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钧很没情绪,但他的养子赵延寿却在大契丹幸福地做起了官。
人生啊,就是这么扯淡!
这句感叹是皇帝李从珂抱着后宫的美女们发出的。
契丹大军排山倒海一般拥来,让李从珂闹心不已,他在宫里摆上酒宴,喝得迷迷糊糊之后,就放起了一把火,正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石敬瑭如愿以偿地做上了儿皇帝,建国号后晋,他是不会再犯李从珂的错误的,甫一登基,就命令职业宰相冯道做他的宰相。
冯道乐颠颠地赶来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出使契丹。
而契丹更是久闻冯道其名,早有心将他据为己有,于是趁机点名让他出使契丹。石敬瑭舍不得放冯道离去,想另觅使者,不想其他人听说是出使契丹,无不脸上变色,双股颤抖,于是冯道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了两个字:“道去”,余人见之,无不落泪——这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落泪你不替冯道去?
耶律德光听说冯道要来了,就要亲自迎接,有大臣劝阻他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没有去。
为回到中原,冯道用心周旋。得到赏赐后,冯道便都换成薪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北地太冷,我年老难以抵御,所以早作准备。像要久留的意思。见冯道这样,耶律德光很感动,就让他回去,冯道却再三请求留下来,耶律德光仍让他走。冯道又在驿馆住了一个月才启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员让住就住,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界。左右随从不解地问:“从北边能回来,我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您还要住宿停留,为什么这样啊?”冯道说:“纵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大家听了,叹服不已。
欲速则不达,欲达不可速。老头儿冯道果然有两把刷子。
出使契丹回来之后,冯道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国中政务,无论大小,非问冯道而不能决,甚至石敬瑭还就军事问题请教过冯道。冯道曾经表示过请辞,石敬瑭勃然大怒,坚决不许,甚至连冯道的辞呈都不看一眼。
就这样冯道替儿皇帝石敬瑭打了整整七年的工,然后又换了老板。
石敬瑭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接班,他就是职业宰相冯道的第七个老板了。石重贵这人向来以父亲以儿皇帝自居为耻,即位之后先将冯道放逐,随后废除了石敬瑭与契丹的条约。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闻之大怒,驱兵而入,灭后晋。
没办法,冯道只能再换老板。
大契丹!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问过冯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顺着他说:“现在的百姓即使佛陀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
这话分明是在讨好耶律德光,另一层意思则是劝他不要滥杀无辜。
劝耶律德光的不止冯道一个人,大契丹的吏部尚书张砺,就曾建议耶律德光取得中原之后,全部委任汉人治国。可是耶律德光生平头一次不听人劝,笑曰:你的,汉人的事情统统知道,但我们大契丹的事情,你的统统不知道。
那么大契丹有什么事情汉人不知道呢?
汉人马上就清楚了。
打草谷。
打草谷好啊,打来草谷喂牲口,这没什么错吧?
可是中原地带哪来的什么草谷可打?
只有黎民百姓。
于是黎民百姓遭殃的日子来临了。
这下子汉人生气了,干什么啊这是,你说说你这个耶律德光,大家让你这个异族人当皇帝,那是给你面子,你自己也应该知道点好歹吧?既然你这么不懂事,那大家也不跟你玩了。
天下遂反。
耶律德光看到这种情形,好大不乐意,生气地道:汉人太不够意思了,不好弄,咱们回家,不跟他们玩了。
走?你走得了吗?
耶律德光身死栾城。
这就是《推背图》中的预言故事了:系铃自解铃,父亡子亦死。
耶律德光、石敬瑭这对宝贝父子都死翘翘了。
《推背图》的这一象算是结束了,但历史仍然缓慢向前发展着。
被耶律德光掳至镇州的冯道获得自由,造反的军士推选他为统帅,冯道笑着拒绝了,说:“儒臣安能谋大事,这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然后他看到军中有被掳的中原妇女,就变卖私产将她们赎回,并安全送回家中。
接下来冯道又替他的第八个皇帝老板——后汉刘知远打工,然后是第九个皇帝老板——后周郭威,然后是第十个皇帝老板——后周世宗柴荣,他甚至替柴荣修好了郭威的陵墓,亲手埋葬了这个时代。
歌舞升平的大宋行将到来。
冯道这才幸福地咽气。
他的一生,是为了百姓的一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了儒者无适无莫、义之与比的理想。但无论是在他的生前还是死后,始终是谤名随身。


第十三象 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

象十三 丙子 离下坎上 既济
谶曰: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这一象中有一个英雄即将横空出世,虽然是一个英雄,但此人在历史上能够挤下的地方不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过渡人物。搞不明白这个《推背图》发什么神经,连一个过渡的人物也要说一说,真不嫌累啊。
但过渡人物也很重要,不说也没法子过渡。那我们要解析这一象,就要从一场兵乱中说起,这场兵乱是五代时期无数兵乱中的一次,像往常那样,老百姓们哭着喊着在前边跑,后面追着的是凶狠的乱兵,乱兵很守规矩的,不干什么坏事,就是抢女人和财物。尤其是美貌的女人落到乱兵手中,多半会很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但什么事都有例外,比如我们正要说的这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姓李,身世不详,她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正在荒野里流泪跑路,后面跟着一伙乱兵,乱兵们也不是追不上女孩子,乱兵之所以不急于下手,就是为了要让女孩子跑到一个适合于他们干坏事的地点。
女孩子跑到一片草坡前跑不动了,乱兵们嘻嘻哈哈而来,按住哭得泪人一样的女孩子仔细瞧,哇,绝世大美女耶,这回咱们哥们儿可逮着了。这女孩果然美貌,而且神态端庄,让乱兵们心痒不已,急忙排队,大家轮着来,人人都有份。却不承想,乱兵中的一个人看到女孩子的美貌,突然起了独占之心,向后一指:那边有人来了。兄弟们一回头,只听嘁里咔嚓几声,回过去的脑袋再也没能扭回来,直接掉在地上了。
这个姓李的女孩子就归这个姓刘的乱兵独自拥有了。
慢慢地,这个小兵卒在战场上时来运转,竟然官至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是他的名字。
这段时间里,正逢向契丹称父的儿皇帝石敬瑭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不愿意受辱于契丹,结果引来契丹大兵来犯,中原沦落到了异族之手。刘知远坐镇河东,一边管契丹的耶律德光叫老大,一边仔细观察局势。
经过一番观察,刘知远得出结论:
契丹人在中原不会太久。
果不其然,因为天下纷纷起兵反抗契丹人的统治,契丹人慌忙退兵,早有所备的刘知远趁机兵出河东,狂捞地盘,等捞了个差不多,抬头看看天下:我靠,敢情现在这年头我是老大了,于是建国号后汉,自己做了皇帝。
做了皇帝,那也叫升官,拿出点钱来赏给手下的兄弟们,实属情理中事。可是当时后汉的国库空虚,钱是没有一文,刘知远作出英明决定:
加赋!
这一决定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一个人的否决。
这个人是谁呢?竟然敢否决皇帝的提案?
除了皇帝的老婆,谁还有这个胆子?
没错,否决刘知远加赋提案的,正是他当年在乱军中掳得的李氏女子。现在李氏水涨船高,已经做了皇后了,而且是一个称职的皇后,至少比刘知远这个皇帝称职。
李皇后反对刘知远的加赋决定,她说:你既然做了天子,就要恩泽于万民,现在你非但没有给百姓一点恩惠,反而要加重剥削他们,这样下去的话,实在不是明智的治国之策。
刘知远道:老娘们头发长见识短,你知道个屁啊,我不加赋,不给三军发点钱花,老子这个皇帝马上就没得做了。
李皇后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我愿意拿出宫中的所有财物,让你分发给将士们。
这就是刘知远为什么对他这个抢来的老婆毕恭毕敬的原因了,这么好的老婆,上哪儿去找?刘知远依了她的吩咐,果然赢得了百姓的欢呼和三军将士的爱戴。
如果刘知远再多活几天,多听听李皇后的教导,后汉的江山肯定会更加稳固,可是该着天底下的老百姓倒霉,刘知远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李皇后生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但是这个刘承祐不知怎么搞的,整个怪胎一个,甫一登基,就重用历史第一酷臣苏逢吉,结果把后汉祸害得乌烟瘴气。
苏逢吉其人,有可能是受天下所有的邪恶之气所钟,他起草诏书规定,凡百姓有小偷小摸者,杀全家,杀九族,杀邻居,杀全村。一个人有罪要株连这么多的人,这实在有点离谱,大臣们和苏逢吉理论,于是苏逢吉就退让一步,划掉了杀全村,但有罪之人全家还是要杀的,九族还是要灭的。
结果这个诏书一出,顿时流毒天下,平阴县有十几个村子的百姓全部被杀光,卫州十余百姓追贼遇到官兵,反被官兵诬为贼寇,挑断他们的脚筋扔在山脚下,痛苦地哀号了数日才气绝。
李皇后教训儿子,儿子根本不听:妇道人家懂得什么?
儿子觉得苏逢吉这个宰相蛮好。
可实际上,苏逢吉此人除了占一个残忍好杀、心胸狭窄之外,别无所长。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折腾倒也罢了,偏巧朝中大将史弘肇没什么文化,对文官一向抱有成见,越看苏逢吉做事越觉得不对头,两厢里就闹起了情绪。
史弘肇是武将,握有兵权,苏逢吉自知不是对手,就考虑了一个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案。
有一天,后汉隐帝刘承祐传大将史弘肇入朝议事,史弘肇优哉游哉去了,刚一进殿门,只听轰隆一声,殿门已经合拢,无数甲士从身后冲出,史弘肇措手不及,被乱枪戳成了筛子眼。
史弘肇死掉了,刘承祐和苏逢吉开始分发胜利果实,苏逢吉分到了史弘肇的小女儿做婢女,感觉不错。
但胜利果实太小,还是不够大家分的,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无非是再杀几个武将就是了。
于是在隐帝刘承祐的指挥下,与史弘肇有关系的军事将领全家统统被杀光光。这其中,有一个人,此时正统兵在外,他的满门被苏逢吉杀尽,顿时怒发冲冠,立即提兵返回京师,要报这血海深仇。
此人是谁?
《推背图》这里说得明明白白: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这一象里有郭有雀,正暗合了大将郭威的名字。郭威的脖颈上刺着一只家雀,所以时人又称之为郭雀儿。
明白了,这一象所说的人物,就是郭雀儿郭威。
那么为什么要说郭威只是一个过渡型的人物呢?
无他,郭威有一个侄子,叫柴荣。
柴荣有一个铁哥们,叫赵匡胤。
现在明白了吧?
无缘无故的,自己满门被杀,郭威怒不可遏,率兵而来。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太后怒火攻心,破口大骂刘承祐,这时候刘承祐才好像有点弄明白过来自己这些天都干了什么事,心里也是悔之不迭。李太后正在考虑这事怎么调解,要怎么赔罪才能消得了郭威心中的怒气,不承想刘承祐身边有几个小玩闹,用力拍胸跺脚:我靠,郭威算个卵子?圣上少要担惊,休要害怕,待我提枪上马,取他的项上人头来报。
刘承祐最爱听这话,闻言大喜,立即大开城门,让那几个小玩闹引军出城,大战郭威。刘承祐年轻贪玩,说什么也要跟着去两军阵前玩,李太后苦苦相劝,也劝不住,就这样,不懂事的小皇帝带着瞎胡闹的臣子们,与身经百战的郭威对峙于都城之下。
仗打得一点悬念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悬念。
双方一交火,小玩闹们嘻嘻哈哈冲进郭威阵营,左砍右杀,忽然发现对方也在砍杀自己,顿时大诧。皆因这些小玩闹都是跟着皇帝混的,以前他们砍别人的时候,压根儿就没人敢还手,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天下人都是不会还手的,现在居然还有还手的人,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眼见情势不妙,小玩闹们撒腿就逃,跑得飞快,连能征惯战的猛将都追不上他们。
刘承祐也拼了小命往前跑,估计向哪里跑他还不太清楚,正在糊涂之间,后背被一刀砍过,小皇帝惊叫一声,连伤带吓,坠马身亡,时年二十岁整。
那么是何人杀了这个不懂事的小皇帝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小皇帝的亲信郭允明。然则郭允明既然是小皇帝的亲信,又为什么要下手杀他呢?莫非他是想拿着刘承祐的脑袋去郭威那里请功?
错!
郭允明杀刘承祐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看花了眼,以为皇帝是郭威的部将,所以下刀极是凶狠。
亲手杀死了小皇帝,郭允明又悔又气又急,一抹脖子,自己也陪刘承祐去了。
这时候郭威才引军入城,参见李太后,伏地请恕误杀刘承祐之罪,到了这地步李太后还能说什么?就这样,郭威杀了李太后的儿子,就拿自己当儿子赔给了李太后,认她做母亲,以儿子的身份侍奉她,尊为“昭圣皇太后”。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这一象还没完,事态继续向前推进。
就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要发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匡胤在上演陈桥兵变这一幕的时候,手里是有着一个完整的台本的。而且,赵匡胤还亲自参加过前期的预演。
预演的主角不是赵匡胤,而是郭威郭雀儿。
话说郭威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并商量迎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做皇帝。这边刘赟做皇帝的决议刚刚出来,忽闻前线奏报:契丹寇边。
当此危难之时,郭威立即向刘赟和李太后辞行,率兵去保家卫国。大军行至澶州,众军突然止步不前,而且大声地喧哗起来,郭威惊问:何事喧闹,声音未落,就见赵匡胤、柴荣等人冲将出来,将一面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然后转向众军,高呼道:兄弟们啊,我等攻陷京师,如今再奉刘氏为主,那我们留在京师的家眷还能有活路吗?兄弟们,我提议,咱们就奉将军为主了,大家说好不好?
众军齐声唱道:好。
赵匡胤:再来一个要不要?
众军:要!
这时候郭威急忙从身上往下扒黄袍:这是干啥呀,我靠,你们这是干啥呀,我郭威啥人啊,怎么可能这么干呢,兄弟们你们听我说…刘赟那小子你们派谁去对付他了?这事得赶快。
可怜刘赟这个倒霉蛋啊,他接到让自己做皇帝的消息,喜不自胜地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地赶往皇都,想快点过一过瘾,这才刚刚走到半路上,就遇到郭威的人马,惨遭劫杀。
不得已啊,真是不得已。
郭威就这么做了皇帝。
后汉的残余人马逃得远远的,又停下脚来,再建了一个国家北汉。这时候郭威已经死掉了。这一象好像还没有完结,可是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下一象就没地方摆了,真是让人闹不懂。
不明白那一百只家雀是哪儿飞来的,但也没工夫弄明白它了,这边世宗柴荣已经开始东征西讨了。
所以只能到此结束。


第十四象 五代十国的预言

象十四 丁丑 离下兑上 革
谶曰:
石榴漫放花,李树得根芽。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水自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五十三参运不通。

现在我们有八成的把握可以确定,这个《推背图》应该是成书于宋朝立国初年,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因为推背图里涉及五代十国的内容太多了,而这个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偏偏又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得过盛唐吗?重要得过北宋吗?
但再不重要,五代十国也是我们的历史,而且是一部非常有教益的历史。
在这一象中,对五代十国的全部进程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了:
五代的时间跨度——五十三年。
五代中称王称霸的老大们——共八个姓氏,十三个国家。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终结者”,老天爷交给他的使命就是来打扫残局的,但出于人之常情,他本人非常有兴趣再玩两盘。为此,他特意找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陈抟老祖,让陈老头替自己算一算,自己还有多少年好活。
陈抟老祖掐指一算,曰:我靠,你还能活蹦乱跳三十年。
柴荣大喜,说,那我真是太幸福了,我可以用十年的时间扫平天下,十年的时间治理天下,十年的时间享太平。
陈抟老祖说:没错,那你快去干活吧。
柴荣就幸福地跑去干活。但是历史却证明,陈抟老祖是个大骗子,骗死人不偿命,柴荣才不过活了七年,连残局都没打扫干净,就被罚下场了。
柴荣替赵匡胤搞定了北汉。
柴荣攻打北汉的时候,让冯道好一番阴损,要不说这个冯老头本事大呢,他一眼就看出来柴荣不过是替人家老赵家打工,干得好吃力不说,还费力不讨好。
不过在柴荣征讨北汉的时候,倒有一匹马脱颖而出,荣获“自在大将军”的称号。这匹马是北汉国主刘崇的座下爱骑,幸亏了这匹特别能跑的战马,让周世宗拼了老命也没能追上他。经此一役,刘崇已经不打算再跟周世宗玩了,但宝马良驹功不可没,赐草料,加封自在大将军——以后谁也不许骑了。
摆平了北汉,接下来是最让人恼火的契丹,幸好天助周世宗,其时契丹正值穆宗耶律璟当班,这就解除了边关之患。
何以耶律璟当班,周世宗就高枕无忧了呢?
无他,耶律璟睡着了。
说来这事也怪,耶律璟这人并不爱干活,可是他偏偏从表兄弟耶律阮手中夺得朝政,这个耶律阮的皇位是从耶律德光处得来的,来来去去,都是他们耶律家里的私事,没人管。所以耶律璟拿到权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觉。
耶律璟的觉睡得极有特点,基本上是逮床就睡,睡着了谁也甭想叫醒他,他从白天睡到晚上,晚上醒来一看天已经黑了,那就接着睡,搞得大臣们天天听他打呼噜,实在是没咒可念。
耶律璟就这么睡下去,当然没工夫找中原地区的麻烦了,于是周世宗就去欺负后蜀,几个月的工夫就把活干完了。
接下来的是南唐。
这可是块硬骨头,周世宗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对付南唐,给周世宗制造麻烦的是一个叫刘仁瞻的兄弟,这位兄弟有狠劲,占住寿州与后周的军队分庭抗礼,双方展开拉锯战,你来我去没完没了。周世宗打得不亦乐乎,赵匡胤却急了,心想照老柴这么玩下去,那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啊?
一生气,赵匡胤就越过寿州,奔袭滁州的清流关。清流关守将皇甫晖、姚凤哥俩出城迎战,指着赵匡胤的鼻子叫骂:我靠,就你这样的,有种你过来让人砍一刀试试。赵匡胤回答道:我靠,我过来了,有种你砍我一刀试试。说着话,一刀就向皇甫晖哥俩砍了过去。
皇甫晖和姚凤当时有些头晕,心想这个姓赵的怎么跑得这么快啊,仔细眨眼再瞧瞧,才弄清楚赵匡胤是趁他们列队迎战的时候,带着军队从后面绕了过来。这下子可把皇甫晖和姚凤气坏了,心想这个姓赵的真是赖皮啊,哪有这么一个玩法的?要是都像他这么玩,那别人还怎么混?
生气归生气,但逃跑却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皇甫晖和姚凤撒腿就向城里跑,赵匡胤尾随其后,紧追不舍,一直追进城里,把皇甫晖打了个乌眼青,姚凤也没能跑掉,哥俩全都被逮了起来。
这仗打得蛮好。
南唐已行将陷落。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忘了后周太祖郭威是怎么登基的吗?早年郭威纵乱兵入城,放手让大家乱抢乱杀,等惹出麻烦来,再也没有了回头路,郭威再带着他们改朝换代,大家就会欢呼雀跃。不这样搞的话,谁跟着你干活?
同样的事情又在南唐的淮南地区发生了。
可怜南唐的老百姓哪知道这些花花肠子?当地百姓见大兵入境,立即杀猪宰羊,赶来慰问。不太明白这些老百姓慰问的目的,人家是在拿你当猎物争夺,谁见过猎物热烈欢迎猎人的?这些老百姓莫非脑子有毛病?
后周的军队决定替南唐的老百姓们清醒清醒大脑。
抢劫!
烧杀!
兄弟们放手搞了起来,快活啊,追得老百姓鬼哭狼嚎,满街乱窜。
淮南的老百姓们总算明白过来了,敢情我为鱼肉啊,那就不慰问了,搬到山林湖泊之中去住吧。
筑山为寨,折纸为衣,是为白甲军。
气数将尽的南唐忽然多出这么一支自发的白甲军来,军事形势立即倒转,搞得柴荣郁闷不已,只好收兵,打道回府。
回去歇过气来,柴荣又杀了回来,赶巧这回寿州的名将刘仁瞻正身患重病,病得人事不省,他的部将们一看这情形,就抬了刘仁瞻出来投降,等几天后刘仁瞻清醒过来,睁眼就看到柴荣那张慈祥而亲切的笑脸。
刘仁瞻当场郁闷而死。
南唐割地求和。
收复宁州。
收复益津关。
收复瓦桥关。
四十二天之内,兵不血刃,后周收复了三州十七县的土地。
周世宗雄心勃勃,撸胳膊挽袖子,驱动大军进逼幽州。
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任务了。
他有着充足的信心——如果他还能再多活几年的话。
他这一年才三十九岁。
陈抟老祖说他还有三十年的寿命。
但是他就在这节骨眼上死了。
他留下来的任务从此成为了后来大宋的心结。但直到大宋彻底灭亡,这最后的任务也未能完成。
燕云十六州,终究舍我而去。
临死之前的周世宗,他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


第十五象 五代割据者们的预言

象十五 戊寅 离下震上 丰
谶曰: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扫见群妖见日头。

这个卦象有力地告诉我们:谶言创造了历史。
那么谶言是如何创造历史的呢?
就是大家做事情的时候,拼了老命地往预言上靠,能不能靠得上去不打紧,但只要沾点边,就能图个心安理得。
尤其是在五代的战乱年间,割据者们无一不日思夜想着“一统天下”,可靠什么玩意儿来统这个天下呢?靠自己的能力吗?这万万不可,割据者一点也不傻,傻了他们凭什么割据天下?自己的能力是万万靠不住的。连自己的能力都靠不住,别人的能力,就更不用想了。
那就只能靠老天了。
这个老天如何一个靠法呢?
想办法往老天的意志上靠,如果老天真的有意思要挑选一个人来安定天下的话,最好能选中自己。
可又凭什么让老天高看自己一眼呢?你比别人俊吗?
俊不俊这个不好说,但当时大家的意思,都是在名字上下手。敢情老天只认名字不认人,连个冒名顶替的都觉察不出来。这些人也不说动动脑子,老天有这么好糊弄的吗?
但大家坚持糊弄老天。
从《推背图》的这一象开始。
看看这一象是怎么说的?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下面还有一句,“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于是大家恍然大悟,我靠,我靠,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认为自己洞测了天地玄机,就有三个哥们儿立即行动起来。
这三个哥们儿是:李家的南唐、孟家的后蜀和刘家的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