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襄眼皮一跳,忙道:“不,不算是——”
谢星阑眉眼微深,却并未多言,只自己去祭台之前上了一炷香,待出来时道:“那我们就先回去了,明日再来探望谢清菡。”
谢正襄应好,又忙让谢星麒送他们离府,待往耳门去的路上,谢星麒先问了谢星阑的差事,又对秦缨道:“县主来江州做客一趟不易,若非眼下家里有丧事,便该好好陪县主在江州城里转转——”
秦缨牵唇,“你有心了,此番是跟你四哥同来办差,倒没什么心思玩乐。”
谢星麒抓了抓脑袋,有些尴尬道:“是我唐突了,还是公事要紧,不过我们江州多丝绸美玉,丝绸有弥湖县的轻云锦,美玉有祁山的墨玉,县主若有何喜好,尽管吩咐。”
“行了,无需你操心这些,不必送了,回去吧。”
谢星阑凉声开口,谢星麒一时吃瘪,眼看距离耳门不远了,便道:“是是,这些四哥也知道的,那我便不送了,让四哥费心了——”
谢星麒转身回去,谢星阑一边往耳门去,一边摇了摇头,秦缨看他一眼,“何为赐玉?”
谢星阑道:“谢氏在前朝发迹,据说那位做了宰相的老祖宗,出生之时得了一块高僧开光的美玉,从那之后,谢氏嫡子出生之时,都要赐一块儿玉,一般都做玉佩,我也有一块儿,这玉佩与我们每个人同龄,代表了嫡出的身份,绝不可损毁。”
秦缨轻嘶一声,“合着是看林氏生了第二个儿子,老太爷赐玉表示认可?”
谢星阑点头,“应是如此。”
“可——”
秦缨本想说可谁都知道这二人是庶出,但刚开了个头,她话语便是一断,二人已经出了耳门,秦缨看着不远处的廊道喊道:“芳蕤?”
二人离府之时,李芳蕤并未得到消息,按照时辰推算,此刻她应在午睡才是,但这会儿,她竟手握一支二尺长的羽箭,带着沁霜和江嬷嬷站在谢五老爷家的后门处,身前还站着谢星卓和一个面生的壮年男子。
看到她们,李芳蕤忙问道:“火灭了?”
秦缨应是,待快步走到跟前,看着面色惶恐的谢星卓二人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芳蕤无奈道:“我那会儿没睡着,后来听说了着火,便让嬷嬷带我过来瞧瞧,结果走到半途,这墙头上却有一支飞箭落了下来,吓了我一跳!”
谢星卓忙道:“是我在府中练骑射之术,结果箭射飞了——”
江嬷嬷在旁道:“五公子有从军之心,弓马一日都不落下,没想到惊到了李姑娘。”
李芳蕤摆手,“罢了,无心之失就算了,只是没想到你看着文质彬彬的,却想从军,你这练习的箭矢也不错,箭头也足够锋锐,你家里难道有校场不成?”
谢星卓应是,“家里开辟了一块儿园子做校场。”
李芳蕤微讶,又掂了掂箭身道:“你这校场何时空闲?”
此言一出,秦缨便知李芳蕤手痒了,谢星卓也牵唇道:“想何时空闲,便何时空闲,姑娘若是想用,随时都可用,弓马皆齐备。”
眼下日头虽已西垂,但正值下午最燥热之时,李芳蕤将羽箭抛给谢星卓,“现在不扰你,再议吧,若是需要,提前来问你。”
谢星卓稳稳接箭,连声应好,李芳蕤不再多言,往东府看了一眼,又跟着秦缨二人往回走,“听说那位大小姐受伤了?”
秦缨叹息着点头,待说明伤情,李芳蕤也颇为唏嘘,“烧伤是最疼的,哎,吓唬人结果自己受了重伤,还烧了母亲的院子,她醒来也够难受的。”
秦缨闻言若有所思,倒是江嬷嬷有些忧心地问起谢星阑来,待回了府中,时辰已是不早,谢坚前来禀告祭品已准备妥当,一听明日谢星阑要出城祭拜父母,李芳蕤道:“谢大人若离府了,那我可能去你五叔校场玩玩?”
谢星阑道:“自然。”
李芳蕤面色微松,忙抓秦缨作陪,秦缨笑着应好,眼见时辰不早,一行人又往汀兰院收整书册,直到晚膳时分才整理停当,望着满柜子的卷轴,谢星阑却陷入了沉思。
秦缨站在他身边,“可是在想三老爷说的怪事?”
谢星阑眯眸道:“乡下人不习文识字,书就算了,但也应该知道有些画也是极值钱的,可他们却并未偷走……又或者,偷走了,谢正襄却不知情。”
见夜幕初临,谢星阑道:“先不想了,明日再说,先去用膳——”
一行人从汀兰院出来,正要往前厅去,知书忽然面色紧张地从后院出来,“公子,东府二小姐来了——”
谢星阑蹙眉,“她怎来了?她姐姐醒了吗?”
知书点头,“二小姐说有事相求,此刻就在耳门那等着。”
谢星阑和秦缨对视一眼,李芳蕤道:“不会是那位三老爷见谢清菡醒了,要惩罚她吧!”
李芳蕤此言并非不可能,谢星阑脚步一转,直往耳门去,秦缨和李芳蕤一并跟上去,还未走到跟前,便见谢清芷一脸焦急地来回踱步,看到谢星阑出现,她似看到救星一般,连忙迎了上来,“四哥——”
谢清芷走到谢星阑跟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哽咽道:“请四哥救命,我姐姐醒了,她说她今日根本没有放火相逼,是有人、有人要害她!”
第148章 问证
“姐姐嗓子受伤, 言语不易,可刚才醒来,第一件事便是令我来找四哥, 她说她自己根本没有放火,是有人要害她故意放火!”
走在后廊上, 谢清芷脚步快,语速更快,“姐姐昨夜放火, 是在府内东北方向的小祠堂之中,父亲让她在厢房面壁, 身边有火烛, 她太过气愤才会出此下策, 但今日她住在自己院子里, 那院子是母亲生前所住之处,她绝不忍心将其烧毁。”
谢清芷哽咽道:“现在父亲他们还不知道姐姐醒来,父亲不喜我和姐姐, 又偏信林姨娘,她怕说是有人要害她,父亲不会相信, 因此让我先来找四哥, 四哥位高权重,父亲心有忌惮, 若四哥为姐姐主持公道,父亲也绝不敢违逆。”
秦缨看向谢星阑, 便见谢星阑眉眼微沉道:“若真是被人所害, 的确该好好查查,你与你姐姐相亲, 可有怀疑之人?”
谢清芷抿了抿唇,眼底闪过一丝犹豫,但想到谢清菡此刻模样,她低声道:“父亲要扶正林姨娘,是姐姐大闹了两场才阻止,或许、或许是因为此事。”
秦缨和李芳蕤对视一眼,李芳蕤道:“昨日林姨娘可去过你姐姐的院子?”
谢清芷摇头,“应该没有,但若是她,她也不会自己动手。”
秦缨几人一时沉默下来,等入了东府,便见耳门之后静悄悄的,但一路走到绿芷院时,谢清芷一眼看到了跟在谢正襄身边的小厮,她面色微变,脚步越快,“父亲知道了——”
刚走到正门口,便听门内传来谢正襄的声音,“你妹妹到底去何处了?你死里逃生,怎还有心思兴风作浪,非是要害人害己才行吗?!”
“父亲,我回来了——”
谢清芷当先入门,快步往床边去,谢星阑三人跟进去,一眼看到谢清菡躺在床上,她眼眶发红,额上冷汗满布,却抿着唇角未语,看到谢星阑当真来了,立时瞳底一亮。
谢正襄也是一愕,“你们怎么来了?”
话音刚落,他便露恍然之色,“是她去请你们过来的?”
跟着谢正襄来的依旧有林氏,她站在谢正襄身后,看着这场面很有几分不解,此刻忍不住道:“二小姐怎么将四公子和县主她们请来了,大晚上的,实在是劳烦。”
谢星阑开门见山道:“谢清菡说白日之火并非她所放,她此番乃是被人谋害。”
谢正襄一惊,但第一反应便道:“这怎么可能!这府里上下谁要害她?一定是她对家里人心怀怨恨,拒不承认不说,还想栽赃旁人。”
他转头喝道:“你非要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才行吗?”
“我……我没放火……”
谢清菡语声嘶哑地开了口,每说一字,嗓子便钻心的痛,“院子是母亲留下,我、我绝不会在自己屋内放火——”
谢正襄咬牙:“你——”
秦缨打断谢正襄的呵斥,“谢老爷,大小姐性子豪烈,有胆气放火,便不至于不认,她今日差点被火烧死,实在无需以此代价栽赃他人,何况,这火是如何起的可做查证,也不会只听大小姐一面之词。”
谢正襄欲言又止,但到底不敢与县主顶撞,只好道:“查?如何查?”
谢星阑看向谢清菡,“说说起火时的情形。”
谢清菡喘了两口气,又哑声道:“昨夜、昨夜我气得半夜未睡,天亮时分才堪堪歇下,午时听到门口有人送食水,我取饭食后,他们又将门锁上,我当时、当时骂了两句,用完了午膳,又歇了片刻,睡得迷迷糊糊之际,忽然被一阵烟气呛醒,这才发现着了火,我立刻大喊救命,但火势来的极凶,后来便是受伤被救——”
谢清菡说完轻咳起来,片刻功夫,痛得额上冷汗欲滴,谢清芷在旁为她拭汗,眼眶内泪盈于睫。
谢星阑道:“就是在给你送午饭之后,小厮躲去了院门处?你屋内可有灯盏之类的明火和其他易燃之物?”
谢清菡点头,艰难道:“应该是,没有灯盏的,当时都午后了,不会再点灯,这几日天气回暖,也没有生过炭盆。”
见谢星阑和秦缨皆面沉如水,谢清菡又道:“真的不是我……”
谢星阑抬手制止她,“你不必多言,我们会查证,若真有异处,谁也瞒不过我与县主的眼睛。”
谢正襄在旁面色焦灼,“星阑啊,难道真信她?”
谢星阑目光锋锐,“三叔不敢查?”
谢正襄呼吸一窒,忙道:“当然不是,我有和不敢,我只是觉得眼下府中治丧,其他事都是小事,她总是作乱,总不能因为她一句话,大家都围着她转。”
谢星阑不容置疑道:“她的婢女在何处?将她婢女和看守的小厮叫来,此事便无需你插手了,你自去守灵便是。”
谢正襄深吸口气,“好,去叫人——”
秦缨这时走到窗前,看着谢清菡道:“不必担心,正好这两日无事,也有空余查这场火,你眼下好好养伤,若想到了什么古怪再告诉我们,好比午时之后可听见有何响动?可见过什么人来你院子?”
谢清菡怔忪一瞬,却是摇头,秦缨蹙眉,又点头,“那你先养伤为重。”
谢清菡的侍婢墨韵来的很快,进门便哭道:“奴婢也被罚了禁足,这一天一夜都被关在下人房不能出来,下午听说着火,担心的不行,大小姐保住性命便好。”
谢星阑打量她两瞬,“去菡萏馆吧。”
既要查证,自要去火场问话,谢清芷见状交代婢女照顾谢清菡,自己也跟了出来,众人一路往西北方向慢行,没多时便到了菡萏馆,漭漭夜色中,被烧成空架子的二层小楼,阴森森地伫立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中。
两个小厮被带到跟前,一听是查问起火之事,立刻竹筒倒豆一般交代经过。
“小人二人昨夜守在正门门口的,但大小姐一直要我们开门,我们不应声,大小姐便时不时责骂我们几句,又一时拍门,后来连老爷也指责起来,小人们不敢应声,便干脆守到了院门处,天亮时分,屋子里彻底安静下来,小人们也放了心,午时送膳食之时,大小姐很是生气,我们不敢招惹,又守去院门。”
“今日日头太大了,燥热的不行,我们搬了凳子躲在院外那颗梧桐树下,既能看门,也能纳凉,后来发现不对……”
秦缨打断二人,“你们看不到起火冒烟?”
小厮心虚的紧,当着众人不敢隐瞒,苦涩道:“那会儿过申时了,我们二人守了一夜,实在坚持不住,便打起了瞌睡,因此并未第一时间瞧见,后来听大小姐喊起来,我们才发现不对,当时火势已经窜上房顶了。”
谢星阑看了一眼火场,“哪边房顶?说详细些。”
两个小厮面面相觑一瞬,其中一人忙道:“整个房顶都有浓烟,但西边房顶火苗更大些,我们进了院子,便见整个西边都燃起来,连正堂也冒了浓烟,后来破门时,火势已经蔓延到了正堂的帐帘家具——”
李芳蕤指着小楼道:“眼下瞧着,也是这左上角被烧的最凶。”
秦缨又看向墨韵,“这屋内布局如何?说仔细些。”
墨韵忙道:“一楼有四间屋子,正堂待客,左厢房是书房,右厢是小姐午歇的暖阁,内室在正堂之后,二楼没有一楼阔达,左边一半辟做库房,右边则存放着先夫人的遗物,平日里都是锁着的。”
秦缨蹙眉,“眼下被烧的最厉害的地方是库房?”
墨韵应是,秦缨便看向两个小厮,“你们后来打瞌睡,那若是有人跑进院子放火,你们岂非也毫不知情?”
小厮忙道:“不,不会的,梧桐树不远,只是没有正对着院门罢了,任何人来,我们都能听见脚步,除非他走的不是院门。”
菡萏馆的围墙有一人多高,谢星阑立刻唤道:“谢坚,去四周看看。”
谢坚应是,又吩咐小厮打灯笼,很快带着几人出远门往后绕去,秦缨这时道:“青天白日的,不太可能翻院墙放火,此处不算僻静,万一被人看到,便等于自寻死路。”
秦缨看着小楼,又绕着小楼往西两步,“若是人为放火,那应该知道院子外守着小厮,火势一起便会被发现,但白日太阳太大,还有风,火势也会起的更快,起火时间应该在申时一刻左右,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辰起火?”
话音落下,谢坚带着人回来,进门便道:“公子,查看过了,这院子不算大,外头一圈皆是绿植,不曾见何处有被人翻越的迹象。”
听完此言,谢星阑看了一眼小楼,此地烟灰呛人之味依旧浓郁,而那片残垣断壁之间,只有被烧焦的木梁和黢黑的砖石瓦砾,夜色之中极难分辨,谢星阑一定神,道:“若是人为放火,火场之中必定会留有线索,等天亮后进火场搜查。”
第149章 见血
既有疑案, 谢星阑便留了二人在菡萏馆值守,以免夜间生变,待回了自家府邸, 才吩咐谢坚道:“明日先不去祭拜父亲母亲了,此事有疑, 先查府中案子。”
谢坚应是,江嬷嬷忧心忡忡道:“老太爷才死了,怎么还有人害大小姐呢?难不成真是林氏?”
李芳蕤这时道:“今日小厮侍婢的证词皆无大用处, 但若论动机,的确有极大可能。”
江嬷嬷沉声, “若真是她, 那她可实在歹毒极了, 罢了, 有公子和两位姑娘在,再难解的谜团也能解开,晚膳已备好, 先去用膳吧。”
到了用膳的偏厅,张伯上前道:“余姑娘和苏姑娘适才等了许久,便先让她们用了, 这会子已经去歇下了, 县主和李姑娘快请落座——”
因生了一场害人的大火,众人心底疑云满布, 用膳时也无兴致多言,待用完晚膳, 谢星阑先与秦缨将李芳蕤送回景明阁, 回清晏轩的路上,谢星阑道:“你如何看?”
秦缨道:“还不好说, 我还是没想通,凶手为何要白日放火。”
谢星阑亦点头,“谢清菡此番是要被关上数日的,若夜间翻墙而入,也少被人发觉,但谢坚已去查过,院墙之外并无踪迹,总不可能又是有人射箭放火。”
秦缨道:“窦家的案子里,窦晔射箭之时,是在夜幕初临之时,并不算显眼,但菡萏馆的大火却是下午起的,就算彼时燥热难耐,整该午睡,但那府里正在办丧事,只怕没人能安生午歇,如此,怎能逃过那么多人的眼睛?”
虽觉不可能,但秦缨还是道:“不过,他们三兄弟都在习武,谢星麟年幼,谢星麒却可能是个箭术高手。”
谢星阑道:“明日一问便知。”
回了清晏轩,谢星阑在正门阶前驻足,“明日天亮之后便去火场查证,此时时辰已晚,还是先歇下为好。”
秦缨点头应好,却见谢星阑不着急走似的,她眨了眨眼,眼底露出两分疑惑,谢星阑这才转身离去,秦缨莞尔,关上房门后,与白鸳回了内室。
白鸳憋了半晌,此时才道:“这谢三老爷家里,可真是家风不正,这才出了一连串的乱事,老太爷病故吐血,大小姐又被人谋害,这都什么事啊!难怪谢大人幼时会被欺负,皆因这些谢氏长辈不成样子,还未见过那位五老爷呢。”
秦缨道:“那五老爷落有残疾,想来是不喜见人的。”
主仆二人梳洗更衣歇下,再多疑窦,也只有等第二日才能勘察。
翌日清晨,秦缨醒个大早,等到了前厅,却见江嬷嬷等人守在此,而谢星阑却早已领着人往东府去了,江嬷嬷一边给秦缨添粥一边道:“公子走的时候还说呢,不让底下人扰了县主和李姑娘歇息,您别急,好好用完早膳再去。”
秦缨便问:“谢大人可用过了?”
江嬷嬷笑意更真切,“用了,只是公子着急,恨不能一口下肚,他到底是男子,粗豪的很,只记着办差了,长此以往,也不知会不会伤身,从前还有老于照顾他,如今京城之中却没个贴心人,谢坚几个野猴子一般,也不会照顾人。”
江嬷嬷在秦缨跟前并不拘谨,秦缨闻言道:“于嬷嬷过世之事,我听谢坚提起过。”
江嬷嬷笑意散去,“老于身体不好几年了,去岁年末来信,说要我入京,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可奴婢也老了,若入京去,这祖宅又叫谁照看?今年春天果然得了她的死讯。”
秦缨便道:“于嬷嬷的独子也在京中,也算有个信任之人差遣。”
江嬷嬷一惊,“县主见过于良?”
秦缨点头,江嬷嬷怔了一怔,看着秦缨的眼神便不同起来,见她早膳用的香甜,江嬷嬷不再多言,只顾着为她布菜。
用完早膳,秦缨不耽误,跟着知书往东府而去,待进了后耳门,第一缕朝晖正破云而出,今日仍然是个秋阳炙热的大晴天。
菡萏馆内谢坚等人正清理火场,秦缨到的时候,谢星阑手中拿了一张图纸,身边站着墨韵和那两个看门的小厮。
见她来,谢星阑将图纸给她看,“这是适才画出来的,按照如今的情形来看,着火之地要么在一楼的书房,要么在二楼的库房,但通往二楼的扶梯在正堂与暖阁之间,凶手一来不可能入门行凶,便是入门了,走上扶梯也会惊动谢清菡。”
说完此言,他指着二楼几个方向,“二楼每一面都有四扇轩窗,屋顶还有用琉璃瓦做的天窗,但那天窗有破损,几日前还漏过雨,后来被修补的严丝合缝。”
秦缨想起江嬷嬷也说过下雨的话,便问道:“是几日前漏雨?”
墨韵道:“五日前,当时正好有一批信阳来的礼,有些是给大小姐和二小姐的,奴婢准备上二楼存入库房之时,发现库房早开始漏雨,便找了工匠来修,那时大小姐还去二小姐那里住了一夜呢。”
秦缨微微点头,谢星阑道:“看看火场内能否搜到什么,但昨日他们已经清理了一部分砖石出去,或许会破坏线索。”
秦缨望着焦黑的残垣断壁,也觉毫无头绪,正想去火场跟前看看,院外却进来几道身影,竟是谢星卓和谢星麒来了,二人上前见礼,谢星卓当先道:“今早才知道清菡妹妹被人放火谋害的消息,四哥可查到什么了?”
谢星阑道:“还不曾——”
他扫了一眼谢星卓二人,“你们两个常在一处习武?”
谢星卓应是,“不错,岳师父从军过,弓马与刀剑皆不差,我们都跟着他习武,六弟箭术比我更好,我则擅舞剑。”
秦缨目光扫过谢星麒,又随口问道:“你们学了几年了?”
谢星卓牵唇,“说起来学了□□年了,岳师父对我父亲有救命之恩,后来得知他也是江州人,家中父母皆亡,也无兄弟姐妹,父亲便请他到我们府上当差,得知他武艺极佳后,便令他做我们的武夫子,只不过父亲希望我文武双全,因此并非一心扑在武学上。”
秦缨听得微讶,“竟对你父亲有救命之恩?”
谢星卓叹气道:“十年前初春,我们两家人同游江州城西南的白马寺,结果下山之时,父亲的马儿被山鸟所惊,发了狂,带着父亲直冲下了山坡,当时马儿坠下山崖摔死,父亲则被挂在半山腰上一株矮松上摇摇欲坠,那时带的家仆都不敢下山崖,这时岳师父站了出来,他那日也是去上香的,本在游人之中围看,见无人敢上后便说他愿意一试,后来我们绑着麻绳将他放下山崖,他又给父亲套上绳索,父亲被救后虽断了腿,但好歹保住了性命。”
秦缨倒不知五老爷的残疾是如此来的,对这位岳师父也生了好奇,谢星卓这时道:“岳师父便是昨日站在我身旁的人,您见过他的。”
秦缨了然,脑海中只浮现出一张平平无奇的面孔,这时谢星麒道:“父亲和母亲这会儿在前面待客,让我来这里守着,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若有需要,还请四哥和县主吩咐。”
谢星阑道:“暂时无需,若前头忙碌,你不必守在此,你姐姐如何了?”
谢星麒忙道:“她好些了,早晨还用了些稀粥。”
如此秦缨和谢星阑皆放下心来,只等着火场中有何线索,谢星卓见状,干脆也等在一旁,这时谢星阑绕着火场往后走去,又道:“若未记错,昨日下午吹的是东南风,如此更肯定火是从西边起,但小厮未见人进门,院墙周围又无踪迹,这园子等同密室一般。”
秦缨又看墨韵,“最近两日,可有人来过你们大小姐的住处?你们大小姐不是被关进了祠堂吗?是何时关进去的?”
“老太爷被发现过世那天早上,小姐便被发难,而后便被关进祠堂了,当时府里很乱,奴婢也被关进了下人房,这院子当时是两个小丫头在守,一个叫蕊儿,一个叫瓣儿,如今都在灵堂那边哭丧——”
墨韵说完,秦缨看向谢星麒,“劳烦六公子。”
谢星麒明白,立刻叫人去找此二人来,等了半盏茶的功夫,两个披麻戴孝的小姑娘进了门,一听是问前日之事,名叫蕊儿的侍婢立刻道:“没有别人,只有二小姐来过。”
秦缨蹙眉,“二小姐?”
蕊儿点头,“大小姐被关起来,那祠堂阴冷的很,二小姐带着侍婢墨画来,要奴婢们找厚实的斗篷给大小姐送去,后来二小姐等在堂中,奴婢们便去翻箱子,找出了一件斗篷和白狐裘的护手,二小姐带走之后,再无旁人来过,在那之后,便是夜幕初临,奴婢们被选中去给老太爷哭灵,便将们锁了去前院了。”
秦缨看向谢星阑,谢星阑面色也不好看,“若起火用了延时之法,那也没有延两三日的道理,书房谢清菡日日都要去,库房——”
谢星阑看向墨韵,“最后一次去库房是在何时?”
墨韵道:“就在老太爷死的前一日,奴婢上去找了一个大小姐几年前得的墨玉笔洗,也未发现有何异样。”
秦缨脑海中思绪纷乱,正觉理不出头绪之时,院门外却来了个面色煞白的小厮,正是来寻谢星麒的,谢星麒本要朝外走,秦缨先出声问道:“出了何事?”
小厮紧张地看着谢星麒,谢星麒道:“直说便是!”
小厮牙关一咬,颤声道:“老太爷……老太爷又吐血了……”
第150章 药方
众人来到灵堂, 先撞见了几个面色古怪的客人,谢正襄和林氏正在送客,见他们来了, 便让李忠和去送,自己压低声音道:“父亲口唇边又流血了, 刚才来的是父亲的表侄女,说要去瞻仰遗容,结果一看, 差点没吓得仰倒。”
谢星阑和秦缨直往灵堂而去,到了棺椁旁, 果然看到谢文舜唇角溢出一线黑血, 秦缨眉头微皱, 掏出丝帕倾身, 沾了些黑血后,仔细探看,没多时便皱眉道:“和前次一样, 血色多,腐水少——”
她走到棺椁旁,仔细看谢文舜乌青的脸, “他已死亡两日, 吐出的多有血痂,这只能表明他体内有出血处, 死后五脏六腑不再运转,出血量便在体内积累, 又因尸体腐败反流出食道与气道, 再与腐水一同流了出来。”
秦缨沉声道:“若无别的缘故,那便是心疾引发的内脏出血。”
谢正襄在旁道:“我也常听说有人患病会吐血, 只是父亲这血生前未吐出,死后才慢慢溢出,实在有些骇人,如今府中多事之秋,大后日出殡之后,得继续做法事才行。”
谢星阑盯了谢文舜片刻,问道:“何时出殡?”
“午时三刻。”谢正襄道:“是请了白马寺的高僧来看过时辰的。”
谢星阑点头,谢正襄忙吩咐小厮为谢文舜整理遗容,眼见唇角黑血被擦干净,谢星阑道:“既同前次相差无几,那我们便先着紧着火之事了。”
谢星阑要走,谢正襄欲言又止道:“非要查吗?那院子年代久远,昨日太阳又大,会不会是被晒久了,自己燃起来了?”
谢星阑蹙眉,“这怎可能?”
谢正襄忙道:“有可能的,一年前府内便生过一场小火,就是因为墙角一处干枯的花草没人打理,太阳晒久了,一下晒得起了火。”
秦缨拧眉,“是何处着火?”
谢正襄道:“就在东北方向,给麟儿准备的院子后园里,墙角一丛芭蕉枯了,因麟儿当时还跟着她母亲住,便无人打理,就那么堆了半年,有一日忽然起了火,当时夏天,又是大白天,谁也不会去那后园中放火不是?只能证明是自燃的,还常听闻有几年酷暑之时,城外山上还有山火自燃的,难道也是人为放火不成?”
谢星阑眉头紧皱,秦缨这时道:“确有山火自燃,但那多为雷击火,只靠暴晒是很难起明火得,且通常起山火,多为枯朽草木,和菡萏馆的情况绝不一样。”
谢正襄见秦缨语气严肃,一时不敢再犟,“这……这我也不知了,那查吧,看能不能查出什么来。”
谢星阑和秦缨离开灵堂,再往菡萏馆而去,走在半途,谢星阑见秦缨若有所思,问道:“可是想到了什么?”
秦缨微微眯眸,“我在想起火在申时一刻,在整日最为暴晒的那几个时辰之中,虽不至于像三老爷说的,房顶被晒得自燃,但或许真的与日头有关,暴晒、高温,这些都可以加速起火,火势亦更迅猛,并且,木材虽不会自燃,但有一种东西被晒,是可能自燃的——”
谢星阑蹙眉,“是何物?”
“是一种叫白磷的矿石粉。”秦缨说完看向谢星阑,“还有火折子里的火石,多为硝石与硫磺之物,有这些东西,再加上极易燃之物才会起明火。”
谢星阑心弦微动,“因此你怀疑凶手用了类似的延时之法?”
秦缨点头,“如此才可解释为何在烈阳高照之时动手,但墨韵说,这两日除了谢清芷之外,并无其他人去过她们院中,先去火场内搜吧,若真是硝石,或许会留下痕迹。”
谢星阑应是,等回了菡萏馆,当先见李芳蕤和谢清芷站在小楼边上,而谢坚领着人在火场中奔走,手脚皆沾满了黢黑的炭灰。
“你们回来了!听说老太爷又吐血了?”
李芳蕤急忙一问,秦缨颔首,“与前次一样。”
李芳蕤撇嘴,“看来真是病得狠了,没道理一点外伤淤青都不见,却大吐血的。”她又看向火场中,“还没找到什么有用的呢。”
谢清芷也道:“烧成这样,不知会否损毁证据。”
秦缨先问,“你姐姐如何了?”
谢清芷叹气,“伤处疼得厉害,昨夜一夜都没睡着,天亮后才昏睡过去,适才我听闻县主和四哥来了,便留了人照看,自己过来瞧瞧进展。”
正说着,谢星阑走入小楼台阶,谢坚立刻迎了上来,禀告道:“公子,砖石瓦砾太多了,还有木材烧焦的焦炭,暂时没发现有何古怪之物,咱们人手不太够,小人打算让府中小厮跟着一道清理,看看能不能清理出来——”
谢星阑颔首,又挽了挽袖口,自己也入内探查,见秦缨要跟上,谢星阑道:“你们在外候着便是,你放心,我比你熟悉硝石。”
秦缨眨了眨眼,点头后看向谢清芷,“不知二小姐能否带我去你二弟的院子看看?听说那里一年前也起过火?”
谢清芷一惊,“县主如何知道?”
“你父亲说的。”
谢清芷点头,“自然可以,县主跟我来——”
李芳蕤见状连忙跟上,三人离开菡萏馆,一路往东行,谢清芷道:“一年前的确起火过,不过那后园中除了枯萎的花草之外没别的易燃物,因此火势没起来,有人在院墙外看着冒烟,便喊了人,很快就扑灭了——”
秦缨道:“你父亲说火是自燃。”
谢清芷点头,“是去岁七月中,天天大太阳,晒得护城河都干了,起火时在午时前后,开始也吓了一跳,后来虚惊一场就算了。”
秦缨若有所思,李芳蕤道:“怎么了?你觉得古怪?”
秦缨道:“便是枯草,被晒得起火也不寻常,我在想会否是府中有何易燃之物,被带到了各处,却无人察觉。”说至此,她看向谢清芷,“府上都做什么生意?硝石之类的易燃之物可存得多?”
谢清芷摇头:“这些东西不多的,寻常买来少量存着,要买的多,还得去和官府拿文书呢,我们名下也没有矿场的,府中多做丝绸、茶叶还有玉石的生意,湖州产丝绸,哦对了,我们还开着绣楼,并且生意的存货极少搬回家里,与起火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