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上一章:第72章
  •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下一章:第74章

  秦缨摇头,“只要瓶腹圆鼓便可。”

  谢清菡眉眼微松,“瓶腹相差无几的,那我立刻派人去取,若是县主所言无差,那一定是林氏放火,只不过,她是怎么知道此等法子?”

  秦缨又摇头,“放火的不一定是林氏,若我未曾猜错,谢星麒的可能性最大,至少也是合谋。”

  谢清菡一愣,“怎会是他?”

  秦缨凝声道:“琉璃净瓶是林氏找来给他的,而他本不知起火之法,但去岁他将琉璃瓶供奉在书阁之中,还装过圣水,如此正好满足了烈阳起火的条件,你们应该还记得去岁谢星麟的后院,那丛枯萎芭蕉忽然起火之事。”

  谢清菡倒吸一口凉气,“那次是他?”

  秦缨颔首,“若我推测无错,那次应该只是意外,但谢星麒聪明,后来被他发现了起火原由,他并未将此事昭告天下,到了想放火烧菡萏馆时,便用了此物,二小姐说多日前你的二楼库房漏雨,曾派人修缮,我猜,便是那时候他派人将琉璃瓶放了进去。”

  谢清菡和谢清芷对视一眼,谢清菡道:“我想起来了,那天李忠和喊了人去院子里修二楼屋顶,谢星麒的确出现过,当时外祖送来的箱笼都摆在前院,我那一份礼是他派人送来的,后面他还上了二楼检查——”

  想清因果,谢清菡胸口起伏起来,“竟是他!我这就让父亲好好看看他养了怎样一个好儿子!”

  谢清菡怒意勃然,但话音落下,她又忽然摇头,“不,现在说不行,他必定会说琉璃瓶他也不知去了何处,只要他不承认,父亲便会护着他……”

  说至此,谢清菡又咬牙道:“便是能证明真是他,父亲也不忍心惩罚他的,毕竟我只是被烧伤,没有出人命,而谢星麒已有功名在身,父亲就指着他光耀门楣。”

  众人闻言并无反驳,谢清芷握紧她的手道:“后日祖父一早便要出殡,父亲也不会在此时闹起来……”

  到底牵扯谢氏之人,秦缨便看向谢星阑,谢星阑道:“先不着急揭发,一来要确认琉璃瓶装水放火的法子,二来,也还需要实证,那些琉璃碎片被烧的色变,谢星麒完全能咬死不认,我们还需继续调查,等证据足够再做指认。”

  见谢清菡瞳底灰暗无光,谢星阑道:“他存害人之心,只凭着一点,便不可能再走仕途,这样的人入了官场,岂非是为一己私欲为非作歹之人?”

  谢清菡听闻此言,瞳底骤明,“四哥当真做此想?”

  谢星阑颔首,谢清菡顿时红了眼眶,“四哥位高权重,能有此话,我便安心了,我们府上官途落魄,且高门士族又从来以男子仕途为重,若没有四哥,只凭我父亲那性子,谢星麒便是当着他的面杀死我,他也会想尽办法平事。”

  她定了定神,快速冷静下来,“既是如此,那我便命人悄悄将琉璃瓶送来四哥府上,再装无事发生,但是,要如何证明那琉璃瓶就是谢星麒的那个呢?他身边小厮就算认出来,也不可能帮着我说话。”

  谢星阑凉声道:“这琉璃瓶既是供奉法器,那便是从寺庙中寻来,还得高僧加持,这些人可不会帮林氏与谢星麒说话——”

  谢清菡神色一振,“我知道,那琉璃瓶乃是城南景云山静德寺的法器!”

  秦缨见她知晓来路,莞尔道:“那你便可安心了,我会尽量将琉璃瓶复原,你四哥会派人去静德寺找其他证人,你此刻回去,只管若无其事便可。”

  谢清菡放下心来,谢清芷也满眸感激,秦缨又看向谢星阑,“去静德寺要多久?”

  “要走大半日,找到人证,再将人请回来,也至少是明天晚上了。”谢星阑沉吟片刻,“后日一早老太爷要出殡,届时宾客不少,人多眼杂,再加上死者为大,干脆一切等丧事了了之后再行对峙。”

  谢星阑看向谢清菡,谢清菡也点头道:“虽我与祖父不睦,但我年幼时,他对我也有慈爱之时,此番……此番我虽不认是自己气死他,但他病发,或许真有我之缘故,我只想为自己求个公道,并不想坏了祖父治丧之礼,先让他入土为安吧。”

  如此议定,众人都心弦微松,这时,谢星阑又问她道:“那张药方你抄了之后,可曾发现有何古怪?”

  谢清菡面色微沉,“那两张方子我私下找人看过,给女子的药方多为滋阴补气,再加上几味药引子,男子之方虽也有补气之效,但有几味药有催情耗元之嫌,说白了,便是为了求子给女子补身子,同时掏空男子精元,对男子损伤极大,我当时本想找父亲道明此事,但……但这方子牵涉房中术,我一小辈如何直言?再加上父亲只怕早已知晓,只是他对林氏宠爱有加,并不介怀罢了,我去理论,他也只会说林氏并无害人之心,他惯会助纣为虐,思来想去,我便未曾多事。”

  谢清菡说完,迷惑道:“难不成那方子还有何古怪?”

  谢星阑道:“尚难确定,但老太爷病逝的前一日,曾派了谢承出城查问方子,他或许也是发现方子里何处有古怪。”微微一顿,他又问:“你可知道谢星麒去五叔府上习武有无异常?那位教功夫的岳师父,与你们府上可亲厚?”

  谢清菡有些愕然:“谢星麒学武?他学武只是为了与五哥做比较,想显得他不仅能考状元,学武也不比五哥差罢了,祖父和父亲都看不上武将,并不想让他真的走武举的路子,至于那位岳师父,他是五哥的师父,对谢星麒二人虽还算尽心,但这么多年,几乎没见他往我们府上走动过,怎会问起他来?”

  谢星阑不想节外生枝,便道:“他与你们府上也算有些关系,随便问问。”

  谢清菡点了点头,见外头夜色已深,便道:“那我们便先回去了,免得她们知道我们过来太久打草惊蛇,琉璃瓶明日一早送来,若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四哥和县主尽管吩咐。”

  谢星阑应好,几人一同将二人送出了清晏轩,等她们一走,李芳蕤道:“这位大小姐虽然性子豪烈,但并非全无谋算,还想着先让老太爷入土为安。”

  秦缨忘了一眼星斗漫漫的夜空,“只望明日依旧是个晴天。”

  ……

  秦缨心想事成,第二日晨起,便见天边朝晖灿烂,一看就是个大晴天,谢星阑一早便派人去静德寺,又让谢咏拿了药方去找大夫,待众人用完早膳,墨韵便将昨夜说的琉璃瓶送了过来,只见琉璃瓶身清透无暇,在秋阳之下,似最上品的翡翠一般莹莹生辉。

  与此同时,谢坚带人寻回的琉璃残片亦被悉数找回,眼见日头未至中天,秦缨便让江嬷嬷熬了些面糊,先将瓶身拼合起来,至午时前后,拼出了一个残破的瓶身雏形。

  谢坚在旁无奈道:“有些碎得太厉害,要么便是还在火场之中尚未寻见。”

  秦缨道:“无碍,如此便够了,见过此瓶之人必定能看出形状,再加上有几处还未烧至色变,应当不影响辨认——”

  话音刚落,谢咏带着药方回了府中,至清晏轩禀告道:“小人跑了两家城中医馆,找的是城中最负盛名的大夫,他们看后,与昨夜大小姐说的并无两样,都是说给女子的方子大都是补药,阴虚血亏的吃起来不会出错,但若体质不差的,则会有过于进补之危,而给男子的方子用药太过猛烈,体质弱的男子用了等同服毒。”

  秦缨听得蹙眉,“这一点,谢老太爷和三老爷起初应该就能看出几分,怎么谢老太爷还专门派人出城再找方子呢?”

  李芳蕤眨了眨眼道:“莫非是起初没细看,以为只是些房中术的方子,后来忽然想起来谢三老爷本来身体就不好,便越发觉得林氏其心可诛?”

  谢星阑陷入沉思,秦缨迟疑道:“也不无可能……”

  说至此,她忽然抬眸看了一眼窗外,只见外间烈阳当空,已是十分暴晒,秦缨精神一振,拿着送来的琉璃净瓶朝外走,“先验证我的推断!”

  李芳蕤和谢星阑连忙跟上,到了大太阳底下,便见秦缨找了些草纸枯叶等干燥易燃之物,又将琉璃瓶装满水,对着太阳仔细比划起来。

  装满水的琉璃瓶在烈日下璀璨生辉,而那炽热的秋阳,不知怎么被琉璃瓶汇成了一个刺目的光点,秦缨稳稳地捧着琉璃瓶,令那光点一动不动。

  谢星阑见她捧得吃力,便道:“我来——”

  他抬手去接,秦缨却因不想让光点移位未动,谢星阑只得倾身,一手握住琉璃瓶瓶口,一手托住瓶底,亦将秦缨的指尖覆住,秦缨只等他拿稳了,才缓缓将指节抽了出来,又道:“别动,这光点极热,就靠一直灼烧,才能至起火。”

  谢星阑听话的不敢动,日头落在他肩头,照得他身上也热意烘烘,一旁的李芳蕤仍然半信半疑,“这光有些刺眼睛,但真能生火?若如此,岂非不用火折子了?”

  秦缨失笑,“那得有大太阳,还得人人家里都有这样的琉璃。”

  李芳蕤也觉正是此理,只蹲在旁盯着,谢坚和白鸳几人也未见过这等法子,纷纷凑在一处围看,谢星阑一动不动举着琉璃瓶,足足快半盏茶的功夫后,他眼瞳倏地一缩,与此同时,谢坚亦惊喜道:“冒烟了!真的冒烟了!着了——”

  先是一丝青烟冒起,很快,一星火光亮了起来,草纸点燃枯叶,又引燃几截枯枝,一小堆柴火就这般凭空燃烧起来!

  李芳蕤惊喜极了,起身便揽住秦缨,“真的起火了!缨缨你好生厉害,竟会这般法子!”

  谢星阑终于能放下琉璃瓶,亦目光幽深地看向秦缨,谢坚更满眼膜拜,“县主是如何知道有这等法子的?这琉璃瓶全碎了,又藏在火场之中,若非县主想到这法子,便是大罗神仙来了也辨不出真相,您真是比神仙还灵!”

  秦缨被众人笑意感染,愉悦道:“一些奇技淫巧罢了,如今既得了明证,那便能继续查下去了,去静德寺的人今晚上才回来,但只认出瓶子还不够,谢星麒很有可能会说,瓶子是丢了,是拿错了了,甚至是其他人放过去的,还得查他和林氏近来行迹,除此之外,他当日放火还得准备易燃之物,否则点燃黄梨木多宝阁可不容易。”

  谢星阑明白了放火之理,自明白该如何查蛛丝马迹,立刻对着谢咏和谢坚一番吩咐,不多时,又叫来知书和知礼,命他们去谢正襄府上帮忙。

  谢星阑几人身份贵胄,去了东府引人注意,知书、知礼常在两府走动,自是悄无声息,等到日头西斜之时,知书二人先回了府中。

  知书回禀道:“小人问了六公子院中扫洒的小厮,已经查问到了,去岁七公子院子里起火那日,六公子当真在供奉文昌帝,且正好将供桌摆在二层阁楼的窗外,说是那日老太爷要去阁楼考较他的学问,而老太爷不喜他整日跟着林氏求神拜佛,他便将供桌移到了窗外,如此,老太爷便看不见了,后来不知怎么起了火,引来了府中上下,他又急忙将那些东西收了回去,因此只有极少人知晓,那打扫的小兄弟还说,他记得当日供桌上,就是有个晶莹如玉的琉璃瓶。”

  知礼接着说:“小人和那府里几个跑腿的小厮说了一会儿话,他们说大小姐修阁楼那日,六公子是亲自去了一趟二楼,当时二楼已经修好了,锁门之前,六公子前后查看了一番,又亲眼看着墨韵她们将简家送来的礼抬了进去,这几日,六公子倒没什么异常,除了守灵便是守灵,只一样,他把自家玉行的师父请进了府中,不知是为了什么。”

  秦缨不由道:“不是说定了一套玉制笔杆?”

  知礼摇头,“这些寻常粗使下人是问不出的,只有六公子身边的亲信知晓,但这些人都守口如瓶,不会轻易说主子的私事——”

  谢正襄府上正办丧事,也无法过多打探,谢星阑令知书、知礼退下,又等到暮色时分,才等到谢咏二人归来。

  谢咏此番调查林氏与岳齐声信佛道之事,回府便禀告道:“公子,县主,小人调查所得,这个岳齐声早年间常往白马寺和城南的万佛寺去,大部分银钱也都往这两处送,但这一两年他也信了道,往城西白云观和城北三清观送了不少香火钱,每月都会数次去观中祈福斋戒,最近一个多月,他去白云观五次,去三清观六次,去白云观的那五次,有两次与林氏去的日子重合,但观中的道士说,他们二人并未碰面,林氏停留的时辰也不算长。”

  谢星阑蹙眉,“当真未碰面?”

  谢咏颔首,“他们各自有斋院,在两个不同方向,斋戒之时,他们从不踏出各自的斋院一步,林氏一般抄完了道经便离开,岳齐声则要久留,还会找道长们清谈。”

  谢星阑和秦缨对视一眼,神色皆是严肃。

  这时谢坚又道:“小人去查谢星麒,他近来并未出府门,一直在府中守灵,他的亲信何庆则出府三次,都是往他们府中一家名叫‘揽琼斋’的玉行去,小人查问后得知,那套谢星麒定做的玉笔杆早已送入府中,此番去玉行不知为何,但那位做掌柜的卢师傅从库中取走了一块上好羊脂玉,像要给谢星麒刻什么私物,和琉璃净瓶有关的小人则未查问到。”

  “这又古怪了,玉笔杆已经做好,怎还要刻什么私物?他祖父可是还未下葬呢,竟有此等闲心。”李芳蕤满心不赞同,又庆幸道:“不过他没想到缨缨破解了起火的法子,明日去问他琉璃净瓶在何处,他必定是答不上来的,到时候看他如何扯谎。”

  谢星阑沉吟未语,秦缨也觉东府中多有古怪,却这片刻,她又未想通关节,见外头夜色已深便道:“先等找回静德寺的证人再论。”

第156章 葬礼

  直等到子时前后, 去静德寺的翊卫才归来,跟着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个名叫了智的年轻僧人, 秦缨将白日复原的琉璃瓶给他看,了智很快将瓶身认了出来。

  “小僧认得此物, 是一年半以前,一位姓林的施主从寺中求走的,这琉璃净瓶是从西域佛国传入大周的宝物, 被数位高僧开光加持,并非寻常法器, 当日寺中要为观音菩萨重塑金身, 林施主慷慨解囊, 这才得赠此物。”

  秦缨确认道:“师傅肯定?”

  了智点头, “小僧不会认错,这琉璃净瓶通体无暇,但在瓶底处却有一圈凸起, 乃是铸造时留下的褶痕,就在此处——”

  了智上前指出,秦缨仔细一看, 果真如了智所言, 如此秦缨几人皆安下心来,谢星阑又请江嬷嬷安排住地, 只等明日谢文舜下葬之后再行作证。

  待了智离开,秦缨又看向外间, “去三河镇的人还未归来。”

  谢星阑道:“只按脚程他们应回来了, 但要调查岳齐声的身世,自是要花费不少功夫, 今夜或许回不来。”

  李芳蕤此时道:“反正不急嘛,不是说明日午时才出殡?等送去城外安葬完,回来只怕都天黑了,在天黑之前回来也来得及。”

  眼看夜色已深,谢星阑道:“先回去歇着,明日总会有消息。”

  秦缨便道:“你可要去参加葬礼?”

  谢星阑颔首,“到底是同一个谢氏,我不参与送葬,但在东府的仪程还是要去吊唁。”

  秦缨看一眼李芳蕤,“那我们可要去?”

  谢星阑牵唇,“到时候人多眼杂,丧事规矩也多,你们就在这边候着便是。”

  秦缨和李芳蕤不置可否,只先如此议定,见三更将过,便各自回房歇下。

  秦缨被谢星阑送回清晏轩,洗漱更衣之时,手被白鸳一把捉住,见白鸳凑近去看她指尖那道破口,秦缨失笑道:“都长好了,一点儿不痛。”

  白鸳边看边道:“还有个血点儿呢,像是在里头结痂了,县主当真不痛?”

  秦缨摇头,白鸳瘪嘴道:“奴婢出来之前,可是答应侯爷,不能让县主少一根头发丝,去那赤水村都没出事,万万没想到被那竹刺划一下。”

  秦缨抽出指尖来,“这点儿破口,也就和掉跟头发差不多了,等回京之后,早就看不出什么了。”话音落下,秦缨叹道:“京城必定入冬了,也不知父亲好不好。”

  白鸳便道:“咱们何时回去呢?如今苏姑娘和余姑娘的家人找到了,等谢家三老爷府里的事了了,咱们便能走了吧?”

  秦缨点头,“也就这几日了,早些歇下,明日那府里丧事办完咱们也有正事。”

  白鸳应好,忙同秦缨一并歇下。

  一夜好眠,第二日一早,秦缨便起身往前院去,到了前院,却只见谢坚和江嬷嬷在府里,见着秦缨,谢坚上前道:“公子过东府了,让小人留下听县主吩咐。”

  江嬷嬷也道:“那边这会儿还在哭灵,奴婢本让公子待会儿再去,但公子到底心好,先一步过去了,也算全了咱们这府里的礼数。”

  谢坚闻言轻哼,“今日前来吊唁的都要看公子面子,三老爷只怕乐开了花。”

  江嬷嬷笑道:“那也是公子自己争气,你跟在公子身边,言辞莫要如此无遮拦,他在京城行走多有不易,你得替他周全才是。”

  谢坚赔笑道:“您就莫要担心啦,公子如今不比往常,万事都谨慎而为呢,咱们公子和老爷一样足智多谋,摔不了跟头!”

  秦缨落座用膳,含笑听着二人说话,江嬷嬷这时又道:“我瞧得出来,公子此番南下办差,还有县主同行,那定是顶重要的好差事,是陛下看重公子!”

  这话谢坚可不认同,“是重要的差事,但说不上好,公子和县主这一路可辛苦了,公子本来能有别的好差事,但他不争不抢的,如今功劳都是别人的了。”

  江嬷嬷不懂朝政,闻言忙问:“那公子岂非要被旁人压一头?”

  谢坚不忿道:“是啊,您也知道公子只能靠自己,再看朝中其他年轻一辈的,都靠着家族平步青云,公子从前心狠——”

  谢坚说至此,眼风扫到了喝粥的秦缨,忙不迭改口:“从前心志很高,如今嘛,公子只想着在朝为官,也不能只以争功为要,右金吾卫掌京城安危,龙翊卫更是天子亲军,既身居高位,怎么也得做个好官,为百姓谋福祉才是。”

  秦缨最知道谢坚是何性子,一听此言,差点没被呛着,她诧异看去,便见谢□□胸抬头,一本正经,恨不得将“改邪归正”四个大字写在脸上。

  江嬷嬷却只有欣慰:“公子是如此想,足见那些京城流传回来的说法都是唬人的,老爷在天之灵若知晓,必定很是宽慰……”

  李芳蕤到前厅之时已是日上三竿,隔了两座府邸,似乎能听见东府的哀乐声,待用完早膳,哀乐声愈发清明,分明是个晴朗秋日,却听得人心头沉甸甸的。

  李芳蕤看了眼天色,对秦缨道:“午时出殡,眼看着一个时辰不到了,咱们真不用过去?”

  秦缨道:“按礼数,既然来了,是不该避忌。”

  李芳蕤神色微振,“那咱们就去瞧瞧嘛,我可是什么都不忌讳的。”

  李芳蕤性子难静,自不愿干等着,秦缨应好起身,江嬷嬷见状便与谢坚一同陪着她们出了耳门,此时已巳时过半,廊道和后梅园内一片清净,只在尽头东府后门处站着几个着丧衣的下人,几人漫步行来,凄婉哀乐中,夹杂着沉闷的悲哭。

  秦缨和李芳蕤也沉肃神容,可刚走到一半,廊外的梅园中竟又传来一道低低的啜泣声,李芳蕤定睛一看,只在梅树丛中看到了一道削瘦的背影。

  她眉头一皱,“谁在那里?”

  虽是青天白日,但东府的丧事还未办完,梅园中藏了个人,不免叫人觉得心惊,谢坚动作迅疾,两步便步入梅林,只听一声痛呼,却是个小厮被谢坚揪了出来。

  小厮红着眼,一脸惊恐,谢坚打量他两眼,“你瞧着面生,是哪家的下人?大白天的躲在这园子里……你这是在烧什么?”

  小厮身前堆着刚烧完的纸灰,见谢坚语气骇人,他忙道:“小人是五爷府中下人,今日三爷那边的老太爷出殡,小人是在此祭奠老太爷,到底不是我们府中的主子,小人不敢在自己府中烧,见这时候大家都在东府忙,便到了此处——”

  谢坚踢了踢灰堆,果然发现了未烧尽的黄纸一角,他对秦缨点了点头,秦缨便站在廊道上道:“既然不是你府里正经主子,你怎还有心来此祭拜?莫非那府里老太爷对你有恩?”

  小厮哽咽道:“不是有恩,是小人此前冲撞过老太爷,小人于心不安,又没资格进东府吊唁,只好来烧点纸钱,免得老太爷忌恨小人。”

  秦缨还未语,江嬷嬷认出了他来,“你是五老爷府里的平安吧?你何处冲撞了老太爷?如今老太爷尚未下葬,你可不敢乱说。”

  江嬷嬷不说还好,一说平安更害怕了,忙道出实情,“嬷嬷,小人没乱说,就在老太爷过世前的那日,他过我们府中看六公子习武,后来回府时,被小人撞上了上,小人那会儿推了个独轮车,上头放着三大桶潲水厨余,这一撞,直将一只潲水桶撞倒了,潲水厨余倒在了老太爷身上,当时便气得老太爷站不稳,后来还是谢管事将他老人家接回去的。”

  平安哽咽道:“当日老太爷并未责罚小人,但小人心底过意不去,因……因听说老太爷是被大小姐气死的,小人便想着,那老太爷前日也因小人生了一场气,小人心惊胆战多日了,却未见三老爷前来责罚小人,直到昨夜……昨夜小人梦见了老太爷,老太爷在梦里要将小人拖进棺材里,小人魂都被吓没了……”

  平安说得惶恐可怜,李芳蕤却没忍住笑出了声来,“你这是自己太害怕了才会做这样的梦,怎会将你拖进棺材里呢?”

  平安看着只有十五六岁,因怕担上气死老太爷的罪责,自是惶恐多日,见他瘪嘴抽泣,秦缨也宽慰道:“老太爷过世是在半夜,你们冲撞是在前日,你不必太过自责。”

  平安抹了一把眼角,“老太爷是好人,那天弄脏了他的袍子和靴子,他都未责打小人,他被气得站不住,小人将他扶到一旁坐着,他还问小人是不是在厨房当差,倒的厨余都是何处的,也未让小人赔袍衫靴子,小人当时便怕他病倒,忙去叫谢管事,小人没想到他那日夜里就去世了,就算老太爷没有忌恨小人,小人祭拜他老人家也是应该的……”

  好好一个人忽然暴病而亡,李芳蕤都听得唏嘘,但秦缨却蹙眉看向江嬷嬷,“那位老太爷对下人如此宽厚亲善吗?”

  江嬷嬷有些迷惑,委婉道:“老太爷当了大半辈子的一家之主,若说最宽厚,那还是对三老爷和两个孙儿最宽厚,便似大小姐说的那般。”

  谢清菡前夜来府中说过,即便谢星麒真的杀了人,谢正襄也要替他遮掩,谢文舜显然也是同一类人,秦缨眉头皱的更紧,又去看平安,“他怎问你倒何处的厨余?”

  平安吸了吸鼻子道:“当时那些脏东西倒在了老太爷的靴子上,里头有些药渣,老太爷看到了,便问起来。”

  秦缨心弦微紧,“药渣?”

  平安不住点头,“是,我们老爷在吃药,前阵子岳师父也喝过一阵子药,小人负责倒整个府里的杂余,因此那潲水桶里也有药材。”

  秦缨眼瞳微缩,“那你如何回答的?”

  平安莫名道:“小人便照实说了,也说近来岳师父也在用药,至于我们老爷,老太爷自然知道他一直吃药的。”

  平安不知秦缨为何有此问,但见她容色沉肃,亦紧张起来,李芳蕤也看向秦缨,“怎么了?难不成有何古怪?”

  秦缨心跳的微快,对平安道:“岳师父这两日还在吃药吗?”

  平安摇头,“没有,他不必吃药了吧。”

  秦缨指节微收,攥紧袖口道:“可还能找到岳师父的药渣?”

  平安蹙眉想了想,“他多日不吃药了,那些潲水运出去,都倒到河堤下了,不过岳师父院中有个装杂余的竹筐,那框子脏得很,或许会沾着些残存的药渣。”

  秦缨看向谢正彦的府邸,“五老爷他们可在?”

  平安摇头,“不在的,他们都去三老爷府上送葬了。”

  秦缨面色一肃,“那劳烦你走一趟,看看那竹筐里有何残余,若有麻烦你刮下来交给我,我就在这廊道里候着。”

  平安连忙应是,小跑着回了谢正彦的府中。

  他一走,李芳蕤蹙眉,“你怀疑那药渣有问题?”

  秦缨点头,她秀眉纠结在一处,像在苦思什么,众人一时不敢多问,皆默不作声地站在廊道之中,可刚等了没一会儿,一个翊卫从谢星阑府中上了廊道,谢坚看到来人,立刻迎了上去,来人对谢坚交代了两句,谢坚又忙到秦缨跟前。

  “县主,是昨日留在揽琼斋的人,他们说今日一早,那卢师傅便带着一样物件进了东府,后来经过查问,得知卢师傅这两日一直在用拿走的那块羊脂玉雕刻玉佩,且还是一块麒麟纹玉佩,负责给卢师傅端茶倒水的小厮看到过雕刻玉佩的画纸。”

  “麒麟纹?”秦缨很是惊讶。

  一旁江嬷嬷也道:“六公子和七公子便有麒麟纹玉佩,是老太爷当年赐玉给的。”

  秦缨心跳得越发疾快,连忙道:“那卢师傅在何处?可能请进府中来?或者将那见过图纸的小厮请进来也行!”

  谢坚忙点头,“自然能,您忘了我们是干什么的,别说请了,您但凡想见他,他不来也得来!揽琼斋距离谢家巷不远,小人亲自去!”

  金吾卫在这小小江州,自无人敢违抗,秦缨也没工夫计较太多,肃容吩咐道:“那便将人请来,越快越好——”

  谢坚领着翊卫转身便走,秦缨这时对跟着的沈珞道:“你出去请个大夫来,寻常大夫即可,也是越快越好。”

  沈珞应是,转身便走,一旁的江嬷嬷不解其意,但秦缨目光清寒,不容置疑,她虽未多问,神色却紧张起来。

  这连串吩咐也让李芳蕤满脸迷惑,“缨缨,到底怎么了?”

  秦缨只看向谢正彦府邸的后门,“东府之中古怪太多,但我还不确定,再等等——”

  又等了半盏茶的功夫,平安终于捧着个纸包从耳门出来,他小跑到跟前,喘着气道:“只找到这些,已经辨不出什么了。”

  秦缨接过纸包,先闻到一股子异味,待打开,便见一撮黑色干瘪的药渣包在其中,她点了点头,“如此便足够了,多谢你。”

  秦缨拿着纸包返回谢星阑府中,刚到前院,沈珞便带着大夫进了门,大夫就在隔壁街上,来此不费工夫,秦缨开门见山地将纸包交给大夫,“麻烦您看看,这些药材都是什么。”

  大夫狐疑地打开草纸,先因异味蹙起眉头,又捻着药渣仔细辨别,很快大夫道:“这有几味药,有肉苁蓉和仙茅残渣,还有鹿茸与菟丝子,还有像是韭菜籽,这些药材都是男子补气壮阳所用,寻常不会用在同一服药中,如此合用颇有隐患。”

  秦缨微微眯眸,令沈珞付了诊金,再不多问,大夫前脚刚走,谢坚便带着揽琼斋的卢师傅进了府门,卢师傅本是谢正襄府中之人,此时被请来这西府之中,又茫然又忐忑。

  到了秦缨跟前,谢坚道:“这是京城来的云阳县主,县主有话要问,你最好老实交代!”

  一听是县主,卢师傅忙跪地行礼,秦缨摆了摆手,“此番请你来,确是有话要问,你这几日,是否在给东府六公子雕刻一块羊脂玉的麒麟纹玉佩?”

  卢师傅面色微白,“这——”

  秦缨语声一冷,“此事事关重大,你最好直言。”

  卢师傅艰难吞咽了一下,又垂眸陷入两难,但不知想到什么,他很快他抬眸道:“县主所知不错,小人正是在给六公子雕刻玉佩,六公子有一块多年前老太爷赐下的玉佩,可不知怎么碎了,他不想让老爷知道后生气,便命小人从库房取了羊脂玉重新雕刻了一块一模一样的,如此便可瞒天过海。”

  秦缨语声一沉,“他玉佩为何而碎?”

  卢师傅摇头,“应该是摔的,碎成了好几块,为了求个一模一样,六公子将玉佩拼合好,又让小人画了图纸,但那玉佩纹路繁复,当年也是高人雕刻,要还原至分毫不差并不容易,并且玉佩上还缺了一角,这几日小人都没怎么合眼,到今早上才总算刻成了。”

  秦缨敏锐道:“缺了一角?”

  卢师傅抬手比划,“不错,缺了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楔形样玉碎,正好是刻麒麟角的地方,六公子也记不起来那麒麟角细节如何,让小人好一番研磨。”

  秦缨瞳底波光明灭,又低喃,“楔形……”

  她周身寒意迫人,其他人面面相觑,都不解生了何事,但很快,秦缨对卢师傅道谢,又令他在府中等候,待卢师傅退出去,秦缨看向江嬷嬷道:“嬷嬷能不能带我去谢老太爷的院子里看看?”

  东府正办丧事,且看时辰即将出殡,这时候去逝者院中,连个理由都难寻,但对上秦缨不容置疑的目光,江嬷嬷重重点头,“好,县主跟奴婢来!”

  ……

  同一时间,悲哭震天的东府内,身披紫金袍的道长正执剑站在灵堂门口,他姿势诡异地挥舞剑锋,口中唱诀:“今有新故亡人谢氏文舜,犯雌雄神煞,一斩去天殃,天神降吉祥,二斩去人殃,万事大吉昌,男凶并女怪,斩破自仙王①……”

  道长语声嘶哑尖利,剑锋随口诀劈斩,在他身后,是着丧衣戴丧帽的谢府众人,谢正襄跪在最前,哭得涕泗横流,林氏和谢星麒兄弟跪在后,亦哭得肝肠寸断,其后跪着谢氏仆从,各个放声嚎啕,十丈见方的灵院内,悲痛凄绝至极。

  谢星阑和谢正彦一家臂上绑着缟素,与其他谢氏宗亲哀立一旁,今日正礼,所有在江州的谢氏宗亲都派了人来,几十位着素服的老爷夫人们乌泱泱站在一处,旁的宾客瞧见,都不禁感叹谢氏家门兴盛。

  谢氏是江州第一世族,因此今日宋启智也到了,他和谢星阑站得近,此时轻问:“谢大人,怎么不见府上两位小姐?”

  谢星阑眼瞳微沉,“说来话长。”

  宋启智闻言明白不好多问,便只默然观礼。

  出殡吉时将至,此刻乃是辞灵哭灵之礼,只见正门外的道长舞着桃木剑,一边念念有词,一边退去东侧,口中道:“请谢氏长媳启馅食罐——”

  话音落下,正痛哭的林氏站了起来,见她起身,众人面色皆是一变,道长口中喊的是谢氏长媳,但林氏不过一妾室,当真名不正言不顺,但见谢正襄毫无异样,宾客们便知这是谢正襄有意抬举林氏。

  便见林氏捧着个玉白瓷罐,走到灵堂祭台之前,将祭台之上的供品一一取用放入瓷罐之内,待合上盖子,道长又喝道:“请谢氏长孙扫材——”

  谢星麒闻言满脸泪水起身,自道长手中接过一串铜钱,踏步入门。

  灵堂内等候着十个披麻戴孝的杠夫,十人合力将棺材抬起,在道长的唱诀中,谢星麒倾身将铜钱放在了棺材之下,待棺材落地,道长高喝,“捎材起棺,百事大吉,八方祖师会阴阳,天上地下无忌防,不问你凶神并恶煞,行丧之处永无殃②……”

  待林氏与谢星麒退回,道长又掏出一张朱砂符文刺于桃木剑尖,他口中念词不停,剑锋挥舞之间,符文化作一道明火燃了又灭,又见他自袖袍一挥,一抹血红被他点在了灵堂门额之上,口中念道:“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祖师弟子斩雌雄,百无禁忌,百事大吉③,起棺——”

  随着道长之声,十个丧衣杠夫将棺椁抬起,谢正襄与院内众人亦纷纷站起,悲哭声中,棺椁从灵堂内抬出,又在院中一转,将棺头转向了院门方向,道长行至棺头之前,口中高唱祭文,谢正襄带着谢氏众人,浩浩荡荡跪地再拜。

  “……天圆地方令九章,门神护卫闪两旁,六神回避四煞遁,手握金剑来出丧④,谢氏长子长媳,长孙次孙,报左门神右门神,人要横过,丧要顺行……”

  随着道长口诀,谢正襄与林氏起身,谢正襄打灵幡,林氏抱馅食罐,谢星麒捧灵位,谢星麟抱哭丧棒,一家四口,便如此绕着棺材转起来,道长木剑挥动,口中念词,只等绕完三周,又有六个杠夫,捧着麻绳、抬着棺盖走了上来。

  眼看着杠夫上前,即将盖棺,一墙之隔的灵堂院外,却忽然响起了嘈杂吵闹之声,道长口诀一断,蹙眉看向院门,看清来人,道长猝然后退了一步。

  众人寻声望去,赫然瞧见谢清菡与谢清芷着孝衣走了进来,她二人孝衣胜雪,谢清菡手中却握着一把比孝衣更寒光迫人的刀!

  谢清菡进门,一眼看到了林氏抱着馅食罐,她牙关一咬,将匕首重重摔在了地上,“这便是父亲不让我们来给祖父送终的理由?她有什么资格给祖父捧馅食罐?”

  葬礼陡然被断,谢正襄眼瞳瞪大,喝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谢正襄早料到谢清菡不会眼看着林氏担谢氏长媳之尊,因此一狠心,直命人将两姐妹困在了绿芷院中,本以为如此丧礼必能顺利进行,可没想到眼看着就要抬棺出府了,这二人却逃脱出来,还明显要破坏出殡!

  谢正襄怒不可遏,但当着这么多人,他压着气性道:“你们怎还有脸来?你祖父的吉时就要到了,还有这样多亲戚客人,你们莫要不懂事闹笑话!”

  谢清菡盯着林氏,“我们怎么没脸来?我们是来给祖父送葬的,父亲不让我们来,不就是为了她?她一个贱妾,哪有资格给祖父扶灵?更别说捧馅食罐了!请父亲将馅食罐交给旁人!”

  谢清菡毫无畏色,宾客们亦窃窃私语起来,丧仪已过半,谢正襄怎会换了林氏?而林氏站在谢正襄身后,眼底满是不甘,却又呜咽做可怜之状,众人看看谢清菡,再看看谢正襄与林氏,神色愈发纷杂古怪。

  谢星阑见场面如此难看,也拧了眉头,可这时,守在院外的谢咏忽然快步而来,又在他身边道:“公子,去三河镇的人回来了。”

  谢星阑皱眉,“秦缨呢?怎未禀告给她?”

  谢咏不解道:“县主不在府中,说是来这边府里了,但眼下不知他们在何处,便直接来灵堂寻公子了。”

  谢星阑扫了眼棺椁,转身朝院外去,谢正襄正骑虎难下,一看谢星阑走了,心中莫名生出几分忐忑,当着许多外人,他没法子破口大骂,只得上前道:“你祖父还未入土为安,你敢坏事,便莫怪为父将你逐出谢氏!”

  谢清菡扫了一眼谢星麒与林氏,“女儿就是顾念着祖父,这才忍到今日,可父亲不仅不让女儿和妹妹来送葬,竟还让一贱妾顶替母亲的位置,她怎堪配?!您在祖父的葬礼上给她谢氏夫人之尊,您——”

  谢清菡话还未说完,近处站着的谢氏亲族先开了口,一鬓发花白的长者道:“菡儿,此时不是介怀这些的时候,莫要误了吉时。”

  此言落定,人群中一个锦衣夫人道:“是啊,你祖父见你如此,也要泉下不安了。”

  忽又有人道:“听说你祖父就是被你气死的,你怎还如此不明事理?”

  说话的这些人年岁与谢正襄相当,至少都是叔伯婶娘辈,谢清菡倔强地抿着唇角,并不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