生母则是葬在姜家祖坟旁的小园子里,坟头是何模样——我也不曾见过。只是偷偷听到母亲派去的人回来是这么说的。”宋元浪低下头去,勉强一笑,很有些落寞的样子。
燕灼华看着他,有一会儿没说话,只是面无表情地思考着。
“你的身世,宋元澈可知道?”
“不独三哥,宋家长辈都是知情的。”宋元浪重又微笑起来,“便是服侍主人久一些的下人,也略知一二。”
“不过当年祖父做主,认我入族谱。那时候家里发卖了一批老奴,也是母亲担心我被流言所伤。”
“三哥比我大两个月,凭空多了个弟弟,怎么会不知道我的来历呢?他自然是知道的。只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大都;而我留在南安,且又久病体弱。即便是他回南安,我养在这竹林里,与他见面也不多。”宋元浪微微笑着,“没能有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也算是遗憾了。”
燕灼华略放松了些,这么想来,这个宋家四郎只怕还没有谢菀菀与宋元澈亲密。
“你的请求说完了…”燕灼华打量着宋元浪,“可是你又怎么知道我会答应呢?”
宋元浪望向燕灼华,微笑着没有作答。
燕灼华问得更具体了些,“你觉得——你能给十七治好眼疾,我便会答应你的请求?”
她盯着宋元浪,语气森冷起来,“今日初见,你就对本殿这么了解?只怕此前你做了不少功课吧?”
言下之意是“你一介草民敢窥伺调查本公主,找死么”。
宋元浪却是望着燕灼华,下意识地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又有些惊讶。他笑道:“殿下误会在下,误会的深了。”
“哦?”燕灼华盯着他。他这会儿的笑容显然更加激怒了她。
宋元浪收敛了笑容,垂眸想了一想,道:“在下有一点微末本事…”说了这一句,又沉默思索,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句,好以眼前这位尊贵的长公主殿下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表达。
“在下久病居静,每当有人造访,在下便喜欢观察来访者的动作,观摩他们的表情,揣测他们的关系…”宋元浪看了燕灼华一眼,见她虽然阴着脸却并没有发怒,略放心了些,“等来访者走了,我独自品茶静坐之时,常常会将白天见到的场景在心中反复琢磨。”
“久而久之,在下便琢磨出一点门道。”
燕灼华冷脸以对,没有出言打断,却显然并未全信。
宋元浪只好详细讲来,好取信于人,“请恕草民僭越,以殿下与十七公子为例。”
“人的躯体以胸腹部最为柔软重要。”宋元浪徐徐道:“面对旁人时,若感到不安被威胁,多会双手环抱,护住胸腹。”他微微一笑,“殿下大约没留意,在下说出用为十七公子治好眼疾做条件的时候,殿下就环抱了双臂。”
燕灼华眯起眼睛,下意识地想将手臂收拢在胸前,却又硬生生压下。
宋元浪又道:“胸腹这样重要的地方,若不是面对十足信赖之人,是无法自然朝向对方的。”
他顿了顿,慢慢道:“然而殿下一进此屋,坐在我面前之时,便是侧对案几——将胸腹部朝向了十七公子。”
燕灼华的脸颊“腾”地红了起来。
好在宋元浪这会儿低着头。
他大约是故意低着头,好避免让长公主殿下恼羞成怒的局面发生。
燕灼华稳了稳情绪,放开了十七手腕,冷冷道:“就凭一个坐的朝向?”
宋元浪摸摸鼻子,慢慢道:“不止这个…”他这会儿有点骑虎难下了。不说吧,殿下要误会他调查她;说吧,殿下很可能恼羞成怒。
“尽数说来。”燕灼华一扬下巴,冷冷的嗓音掩不住底下的别扭。
“再譬如说,旁人突然靠近,若不是很亲近的关系,总是会闪避开来,保持距离。”宋元浪继续道,“在下与殿下隔了一张案几,每当在下身体前倾,殿下还是会下意识后仰,保持距离。”
燕灼华看了一眼紧贴自己站着的十七,咬咬嘴唇,冷声道:“那是你我初见之故。”
宋元浪好声好气道:“自然。”他沉吟了一下,“只是方才出去的侍女,显见也是殿下贴身服侍之人。她离开时,走过殿下身边,入了殿下两步以内——殿下仍是侧了身子避开。”
“可见殿下惯常与熟识之人保持的距离,总在两步以上。”
宋元浪仍是低着头,只目光前移,落在十七与燕灼华贴在一处的下裳上,没有再继续说明了。
屋子里一时间静的可怕。
不知过了多久,却听燕灼华淡淡道:“你只说了本殿,那他呢?”
宋元浪抬起头来,就见尊贵的长公主殿下正盯着他,而她那倨傲的下巴却对着一旁侍立的黑衣玉奴。
“至于十七公子么…”宋元浪的目光亦落在黑衣少年身上,他猜测着长公主殿下这话的用意,捡着能说的悠悠开了口。
45、言辞暧昧
“十七公子是习武之人吧?”宋元浪静静看着十七,目光落在他垂在身体两侧的手上,“虽有眼疾,却越发耳聪。”
燕灼华道:“你又如何知道他耳聪?”
宋元浪微笑道:“方才我取茶放茶,声音轻微,恍如叶落泥地,寻常人难以捕捉到这声响。十七公子目不能视,却会随着我手上动作转头。那自然是耳力过人了。”
燕灼华不置可否,“那又如何?”
宋元浪低下头去,慢慢道:“十七公子方才要随着从人退下,却被殿下拦住。”
他沉吟了一下,字斟句酌道:“以十七公子的武艺与本能,若换一个人来捉他,那是必然要落空的。”
燕灼华却随意一伸手,就捏住了他的手腕。
那自然是十七给她捏住的。
宋元浪说了这一句,便住了口,低头微笑着,等燕灼华的反应。
燕灼华怔住,她此前从没想过这一点。听了宋元浪的话,她倒记起当初在寝宫,绿檀追着要给十七擦脸,绕着寝宫兜了大半圈也没能成功的事情来。
那会儿十七负手背后,左一步右一步,悠悠闲闲避开来人的模样,似乎还在眼前。
燕灼华想着,不觉抬头去看十七脸上的表情。
却见他一本正经地垂着头,很是镇定自若;也不知是真的镇定,还是没听懂宋元浪话中的意思。
燕灼华顿感心情复杂,她轻轻哼了一声,重又看向宋元浪,“你要我帮你把生母与生父合葬,对吧?”
“正是。”宋元浪抬起头来。
燕灼华道:“交换条件是,你能治好十七的眼疾?”
宋元浪认真看着燕灼华,“在下不才,愿意一试。”
燕灼华打量着他,一时间没有说话,只是眸色渐深,显然在思虑着什么。良久,她慢慢道:“真是不巧,十七的眼疾已经有人能治了。”
宋元浪一愣,没能掩饰住脸上的讶然与失望。那黯然之色转瞬即逝,他旋即又微笑起来,轻轻道:“是在下唐突了。殿下身边藏龙卧虎,什么样的神医请不到呢?”
燕灼华学着他的样子,微笑道:“那人你只怕也知道,就是原本跟在你三哥宋元澈身边的黑黑戈及——先药王的关门弟子。”
宋元浪看到燕灼华脸上的微笑,瞳孔晃动了一下,这是很明显的在模仿他——他这种总是微笑的样子,讨长公主殿下嫌了。
宋元浪有些低落地绷紧嘴角,那微笑便消失了,他轻声道:“原来是黑黑戈及。”
燕灼华也收了那微笑,淡淡道:“你体弱久病,怎得不让黑黑戈及给你医治一番?”
宋元浪苦笑道:“残败之躯,哪里敢耽搁神医妙手呢。”他微微侧着脸,皮肤白得像是透明一般,的确透着股病弱之态。
这是两人见面以来,宋元浪说出的第一句有感*彩的话。
此前的言语交锋中,他始终保持微笑,语气平和,像是个不会生气也不会怨尤的完人。
燕灼华看着他,仍是淡淡地道:“从前宋元澈不放人?”
不等宋元浪回答,她又道:“听说宋元澈小时候也体弱多病,被送到先药王处,一直养到七岁才接回宋家。”
宋元浪不动声色看着燕灼华。
燕灼华继续道:“旁的倒也罢了,却是与先药王的关门弟子黑黑戈及结下了幼时缘分。后来先药王病逝,药王谷干旱荒芜,黑黑戈及便投奔了宋元澈。你既然占着宋元澈弟弟的名义,让黑黑戈及给你调理身体,也不算过分的要求——难道宋元澈竟然不肯么?”
宋元浪没有回答,只是挪开目光,低下头去。
燕灼华又道:“二夫人如此疼爱你,便是出于孝敬父母的心,宋元澈也该主动让黑黑戈及来给你看病才对——难道宋元澈对母亲毫无体恤之心么?”
她右手五指搭上案几,次第落下,发出“哒哒”的敲击声。
声声入耳,震人心神。
“我所知道的宋元澈,可绝不是这样一个不孝不悌之人。”关于宋元澈究竟是怎样的人,她不想去论述;但是表面上,他总是会做出符合“好人”意义的选择。
燕灼华紧紧盯着宋元浪头顶心,逼问道:“是你在说谎,还是宋元澈他一直以来欺世盗名——伪装成了好人模样?”
宋元浪静了数息,无奈笑道:“殿下又想偏了。三哥曾经让黑黑戈及为我看过病,只是这病无药可医。我才说残败之躯,不敢耽误神医妙手。这并不是对三哥的怨尤之语。若说有怨尤…”
他顿了顿,慢慢道:“若说有怨尤,也只是为着造化弄人罢了。”
燕灼华拧着眉头盯着他。
宋元浪轻轻道:“我自幼有心弱心悸之症,大夫原说我活不到成人的。”
这样的先天弱疾,便是药王再世也无法可医。
要如何做,才能换来一颗健康的心呢?
燕灼华一惊,这可是连丹珠儿也没打探到的消息。
她睁大眼睛,道:“然而你如今已经十七。”
宋元浪微笑道:“是啊,我如今已经十七岁了。”
离弱冠成年,还有三岁。
燕灼华一时无话,只看着宋元浪。
原觉得他清秀,知道他的病了,此刻再看,感觉的确不同。
白到有些病态的皮肤,淡墨色纤细的双眉,弧度优美的尖下巴,还有那紫色的薄唇。
嘴唇发紫,那的确是心脏有疾的症状。
宋元浪低着头,绷紧了嘴角,忽然道:“别这么看我。”语气很平和,语调也舒缓,听不出情绪。
然而对着长公主殿下说出这句话,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情绪。
燕灼华收回目光,淡淡道:“是我失礼了。”
宋元浪轻声道:“既然十七公子眼疾已经有了治愈之法,在下便再没有能入殿下眼中之物。”他始终低着头,像是在勉强自己不要流露出失望低落的情绪,“殿下请回吧。”
燕灼华问道:“那你所求之事呢?”
宋元浪闻言一颤,咬紧了下唇,半响低声道:“这样唐突的请求,请殿下只作从未听过吧。”其情其状,实在堪怜。
燕灼华却视若无睹,立时点点头,道:“好。”一面说着,一面站起来,一手攥住十七左臂,牵着他向外走去,“多谢你的佳茗款待。”
宋元浪在她身后抬起头来,望着她的背影。
燕灼华仍向外走着,背对他继续道:“你保重身体。”
宋元浪微笑道:“多谢殿下叮咛。”他紧紧盯着燕灼华的背影,心里默数着:一步、两步、三步…
燕灼华走到门边,果然停了下来。
她缓缓转过身来,看了看戴着眼罩的十七,又望向宋元浪,忽而笑道:“多试一种法子,总不会有害处。”
宋元浪仍是微笑着,眼睛里的却神采生动起来。这位长公主殿下,果然是位怜弱的心软之人。
燕灼华看着他,暗想,原来这宋家四郎高兴起来是这幅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