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有一个请求。”寒川说。

“什么事?”

“我在这个行业也待了很长时间了,有很多人照顾过我,与我有交情。我觉得,要是不跟这些人打个招呼就引退太失礼了,还是善始善终的好。”

“原来是这样。那用书信或者什么的形式告知下怎么样……”

听了神田的提议,寒川不满地噘起下嘴唇。“一位作家要引退了,只用那种形式怎么行?”

“那用什么形式呢?”

“嗯,依我看,最好召开个见面会。联合记者见面会。”

神田开始感觉脑袋一阵阵钝痛。“‘联合’是指几家出版社一起吗?”

“这不是省事嘛。如果分别接受采访,我就得反反复复说好几遍同样的话,那麻烦死了。嗯,还是召开联合记者见面会为好。就这样!神田,照这个方案办吧!听好了?明白了吧?”

听寒川喋喋不休地自说自话,神田头昏脑涨,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只得点了点头。

 

 

3


听了神田的话,狮子取把啤酒喷了出来。

“你说什么?引退的联合记者见面会?瞎弄什么呀这是!”狮子取一边用手帕擦着弄湿的衣服一边问。

两人正待在新宿的小酒馆里。神田说有要事相商,把狮子取叫了出来。狮子取与神田同年进入公司,现在任书籍出版部总编。他与寒川交往时间之久,在灸英社仅次于神田。

“所以,就像我刚才说的,寒川先生想在记者见面会上公布自己将从作家这条道路上引退的消息。”

狮子取按着自己的太阳穴。“可我还是不太明白啊。什么叫‘从作家这条道路上引退’?”

“就是不再写小说了,不出书了。他的原话是‘从第一线退下来’。”

“哼……”说完,狮子取陷入了沉思。“这个,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布吗?如果不想写,只要不写就好了。原本寒川先生这两三年就没出过新作了吧,他早就从第一线退下来了。但关于这个,谁也没当回事嘛。当然了,应该也没人对他本人说什么。这不是挺好的吗?”

“我感觉他好像很憧憬引退这种形式,似乎是受了运动员召开记者见面会宣布退役的影响。”

“还真是会给人找麻烦!”狮子取气歪了脸。

神田拿起盛着生啤的酒杯,咕嘟咕嘟喝下,叹了一口气。

“我当初听说的时候也觉得很荒唐,但是过后仔细想想,觉得好像也可以应承下寒川先生这个请求。”

“何出此言?”

“你说得没错,即便寒川先生今后什么都不写了,不再出书,也不会有几个人在意。寒川先生少量的读者中,或许会有人奇怪他为什么最近不出新作了,不过恐怕只是寥寥几人。而且这寥寥几人过不了多久也会淡忘。不仅是寒川先生,大多数作家都是这样的命运。什么也不干的话,业界内便不再会提起他们的名字,也不会再来工作委托。不久,编辑也好读者也好,都会把他们忘却。有人说作家是没有退休年限的工作,没有退休年限也就意味着没有明确的退休。确实,只要他本人坚称自己是作家,他就能永远是作家。但是,即便如此,工作也未必会找他。持续出书期间是作家,一旦中断其实形同无业。简单来说,这时候就算他自称作家,实际上不过是前作家了。如果重新发愤图强,执笔写作,出版新书,还能回到作家的身份。到死都在作家与前作家这两种身份之间转换——就是这么一种职业。”

“非常赞成啊。照这种说法,寒川先生现在已经是前作家了,而且,也没有回归作家身份的可能。总而言之,事到如今根本没有必要召开引退记者见面会。”

“问题正出在这里。事情确实如你所说,但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引退了,你不觉得很凄凉吗?与其这样,既然他自己说决意谢幕,陪陪他不好吗?即便微不足道,毕竟他也是一位立下功劳的作家啊。”

听神田说完,狮子取用手托腮,“唔”地应了一声。“让你这么一说还挺难受的。那个人倒是没让我们赚到多少钱,不过犯难的时候确实帮过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别的作家遗失原稿或咱们缺人的时候,找寒川先生帮忙是家常便饭,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他的作品都能保证一定的水准,我们很放心。当然了,他也没写过大大超出那个水准的作品。”

“那就给我搭把手吧?”

狮子取一脸不情愿地点点头。

“好吧,乐意奉陪!我跟其他社的朋友也打声招呼。”

“那就拜托啦!引退宣言要是能引起关注,捎带把寒川老师的书卖出点去,我们也轻松些。”

“那种可能性,”狮子取缩了缩脖子,“我觉得恐怕接近于零。”

 

 

4


十月的某个周六,神田在灸英社的会议室里坐立不安。房间的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作家寒川心五郎 联合记者见面会会场”。预定再过二十分钟就召开见面会,可至今一个记者都没现身。

神田正盯着手表考虑要不要把见面会的时间稍微往后推迟一下,狮子取慢腾腾地走了进来。“呀,来迟了,不好意思。”

“怎么回事?一个人都还没来。”

“哈——”狮子取望了望摆好一排钢管椅的室内,“我可是跟认识的报社记者都打过招呼了,大概是他们也很忙,没时间过来凑这个热闹吧。”

“受不了。必须弄几个人来,你帮忙通知各社的责任编辑了吧?”

“通知了,所有人都说,这种事会尽可能来捧场的。”

“尽可能啊?还不是一定。”

“我想会来几个人的,我也叫我那边的年轻人尽量过来了。对了,寒川先生呢?”

“我请他在休息室休息呢。”神田压低声音继续说道,“他难得穿了西装,好像还去了美发店,相当起劲儿呢。事到如今是不可能中止的。”

“嗯……”狮子取呻吟了一声。

“总编!”一位年轻男职员喊着走了进来。他是神田的部下,姓青山。“有出勤的同事,但闲着的太难找了,星期六还来上班的都是比较忙的。”

“哪个部门的都行,漫画啦女性杂志啦也可以。总而言之,最重要的是凑人数。”

青山可怜兮兮地摇了摇头。“漫画和女性杂志那边我已经试过了,他们说不认识什么寒川心五郎,一口把我给回绝了。”

“那就去其他部门试试看。”

“我试过了,但还是凑不到人。我想,要不找编外人员帮忙吧?可以吗?”

“编外人员指的是……”

“有一个是保安,穿上西装应该没问题。我还跟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打招呼了,她说愿意帮忙。”

“OK。就那么办吧。”

“收到!”青山说完冲出了房间。

“保安加上打扫卫生的阿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阵容啊。”狮子取摇了摇头。

“这种时候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星期六在社里的人本来就少。”

“为什么非要放到什么星期六啊?工作日的话或许还好张罗些。”

“工作日根本弄不到这个会议室的使用许可。寒川心五郎这个名字对我们公司而言已经是过去式了。”

神田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个声音:“哎,好像是在这里。”随后,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走了进来。

“阿广,来了呀!”神田高兴地说。

来人是金潮书店的广冈。他也是寒川心五郎的责任编辑,出书之多仅次于神田。

“来啦!寒川先生的引退仪式,没有不参加的道理嘛。”

进来的不仅有他,紧跟其后陆陆续续地走进一群熟悉的面孔,他们全都是多年以来负责寒川的编辑。

“哎呀呀呀,真是太好了。”

“你好你好。”

“好久不见。”

很久没像这样齐聚一堂了,简直像同学会似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亲切地寒暄着。

神田自己也感觉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不一会儿,大家都热烈地谈起往事来。

“那时候的阿广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哪,带着寒川老师行走全国,召开签名会。你们那时候到底转了多少家书店哪?”

听到神田的问题,广冈抽了抽鼻子。“应该转了有一百来家吧,记得那时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那时候公司的效益还好,舍得给我们出旅费。一回来立刻就决定加印三千册,真是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啊。”

“那次真让我深受打击。因为实在没想到,除我以外,还有别的编辑能将寒川先生的书卖到两万册以上。”

话题层出不穷,谁让编辑们确实围绕一个作家真刀真枪地展开过竞赛呢。非常讽刺的是,正因为寒川不是什么畅销作家,这种竞赛才有趣。要是那种只要出书就能大卖的作家,就显示不出编辑的本事了。销售寒川的书需要智慧和努力,正因如此,即便只比竞争对手多卖了一千册,当晚的酒喝起来也格外香。

狮子取走到神田身边。“差不多可以开始了吧?”

神田环顾了一圈室内,下属们也凑了些人过来,摆着的钢管椅一半以上都坐满了,这样看来总算还像点样子。

“那我去把寒川先生叫来。”神田说着走出了房间。

 

 

5


“诸位,让你们久等了。从现在起,寒川心五郎先生的联合记者见面会正式开始。首先,由寒川先生向诸位致辞。之后,大家可以自由提问。如果想问问题,请举手示意。那么,接下来请寒川先生入场。”

神田的开场白结束后,门开了,寒川走了进来。只见他身穿茶色西装,稀疏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迈着紧张的步伐走向阶梯式座席。他享受着照相机闪光灯的沐浴,不过按下快门的是神田和狮子取的下属们,没有一个人是专业摄影师——这是为营造引退记者见面会的氛围而导演出来的。

寒川施礼后落座。桌子上摆着麦克风,并不是多大的会议室,原本不需要这种东西,但这同样是营造氛围的一环。

“呃……今天诸位为我齐聚一堂,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寒川开了腔。尽管麦克风的开关没有打开,他的声音仍清晰入耳。“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向诸位宣布。我,寒川心五郎——”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扫视全场确认大家送来注目礼后才继续道,“我,寒川心五郎决意自今日起从作家这条道路上引退。诸位,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照。”他深深地低下头。

场内鸦雀无声。自发前来的人绝大多数已经知道寒川引退一事,不清楚情况被临时找来的人根本不知寒川为何方神圣,所以出现这种反应很正常。

“那么,接下来我接受诸位的提问。请问,哪位有问题?”

迅速举起手来的是狮子取。不用说,这也是事先商量好的。

“请讲。”神田说。

“我是灸英社的狮子取,有几个问题想问您。首先,促使您决定引退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听取了寒川本人的期望之后准备的。

寒川抬起头来,把嘴靠近麦克风:“简而言之,就是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照这样下去,大概无法写出满足大家期待的作品来了。在此之前,我决定自己拉下帷幕。”

曾担任过寒川心五郎责任编辑的人都苦笑起来,估计他们在想,无法满足读者的期待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那么,在您的作品当中,您认为最能满足读者期待的作品是哪一部呢?”和提前商量好的一样,狮子取紧接着问道。

寒川望了望众人。“当然是《血族的遥远山河》了。我认为,那是我的最高杰作、代表作。”

听他这么说,神田心想,果不其然。

《血族的遥远山河》是十几年前寒川在灸英社出版的一本书,描写了跨越一家三代的故事,总之是一部融入传奇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恋爱小说和社会派小说等诸多要素的力作。神田记得应该是卖了三千册以上。

“我尤为满意的,是倒数第二章主人公与父亲的仇敌对决那个场景。为了写那一部分,我有两周的时间都窝在山里。因为我觉得,要是不置身于被大自然包围的场所,将那种力量吸入体内,是无法写出来的。书中的场景描写也的确显示出了预期的成果。”

寒川慷慨陈词,听的人却反应迟钝。这毫不奇怪,毕竟坐在这里的大多数人恐怕压根没读过《血族的遥远山河》吧。

那部小说确实是部力作。但并非因为倾注了全力,就一定能畅销,也并不能保证会获得高度评价。

非常遗憾,《血族的遥远山河》既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也没被提名文学奖,更没有大卖。发售之日后一个月,这本书就从书店彻底消失了踪影。

神田知道,寒川对那部作品下了大力气,他原本打算凭借它斩获文学奖,立身扬名。正因如此,被世人无视后的失落之深自然非比寻常。

不仅是寒川。本想一决胜负的作品结果却没激起任何反响,这种事情大多数作家都经历过。即便是如今称得上畅销作家的人,在成功以前也会有几部自信满满的作品被无视。

“可以让我们分享一下您现在的心情吗?”狮子取接着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寒川闭上眼睛,做了个深呼吸之后再次睁开眼。“现在可以说半是满足,半是寂寞。接下来自己的心情如何,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不过,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庆幸当了作家。而且,我之所以能将作家的工作持续至今,全是托大家的福。我发自内心地感激。”

“谢谢。那么,从明天起您打算怎么度过呢?已经决定了吗?”狮子取提出总结性的问题。

寒川露出略作思考的表情,而后把脸凑近麦克风:“我想,应该会无所事事一段时间。不过,就像刚才所说,我之所以能将作家的工作持续至今,全是托大家的福。这种感谢的心情,必须以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您的意思是……”

“身为作家的我既然说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当然可以理解为写成小说了。这是我最后的工作——不是进行告别赛,而是写一部告别小说。我会竭尽全力争取早日发表的,请诸位再稍等一段时间。此外,我声明,这部作品,我将交给比谁都更理解我的作品、一直耐心等待我的原稿的灸英社的神田先生。神田先生,这件事就拜托你了!”寒川转过笑脸。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神田身上。狮子取脸上浮现出不知所措的神色。

随后,噼里啪啦地响起微妙而无力的掌声。

 

 

6


神田前往寒川家,是在引退见面会刚好一周以后。

“那之后怎么样?”神田问。

寒川带着苦笑摇了摇头。“总感觉有点奇怪呢。明明不用再考虑小说的事就可以了,回过神来时,满脑子又是各种灵感了。真是难改作家的习惯啊。”

“无忧无虑地休息一段时间怎么样?我觉得旅行挺不错。”

“是啊,告一段落之后就考虑考虑。”

“告一段落?难道您手头还留有必须做的事?”

“还有不少呢。哦,对了,见面会上提过的告别小说。”

“老师,您不必那么介意。”神田摊开右手手掌,“我以为您只是在那种场合顺口说说而已呢。现在您用不着考虑那种事,还是想想今后的人生——”

神田的话之所以戛然而止,是因为寒川从旁边拿出了一个大信封。

“记者会后状态特别好,一口气就写了这么多。交给你了,用什么形式发表都行。当然,在《小说灸英》上刊载也没问题。”

“……那之后您立刻就动笔了吗?”

“总感觉手中的笔似乎变轻快了。大概是发表了引退宣言,肩上的力量都倾泻出来的缘故吧。名字叫‘笔之道’,不错吧?就拜托你了。”寒川用两只手把厚厚的信封递了过来。

神田接过,只觉沉甸甸的。与此同时,他的心情也沉重起来。“……好的,那我就先收下了。”

走出寒川的家,神田上了一辆出租车。他拿出信封,抽出原稿。

寒川是如今很少见的亲自用笔书写的作家。原稿每一页上都标注着页码,神田在阅读内容以前先看了看最后一页的页码,上面写着“115”。也就是说,四百字一页的原稿用纸,共一百一十五页。

真受不了,怎么有这么多——

灸英社早已确立方针,今后不再出版寒川心五郎的书。即便如此,神田还是说服董事,得以最后一次在《小说灸英》上刊载寒川写的东西。可说归说,如果超过一百页,肯定又要被上头找麻烦了。

既然引退了,就不用这么拼命写了嘛……

神田把原稿放在膝头,准备先读读看。然而,看到写在第一页上的标题时,他吓了一大跳。会不会是搞错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确认之后,他顿时感到头晕目眩。

标题是“笔之道 第一章”。他慌忙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最后赫然写着“第二章待续”。

 

 

战略

 


1


热海圭介发来邮件说新作长篇小说写好了。他在邮件中自信十足地写道“我认为是不辜负读者期待的作品”,并添加了附件。

小堺带着怀疑和一丁点期待打开了附件。

看到小说的标题,他立刻泄了气。主标题为“去问子弹与玫瑰”,副标题为“击铁之诗Ⅱ”。

真是让人头疼啊,小堺叹了口气。《击铁之诗》是热海圭介的处女作,到目前为止应该算是他的代表作。但这也是因为除此以外,他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击铁之诗》也只是获了个新人奖而已,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但是他本人似乎非常迷恋,非要写续篇。既然坚持到那种地步,作为责任编辑,只能说“好吧,那您先写写看吧”。

小堺将文本文件转换成竖排形式,试着读起来。没过多久,他自己都感觉到嘴巴歪成了“へ”形。

果然又是这一套啊——

主人公和《击铁之诗》的主角一样独来独往,也曾当过刑警。得知曾经救过自己的女人成为黑手党的人质后,主人公想单枪匹马把她救出来,谁知牵扯到操纵全球恐怖分子的秘密组织。故事框架虽然宏大,但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缺乏现实感。明显的硬汉派文体依然健在,这次也出现了“男人心脏上的弹痕数量之多,恰似飞散的玫瑰花瓣”这类句子,小堺不禁为热海感到羞愧。

花了整整一天读完,小堺再次头疼起来。“真难办啊!”

如果这是一位应征新人奖的稿子,照这个水平,肯定连决选名单都入围不了。若这是小堺自己约来的原稿,估计也会扔掉三分之一。坦白说,他根本不认为这部作品值得出版。

大概只能千方百计让他重写了。但至于能改良到何种程度,不敢保证。如果效果甚微,只能拒绝采用——小堺带着几分冷漠得出这个结论。

没想到,第二天上司狮子取问:“热海先生新写的原稿进展得怎么样了?差不多该交过来了吧?”

“昨天,倒是算交过来了。”

“噢,是吗?”狮子取的表情为之一亮,“质量怎么样?看来有望按计划出版?”

“哎呀,这个……”小堺没有表示赞成,“我觉得照现在的状况有点糟糕,很有可能需要重写。”

狮子取顿时皱起了眉头。“啊,是吗?你估计要多久?一个星期左右?”

“不不。”小堺摆摆手,“我读着感觉大概要一个月,不,可能还要更久。说不定最好从头重写。”

“哎——不能想想办法吗?”

“我认为有点勉强。您这到底是怎么了?之前对于热海先生的作品,不是没那么期待吗?明明还说出不了也无所谓的。”

“哎呀,这不是彼一时此一时嘛。”狮子取带着为难的表情挠了挠留着短发的脑袋,“昨天的会上啊,提到了新人奖的成品率。”

“新人奖的成品率?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凭借新人奖出道的作家,有百分之多少成长为能给公司赚钱的作家了。”

“这,”小堺咽了口唾沫,“真是个苛刻的问题啊。”

“销售那帮家伙竟然拿出相关的详细数据,下结论说,与其他社的新人奖相比,我们干得不怎么样。”

“是吗?”

“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虽然让人不甘心。”

“可是,难道选拔的人没有问题吗?也就是评委。”

狮子取撇着嘴摇了摇头。“不管谁家的新人奖,评委成员都差不多。所以销售那帮家伙才质问我们的培养方式是不是有问题。”

“呃,培养方式……”

“他们说,‘关于新人作家,你们推出的卖点是什么?如何与其他作家形成差异?诸如这些问题,你们出版人是不是应该再多考虑考虑?’甚至还说,‘要是干等着像唐伞忏悔先生那样独立成长的作家,还要你们编辑干什么!’”

“说得这么过分?您肯定反驳了吧?”

“那还用问,他们以为我狮子取是谁呢。”狮子取挺起胸膛。

“那您是怎么说的?”

“我们绝对没有坐以待毙,一直在为培养新的人才倾注心血。证据就是,近期我们就将让一位新人奖出身的作家一炮走红!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社长也在场,我就这么痛快地打了包票。”

直到刚才还以信赖的眼神望着上司的小堺,听了这番话以后,心情一下子黯淡下来。“他们没有问那位作家是谁吗?”

“问了。”

“您说的那位作家莫非就是……”

“嗯。”狮子取苦着脸点了点头,“热海圭介先生。获得咱们新人奖的作家近期有出版计划的,除了他,我想不起别人来了。”

小堺感觉到全身的力气一泄而光。

 

 

2


跟小堺预想的一样,狮子取根本没有认真读过热海圭介的作品。他把到目前为止的作品和销售实绩数据资料,以及这次新写好的原稿堆在办公桌上,开始一点点研读。望着他那副模样,小堺想象着这次骚动的结局。被称为“传说中的编辑”的狮子取,的确有慧眼识珠的本事。热海这样的作品,他只看个几页应该就明白无法将其做成商品吧。他自尊心再强,估计下次开会的时候也只能向社长等人低头了。

整整两天,狮子取都在读热海的作品。读完之后,狮子取把椅子快速地转了个圈,继而长时间地眺望着窗外。

夕阳完全隐没以后,狮子取突然叫道:“小堺,过来一下。”小堺紧张兮兮地站到狮子取的办公桌前。一无是处——关于热海的小说,小堺预计狮子取会这样评价。

狮子取缓缓地开了口:“一无是处啊。”

小堺差点当场跪倒。也料得太准了,反倒令他大跌眼镜。

“不过,”狮子取接着说道,“说不定也可以死马当活马医。”

“啊?”

狮子取把《击铁之诗》拿在手里。“故事确实有很多地方牵强附会,没有一点真实感,而且遣词造句夸张做作,难怪背地里被人说成模仿硬汉派的搞笑小说。但是看了销售数据,我发现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情况:上市之初第二部作品的销售册数骤减,这恐怕是因为读过第一部作品《击铁之诗》的作者失望至极,于是放弃了。然而从那以后,实际销售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一般来说,应该逐渐减少才对,为什么没出现那种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