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当然没有去过春风楼,可是却曾在前些天见过这个柳娘子。这柳娘子明明没病没痛,也跟着人到济世堂来领伤药,被认得她的灾民们在济世堂门前奚落了一顿,芳菲在大堂里也瞧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她那把妖妖调调的声音,芳菲可是记忆犹新。
芳菲虽然自认不是什么善心人士,但是眼看着一个小女孩被拐骗进青楼里去,这种事她也做不出。
柳娘子见被人喝破了身份,周围的人又对她虎视眈眈,心知今天是没法子趁乱买几个小姑娘回去了,只好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灰溜溜地走了。
那小姑娘感激地看着芳菲:“这位小姐,多谢您了”
想到自己差点被骗入妓寨,小姑娘身上就不住地冒着冷汗。
芳菲淡淡地说:“你自己小心点。”说罢转身就要走。
那小姑娘一着急,忙拦着芳菲说:“小姐,您家要不要买人?求您买我回去吧”
对于一个奴仆来说,最大的愿望不过是遇上一个善心的主人。这位小姐不但长得美,心地也好,要是她把自己买回去就好了
芳菲摇摇头说:“我只买死契的丫头。”
她本来是对买这个小姑娘有点兴趣的,可是刚才听小姑娘说要卖活契,还只是十年,那就不必了。
从芳菲本心来说,她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丫鬟,更需要能够帮助自己做事的属下。
所以像春雨这种卖身死契抓在自己手里的忠仆,才是芳菲想要的丫鬟。当然也得聪明伶俐才行…签活契,还只是十年,自己把她培养得精明能干了,她却走人了。那实在是不划算
那个小姑娘还不死心:“好心的小姐,求求您买下我吧我一定替您做牛做马,什么活都肯干。”
站在一边的春雨见芳菲脸色不太好看,便斥道:“你这丫头好不懂事哪有缠着人买你的道理?我们姑娘说了不买活契的丫头,你就等别人来买你吧。”
“小姐,我不要十二两了,只要十两好不好?求您买我吧”那小姑娘还在苦苦哀求。
芳菲轻叹一口气,好吧,其实她有点心软了…
“你能干什么活?”
那小姑娘听芳菲开口了,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说:“我会挑水,烧火,做饭还会做针线”
“嗯?针线?”
听到这两个字,芳菲总算挑了挑眉毛。
那小姑娘还是挺机灵的,看到芳菲有了反应,忙从自己兜里翻出两个荷包:“这都是我做的”
春雨接过来递到芳菲眼前。
芳菲细看了一眼,还真被吸引住了。
这针脚,这用色…她不由得暗暗点头。
怕是比春芽还要好些呢如果真是她缝的,那这小姑娘倒还是有可取之处。
芳菲想到此处,放柔了声音再问那小姑娘:“那你识字吗?”
她也没抱什么希望,这二年连富绅家的小姐都不一定识字,这贫家女儿哪一个不是睁眼瞎?
谁知那小姑娘竟像小鸡啄米般点着头说:“会会会我会写字的我还会打算盘”
这可太稀奇了。芳菲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那小姑娘,那小姑娘怕她不信,从地上捡了根树枝对芳菲说:“小姐您说几个字,我试着写写看?”
芳菲对于她这个做事态度很满意。用行动破解别人的怀疑,是最好的法子,而且她说的话也中听。不说“我写给您看”,也不说“我一定能写出来”,而是说“我试着写写看”。
在自信中又留有三分余地,这样就很好。
“你写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吧。”《千字文》开头的这句话是幼童启蒙必学的句子,她出这个题目表示她并不想难为这个小姑娘。
小姑娘就拿那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芳菲一看她果然是识字的,而且字写得还不丑,心中对她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是个不错的孩子…
“我给你二十两银子。”
芳菲在心中斟酌了一下才说出这句话。
咦?那小姑娘一惊,怎么…人家是往下砍价,这位小姐是往上添价?
“…但是我要买你十五年。”芳菲说罢,看着那小姑娘说:“怎么样,你能接受吗?”
十五年…
那小姑娘权衡了一下,立刻俯身拜了下去:“奴婢小荷见过小姐”
芳菲微微点了点头。
去办文书的时候,芳菲才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三个小姑娘的身世。
那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一个叫桃儿,一个叫青苗,都是贫民出身,家里的屋子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了,便被家人卖了出来。
这小荷的出身和她们却并不相同。
她父亲是城中有命的绣庄裁云轩的账房先生,但去年就染了风寒故世了。剩下她和做绣娘的母亲、妹妹相依为命,但近日因为地震震坏了屋子,母亲又生了重病,她才不得已出来卖了自己,想替母亲筹药费的。
怪不得她能写会算,还有一手好针线。说起来,也算是个技术性的人才,芳菲对她还挺满意。
本来买了丫鬟该改改名儿,芳菲也不想再起什么带“春”字的名字了,免得嫁到陆家还像是住在秦家里似的。
她把桃儿改了叫碧桃,青苗改了叫碧青,小荷改了叫碧荷。至于春雨,那是跟着她的老人了,没必要改名字。
“唉,逛了半天也累了,我们回去吧。”芳菲本来还想买两个小厮的,想想等她嫁到陆家再买也不迟。
春雨陪着她出了人市,那三个小丫头就乖乖地跟在她们身后,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才出了人市的入口,便看见成群结队的士子朝府衙的方向走去——人市本来就离府衙不远,当初这样设立也是有方便官府督管的意思。
“怎么这么多人…啊,对了,今儿是初几了?”
芳菲回头问春雨。
“姑娘,今天是初九。”
“那就是今天放榜。”芳菲微笑道:“反正也路过了,我们去看看陆少爷的名次吧。”
看榜这种事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群群的学子们挤在府衙照壁前看着那一张张的红榜,有人兴奋地大叫,也有人沮丧地怒吼。
春雨担心姑娘被这些人冲撞了,忙说:“要不让奴婢去看吧,免得腌臜了姑娘。”
芳菲却轻笑一声,指着那一等的红榜说道:“不用去了,已经看见了。”
那大红榜上,第一行便写着陆寒的名字。
竟然又是第一
陆哥哥果然不会让我失望…尽管芳菲早就料到陆寒能通过科考,但是亲眼看到红榜时还是有些激动。
既然过了科考,那就得好好替陆哥哥准备乡试的事宜才是了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报喜
第一百一十一章:报喜
这回芳菲可不敢再让陆寒自己坐客船到江城了,上次的河盗事件实在是给她留下了太重的阴影,无论如何不想再经历一遍。
因此芳菲便从镇远镖局请了人陪陆寒一起到江城去。而且她可不仅仅是让人送陆寒到江城就算了,还要求那两位镖师要负责保护陆寒这两个月的人身安全,最后顺利地护送他回来。
陆寒对芳菲这种呵护备至的做法有些哭笑不得:“芳菲妹妹,我一个大男人丢不了的,不至于要带两个保镖吧?”
芳菲却不和他说道理,只是柔情款款地看着陆寒说:“陆哥哥,你就当是为了我…想到你孤身一人在外地要过两个月,你让我怎么吃得下,睡得好?若你不肯带这两个保镖去,不如我把他们带在我自己身边,随你一起去好了”
在芳菲的温柔攻势下,陆寒不得不举手投降,答应让两个保镖跟在身边。
乡试要持续九天,分为三场,每场三天。从时间和场次上就可以看出乡试的考试强度有多大…说实话,先不说才学不才学的,身体稍微差点的都顶不住。
因为在这九天里,考生们就只能蹲在那狭窄矮小的号舍里答题。至于吃喝,完全得自给自足,这对那些自小娇生惯养的老少公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幸亏陆寒自理能力强,完全不怵这个。
因为一进考场就是九天,所以芳菲给陆寒准备了无比详尽周到的考箱,从吃穿住用、文房四宝到救急药丸都一应俱全。
陆寒知道芳菲素来体贴,因此对于她的好意自然也是欣然接纳。直到他带着砚儿和那两个保镖到了江城,才知道芳菲“周到”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她居然早早就在靠近江城府学这种黄金地带,给他租下了一个清静的小院子当做他备考这两个月以来的住处,连厨娘和长工都给他找好了…当然这是他到江城后才发觉的。
离开阳城那日清晨,芳菲带着春雨去给陆寒送行。
“陆哥哥,你这一去就要两个多月…可得好好照顾自己。”
芳菲还在不住地殷殷嘱咐,又怕陆寒把自己当成了啰嗦的老太婆,只好说了两句便停下来。
陆寒看着芳菲被江风吹动了一身翠绿衫裙,衣袂飞舞望之如神妃仙子,不觉看得痴了。
“嗯,妹妹你也是。别太劳累了,药堂里的事情交给林掌柜就好。”陆寒看芳菲老是在操心济世堂的事,有些心疼他。
要是平时,芳菲也许会逞强说不要紧。
不过此时此刻,她也不想让陆寒担心,便说:“好的,我都交给林掌柜去办就是了。”
天上本来就凝着浓云,此际竟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芳菲忙从春雨手里拿过一把油纸伞给陆寒撑上,催促陆寒快些上船。
陆寒尽管依依不舍,也知道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只得道了一声“珍重”便转身往客船边走去。
芳菲正接过春雨为她撑起的另一把水红纸伞,忽然见陆寒又匆匆折回,不由得问道:“陆哥哥还有什么话要嘱咐我的?”
陆寒走到芳菲面前,没有一丝迟疑,定定地看着她说:“芳菲妹妹,等我从江城回来,我们就成亲吧”
啊?
“嗯,好。”
芳菲从最初的惊愕中清醒过来,俏脸上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轻轻应了一声。
再过两个月,她便能成为他的小妻子了…
想到这里,芳菲心中浮起一丝淡淡的甜蜜。
雨渐渐下得大了。
陆寒站在甲板上,看着码头上那绿裙红伞的倩影越离越远,芳菲殷切的叮咛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芳菲妹妹,等着我回来…”
因为买了三个新丫鬟,芳菲便让春云和春月回大宅那边去了。两人服侍芳菲几年,都舍得离开芳菲,跪在她跟前哭了小半天。
芳菲虽然也疼惜她们,但到底对她们到底不能和春雨相比,还是没有把她们留下来。
不过她也给每人包了一包银锞子,还有把自己往年的旧衣服包了一些分给她们,甚至送了她们两根珠钗。
“往后要是遇着什么难处,也可以来找我商量。你们怎么说也是跟过我的人,别让人欺负了,知不知道?”
春云春月再三拜谢才退了出去。
往后芳菲身边就是春雨带着三个新来的丫头服侍了。芳菲不去管这些小事,便由春雨做主,让碧桃负责做饭烧水,碧青负责洒扫杂务,而让碧荷来负责芳菲的针线活计。
至于梳头净脸、衣裳钗环这些贴身的活儿,暂时还是春雨在管着。
说到针线,芳菲屋里的针线活还真不轻松,因为她很快就要出嫁了。
这些年来她虽然一直没怎么出门应酬在家里做女红,加上春雨春芽的帮忙,基本上都把嫁妆该有的那些绣活准备好了——绣帐、被面、锦帕、四季衣裳…
可是有一样东西她却还没准备,就是出嫁时要穿的凤冠霞帔。
她没做过这个,本来是打算让外头绣庄的人来做的。谁知道绣庄布行那条街在地震中损伤极为严重,一条街上所有的店铺都震倒了,直到现在,阳城的绣庄还没一家能重新开门的。
还以为只能自己将就着做了…谁知刚买回来的这个碧荷,在针线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姑娘看看这几个样子,喜欢哪一款?”
碧荷将自己画好的三四款喜服的绣样双手呈到芳菲的面前。
芳菲接过来看了几眼,不禁笑了起来:“你这丫头手倒是真巧瞧这些花样子花的,又新鲜又别致。”
她让春雨过来帮她挑,春雨看了也说:“真是各有各的好,奴婢眼都看花了。”
三人商榷了许久,才定下了最终的花样,便让碧荷立刻赶制嫁衣。
春雨私下叮嘱碧荷:“咱们姑娘大概再过两个月就要出嫁了,这两个月你也不用给我干别的,专心绣这套喜服就是了缺什么针线材料都尽管跟我要。”
碧荷忙不迭点头应着,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
幸好做嫁衣的衣料和彩线、珠子都是早早备下了的,倒不用再去绣庄采购了。
那碧荷便没日没夜地绣起嫁衣来。
芳菲对这嫁衣也很是上心,每天几乎都要过问一次碧荷看她绣得怎样了。不过碧荷的绣功,却真是让芳菲大开眼界,因为实在是太过出色了。
芳菲自己虽然会针线,缝衣裳的针脚也算细密,可是绣起花样来却很一般。春雨比她强些,除了平面绣之外,还会彩绣,绣出来的活计鲜亮好看得多。
以前这屋里针线最好的是春芽,她会平面绣、彩绣、丝绣、钉针绣,在秦家的丫鬟里都是个拔尖的。
但和这碧荷一比,春芽绝对是小巫见大巫。
“这是什么绣法?”
芳菲抚摸着大红嫁衣褙子上的花边,感受着那特殊的凸起纹理。
“回姑娘的话,这是奴婢家传的雕绣。”
芳菲赞许地看了碧荷一眼:“你的针法真好。用色也亮眼,看来让你做这个果然是对的。”
碧荷不敢露出得意的神色,轻声说了一句:“姑娘谬赞了。”
嗯,沉得住气,是个可以用的人。
“春雨,珠冠的事你办好了吧?”她侧过头去问春雨。
“是,金铺的人说一个月内一定交货。我已经告诉他们要用足金和南珠来做了,他们不敢马虎的。”
“好。”这么漂亮的嫁衣,是得配一顶精美的凤冠才行。
芳菲再打量了几眼那身嫁衣,想象着自己穿上它的情形,脸上不由得一红。
待嫁的日子忙碌而充实,转眼就到了八月中旬。
随着乡试放榜的日子逐渐逼近,已经惨淡了半年的阳城总算有了一丝欢庆的气氛。
官府也有心借助这次的乡试放榜游街来振作一下民心,是以今年的放榜庆祝活动比往年要热闹得多。
放榜的日子总算到了。
天还没亮,芳菲就听春雨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由得笑她:“你着急什么?”
“姑娘,请您快起来摆香案吧,据说有考生的人家早上都得摆一个祈祈福呢。”
春雨也是昨儿才听说了,结果一个晚上都没睡着,大早晨就起来摆香案。
“这都什么时候了,考也考完了还祈福啊。”
话是这么说,芳菲还是很快起了身。她梳洗一番之后在春雨摆下的香案前虔诚地上了两柱香,默默祈祷:“希望陆哥哥能够金榜题名”
天光大亮以后,街上就开始闹腾起来了。鞭炮声吵闹声不绝于耳,一队一队的报喜队伍从城外一直开进来。
芳菲和陆寒又没成亲,所以人家只会去陆家报喜,不可能来秦家的。但芳菲早早就吩咐了四叔,一旦得了喜报赶紧来给她报信。
等到下午,还没见四叔来通报,春雨不觉有些慌了:“怎么这么晚…”
碧荷倒是有些见识的:“我听说,名次越高的报得越晚呢”
“是这样?”连芳菲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不过碧荷的说话总算让大家安心了一些。
“可是这也太晚了…都要到黄昏了呢…”碧青人小不懂事,嘀咕了一句,被碧桃硬生生捅了捅腰眼,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芳菲本来挺轻松的,可是等了一整天下来,也开始有些紧张了…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中举
第一百一十二章:中举
芳菲主仆在那边等得心焦,四叔在家里也一样着急。
自从陆寒把家安在了济世堂,就把四叔四艘这对仆人带了过来。
陆寒本来就在阳城中小有名气,如今又因为发放善药而声名大振,所以今天的济世堂门前围了许多百姓等着看报子来陆家报喜。
从早晨开始,大家就等在这儿了。可是报喜的队伍来了一队又一队,就是没有谁在济世堂门前停下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很微妙…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位善心的陆秀才落榜,可是乡试落榜这事情实在太常见了…陆寒才第一回考试是不是?就算他才名远扬,也不一定能一击即中啊。
四叔现在实际上就是陆寒的管家,他一面招呼着大伙,一面心急如焚地等待着报喜队伍的到来。
这都过去几十队了,怎么还没到呢…
瞧瞧这天,再过一个时辰就到晚上了呀
围观的人群终于不耐烦了,陆陆续续地有人走掉。四叔也不能拉着不让人走,可是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难道少爷真的没中?
前面又来了一队报喜的队伍,四叔都有些麻木了。
谁知那队人马竟是径直朝济世堂走了过来,一路上敲锣打鼓,听着好像比前头那些队伍要更热闹许多。
准备离去的人们也一下子激动起来,纷纷往济世堂这边围过来。
那队人马转眼就来到了济世堂大门前,报子们齐声高喊道:“恭喜阳城陆老爷讳寒,高中第三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中了…
还是三鼎甲之一
人们立刻沸腾了起来,四叔赶紧拿出芳菲早就给他准备好了的红包一个个给报子们送去。四嫂也连忙端起喜糖喜果请街坊们食用,让大家沾沾新举人的喜气。
戏剧性的是,一天不见人影的陆月思一家,仿佛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般出现在了人群中,毫不客气地接受着人们的恭喜和祝福…
喧闹了半天,天都快黑下来了,忙昏了头的四叔四嫂才想起要去给芳菲报信。
芳菲坐在屋里,看着天边最后一丝亮光慢慢消失,一颗心也直坠谷底。
难道真的没中?
尽管她对陆寒有着绝对的信心,但考试这种事情还真是很难说的。
她上辈子带过几百个高考考生,那种平时成绩优异,考完却差得要命的情况,也不是没见过,而且见得不少。
而乡试这种一直持续九天的高强度考试,比后世的所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难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样的考试里,些许的差池就能让人一败涂地。
算了…芳菲几乎已经放弃了希望。没什么,陆寒也还年轻。大不了三年后再来一次,这次就当练手了
春雨、碧荷等丫鬟看着芳菲在默默想着心事,谁也不敢说话,屋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嘭嘭嘭”的敲门声
“一定是四叔”
春雨立刻反应过来,疾步走到院子里叫门子去答话。
芳菲坐姿不变,手上的绢子却被她抓成了一团皱巴巴的布头。这么晚才来通报…是来告诉她陆寒没中举吧…
春雨的脚步声急促地传到她耳中,她还没来得及问话,春雨已经抢着颤声说:“姑娘,陆少爷中了,是第三名呢”
第三名啊?
这个名次芳菲也有些意外。
尽管去年陆寒在院试中夺魁,但并不代表他就是江南道所有秀才里的第一人了。
要知道,去年的院试只考察了这一科的童生,而乡试则是以前没中举的几科、十几科的秀才们一起参与的考试。
好多才学高绝的才子,也是考了几次才中举。陆寒一次就通过了,还力压群雄夺得了三鼎甲之一,这个名次的含金量可不是去年的院试魁首能比得上的
屋里顿时笑声一片,一扫方才的阴霾情绪。
新买的丫鬟虽然都没见过这位未来的姑爷,可是想到姑娘很快就要成为举人娘子了,就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主人地位高,奴婢们也能跟着鸡犬升天,这道理她们不会不懂得。
芳菲定了定神,吩咐春雨:“这两天陆家那边肯定要庆祝的,陆少爷又不在,我又不好出面。你替我帮着陆家二老爷好好招待亲朋。”
自从见识过芳菲的财力之后,陆月思一家对她可劲的巴结着,可不敢惹这位财大气粗的侄媳妇不高兴。方氏更把多年来对芳菲的那刻薄劲儿全都丢开,在济世堂里见了她,一口一个“芳菲”叫的好不肉麻。
芳菲不介意他们想占她的小便宜,毕竟是陆寒的亲族,反正也是丢不开的,就这么处着也挺好。
只要他们得了钱财后别给她惹太多麻烦就行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其实都算不上问题——对于芳菲而言是这样。
接下来的几天,不止是陆家那边大肆庆祝,芳菲这儿也不得安宁。
她娘家的人们似乎打算在她出阁前这段有限的日子,和她建立起更“深厚”的感情,好歹这也是秦家难得的一个能嫁给举人老爷的姑娘呀
而且就凭陆寒那第三名亚元的成绩,人们觉得他中进士当大官也是迟早的事情。现在不来巴结着芳菲,还等什么时候呢?
于是这些日子,秦家出阁的姐妹们频频回来“探望”秦大老爷,“顺便”过来找芳菲谈心。
从前欺负、刻薄过她的芳苓、芳芷、芳芝、芳英…还有好些个隔房的姐妹,来了芳菲这儿都亲亲热热地拉着她的手叙旧情,说旧事,一个劲儿地说小时候大家感情如何的好…
芳菲还想着这些姑奶奶们是不是得了失忆症,集体忘记小时候她们是怎么对自己的了。
不过她不会和她们计较这些,面上总是一团和气地应酬着她们。人家带了礼物来的,她也会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而且比人家送的还要精致漂亮,决不让人看轻了去。
过了几日,连孙氏、林氏这样的长辈都来看她了…芳菲只觉得自己脸上的肉要笑僵了,可又不能缺了礼数,只能陪着。
这种应酬好无聊啊…芳菲看着对面的孙氏嘴唇一开一合,强忍着打呵欠的冲动,心想:“陆哥哥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三天后,陆寒终于在两位镖师的保护下安然归来,当夜陆家又是大大地庆祝了一番,整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都前来祝贺。
“姑娘,陆少爷给您的信。”
春雨捧着一封信笺,送到芳菲的眼前。
芳菲展开信笺,看着陆寒那熟悉的字迹,不知怎的却想起多年前她在陆家寄居时的情形。
那时她刚去闺学读书,闲暇的时候就和陆寒窝在陆家的书房里练字。
她与陆寒一人占着书案的一边,默默地临摹着帖子,侍墨和春雨就在一旁给他们磨墨…
冬日严寒,书房里却烘得暖融融的。墙角的炭炉洒了苏合香,屋子里满是清甜温暖的气息。
偶尔写得累了,她抬起头,陆寒便也抬头对她展颜一笑。
他们彼此间很少说话,但那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却一直在芳菲心头萦绕…
这些散落在记忆中的碎片,突然间被芳菲重新拾起,她才恍然发觉,和陆寒已经认识这么多年了。
“忆昔花间初识面…”芳菲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很喜欢的句子,忍不住,低头轻轻地笑了。
春雨不清楚陆少爷写了什么让芳菲如此的高兴,但猜想一定是好事。
当然,她很快也就知道是什么事了——陆家二老爷来拜访秦大老爷,准备给二人定下成亲的日子。
去年没能办成亲事,是因为秦家老夫人刚刚去世。现在过了一年,秦家的直系亲属虽然没有除孝,但是给芳菲这个隔房孙女儿办亲事是不妨事的了。
秦家又何尝不想赶紧把这婚事办了?和举人老爷结亲,这说出去多有面子啊虽然芳菲不是他家的亲孙女,但一样是从这个门口嫁出去的,那是一样的体面
“呵呵,亲家叔爷…”秦大老爷甚至已经开始这样称呼陆月思了,陆月思也听得理所当然。“依你家的意思,是选在什么时候好?”
陆月思也哈哈笑道:“越快越好吧亲家公你也知道,现在已经快九月了,一般举子们最迟十月底就要上京赶考,不然也赶不上明年的春闱。所以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