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然脸色大变,皱起眉头:“济民堂,济民堂,怎么如此耳熟…我想起来了,济民堂不是王世叔的产业?我记得王世叔仁心仁术,当年为了父亲的病情没少费心思,还说什么也不要娘亲给的诊费…怎么他门下的学徒这般嚣张跋扈?”
顾婉心里也一跳,没想到大哥居然还记得那个姓王的,对他的评价这般高,也对,如果不是对王贤民没有丝毫戒心,大哥那时又怎么会临死都不曾怀疑他…此时却不容她多想,当了很多年的大夫,所谓医者父母心,遇上这种事儿,总是很难袖手旁观。
顾婉叹息,低声道:“孙镖头,大哥,咱们过去看看。”
顾安然也点头:“对,以婉娘你的医术,别的不说,给那位夫人包扎一下伤口,大约没有问题。”
顾婉哭笑不得地摇头,大哥也太小瞧她,需要丰富经验,诊断困难的病且不说,论起治疗外伤,如今丰朝最能耐的神医薛泽,怕也比不上自己!
许是担心路三娘死在自家医馆门前,惹上晦气,济民堂里面终于有了动静,走出一个大约四十来岁的中年大夫,身边还跟着两个蓝衣服的学徒,他一出门,就轻飘飘地看了那两个闯祸的学徒一眼,“你们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还不给我滚!
骂完,才扭头看了看路三娘的情况,不过是扫了两眼,连诊脉都不曾,他便对趴在地上,几乎吓得虚脱的少年道:“路礼,济民堂的止血散明码标价,你拿得出三十两,我便把药给你,不然,你就老老实实离开,咱们这儿是医馆,可不是善堂。”
这话一出,不只是路家兄妹两个,周围的人也暗自咋舌。
有几个看热闹的猎户,惊讶不已,忍不住出声:“什么灵丹妙药?居然敢要三十两?那得买多少金疮药,用一辈子都用不完吧…”
那中年大夫冷眼瞥过去,道:“真以为我们济民堂的秘方,和草药郎中随随便便拿出来的药粉一样?”
说完,又颇为不屑地瞪了路三娘一眼,冷笑:“程夫人,你何必跑到我们济民堂来装死,就这么点儿伤,能有多大事?”
路礼一愣,嘴唇蠕动,脸上白了白,牙齿咬紧,路三娘此时也醒转,听到那中年大夫的话,挣扎着身上拉住少年的胳膊,站起身,嘶哑着声音:“小礼,姐没事儿…”
她如今被赶出程家,身无分文,连弟弟看病的钱都没有,又上哪里去找三十两银子!路礼的目光扫向在东大街摆摊看病的郎中,这些郎中显然甚为同情他们姐弟,便立即有人顶着济民堂的大夫颇带讽刺的目光,走上前,各种草药包递上来。
可是,这些药物外敷之后,路三娘疼的嘴唇青紫,血根本止不住,还是不停地往外渗出。
路三娘叹了口气,低声道:“小礼,算了,我的身体你也知道,本就不容易止血…”话虽如此,路三娘和路礼还是极感激伸手帮忙的郎中,要知道,济民堂是大医馆,寻常郎中可是轻易不敢得罪,他们能顶住压力,关键时刻伸伸手,已是大不易。
中年大夫冷笑:“真以为无论什么角色,都敢自称大夫?你们两个交钱还是走人,赶快做决定,别浪费我的时间!”
如今程明给了暗示,怕是整个享城的医馆都不会愿意给他们姐弟治病,就连济民堂恐怕也要给程明面子,要不然,也不至于说出如此离谱的药费,平时,济民堂的特效金疮药止血散,也只是三两银子一包而已,路三娘心里一苦,眼角便有泪珠渗出。
路礼的脸上隐约浮现出一丝痛楚,他猛然抬头,大声道:“好,我给你。”
说着,路礼就从怀里拿出一颗圆润的,拳头大的珍珠,居然是罕见的血红色,在阳光下一照,那种艳红,让人目眩神迷。
周围一片惊叹声响起,那中年大夫的眼睛,顿时也一亮!
这时,人群里忽然传出一个很清脆悦耳的声音——“我看,三十两用不到,几文钱足够了。”
随着这声音传来,围观的人群一阵骚乱,不自觉让开一条路,这时,路三娘身体虚脱,连站都站不稳,只是倚在路礼肩膀上喘息,闻声看去,却见说话的是一个最多十岁,唇红齿白,面貌秀美的小姑娘。
这小姑娘额头上佩戴着滚圆的粉色珍珠制成的‘华胜’,耳朵上戴着玉兔耳坠,衬托得她面如莹玉,眼似秋水,身上穿着彩绣貂皮袄,还有一条水红的褶子裙,外面罩着雪白的滚毛斗篷,整个人贵气不俗,十分可爱。
那中年大夫脸上一怒,一转头,见到顾婉,愣了愣,到底没有说什么,只回头看着路礼,冷道:“这药,你买还是不买?”
路三娘喘息不止,顾不上这发出声音的女孩儿,拉着弟弟的手,苦笑道:“小礼,那是三丫头给你的,不能给外人,你病的厉害,都没有当了它…姐真的没事儿…”
路礼咬咬牙,一把将手中的珍珠塞入那位大夫手中,呆呆愣愣地扭过头,连看都不再看一眼,周围顿时叹息声四起,连顾婉都忍不住叹了口气,还想说话,让顾安然一拽,到底住了口。
中年大夫面上显出几分得意,从怀里掏出一大包药粉,扔给路礼,冷道:“这是三天的剂量,里面的小包,一天两次,每次一包,一半内服,一半外敷。”
路礼伸手接住,连忙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小包药,先是给三娘喂了一半,又把另外一半均匀地敷在伤口处。
周围的人也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地盯着三娘的额头,可惜,效果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显著,路三娘额头上的血还在渗流…
嘘——不可抑制的嘘声响起。
那中年大夫皱眉,四下扫视,“一群愚人,哪里懂医理…路礼,你等半盏茶的工夫,路三娘的伤口自然就不会再流血,行了,别围在我们医馆外面,碍着我们做生意,你们赔不起!”
他挥挥手,就让身边的蓝衣学徒下去赶人,就在这时,路三娘忽然哎呦一声,一双手捂住肚子,身子摇摇晃晃…
路礼吓了一跳,赶紧伸手扶住姐姐,惊声道:“姐,你怎么了?”
路三娘额头上汗水滴落,嘴唇煞白,浑身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
第二十章 偏方
更新时间2012-9-5 8:00:57 字数:2262
路礼猛地抬头,恶狠狠瞪视那个大夫,大夫吓了一跳,被路礼看得恼羞成怒,“看什么!我们济民堂的止血散,是连宫里都时不时用的,严家军也经常采购,还能吃坏人不成!”
路三娘咬牙,拉住路礼的手:“没事儿,就是肚子有点儿难受,大概是吃了脏东西,小礼,别闹了,咱们走。”
路礼迟疑:“姐,你真没事儿?”
路三娘摇摇头。
顾婉看了看济民堂很不起眼的招牌,眼睛里嘲讽之色一闪而逝,上前一步笑道:“这位姐姐,我略通岐黄,如果你不嫌弃,不如让我帮你看看…入口的药,一定得千万小心,药这种东西,能救人,可一样能杀人呢!”
路三娘尚未觉得如何,周围的人群却是哗然!
济民堂那个中年大夫脸上神色不动,阴冷的视线在顾婉身上一转,冷笑一声:“哼,胡说八道!”但他终究还是没有做太多的动作,一来可能是不屑和一个小姑娘计较,觉得有失身份,二来,也是看顾婉衣着打扮,不像平常的穷苦人。
顾安然皱眉,扯住妹妹的手,低声道:“婉娘,咱们准备的药差不多都用完了,身上也没钱…”他们的行程极为艰难,一路上遇见不少逃荒逃难的人,顾安然和顾婉都是心软的人,没少帮衬食物和各类药品,花费甚大,还要供应镖局一干人的食宿,准备的银子离开上琅没多久就用得一干二净,典当了一部分娘亲留下的嫁妆,这才顺利到达涯州。
在家中,顾婉可以避开顾安然的视线,借口自己买药草炼制,把随身商店里购买的药丸子光明正大地拿出来使用,可在路上,她大哥根本不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也就没什么机会补充药物,现如今,她的药箱已经变得空空荡荡。
不过,就目视看来,这点儿外伤根本用不着多好的药物,路三娘的虚弱难受,也根本不是因为外伤。
她不理会周围的议论声,只看着路家兄妹两个,路三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看见小姑娘那双清澈的眼睛,就不自觉点了点头。
顾婉大大方方地走上前,伸手给她把了把脉,却是一怔,愕然抬头,看了路三娘一眼。
路礼虽说不相信顾婉这个最多十来岁的小姑娘精通岐黄,却还是让顾婉的表情吓了一跳,惊道:“小娘子,我姐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好?”
顾婉挑眉,迟疑了片刻,一挑眉:“看来,这济民堂的止血散还真不能吃…”
这句话说出口,路家姐弟都怔住,整个济民堂门前都静默下来,那大夫脸色大变,厉声道:“小娘子,我先前看你年纪小,不肯与你计较,可是你也别蹬鼻子上脸,如果再胡言乱语,小心我抓你去衙门见县太爷!”
顾婉摇头,看也不看那大夫一眼,只柔声对路三娘笑道:“这位姐姐,你已经有将近两个月的身孕了,你知不知道?”
路三娘愣住,脸上欣喜和痛苦的神色交叉,一闪而逝,却本能地伸手捂住肚子:“我有孩子了?可是我刚刚才…”
路三娘的话一顿,女人家的私密事,到底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顾婉安抚地拍了拍路三娘的手,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路三娘脸上一红,随即又是一白。
那大夫此时却心下大惊,一把推开身边的人,冲上前,抓住路三娘的手腕,不过片刻,他就背上就被汗水给浸透,不死心地再次把脉,咬牙道:“怎么可能?”
顾婉冷笑:“你这个当大夫的,给病人拿药,居然不知道首先把脉,连病人有没有身孕都不问,果然是医者父母心!”
那大夫让顾婉一通冷嘲热讽,讽刺的面上又青又红,指着她一句话都说不出。
路三娘怔愣半晌,一把抓住顾婉的手,焦急地问道:“小娘子,我的孩子如何?不会出事吧?”
“好在刚才用药不多,尚没有大碍。”顾婉从路礼手中,拿出药包,也不打开,隔着纸包闻了闻,才递给路三娘,不屑地道,“里面有很大分量的大黄,确实对止血有奇效,不过,孕妇吃了,很容易导致流产,姐姐,你的身体本来就虚弱,前三个月要小心再小心,这东西可千万别再吃了。”
路三娘像碰到烫手山芋一般,一下子就把药包给扔出去。
围观的人的窃窃私语,嘈杂地几乎能穿透两条街,所有人看济民堂的眼神,都开始变得古怪,那中年大夫愤愤然一扭头,转身就要走,顾婉给孙镖头使了个眼色,孙镖头一个箭步,就窜上去把人拦住。
大夫皱眉:“你们还想如何?”
顾婉盈盈而立,半点儿不气恼,斯斯文文地道:“大夫,你开错了药,赔偿先不说,人家的药费,你总要还吧。”
旁边的小商贩也跟着起哄:“就是,药开错了,最起码也得把药费还给人家。”
“还济民堂呢,真给王神医丢脸!”
那大夫板着脸,努力不让自己肉痛的表情显露出,一甩袖子,把那血红的珍珠扔给路礼,故作不在意地道:“听着,你姐姐的伤,如果不治疗,后果自负!”
路礼手里握着珍珠,左右为难,这享城最好的医馆就是济民堂,再说,他们姐弟得罪了程家,别的医馆,就更不愿意给姐姐治伤了…
路三娘扭头,看着顾婉,很诚恳地道:“小娘子,你看?”
顾婉摆摆手:“小伤而已。”说着,她便走到旁边一个小摊贩前,笑道:“大娘,你这葱和蒜怎么卖?”
那大娘莫名其妙,最后还是让顾婉花了两文钱,从她的摊子上抓走一大把蒜瓣,还有两棵葱。
周围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的,济民堂的中年大夫更是忍不住皱眉,想起刚才的事情,对顾婉却是忌讳三分,“小娘子,你何必多管闲事,跟我们济民堂过不去!”
顾婉只是看他一眼,笑道:“这是什么话!医者父母心,你们济民堂不治病救人,难不成还要拦着别人?”
她口中笑谈,动作却不停,从药箱里取出一块儿干净的纱布,又拿了一把银光闪闪的小刀,将大蒜内膜剥下来。
走到路三娘身边,用纱布替她把伤口清理干净。
济民堂的大夫脸色红红白白半天,哼了一声,一扭头,抱着胳膊冷笑:“路礼,路三娘,随你们怎么折腾,我到要看看,怎么用这乱七八糟的东西当止血药使!”
第二十一章 授业
更新时间2012-9-6 11:05:31 字数:2445
他的话音未落,就看见顾婉在路三娘额头的伤口边沿处,用手指捏了一下,接连变换数次指压的位置,然后把大蒜内膜轻轻地贴上去,紧接着又贴了一层,在众人的注视下,那本来怎么也止不住的细流,居然渐渐停住。
那卖葱的大娘愕然:“…啊?我这蒜瓣的效果,竟然比济民堂的止血散也不差了…”刚才上止血散的时候,大家都看着,效果并没有这般好!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三十两银子的止血散和几文钱都用不了的大蒜,这对比太鲜明!鲜明到就连那位大夫的脸色,也变得铁青。
顾婉失笑,其实差得远,这大蒜内膜只是起到一个创可贴的作用,实际上止血,是她指压的效果,刚才济民堂的止血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话她肯定不会说。
顾婉轻飘飘地看了济民堂的大夫一眼,对周围围观的老百姓道:“如果伤口不大的话,贴贴这大蒜内膜,对伤口愈合有好处。”
周围的人连连点头,这个年代所有人都是敝帚自珍,许多很简单的常识方子,都是家传秘传,根本不会让外人知晓,那些当大夫的,就算知道一些简单易行还便宜的药方,也轻易不会透露——若是透露出去,药铺里昂贵的药物,还有那个片瓦遮身的小民会去买?
一时间,大家看顾婉的眼神便和刚才不大一样。
顾婉又把纱布缠成一团,沾了些许葱叶内膜的汁水,替路三娘把鼻血止住,笑道:“没事儿了,这几天伤口别沾到水,放心,不会留下疤,我再给你开一副药,喝了对姐姐的身体有好处。”
药?路三娘咬了咬嘴唇,脸上现出几分为难。
顾婉知道她是担心药钱,干脆也不开方子,挑挑眉,“放心,都是很常见的药,这里就有。”
说着,顾婉就再几个卖药的郎中摊子上挑挑拣拣,捡了几味药出来,都是生姜,山药,白术之类寻常药材,她根本不用称,手上稍微一掂量,就能拿准分量。
所有的草药加在一起,也就三十文钱,顾安然赶紧掏出荷包,先给垫上,路三娘姐弟两个讷讷半晌,没有拒绝,只是,路礼无论如何都要写下借条,说是等来日他赚了钱一定还。
顾安然没有推辞,路礼有手有脚,几十文钱,总不至于还不上。
“有几味药,尚需要炮制一下。”顾婉四下看了看,从旁边炊饼的老大娘那里,用三文钱买了点儿炭火,又从对面风烟楼借来铁锅一口。
然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药材清洗干净,点燃炭火,把锅热好,挑出几味药,扔进锅里,开始翻炒…
几个郎中都瞪大眼睛看着,就连那位济民堂的大夫,也面色凝重,老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难不成,这就是炒炭?”其中一个草药郎中见顾婉手法娴熟,皱眉沉思半晌,猛然一惊,大叫道。
顾婉有些惊讶,手下不停,回过头看了那郎中一眼,见他穿的衣裳打着补丁,却还干净,面白无须,大约三十岁左右——这炒炭法很早就存在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就有说到,不过,经过多年战火,早已经散佚不全,这类书,大概也只有世家望族的藏书楼里可能有藏本,还不一定齐全,如今大多数郎中,可不知道炒炭这种炮制中药的法子。
这郎中见顾婉看他,连忙低下头,讷讷道:“…小娘子,我不是有意偷学…”
此时各种炮制药材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传之秘,别看现在有个别大夫也知道用炒炭法炮制药材,可是,各人方法都不同,什么药能炒,火候怎么把握,这里面相当复杂,都属于密不外传的秘法,外人若要偷师,那绝对是遭人鄙视的。
不过,顾婉虽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但她在二十一世纪生活了三十几年,各种如今在丰朝千金难得的秘籍,随随便便就能看到,各种知识,也是只有不想学,没有学不到,对这些早已经不在意,这会儿见那郎中发窘,笑了笑,干脆出声给他讲解,哪种药材可以用炒炭法炮制,怎么掌握火候,都有什么效果,等等,一边说一边做示范。
几个郎中大喜,都拼命记忆,生怕自己漏下点儿东西,一点儿都不因为顾婉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儿,就不好意思求教。这个时代,人们都很相信夙根,相信天授,对少年天才,并不会觉得奇怪!
不多时,几味药都已经炒好,虽然都是一锅出来,但颜色和焦黑的程度却各不相同,看得几个郎中啧啧称奇。
“小娘子这一手,单论对火候的把握,可真能算是超凡入圣!”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郎中显然是对药理很了解,一眼就看出,经过顾婉的炮制,这些寻常药材的药性更缓和,还有几味药止血功效大幅度提升。
顾婉也不谦虚,她现在炮制药材的手艺,一点儿都不比在二十一世纪,给她家院长打下手的时候差了,就是年纪小,力气单薄,火候控制的还不够精微。
在人们不知不觉当中,那个大夫早就不见人影,济民堂也大门紧闭,顾婉目光中别样的光彩一闪,心下叹息,一振手中的铁锅,把里面的药材倒在早备好的瓷罐里,低声对路三娘姐弟交代了几句药材晾晒贮存,和煎药时的注意事项,又让她回去放宽心,多吃点儿清淡的东西,就不顾挽留,也不理会那姐弟俩的感激,对顾安然和孙镖头使了个眼色,转身离去。
回到风烟楼,已经是华灯初上,顾婉和顾安然也累得很,随意用了一些点心,便洗漱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镖队就要继续赶路,争取一个上午就能赶到目的地。
本来顾安然还想要拜访一下济民堂,毕竟,王神医曾经和他的父亲是至交,后来想了想,王神医不在,他又不认识二当家王贤仁,济民堂其他的大夫,又着实没给他留下好印象,就自己打消了念头。
顾婉知道之后,再一次觉得,他们先来涯州的主意大妙,不说别的,现在这济民堂已经给自家大哥留下了很恶劣的印象,就算一时半会儿,还影响不到大哥对那位王神医的观感,但总要在大哥心里留下印记,以后王贤民还想骗大哥,总不会那么容易了。
想到此,顾婉心情大好,连数月旅途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可惜,顾安然没有他宝贝妹妹的好心情,反而愁绪满怀——虽然平安来到涯州,挺值得高兴的,可是,他们已经没钱了!
顾安然数了数手头的银子,零零碎碎加起来还有十三两!如果是平常,绝对够他们兄妹两个生活许久,但像安家落户,就这么点儿银子,连几样像样的家具都打不起啊!
…难不成,还要去典当娘亲留给妹子的嫁妆不成?若真沦落到那种地步,让他这个顶门立户,做大哥的,可怎么有脸见九泉之下的双亲!
第二十二章 管家
更新时间2012-9-7 8:01:39 字数:2450
这一次,顾家两兄妹举家搬迁,择定的定居地点,是涯州兴元县,距离享城也就三十多里的路,因为毗邻涯州刺史府所在的‘阳晋’,小城颇为繁华,可以说是涯州最繁荣的县城之一。
顾婉从商店里买了一张当地的地图,看过之后,马上就确定了位置,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说服她大哥。
“我看了郭爷爷外甥的信,兴元县依山傍水,南面就是大周山,风景秀丽,他给咱们看好的那块儿荒地,在石岩县东南,大周山脚下,虽然听说道路崎岖,不大好走,可现在兵荒马乱的,闭塞不是坏事,而且,土地足有三十顷,咱们村子要迁来的只有三十六家,怎么也够用了。”
顾婉拿着红豆糕,一边细细品尝,一边默默计算,对即将到达的新家,颇为憧憬。
坐在舒适宽敞的马车上,顾安然倚着靠垫,眉头紧锁,神情恍惚,似乎根本没有听自家妹子说话。
顾婉见他一副很发愁的样子,连手边的书居然也读不下去,不觉失笑:“大哥,郭爷爷他们舍不得咱们村丰收的粮食,也舍不得家业,想要过来,还得等一年,有一年的时间,足够咱们想办法安家落户了,你啊,少为这些发愁,还是想想怎么进入集贤馆读书吧,我听说,顾师的要求可是非常严格,考核更不会墨守成规,很多名门世家的公子,他都不肯收…别以为你和人家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家就会对你网开一面。”
顾安然苦笑,伸出手指头在妹子光滑如雪的额头上点了点:“你个死丫头,明知道大哥紧张,你还吓唬大哥!”
顾婉眯了眯眼,笑着给顾安然捧了一杯茶水赔罪,心下却略有疑惑:“我听说顾师早就不问世事,怎么忽然就到了涯州,还开办起集贤馆来…”
顾南顾一清,今年六十有三,可成名却已经足足五十年,就连他的大弟子岐山先生刘钧,刘静安,如今也是名满天下。
早在十年前,顾一清就有感于天下将乱,隐居在蓝苍山,闭门谢客,再不理会世事,一直到两年前,沐家仅有十六岁的沐家七公子,沐延昭,亲往蓝苍山,与天蓝别院中和顾一清恳谈了三天三夜,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之后,顾一清就忽然决定前往涯州,创办了集贤馆。
当然,沐延昭和顾一清的相会,属于秘闻,别说前世顾婉不知道,今世她照样不知道。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无论原因如何,于顾婉的大哥来说,总是好事,前世集贤馆出来的人,可以说绝对占据庆朝朝堂,大部分高位官员都出于此,能进入集贤馆读书,前程绝对是一片光明。
只可惜,前世顾安然带妹妹前往大庸,投奔叔父,一路艰辛,到了大庸之后,又赶上叔父病重,想关照他们两个也是有心无力,叔母对他们甚为冷淡,两兄妹寄人篱下,杂事日多,他一个人孤身力弱,担当起教养妹妹的重则已经是千难万难,身体也日渐败坏,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等到集贤馆招收学生,大庸青城书院的赵先生推荐顾安然去参加考核,顾安然也是心向往之,却因为在考场上生病,没有考上,虽然后来顾安然努力上进,用功读书,可基础不扎实,没有名师教导,走了不少歪路,到最后也是不上不下,白白浪费了他读书的天分!
偶尔午夜梦回,想起大哥缠绵病榻,抱憾终身,依旧是痛入骨髓…顾婉默默地抚摸着散发书香味儿的书籍,猛然抬头:“大哥,你就安安心心读书,家里的事儿,自有妹妹照料,再过一年,王嫂子和郭爷爷都来了,你也不用担心妹妹没人帮衬。”
顾安然失笑,揉了揉顾婉的头,叹息:“这三年来,一直都是婉娘你在照管家务,我这个当大哥的,可从来没操过心…”
一开始,顾安然也是满腹豪情,打算好好照顾妹妹的,结果一上手,才发现他就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家务做得没有小妹妹利索,饭做的没有妹子做的好吃,管账计算也比不上妹妹,就连出门采买,他也差得远呢。
顾安然只能沮丧地承认,论管家,十个他也没有婉娘顶用。
之后,他跟着妹子去了一次集市,看妹妹顶着一张纯良无比的脸蛋,忽悠的集市上大小摊贩都把各种好东西廉价出售。而自己采买的东西,质量,没有妹子买的好,价格,也没有妹子买的便宜,当场就被他家那只有七岁的小妹子挤兑的把管家的权力上交。
等到看到妹妹家里家外都打理得甚为妥当,出门也小心谨慎,便慢慢放心,任凭妹妹跟着王刚和王嫂子随意去城里和集市上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