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生一看方若华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更是无奈,咳嗽了声,叹道:“先生,您现在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好歹悠着点儿!”
而且,您这样的人,现在被别人当成有病的神经质艺术家了,要总这副样子,工作还怎么展开?
顾长生已经见过好多次金先生这种痴迷于绘画的表现,但还是无法适应,真不知道乔军大哥他们那些人,亲眼看着自己的精神领袖,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变身,变得酸腐气十足,是什么样的感受!
罢了,谁也不能说,他这样的人不能有自己的爱好。
如果有一天,他能整日安安静静地坐在画室里,画自己最喜欢的风景,那该有多好!
想着,顾长生忽然有一点儿哀伤。
不知道为什么,直播间居然慢慢清净了,没有人开口说话。他们追三妹的直播也有一阵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当成一部制作精良至极的电视剧看,可是有时候,比如说现在,真有一种身临其境,陷入那个时代洪流中的感觉。
他们口口声声欣赏顾长生的美色,此时此刻的顾长生,却让他们觉得,他就是一个悲壮的,看不清楚前路,却拼尽全力想要抓住未来的殉道者。
“…这演技,简直连影帝都比不上!”
好半天,顾长生才回神,慢吞吞地走过去坐在方若华身边,小声道:“请你多担待,他身体不大好,体力不佳,在外面折腾不了多久。”
言外之意,请你忍忍吧。
方若华叹气,唔,看在顾长生帮自己赚了许多钞票的份上,忍就忍。
好吧,其实也不是很难忍受。
这位金先生是个很有趣儿的人,他在绘画方面,是真有大师的气象,一说起绘画来滔滔不绝,也很有韧性,一点一点地矫正她在素描方面一些错误的习惯,哪怕脾气不大好,一生气就急躁,一急躁就要骂人,也不能不说,这应该是一位名师。
直播间里那帮粉丝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还有个打算考美术专业的高三生,同样吓了一跳:“现在三妹牛了,找个演员还找真正的美术大师,教导的这东西,我们老师可教不出来!”
“仔细看他的素描,不像当代素描,到有些徐悲鸿时代的印记。”
现在方若华的粉丝里,渐渐多出一些成年人,经济条件好,成熟稳重,有欣赏水平的着实不在少数,这会儿发声的就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家中藏画极多。
“哎,现在好的素描很少,经典的几乎没有,我很少在现在这些素描作品里看到灵魂,没想到今天居然看到了。”
方若华也逐渐被金先生的画作吸引,简直觉得自己的审美眼光似乎也有了那么一些拔高,灵魂这个词眼果然精确,他的画的画,简直像是活的,有生命力!
从这日开始,金先生就成了方家的常客,把顾长生赶到一边去,自己教导起方若华来。
顾长生似乎有些忧虑,却也没说什么,只让方家人多担待。
这人好为人师,方若华占了大便宜,一点儿代价都不用付出,就有大师教导自己绘画,心中当然高兴,也不管这人的真正身份,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当然,既是顾长生带过来的,想也知道他是个什么人,无论如何,方家只当他就是花大娘一个后生的老师,家里落难陪着后生来投亲戚的,其它的全当不知道。
一日日熟悉,金先生和方肖还有夏芬都很谈得来,尤其是和方肖,两个人堪称臭味相投,谈古论今畅想未来,说当下时政,说未来的发展。
说到激动时,金先生总是会热泪盈眶,似乎是个感情很丰富的男人。
方若华每天有空就在他们身边听两个人畅谈,还挺有意思,有一点儿看电视节目的感觉。
这么枯燥泛味的谈话节目,直播间的观众们,有几个做网络写手的,居然都觉得不错,还私下里联系联系,一到时间就三五成群,备齐茶水点心,跟着一块儿聊,你赞同,我反对的,热闹的很,好像真是回到了那个纷乱的时代,面对那个纷乱的世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美其名曰,为写作做准备,看样子下一篇都要开颇为冷门的民国文,不知道会不会扑到天边去!
第三十三章 专栏
金先生就这么轻易成了方家的座上宾,本来他是深居简出,如今有方家这样的地方供他消遣休闲,到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黏在这儿。
方若华和夏芬时常在家里给学生们补课,有时候他也站在门口听,还听得特别认真,明明是个浪漫的文人,还一肚子的之乎者也,对这些理工科的东西应该很不感兴趣,也听不懂,但他似乎就是特别喜欢,时不时的和夏芬套套近乎。
有一回,方若华就听他别有深意地感叹:“现在咱们的国家,需要的还是夏先生这样的人才,琴棋书画诗酒花,已经无用了…”
也只有这一刻,若华觉得这个奇怪的艺术家,真正有点儿像顾长生他们那样的人!
随即,金先生却又苦着脸,显得有些难过,呢喃道:“…只盼来日,人人弹琴作诗,喝酒赏花。”
哪怕心里知道这个金先生恐怕不是简单人物,方若华这会儿也猜不出来他究竟是什么来历了,反正瞧着不像那种能做很细致工作的人,可看顾长生的态度,方若华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力,也许不大好。
金先生的表现,当真很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一个略有些才气的中学老师。
他很喜欢读方若华在自由谈上写的稿子,似乎每一期都认真看过,和方若华聊天的时候,字字句句都能说到她的心口上,完全不是评论她书画作品时那种尖利和刻薄,到让人如沐春风。
方若华跟他聊天时并不觉得,但方肖一笑就道:“要是去了二十一世纪,这位能做个心理学者,而且是大学问家。”
被自家老爹一提醒,方若华才恍然大悟,出了一头的冷汗,可不是,跟那位聊天,全程都被引导,这幸亏不是敌人,否则遇见这么个主儿,那可够她受的。
…
“先生,您这是想从方小姐身上下手,诱拐人家母亲?”
顾长生指了指桌子上的报纸,轻笑道。
金先生笑眯眯捧着花大娘给他备好的红豆汤,一口一口地啜饮,摇了摇头:“别胡说,我是真觉得方小姐的文章写得有意思,现在不能离开阳城,我劝不动你那位先生,他一定要博一回,我就只好尽量帮他一把。”
说到这里,连顾长生都有些忧虑。
他们组织里那位先生,决定武力斗争提前开始,也是因为孙家做得太过分,让人忍无可忍,可是,现实困难重重,敌人阴险诡谲,内部也不平静,此时不是好时机。
金先生说了这么一句,就仿佛忘了,只盯着报纸笑道:“你看看这一段儿,方若华在写一场关于男女平等辩论会的时候,虚构了《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看看这里,《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还有《宪法》‘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等等,这些条规的遣词造句都非常严谨,虽然是虚构的,但我感觉得出来,方小姐对法律很精通,是个人才。”
顾长生也收回心思,挑了挑眉,仔细一读,也只好点头,确实如此,虽然只有只鳞片爪,但还是能从中窥视到一些东西,而且…
“方小姐这种理所当然的气质,尤为独特。字里行间都让人觉得,她就是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的开明社会中一样,似乎在她的意识中,女人真的能和男人一样,从政,经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这话若是方若华听到,她也许不会承认,会大声地去反驳,哪怕到了她那个时代,女人要想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地位,也要多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
金先生含笑点头:“看来方小姐的确不是什么农家女,身份确凿无疑,方家也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他们那般人才,想必不会有哪一方人马舍得送过来给我们下套。”
这一点儿顾长生早就确定过,可金先生却比他更仔细,尤其是看到方家那两位老人的能力之后,对他们期望很高,期望越高,就越要提前把方方面面都调查清楚。
“项君言之凿凿,说他的妻子是他母亲从逃难的人里救回去的,普通的村姑而已,穷苦人家的女孩儿,她母亲可怜方若华,才把她留在家里当了个童养媳。”
他一边说,一边摇了摇头,“这小子还真是没有阅历,他若仔细看看,也知道方小姐不可能是乡下的女孩子,不说气质言语,单看她一口牙齿雪白隐有芬芳,明明是大家族里娇养的女孩儿,哪个乡下姑娘能有那么白的牙?”
如今乡下的女孩子不可能有清洁牙齿的习惯。
“还有她的手,虽然可能劳作留下的痕迹还没有彻底消除,但她手指上的茧子,说明她以前没少拿着笔写东西,大户人家,才会允许女孩子读书学习。”
所谓居移体,养移气,一个人的出身,不可能真的看不出来。
金先生想到这些,挑了挑眉,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也许当初项君的母亲把人家姑娘领回家,就是看出对方出身不一般,想要奇货可居?
当然,这些都是无根据的揣测,也无所谓了,他转了转脖子,坐得更舒服些,拿起今天的新报纸,开始阅读:“今日逢六,应该是知心姐姐方老师的谈话时间,看看今天又有什么难事需要这位知心姐姐出马。”
方若华在报纸上开专栏,着实有些辛苦,毕竟不是网络写作,写一篇小说的速度可跟不上每三天一期的自由谈,她还要教书,自然不能每一期都是小说,其它什么读者来信,时政评论之类,也不是每天都能有新鲜话题,方若华想了想,干脆就让读者们来信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遇见的困难什么的,她即便不能给出解决的办法,让对方发泄一下心情也好,然后从中挑选有代表性地刊登出来,说白了大部分都是纯粹的心灵鸡汤。
别说,这个栏目特别受欢迎,也有读者能从中获益,一举多得。
第三十四章 打拐
就说半个月前,有个女性读者来信说,她家对门一对老人把自己的孙女丢了,丢孩子那日,她正好下楼扔垃圾,好像看见有个留着一嘴络腮胡的男人,抱着个孩子从胡同里出去。
当时她没有想太多,只是回家没多久就听说邻居家丢了孩子,她便一直怀疑可能是自己大意,放走了人贩。
邻居那两个老人家一年多以前儿子病逝,儿媳妇一开始还好,后来不知怎么的,脑子就出了问题,总以为丈夫还活着,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可自拔。
如今家里只靠他们老两口一个在外给人补鞋,一个去做帮佣,养活儿媳妇和只有五岁的小孙女,现在失去自家的孩子,两个老人整日以泪洗面,左邻右舍都非常同情,女读者因此特别不安,几夜都睡不着觉,看了方若华的专栏之后,忽然有倾诉的欲望,就写了封信来。
方若华收到来信,亲自去见了那个女读者一面,按照她的描述速写了一张那疑似拐子,还有那小姑娘的画像,就然后在专栏里写了专题报道,号召全阳城的老百姓们帮忙寻找。
若是那人还没逃离阳城,说不定真能找到孩子。即便找不到,他们总是尽了心,想必那位女读者能好受一些。
却不曾想,这个时代的人比方若华自己时代的人还要热心,也可能是她写作的水平有长进,会煽情,把众人心中的同情都给激发了出来,自从报纸刊登之后,有好几份报纸跟着转载,无数民众纷纷来信,还真收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那个拐子确实没离开阳城,只不过那人似乎是个老手,逃跑的功夫一流,还会乔装改扮,在本地黑道上也有点儿人脉,差一点儿就让混出了城去!
能抓住这个拐子,方若华还有直播间里一众粉丝,那还真挺骄傲的,虽然那帮粉丝并不知道他们抓住的是一个真的拐子,只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帮忙。
方若华当时灵机一动,把手里的摄像头都放了出去,按照收集到的消息去寻找,尤其是阳城几个城门,更是每个城门都安排了数个摄像头监控。
监控录像一大堆,人头密密麻麻,光靠方若华一人去看,累死她恐怕都看不过来,可在屏幕后面,还有整整三千多个活跃的粉丝。
如今关注方若华直播间的只有两万余,其中有三千多个算是铁杆,每天都要跟进,实时互动,这帮粉丝也是有趣儿,听方若华要求让他们帮忙找人,还真就去做了,还自己组成小组,分工合作,还拉了好多亲朋好友一起帮忙。
没两日,也不知道许默是怎么看的,竟真就把那拐子从东门排队出城的老百姓中,给搜索了出来。
方若华赶紧找陆先生帮忙,终于在对方马上要逃跑的下一刻把人按住。
那家伙手艺确实不错,把自己化得估计连他亲娘,一眼都不一定能认得出。
许默做好事不留名,一句话都没说,到是一个叫苏行的到骄傲得不行,在直播间显摆了一大堆看着就头疼的理论知识,弄得一帮粉丝纳头便拜!
说了一大堆,苏行其实心里直嘀咕,冷汗滚滚而落,“这个方家阿默是不是人啊!那脑袋绝对能跟计算机比了吧。”
他当警察有七八年了,算是个专业人士,比任何人都清楚能从那么复杂的环境中把一个乔装打扮的人找出,还是根据一幅不知道有多准确的画像,那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分析能力。
至少他们警局哪位专家也没有这样的好本事。
“这小小直播间里居然卧虎藏龙!”苏行按了按眉心,决定以后要更关注方三妹的直播。
无论如何,一群粉丝很是心满意足。
“呼,还真挺紧张!”
“那小姑娘演技真好,老人家的演技也好,弄得我都相信自己是真帮忙抓了个拐子,救了人家可怜的女娃娃。”
“同相信,现在我还激动得浑身发抖呢!”
“什么情况,这打拐行动不是真的吗?我还以为你们真帮警方打拐呢!”
…
金先生每一期的报纸都看,这会儿也和顾长生说起方若华曾经做过的事情。
“她应该有自己的消息来源,这事儿,嗯,很有意思!”
也不怪他好奇,他本身就是从事情报工作的,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而且他在阳城的底子被人掀翻了大半,现在留下的人手也只是能蛰伏的蛰伏,蛰伏不了的尽快撤出去,能用的寥寥无几。现在隐约猜测方家的势力也不小,就不觉更为心动。
没办法,能用的人着实太少。
“方家庄如何,长生你也是亲眼所见,方肖夫妻二人都是开明人士,值得我们争取,此时既然有此渊源,就不能错过。”
他们讨论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方若华正看着一封信叹气。
信只有半页,背面还有污渍,是邵萍那日去裁衣服,正好碰见金老师,让金老师帮忙捎带给她的。
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很是稚嫩,像是刚刚学会一点儿,上面多是问好的家常话,一个‘苦’字也不提,奈何字里行间,都带着忧虑,让人读了心中不免郁闷。
方若华默默把信塞在盒子里收好。
时间一日日过去,夏日快要结束,也即将到开学的时候,方若华趁着还有空闲,又有个名师时不时教导,连写作也缩短了时间,每日就坐在山坡上画画。
说起来还是受了那日‘打拐’的启发,她手里的小摄像头们每天都散出去不少,在整个阳城里逡巡徘徊,拍拍美景美食,行人络绎不绝的街市,黄包车夫们蹲在地上拉活聊八卦,下雨天打孩子的父母,穿着大褂拎着鸟笼的闲人,烟雾缭绕的大烟馆,灯红酒绿的歌舞厅,收保护费或者斗殴的混子…
拍照,截图,方若华一点一点儿把它们都画下来,各种奇形怪状的社会现实跃然纸上。
一开始画得不好,整日被金先生喷,后来慢慢的,金先生的话越来越少,变得很沉默,终于有一天,他板着脸,叹气跟若华说:“你在绘画上不够努力勤勉,灵性还是有的,只是如今这世道,画画没用,好好写你的文章,教你的书…哎,可惜了,可惜了,你没生在一个好时候。”
方若华也不理他,反正这位就是说说而已,该指点还是愿意指点。
第三十五章 忙碌
“啊?这个女人是谁?项君另结新欢?”
正在直播中,屏幕上忽然闪出好几行这样的字眼。
方若华把手中书本合上,抬头看去,正好看到小屏幕放大的脸。
脸色有些过于苍白,有点儿瘦,眼波却温柔含情,嘴唇是浅粉色,看着像是透明的一般。
方若华品了品,反正现在那些漂亮女星中,论姿色能比得过她的不少,论风情还真不多。尤其是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娇弱味,是个男人恐怕都会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疼爱。
看来智能控制系统效果很好,拍摄效果极佳,把画面拍得十分有味道。
现在拍到的应该是个戏园子,大概有名角登台,台下坐满了客人,项君也在,和那个女子坐在最前排,两个人并不显得特别亲昵,甚至可以说,那女子还有些端庄,但那种撩的感觉,隔着屏幕,一帮粉丝都能看得出来,还有几个男粉丝被撩的嗷嗷叫,然后被‘暴力’镇压。
项君想必也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心动。他现在瞧着就很怜惜那个女孩子,温柔体贴,是真关照,看他给人家倒茶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便知道。
就是不知谢冰心知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存在!
那日在酒店,方若华顶着肉麻,看他和谢冰心耳鬓厮磨,缱绻温柔,说的情话让人面红耳赤。她是听不下去,但换了这个时代的人,恐怕还要赞叹一句情深意浓。
“谢家小姐也是可怜!”
女儿坐在书桌前开直播,方肖坐在对面读报纸,此时听闺女感叹,忽然扬起头道,“昨天我和你李叔叔去听戏,看见那位孙少帅正陪谢冰心玩。”
可不就是玩,孙少帅请那个小姑娘看戏,那小姑娘一脸倔强,嘴里不答应,行动到自觉得很,半点儿也没走人的意思。
方肖阅历多丰富?别看他在妻子面前像个傻白甜,看个小姑娘的心思,那是一眼就足够。
“巧了,也是在这个戏园子,赵彦荣唱《昭君出塞》。”
方若华:…
方肖看着女儿神情略带些诧异,失笑道:“没什么稀奇,恐怕项君不觉得自己喜欢谢冰心,和再多一个红颜知己有什么冲突,这时候有名望的男人,哪一个没有三五个红颜知己的?项君也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的君子,怜惜女儿家很正常。”
他又笑,“既然项君如此,谢冰心和别的男人一起去听戏,岂不是也公平的很?”
方若华:…算了,别人家的事没必要多理会,他们忙着呢。
只是,因为观众们特别喜欢新出现的小美人,方若华也就从善如流,分出个摄像头去盯着对方,等自己没有什么有趣儿的直播内容时,干脆就让粉丝看美人舔屏,省心又省力。
其实想一想,自己这行为要是换了现代,没准儿都有人要说她是变态跟从狂了,不过她只是在街上拍拍美女,好歹没有无缘无故地贴身盯梢,窥探人家隐私,到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暑气一退,逍遥的假期也就结束。
方家一家三口,继续去学校上班。
夏芬最积极,她不像方肖,是个悠哉不起来的,便是放假也没有闲着,整天窝在实验室里带学生。
最近她还有一篇有关放射化学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召集了一帮学生帮她做实验。
这一折腾,夏芬才感觉到人手不够用,太不够用,以前她从来觉得自家姑娘笨,不是搞自然科学的料,还是让她安安静静读她的文科去吧,但和手底下的学生一比,顿时觉得自家女儿也不算糟糕,至少她受过高等教育,懂一点儿科学知识,不必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解释就知道该怎么帮她做实验。
假期里,只要若华一有空闲,她就把人抓到自己那儿当助手,弄得若华焦头烂额,到开始盼着早点儿开学了。
只是开了学也不消停,夏芬在学校里要办杂志,还是科学杂志。
不光如此,她还打算把国外最顶级的,比较有价值的科学论文之类,通通翻译过来,让学生们学习,她自己一个人,当然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可学校里这方面的人手本来就短缺,老校长是拿着大笔的钞票,一时半会儿也招不来人,夏芬又是个急性子,想办什么事儿,恨不得明天就给办好的那种,方若华就很倒霉的再一次被自家老妈给拉去打白工了,好在她比她妈妈精明也幸运,有一帮粉丝可以求助。
于是,连续十多天,方三妹家的粉丝不光要追直播,还得帮自家的主播当翻译,翻译那些他们看来很陈旧的国外文献,帮她搜集各种符合民国时代需求的科学论文资料,甚至还有几个在杂志社工作的,帮忙处理杂志排版之类的琐事,更有几个可怜的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也接了任务,自己来写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论文,不能超出时代太多,还要有价值,平日里连教授布置的功课都不乐意做的几个,几乎拿出做毕业论文的劲头了。
忙活许久,猛然回神——“我发现我好像追了个假直播!”
大家面面相觑,都哭笑不得。
不得不承认,三妹这直播太真实了些,他们中有那么一小部分,甚至真有跟随三妹穿越到那个时代的感觉,于是被三妹一鼓动,还真做起傻事!
只是仔细一看空间里挂的帖子,并不是自己一个笨蛋,水友们稀里糊涂做事的一大堆,也就心理平衡了。
而且,看着自己署名的论文,或者翻译稿件,出现在杂志上,还真能看见不少人去借阅,购买,感觉也挺有趣儿。
方若华笑眯眯安抚:“等这次直播告一段落,大家都有礼物,我保证礼物和你们的心意。”
一群粉丝嘻嘻哈哈地答应,也没太当回事儿,虽然自家追的直播跟别人家的大有不同,可是这点儿不同,想一想还挺带感的,有几个学生打算毕业论文就写关于民国的社会生活,说不定能得一高分。
第三十六章 害怕
方若华真打算给自家直播间的众位粉丝们准备些礼物,可惜小时空的物品都不能拿回去,至少现在还不能,要不然挑选些古董之类保证人人喜欢。
而宇宙商城里到不是没有便宜又有趣的东西,例如一些药品,化妆品之类,但科技含量太高,自家人享用到无所谓,真要流传出去也许会招来麻烦,她还没想好这些东西要不要在二十一世纪出现。
既然如此,方若华就打算多画些画作。
她当时来的时候出去大采购,差不多搬空了半座小超市,里面也有不少本子画笔,正好又在学画,画一些民国的风土人情给那些粉丝做纪念,不是再好不过?
咳咳,而且她自觉学得很好,难得学会了这么一门技能,也想找机会显摆显摆。
于是最近的画作练习,方若华就越发认真,不光认真画,还挑选自认为好的,出去找师傅装裱,挑选的都是比较大的书画店,装裱师傅也是熟手,哪怕只是一幅水彩,装裱出来,竟也十分高大上。
“这几天粮价上涨的厉害,阿芬,你跟咱们庄子里的庄户们提醒一声,粮食别卖了,多藏一些。”
“哪里用得着我说,刚才花大娘还提醒我来着。”
夏芬一只手拿纸巾夹着鸡蛋饼咬了一口,另一只手翻开一本杂志看。
方家一家这些日子都忙,很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终日不是在家会友,就是去学校教书,但阳城的气氛越来越紧绷,他们还是能够感受到。
好像孙家的军火让人劫走了一大批,孙大帅大怒,下令严查,各地戒严,这些日子光是那些当兵的出出入入,一天要经过附近七八趟。
再加上不远处的桐城忽然起义,宣布独立,起义军自称革命军,正四处招兵买马。
人人都传说要打仗了,有头有脸的那些大人物们没少携家带口地逃出去。
虽然这几年各地大仗,小仗,年年打,月月打,大小军阀今天出现,明天消失,老百姓们见怪不怪,也不大当回事儿,可这一打仗,别管是谁和谁打,打着什么样的名义去打,粮食就总不够吃到是真的,一见风头不好,家家户户首先开始藏粮食,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至于外面打个天翻地覆,只要不打到自己头上来,小老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要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