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二老爷想问的,曹安和曹文虽然死了,可是他却总觉得更加危险了,不知道背后的人究竟会丧心病狂到什么地步,曹安和曹文一死,背后的人恐怕就更想卫家死的快一些了。
“送信给杨怀。”卫安迎着三老爷的目光,轻声说:“到底是谁,引蛇出洞就知道了。”
杨怀…
他如今可正巡按江西呢,要是想找卫五老爷的麻烦,也是一找一个准儿的,三老爷和二老爷对视一眼,都皱紧了眉头。
总觉得连杨怀巡按江西的举动,都成了故意而为之了。
“我想办法探一探。”三老爷说:“问问当初杨怀为什么偏偏是巡按江西去的。”
二老爷点点头,觉得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法子:“我也去信给五弟,问问他这些年跟杨怀相处的如何。”
“我已经让人送信给杨怀了,他如果想知道自己儿子的下落,总要有动作的。”卫安意味不明的笑了笑:“何况他应该知道是他儿子坏了事,如果他放任不管,再出什么事,他自己也要倒霉。”
“他如果去找幕后的人,那幕后的人总要现身。”卫老太太嗯了一声:“原本就这么恨卫家了,知道卫家竟然有了防备竟然还杀了曹安,幕后的人不会再忍。”
“而如果他不去找幕后的人,打算自己来救他儿子。那就更好了。”卫老太太轻轻的靠在椅背上:“我正想问问他,究竟是卫家哪里得罪了他,让他这样记恨,非得卫家死不可。”
杨怀知道的肯定要比杨庆和多的多了。
三老爷叹了声气,外头花嬷嬷就隔着帘子跟老太太道:“三夫人来了。”
已经这样晚了,三夫人又请完了安回去的,怎么还过来?
卫老太太有些诧异,让人把她请进来。
三夫人已经卸了钗环,显见得是临时起意过来的,见屋里只有三老爷和卫安并卫老太太,就知道二老爷避出去了,轻声同卫老太太道:“娘,之前忙着招待谢三夫人,有件事忘了同您说,陈御史家后天在回龙观打醮,说是请您务必要赏光去一趟。”
陈御史家?
怎么好端端的,陈御史要请她去看什么打醮?卫老太太皱紧眉头。
第159章 打醮
陈御史家的邀约来的就有些不明不白了,卫老太太有些不大明白。
家里自从上一次普慈庵的事开始,就和陈家没什么往来了,大约陈夫人是怕相处太多,往后总难免要翻出旧事来的缘故。
现在忽然说邀请他们去看什么打醮,卫老太太犹豫了片刻才答应了。
不管怎么说,陈御史是方家的姑爷,这回朱芳的案子之所以查的这么快,也都是托了陈御史认真的缘故。
陈御史全家都在回龙观里住了两天,陈夫人早已经沐浴斋戒过,听说卫家车马到了,早已经亲自迎了出来。
卫老太太她是见过的,二夫人更是手帕交,因此并不生疏,各自见了礼,才看了卫七一眼,笑着朝她挥挥手:“小七这可真是…越发的出挑了。”
陈夫人并不是在说客气话,她从前每次见卫七,卫七总是浑身戾气,好似所有人都对不住她,这样的孩子,就算是长得再好看,也是惹人嫌的,可是自从上次的事过后,卫七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变化也着实太大了一点…
她定了定神,又朝老太太笑:“上次的事,本该登门道歉的,小孩子不懂事,也是我们大人教的不好的缘故…”
卫老太太摸一摸旁边卫安的头,轻轻笑了笑:“不瞒您说,老婆子之前也是气愤的很,您家小姐是天真可爱,顶多也就是调皮了些,可我们家的这个小五,却是当姐姐的,当姐姐的如此作为,就叫人不齿了。”
三夫人面色猛地变了变,看着卫老太太,又看看陈夫人,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夫人审视的往卫七脸上再瞧一瞧,没想到卫老太太竟不接自己的话,她嘴巴上是在说卫五可恶,可是又说当姐姐的可恶,陈绵绵可算的上是最大的。
她勉强笑了笑,不敢再让卫老太太替陈绵绵正名,打定主意今天不再提这事儿,笑着招呼卫安和卫玉攸:“我们大人们要去找道长讲道德经看戏,绵绵嫌无趣,跟小姊妹们一同在后头玩耍,你们两个去不去?”
卫玉攸跟陈绵绵关系向来是好的,虽然因为卫老太太才刚说之前的事而觉得有些不舒服,想一想跟着去听经实在没意思,就点头答应了。
卫安却扶住了卫老太太的胳膊笑:“我跟着祖母吧。”
果然是真的变了,从前的卫安哪里肯跟着大人们在一起。
陈夫人安排丫头们领着卫玉攸往后头去了,自己和卫安一左一右扶着卫老太太的胳膊进了正厅。
正厅里供奉着三清神像,卫老太太拜了,又提笔写了香油钱,这才问陈夫人:“你祖母来了?”
“在后头呢。”陈夫人笑着颔首:“她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得把您请来…”
正说着,已经到了方家女眷们休息的小院,方老太太连忙站起来,朝卫老太太喊一声老姐姐。
卫老太太含笑握住她的手:“要不是知道你在,我可不来的。”
她和方老太太并肩坐了,等方老太太见过卫安,给了见面礼,这才有些疑惑:“怎么还围了道观?恕我人老不知事,许多事都糊涂了,我儿媳妇只说你们打平安醮,怎么今天场面却这么大?”
才刚进来的时候,外头为着不少金吾卫和羽林卫,能叫这两拨人马一同现身,陈家可还没这个本事。
方老太太苦笑了一声:“别提了,说起来也是稀奇事,我们家打平安醮的日子是早就定下来的,可是昨天却传来消息,说是陆家也要来请刘神仙开坛做法,说是驱邪…这下两家人就撞在一起了,陆家要来,楚王妃作为陆家女儿,听说也要来给娘家捧个场子,竟连楚王妃和楚王世子也来…”
陈夫人也在一旁接话:“我们原本想改日子的,可是陆家的人又实在谦让的很,一再说既然两不相干,又不耽误,不敢误了我们的事,硬是把我们给拦住了…”
方老太太咳嗽一声,让底下的人都下去了,这才看向卫老太太,满脸担忧:“我总觉得来者不善,老姐姐,您说她是不是为了姓杨的来的?”
方老太太年轻时候其实同卫老太太关系不错,算得上是闺中密友了,只是后来她的孙女儿以几乎能做隆庆帝孙女儿的年纪进了宫当了继后,她心里总觉得有些疙瘩,才跟卫老太太疏远了。
经过上回孔家的事,又因为卫老太太把杨庆和送给她们,免得他们方家被曹家陷害的事,她对卫老太太俨然又好感倍增。
这世上没这么多巧合,经过这么多事,卫老太太已经越发明白这一点,轻哼了一声:“总不至于真的为了打醮吧?我记得陆家…似乎从来不信什么佛道,这么多年了,他们家往寺庙道观里捐的银子可是最少的,修桥铺路也不见他们布施,怎么忽然就虔诚起来了?”
方老太太于是冷了脸:“我也觉得陆家殷勤的实在叫人觉得蹊跷…”
话音刚落,外头已经有小道士过来了,说是楚王妃的仪仗到了。
楚王妃摆了亲王妃的全副仪仗,这屋里的人就没有一个能不去拜见的,方老太太心中有气:“王妃娘娘还是跟当年一样高高在上。”
当年楚王登顶的呼声最高,楚王妃的确总是高高在上的,方家人当时家里还没出皇后,又有个不断惹祸甚至被夺爵的承恩伯方正荣在,总要仰楚王妃的鼻息,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方老太太又觉得楚王妃来者不善,自然没有好声气。
楚王妃却不以为意,等卫老太太和方老太太都到了跟前行了礼,才笑着一手扶了一个站起来:“听我母亲说二位老太太在,想着不见一见实在失礼,劳累二位老太太了。”
方老太太和卫老太太自然连声说不敢。
楚王妃就又和善的笑了笑:“早听说二位老太太年轻时就关系极好,现在看来,二位老太太现在还是关系好的很。”
-----险些赶不上,好险好险。
第160章 挑拨
卫老太太知道她的意思,就笑一笑:“老了,从前的事都快混忘了。王妃娘娘倒是记得清楚。”
楚王妃保养的极好,看上去如同二十许人,听了卫老太太话里有话的讽刺也不生气,笑着往卫老太太身侧瞧了一眼:“早听说老太太把长宁的女儿带在身边养了,这位就是吗?”
她一面说,一面已经朝着卫安招手:“长得倒是像你娘亲,你娘当时在京城可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这话就说的太假了一点儿,卫老太太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难为王妃您眼睛这样厉害,连这个也看的出来。”
楚王妃听她语气奇怪,也就识趣的不再往下说了,转而问起别的事来:“说起长宁来,她这些年跟着卫五老爷赴外任,竟就没怎么回过京城…”
她有些惋惜的叹口气:“不过听说这回鄱阳湖水患,卫五老爷可是立了大功了,这一次吏部考功,他无论如何都是优了,想必很快就能回京了,到时候老太太也轻松些。”
楚王妃说罢又看了三夫人二夫人一眼:“这亲儿媳妇到了跟前,您也总归能放心些。”
方老太太插不上话,又觉得有些奇怪,楚王妃倒好像是专程为了卫老太太来的,怎么竟总跟着卫老太太转?
卫老太太瞥了一眼二夫人三夫人,淡淡的摇头:“王妃这说的什么话?我三个儿媳妇都陪在旁边呢,身边哪里就缺人伺候了。”
机锋打的差不多了,楚王妃说笑着进了正厅,这才提起曹文的事儿:“说起来,我才进京,却也知道曹家嚣张。听说老太太您几番遭他为难?”
她冷笑了一声:“仗着他叔叔曹安的势,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真是可笑。”又笑:“不过也亏得遇上的是您和七小姐,听说七小姐厉害的很,见了曹文也不害怕…”
她上下打量卫安一眼:“若是换成了旁的小姑娘,只怕早就吓得花容失色了。”
卫老太太面上带笑,眼睛里却半点笑意也没有。
楚王妃应该是听说了陈家打醮请了她,所以才来的。
这样才越发让人心里发凉。
之前朱芳的死显见的有蹊跷,大约是朱芳真的把消息传出去了。
想到这一点,她看楚王妃的眼神就更冷了一点儿,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卫家现在表面上本来该是什么威胁也没有的,楚王妃的态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楚王妃还在同卫安嘘寒问暖:“听说前阵子老太太身体抱恙去了通州,也是你陪在身边的?年纪小小,倒是有孝心有担当…”
不知道为什么,楚王妃总觉得卫安让人看着心里没底。
这个小姑娘表面上看上去和别的小孩子一点儿不同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仔细一相处,就不难发现她的不同之处来。
最直观的莫过于,这么长一段路走下来,不管问什么,卫安竟然总能不动声色的避重就轻,又让人扎不住一点儿把柄。
这样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实在不得不叫人觉得恐怖了。
的确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
齐薇就是专程找的陈御史当街拦轿告状,才一下子把朱芳拉进了万劫不复的地狱的,陈御史又是方家的女婿,方皇后的堂妹夫…
要说这两家没什么蹊跷,楚王妃怎么也不信。
分明前些年方老太太就和卫老太太形同陌路了,现在却又忽然亲近起来,要说相信这是因为她们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她怎么也不信。
既然想到了这一层,楚王妃心里的担忧就更加重了一些。
等午间楚景瑞进来请安的时候,问她觉得卫老太太等人如何,她也就照实说了:“我觉得你父王大约是猜对了,卫家恐怕是当真跟朱芳的事有关。”
她顿了顿,又道:“就算他们不是主谋,恐怕也是极重要的推手。”
楚景瑞靠在红木椅上,双眼睁开陡然看向楚王妃,又道:“这么些年都没什么交集的两家人忽然走到了一起,总不至于就真的什么人老了念旧,看来朱芳的话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楚王妃有些着急:“如果真是这样,那卫老太太恐怕跟方家现在是成了一丘之貉了,她要是真的这样厉害,把朱芳送进了大牢非得置她于死地,还知道了开矿的事儿…”
楚王妃觉得全身的鸡皮疙瘩都立起来了:“她不会是连当年的事也一同知道了吧?”
否则怎么也没法子解释卫老太太为什么非得要朱芳死不可啊。
这更像是在宣泄和报复。
可是卫老太太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按照朱芳的说法,卫七很古怪…
楚王妃打了个冷颤、
楚景瑞相比较起来就比她要冷静的多了,他冷冷的笑了一声,安慰自己的娘:“就算是知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招手把掌事姑姑叫到跟前,笑着同她说:“宫里不是出来人了吗…”
掌事姑姑低低的应了一声:“是出来了,冯贵妃听说了陈家打醮,而卫老太太也要来,就吩咐了人出来,说是替荣昌侯和荣昌侯世子做法事。”
大约是楚王妃的话起效了。
楚景瑞看了楚王妃一眼,唇角翘了起来:“您看,哪里用得着我们担心。卫家就算是蹦达,又能蹦达的了多久呢?秋后的蚂蚱罢了…能过得了冯贵妃这一关,再说吧。”
他说完了,见楚王妃松了口气的样子,吩咐掌事姑姑:“你们跟冯贵妃的人说一说吧,卫七小姐是怎么难得,卫老太太和方老太太又是如何投契的。”
楚王妃拍了拍胸口,等胸口不那么闷了,才点头:“小心一些,让她们自己看就是了,这回龙观里没有别人,你们给她们行个方便,让她们进陈家女眷休息的院子,让她们听一听她们该听的话。”
干什么要自己去说?
让她们以为是卫家和方家的人说的,那才显得更加可信。
冯贵妃是个谨慎人,她底下的人也是谨慎人,收买是收买不了的,还是顺水推舟的好。
第161章 筹备
回龙观一行来的莫名其妙,结束的也莫名其妙。
卫老太太不得不多想一些:“楚王这么多年都能忍的这么好,可是这次竟然就这么忍不住了漏了痕迹?”
她淡淡笑了笑:“恐怕是另有图谋吧?”
狼行千里吃人,狗行千里吃屎,楚王这么心机深沉的人,就算是怀疑卫家有猫腻,又怎么至于用这么拙劣的手段来试探?
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老爷也是一肚子的困惑,思索了半天也不得其门而入:“儿子也觉得极为稀奇,按理来说,楚王就算是怀疑咱们和陈家,也不该这么快就大咧咧的凑上门来让我们发现才是。”他顿了顿,又道:“难不成,是怕陈家跟我们联手?”
楚王原定的计划里头,都敢把冯家方家卫家一网打尽,甚至还要拖上郑王了,他怎么会有什么怕的?
卫老太太皱着眉头。
过了一会儿又叹口气:“事到如今,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三老爷也点头应是:“楚王固然难对付,可是三皇子如今死了,他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曹安那里搜出许多东西呢,他自己身上不干净,要收拾的首尾还多着呢,现在暂时没心思来对付我们。”
二老爷一直没说话,他在盯着卫安瞧。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今天楚王妃一行是朝着卫安来的。
在外头,楚王世子纡尊降贵的,跟他说了好一会儿话,话里话外的都在问卫安之前在普慈庵的事,还说什么卫安心底纯善,没有把事情叫嚷出来,让陈绵绵从此无法做人,给了陈绵绵一条活路云云。
这些事可不是楚王世子该知道的,而且他表现出来的求知欲也未免太旺盛了一些。
现在听见三老爷说了这话,二老爷回了神,轻声说:“他们好像对小七挺上心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缘故。”
卫老太太也发现了这一点,楚王妃问到卫安的次数太多了。
凡事有变化,总逃不出旁人眼睛,卫老太太对此心知肚明,毕竟从前她不待见卫安是人所共知的,现在把卫安时时刻刻都带在跟前,不管别人是怀疑卫安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好,还是好奇她为什么对卫安另眼相待也好,会对卫安尤其关注,也是正常的。
总不能按着别人的脑袋让她们不要往卫安身上想。
她叹息一声:“不管怎么样,只能自己谨慎小心行事了,这些日子,安安就不要出门了…避着一些吧。”
毕竟谁也不知道楚王他们会不会做出什么事来。
卫安嗯了一声,站起来送了二老爷三老爷出去,陪着卫老太太用饭。
等回了放箭之后,已经傍晚了,夕阳给院子里的景物都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光,汪嬷嬷正坐在廊庑底下扎鞋样,听见声响连忙立起来,一面叫蓝禾去备茶和点心,一面迎上来:“姑娘回来了!外头可好玩么?”
她又担心陈绵绵为着从前的事恼她,看了看卫安的面色,见卫安仍旧一脸平静,才试探着问她:“一切都还顺利吧?”
卫安知道她是担心,笑着让她放心,又问她:“有消息送进来吗?”
上次谢三老爷登门拜访,卫安就和谢良成谈妥了谢礼,她点名要了谢良成手底下的几个人。
都是荆西谢家的家生子,有几个还不是谢良成的人,一心一意只听谢三老爷和谢家族长的话,谢良成不知道为什么卫安竟然连他们家底下服侍的人的底细都知道,惊得好一阵没回过神,过了半天才答应回去考虑考虑。
这些人上一世都到最后都是谢良成的左膀右臂,卫安使唤他们也很是顺手,毕竟也算是用的顺手的人,又知根知底,有他们在身边帮忙做事,卫安要放心的多了。
可她也知道现在谢良成不一定能做这些人的主,毕竟这些人也不是普通的奴才,谢家未必肯这么舍得。
毕竟培养出一个能干的人才,可是极难的事。
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天了,以谢良成的办事效率,怎么也应该有回应了才对,所以卫安想起来就问了一句。
汪嬷嬷也忘记再问卫安回龙观的事了,连忙回道:“有的有的,就是下午才送进来的。”
等卫安进了放箭了,她就连忙跑到多宝格后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来递给她:“是林管事亲自送进来,我专程去拿的。”
卫安点头,抽出信来看了一遍,眉头就渐渐舒展了开来。
谢良成果然了不得,竟然这么快就说服了谢三老爷,把卫安点名要的九个人中的其中五个都要到了,另外四个,他说如今谢家还没有同意,因为都是在外头帮谢家管理产业的,只写了投靠文书,总得问问人家自己的意思。
有五个就足够了。
卫安纤细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缓缓勾起了嘴角。
过了一会儿就吩咐汪嬷嬷让孙兴去外面置办一座宅子。
汪嬷嬷有些吃惊,吓得都有些结结巴巴的:“姑娘…这可使不得…您现在年纪多小,去外头怎么成?”
她拉住卫安的手:“您还小不知道,外面生活可没这样简单,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您怎么受得了?而且您又是有父母长辈在堂的人…”
卫安连忙摆手笑:“嬷嬷,您想到哪儿去了?我怎么会想去外头住呢?别说我是个女孩子,就算是个男孩子,敢这么做也没好日子过。我是有别的用处,您叫孙兴去办这件事就是了。”
她想了想,又让汪嬷嬷把之前老王妃送的那些首饰通通拿出来:“交给孙兴,让他去给我当掉,换成现银,我有大用处。”
这些首饰用的都是足金足银,换算成银子怎么也得有个一二千两,对于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来说,可算是极大的一笔私房了,汪嬷嬷有些舍不得,可看卫安这样坚定,知道她有大用处,叹了口气答应了下来。
她越发不明白她家姑娘在想什么了。
-----想跟你们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那就么么哒吧,爱你们。
第162章 审问
到了九月末,天气逐渐的就冷了下来,薄纱的衣裳是穿不了了,楚王妃换了白色的立领中衣,外头罩着一件朱红萨摩团的长褙子,正由底下人服侍着净手。
等净了手,她从香案上的长筒里捻出几根香来,朝着菩萨像虔诚的拜了几拜,这才出来坐在花厅里听底下人回事。
虽然是王府,进项颇多,可是出去的也多,人情往来,走礼不断,这些日子银子就如同流水一般的花出去,她皱了皱眉头,叹气阖上了账本,拿手轻轻的按压着自己的太阳穴。
旁边的掌事姑姑见状,忙让人都退下去,叫个小丫头进来替她捶腿,一面又道:“您也别心疼,早在来京之前咱们就想到了的,回了京城,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楚王妃喝了口薏米汤,很是烦闷:“可不是,真是喝水都好似在喝金子似地,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咱们自己的地方去,这个月,光是应付宫里那帮太监,就叫人头疼!”
她有些忍不住的抱怨起来:“那刘振的胃口简直太大了,这个月张口就敢要五千两…上个月他那干儿子娶媳妇儿,咱们就已经送了一座河北的宅子贺喜了,下个月他的外甥又要行弱冠之礼…”
这些事掌事姑姑就不敢插嘴了,只好劝她:“王爷心中都有数的,您就别操心了。”
等晚间的时候楚王回来,果然就先问起她:“刘振又来要银子了?”
楚王妃嗯了一声:“实在太不知道收敛,这些日子以来胃口越来越大,恨不得把咱们都给生吃了似地。从前曹安也没这么大胆子。”
楚王倒是瞧不出什么不高兴来,见楚王妃叹气,靠坐在罗汉榻上摇头:“这些不过是小事,打发了他便罢了。没法子的事,曹安倒了,就他最大,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迟早是他坐。如果和他处不好,咱们的麻烦就要多许多了。”
这道理楚王妃也知道,嗯了一声:“可也禁不住这么个要法儿,还没捉到这人软肋?”
要结盟,也不是一味的送银子送钱就行了,总得软硬兼施才是正途,从前对付曹安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可这个刘振却滑不溜手,到现在除了要银子就是要银子,却绝不肯松口帮他们办事,这就实在狡猾的让人有些生厌了。
“不必担心,就快了。”楚王冷笑一声:“他以为我的银子是这么好拿的,指望着空手套白狼,却是小瞧了我,过一阵子,就让他知道知道本王的手段。”
他既然这么说,就肯定是有应付刘振的法子了,楚王妃松一口气,笑着点了点头,又说起旁的事来:“对了,上回回龙观的事,过了之后就没了动静,冯贵妃莫不是不信吧?”
他们伪造了个现场,让人抓着卫老太太和方老太太在厢房里说话,假作不知道冯贵妃的人在外面听。
也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冯贵妃信了没有。
这大半个月都过去了,冯贵妃还是没有动静,楚王妃就有些担心是失败了。
说起这事儿,楚王脸上有了些笑意:“不会不成的,冯贵妃这人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她的性子?”
楚王妃当然是知道的:“您一说起这个我就心慌。当年她跟明皇后好的如同一个人似地,对咱们横眉冷目的,我多少次被她欺负得毫无招架之力?这个人…”
使人都说冯贵妃跟明家的关系好,如何如同明皇后亲如姐妹,为了明皇后的死避入佛堂,寄心于神佛,可是却没人想过,明皇后死了,可是她却半点儿影响也没受到。
而且她避入佛堂,三皇子却水涨船高…
大皇子的死先不说,楚王妃心里有数,这是自家丈夫的手笔。
可是二皇子的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