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弄一次。”孩子们提出要求。
“好好,再做几次都可以哦。”说着,大叔又在纸上写起了“いろはにほ”。随后,他又用“超级消字液”把那个“は”字给擦掉了。我们都在心里感慨万分。
但是我却没有买这个消字液。虽然心里觉得很厉害,但我没有钢笔,要消字液也没用。那天回家后,我发现姐姐正趴在桌子上摆弄着什么。凑过去一看,桌上摆着的正是那“超级消字液”的瓶子。
“啊,姐姐,你买这个啦。弄给我看看,弄给我看看。”
姐姐无精打采地嘀咕了一句:“不行。”
“为什么?”
“什么也擦不掉。”
“哎?真的吗?”
我看了看姐姐的手边。在绘图纸上,竟跟那个大叔一样工工整整地写着“いろはにほ”几个字。而且她似乎也同样在“は”上面滴了那个液体,但字却完全没消失,只是糊成一片。
“姐姐,这个该不会是骗人的吧?”
我一说,姐姐不快地皱起了眉头。她考虑了一会儿。
“你可不许告诉爸妈。”她对我说,同时把消字液塞进抽屉。那个时候,大阪的父母都教育孩子“不管是谁都要当作小偷般看待”,如果简简单单就被骗了,回来得被骂个半死。
我觉得这个伎俩也很简单。那个大叔应该是偷偷准备了一张写有“いろ にほ”的纸,中途巧妙地调包了。
之后我又去了一次小学校门口,但那个卖消字液的小贩已经消失了。手脚麻利和跑得快这两点,对于他们的生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介绍的,都是大叔们多少有着一定技巧的案例,但还有一些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叫卖着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黑心货的家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卖所谓“鬼怪魔法灯”的大叔。
那个大叔照例将一个大包架在自行车后面,从里面拿出来一个说不上是泛蓝还是泛黑的黏土板一样的椭圆形东西。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大概可以一只手拿住。那东西的表面画着鬼怪的脸。
“这是个一拿到暗处就可以自动发光的神奇的灯。” 大叔说道,“夜里让这个对着墙壁发光的话,墙上就可以映出一张大大的鬼脸。不过,在家人上厕所时,可不能突然拿这个出来照哦。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刚拉到一半就会吓昏过去啦。” (注: ?即大阪方言里大便的意思。)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哈哈地笑起来。这种大叔有时候会故意逗孩子们笑。
“现在是白天,所以它还不会发光,不过你要是拿去暗处,它就会马上亮起来。你们瞅瞅这个袋子里头。”大叔说着,将一个黑色的袋子伸到孩子们面前。往里一看,画在黏土板上的妖怪的脸果然正发出光亮。
但是——我在想,这难道不就是夜光涂料而已吗?
“这是靠电发光的。”大叔的声音忽然抬高了一个八度,“这里面有电池,所以才能发光。电池快没电时,光就会变暗。那时候,请帮它充电哦。”
突然间冒出了“充电”这种词汇,让我们这些孩子的眼睛都不由得发出光来。因为那是一个只要起个电子什么什么的名字,不管多么劣质的商品都可以卖得出去的年代。“充电”这个词包含了高度的科技含量。
“那么我现在告诉你们充电方法。”
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大叔继续道:“嗯,傍晚的时候,NHK会播出一个叫《葫芦岛奇遇》的节目吧?”
我们点头。那个节目很受欢迎,但和这个有什么关系?接下来那个大叔竟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那个节目开始之后,请将这个‘鬼怪魔法灯’贴到电视机的屏幕上。这样它就可以充电,继续发光啦。”
咦?我们都在心中发出疑问的声音。那样就能充电了?因为是小学生,这种复杂的事情也搞不清原理,但也太让人觉得可疑了。
即便如此,在场的孩子当中,还是有几个买下了“鬼怪魔法灯”。买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副欢喜雀跃的神情。
好了,事情的结局也很清楚了。几天之后,在街道的各个角落,都出现了拿“鬼怪魔法灯”当作石头踢来踢去的孩子。这些孩子肯定都曾在看《葫芦岛奇遇》时,将那玩意儿贴到电视屏幕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做黑心买卖的大叔出现又消失。他们总是能一个接一个地想出新点子,几乎很少有人使用同样的手段。每次都会有若干孩子上当。我有个朋友,拿着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原打算买作业本的钱,浪费在“儿童香烟”这种听上去就不正经的东西上。每个人都经历着受骗和伤痛,最终掌握了在这条街道生活下去的本领。
从那时起几十年后——
那天我从上班地点爱知县第一次开着爱车回老家。那是一辆二手丰田小福星,我却十分喜欢。我迫不及待地想让父母瞧瞧这辆车。但是家里没有停车场,没办法,只能停在路边。可那天,本应很空的家门口的路却很堵。于是我只得将车停到大约二十米开外的银行旁边。
“你把车停哪儿啦?”见到我,母亲立刻问道。我回答银行旁边,母亲的脸色都变了。
“不行,不行。赶紧把车停这边来。不能放到那种黑漆漆的地方。”
“是吗?那我回头再去开过来吧。”
“不行。现在就去。我又不会害你。”
“啊?现在吗?”我站在门口鞋都还没脱。可母亲唠叨个没完,于是我决定去取车。结果——
一个后视镜没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离开车仅仅几分钟而已。
“傻眼了吧。”回到家跟父母一说,母亲这样说道,“在这里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我低吟起来。离开这里一段时间,我竟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第二天,我来到附近的修理厂,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修好。修理厂离后视镜被偷的地方大约有十来米远。
“嗯——这种车的后视镜啊,可能没法马上搞到哦。”修理厂的大叔看着我的车低吟道。我那后视镜是手枪子弹一样的形状,之后的新车型都没有再配那样的。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抱希望,因为就连丰田专卖店都不一定有,这种小修理厂就更不可能了。
可大叔进去了一会儿之后,竟手持一个后视镜再次出现在我面前。“小兄弟,你运气真好啊。我这里刚好还就留了这一个。这可真是太巧啦。”
我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那个后视镜,无论是新旧程度还是褪色情况,都酷似我车上另一边的那个,看上去简直就像原本就装在我那辆车上的一样。
“你真的很走运啊,小兄弟。傍晚之前一定给你装好,你就放心吧。”
修理厂的大叔拍着我的肩膀。我嘴上说着“那就拜托您了”,心里却觉得有些不是滋味。相隔十几年之后,我再次感到,在这里真的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圆谷的哥斯拉
一谈到怪兽,我的话就有些多。但也不到滔滔不绝的地步。我以前该算是个标准的怪兽少年吧。我有哥斯拉的组装模型,但没有收集过PVC模型。我常在笔记本上乱涂乱画,但从没拿自己的原创作品向《赛文?奥特曼》的角色征选投过稿。我就是这种程度的怪兽迷。
要说怪兽,那必须是哥斯拉了。因此,要谈我的怪兽历程,当然要以哥斯拉为中心。遗憾的是,最出名的《哥斯拉》电影(一九
五四年)我却没有在影院里看过。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呢。和许多怪兽少年一样,我也是在电视上看的那部作品。在那个看电视还是闲暇时的至尊享受的年代,我常和家人一起聚在荧屏前。
第一次看到哥斯拉的时候我害怕了。作品基调很阴暗,哥斯拉被描述为恐怖的象征。平田昭彦饰演的年轻科学家也很怪异,他用“Oxygen Destroyer(作品里出现的一种药物的名称)”做溶化鱼实验时我都没敢睁眼。
但是很奇怪,有一个场景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那就是哥斯拉袭击电视塔的时候。在那个电视塔里有一个参与直播哥斯拉残暴行径的播音员,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开话筒,最终留下了一句“啊,哥斯拉冲过来了,我们也就到此为止了吗?啊——各位观众,永别了”,随后死去。有时间讲这种废话还不赶紧跑,当时的我这样想。
在观看过程中,爸爸一直说个没完。“哎呀快看,圆谷做出来的东西果然不得了啊。我说的没错吧。哇,厉害啊,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真不得了啊,不愧是圆谷。”他说的是特效电影导演圆谷英二,我当时却不甚明白。直到看《哥斯拉的逆袭》(一九五五年)之前,我都一直以为那是一家电影公司的名字。
全家人一起聚在电视机前看过的作品里,当数《空中大怪兽拉顿》(一九五六年)的印象尤为深刻。这是怪兽电影的首部彩色作品,但是我直到最近都还以为它也是黑白电影,因为当时我家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这部《空中大怪兽拉顿》给了我比看《哥斯拉》时更大的震撼。特效就不用说了,故事情节也很感人。尤其是最后拉顿死时的场面,拍得实在太好了,我不禁哭了出来。
之后,东宝(东宝株式会社,下文出现的“松竹”为松竹株式会社,二者均为日本大型电影、戏剧制作发行公司。)还出品了《地球防卫军》(一九五七年)、《摩斯拉》(一九六一年)、《妖星哥拉斯》(一九六二年)等特效影片,但是我全都没能在电影院观看。当几年后看电视时我才发现,原来《妖星哥拉斯》里出现的怪兽马古马的造型几乎原封不动地用在了《奥特Q》里的四次元怪兽托托拉身上。
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怪兽电影是《金刚大战哥斯拉》(一九六二年)。当时我住在大阪的老城区,从家步行大约十分钟的地方就有一家东宝的电影院,我就让家人——这位家人究竟是谁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不管我怎么问大家都说不记得——带我去看了。
剧情很简单。某制药公司为了做宣传而打算将金刚从南方小岛带出来,刚巧此时哥斯拉从北极出现,双方便在日本打了起来。一开始金刚根本不是哥斯拉的对手,但是被高压电电过后,不知为什么忽然变得很强,完全占据了上风。按照故事导向来看,金刚应该是好人而哥斯拉是坏人,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金刚好看。外形那么粗糙,脸长得和附近卖香烟的那个大叔似的。
不过,这部影片的上映有着几个重要的意义。首先,时隔七年,哥斯拉复活了。对于我们那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目睹哥斯拉。第二,这是一部以怪物间的对决为主线的作品。《哥斯拉的逆袭》里虽然出现了哥斯拉和安基拉斯的决斗场面,但那只能算是支线剧情而并非主题,而这部电影终于赋予了怪兽们职业摔角选手般的偶像风格。也因如此,剧中的人类完全没有表现出打算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解决哥斯拉的意愿。让怪兽之间相互打斗并期待双方平手,电影中始终贯串着这种典型的日本式理念。
如此这般地说了许多,也只不过是时至今日才能这样讲而已,当时的我并没考虑过这些。那时候的我只觉得怪兽之间互相打斗的场面很壮观,特别有意思。不仅是我,全国的孩子都是这样。
就这样,怪兽热潮如怒涛般汹涌而来。在面向成人的科幻巨作《海底军舰》(一九六三年)之后,试水的作品是《摩斯拉对哥斯拉》(一九六四年)。哥斯拉竟然败给了蛾子怪兽,我们都在观众席上喝起了倒彩。
那年冬天,怪兽的世界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一九六四年)上映。众所周知,那是王者基多拉的首次登场。那时候我读小学一年级。
“写出今年冬天印象最深刻的事。” 班主任在第三学期开始时布置道。
我们还能写什么呢?不管是前面的还是后面、左边或是右边的孩子,所有人都写了同一件事——三个头、两条尾巴、一对巨大的翅膀、嘴里还可以吐激光的怪兽。在它旁边的是哥斯拉、拉顿、摩斯拉。
“这是什么东西啊?写得跟天方夜谭似的。给我好好写。”老师在发脾气。我们却仍旧执着。我们已为王者基多拉散发的恶之魅力所倾倒。我的朋友M山坚持说:“基多拉有很多种,其中最强的才是王者基多拉。”他还画了一只仅有一个头和一只脖子、身体很弱小的怪兽,命名为“王者基多拉的仆人基多拉”,但是并不怎么帅。
这部《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将怪兽完完全全地归还给了孩子们。电影里还有怪兽们对话的场面,甚至还匪夷所思地让由小花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活跃的日本女子双胞胎组合。)扮演的袖珍美女翻译。那时候,哥斯拉和拉顿俨然已成为正义的伙伴,最后和人类一起见证了王者基多拉的败退。对比它们最初登场的模样,这根本无法想象。当然,我们这些小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同一年里我应该还看过《宇宙大怪兽德古拉》(一九六四年),但不怎么记得了。那德古拉本身就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在空中软绵绵地飘着,像半透明的海蜇或者章鱼,反正怪怪的。故事剧情也很难理解,对小学生来说负担似乎有些重。
第二年推出的是《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一九六五年)。故事情节很厉害,是让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巨型化之后与怪兽战斗,但还是不合我的胃口。不管圆谷导演的特效多厉害,有着人类外表的弗兰肯斯坦一出现,看上去也只是一个真实大小的人而已。害得我只能冷眼旁观,总觉得那只是某个大叔在与一个布偶对打。后来同样是以弗兰肯斯坦为题材的《山达对盖拉》(一九六六年)就好看很多。这部电影在朋友当中人气也不高,只在很短暂的一段时间里,流行过捏起眉间的皮往前拉扯,说“我是弗兰肯斯坦”这种玩法而已。
就在我们念叨着还想看哥斯拉的时候,《怪兽大战争》(一九六五年)在同一年的晚些时候上映了。此前都是怪兽本身对人类造成威胁,这部电影的特点则是如何打倒企图操纵或利用怪兽的坏人。这和《哥斯拉》或者《空中大怪兽拉顿》较多地批判水下核试验等人类自身过错的风格形成对比,这种惩恶劝善的路线也从此得以稳固。
另一方面,其他电影公司当然也不可能对这空前的怪兽热潮视而不见。先是大映推出了《大怪兽卡美拉》(一九六五年)。似乎是为了挑战东宝,这部电影比《怪兽大战争》提前一个月上映,宣传也是下足了功夫,家附近的电影院里打折券发得就好像在往外撒一般。我们相信了只要集齐若干张就可以免费观影的谎言,往塑料袋里塞了好多。结果听到电影院的大妈说“不管拿多少张来只便宜五十块”时,受了不小的打击。
卡美拉最初也是人类的敌人,可早早就在续作《卡美拉对巴鲁刚》(一九六六年)里开始朝孩子们献媚,这条路线在《卡美拉对卡欧斯》(一九六七年)里得到了确立。而在第四部作品《卡美拉对宇宙怪兽拜拉斯》(一九六八年)里,连敌方的拜拉斯星人都断言“卡美拉的弱点就是孩子”,甚至还制作出卡美拉进行曲这种系列电影的主题曲来。
当时我确实看得津津有味,但客观地说,这个系列的品质比哥斯拉系列低了好几个等级。特效就不说了,登场怪兽的品位实在过分。拜拉斯就像条头裂开了的鱿鱼,《卡美拉对大恶兽基龙》(一九六九年)里出现的基龙,那模样活脱脱是给一把菜刀装了手脚。那时候连我都跟朋友们说:“卡美拉还是别看了吧。”
总之,在那个年代,怪兽就是孩子们的偶像。《南海大决斗》(一九六六年)上映时,伊比拉、哥斯拉、摩斯拉这三只怪兽还去上过当时正红的节目《明星一千零一夜》。与这部影片同时上映的还有夏木阳介主演的《这就是青春!》,但完全没人气。《南海大决斗》还是身为夏木阳介影迷的姐姐带我去看的,结果她后来说“全是小孩子,根本静不下心来好好看”,气得跟什么似的。
可能这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不过《金刚的逆袭》(一九六七年)上映时,同时上映的影片是《奥特曼》。这是部将在电视上分为上下两部播出的《怪兽殿下》整合在一起的作品。这两部同时登场、让孩子们拍手叫好的电影,我是和父亲一起去看的。当《奥特曼》的主题曲响起时,电影院里的孩子们开始了大合唱,父亲则是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
从《哥斯拉之子》(一九六七年)开始往后的电影,就都是尚为孩子的我独自去看的了,大人们不愿再陪我。这部电影的内容正如其名,哥斯拉之子迷你拉登场了。它那滑稽的动作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得以更深一层地投入影片中。
这一年,日活也上映了《大巨兽加波》,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原因有很多,怪兽热潮已初露疲态可能是最主要的吧。对了,当时就连松竹都拍摄了《宇宙大怪兽基拉拉》这种片子。制片方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还公开征集怪兽的名字,但最为重要的上座率却表现平平。
接着《怪兽总进击》(一九六八年)上映了,继《哥斯拉之子》之后,迷你拉再度登场。不仅如此,拉顿、摩斯拉、巴拉刚、库蒙加、巴朗、哥罗龙、安基拉斯、曼达和王者基多拉这些怪兽也悉数登场。制片方大概是觉得,出现的怪兽越多,孩子们就越开心吧。这种想法大致正确。当看到迷你拉独自挑战王者基多拉时,我们确实沸腾了。
但是怪兽热潮开始明显降温了,电视里播出的《赛文?奥特曼》也迎来了大结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喜好已开始出现转变。那时候我们看的电影是《纬度0大作战》(一九六九年)。它讲的是由于深海潜艇出现故障,一群年轻人被卷入位于深海两万米的奇异世界的故事。这部电影同样由哥斯拉系列的导演圆谷担任特效制作,却令人充满了与看其他怪兽电影截然不同的兴奋。其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怪物出现,但那是由反派天才医生在狮子的身体插上秃鹫的翅膀、最后还移植了忌妒心颇深的女人的大脑而形成,和之前的怪物设定完全不同,参与战斗的也是人类。画面紧张刺激,还设计了一个惊人的结局。
啊,真有意思。明明没有出现什么不得了的怪兽,为什么会这么有意思呢?从电影院回来的路上,我思考起来,却没有找到答案。
那年年末,《全体怪兽大进击》(一九六九年)上映。这部影片还是主打怪兽。除哥斯拉、迷你拉、库蒙加、哥罗龙、曼达、安基拉斯、卡玛奇拉斯、伊比拉之外,还新出现了加巴拉,即片中的反派,听说这是一只以斗牛犬为原型设计的怪兽,最初起名为“格瓦拉”,但因为和古巴革命家同名不太好,所以换成这个名字。
故事讲的是少年主人公来到怪兽岛,卷入了怪兽们之间的纷争,而拯救他的是迷你拉。不知为何,影片里的迷你拉竟变得和少年一般大小,一起说话,还一起玩耍。
观众都觉得奇怪,而谜题则在最后被解开。其实那全是一场梦,少年只是睡了一觉而已。
这算什么呀,我想。这也行?
朋友们似乎也都不甚满意,脸上全写着“没意思”几个字,但是谁也没有明确地说出口。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怪兽电影和哥斯拉居然没意思。
这成了我看的最后一部怪兽电影。和那个少年主人公一样,我们的怪兽梦也醒了。比起怪兽,人类活跃的《纬度0大作战》更让我们激动,那或许就是前兆吧。
这部电影上映大约一个月后,巨星圆谷英二导演去世了。那时正值世界博览会近在眼前,社会喧闹非凡。
又过了两个月,我们成了初中生。最新电影《决战!南海大怪兽》(一九七○年)上映时,谁也没说要去看。
“贝吉拉捉人”和“我是贾米拉啊!”
香茅强酸是什么呢?是利特拉利亚吐出的溶解液的名字。那利特拉利亚又是什么呢?是介于鸟类和爬虫类之间的生物,而且是冷血动物。它有一个劲敌叫哥美斯特乌斯,也是冷血动物,但不知为什么竟然属于哺乳类。
如果有人知道我在说什么,那真的是很厉害,或者说是有点怪。大多数人应该会抱怨道“什么玩意儿”吧。
利特拉利亚的简称是利特拉,哥美斯特乌斯的简称是哥美斯。这样说又如何呢?知道的人应该还是不多吧。
我在谈论《奥特Q》呢。这是圆谷工作室于一九六六年出品的特效电视电影,和“奥特C(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诞生的词汇。当时的体操难易度分级仅为A、B、C 三级。“奥特C”指超越了C难度的体操动作。)”没有关系,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据说“奥特C”这一命名的灵感就源自这里。
这个节目可以说是怪兽题材作品的始祖。它那值得纪念的第一集名叫《打倒哥美斯!》。故事讲的是矿坑里出现了古代怪兽,四处撒野,在一片混乱当中,一名戴眼镜的有为青年将同一时期挖掘出来的利特拉的蛋孵化,让两只怪兽打起来。
当时还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我,一下子就为之着迷了。到学校才发现,不光是我,所有朋友都陷入了兴奋状态。我们很快便开始画起哥美斯和利特拉战斗的画面,互相传看起来。
“哈哈,真开心。下星期还有《奥特Q》呢。好开心呀,还能继续看。”我的朋友M山煞有介事地说道。其他人也忘我地点着头。想看怪兽电影的新作,必须要等半年左右。但从现在开始,只要等到周日晚上七点,每星期都可以见到新怪兽。
“而且还是免费的呢。”M山又补充了一句。这也是令人欣喜的重要因素,我们夸张地点着头。
我觉得,这段对话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奥特Q》的伟大之处,即《奥特Q》是一部与剧场版怪兽电影相比毫不逊色的作品。首先,虽然它只是一个短短三十分钟的电视节目,但在特技特效方面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偷工减料之处。《五郎和哥罗》(第二集)、《猛犸之花》(第四集)、《嘎啦蛋》(第十三集)等甚至比某些蹩脚的特效电影更具魄力。
它的故事也十分精彩,毫无冗长拖沓,一个接一个明快地展开。看第一眼时似乎觉得它只是追求娱乐效果,但其实对破坏大自然和科学万能主义的批判态度坚定地贯串作品始终。
当《奥特Q》连续播出三到四周之后,孩子们也有了相应的喜好。那些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当然不错,但主角还得是怪兽。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怪兽呢?有多厉害呢?这些成为了话题的中心。其实第四周的播出结束后,关于这方面我们已稍有不满。最初登场的哥美斯是很像怪兽而且很帅,但哥罗却一脸傻样,那麦贡又那么恶心,究兰竟然只是一朵花。
满足我们期待的是第五集登场的贝吉拉。标题也很直白——《贝吉拉来了!》。它是只怎样的怪兽呢?它是只企鹅怪兽。这样说可能听起来很弱,但根本没这回事。它很强,还长了角,嘴里吐出的气可以让任何东西冻结,并且同时产生半重力状态,连汽车都在空中乱飞。
贝吉拉唯一的弱点是从某种藻类中提炼出的名为“贝杰米H”的药物。它非常厌恶这种药,所以逃跑了,但令我们开心的是“它只是逃跑,并没有死”。我们还可以抱有期待,贝吉拉还活着,它还会再次出现。可以说,在《奥特Q》当中,贝吉拉就相当于哥斯拉。事实上,在第十四集《东京冰河期》里,它的确复出了。我们欣喜若狂,于是想出了“贝吉拉捉人”的游戏。具体怎么玩呢?把外套解开,两手插到口袋里,喊一声“我是贝吉拉”,然后呼啦呼啦地扇起双臂。冬天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就有了神韵。被白气吐到的人必须保持当时的姿势不动,然后念十遍“和尚放屁啦”。现在想想,那真是个蠢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