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嬷嬷也担心拘的太狠了,沈今竹会闹出什么事来,不好向沈佩兰交代,再说做小姑的看望嫂子天经地义,于是吩咐了两个丫鬟跟着,一个打扇子,一个撑伞。
二仆一主在树荫下徐徐前行,沈今竹在一处假山下停住,指着里头的山洞说,“今日是乞巧节,要捉蜘蛛放在盒子里结网的,我记得这里头就有,你们去捉两只过来,我去大嫂那里,顺便送一只给芳菊。”
这是乞巧节风俗之一,盒子里的蜘蛛网越密,预示着女孩的女红就越好,这两个丫鬟都是福嬷嬷从魏国公府带过来的,平日里娇生惯养做惯了副小姐,那里做过钻山洞捉蜘蛛这等事?身形修长窈窕,容长脸蛋,唤作玉钗的丫鬟哄劝道:“福嬷嬷早上还说这事呢,已经吩咐粗使婆子们去寻蜘蛛了。”
沈今竹道:“婆子们就知道偷懒吃酒,随便从墙角扫几只蜻蜓都捉不到小蜘蛛糊弄,山洞里的蜘蛛才大呢。”言罢,赖在原地不肯走。
容颜很是俏丽,唤作金钗的丫鬟指着远处扫地的婆子说道:“四小姐稍等片刻,奴婢叫她来帮忙捉几只。”
“哎呀,捉几只蜘蛛都磨磨唧唧的,你们不去,我自己去。”沈今竹撸起袖子就要往山洞窜,玉钗金钗忙一个拉、一个劝,沈今竹那里会听?玉钗没有办法,只好咬咬牙道:“四小姐在这里等着,奴婢去寻就是了。”
沈今竹递过两个竹丝编的空蝈蝈笼,“就装在这里——记住要挑大的捉啊。”
想起蜘蛛毛茸茸的腿,大夏天的玉钗直觉得后颈汗毛都竖起来了,到底不敢独自去,拉着金钗一起走进山洞。
山洞阴凉多蚊虫,下人们偷懒很少打扫这里,形成卫生死角,所以这里简直是为蜘蛛开了家自助餐厅,许多铜钱大的蜘蛛在这里开派对,玉钗金钗哆哆嗦嗦,迟迟不敢动手,等她们鼓起勇气完成任
务出了山洞,树荫下躺着一柄纸伞,沈今竹早已不知去向了。
甩掉姑姑两个“爪牙”,纵使脸上厚重的美白膏体依旧,沈今竹也徒然觉得轻松许多,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信步走到青果满树的桃树林,这里比较荫蔽,相信那两个钗不会那么快找到自己,岂料才入桃林,一个青果嗖地砸过来,沈今竹忙侧身躲避,青果擦肩而过。
桃子还没成熟,硬梆梆的,若真砸在身上,还是挺疼的。
沈今竹矮身从青果来袭的方向瞧去,只见后方一颗桃树上有四条小胖腿在晃悠,茂盛的青果和树叶挡住了“行凶”之人的身形和面容,不过全家敢惹她的人只有两个,沈今竹叉腰叫道:“敏哥儿、讷哥儿!还不快从树上滚下来!”
正是长房沈礼敏和沈礼讷两兄弟,名字出自《论语.里仁》里头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意思是君子要少说话多做事,不过从目前来看,两兄弟和君子的距离有两个筋斗云。说来也怪,大少奶奶王氏生的长子沈礼斐和长女沈芳菊都性子温和乖顺,唯有这对双胞胎天赋异禀,淘气的架势很有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沈今竹拍死在沙滩上的趋势。
“就不下来!四姑姑来抓我们呀!”从一簇青果那里冒出个鸭蛋般的光头,正是早生一刻钟的敏哥儿,一旁的讷哥儿干脆扶着树干站在树杈上,吐舌头做鬼脸,如同误入蟠桃园的孙悟空。
沈今竹穿着一身崭新的青色妆花云雁衫衣裙,爬树肯定会刮坏的,待会还要去看大嫂王氏,总不能穿着破衣,她板着脸道:“再不下来,我就用弹弓打你们。”
“四姑姑惯会骗人。”讷哥儿笑道:“我娘说你最近跟着二姑祖母学规矩呢,才不会随身带着弹弓。”
沈今竹说道:“你们就在猴在树上吧,这桃树最招毛毛虫了,轻轻蛰一下,比蜜蜂蛰的都疼。”
敏哥儿今春被蜜蜂蛰过,至今心有余悸,他有些警惕的看着四周,讷哥儿安慰哥哥道:“准是四姑姑又骗我们,树上都是青桃子,那里有什么毛毛虫。”
“哦,真没有?”沈今竹咧嘴坏笑道:“那我捉几只给你们玩玩好不好?”
言罢,沈今竹折了根桃枝去寻毛毛虫去了,敏哥儿心里直发毛,对弟弟说道:“快,趁着四姑姑走了,我们快跑。”
讷哥儿赖在树上道:“本来就是偷跑出来玩的,躲在树上大姐姐找不到我们,要是到了其他地方,定会被拖回去写大字。”
敏哥儿眼睛骨碌一转,“我怕四姑姑的毛毛虫,我们换颗树藏着吧,都不出声儿,她回来找不到我们就走了。”
讷哥儿方点头,兄弟两个相继从树上溜下来,灵活的不像个小胖子。岂料脚跟刚碰到地面,沈今竹从藏身处跑来,兄弟俩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无奈小短腿跑不过沈今竹,被她一手一个揪着耳朵教训道:“真是反了天了,连我都敢偷袭——再过些天我就要走了,以后谁带着你们玩儿?天天写字背书,有哭的时候!”
“什么?四姑姑是真要走?”敏哥儿欣喜说道:“这么说,以后这树上的桃子、湖里的莲蓬、岸边的鹅蛋都是我们的啦?”
讷哥儿也顾不上耳朵疼,跟着说道:“太好了,终于没有人和我们抢打秋千了!”
沈今竹怅然若失:她知道自己淘气,给家里惹了不少麻烦。但是即使是贪官,也希望离职的时候能有百姓夹道送别,送万民伞、被抢着脱鞋子挽留、依依不舍的场面。沈今竹这个大俗人当然也不能免俗,她细数府中众人,最和她臭味相投的就是这两个侄儿,还以为敏讷兄弟知道会勃然大哭、在二姑姑那里打滚撒娇留她,谁知兄弟俩差点敲锣打鼓要开个欢送会庆祝了。
又生气又伤心,沈今竹照着兄弟俩的圆腚拍了几记,这一年俩人不再穿开裆裤露出光腚,故兄弟俩也不觉得有多疼,捂着屁股笑嘻嘻跑开了。
沈今竹意兴阑珊的去了大嫂王氏的院子,此时烈日初绽,院子洒了水,只见树荫花影,回廊处挂着两对鸟笼,几只黄雀在里头吃着小黄米,一对绣眼鸟将头埋在紫砂水盅里头清洗羽毛,独有一只百灵鸟站在杆上吟唱,眼睛追随着沈今竹的背影消失在湘妃竹门帘里。
打帘子的丫鬟不知去了那里,沈今竹自己掀开门帘进屋,隐隐听见百宝阁后面有人说话,小孩子脚步声轻,里头的人浑然不觉。
“昨夜你又做那个梦了吧?每次噩梦,你早上都没个好颜色,这病昨日刚好些,今天瞧着又重了。从四小姐回来的那几天起,你总是这样好一天歹一天的,身子耗不起啊。要我说,你这是心病——北京那么大,打听个人哪有那么容易,横竖银子都送出去了,你安心养病等消息便是。”
“这几日忧心,倒不是这事,我娘写信来,说小弟在北京不好好读书,这才去了几日,就在外头养了个外室,那外室还来历不明。弟媳哭着要和离,两口子天天吵架,唉,我祖母气病了,可怜我娘上要给老的伺疾,下要安慰儿媳、管教儿子,唉,我离娘家远,不能为母亲解忧,昨夜写信教训弟弟,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听声音就是管嬷嬷和大嫂,谈的事情沈今竹半懂不懂,但也明白是大嫂不愿公开的私事,沈今竹无意听壁角,便停在原地,悄悄退到门口,大声说道:“大嫂,我来瞧你了。”
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慌慌张张、睡眼惺忪的从耳房里跑过来,管嬷嬷眼角余光冷冷的扫一眼,笑着迎接沈今竹,“四小姐果然懂事了,一早就来陪我们少奶奶说话。”
王氏穿着半旧的玉色云绢半臂、桃红遍地金马面裙,青丝松松绾在脑后,簪着一朵含苞待放的鹅黄色睡莲,慵懒的斜倚在弹墨引枕上,对着沈今竹招手道:“小姑来了,过来坐,再过些日子,可不能天天看见你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姑娘还不太掩饰自己的心情,沈今竹悻然坐下,无精打采问候:“大嫂身子如何了?请大夫看了没有?”
看见王氏腰间流苏素玉绦环,沈今竹又道:“大嫂衣带渐宽,要注意身体。”
看来熊孩子没将刚才的谈话听进去,王氏和管嬷嬷飞快交换了个眼神,心下如释重负,话语倒是依旧淡淡的说道:“小姑多虑了,我就是晚上没睡好,头疼,白天补补觉就成,懒得寻医问药的折腾。”
“诶呀,我来的不巧,扰大嫂的清梦了。”沈今竹忙站起来告辞,老实说,她来瞧王氏也只是个幌子,实际是想找机会出去玩,如今目的达到了,这过场还是要走的,回去也好向福嬷嬷交代,既然王氏说要睡觉,干脆顺水推舟告辞算了。
王氏拉着沈今竹的手坐下,“这会子我又不想睡了,坐下陪嫂子说说话,来人啦,端一碗酸梅汤来,加上昨夜冻上的葡萄粒。”
沈今竹小孩性情,一说到吃,立刻有了兴趣,“平日里酸梅汤里加冰粒子的,大嫂兰质蕙心,居然想到加冻的葡萄呢。”
王氏笑道:“我也只是偷师,据说那西洋人喜欢往酒里头放冻的水果,我就试了一次,咱们家的葡萄甜,味道果然不错,最适合夏天喝了,今日乞巧节家宴就喝这个——你在拂柳山庄一场大醉,我是不敢给你喝酒的,想着酸梅汤加这个应该不错,你今日且一试,喜欢的话,嫂子叫厨房天天给你送这个新的解暑汤。”
约一盏茶时间,新式酸梅汤就到了,沈今竹喝的香甜,外软内硬的冻葡萄在嘴里嚼的脆响,直说好吃,王氏叹道:“小姑有口福,我若不是体虚,也想来一碗呢。”
姑嫂正说着话,外头打帘子的丫鬟说道:“少奶奶,二小姐来了。”
沈韵竹施施然而来,有了沈老太太的鼓励,沈韵竹很快从和离的阴影中走出来,气质行事越发稳重了。沈今竹恋恋不舍的放下碗,站起来行礼道:“二姐姐。”
沈韵竹笑道:“这行礼的姿态大不一样,四妹妹果然进益了,二姑姑真是会调教人。如此这番在魏国公府过几年,咱们家就要出个名门淑女了。”
王氏忙吩咐下人给沈韵竹也端上冻葡萄酸梅汤,沈韵竹也问候了王氏的身子,而后说起了正事:“乞巧节家宴菜单上不是有道清蒸鲥鱼吗?方才采买的来回事,说今日集市上的鲥鱼都不太好,要么不新鲜了,要么个头太小做出来摆盘不好看,问该怎么办?毕竟是一场家宴,不是平日的三餐,换个菜或者个头小点也无所谓,我拿不定主意,过来问问大嫂。”
王氏轻摇纨扇,“哦?这可难办了,一来鲥鱼全家老小都喜欢吃,二来江南无鲥鱼不成宴,要采买的下午去桃叶渡瞧瞧,兴许能碰到刚靠岸的渔船,不拘多少银钱,挑好的买回来蒸上就是了。”
沈韵竹心中暗道:大嫂话说的轻巧,今日整个金陵都过乞巧节,采买的去了桃叶渡就一定能买上好鲥鱼吗?何况桃叶渡在城东距离遥远,买回来宴会都酒过三巡,早迟了,大嫂当家这么多年,还不知道这个?定又在给我设难题。
自从那次梦魇后,王氏的病情起起伏伏,为了让孙儿媳养好身子,也为开解沈韵竹和离之伤,沈老太太命沈韵竹帮忙管家,大小管事都向沈韵竹和管嬷嬷回事,韵竹怕出纰漏,担心大嫂看轻自己、辜负沈老太太的信任,所以凡事循旧例而行,不敢自专,若有不明之事,总是搁下先问王氏或者她的心腹管嬷嬷。嫁妆失窃事件让本来关系就淡淡的姑嫂起了龃龉。王氏心中有鬼,沈韵竹疑心未除,明面上姑嫂和睦,暗地里互相较劲试探。桌面上笑靥如花,桌下已经拳脚来回好几趟了。
当然了,此时沈今竹一心一意品尝着冻葡萄的美味,她身量尚小,坐在罗汉床上悬空着脚丫,吃的得意忘形,那里闻得到这对姑嫂间淡淡的火药味。倒是管嬷嬷心细,瞧见沈今竹沾着泥的鞋底,对比方才在多宝阁前面那个朝着门口的鞋印,心中有了判断。
作者有话要说:沈今竹被识破了O(∩_∩)O~,贪吃得意忘形惹的祸
图为王氏靠着的引枕,这是87版《红楼梦》里头的道具,王熙凤还抱着手炉,好像是见刘姥姥那一集,
沈三离机断家务事,看舆图祖孙说红番
沈今竹吃完最后一颗冻葡萄,勇闯盘丝洞的金钗玉钗香汗淋漓的寻来了。
“你们怎么才来,我等了好久了呢。”沈今竹若无其事的接过金钗手里的蝈蝈笼子,搁在罗汉床上的小几上,“这个大的蜘蛛给芳菊,今晚揭开盒子,估摸她的蜘蛛结的网最密了。”
此时沈韵竹恰好也在这里,芳菊这个晚辈都得了,总不能让韵竹这个当姐姐的白看,沈今竹便将另一个蝈蝈笼子给沈韵竹,吓得金钗玉钗手脚抖索:都送出去了,难道还要我们再去山洞捉吗?
好在沈韵竹推脱了,“ 你自己留着吧,我已经得了一个。”她和王氏闲话了几句,外头就有管事寻她来回事,这回是仓库上的管事娘子,说安排的那套用在今晚家宴上的甜白瓷杯盘碎了两个小碟,凑不成一桌席面了,问该怎么办。
怎么办?沈韵竹心里冷哼一声,换成以前大嫂当家,你们也敢这样回事?正欲借题刻薄王氏几句,吃饱喝足准备告辞的沈今竹却噗呲一笑,玩味的看着管事娘子。
沈韵竹问道:“四妹妹笑什么?”
“这个管事果真是库房的人?怎么记性那么差?连我记得哩。”沈今竹说道:“前年采买的要去景德镇找民窑给家里烧一批青花瓷器,问老太太在瓷器上烧什么图案好,我恰好在一旁听着,说不喜欢青花,要烧甜白瓷,老太太依了我,就定了甜白,还说既是我们这一辈女孩子名字里都有个竹字,这甜白瓷就刻上竹节的暗纹。这批瓷器足足大半年才烧好运过来,杯盘茶盅、摆设用的各种花瓶,几十个大箱子呢,老太太当时还玩笑说,烧的太多了,怕是等到敏哥儿和讷哥儿当了爷爷,这甜白瓷还能用上摆他们孙子的满月酒呢。”
熊孩子说话不留情面,更不会想到这里头有大嫂王氏的缘故,啧啧道:“不就是碎了两个小碟,就凑不成一桌席面了?敢情咱们家家宴赶得上皇宫的大宴了,要摆上百八十道菜?你这刁奴定是欺我二姐不知道这个掌故,故意难为她吧。”
被八岁的小主人一顿数落,管事娘子面目赤红,她原本生的有些黑,黑加红,整个脸如同快要过期的猪肝,嗫喏不知如何应答——沈家姑嫂面和心不合,四小姐天真浪漫看不出来,她们这些人精那会不知呢?虽说如今是二小姐现管着家事,但王氏主持中馈多年,余威和余恩均尚在,不需要王氏刻意交代什么,总有些像管事娘子这样的钻营之辈欺沈韵竹年少不经事,故意使绊子,以讨王氏的欢心,说买不到好鲥鱼的采买如此,她亦是如此。
前年沈韵竹还是闺阁小姐,那里留意道这种琐事,如今当了家,虽有忠仆周嬷嬷帮衬着,也着实有些力不从心,离婚大战加上管家诸事不顺,早已不是一个月前那个欲语先羞、娇滴滴的待嫁新娘了,所以沈今竹刚道出实情,沈韵竹便将手里半盏酸梅汤在案上重重一搁,冷声喝道:“竟敢如此欺瞒!沈家是容不得你这个样的大胆刁奴!”
没想到撞到枪口上了,管事娘子忙跪地磕头请罪道:“奴婢并不是故意欺瞒,奴婢今早开了箱子,数量确实不够,没想到还有其他箱子装着同样的甜白瓷。”
王氏轻飘飘接过话,“你一个管库房的,库里有什么心里不清楚?账册上没写明白?偷懒耍滑闹出这种乌龙来,差点耽误了家宴,你可知罪?”
管事娘子忙借坡下驴道:“奴婢以前是厨房上的,刚去了库房不久,出了差错,请大少奶奶和二小姐责罚。”
王氏长眉一挑,侧身问沈韵竹:“二妹妹,你看?”
你做好人,让我出头做恶人,沈韵竹紧了紧隐在衣袖下的拳头,面色几经变幻,最后摇了摇手中的芙蓉纨扇,轻松说道:“我不过是代管家务,等大嫂病好了,对牌和账册都是交还的,大小管事以后还是要为大嫂办事,怎么处置这刁奴,我听大嫂的便是。”
这丫头上手倒是挺快,看来以后不可小觑了她,王氏说道:“今日乞巧节,见血不吉利,板子就免了,革你半年银米,回厨房做帮厨,你可认罚?”
只要不被赶出去就行,去厨房打杂怕什么,横竖等大少奶奶病好,重新管家了,我还能有出头之日,管事娘子磕头认罪退下。
沈韵竹告辞,沈今竹跟着站起来说道:“我要回去做功课了,大嫂你好好养病,明日得空再来看你——那个蜘蛛记得给芳菊侄女啊。”
“知道了。”王氏依旧懒懒的歪在引枕上,“管嬷嬷,外头热,叫粗实婆子抬两顶凉轿送两位妹妹回去。”
两顶凉轿并行在抄手游廊里,沈韵竹若有所思,低声道:“今天的事,谢谢四妹妹了。”
凉轿晃晃悠悠,荡的沈今竹直打呵欠,“啥?那个刁奴啊,我也是恰好知道底细,大嫂狠罚了她,给你出气了,二姐姐不要生气啦。”
此时一红一绿两只蜻蜓互相追逐着飞过,坐在凉轿上的沈今竹像是打了鸡血,精神起来,蓦地站起,挥舞着双手抓去,居然捉到了绿蜻蜓,抬轿的粗实婆子们发出一阵惊呼,好容易保持平衡没让沈今竹掉下去,跟在轿子后面的金钗玉钗吓得面色发白,额滴个神啦,求四夫人大发慈悲早点回来吧,您一天不管,表小姐就能上房揭瓦,额们实在受不了啦!
沈今竹捏着蜻蜓翅膀,乐呵呵的给沈韵竹看:“瞧这个大不大?给二姐姐喂蜘蛛去?”
沈韵竹看着蜻蜓鼓起的大眼睛,内心轻轻一叹:算了,我和她说这些做什么,分明还是个不通世事的熊孩子。
其实沈韵竹倒是误会了,沈今竹并非不知愁为何物,她明白沈韵竹心情不好,蜘蛛没送出去,就巴巴的捉只蜻蜓逗姐姐开心,手段过于简单稚嫩,沈韵竹理解不了,这和年龄有关,就像敏哥儿和讷哥儿能从躲猫猫游戏中找到快乐,而沈今竹就不屑于参与其中,这便是代沟吧。
话说管嬷嬷目送了两位小姐的凉轿消失在树荫里,这才回到院里,打帘子的小丫鬟自知有错,见管嬷嬷回来,忙自觉的跑到日头底下跪着,自扇了两巴掌,甚是舍得下手,双颊立刻红肿起来,“奴婢该死,偷懒去耳房歇觉,耽误打帘子通报。”
大过节的,一上午连罚两人,管嬷嬷心情很是不爽快,若是把这个小丫鬟罚的狠了,怕人闲话说王氏狠戾,只得说道:“你老子娘一辈子在外院上洒扫,风吹日晒的,好不容易把你弄到二门里头当差,盼着你出息,你倒好,大白天的主子都没睡,你猫在耳房里打起呼噜来,真该泼一盆冷水清醒清醒,去浣衣房里吧,天天冷水泡着,看你还瞌睡!”
小丫鬟哭噎着,对着王氏的房间遥遥磕头,卷起包袱走了。
管嬷嬷回到房间,见王氏舀着一盏冻葡萄酸梅汤喝着呢,急忙夺了碗勺,“还吃着药呢,最忌生冷,吃这些作甚?”
王氏无所谓的嚼着冻葡萄,“这月屋里连冰都不敢用,也不见身子好了多少,可见大夫说的话不能全信了,乘着还有胃口,吃点想吃的,且过的一日是一日罢。”
人若久病,性子变得古怪消极也是常事,管嬷嬷长叹一声,将碗勺还给王氏,“就吃一盏,再多便是不能了。”
“还是嬷嬷对我好。”王氏仰首一笑,管嬷嬷见王氏吃的香甜,就没提沈今竹听了她们的谈话这事,怕打扰她的兴致,暗想横竖四小姐懵懂无知,听了些也无妨,小孩子家的,过一晚就忘记了。
王氏就这么任性了一回,到下午便觉得小腹不适,只是她生性好强,强撑着参加完当晚的乞巧节家宴,到了下半夜上吐下泻,腹痛不止,连夜请医问药,竟是一病不起了,当然,这都是后话。
且说沈今竹“献宝”不成,只得将绿蜻蜓喂了蝈蝈笼里的蜘蛛,还威胁说:“把你喂饱饱的,今晚一定要争气结网啊,要不然,我就把你送给大嫂的百灵鸟当口粮。”
金钗忍不住问道:“四小姐,百灵鸟吃蜘蛛?”
“不清楚。”沈今竹坦然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吃不吃。”
金钗玉钗面面相觑,默默为百灵鸟点了个蜡。
回到小院,金钗玉钗偷偷向福嬷嬷告状,福嬷嬷愁的皱纹都多了,好一顿唠叨,沈今竹没再生事,上午老老实实写字读书,用罢午饭,正欲歇个中觉,福嬷嬷提着一通腥臭温热的液体进来,沈今竹眼皮乱跳,问道:“这——这是什么?”
福嬷嬷说道:“乌鸡血。”
“做什么用?”沈今竹觉得大有不妙,莫非又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美白秘方。
福嬷嬷将一整包桃花粉倒进乌鸡血中,用猪毛制成的排刷边搅边说:“这是夫人从《香奁润色》上找的偏方,将二月桃花研磨成粉,在七月七正午取乌鸡血和之,涂在脸上身上,皮肤白里透红,非常好用呢。”
“什么?!”沈今竹吓得缓缓后退,正欲跳窗逃走,被埋伏在此的金钗玉钗捉住,此时又涌进七个小丫鬟,将沈今竹抬到浴房的竹榻上,按照上午排练按腿的按腿,脱衣的脱衣,分工协作,福嬷嬷化身粉刷匠,蘸着桃花乌鸡血一遍又一遍的往沈今竹身上刷,还不停的安慰说:“若想人前变美,就得背后受罪,乖乖别动,过一个时辰才能洗呢,四小姐歇个午觉吧。”
也不知是年少瞌睡多,还是挣扎着累了,沈今竹居然真睡过去,醒来冲了五大桶水,对镜一照,福嬷嬷满意的笑道:“果然有奇效。”
沈今竹腹诽道:这是吓白了好吧!
到了傍晚,沈今竹换了身衣服,去沈老太太院子里问安。
才入院门,就见一个面有泪痕的妇人领着一对才留头的男童女童出来,男女童都晒的漆黑,比沈今竹更甚,引领客人的仆妇解释说:“这是阮夫人一家,以后要在咱们家暂住。”
家里时常会有暂住的客人,沈今竹自己都快要去瞻园常住了,她对新客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觉得终于有人比她还黑了,有些没心没肺的幸灾乐祸之感。
进了屋,得知沈老太太会客后去了书房,沈今竹径直找过去,沈老太太抱着一卷巨幅图轴,向她招手道:“四丫头,过来帮祖母把这个铺在罗汉床上。”
沈今竹乐不可支说道:“是《大明万国舆图》么?今日祖母要给我讲那里?”
成人高的图轴在山字大理石罗汉床上缓缓展开,这是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所绘、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翻译临摹,是史上最全、最精准的世界地图,后流传至今,按大明律,民间是不准私藏刻印临摹这等巨幅地图的,连官员收藏的地图都有严格的限制,不是你想有就有,但纵使如此,处于各种需要,地图还是在黑市上广为流传,沈家以前做过航海贸易,那时家里就收藏了这幅《大明万国舆图》,世界之大,尽在眼底。
沈今竹指着写着锡兰国(即斯里兰卡)的地方说道:“上次您讲到这里了,说这里产各种宝石、乳香还有龙涎香,当年郑和下西洋时,锡兰国王胆大包天,想抢了咱们大明的船,被郑和打败,绑着国王回来,咱们皇帝另选了新王换上。”
沈老太太是顶门立户的独女,早年随父亲行盐,后来和夫婿携手做海商,见识颇广,闲来无事经常给沈今竹讲些见闻奇谈,从不像其他妇人那样说些神鬼报应、烈女孝子的故事。
“你记性倒是挺好。”沈老太太摸摸沈今竹的光头,“今天不说锡兰了,咱们讲讲台湾。”
“自己家的地盘,有什么好说的,我想听您讲这里嘛。”沈今竹指着非洲地界说道:“听说昆仑奴的老家就在这里。”
“什么自己家的地盘?”沈老太太面有愠色,“荷兰人已经攻占澎湖了,如今台湾几乎被荷兰和西班牙瓜分,咱们大明毫无还手之力,龟缩不出,任凭台湾百姓被人鱼肉,如今看来,整个台湾都会沦陷,唉,若是郑和还在,怎容得这些宵小之辈染指我大明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