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嘉心道:晚了。

  然后开始解衣。

  温叶见他好好的衣裳穿着,突然又要脱,不解问:“郎君不是要去官署?”

  徐月嘉:“不急。”

  温叶:“不急也不用脱衣裳吧。”

  徐月嘉抬眼看她,言语分外正经:“不是说要体验新身份?”

  温叶:“?”她何时说过!

  琐碎日常(四):

  徐玉宣七岁这年,温家再度添喜,柳氏生了儿子。

  当月徐月嘉外出查一桩案子,未能赶回,是以温叶单独带徐玉宣去参加满月宴。这几年,温叶经常回来,渐渐的徐玉宣也和温家的几个孩子熟稔起来。温澄和温澈被大嫂杨氏教养得很好,不管大人们之间关系亲疏,小辈们倒是很能玩到一起。

  徐玉宣顺利混入其中。

  而温叶嫁入国公府五六年,一直未有身孕,外界传言

  和议论肯定是有的,可在温家,温叶很少听到过这些。

  温父不会如此贴心,只会是沈氏私底下交代过府中下人不许乱言。就连曾经总喜欢在温叶面前提自己三个孩子的温慧,都不说了。

  温慧不来炫耀,导致温叶比别人晚了一个月才得知她儿子杜明佑考上童生的事。十岁的小童生,看来是真一点没遗传到温慧这个当娘的。小时候背诗就快,如今考试也比旁人厉害。

  温叶知道后,趁着来参加满月宴的功夫,把给杜明佑的贺礼也带了。

  温慧没想到会收到温叶的贺礼,内心别扭了一下,嘴上不饶人道: “无事献殷勤……”温叶打断她道: “那你还我。”温慧当即往边上躲去道:“送出去的礼,你好意思要回去?”

  温叶:“好意思啊。”

  温慧噎住,最后强撑道:“反正我以后不会给你送。”

  接着就将礼盒交给贴身婢女,反复叮嘱对方要收好。

  姐妹之间斗完嘴后,依旧是各自散去。

  温兰回桂姨娘那,母女之间说些体己话。

  在温家,她们俩虽是存在感最不强的一对母女,但却从未受到过一丝委屈。

  在吃穿用度上,从没缺过分毫。

  桂姨娘这辈子很知足,她从前就是沈氏的陪嫁,后来成了温父的姨娘,紧接着有了自己的女儿。且女儿出嫁后,她们母女一年还能见上两三面。

  自从白氏没了后,桂姨娘觉得周遭瞬间清净了不少,她和常姨娘都不是爱争之人,各自守着小院过日子,都很知足,时常互相串门子,交谈一些针线手艺等等。

  温兰的性子几乎和桂姨娘一个模子刻出来,不争不抢,与谁都红不了脸,当初沈氏给她挑夫家也是认真选了的,温兰嫁过去,妯娌们虽各有各的小心思,但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去岁,王夫人也就是温兰的婆母做主分了家,有温家做后盾,温兰分家后的日子,过得更好了。她很满足,同时也很感激嫡母沈氏。

  温慧来到曾经住过的小院,心情复杂。她一个人对着院子说了几句话:

  “姨娘,我还是没能完成您的期许,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

  “可是,女儿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大家都在安安稳稳过日子,这很好,不是吗?”

  温叶刚来到溪翠院就被塞了一箱子新衣裳新鞋子,一摸一瞧,发现都是小孩儿穿的。还都是好料子。

  常姨娘解释道:“放心,姨娘没有很省,其中大部分都是你母亲赏的。”温叶笑道: “姨娘,我还什么都没说呢。”“四姐!”一道纤细的倩影从屋外小跑进来。

  在宫里做了四年的伴读,温然变化不小,起码不再是对谁都是一副小学究形象。褪去了婴儿肥,多了几分还尚有些稚嫩清丽感。

  “好像又长高了。”温叶比划了下,上回见面是三个月前。温然笑道: “姨娘也说我最近长得比较快,好多裙子都短了。”温叶习惯性摸了摸她头问:“在宫里还好吧?”温然点头:“很好,有公主在,没人欺负我。”

  不过她也不会一直在宫里做伴读,秀秀和嫣好比她大一岁,前不久已经出宫回家了。她也只能再在宫里待一年。

  “对了,我又给小外甥带试题了。”温然想起什么道,“公主听说我有个小外甥不爱读书,特意从太子殿下那要来的试题集,说是对日后考童生秀才很有用。”

  说起来很神奇,温然还从未见过这位被公主翻来覆去“骂”得狗血淋头的同胞弟弟。哪怕她在宫里生活了四五年。

  不过他出过的题,写过的卷子,她倒是答过、看过不少。

  温叶望着那一沓厚厚的书册,恍然道:“难怪我方才问他要不要一起过来,他说不要。”估计是从谁那儿打听到他小姨今日会从宫里回来,所以刻意躲着呢。小小年纪,关系网还挺复杂。温然没听清:“四姐在说什么?”

  温叶笑了笑摇头,“没什么,就是替你小外甥高兴。”

  琐碎日常(五):

  徐玉宣渐渐长大后,便理解了什么是‘继母’,可他没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有记忆以来除了伯娘外,一直是温叶陪伴左右。

  他也没有体会到外人口中所谓的‘面甜心苦的继母’,伯娘告诉他说,是因为他比很多

  人都要幸运,现在的母亲对他好,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机智乖巧可爱又孝顺,最重要的是母亲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八岁生辰过后某一日,徐玉宣忽而想起陆氏说的这段话,于是转述给温叶。

  温叶反应不大,反而呵笑一声道: “那句‘聪明机智乖巧可爱又孝顺’是你自个儿添的吧?”徐玉宣厚脸皮反驳:“才不是,伯娘就是这么夸我的。”温叶却道:“你伯娘才不会说如此‘露骨’的话。”被拆穿了,徐玉宣小声哼了哼。

  这时,徐月嘉进屋,见他面色有异,便道: “又惹你母亲了?”这样的场景,近两年,他遇到过许多次。徐玉宣倔强道:“才没,我和母亲好着呢。”温叶正在给自己打磨指甲,她近来研究了一种新丹蔻,打算试试。

  徐月嘉进来后,自然而然接过此活。

  对此,徐玉宣已经见怪不怪了,也许是见得太多,小小年纪的他打心里困惑,为什么一个男人不仅能娶妻子还能纳妾。

  看他父亲,明明一个就够忙活的了。

  温叶扫了一眼徐玉宣对徐月嘉道:“他方才在夸我呢。”徐玉宣连忙点头:“是啊。”

  徐月嘉抬眸,随口一问: “哦?都夸了些什么?”

  还未等徐玉宣张口回答,温叶就抢先一步道: “夸我聪明机智乖巧可爱又孝顺。”徐玉宣瞪大双眼,怎么还带强抢的!

  徐月嘉听后,默了一息言:“确定他是在夸你?不是自夸?”温叶:“郎君说说,这其中哪一点与我不符?”

  徐玉宣闻言迅速看向徐月嘉,希望他能够做出公正的决定。然而,徐月嘉却只是停顿了片刻,就改口: “没有。”

  徐玉宣:....

  作者有话要说:

  宣儿:我不服!jpg.

  徐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99章 番外三

  琐碎日常(六):

  一眨眼徐景容已有十七,陆氏琢磨着也到了时候给他相看。徐景容九岁进松山书院,十五岁勉强考中了秀才,陆氏才允他进军营历练。

  他书虽读的一般,但好歹是国公府世子,人长得也周正身边更是没什么莺莺燕燕,满盛京惦记他做自个儿女婿的世家夫人还不少。

  无需陆氏往外透露消息,就有不少拐着弯的亲戚上门打听长子的婚事。

  然而陆氏只属意宋家,宋家老太爷是三朝元老,后辈们虽没有太拔尖的,但都本分正直,没听说过什么腌媵事。

  宋家大房的嫡出姑娘,之前一次赏花宴上,陆氏粗粗见过一面,端庄温柔,回话时不卑不亢游刃有余。

  陆氏将此事说给了温叶听。

  温叶听完后道: “我记得宋家姑娘还小吧?刚及笄?”那场赏花宴,温叶也有去,隐约有些印象。

  陆氏道: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宋家姑娘今年十六,宋夫人应该也在为她相看。”

  温叶: “那是不是要约宋夫人见一见?”

  陆氏看向她道: “我帖子都递出去了,约的后日,去普庆寺上香。”

  温叶闻言,突然感慨,这盛京城外的普庆寺不如改名‘盛京世家相亲会所’。

  “你陪我一起去。”陆氏紧接着又道,生怕温叶会拒绝似的。“好。”温叶笑了笑说,“我帮嫂嫂一起掌眼。”陆氏满意道:“这还差不多。”宋家这边,宋夫人得知是国公府的帖子时,神情是有些意外的。

  宋家在朝低调,又有老太爷时不时叮嘱,明面上看就有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宋夫人近来是在为长女相看,不过接触的都是差不多的人户或差宋家一截的。

  宋大人得知后,担忧: “国公府的门第会不会太高?万一令仪嫁过去受了委屈怎么办?”

  宋夫人嗤笑一声:“说的好像令仪低嫁就不会受委屈似的,最起码像徐国公府这样的人家,会给人基本的体面。”

  她可不想让女儿出嫁后费力扶持夫家还不讨好。

  宋大人当然希望女儿嫁人后能一直舒心,他道: “既如此,你就去见一见,我去和爹说一声。”

  离开前,宋大人又补了句: “无论后日是否顺利,令仪的婚事都差不多该定下了。”

  宋夫人明白,她也希望一切顺利,先前挑的那么几家,本来还觉得不错,可今日这帖子一收,再回看过去,哪哪都不顺眼了。

  陆氏有意,宋夫人有心。到了后日,普庆寺一行自然顺遂。

  眼下就等徐景容下个月从军营回来,让他和宋家姑娘见一见,如果他们也满意,这婚事就算真正落成了。

  温叶从普庆寺回来后就与徐月嘉说了这事。徐月嘉将剥好的葡萄皮递过去道:“宋家不错。”

  温叶吃了葡萄,坐起身道: “那是,我和嫂嫂的眼光就没出过错。”徐月嘉默默注视了她片刻,然后继续剥葡萄皮。似在佐证她的话。

  如今陆氏是放了心,温叶却有了担忧道:“郎君,你说景容娶妻后,会不会将我们赶出去?”在国公府赖了快十年,温叶早已习惯了陆氏的事事照料,离了陆氏她不行。

  温叶叹气:“可我不想搬啊,舍不得嫂嫂和大家。”

  虽然并不认可温叶的担忧,但徐月嘉仍接着她的话道:“就算搬离国公府,我们也不至于露宿街头。

  温叶扭头看他:“那搬出去,府中一应事务,都由郎君来管?”

  她给徐月嘉算道:“宣儿如今才十一,等他娶妻,至少还要六七年,郎君只需要管这几年。”徐月嘉认真想了想,选择改口:“我需去前院一趟和兄长说些事。”

  温叶疑惑:“说什么?”

  徐月嘉和她对视道:“叮嘱他日后少顶撞大嫂。”

  温叶顿了一瞬才明白过来他话里的意思,同时接道:“那我也去研究研究新的药膳?”夫妻俩一拍即合。

  琐碎日常(七):

  今年要说亲的人好像挺多,自年初温然及笄后,沈氏也在慢慢给她相看。温叶得知后,回去了一趟。

  客观上来说,沈氏挑的人家都不错,温然容貌更出挑,读书好脑袋聪明,又进宫做过长乐公主的伴读,且与长乐公主的关系还很好。

  不过还没等沈氏和男方家接触,宫中就忽然下旨,要给太子选太子妃,且选拔的条件震惊众人。

  由太子主笔出题,皇帝皇后以及太后淑太妃辅助,出一张卷子,参选者,谁夺得第一名,谁就是太子妃。

  一开始皇帝是不同意的,简直太荒唐了,他还特意叫来所有人帮自己劝说太子。然而太子始终坚定,不做改变。

  太后和淑太妃是来充数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们不想管,于是选择什么都不说。倒是皇后象征性问了一句:“你为何会想到如此新奇的选拔方式?”太子肃眉回道:“儿臣不想再出意外。”话罢,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父皇和王叔。

  皇帝和文王:“……”

  不是,你这一眼是什么意思?!皇后听后,沉默,也不再阻拦。大晋将来的君主,至少要聪慧。

  琐碎日常(八):

  又一年除夕,国公府祠堂,众人祭完祖后陆续离开。或许是因为徐玉宣需要聊天的牌位比较多,所以近几年都是他最后一个出去。

  九岁那年,徐玉宣知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如今他十二了,从背影望去,已经长成了个翩翩小少年郎。

  然凑近一听,就会发现这小少年郎小嘴叭叭还挺能说。

  事无巨细到连不久前吃的饺子馅的咸淡都丝毫不差地描述出来。说到最后,徐玉宣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姑姑,我想和您商量个事儿。”

  或许是觉得对方会给回应,徐玉宣说完一句,还停顿了须臾才继续: “父亲如今...也不年轻了,盛京城里像他这般年纪的,成婚早的膝下都有和姑姑您差不多大的孩子了。

  反正您和他没感情,等父亲百年之后,宣儿想让他与母亲一起合葬,就像爹娘一样。

  只不过这样一来姑姑您一个人在那边就太孤单了。宣儿想了一个主意,不若给您烧些美男子下去可行?就是不知道姑姑你喜欢什么模样的,不过不管什么模样,保准都是十七八的美少年,如果姑姑有喜欢的款式也可以托梦给宣儿,我让人照着款式做。”

  回西院途中帕子丢了,一路找回来的温叶恰好听到徐玉宣这些话,当即进来道: “什么美男?为何不给我烧?”

  没外人的时候,温叶一向不着调惯了:“大家都是你母亲,你可不能这么偏心。”徐玉宣失言几瞬,

  他也没给亲娘烧啊,毕竟亲爹在下面看着呢。

  他正要解释,余光瞥见祠堂外出现的身影,忍笑道:“母亲,不然你先回个头?”温叶闻言,下意识转过身,正是一路跟着她过来的徐月嘉。

  她当即改口,告状道:“郎君来得可真是时候,方才我听到宣儿说郎君老了,我正在教训他。”

  徐玉宣:....

  徐月嘉走近前,什么都没说,抓住温叶的手腕离开祠堂。回去的路上,温叶还在道: “他真说了。”

  徐月嘉偏过眸看她:“所以,你信了?”

  温叶仔细盯了会儿他经过岁月沉淀却并不显老的容色,诚实摇头: “那倒没有。”

  徐月嘉今年满打满算,三十五都还不到,再加上近几年注重保养,完全看不出像是有徐玉宣那么大的儿子。

  当然,她就更不像了。

  “不过,”温叶忽然又改口,“还需要一些实证。”

  徐月嘉:....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徐年轻月·力壮嘉:什么实证?

第100章 番外四

  琐碎日常(九):

  凡盛京四品及以上官员家的适龄女儿皆符合太子妃选拔条件。

  温然不到十六,自然也在参选之列,温府上下知道后既担忧又隐隐暗自激动。若真选上,那温家可就要改换门楣了。

  沈氏见常姨娘整日蹙着眉头,便手一挥写了封信给温叶,让她回来一趟。温叶回来后就问了一句:“小五,你想不想做太子妃?”温然给了肯定的回答: “想。”

  温叶闻言,不算太意外道:“那以后可有的你辛苦了。”太子妃可不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温然摇头:“我不怕苦。”

  及笄之后,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总有一日要嫁人,虽然母亲为她选的人家都不错,但如今有了更好的人选,她又有资格。

  读了快十年的书,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温然不想轻而易举放弃。

  而且公主悄悄给她捎了一张太子的小像,太子不丑。

  她怎么都不亏。

  常姨娘在一旁听着,又急又无奈道: “还不定能选上,你们俩就在这说起选上之后的事了。”温叶笑道: “小五的功课,父亲年年赞扬,姨娘怕什么?”世家姑娘,读书读到及笄后还在读的,少有。

  温然算是个特例。

  可常姨娘还是担心: “可是太子将来还会有别的女人……”

  温然却道: “姨娘,像姐夫那样的男人,这盛京城能有几个?既然都免不了要纳妾的结局,为何不选一个对自己最有益处的?”

  温叶听到她这番清醒,欣慰的同时又隐隐有些心疼。

  欣慰是不用再怕她会被男人骗,心疼是因为作为姐姐,她似乎从未给过对方什么。温然为何想要拼这一次,温叶心中很清楚。

  温叶抚了抚她的发间,扭头对常姨娘道: “姨娘,让小五去试一试,一场考试而已。”

  如今的朝局已然明朗,太子明面上辅政已有三年,其他皇子年纪小且低调安分。

  温叶听徐月嘉说,当今圣上已经起了退位的心思,说就等皇长孙出世了。朝局安稳,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的东宫。

  就见一明艳似骄阳的女子正缠着一位身

  着金丝滚边绣着蛟龙花样的束腰长袍的清冷男子。“弟弟,你就给我看一眼,反正你皇姐我也不会做,就瞄一眼又没什么?”

  女子说得口干舌燥,男子却始终不为所动。

  此女子便是长乐公主,周宁。

  她最后气道: “周弈,你这副态度,能娶到优秀的太子妃才怪!”

  被叫做周弈的男子抬起眸,眸光略深道:“皇姐,你讨要试题答案的行为放在科举考试中,叫做‘舞弊’。”

  周宁骄横道:“小温然是我见过最聪慧的姑娘,错过了你可别后悔!”

  其实在周宁心里,孟秀秀和陈嫣好与温然同样重要,只不过术业有专攻,像考试选拔太子妃这件事,她们两个恐怕第一轮就会被刷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