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爷敞开喉咙放声唱道:“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大将难免阵前亡,...看斑斑热血...染胸上,...叹今后难见妻儿与高堂.....”声音嘶哑激烈,在静夜里传出好远。唐明山的献血一滴滴流淌在他身后跑过的柏油马路上,一行鲜红的血迹远远延伸出去,洒染在神州大地上。
尾声
6月2日,吉鸿昌最终被民国政府暗杀于北平,临刑时吉鸿昌满怀悲愤,作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我头!”
民国27年3月29日,夜,台儿庄外国民革命军第59军司令部。
一声“报告!”副官夏天明斜背大刀短枪,大步走进屋来。张自忠抬起头来合上地图,问道:“人都齐了?”
夏天明答道:“报告军座,卫队现有142人,全部集合完毕,并且按照您的命令,已全部作好战斗准备。”
“好。”张自忠微微点头,站起身抬腿踩在桌上,拿过一副绑腿仔细的给自己的腿缠起来。夏天明站在一边犹豫片刻俯身道:“军座,眼下这百多号人可都是咱西北军的精锐,是您多年来百里挑一、千里挑一选出来的。就算战事吃紧,您也该为咱西北军、为您自己留点骨血呀!”
张自忠打好绑腿,抬腿试了试,伸手拉过手枪带围在腰上,抬头看了一眼夏天明道:“我知道。这些卫士都是跟我张某人多年来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可是现在小日本已经打到徐州,打到我张自忠司令部的门口。要是连国都没了,还有什么西北军?我都成了亡国奴还带什么护卫?”
张自忠正正帽子,大步走出司令部,夏天明紧跟在他后面。一声“立-正!”嘹亮而起,142个汉子齐刷刷站在月亮地里,后背上的钢刀在暗夜里闪闪发亮,白三爷挺胸站在第一排,成排的手榴弹绑在他胸前,一个破旧的粗布荷包,挂在他的脖子上,荷包里,装着两枚锈迹斑驳的子弹头,还有一枚乌黑的三棱透甲锥。
张自忠几步走到队列前面,朗声道:“稍息,兄弟们,你们都是我张自忠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多年来一直跟在我的身边,不到万分紧急的关口,我也舍不得把你们派出去。你们大家想必也看见了,池峰城的三十一师在庄里整整守了七天!把命都阖上了。这些天我身边的兵越来越少,越派越少,到了现在就只剩你们了。但是小日本现在比我们更难过,小日本的第十师团已经伤亡过半!我们10万友军已经运动到了他们的背后,只要熬过了今夜,我们就扎紧了口袋,小日本就必败无疑!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提着咱们的大刀,找小日本讨还血债!咱西北军的英雄汉子宁死不当亡国奴!”
“宁死不当亡国奴!宁死不当亡国奴!”一阵阵愤怒的嘶吼声如浪涛般在院内响起。
张自忠一脚踢开面前木箱的盖子,露出箱子里满满的白花花银元:“兄弟们,这是犒劳大家的,大家拿吧,想拿多少就拿多少!”队伍中却没有人动,院子里一片肃静,只有远处零星的炮声隆响。
白三爷一步跨出队伍,沉声道:“军座,我们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要是亡了国,我们还活着,就是要再多得钱又有什么用?要是我们回不来了,要这些钱也没用了。这些钱您留下,等到打胜了小日本,就用这钱给我们弟兄立个碑,别让后人们忘了我们的名字,我们就是在地底下也知足了。”
张自忠虎目含泪,看这这些跟从自己多年的护卫们,不由得一阵哽咽。他转身大喊一声:“拿酒来!”
参谋长抱来了酒坛和大碗,张自忠亲自给每个卫士满满的斟满了一大碗酒。张自忠举起酒碗道:“兄弟们,军人为国死战乃是本分!若是有的兄弟从此一去不回,那你就在地下等等我,我张自忠随后就来。”说罢张自忠仰头一饮而尽,挥手把酒碗狠狠地摔在地上。
所有护卫全都一饮而尽然后把碗摔在地上,一片清脆的声音响起。夏天明一探右手从背后拉出大刀,挥动左手的二十响高喊一声:“兄弟们,跟我走!”这百多名士兵齐刷刷的向左转,跟着夏天明大步向院外跑去,他们的正前方就是日军第十师团布满地雷、暗堡的防线。远处炮口喷出的光亮把夜空映的忽明忽暗,59军士兵的喊杀声此起彼伏。张自忠目送着自己这最后一队士兵跑向战场,看这他们破洞飞花的棉装,看着他们后背刃口缺损的钢刀,想到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大好男儿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张自忠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
张自忠转身伸手抹掉脸上的泪水,大喝道:“参谋长,给各阵地打电话!告诉他们务必顶住今晚,祖宗们留下来的国土谁要是丢了一寸,谁就提着脑袋去给我夺回来!告诉他们必需拼力死守,当兵的拼完了,当官的上去顶,当官的拼完了,我去顶!”
是役,中国军队大捷,歼灭日寇万余人,而白三爷等142名护卫却一个都没有回来。
两年后日军进犯鄂北,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出奇兵奔袭日军指挥部,日军大败,连夜仓皇后退五十余里。
一年后的五月七日,日军纠集二十万人再犯鄂北,张自忠苦于兵力太过悬殊,只得冒险再出奇计,亲率特务团强渡襄河拦腰截击日军。十五日张部被围南瓜店弹尽粮绝,张自忠身中七弹阵亡于山脚下。其麾下两千余人,皆战死,无一降者。
张部惊闻总司令战死,连夜再度襄河,拚死抢回张自忠遗体。襄水呜咽,目送了多少热血男儿为保家国舍身拚杀,生往死还。
一九四五年,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部属死守庄内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率部进入保定,接受华北地区日军的投降。入城时,冀中父老交相流涕,却兴奋的难以名状。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鬓角微白的白大爷和白二爷翘首张望,在整齐的国军队列中不断的寻找着自己的兄弟白三爷。
后记:小说故事纯属虚构,而内中抗日名将事迹却有史料记载。
1、 吉鸿昌自察北抗战之后,秘密入党,在天津成立反法西斯同盟会,原住墙子河边牛津别墅,后辗转搬到法租界霞飞路40号。后因特务活动猖獗,不得不准备离津,遂在国民饭店(今渤海大楼)租客房一件,秘密等待李宗仁的代表。于5月13日,不幸被捕,6月2日就义于北平。
2、 “当兵的拼完了,当官的上去顶”此言应出于当时奉命死守庄内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之口。张自忠此事正在临析与庞部合力抗敌。不过,但是庞、张两部守的异常辛苦,类似内容的话应该也说过。
头一次在文章后面写后记,索性多啰嗦一点。唐门系列,都是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农民武术家,自发的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抗争的故事,大部分是悲剧,因为这本以拳脚对抗枪炮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带着悲壮意味的自杀。唐门得门规“三打,三不打”是我杜撰出来的。这条门规一直是一条主线,在《唐门》、《外传.埋伏》、《外传.催枪问谁》、《外传.热血传继》里都有。总结一下就是:所谓三用就是护国可用、救人可用、防身可用,所谓三不用就是背后不用、近身不用、同门不用。唐家的暗器,本就是救人而不是用来杀人的。

【唐门外传.摧枪问谁】

北方的麦子多是一年一收,每年夏至前几天正是农家们最忙的时候,也是农家最担心的时候。农家一年的辛劳和来年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几亩贫瘠的土地上;一年所付出的汗水和来年的好日子就长在那里,随着热乎乎的风来回摇摆着。麦秆已经由草绿色变成了金黄色,成片成片的几乎望不到边;一块一块的麦地被田垄划分的方方正正的,好像黄灿灿的发糕。
秦平生站在坡顶上俯视着坡下这片麦田,心里感觉特别的舒坦,今年开春雨水足,春后没闹蝗虫,这半个月来太阳又足;田里的麦子喝足了水吃饱了太阳,长的个个粒大穗足。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晚下几天雨,麦子就能顺顺当当的割出来晾晒好,只要那小日本鬼子不出来抢粮,这下半年就能饱着肚子过下去。秦平生捏起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挑起柴捆朝坡下走去。
秦平生挑着柴捆进了村子,照例又惹来不少乡邻们不少的夸奖声,坐在街口树下的婶子和围在一起修理农具的叔伯都笑盈盈的和秦平生打招呼。
“平生呀,又上山啦?你看你可真能干哩!”
“就是,这挑子柴怕有二百斤吧!这可是咱村里第一有劲的后生。”
秦平生憨笑着走过去,走进了三伯家的院子。三伯是村里的村长,也是全村里唯一去过保定府见过大市面的人。秦平生放下柴捆,解开绳子理出大半的柴禾堆在院子西墙边晾着,留下小半的柴禾从新捆好准备挑回去。
屋里传出一声咳嗽声,“外面是平生吗?又送柴火来啦?”
“三伯是我,您歇着吧,我放下就走。”
“行放下吧,山杏呀,拿两个饼子给平生带上,年青人干活多,吃点抗时候的干粮。”
屋里一声答应,走出来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高个姑娘,她低着头红着脸一手捏着辫子,一手朝秦平生伸了过来,手里捧着的是四个金黄黄的玉米面饼子。秦平生笑了笑,伸出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接过干粮嘿嘿笑着低头离去。
进了夏天天就黑的晚了,秦平生自己吃完饭把屋子里收拾利索了,先进到西屋去给爹娘的灵位磕了头,挑起水桶去井台上打水。农家人夏日里睡的晚,吃完了晚饭,男人们捧着烟袋锅女人们搬着纺车棉花,都坐在井台附近就着树荫说会子闲话。秦平生挑着水桶朝每一个人打招呼。他从井里提水不用辘轳,从来都是一个马步扎在井台上,把吊桶放下去打满水然后凭着力气两手把桶生拽上来。他的身子骨一向是村里最壮实的,胸前臂上的肌肉又鼓又硬,细碎汗珠下的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粗布的小褂更显出他细腰乍背的健硕身材。井台边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看了心里都禁不住怦怦直跳。
秦平生把水倒进水缸,擦了把汗抄起门后的铁杆来到院子里。院墙是用厚厚的黏土拍成的,西院墙上用石头隐隐的勾画出一个站立的人形来,在人形的膝、腕、前心、咽喉、小腹、左右琵琶骨的位置上钉着九个酒盅粗细的木头橛子。秦平生把一条生牛皮的板带系在腰间,右手握住铁杆后七寸,一抬手铁杆穿过一边小磨盘的圆心挑起来;他深吸一口气把铁杆抵在腰间,接着抬右腿上步,腰劲前送,铁杆挂着磨盘“咚”的一声刺在院墙上人形咽喉部位的木橛上。秦平生单手较力平端铁杆,右腿一退一进腰间顶动铁杆连刺,“咚咚”声不绝于耳,铁杆连连的刺中那九个木头橛子上,片刻之间已连刺百余下。秦平生左手一抹汗珠,铁杆交到左手,用左腰顶动铁杆变动步法又是连刺百余下。
秦平生放下铁杆卸下磨盘揉揉发酸的双臂,走回屋从缸里舀起一瓢水咕咚咕咚的灌进口中,伸手抹了把汗走出来。这一次秦平生双手一前一后抄起铁杆挑起磨盘,他面对门框扎个马步,铁杆挑动磨盘沿着门框慢慢划动起来。长杆挑动物件在慢动时最是费力,秦平生咬牙搅动铁杆,沿门框缓缓而动,心中默念着:“一圈....两圈....”铁杆整整在门框内绕动了三百圈才停下来。秦平生咕咚一声扔下铁杆,呲牙咧嘴的揉着酸胀的双臂。过了半响后他来到西屋,抹了把汗规规矩矩的跪在爹娘的牌位前磕了个头道:“爹、娘,儿子今天练完功了,二老安歇吧,儿子也去睡了。”
第二天三伯把全村的年轻后生们叫到自己的院子里来,说有事给大家说。农家人没有睡懒的习惯,日头才上了一杆,秦家村里的后生们就聚到了三伯家的院里。
三伯披着一件夹衣拄着拐杖坐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后生们就或站或蹲地围在周围。三伯咳嗽了一声说道:“娃儿们,麦收就要开镰了,这麦子一开镰小日本肯定就要来闹腾抢粮,而且肯定还要又烧又杀的祸害咱中国人的性命,你们这些个都是咱秦家村里能干的后生,这些天辛苦一下,相互帮衬着把麦子赶紧割了,然后赶紧晒、赶紧藏,就着把红薯种下去。咱得抓紧时间干,去年咱得手脚就慢了,麦子还在地里没割鬼子就杀过来了,弄的咱们舍不得丢下麦子走又留不得。要不是老三团的唐参谋带着队伍硬把粮车从小鬼子手里追回来,咱们村今年就会饿死人。所以今年咱们一定要快打、快收。”
后生们乱哄哄的应道:“三伯,没事,您放心吧。都交给我们了。一定抢在小日本前边把麦子收了。”
三伯叹了口气摆摆手道:“还有点事,我寻思着收完了麦子涞源城里的小日本肯定要来扫荡,去年秋天潘家峪的乡亲就吃了地道的亏,他们村的地道就两个口,结果一村人被小日本堵在地道里面。畜牲不如的小鬼子往地道里放毒气,六百多的乡亲全死在里头了。唐参谋前些天还专门派人来问咱村地道的事,你们赶进开镰,割完了麦子就把咱村的地道拾掇拾掇,老话说狡兔还三窟呢,咱在西边和北边多加两个出口。你们多出点力,到时候我叫山杏给你们做饭。”
人堆里就有调皮的后生大声道:“没说的,三伯,只要山杏在我眼前站一会儿,饿着肚子我都干!”满院的后生们顿时笑成一片,山杏满脸通红的捏着辫子跑进了屋里。
年轻人心齐,农活就干的快,三天的功夫全村的麦子就全割完了,大人们忙着晒麦子、打场,孩子们提着篮子拾麦穗。秦平生带着几个后生整修秦家村里的地道。秦家村邻着山,不象其他村子地处平原容易掘土,周围又少有村庄更连不上地道,三伯觉得平生人老实厚道便叫秦平生在他自己屋子里开个入口。
日头过了响午,山杏挎着篮子沿着树阴来给秦平生家送饭,农家在这麦收时候的饭是最好的,因为汉子们要吃的好才有力气干农活;不过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景,所谓好吃的也就是油炸辣子、腌萝卜和两面饽饽了。
随着山杏一声招呼,几个后生从院里的菜窖中灰头土脸的爬了出来,各个满脸满身的泥土,象泥猴一般。山杏看了扑哧一笑,把篮子上盖着的布掀开,在院里的石桌上摆开碗碟,后生们一声欢呼围拢过来,蹲在一边狼吞虎咽起来。
秦平生最后一个爬出来,他赤裸着上身,一身的汗水和着黄土都成了泥。秦平生伸伸筋骨笑道:“哎呀,在下边饿坏了也憋屈坏了,可上来透口气。”山杏看见秦平生赤裸的上身跃动的肌肉块,和古铜色的前胸宽宽的肩膀,自觉脸上有些发烧,连忙低下了头捏起一个饽饽抵给秦平生道:“俺爹说明下午唐参谋要来咱村养伤。让你过去见见,就安排在你家住。”
唐参谋是冀中军分区老三团作战参谋,老三团是老八路的主力,从平型关一路杀过来的,能打硬仗,今年一直在附近活动。秦平生去年也见过唐参谋几次,唐参谋个子不高,挺白净的,国字脸四四方方。从外表看他和普通人也没啥两样,但是唐参谋是能文能武,据说不但能双手左右开弓的打枪,还读过书写的一手好字,过年的时候好多庄户人家门上的春联都是他写的。秦平生笑笑应道:“行,太好了,正好咱多跟人家学学。上次他来的时候,教我认的字还记得哩。”
春生嚼着饽饽问道:“什么字?”
秦平生放下饽饽道:“一共两句: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圣经贤传,乃古今成败所积。”
山杏道看着秦平生摇头背书的样子噗嗤一笑道:“我爹说人家唐参谋是八路的大干部,十里八方都闻名,这两年带领队伍打的小鬼子又敬又怕,连涞源城里都有名哩。上次全靠唐参谋带领队伍打走了小日本,抢回了粮食,。这次唐参谋安排到咱村里养伤是信任咱村,顺便指导咱们挖地道。还让你跟着多学学。人家唐参谋的本事呀,你学了一半就能走遍天下啦。”
二柱子在一边羡慕地说道:“呵平生哥,人家唐参谋可是救过咱一村人的命,这么大的厉害人物三伯怎就放在你这住呢?说不定人家唐参谋看你有气力会带你走当警卫员呢。”
快傍晚的时候,唐参谋就到了秦家村。他一看到秦平生就笑道:“嗬!平生肩膀又见宽了!你看看这一身铁打的身膀,跟一头小老虎一样。”
三伯也跟着笑了起来,道:“唐参谋,我就把您安排在平生那儿住,一来他院子里正挖地道,您经验多就多指点指点;二来呢这孩子我从小看大的,厚道、踏实,我放心;正好您也多提点提点他。”
唐参谋笑道:“我来过几次,平生是块好铁呀,多炼历一下就是块好钢。将来跟着我打小日本,肯定是员虎将。”
吃完晚饭秦平生把北屋拾掇了一下,帮着唐参谋把背包放好,又搬了两把凳子放在院里,想跟唐参谋好好唠唠。唐参谋看着秦平生问道:“平生,快二十了吧,有人给说媳妇吗。”秦平生红着脸低头不说话。唐参谋哈哈一笑道:“没事,等咱们赶走了小日本,过上了好日子,我给你做媒,咱也选她个好姑娘做媳妇。”
秦平生挠挠头忽然问道:“唐参谋,乡亲们都说你能文能武、刀枪不入,您怎么会受伤的?”
唐参谋道:“平生,那里有刀枪不入的人呀,我也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这回是我们打县城西边的一个炮楼,缴获了不少战利品,可是还没搬完东西,鬼子的救援队伍就上来了。有几个战士想多背点子弹回去,就拉在了后边。我回去接他们,没想到来救援的鬼子兵里有一小队骑兵,追得快,结果我就被小鬼子缠上了,腿上就被小鬼子的子弹咬了一下,不过也不要紧,是三八大盖打的,只在腿上穿了两个眼,没伤着筋骨。”
“听乡亲都说您可厉害啦,不仅和诸葛亮一样打仗能掐会算,还能双手打枪,我就想问唐参谋您说什么时候这小日本才能被咱们打跑了呢。”
唐参谋点点头道:“平生,现在小日本势头强,就象刮大风一样呼啦啦的占了咱中国大半的地方,但是咱中国的根基并没伤着。咱中国的根基是什么呢?就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咱们中国人是赶不尽、杀不完的,他小日本的风刮得再大再厉害,也刮不动狼牙山,刮不动抱阳山,更刮不动咱中国的根基。小日本是个岛国,就算他有一千万的兵,撒到咱中国来才合到一里地一个日本兵,所以他根本站不住脚。只要咱中国的老百姓抱成一个团,咱就是三十个人打他一个,用不了多久他就在中国呆不下去了。”
秦平生欢喜道:“是呀,是这个理,但是现在是人家站着咱的地儿追着咱打哩。”
唐参谋笑道:“平生你见过两个人打架不,你如果遇到块头比你大的你怎么打呢?”
“那我就来回闪躲,等他累的没劲了再打。”
“对呀,小日本现在势头不小,但是咱们八路军就是条钢锉,来来回回的锉,总有一天把它锉没了!”
秦平生笑了,应道:“对,好汉还经不起三拳哩,咱们就一拳一拳的打它。对了,唐参谋,都说您能文能武,我也练过几下,想耍给您看看,请您点拨点拨。”
“好呀!”唐参谋也来了兴致,高兴地问道,“你练的是什么?”
“大枪,家传的。练不好,瞎练的。您等等,我去拿家伙什。”
秦平生从门后拎出铁棍,朝唐参谋红着脸笑笑,“庄家户里没有长枪,只有这个。”说完就站在院子当中伸胳膊摆开了架势。秦平生这个架势很特别,他在院中立了一个马步,铁棒却不是双手横握,也不是竖握指向正前方,而是左臂平伸直指左边,同时扭头向左边注目,铁棍是右手握根整个棒身横搭在肩膀上,露出肩外三分之二指向左方。这个架势不象是练枪,到象是挑扁担的老农正在向自身的一侧张望。唐参谋看着这个架式刚刚想笑,却在脑海中闪电般的想起一个人来。他双目一凛霍然起身,站起来仔细端详院中秦平生所摆出的架势。片刻过后唐参谋喃喃自语道:“这难道是八极大枪?是真的!这真的是正宗八极大枪的起手式!”
只见院中的秦平生左手一晃收指为拳,握着枪根的右手向内一收,铁棍猛地从他肩上刺出,抖出一个碗大的枪花来。一般的枪法是双手握枪身抖枪花,秦平生竟然单手上握枪根在自己肩上挽出枪花来!铁棍闪电般地在秦平生肩上向左连刺三刺。唐参谋看到这里心下已然明白,秦平生的左方才是他的正前方,这一招的确是正宗八极大枪的起手式:凤凰三点头!
唐参谋心中不由得一阵翻涌,九年了,他已经九年没有见过真正的八极枪法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早忘记了。没想到记忆的火苗腾的一下猛然在他心中燃起来。当年一战那条八极大枪让他刻骨铭心了一辈子。当年他也是如同秦平生这般年轻,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也曾经打败过不少的武林好手。就是杭州外瘦西湖那一战,那一杆八极大枪,那一招“催枪问谁”;败的他锋芒尽失、败得他心服口服。唐参谋眼光朦胧间,眼前的秦平生三枪已经刺完,只见他右腿上步,拧腰抡臂铁棍横抡。唐参谋喃喃道:“第二招,霸王挥鞭。”这一招本意是前招刺完过后,力始于脚跟,发力于腰,借长枪之长重,挥枪横砸对方的脖颈。
秦平生铁棍挥出后,左手前接握住棍身,前手发力棍身下压,划个弧线指向地面,紧跟着左腿上步后手发力,铁棍向上斜斜挑出。这一招是在对手被上一招霸王挥鞭所逼或后跃或俯身之后际,紧跟的一招杀招,此时对手身法变化已竭,而长枪却是由下挑上枪身尽出,直破对手的中线。唐参谋喃喃道:“第三招,乱石穿云,迎门三不过。果然是李派的正宗八极枪法。”当年杭州瘦西湖畔一战,他也是百忙中一招醉仰莲台,才堪堪避过对方那一招刚猛迅捷的乱石穿云。
秦平生虽然手持铁棍,但气势刚猛招式凛厉,一条铁棍刺、戳、点、扫、砸、劈、拦、架,活生生的变幻成了一条在千军万马中上下翻飞的铁枪。唐参谋站在一边一直跟着秦平生的招法在口中喃喃念着:“横山拦虎、乌龙穿塔、将军控弩、李广穿石、白马回头.......”在唐参谋眼中,眼前秦平生的八极枪法竟完全好似故人重逢的感觉,一招一式都似曾相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九年前,这六十四招八极枪法就正在他面前施展着。片刻之间,秦平生六十三招八极枪法演练完毕,唐参谋目不转睛的盯着秦平生口中喃喃道:“催枪问谁!下一招催枪问谁!!”
秦平生在施展完第六十三招黑云压城之后,右腿后退一步手握棍根,铁棍回收横担肩头,左臂探出又回到了起手式的架势。唐参谋一步跨出抬手急声道:“差一招!还差一招催枪问谁!”
秦平生惊喜的回头道:“唐参谋您知道这一招?我爹一共就交了我这么多,最后一招催枪问谁我只看我爹练过,他却没教会我!您怎么知道这最后一招的?”
唐参谋摇摇头,垂下手臂缓缓道:“你这的确是正宗的八极枪法,了不得,当真了不得。你这路枪当真了不得呀。人都说月刀年棍一辈子枪,孩子,你这条枪上至少吃了十年的功夫了吧?”
秦平生点点头道:“唐参谋,唐叔,您既然知道最后一招,那就教教我吧,我一直练不好。”
唐参谋坐下来端起茶碗喝了口水,仰头望着夜空出神。半响之后他看着秦平生缓缓开口道:“平生,武林中有句俗话叫‘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江山’。这句太极安天下,是指太极拳。武有八极定江山这一句指的就是八极拳法。这八极拳不同于其他拳法有多种器械,它的器械只有大枪一路。八极拳的枪法早在清朝康熙年年就已经冠绝天下了。武林中当时流传:从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说得就是当时八极拳的掌门人吴钟的枪法在大江南北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