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白,人都会有山长水断之时,我们生来本就充满了苦难。”初颜停了下来,望着落满了杉木树的积雪,季之白侧看她的眼眸,如墨一般。
再厚的积雪,终有融化的一天,初颜又说:“山长水断,就换一条路,万劫不复的时候,就学会幻想。幻想不是什么好事,但会让我们没那么煎熬。”
“你有过万劫不复的时候吗?”季之白问完就后悔了,初颜这几年经历的苦难远比他多,可是眼前的大雪纷飞,连路都看不到,何谈出路。
树影恍惚,身影单薄,韶华抵不过苦楚岁月。
漫天风雪停歇了。
除了季之白坚持吊着盐水,医生没再开任何药,母亲的呼吸仍然跟在医院一样,时而急促时而孱弱。
两位姐姐拖家带口终于在风雪中徒步进了家门,三姐弟免不了抱在一起痛哭。
村里来过两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都说季之白的母亲熬不过今晚,让人提前准备好请锣,所谓“请锣”,一是悲送,二则是告知逝者已逝。
虽然不信算命先生,但两位姐姐还是照做了。
夜晚降临的时候,三姐弟坐在母亲的房间里。
季之白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晚上,被算命先生预言的晚上,母亲昏迷的第七天。
大约是深夜十二点,一直昏迷不醒的母亲,忽然抬起了手把身上的被子掀开,嘴里喊着热。外面风雪如此之大,室内烧着炭火,温度也不高,不可能热。姐姐把被子盖上,母亲又伸手掀开,但母亲的手终归是没了力气,最后只能掀起一点点的被角。无奈,姐姐将盖在母亲身上的一床被子完全掀开,母亲才没再挣扎,呼吸竟然没了之前的急促,慢慢平缓下来。
这个夜晚,姐弟三个都没睡,等着天明。
天一亮,他去请了镇上医生来家里诊断,医生看了仍是摇头,但建议他们送市区医院。看了一眼外面糟糕的天气,要不是风雪已停,步行都艰难,别说去市区了,就算是去往镇上,也难,就算路能行,也没有人敢开车去。从家里到市区的路,都是冰封的。
季之白去村主任家求助,主任听了先是一愣,原以为他是来商量丧事的,没想到他执意要找车去市人民医院。主任只好带着他走遍了大半个村子,此路难行,无人敢应声。
晌午也没有找到敢去市区的车,季之白只恨自己不会开,要不怎么都是要去的。连续七天七夜的大雪,石井镇已是肃杀残冬,苍莽银白,再看不到其他颜色,满山青柏的翠绿,也被屏蔽了。
刚进家门,大姐就很着急地说,母亲断断续续地高烧低烧,村里的医生来看过,不建议打针,只能持续消炎,再用毛巾物理降温。不过依然反复无常。
季之白反身想去找镇医院的医生,但据说因为停电停水,镇上的医院都是关门的,只有一两个医生在轮值,即便是这样,他也要抱着期待去。
出了院子门,一个身影远远地朝他走来。
易初颜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知道哪里有车能送伯母去市里的医院,就看你敢不敢去。”
都这个时候了,只要有一点希望,刀山火海,季之白也会去,问道:“谁家的车可以去?”
“邻组上的易桥叔,他家住在另一边。”易初颜指着往北的方向。
“易桥叔我知道,可是你怎么知道他敢去?”
“早听说他爱财如命,他有一辆车,我猜你只要给他双倍的车钱,他准能去,不行就三倍。”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他呢,早年发大水,镇上都淹了,是他开着车蹚过了一道道水沟。”
“不妨一试。”
季之白感激地看了初颜一眼,来不及多说什么,此刻他心里只想尽快找到车。
邻村并不远,只需要穿越新开田,走到镇上,再过一片田野,对面便是。
路过新开田的下坡,季之白倒吸了一口气,路碑已经被埋了一大半,坡度有点高,又滑,他干脆坐在地上,闭着眼滑了下去。
虽然很心急,但还是得一步一步踩实了前行,用了大半个小时,他才走到了易桥叔家。这一路走过去他一点绝望都不曾有,初颜那天晚上说,要学会在万劫不复的时候幻想着希望,何况现在雪停了,这本身就是希望。
最重要的是,母亲还没有放弃。
易桥叔家的院落门很矮,门口的雪连脚印都没有,一眼就能看到停在屋檐角的车,是一辆七座的小巴车,平时镇上常见的拉客车。车身一点雪都没沾,像是刚刚被擦拭过一般,季之白眼里一热,想必车主应该就在家里。
果然,易桥叔正坐在火炉前,跷着二郎腿,屋子里没点蜡烛,借着窗外的光亮,他嘴里哼着小曲,火炉上的蜂窝煤上热着一壶酒。
“易桥叔好,我是十七组的季之白,你一个人在家啊。”
“他们都在广州,也回不来。”易桥叔眼皮都没抬,等季之白说完来意,他才慢慢悠悠地把火炉上的酒壶拎起来,朝着一个浅到见底的小瓷杯里倒,酒在空中划落出利落的弧线,早闻易桥叔贪酒爱财,真是一点都不假。
易桥叔把桌上的酒端起来往鼻间闻了闻,小啜一口。
他的动作越慢,季之白越急。
又啜了一小口,易桥叔才抬起头,也很直接:“去哪儿?能给多少钱?”
“去一趟市医院,您说多少钱合适?”
易桥叔倒也不含糊,直接喊了价,六百!
六百!真的有点夸张,平时开车去市区也就七八十块,但眼下不能讨价还价,只要能救母亲,六百也接受。季之白从口袋里掏出六百块递了过去,钱是他和姐姐凑的,一共也只几千块。
易桥叔不急着接钱,起了身,走到室外车前看了看天,说:“这样的天气,除了我,也没人敢开车上路了,这样吧,你先回去,如果明天早上九点,没再下雪,我会开车去你家接人,如果还下,就……”
“叔,可是恐怕等不了这一夜啊。”季之白心急如焚。
“这雪不停,车没法上路。再说,我院里的雪得先弄干净了,车才能出门,你就祈祷明天不下雪吧。”
“我不怕,现在只求能尽快出车,就是大恩。”季之白忽然想起易初颜的话,山长水断,总会有另外一条路出现。战胜这彻骨之寒,就可能比时间跑得更快,就有希望把母亲从鬼门关拉回来。
未来本来就未可知,命运有时候靠赌。岁月艰难,可这倥偬时光却从不肯为谁停留。
回去的路上,季之白在雪地里往家的方向奔跑,一路上听到石井镇的人们发出的欢呼,原来是来电了。昨天停电了,镇上马上组织了救急小组,修好了电路。
很快,季之白要送母亲去市医院的事,无人不晓。在出发前镇上通电了,似乎是一种新的预示,说这些话的人和宣扬世纪末日到来的人,是同一拨。
两个姐姐连夜收拾,被褥、衣服、热水壶,都是必需品。
夜晚,季之白站在小院里的杉木树下,从前这里枝繁叶茂,如今一眼苍穹蔓延,命运的暗涌会改变什么,似乎只能睁眼静候。明天要去市里,道途艰险,如果人生真的有意外,此时此刻最想见的人是谁?
脑海里冒出来的是易初颜。也许是最后的告别了。
易初颜家的院落异常冷清,易初尧房间亮着灯,挨着的另一间房的门是关着的,屋檐一角青瓦凌乱,被厚厚的冰包裹着的干枯桃树枝垂在空中。
本来想离开,但一想到自己为什么来,还是敲了易初尧的房间门。
易初尧把单放机按了关闭键,他放的音乐声很熟悉,但具体想不起是什么音乐。易初尧自然也知道季之白现在的境况,反过来安慰了他几句。
季之白说想找一下初颜,易初尧停顿了一下,眼睛里闪现了什么又瞬间熄灭了。
他示意季之白安静:“你听。她应该在后山。”
万籁俱寂,耳边隐约有悠扬的声音传来,像是笛子的声音。
这个时候一个人在后山清冷的地方?季之白以为自己听错了:“后山?是风信子温室的那条道吗?”
“你知道风信子?还见过温室?”易初尧压低了声音。
“那天来借磁带,去看了一下。”
“既然你都知道她在哪儿了,不如过去吧!”易初尧拿起了单放机,塞上耳机,把垫在背后的枕头抽了出来,慢慢将身体往下蜷缩。
季之白知道他在赶客。
借着雪地的光芒,他穿过堂屋,推开后院的门,循声而去。
果然,本来遥远的声音近了许多,像笛声,但比竹笛的声音低沉厚重了些许。沿着后院那条路,经过风信子的温室,雪地上一连串深深浅浅的脚印,跟着路上的脚印走了一段小路,他来到一片竹林。
密密丛生的散生竹,易初颜披着一件雪白的长斗篷,头发散落在衣帽里,盘腿坐在一堆竹叶上,嘴唇跟着手中的乐器转动,手指娴熟,那乐器发出的声音空谷婉转,曲子感伤。
不知什么时候,大雪竟然停了,季之白不忍打断,直到一曲吹毕,他从未听过这样的曲子。
站在那片竹林外的季之白,踩着雪地走了进去,忽然有种踏雪寻梅的感觉。
低着头的易初颜仰起了脸,短暂的惊诧,还从未有人来过这里,她刻意压低了吹奏的声音,怕惊扰了别人。
季之白忍不住感慨从不知道在山村的小角落里,竟然有一方乐园,至少是易初颜的乐园。
“这个地方是有名字的。”
“还有名字?”季之白觉得越来越有趣了。
“是,叫星星之眼。”
“星星之眼?”虽然此时此刻天上没有星星,只有大雪初霁后还零星飞扬的雪花,站在竹林抬头往上方的天空看去,是无穷尽的美丽,不敢想象若真的是在星夜,这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星星之眼,确实很美。
“之白,你站着别动。”易初颜眼睛忽闪,走到一根竹子下面,轻轻地摇晃了一下,只轻轻地一下,天空中唰地落下了漫天的雪花。
雪花落了他一身,头上都白了。他和易初颜对视了一眼,两人发出了笑声。
易初颜拍掉他身上的雪花。
“别说,真是好看啊,在这样的竹林里,落什么都是好看的。”
“正是。”
“一开始你一定幻想过要是落下来的是星星该多好,是这样吗?”季之白望着易初颜的双眼,虽然天空没有繁星,但她的眼睛里此刻星光灿烂。他莫名怜惜。
“算是吧,简单纯粹。”
寒风凛冽,但季之白还不想离开,星星之眼,似乎是一个可以让他刹那迷失的地方。
“刚才你吹的曲子是?”
“《故乡的原风景》。就是那天我买的那盘。”
“真好听啊,故乡的原风景,原风景被你吹出了另外的情绪,大概就是乡愁吧。”
“风景也都是因人而异,谁让你以前只专心读书,不闻窗外事,新开田那片稻田,那才是真的美。我有时候想,我们到底有什么是能割舍的,有什么又是不能割舍的,每当我问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去稻田里走走。”
季之白从未听易初颜说过这样的话,十八岁的人生,就开始思考什么是割舍,对他来说,太遥远了。他深呼吸一口气,来自星星之眼的冷空气。
“你手里的乐器是什么?”季之白今晚发现易初颜就像一个突然闯入他视线的陌生人,她生活里有太多他未知的事物,从那盘被废弃的磁带开始,风信子、温室、星星之眼,还有故乡的原风景,和她手里的乐器。
“陶埙。”易初颜握在手里,看上去是一把有年代感的陶埙。
“我想再听一遍《故乡的原风景》,可以吗?”
易初颜点点头,依然是《故乡的原风景》,季之白在那一刻决定将自己原本要说的告别的言辞,全部收回去。他必须回来,这里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他不能忘却的原风景,这里有让他心动的姑娘,有无限惊喜的星星之眼。此刻,他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度过万劫的信念。
对,就是信念,在他十九年的人生里从未出现过的一个词,今晚出现了。
静静地吹完一曲,易初颜问:“之白,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最想变成什么?”
“此刻可能想变成这里的一根散生竹,它们如此坚韧。”
易初颜望着他的双眼,问道:“你要找的车他是不是答应了?”
“如果明天不下雪的话,明早就过来。”
易初颜望了望天空,星星之眼静谧如斯。大雪初停,只是命运不由己,由这场雪来决定,心里一阵悲哀,但她还是说了一句,也许对一个正在困境中的人来说,一句胜千言万语。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季之白现在心里很确定,这个女孩,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他温暖,哪怕是在寒冷无边的雪地里,冰雪不断侵袭,也能让他感受到温暖。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首歌词,叫《假如我是真的》,里面有句词。”
“哪句?”
“假如我是清流水,我也不回头。”
季之白知道她有所指:“肯定不回头,这一遭一定要走的。”话都说到这里了,季之白依然不想把今晚的见面当作一场告别。
“初颜,你有哪些岁月是想回头的吗?”季之白发现自己对她的了解少之又少。
易初颜望着他,笑了,又扭过头去,不看他。
“说不上来。”
“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想回头的吧。”
“嗯,希望明天的你要走的路,是你不想回头的。”“不会。”
暗涌<img src="http://p6-novel-sign.byteimg.com/novel-pic/2bb5fc0d7d3ca1e7400faef1b87af480~tplv-snk2bdmkp8-31.image?lk3s=8d963091&x-expires=1750306817&x-signature=LdhO7OqJSiLgEfuwSYPujUjjRZY%3D">
车从新开田缓慢地开了进来,像一只背着重壳的蜗牛。车慢慢近了,院子里站满了人,赤崎警官正好来十七组配合检查电路,经过这里,听说季之白的母亲要去市区医院,也过来看看。他拍了拍季之白的肩膀,叮嘱他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其实这一刻对季之白来讲,万物都是寂静无声的,他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心跳声。在他日后的记忆里,时间从来没有这么慢过,沉睡的母亲躺在一只小竹床上,从里屋被抬到车上。阳光照着每个人的脸都苍白,他看着眼前每一张脸孔,清楚地知道,大家是来送行的,此去能否无恙归来,并没有人抱太多希望。在他的内心里,这一次是他人生中的悲壮之行,母亲的生命,连同这糟糕的风雪,刻在一九九九年世纪末的记忆里。
三姐弟分了工,他和二姐上了车,大姐留守在家,母亲躺在副驾驶的位置,座位调到最低,身体可以躺着,呼吸也能顺畅一点。
车门关上的一瞬,二姐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车子开出小院,易初颜站在门口。
白茫茫的雪地上,易初颜薄薄的嘴唇冻得红紫,她的脸上带着笑,像是可以暖化脚下的冰雪,如春风即将过境。白茫的世界里,一个十八岁的姑娘,捧着一盆绿色的风信子,这个画面在季之白脑海里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