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疑小说上一章:反骗案中案3 作者:常书欣
- 悬疑小说下一章:中国神秘事件录 古墓秘咒
霍桑道:“是的,我已经看见过这位姑娘,不过不曾交谈。昨夜我和你在旅馆门口分别以后,又回进去和姜智生谈过几句。我在那宝城的一只皮包中搜出四封情书,和一副黑玻璃眼镜。据智生夫妇说,这眼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我就料那是宝城为了幼珠的缘故,特地购备,用以掩护他的真相的。我读过那四封信以后,略一推想,前后的情迹便都了了。那时我对于失珠的下落,已有几分把握,使约姜智生今天一早就来;并叫化等宝群回去时,他应装
做无事,决不可马上发作。接着我回来了一次,留了一张条子给你,随后到山海关路正。17号去看了一看,就向那失珠的方面去进行了。“
这一个看似平凡而又波澜层层的故事到这里已是处处合拍,了无余蕴,真像一条链子,已经节节相扣,没有什么缺断处了。我满意地吸着烟,一边在寻思有没有还待解答的零星疑点。
霍桑忽向我道:“包朗,这故事你都已明白了吗?将来你演成了小说,不妨就叫做《两粒珠》。你看好不好?”
我忽阻止他道:“慢。还有一点,我还不明白。”
“晤,什么?”
“那宋伯舜和陈秀梅二人同样接得那粒假珠,为什么一个信做真的,因而生出了一番波澜?一个都立即辨出假珠,当时退了回来?难道这两个人的眼力有高下的不同?”
霍桑沉吟了一下,答道:“我想这宋伯舜也是吃过银楼饭的,当然不会不曾见过真珠。这完全是心理作用罢了。”
“心理作用?”
“是的。你知道宏伯舜的接得珠子,原是出于他意外的。他当时的心理,只是充满了珠的来由怎么样?什么人投递的?有什么目的?等等的一类疑问,一时就想不到分辨珠子的真伪。那陈秀梅的心理状态是相反的。伊早知伊的情人有赠殊的举动,所以接珠以后,便细玩珠子的优劣。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既截然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我听了这个解说,也认为满意。同时我又引起了题外的通想,这姜宝群和陈秀梅的婚约究竟有没有成就的希望?主徽对于错投的事,将怎样向秀梅解释?伊是否也能了解体谅?并且在宝做方面,父母们虽似有允许的可能,那秀梅的父母,不知可也能疏通和解?我正自空想出神,忽听得霍桑咯咯的笑声。
“包朗,你何必应费作的脑力?这个孩子年纪虽轻,魄力却不小。他既沾染了现代青年急于求恋的风尚,那末,此事的能否成就,他自己尽有成算,何必顿劳你越沉代谋?我们并不开什么媒妁公司啊!
我也不禁笑道:“虽然,我记得你在历次的探案之中,已成就了不少佳偶,怎么现在反而说我?”
霍桑忽沉着脸色答道:“不错,我确实已经成全了好几个人。可是我只是为了他们本人的意志,略加助力。若说我个人的旨趣,却是和他们绝端相反的。”他说这几句话的时候,面容庄重,已不见一丝笑容。我有些奇怪。
我问道:“霍桑,你的旨趣怎么样?我倒不曾听得你发表过哩。”
霍桑忽立起身来,丢了烟尾。他走到窗口,站住了静默一会。
他旋转头来冷然说道:“我觉得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最杀风景的,莫过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句话!“
霍桑的语气十分严冷。他的脸容忽微微变异,两顿上略觉泛白,眼光下垂,嘴唇也微微颤动。我不知他心中怅触了什么,又不知他引起了什么蕴藏的感想。我不便再说什么。室中便归于静寂。这时窗外面秋风飒飒,一阵阵落叶萧萧地拂窗而过,似向人报告秋已深了。
正文 楼头人面
更新时间:2008-4-8 10:54:58 本章字数:14470
一、手枪声
我们从十八路电车上跳下来,绕过了转角,霍桑立定了向前瞧一瞧,便遥指着那一排并列的西式房屋。
他说:“包朗,这大概就是倪金寿所说的朝东洋房了。”
我应道:“他既然对你说白杨路的朝东洋房,当然就是这一所。”我们继续进行。我又说:“那边好像有十多幢同式的洋房。金寿可曾说明门牌?”
霍桑道:“说过的,可惜电话的声浪有些模糊,我没有听清楚。不过张家既然出了这样一件凶案,倪金寿又在那里等我们,我们决不致于走错人家。”
时候是夏季,学校将近放暑假。融融的晓日斜挂在天空中,给予人热炙的威胁,幸而风还没有绝迹。人家的门户还大半关闭着,并没有特殊或纷扰的现象。我正在运用目光,辨别哪一宅屋子是出凶案的人家,忽然看见那一排洋房面前的树荫底下走出一个人来。那人穿一件宽大的玄色香云拷长衫,头上戴一顶龙须草草帽,压低到眉毛上,像是一个探伙。他抢前几步,把帽子一把抓在手里,向我们点头招呼。
他说:“霍先生,包先生,我等了好久哩。
霍桑点点头。“金寿兄还没有走?”
那人答道:“没有。他在等你。
我举手指一指。“那边树荫下有铜牌的一个门口可就是张友恩家?”
探伙答道:“不是。张家是钉铜牌的贴隔壁的一个门口。
我说:“为什么不派一个守门的警士?”
探伙道:“有一个在那里,不过派在屋子里面,免得惹行路人的眼。倪探长怕你们两位没有寻处,所以叫我在这里等。
霍桑又点一点头。我也不再多说。我们走到那铜牌的门前。牌上标着“鸥客寄庐”四个隶书,门牌是四O四号。那庄隔壁四O三号才是张友恩家。张家的左隔壁四O二号也有一块小木牌,是一个叫冯超的律师。
我们一走进张家的两扇盘花铁门,果然有一个穿黄制服的警士站在门里面。同时有一个十六七岁穿白条纹布衫裤的小使女从里面走出来,向我们招呼。
伊说:“包探先生跟太太在客堂里谈话。请进来。”
小使女回身向客堂里走,显然是引导我们。霍桑跟着伊进去。我也随在后面。
客堂里的家具相当富丽,是西式的,但壁上的字画都是旧式。倪金寿和一位半老妇人坐着谈话。那妇人穿一件淡蓝色铁机纺短衫,没有系裙,裤子是白组绸的。伊的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中好像都填满了悲哀。倪金寿挺起了他的瘦长的身子,整一整他的一件黑绸长衫,正要向我们招呼寒喧,那坐着的老妇忽夺目先说。
伊哽咽地说:“唉!先生,我的心部儿子死得好凄惨啊!总要费你的心给他伸冤!他的爸还在北平,这里只剩我母子俩。为着我儿子在徐汇中学读书,我才陆在这里。谁知道他读书没有读成,先送了命,而且死得又这样修!
伊的语声很酸楚,眼眶里在流出泪水。伊说话的对象显然是倪金寿。霍桑无言可答,但点了点头。倪金寿完成了几句简短的套语,便开始建议。
他说:“”霍先生,包先生,尸首在楼上,我们先上去希一看。“
霍桑应遵:“好。请你引导。”
这一所两层楼洋房前后有两进。前进靠马路,是死者张友恩的房间;后进是死者母亲的卧室,就是那个诉苦的老妇。我们先走进死者的卧室。卧室中沉寂无声,有个小探伙默默地踏在尸分。尸县横在一张靠窗的写字桌后面的旋螺椅背后,另外有一只椅子翻倒在尸旁。户身上穿一身白帆布的西装,足上白虎皮的皮鞋,白纺绸的衬衫上染了一大块血迹。死者的面孔瘦长而白皙,头发育也泳得很匀整,年纪大约二十左右。他的左腕上戴一只高价的金手表,右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生前似乎是一个喜欢修饰的籁翩少年。这时候他的四肢挺硬,两眼开张,惨白的嘴唇也没有合拢,露着两排牙齿,形状相当可怕。
霍桑先俯身瞧了一瞧,低声问倪金寿。“你已经验过一次?”
倪金寿答道:“是。他明明是给枪打死的。我只在他的身上搜索了一下,尸体还没有移动过。”
霍桑将死者的衬衫扯开些,看那致命的伤痕。衬衫上有些黑灰。伤口在胸口的左面,背心的右部也有一洞,似乎枪弹从左胸射入时,微微偏右,就从右背上穿出。
我说:“这伤痕倒像是自杀的。”我的声音很低,本是向霍桑发的,不料已被倪金寿听得。
他微笑着说。‘“也先生。那里还有几种迹象,似乎和你的见解批反。
霜染也抱起头来。“包朗,你老是这样性急i一瞥之间,你怎么就能够下这样的新语?”
一个软钉子!我有些卤莽吗?是的。可是我并不甘心。
我冷冷地说:“那末这是一件谋杀案了。金寿兄,你总有了充分的证据罢?”
倪金寿道:“证据充分不充分,我不敢说,但关于这案子发生的情形,我已经约略知道,可以告诉你。”“
霍桑把死者的手腕微微屈动了一下,瞧瞧他腕上的金表:又在他身体的下都仔细察驻了一会,便抬起身来。
他附和道:“好,金寿兄,请你把发案时的情形说一说。”他撰出三支白金龙来,把两枝分赠我和倪金寿,一支自己点着。
倪金寿一壁烧烟,一壁说:“这案子发生的时间,就在今天早晨一点半钟。”
我问道:“这是根据死者手表上所指的时间说的吗?”
霍桑向我做一个眼色,仿佛叫我不要多嘴,我只做不看见。
倪金寿道:“是的。这是一个证据。手表停在一点三十二分,似乎因着他中抢跌倒时,受了剧烈的震动震停的。此外还有一种证据比较地担确实些。我们警署里有个巡长叫顾荣林。他在今天午夜下班时,从警署回家,走过这里。那时候大约一点半钟左右。他经过这一排屋子的时候,忽听得砰的一声。声音从这楼上传出去,使他吓了一跳。他觉得那是枪声,急忙仰起头来一瞧、他看见这里一排洋房中部黑沉沉地不见灯光,只有这靠大树一家的楼上,电灯还是亮着。
“荣林正在向楼窗上瞩望,忽然看见一个男子悄悄地开了窗,伸出头来,掩掩缩缩地向马路上窥探。荣林觉得不妙,急急把身子、一闪,准备躲进树底下去,以免危险。这时候他忽又听得关富的声音,同时电灯也完全熄灭了。荣林重新从树底下走出来,再向上面一瞧,楼窗上已是黑漆漆地没有一丝光亮。他觉得事情有些踢跷。可是他一个人手无寸铁,又在深夜,冒昧地上去,不但自身危险,也许反而会误事机。因此他急忙反身向昌明路奔去,打算找一个岗位上的警士一同进去。他奔到转嘴角,碰见一个骑脚蹬车的巡逻警士。他叫住了那巡逻,向他说明了情由,便一同回到这里。
“这时候这窗中的电灯已经重新亮着,楼上又有人声。荣林便和那巡逻的上前叩门。不料前面的铁门只是虚掩着,并没下锁,第二重厦门也一样。所以他们便一脚上楼,等到踏进了这房,看见这死尸像现在一样地躺在地上。死者的老母和一个小使女都伏在尸旁哭。这就是发案时的最初情形。
二、另一个男子
倪金寿的故事告一个段落,把纸烟送进嘴里去。霍桑沉着目光在思索。我也暂时沉默地吸烟。那小探伙张大了眼睛在看他的上司。
霍桑弹去些烟灰,问道:“那时候他们俩可曾见这房里有什么别的男子?
倪金寿道:“没有。当时荣林也曾问过。据说这里的男子,除一死者友恩以外,只有一个老仆叫寿庆。寿庆年纪已经六十四,耳朵又是聋的。他虽睡在楼下,但是楼上出了这样的命案,他还是糊涂地不觉得。直到荣林上楼之后,要查问前门怎样开的,才下去把他叫醒。
霍桑沉吟地说:“这样说,这屋中本来只有两个男子:那时候一个已死,一个还是睡着。那末顾荣林先前在楼窗口厂看见的男子。分明是另一个人。这第三个男子又是谁?
倪金寿道:“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疑问。顾荣林料想那人定是杀人的凶手。那人汗枪把友恩打倒以后,才开窗向外面窥探,随即把电灯熄灭了。可是荣林和那巡逻警士向楼L楼下搜索了一会,丝毫没有踪影。接着那巡逻警上就急急地退出,乘着脚踏车向北追去。
“有结果没有?
“没有。他绕了几个圈子,路上没有形迹可疑的人。他打了一个电话给警署,我一得消息,就赶到这里来。
“你到这里时,距离发案时约有多少时候?
“我到时恰交两点一刻,约摸距离发抢时三刻钟光景。
“你到了之后,怎么办?”
“荣林还等着。我听他说了一遍,就先验一验尸首,随即着手搜索。在这房门局面,我搜得一枝手枪,大概凶手因着事情泄露了,防人查问,就把枪丢在房门背后,不敢带出去。我又发见一粒弹子,陷在那边墙上。我才知道这个少年果真是给枪弹贯穿打死的。‘”
霍桑的目光踉着倪金寿的手指,移到写字桌上面的墙上去。我也随着瞧去,果然看见墙上的砖泥碎缺一块,显然是新近受弹的痕迹。
霍桑道:“这枪弹你验过吗?是不是两相符合?”
倪金寿走到那守厂的少年探伙那边,把他手中拿着的一个纸包取过来。
他答道:“手枪和弹子都在这里。请你瞧一瞧。-”
霍桑丢了烟尾,根谨慎地把纸包打开,一取了手枪和子弹,走到窗口去,用放大镜仔细察驻。
他皱眉说:“枪柄是刻花的,找不出指印。”
他又回过头来。“苏子的大小和枪的口径果然是合符的。但是这弹壳中可以客九颗子弹,射击了一弹,还应当存八颗。此刻只剩了七拉,似乎那人曾发射过两枪。你可曾发见那第二个子弹?”
倪金寿摇头道:“没有。我已经四面找过,找不到第二拉弹子。据荣林和死者的母亲说,他们都只听得一次论声,似乎那人在这房里只发了一枪。”
霍类披一锨眉,问道:“他母亲也听得发论的声音?”
倪金寿道:“是。那老妇不但听得枪声,还听得伊的儿子叫喊的声音。伊说伊在睡梦中所得伊的儿子叫伊,伊含糊答应着。接着伊清醒了些,又听得伊的儿子高声喊道:”鸿生…鸿生!…你好!…“喊声刚才停,枪声便发作,可是只有砰的一响。”
霍桑的眼珠转一转。“伊可也所得打架声音?”
“这倒没有。我也门过伊。”
“唔,以后怎么样?”
倪金寿揉炼了残烟,说:“伊知道有变端,急忙唤醒了小使女劳儿,一同开了房门,走到伊的儿子的前房里来。房门也开着,房中的电灯完全熄灭。等到伊扳亮了电灯,看见伊的儿子友恩已经死了。伊慌得没有办法,只有放声号哭,直到顾荣林和巡逻到来。
霍桑重新点着了一支烟,低垂着头,默默地深思。我把烟尾丢在床前的一只痰盂中,开始运用我的理智。案情确像是谋杀,我先前的断语确有些早熟。我的对于倪金寿的答辩也未免失态。
一会霍桑仰面说:“照这情形看,似乎这张友思是被一个唤做‘鸿生’的人杀死的。那人也许就是顾荣林所看见的在窗口上的人。我们目前的课题,就要找寻这一个人。
倪金寿忙应道:“对,可是这课题不容易下笔。我觉得没有办法。才来烦劳你们俩。
霍桑说:“这假定的凶手不是叫鸭生‘吗?这也不能说毫无头绪啊。
“是。可是难题就在没有人知道这个鸿生。
“他的母亲也不知道?
“不。我问过伊。伊说伊不知道友恩有什么叫鸿生的朋友。
“那两个仆人呢?
“也不知道。
霍桑皱紧了眉。“奇怪。你可曾问顾荣林,他能不能辨认那窗口的人?
“他在惊惶中没有看清楚,只记得那人的头发很长,上身穿白色的西装衬衫。
霍桑把背靠住了窗框,踌躇着道:“事情真有些棘手。不过那人的去踪虽这样敏捷,他怎样进来,总得有人知道啊。
倪金寿摇头道:“不知道。困难点就在那人的来去无踪,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曾向那老头儿寿庆问过。他说他临睡时把前面铁条门和屋子门都亲手锁好。后来荣林们进来,门都虚掩着。
“寿庆什么时候睡的?
“他说他睡时大约在十一点光景。”
“在他睡的以前,可有什么人来见他的主人?
“他说在十一点不到。他的小主人刚才回来,吩咐他锁好了门去睡。他才下了镇去睡,并没有什么人来。我也问过那老妇和小使女。他们睡得更早,在发案前也不听得什么声音。
霍桑道;‘九此,这个人和死者必是相识。那人进屋的时候,谅来是友恩自己下去开的。我刚才看见屋子门上的锁没有坏啊。
倪金寿表示赞成。“是。我也已经把门验过,门没有坏。铁门上的锁也开着不坏,锁仍旧挂在纽孔上,它的钥匙也照样扑在楼梯脚下的墙壁上。寿庆每夜锁门后总是挂在那里的。
霍桑点头道:“那末死者自己开门的理由可以确定了。
金寿说:“是,霍先生,你说得对,门一定是友恩自己开的。进一步,我们可以推想那人深夜访问,友恩竟能开门把接,可见彼此一定很熟悉。
我又插一句。“既然如此,就算这屋子里的人不知道鸿生是谁,但要侦查他,似乎还算不得难事。
霍桑点点头。又问道:“金寿见,你可曾发见其他可以帮助侦查的证迹?倪金寿一壁点头,一壁伸手向衣袋中一摸,取出一块白巾包折的东西,双手送交霍桑。
三、照片的下落
白巾包中的东西在案情上当真很重要。那是一张女子的照片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女子穿学生装,年龄好像还不到双十,上身穿一件白色小花的短衫,下面系一条黑色的短裙,朴素而端庄。伊有两条秀眉,一双慧眼,配着细长的鼻子,非常美丽。照片边上有两行毛笔细指,写着:“友哥惠存…一抹霞持赠”八个字。
倪金寿说:“照片是藏在死者身上的。我从他的西装的胸口袋中取出来。他的母亲已经瞧过,可是不认识。”他又指一指那封信。“这封信是我从字纸篓中捡出来的,似乎也有些关系。
霍桑将信笺展开来。那是死者的父亲从北平寄发的家书,书法很劲道,日期是三天前。
那信的大略是:“…近来我因为和人家的政见参差,有一班人衔恨我。我既不愿甘心屈从,一时又不便下台,只得随时防卫,静待时机。你在沪读书,也应处处小心,交际上更直注意,免得我两地悬念。
倪金寿等霍桑读完,问道:“霍先生,你对于这两件东西有什么见解?”
霍桑想了一想,答道:“照现势论,好似这两种东西都可能和凶案有关系。但这两件东西的本身不像有连锁的关节。
倪金寿点头道:“对。但你看这两种东西,哪一种和凶案的关系更接近些?”
“这是很显明的。照片当然更切近些。
“是,我也这样想。因为信中的话,虽含着警诫的意味,但假使果真有什么仇人,因父亲的怨仇要在儿子身上报复,也只能暗中行刺,友恩断不会亲自去招待进来。
我插口道:“这倒难说。暗算的人也许先借交际做引线,然后乘机行刺,那自然比贸贸然狙击的更妥当。信上明明有‘交际上更直注意’的话啊。
倪金春回头来向我瞧瞧,辩道:“不过看死者在深夜中还能招接,显见彼此相识已久,决不是初交。信中所说的结怨,似乎还是近来的事。包先生,你的意见似乎有些讲不通。
我笑一笑,答道:“金寿兄,你把死者的深夜纳客当做是旧交而不是新交的根据呢?可是据我看,死者所以招纳那人,也许有由于被动的可能,不一定是相好的旧交。
“唔?怎样被动?”
“譬如那人预先和死者有什么成约,诱以利害,使死者有不得不开的趋势…”
霍桑忽向我们俩摇摇手。“好了,别空辩。…金寿兄,你的意思怎么样?”
倪金寿说:“照我看,这一件凶案中似乎牵涉一个名叫”霞‘“的女子,那凶手也必和这个女子有关系。也许就因为三角关系,那人和友恩势不两立,便在深夜中到这里来行凶。凶谋完成了,他就乘顾荣林回去报警的当儿,把手枪丢在门背后,悄悄地逃走。从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推想,这凶手也许就叫鸿生。眼前最困难的,就是要找寻这个叫鸿生的人,一时无从着手,因为这屋子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鸿生。
霍桑凝想了一下,说:“家中人虽不知道,但朋友们也许有知道的。友恩既然在徐汇中学读书,那里总有同学们可以查问。
倪金寿似乎给提醒了,嘻一嘻。“对。我就从这一条路进行。
“你找到他以后,听他说些什么,我们再商量办法。
倪金寿答应了,就将手枪等物收拾好。他准备先回警局去接治一下,以使检察官来后,将尸身运往验尸所去,然后他再到徐家汇去调查。霍桑又和他谈了几句,倪金寿便走了。我们也一同下楼来。
我们和张友恩的母亲略略谈一谈,才知友恩的父亲一向在交通部中办事,手里很有些积蓄。友恩是他们的独生子,从小轿养惯。霍桑问到友恩平日有没有和女子来往的事,老妇回答不知道,只说他平日在外面的时候不少,挥霍相当大。我们离开张家之前,又问小使女劳儿和寿庆老头儿问话,他们所答的和倪金寿先前转述的没有两样。我觉得寿庆实在是一个濒项不灵的人,故而连放枪的声音都不曾惊醒他。不过芳儿说到友恩的脾气,隐约间吐露不满,友恩像是个任性使气的“少爷”
我们从张家出来后,顺道到警署中去会了一会顾荣林,所说的也没有出入。我们便回寓所讲过时的早餐。因为我们一清早得到了倪金寿的电话,匆匆赶得去,肚子还是空着的。霍桑的早餐本来最不小,这一天他好似满腹心事,竟改了常态,只吃了两个鸡蛋,便离座而起。
我问道:一怎么?你不吃粥?“
他摇摇头。“‘够了。两个鸡蛋,在营养方面说,足够维持人体的二十四小时的消耗,多吃只有填塞和扩大胃的功用,实际是浪费。
他说完了,便先走进办事室去。我自顾吃粥,并不留阻他。我们两个人对于膳食的态度常常有相反的表现,而且是有交营性的。有时候案情的疑秘困住了我的脑筋,影响我的胃纳,可是霍桑往往会不受影响。这一次倒了一个儿。我觉得张友恩的案子比较是平淡无奇的,不料霍桑却重视得减报了他的早餐。他还说出一番大道理。那显然是诡辩,目的在掩护他的变态。
我回进办事室时,他伤着一支烟,背负着两手,低了头不住地在室中踱着,好似有万千思绪困住了他的脑球,一时无从整理。
我含笑说:“‘霍桑,你刚才的话,不是沾染了莎菲斯派的臭味吗?
霍桑拿下了烟,住了步,答道:“什么意思。
“你明明因为这件张友恩的事减少了你的早餐,可最你告诉我一篇节食的大道理;
“噎,我不是诡辩。我的话最有学理根据的。我本来吃得太多。”他顿一顿,又说:“是的,我也用不着瞒你,这一件案子也的确困我的脑筋!”他的盾尖间的线纹加深些。
我说:“你指什么?我看这案子也不见得十二分棘手啊。”
霍桑忽然回头来瞧我。他带着忧郁的各色,坐到藤椅上去,呆滞地吐吸了几口烟。
他问道:“包朗,你不知道这案中的情节有矛盾吗?唉,这矛盾正使我索解不得!
我问道:“什么矛盾?你究竟指哪一点?
玲玲玲!…电话机上的铃声阻止了霍桑的答复。他仍坐着,好像在推索某一个难题。
他说:“包朗,你去听听。大概倪金寿有什么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