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疑小说上一章: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
- 悬疑小说下一章:通天杀局
两位皇帝兄弟在回京师的路上,走着走着心里就泛起嘀咕,先是图贴睦尔感觉到让出皇位太不舒服了,接着是和世的部属又太傲慢无礼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再让旁边的人一嘀咕,事情就起变化了。
这个变化还很绝,第十一位皇帝是在他自己的驻地里喝了一杯毒酒死掉的,而第十二位皇帝却和大臣们抢了玉玺上马一溜烟地逃掉了。这么说来第十一位皇帝其实不应该算数,因为他一天的皇帝也没真正做过,而第十二位皇帝才算是第十一位皇帝,虽然他在名义上排第十二位。
第十二位皇帝图贴睦尔死掉了,第十三位皇帝宁宗懿璘质班登场,这孩子登场的那一年七岁,退场的那一年还是七岁,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就早夭了。让这么短命的孩子做皇帝,都是因为皇后听了一个算命的鬼话,那个算命的说皇太子继位后会早死,结果换了个人却死得更早。
现在轮到第十四位皇帝,猜猜他是谁?
他就是伟大的元顺帝,等他出场的时候,大幕已经快落下了,可是这位皇帝还是玩出了新花样,让人头疼不已。
再猜猜元顺帝是谁的儿子?
他就是最倒霉的和世的儿子。是最倒霉的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这位名义上的第十一位皇帝屁股还没挨到龙椅上就被第十二位皇帝给毒死了。可是现在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听信了算命的鬼话,认为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就会短命,于是就想移祸江东,把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请来做皇帝,并同他击掌约定:等他死了后再由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来做皇帝,如果谁反悔谁就是小狗。
可是元顺帝才没有跟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客气,他抓稳权力之后,就将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流放到了东安州,把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流放到了朝鲜,并在半路上杀掉了他。然后,元顺帝自己也被朱元璋赶走了。
回头再想想,大家好好地待在中原多好,非要你争我夺的,看看最后怎么样?一个兄弟也没能留下,后悔也迟了。
对了,这一象是印证《推背图》里的预言,金圣叹老人家说元朝有十个皇帝,那我们这里统计出来几个?
是金圣叹他老人家不识数,还是《推背图》没弄明白?
第二十六象 元顺帝淫失江山的预言
象二十六 己丑 震下震上 震
谶曰:
时无夜,年无米。
花不花,贼四起。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这一象说的事情很明显,四海内英雄并起,元顺帝淫失江山。
元顺帝的全名叫妥懽帖睦尔,他是文宗皇帝的亲哥哥和世的儿子,按道理来说上一届的皇帝应该是和世做,只不过当时事情有些意外,文宗就先代理一下。可是文宗的屁股坐到龙椅上之后就被粘住了,于是文宗一杯药酒毒死和世,自己舒舒服服地做起了皇帝。
等到文宗死翘翘,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文宗的儿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都活不长,皇后不信,就拿一个七岁的孩子试验了一下,结果那个小孩两个月后就真的死掉了。于是皇后就把和世的儿子找来,先让他来干,并说好等他做腻了皇帝后,再传位给文宗家的后代。
天底下还有打这种如意算盘的蠢娘们儿,不服真的不行。
顺帝这边一继位,乐子就来了。
京畿大水,黄河泛滥,两淮亢旱,徽州山崩,汴梁雨血。紧接着彰德路又下起了白毛雨,所谓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接着太白金星大白天招摇过市。总之,倒霉催的,天象乱套了。
于是文宗皇后的兄弟唐其势生气了,要和兄弟答刺海干掉顺帝。
于是唐其势伏兵东郊,趁夜呐喊一声,杀进宫来,不承想宫中早有准备,只见四面八方全是人马,把唐其势像捏小鸡仔一样从马上捏下来,答刺海年龄小,撒丫子跑到文宗皇后的裙子底下,被揪出来当头一剑,差一点没把文宗皇后吓死。
这下子顺帝可得了理,对文宗皇后说:你看看,这不能怪我吧?
于是贬文宗皇后,鸩其子。登基前约定的兄终弟及就这么不作数了。
紧接着大事发生。
废科考,聚河夫,奇氏进宫。
顺帝的猪脑袋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废除了科考,堵住了书呆子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书呆子们怒吼起来。
又聚十万河夫于黄河疏理河道,结果不小心挖出一个独眼石人来,石人背上有字,曰:挖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我靠,天下人如同接到总攻信号一样,一起怒吼起来。
又接着高丽籍美女奇氏进宫,这个奇氏姑娘有点像电视剧《大长今》中大长今,特会搞韩国料理,吃得顺帝眉开眼笑,就一边吃一边幸御了起来,结果搞得皇后钦察氏大呷干醋,怒吼起来,将奇氏一顿暴打。
书呆子们的吼声顺帝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天下人的怒吼随他去,爱吼几声吼几声,吼累了他们自己就消停了。唯独这个皇后钦察氏的怒吼,让顺帝好不乐意,一杯毒酒灌下,于是奇氏姑娘就成了皇后。
钦察氏无端被鸩死,儿子皇太子悲伤不已,仇恨的种子要发芽,但芽在屋檐下,不得不腐烂。
花不花,贼四起——正当黄河农民工刘福通闹事起义的时候,花不花神秘地出现了。史载,这位花不花全名王不花,后改名朴不花,可他无论怎么一个不花法,实际上都很花,因为他跟皇后奇氏有一手。
据说朴不花和奇氏打小是乡里,经常往来走动,两小无猜长大,青梅竹马准备大了骑,可是世道不好啊,奇氏被人逮到送京里来了。于是朴不花就唱着走四方,路迢迢心茫茫,一村又一庄,千里迢迢找来了京师,只为了找到奇氏,等他找到的时候,奇氏已经是皇后了。
朴不花伤情之下,引刀自宫——进宫当太监去了。
他们终于在宫中相逢了。
人世间比相逢更残酷的现实是,逢而不能。奇氏心里好好愧疚,除了铆足了劲提拔朴不花当内官之外,别的忙真的帮不上他了。
朴不花做了内官,就开始考虑国家大事。
他还真考虑对了,因为这段时间里顺帝他老人家不琢磨朝政了。
那么顺帝不琢磨朝政琢磨什么呢?
琢磨男女双修,现在这活宫里边也就顺帝能琢磨琢磨了,如朴不花等已经没有了这个功能。于是为了女人而来到京城的朴不花开始考虑国家政务,应该考虑国家政务的顺帝开始研究女人,这可好,两人调换了个。
经过对国家政事的认真研究,朴不花得出一个结论:顺帝这哥们儿不成,不成不成,如今天下都乱成这样子了,他还闲事不管,只要有美女他就乐得什么都忘了。那什么,要不咱们这样好了,把顺帝撤了吧,让皇太子继位算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
于是朴不花去找丞相太平商量,不想这老头不开窍,竟反对这个建议。
朴不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朴不花生气,皇后就不高兴。
皇后不高兴,皇帝就会愤怒。
愤怒的顺帝撤了太平丞相的职,改由搠思盖担任丞相。
搠思盖脑子清醒,他一看这情形,噢,敢情是谁不允许撤皇帝的职,皇帝就撤他的职,那我就同意撤皇帝的职好了。
这时候有个御史大夫老的沙,他跳出来反对大家撤皇帝的职,顺帝那个火啊,你说这里边有你什么事呢?将老的沙轰出了京师。
老的沙一出京城,就去找一个叫菠萝贴木儿的哥们,两人合兵在一道,发一声喊,向着京师杀了过来。
这都什么节骨眼了,还弄这事。
此时,天下热闹非凡。
栾城人韩山童,性别:男;宗教信仰:白莲教;政治主张:弥勒佛出世。这位弥勒佛刚刚从西天赶到,就被官兵捉住。但是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抢走,奉为新弥勒佛,遁入河南,啸聚万人,号红巾军。这个韩林儿,正暗合了本象中的“中原曾见木木来”,木木来了。
萧县人李二,号芝麻李,烧香聚众,攻陷徐州。
商人徐寿辉,与明教大师彭莹玉合伙,这个彭莹玉就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那个彭莹玉,不带掺假的。彭莹玉能折腾,他们攻破了蕲水及黄州路,部属均头缠红巾,也叫做红巾军。大元天下有麻烦了。
台州盐贩子方国珍闹事。
定远游侠郭子兴也折腾。
泰州人张士诚占据高邮,自称齐王。
老百姓在外边闹事,顺帝在宫里边弄事,天下事,朴不花不管,谁来管?朴不花不关心,谁来关心?
可是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说什么就是不让朴不花关心,你说这像话吗?
虽然不像话,可是人家手里有刀有枪啊。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占领了京城,这时候顺帝出来调停:诸位,别打了,别伤了和气,听我一句劝好不?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就放下兵刃,听顺帝拉偏架:朴不花闹得太不像话了,流放甘肃;搠思盖也是不懂事,流放岭南。
这个结果让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稍微有点失望,依他们的意思,是把朴不花和搠思盖宰了算了,可皇帝这么处理,也不是说不过去。
就这样算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顺帝也只不过有口无心地随便说说,说完了就算了,根本没有真的把朴不花和搠思盖流放的意思。这个就叫执行难了,皇帝已经说了让他们两人走,可是他们不肯走,皇帝又有什么办法?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那个气啊,搞什么搞啊,有这么乱搞的吗?不行,朴不花和搠思盖一定要杀,不然的话咱们接着再打。
顺帝就说:大胆,到底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不过你们人多,人多力量大吗,那就把朴不花和搠思盖送给你们处理好了。
就这样,朴不花就因为太过于关心国家大事,和搠思盖一起被送到了老的沙那里,老的沙一点不跟他们客气,一顿乱剁,把他们搞成了肉馅。
老的沙觉得事情总算搞妥当了,没有了朴不花恶搞,这个破破烂烂的大元,虽说是贼寇四起,怎么也能再折腾一段时间吧?
他想得太简单了。
他也不好好地想一想,朴不花何许人也?男人也,而且是阉割过了的。那他也不想一想朴不花想让谁做皇帝来着?
对了,是皇太子。
没错啊,皇太子还天天幸福地蹲在宫里等着朴不花胜利的喜讯呢,可是喜讯没传来,却被多管闲事的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给搅了局。你说这里边有你俩什么事啊,瞎跟着掺和什么啊。
皇太子愤怒了。
于是皇太子先命令大将扩廓贴木儿率军进驻皇城,和扩廓贴木儿把关系搞瓷实,扩廓贴木儿脑袋发热,立即发兵攻打大同。为什么要攻打大同?因为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在大同呢。
俩贴木儿就在大同打了起来。
这工夫朱元璋起事,陈友谅起事,可谁顾上理会这些闲事啊。
好在朱元璋、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也顾不上理会顺帝他们这一局,大家都忙,朱元璋打陈友谅,方国珍打张士诚,天下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真是一个乱了套的世界,就如满池塘的蛤蟆在呱呱乱叫。
谁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俩贴木儿谁赢了?
不知道。
但是菠萝贴木儿和老的沙却带着军队攻到了京城,那个扩廓贴木儿不晓得哪里去了。
气炸了肺的皇太子亲自率军出城,迎战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这一幕场景,都在《推背图》里写得明白: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都城彻夜开,不开也不成啊,军队进进出出,你砍我杀的,杀了大半夜,皇太子力有不逮,撒丫子狂逃到了太原。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在后面紧追慢赶:我靠,太子你跑什么啊你,你说我们这么折腾不都是为了你吗,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太子已经跑远了,没听见。
回到京城料理国事,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心里说不出来地郁闷啊,就派人去请皇太子回来,皇太子说什么也不回来,还把派去的使者全部扣留。没过多久,皇太子又召集了几路人马,重新杀了回来。可是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烦啊,你说这弄的是什么事呢,我们替他们家办事,怎么他们这一家子就是不领情呢。
碰上不懂事理的皇太子,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没了脾气,只好借酒浇愁。
他们愁得太早了。
皇太子是不懂事,还有比皇太子更不懂事的呢。
谁呀?
还能是谁,元顺帝呗!
因为老的沙将奇氏撵出了宫,不让顺帝搞男女双修了,元顺帝对老的沙特别有意见。不过顺帝有意见不会由嘴上说出来,说出来干什么?无端地惹对方生气,何苦来呢。
顺帝派出了刺客。
菠萝贴木儿被当场刺死,老的沙身负重伤。
然后顺帝把菠萝贴木儿的脑袋拧下来,给皇太子送去:儿子,回来吧,回来咱爷俩一块流亡天涯,不流亡也不行了,人家朱元璋都做皇帝了。
看看这事弄的,后悔了吧?
后悔也迟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老话早就说过了,谁让你不听呢?
第二十七象 朱元璋称帝的预言
象二十七 庚寅 乾下震上 豫
谶曰:
惟日与月,下民之极。
应运而生,其色曰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谈空说偈有真王。
历史又翻过一页,《推背图》也翻过一页。
朱元璋乐颠颠地跑到了舞台上来。
惟日与月,下民之极。
应运而生,其色曰赤。
日月为明,赤色成朱,元璋这两个字在哪儿呢?
朱元璋是后来改的名字,朱重八才是他的本名。
估计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没有考虑到弄个皇帝做做,这工作距离他的个人条件实在是太远了。少年时代的他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一个:弄份能够填饱肚子的工作来干,甭管干什么。
经过认真仔细地研究,他选择了做和尚。
和尚这活好啊,天底下吃饭不干活的差事还真不多,但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和尚管别人叫施主,意思是给别人送钱的傻哥们儿,你不傻怎么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给和尚花?就算你信佛,你信你的得了,跟和尚有什么关系?
信佛的未必做和尚,做和尚的未必信佛。
这是人世间一个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但当时好像没多少人明白这个。
所以朱元璋才先做和尚,后做皇帝。好好看看这两个职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干活白吃饭。
人第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会主导着此后的人生。这个规律,在朱元璋身上体现得再也明显不过了。
但从和尚到皇帝,也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世上的和尚多了,有几个做成皇帝的?倒是有许多皇帝,弄不明白了跑去做和尚。连和尚的始祖释迦牟尼也是一个王子,可知这世上的事情,例外极少。
但朱元璋仍然是一个例外。
他怎么就把自己混成了一个皇帝呢?
这事说来话长,大多数皇帝,你得先把投胎研究明白了,先投生到皇帝家。投错了门路,这事多半要砸锅。但即使是投生到了皇帝家,你也得有点真本事拿出来,让老皇帝看你特别地顺眼,哭着喊着非要让你继位不可,这样才行。否则的话,不但皇帝没得做,连小命都悬乎。
但是一个开国皇帝,他至少,要比这世上的绝大多人有着更多的智慧,与更多的权谋心智。
这些玩意儿少了一点,也没办法成事。
“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汤沸。”我们瞧着和尚幸福,但朱重八先生却是这样评价自己当时的心境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做和尚不是蛮好的吗?怎么就如蓬逐风了,又哪来的沸汤浇他老人家的心呢?
沸汤浇心什么滋味?
很明显,朱元璋是一个敏感脆弱到了极点的人。要知道,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没体验过沸汤浇心的滋味,你踢一条狗一脚,那条狗会幸福地大叫一声,可是你踢朱重八先生一脚,他的心就如沸汤浇洒。
如果我们天天拿沸汤浇洒一个人的心,发展下去情形会怎样?
结果有两个,一个是这个人无法忍受天天沸汤浇心的痛楚,一头撞死。
另一种结果是,他会咬牙发狠一刀宰了你。
朱元璋是后一种人。
而且时代为他创造了优越的宰人条件。
大元腐朽。
腐朽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朽起来那是非常的耐人寻味的。宰相脱脱的弟弟率精兵三十万讨伐红巾军,未及交锋,三十万大军自己就先乱了起来,自相践踏,争先逃命,统帅吓得魂飞魄散,上马疾逃,地方官揪住马缰不放他走。这位统帅大怒,曰:难道我的命就不是命?一刀砍了地方官,一溜烟地逃回了京师。宰相脱脱了解到这种情形,急忙去向皇帝汇报:我靠,皇上,咱们又赢了,大捷!皇帝乐得眉开眼笑:大捷好,我早就知道你弟弟有本事,赏他几个美女!
实际情况是,到了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元人基本上就没有给他添什么麻烦,因为元人自己窝里掐成了一团,所以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始终是想趁这个机会狠捞一票的草根们。
这意思就是说,元人们已经不想再陪大家玩了,无限花花江山,你们谁爱要谁就拿走。
所以当时朱元璋肯定是这么想,我靠,我不就是做个和尚混口饭吃吗,你们凭什么老拿沸汤浇我的心?凭什么啊!那我就不做和尚了,我去做皇帝,与其天天让你们拿沸汤浇我的心,还不如让我来浇浇你们。你以为我不会浇是不是?
伤自尊了。
朱元璋是浇心第一高手,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和尚的白吃白喝生活是以自尊换来的,而朱元璋偏偏又敏感脆弱,这种人哪怕是做了乞丐,你也得跪在他脚下恭恭敬敬地把残羹剩饭供上,否则他就会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别容易走极端,而这种极端的性格,在极端的时代可就占到了大便宜。
纵览朱元璋一生的事业历程,就两个字:极端。
极端的性格加上愚蠢,这种类型的生物我们时常见到。但极端的性格加上智慧,这种类型的生物,就不是那么容易见到了。
朱元璋正是后一种。
乞讨般的僧侣生涯赋予了他过人的世相观察眼光,要知道他每天都在研究人琢磨人,要从行色匆匆的行人之中辨识出愿意施舍他一口剩饭的和根本没这个意思的人,如果他弄错了,遭到了呵斥和羞辱,于是他就“心滚滚乎汤沸”。想来他弄错的时候还不少,所以如果他想避免这种情形,就必须培养起自己更加过人的智慧才行。
他的智慧养成了,就走进了郭子兴的军队中。
据说徐达在那里一眼就发现了他:我靠,这家伙厉害,我就跟着他干了,等他做了皇帝,怎么也不会少了我一只鹅吃——徐达替朱元璋卖了一辈子命,晚年背部生疽,医生吩咐不可以吃鹅,于是朱元璋就派人给他送了一只鹅去。徐达流着泪把鹅吃完,一闭眼咽气了。
徐达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心滚滚乎汤沸”。
与朱元璋相比,徐达不是一般的没有眼力。
但如果说徐达没有眼力,那些追随陈友谅、张士诚与方国珍的人,又怎么说?
只能说,皇权制度是天底下最扯淡的制度,这种制度只允许一个人舒服,其余的人都只能是“心滚滚乎汤沸”,在这个制度面前,那是神仙也没辙不汤沸的。
一眼就辨认出朱元璋肯定是将来那个不汤沸的人,除了徐达还有郭子兴,老郭当时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奇事,因为朱元璋只不过是一个小兵而已。
还有汤和,他是千夫长,却每天毕恭毕敬地跟在朱元璋身后。所以到了汤和的晚年,等朱元璋让所有人都汤沸了,最后还准备汤沸他的时候,汤和自己抢先一步死掉了,让朱元璋汤沸了一把。
崭露头角。
朱元璋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但这时候传来消息,郭子兴被他的手下逮起来关在地窖里了。为什么要逮老郭呢?无非是争夺让别人汤沸的权力罢了。说过了,这种游戏规则决定了赢家只有一个,所以大家不撕破脸皮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朱元璋的极端性格起了作用,他返回郭子兴营中,在众目睽睽之下跳下地窖,将郭子兴背负上来,然后他又把自己的兵马全部交给郭子兴统领。郭子兴怎么好意思这么干?所以他急忙死掉,避免了以后的尴尬。
朱元璋的极端性格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还是在于他与陈友谅鄱阳湖血战之中。当时朱元璋的部将都非常害怕陈友谅的实力,要知道,在这一战中,陈友谅投入了六十万人马,而朱元璋只有他的三分之一:二十万人马。
这是一场输多赢少的战争,是一场死多活少的赌博。
所以大家建议先打张士诚。
张士诚的兵力明显弱于陈友谅,这且不说,张士诚又贪恋女色,部将比他更贪,连打仗都要带许多女人,就在军营里大摆“天魔舞阵”,不晓得这个天魔如何一个舞法,总之很是刺激人的想象力。所以朱元璋的部将们建议干掉张士诚,顺便弄清楚这个“天魔舞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好奇啊,这个可以理解。
但朱元璋不同意。
他就是要先和陈友谅玩命。
后人评价说他有战略眼光,战略个头,这只不过是他的极端性格所决定的。
朱元璋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给做绝。
你们想打张士诚,不就是避免汤沸吗?不行,我偏要打陈友谅,让你们汤沸个痛快!
最了解朱元璋这种极端性格的人,应该要数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了,这家伙是张家的千里驹,有勇有谋,智慧过人,可惜在一次和朱元璋部发生的恶战中负伤被擒。他在狱中绝食而死,临死前托人将密信带给张士诚,叮嘱张士诚万不可对朱元璋抱有什么幻想,宁肯和元人合伙,也不能听朱元璋的摆布。
性格过于自我、过于敏感的人不好共事。
但是朱元璋手下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马,二十万人。不好共事他们怎么来了?
他们找死来了。
他们是为朱元璋登天子之阶铺垫台阶来了。
所以,等待他们的,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加官晋爵,只有一场接一场的血战,只有一次比一次更甚的汤沸。
这就是朱元璋的性格。
也是他的想法。
打张士诚没有把握,打陈友谅更没有把握,说来说去都是没把握。如果打张士诚,就要冒两次险,失败的几率大大提高,那还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恶搞一次过把瘾算了。
于是鄱阳湖血战拉开了序幕。
朱元璋赢了。
他没办法不赢,替他手下的将士们想一想吧,二十万人对六十万人,这些人的感觉铁定的都是“心滚滚乎汤沸”。
那还不如一赌气,拼死拼活算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活下命来,还可以享受一下荣华富贵。
他们想得倒美。
跟着朱元璋,他们这一生就注定了要“心滚滚乎汤沸”。
名将朱亮祖,一生追随朱元璋,但因为袒护一个小小的市霸,与地方官产生冲突,被朱元璋察知真情。便吩咐朱亮祖,去把你的儿子带来。这事跟朱亮祖的儿子有什么关系?
是没什么关系,但只有儿子遭难,才能叫你“心滚滚乎汤沸”,朱亮祖父子被乱鞭打死在金殿之上。
大将傅友德的遭遇更惨,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替朱元璋卖命战死沙场,另外两个儿子则成了朱元璋的最爱。可是忽然有一天,朱元璋召傅友德议事,话题说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简慢无礼”。傅友德站起来想解释一句,朱元璋怒吼一声:你站起来干什么?谁让你站起来的?傅友德只好坐下。然后朱元璋吩咐傅友德:去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傅友德刚刚走到门后,后面有卫士追上来,递给他一把剑:陛下赐二位公子死。傅友德脸色惨白,出去亲手斩下两个儿子的头,回来见朱元璋,朱元璋却冷冰冰地说道:你这种脸色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敢怨恨我吗?真不知道朱元璋问出这句话来的时候还有没有一点点人性,逼人亲手杀子,难道还要让别人感恩戴德喜笑颜开不成?傅友德当时怒吼一声: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命吗?我给你。横剑自刎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