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最后,沐公子还是放柳木头,带着他那几个小学徒,跟着孙镖头走人了,他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反正柳木头打造金饰的水平很次,随便找个金匠就可以替代。
不说沐七公子如何无奈,顾婉顾小娘子,却是非常的满意。
柳木头活儿做的实在漂亮,他拿到顾婉给的书柜图纸之后,随意看了两眼,便领会了顾婉的想法,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那漂亮大方的立式书柜,就竖在了书房中。
整个书柜的做工十分精细,绝不半点儿毛刺,书案和座椅,更是完全为顾安然量身打造,他坐在上面,无论怎么活动,也不会有半点儿不适的感觉。
就连柳木头自己,看到从他手里打造出来的东西,都眼睛一亮,忍不住抚须道:“唔,东西不复杂,不过,确实挺实用的,这可比胡床舒服…”
在丰朝,人们多习惯跪坐,只是跪坐时间久了,确实会腿脚酸痛,顾安然是被自家妹子养成坐在椅子上读书的习惯了,现在让他跪坐几个时辰,还真是艰苦差事!
顾婉都想,幸好现在没有什么科举考试,要不然,自家大哥恐怕得拎着胡床去参加,要不然,别人跪坐得端端正正,就他一个歪歪扭扭地坐在地上,说不定没开始考,就给考官留下坏印象了。
书房收拾妥当之后,顾婉和顾安然也就安了心。
至于家里需要的其它家具,像是什么床榻,屏风,镜台,桌柜之类,顾婉就打算先买一些凑合用,反正这宅子他们也是暂住,等到大周山下的荒地入手,他们家还是要自己建自己的宅院,到时在打造自己需要的家具也不迟…
再说,就算现在她想多打家具,也来不及,连木料都要现买,花费的时间也太长了,指不定东西打好,又到了搬家的时候。
不过,这会儿既然对柳木头的手艺放心,顾婉就干脆把自己准备的家具图纸拿给他看,正好问问他能不能给打出来,如果可以,那就先按照尺寸开工,等新房建好,家具正好能使用。
一开始,柳木头也不大在意,可仔细一瞧那图纸,却认真起来,半晌过后,不禁轻‘咿’了一声,皱眉细细思索,才猛一拍手,大笑道:“小娘子,你这家具…啧啧,看起来可不大能登得大雅之堂!”
第二十七章 摆宴
更新时间2012-9-12 9:02:13 字数:2101
顾婉目光流转,只道:“打出来没问题吧?”
柳木头难得把他一直板着的黑脸收起来,满面笑容,敲了敲图纸:“这个世上,还没有我柳木头打不出来的家具…不过,要想打好,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要不然,岂不可惜了小娘子这独特的设计?”
柳木头捧着那设计图纸啧啧称奇,他身边两个十六七岁的小学徒颇为意外,也忍不住探头去看,上一次见自家师傅这般高兴,还是五年前替乐安侯打造他那辆马车的时候。
“…师傅,这图纸,没什么特别的?”
小学徒瞧了半天,也不曾看出顾婉的设计图有什么不同寻常,挺简约大方的,样式也和平常人家使用的样式不一样,可要论富丽华贵,也只有几个错落有致的,月亮样儿的多宝槅子,让人眼前大亮,其它的,只能说看得过去,可比不上自家师傅当年给京城的王孙贵族打造的家具们。
其实,是真没什么特别,这只是顾婉购买的,最符合人体力学的现代复古家居设计,顾婉当年做侯府夫人时,见惯了富丽堂皇,自己打造家的时候,绝对不乐意让自己不舒坦,那些富丽堂皇装门面,看着好看的家具,摆在客厅待客用也就够了,家人常用的,自然要怎么舒服怎么来。
小学徒不懂,可柳木头做了半辈子木匠活,一眼就看出顾婉的意思,这家具,别看看着简单,可真要做好,一般的手艺人恐怕很难,必须做到半分不差才行,有一点儿差错,也不会有完美的效果。
柳木匠高高兴兴地揣着图纸回去研究,顾婉就准备到厨房烧火造饭,按照乡下的规矩,乔迁之日就要摆宴席的,不过,顾婉从外地来,过两日摆也不是不行。
一大早,顾婉缠着孙镖头,让他去帮忙弄些野味,而顾安然对乔迁新居,显然也很高兴,早早就趴在桌前打算写请柬。
顾婉检查了炉灶,从厨房出来,一进书房正门,就看见自家大哥正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写字。
近前一看,那一手平正淳和的楷书,工工整整地出现在大红的帖子上,顾婉顿时失笑:“哥,这可不是大庸,不是你们那帮同窗聚会,写什么帖子?”
顾安然一愣,哑然失笑,搁下笔,笑道:“糊涂了…”这只是个小小村落,村里识字的人也没有几个,他写了帖子送去,人家看不看得懂还两说呢。
顾婉耸耸肩,推着他大哥去拆书箱:“你还是赶紧的把咱家的书都排好,要不然,以后收拾起来麻烦。”这到不难,每一本书上都有贴着标签,顾安然只要按照顺序安置就是。
显然,顾安然对倒腾书籍的差事,比写帖子上心,高高兴兴地去办了。
顾家兄妹安家的村子,规模不大,可上下怎么也有几十口子人,再加上孙镖头还有十几个镖师!这么多人的饭菜,只顾婉一个人做,肯定做不来,好在孙镖头经验老道,一听说家里要开宴席,就赶紧去兴元请了两个酒楼的厨子,还有帮工。
晌午刚过,孙镖头就带着他手底下的小伙子们给顾婉送了一堆猎物来,一堆野鸡,野兔,一只半大的猪仔,十几条六七斤重的鱼,还有两只肥壮的野山羊。
顾婉盘算了一下,再加上些买来的鸡鸭鹅之类,也差不多够了,村子里的人经常干体力活,平日少见荤腥,一到宴席上,还是喜欢吃荤菜,她就指挥着两个厨子和帮工,差不多都弄的肉食,也并不精工细作,量却十分大,加的调料,味道也比较重。
只有其中一道麻辣水煮鱼,顾婉亲自下的厨,色香味俱全的鱼一出锅,两个厨子先就口水直流,借着尝菜的机会,半点儿不怕辣,连汤都给喝了不少。
其中一个在兴元干了半辈子厨师的老师傅,瞅着顾婉五花八门的调味品,眼睛直冒金光,连连说:“我这半截入土的老头子还是见识浅薄,这红的我认识,是番椒面吧?其它的可真认不出来…看看这糖和盐,这么白,这般细腻,恐怕皇宫里的贡品也就这样了,哎,我还说要把咱们醉颜楼开到大城市去呢,现在看来,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兴元,别多想了。”
顾婉只是笑,并不说这调料是哪里来的,任凭旁人去猜,弄得老厨师还以为他们是王孙贵胄,以后见了他们兄妹,一直是极为客气有礼。
晌午一过,顾家的院子里就陆陆续续地有人来了,几个媳妇子本还打算帮厨的,结果一来,便发现饭食早就烧好,她们只能帮忙拿来碗筷杯盘,搬来桌椅,除了几位年长的,在大堂里吃,有顾安然和孙镖头作陪,其他的就在院子里摆饭。
村子里的规矩,就是一家摆宴,人人来吃,都喜欢凑热闹,一折腾,酒席差点摆到外面道上去,气氛相当火爆,饭菜飘香,十里可闻,连过路的路人,都忍不住闻香而至,人来的比预想的还要多。
两个厨子和帮工手明眼快,一看见哪个菜少了,就赶紧帮忙添饭添菜…没一会儿,几个人就累得满头大汗,实在是村子里的人吃菜速度太快,一海碗红烧肉一上桌,眨眼的工夫便见了底。
看到气氛这般热烈,顾安然心下高兴,他们兄妹现在孤身在外,郭爷爷也要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过来,乡亲之间的关系若是亲密些,将来要是有什么事儿,还有人能帮把手,这个年代,这样的乱世,名门大族可以靠宗族的力量,而他们,这只能指望同村的乡亲了。
女人这边儿,都是在偏院里,别看顾婉人小,可顾家只有他们兄妹两个,也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主位上招待客人。
陈惠在所有的媳妇里面,算是见多识广的,见桌子上随意摆放的茶具,都是十分金贵的物件,吃用的茶果,更是连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不觉啧啧称奇。
外面的大锅菜,顾婉没太上心,可屋里给女人孩子吃的主食,她却特意显摆了一下厨艺,驴打滚,糖卷果,鸡肉卷,炸糕,粥品还有红稻米粥和碧梗粥,样样精细美味,看的几个媳妇几乎不忍下手。
第二十八章 藏书
更新时间2012-9-13 8:01:51 字数:2059
顾婉见陈嫂子带着她四岁的小女儿一起来,那孩子有点儿婴儿肥,脸蛋圆滚滚的,大眼睛一睁,懵懵懂懂,水润漂亮,不觉就带了几分欣喜,连忙抓了一把糖块儿递给她吃。
陈惠一看那糖,竟然不似饴糖,仔细一瞧,惊道:“这糖,是沙饴做的吧?我以前听爹爹说过,这种雪糖块儿,也只有大庸的‘蜜斋’有卖,每天也就有三五盒出售,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呢!”
顾婉一怔,随即笑道:“哪里是陈嫂子说的金贵东西,这不过是自家制的,只是材料难得了些,本身也就是给孩子吃的零嘴儿。”
众人一听是自制的,陈惠不觉露出骇然的神色,其他人没多想,连忙都看过去,见这糖块儿莹白如雪,形象各异,有白兔,蛇形,花状各种样式,都甚是喜欢,几个带孩子的,全吃了不少。
顾婉却是心下一动,她在二十一世纪呆的久了,都快忘记,在丰朝的制糖业并不发达,手工熬制出来的砂糖,产量很小,还浑浊,稍微上些档次的,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而糖又不像盐铁之类,有朝廷管制,不是寻常人能轻易涉足,她记得《天工开物》里,就记录制糖的各种方法,抄写下来卖出去,多了不好说,至少买地的银子肯定能凑够了。
她思绪流转,面上却分毫不曾显露,客客气气地和几位嫂子说话,行为举止,无一处不落落大方,让在座的媳妇们,很难不对她心生好感。
一顿宴席吃完,天色已暗。
男人们都各自归家,几个小孩子拿着瓜果零食在门外嬉笑,陈惠几个,则帮着顾婉把碗筷都收拾干净,顾婉也没推辞,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收拾,恐怕要费上半宿。
剩饭剩菜都分去喂猪,锅碗瓢盆放入水池,顾婉把剩下的半锅白面馒头,还有几块儿熏肉,用篮子装好,打算等明日,让孙镖头帮忙送去福田院那边儿,听说最近,涯州也有不少灾民涌入,兴元街面上的乞儿也越来越多,福田院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因为里面收容的多是老弱病残,做不了活,每日能喝一碗稀粥,饿不死已经算是幸运。
顾婉摆个宴席,剩下的饭菜浪费了也是可惜,送去福田院,指不定能救人性命!
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顾婉私下里做做也就是了,没必要说出去,省得让人说她装模作样。没一会儿,一切收拾妥当,陈惠几人,才饶有兴致地参观顾婉的新家。
顾家两兄妹初来乍到,院子里也没有大收拾,除了有几个石桌石凳之外,就是些以前种植的树木花草,王策照顾的不错,如今新春,到是有几分绿意。
不过,顾婉所住的东厢房,却是布置的极为雅致,东西不多,但样样非是凡品,屋子里并未熏香,只在窗前安置了一个天蓝色陶瓷的熏香炉,里面安置各色水果,果香缭绕。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床头,金丝楠木小书架上摆放的线装书和几个竹简。
陈惠借着灯光看过去,见光是纸质的线装书,怎么也有五六十本,每一本都装帧精致,甚至还有四角镶嵌金箔的精装书,“这是…”
顾婉一愣,笑道:“不过是几本杂书,闲来无事,大哥怕我无聊,拿来让我看一看打发时间罢了。”
陈惠眼前一晕,看顾婉的目光,越发惊疑。
若说家里的玉器摆件,还都是花钱能买到的,就算有,也只能说明家里富贵,可是书籍…经过前朝多年战火洗礼,绝大多数的书都损毁了,现如今,就是世家大族,能有大规模藏书的也少。
她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娘家还富贵,她在家乡,随爹娘去参加知府家老太太的寿宴,和几个小伙伴打闹,不小心闯进了书房,就让她爹爹打了手板,一双手肿的和萝卜似的,十来天都没有好——而那书房中,藏书也不过寥寥十几本,连这里的一半都没有…真要说起来,眼前这几十本,对真正的望族,自然不算多,可是,随意地摆放,给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看,无论在哪一家,都不大可能——顾家里得有多少藏书,才会这般漫不经心!
当初她出嫁,娘亲就把家里陪嫁的一本《女诫》,一册残本《道德经》,拿来给她压箱,就让她在婆家的地位大为升高…
顾婉若是知道陈惠这么想,肯定会大吃一惊,其实,这里这几十本,确实都是看着玩的杂书,真正重要都搁在书房了,两个大书柜,其中一个放的都是顾安然需要用到的书籍——《大学》、《道德经》、《礼记》之类。另外一个则放着顾婉买来的,不能轻易示人的书,当然,这些书,顾婉尽量选择这个时代曾经有过,如今不常见的,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要不是她的随身商店绝对智能化,属于本土的书籍,本土已经存在的书籍,都单独划出列表,她想挑选,恐怕还要费一些心力。
她早就发现,在二十一世纪读到的古籍,自己的世界大部分也有,连作者的名字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生存朝代的名字,略有差异,有些朝代有,而有些,她却连听,都没听说过,就如秦始皇,在她的世界,始皇帝明明姓赵,建立卫朝,也没有二世而亡,而是传承了三百年,才被刘家的汉朝取而代之的…
她也不明白,到底是自己知道的历史被人修改过,还是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像二十一世纪流行的说法,她生活在地球的平行时空?
好在顾婉从不是较真的人,她自过她的生活,历史知道一点儿也就罢了,没必要追根究底…
请几个嫂子安坐,奉上茶果点心,没多一会儿,顾婉就很明显地发现,最会说话的陈嫂子都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往书架上瞥…她不觉心下失笑。
也难怪,别说现在,就是上辈子,顾婉纵然明白书籍珍贵,也没办法真正去理解,这个朝代的普通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人的羡慕。
第二十九章 送行
更新时间2012-9-14 8:01:54 字数:2266
当年,顾婉与舅舅相认之后,来往的都是世家大族,家家户户都有藏书,甚至把藏书的多寡,当成一个家族能不能称为世家的判定标准,甚至还有一些宗族,历经举全族之力,建起藏书楼,让族里的子弟都能进去读书…
顾婉自己,更是被她舅舅严格要求,每日按照课表学习琴棋书画,书是想不读都不行的。后来又跑到二十一世纪那个什么都值钱,只有知识不值钱,想学什么都能学到,就看愿不愿意去学的地方,呆了三十多年,自然,她也就无法理解,寒门百姓对知识的敬畏之情。
此时见陈惠看书本的目光发直,顾婉便出声道:“这些都是些游记之类的杂书,若是陈嫂子喜欢,尽可拿去读。”
陈惠眼前一亮,笑道:“那我可真不客气了,当年跟着爹爹也识了几个字,好长时间不读书,还真怕自己把那点儿东西都还回去!”
顾婉莞尔一笑,觉得陈嫂子这人还算爽利,算得上见多识广,到是可以结交一二,陈惠更是不敢小瞧了顾婉,两家之后,来往到越来越密切起来。
乔迁宴之后,孙镖头帮忙给顾安然和顾婉办理了寄籍,顾家也就算是在村里安家落户了,在乱世,背井离乡,流亡的人口众多,寄籍也变得非常简单。
一切安置妥当,顾婉就开始琢磨着要添几房下人,虽然说他们现在的宅子不大,家里也就兄妹两个,但平时两兄妹事情都多,顾安然要读书备考,顾婉也正是学习的年纪,还得抽时间练字,做女红,好换取积分,家里洗扫,做饭之类的差事,总不能让他们兄妹自己动手。
当初在上琅,两兄妹家业不大,加上要守孝,既不用应酬,吃穿也简单,到用不着找使唤的人,可到了涯州,将来是要和其他家族打交道的,大哥将来也要和他的同窗们相处,总不能连个伺候笔墨的书童都没有!
上辈子他们兄妹在大庸饱受奚落,也有不注重门面工作的因素在内,顾婉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她因为逃难,在路上伤了身体,到了大庸,皮肤又黑又粗糙,个子也小,身体干瘦,就算又舅舅怜惜,可外人却不把她一个黄毛丫头放在心上,哪怕后来她生成绝色,在那些人心里,还是牢牢记着头一次见面时,她的样子!
就连她嫁入荣家之后,本来和善可亲的婆婆,也变得言语刁钻,当面讽刺…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事情,顾婉已经不太放在心上,却绝不肯让他们兄妹重蹈覆辙…
再说,涯州不比上琅,家里也需要人看家护院的。
当然,暂且不用着急,顾婉现在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上哪里去找可靠的人手,而外面不知根底的下人,她还不敢要。
三月初八,上祀节过后的第五天,孙镖头就接到自家主子的召唤,结束了这么长时间在顾家混吃混合的日子,依依不舍地准备离去。
听说孙镖头要走,顾婉一大早起来,便去厨房忙活,给他们一群小伙子做饭,把腌渍好的几只野鸭蒸上,又取了几只小鸡子,切成块儿,干炒了加入豆瓣辣酱,做了个鸡子火锅,又弄了一个老醋花生,溜了个肉片,拌了笋丝。
孙镖头就在院子里坐着,一手捧大海碗,往嘴里灌家常的牛骨老汤,另只手拿着厚厚的葱油饼卷,吃得满嘴流油,一边还唉声叹息。
顾婉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模样,哭笑不得:“我说,孙镖头,我做的饭菜,可是不合胃口?别太讲究了,咱们小门小户,有个粗茶淡饭,也就凑合一下吧。”
孙镖头把起码有多半斤重的饼卷吃完,才叹道:“哎,不是你做的饭不好,而是太好了,瞧瞧,这牛骨汤鲜香无比,一点儿腥味也无,吃惯了小娘子的手艺,将来可怎么办…哎哎哎,你们几个小子急什么,悠着点,不知道的,还以为爷爷克扣你们伙食了呢。”
他就这么几句话的工夫,眼前的一只切成片的鸭子,已经不见踪影,孙镖头赶紧低头,护住另外一只鸭子。顾婉摇摇头,不理会他们争食,径自进屋把自己给孙镖头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反正相处这么长时间,她对这伙子人的大食量,已经很了解,做的饭菜也是尽量多,肯定够吃了,只是他们既然要赶路,吃饱就好,也不能容他们吃撑。
等顾婉拎着包袱和食盒出门,汤菜已经下去了七七八八,孙镖头正惬意地眯着眼睛,夹着花生慢慢品尝,听见动静,一抬头看到顾婉手里的食盒,顿时眼前一亮,笑道:“我就知道,小娘子肯定忘不了老汉的点心。”
顾婉翻了个白眼,把食盒塞过去:“不是给你的,给我妹子吃的。”孙镖头到了三十八,才有了个小女儿,爱如至宝,经常在顾婉面前夸赞。
后来,两个人渐渐熟识,顾婉知道他闺女最嗜甜食,喜欢吃点心,每一次他去上琅,就总忘不了准备些点心,让他带回去给小姑娘吃,只不过,那时候路途遥远,顾婉给准备的一般都是耐存放的干果零食,这一次却没有顾忌,非常丰盛。
孙镖头看着食盒里做的精致小巧,跟艺术品一样的,如意糕,梅花香饼,七巧点心,还有晶莹的雪糖,笑呵呵地道:“这般精致,我都怕我闺女只顾着看,都忘了吃啊!”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更长久地落在雪糖上面,还忍不住拿了一块儿品尝,心下有些惊奇——当年在‘蜜斋’,辛辛苦苦,花了五十两银子,买回去哄闺女的雪糖,可没有这么白,这么晶莹剔透…
“行了,这些是给我妹妹的,你们别看了。”顾婉伸手把食盒的盖子盖上,让人送上车,才把另外一个包袱递给孙镖头,“孙镖头,我不是答应告诉你,怎么给马车减震?我从书上看到一种叫弹簧减震器的小物件,设计图纸都写好了,你直接拿给你们的工匠吧,不过,能不能做出来,我可不敢保证。”
孙镖头眼前一亮,如获至宝,看的顾婉一阵心虚,她本身对这些是完全不懂,根本是直接按照买来的设计图照葫芦画瓢,画出来的,至于对方的工匠能不能看的懂,看懂了以现在的条件,又能不能手工制造,她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
“咳咳。”顾婉眨眨眼,把心虚的话吞回去,又漫不经心地道,“还有,我还从书上抄下来一个制造雪糖的秘方,制出来的糖比以前的质量高得多,五百两银子,不二价,替我给你们东家,他应该不会不买吧?”
哐当——孙镖头手里的汤碗砸在了地上!
第三十章 偷闲
更新时间2012-9-15 9:10:38 字数:2135
努力把吓飞的心神又给捞回来,孙镖头苦笑:“丫头,你到底知不知道现在雪糖什么价?就这么把秘方送人?也不怕我们东家赖账?”
顾婉笑了:“就凭你们东家这些年来的照顾,就不是五百两银子的事儿,再说…如果你们东家连这点儿账都赖,那我也只能自认走眼…”
她隐约知道为何承安镖局的镖队会恰好经过上琅,又为什么愿意和她打交道,虽然当时不明白,只有短短几日相交的贵族少年,为何会记得她这么一个弱质孤女,还愿意给予照顾,但本能的,顾婉相信那个人没有恶意。
当然,沐家几十年来,在民间的声望,也是她安心的依据。
再说,她本就没把制作砂糖的秘方放在心上,这方子是从天工开物里摘抄的,在这个年代,确实是好东西,可以顾婉现在的身份,就算拿出来使用,也保不住,说不定会弄个血本无归,还不如直接卖了方子,也好补足买地需要的银钱。
况且,顾婉并不算真的缺钱,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在涯州站稳脚跟,开几个铺子,有了经济来源,她就可以大大方方地从随身商店里换银子用,反正只要她不挥金如土,弄得破绽太大,在这个年代,大约也不会有人精通会计学,发现她做假账。
区区一个雪糖生意,论起价值,根本无法和与沐家结交所能带来的收益相提并论。顾婉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讲,根本不是吃亏,而是占了大便宜,数年之后,多少大商家大把大把的银子掏出来想和沐家合作,还没有门路呢。
看顾家的小娘子眉眼温柔,简直像是送一根糖葫芦哄小孩子一般轻松,仿佛给出去的根本不是什么生金的宝贝,孙镖头深吸了口气,呢喃:“…难不成,读书真的能让人变傻?那我闺女将来…到底是让她读书,还是不让读…”
要是换了别的十来岁的小女孩儿,随随便便就说她有被人家百年老店藏的严严实实的秘方,而且,秘方还比人家的好,孙镖头肯定以为他是疯了。
可是,顾婉不一样,相处三年,孙镖头也算了解这姑娘,她口中从来不曾有过妄语,行事也比大人还稳重,根本不能拿她当孩子看待。
所以,孙镖头丝毫没有犹豫,就相信了小丫头的话,小心翼翼地把随随便便用一块儿粗蓝布包起来的包袱,压在车底下,吩咐四个镖局的镖师小心看顾,他自己的目光也片刻不敢离。
和顾家小娘子打了声招呼,孙镖头就带着车队迅速向兴元奔驰,在路上唯一的耽搁,就是他忍不住花大价钱给自家闺女买了一本字帖…想来,孙镖头见到顾婉,还是更乐意让女儿读书了。
————————————分割——————
沐延昭难得忙里偷闲,坐在暖熙亭抚琴,他的琴不是什么‘焦尾’、‘绿绮’之类的名琴,只是由桐木制作的,外表普普通通,音色也普普通通。
——若是文采风流,把琴棋书画当成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的,那位王孙公子看到,或许会鄙夷万分…
那人是非名琴不碰的。
沐延昭凭栏而坐,黑漆漆的琴落在他的膝盖上,他调的曲子,不大应景儿,是一曲小调——《梁甫吟》,音调悲苦凄切,和他脸上的表情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