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大佬穿成女配(快穿)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被大佬们团宠后我野翻了
每抢完一只肥羊,这支盗匪都会吃肉庆祝一下。
被抢贵族的队伍,少说几百人,多的也有上千人,混乱之中,也有人逃了。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各处商路上盗匪的消息就传开了。
“宋王这么做不合适吧,这群小肥羊本来都准备来姜国了,宋王这是截了我家的羊啊。”姜蓁忍不住埋怨。
姜大头赶紧安抚:“这次不是准备打到宋国都邑吗?最大的那只肥羊都是你的,何必惦记那些小肥羊呢。别气了啊。”
面对姜大头小心的态度,姜蓁有些哭笑不得,赶紧解释,“我就埋怨几句,没生气。”
“没生气就好,江山社稷虽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姜大头认真的说道。身为姜国史上难得一见的病弱君王,他对此很有发言权。
他也有雄心,但脆弱的身体限制了他的发展,哪怕姜大头已经退休养身体,时不时还会犯头疼、腿疼之类的毛病。
可就算姜大头的身体不太好,在得知姜蓁疑似怀孕之后,还是主动来帮姜蓁处理重政务,免得她压力太大。
姜蓁和姜大头说着话,很快就把自己面前这堆凑着处理好,然后又伸手从姜大头面前拿。
“父王坐在旁边陪我聊天就好,这奏折我处理惯了的,很快就能批复好。”
“我以为姜国如今多了几十个县,又还在打仗,你处理奏折所花的时间,应该会比以前多,谁知道还是这么快。”姜大头有些无奈的把自己面前的奏折推向姜蓁。
这么多奏折,姜大头能处理到半夜,姜蓁却是看一眼就能下笔,思考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分钟。
姜王坐在旁边看着,说道:“我还以为你今年会为了肚子里的小孩,把攻打宋国的事情推迟到明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机合适就可以直接动手,没必要再多等。”姜蓁不在意的说道:“我生这个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稳固我的江山。若是为了孩子影响到姜国大计,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些话你可少说些,万一你肚子里的孩子听到会难过的。”姜大头作为一个正经的慈父,听到姜蓁这么说,就忍不住皱眉。
“噗嗤,好好好,我不说了。”姜蓁无奈住嘴,不去惹敏感的姜大头。
【大头实在是太小心了,阿蓁身体倍儿棒,区区一个胚胎,能耐她何?】
【就是,阿蓁这么多年,不是白练的,咱们姜国君臣,主打的就是一个文武双全。】
【估计是大头的心理阴影作祟,他的孩子可是一个都没养活,丧子之痛经历多了,难免会担心阿蓁。】
姜蓁会选在这个时候孕育下一代,也是因为有足够的信心。
和最开始那个孱弱的姜国不同,如今的姜国已经势不可挡。别说宋国,四国联合在一起,也阻挡不了姜国吞并四国的步伐。
地基打好了,上层建筑很快就能拔地而起。
去年姜蓁只敢拿宋国的五十城,今年姜国的目标是全吞宋国。
凭姜国今年的粮食布匹产量,建设宋国轻轻松松。
等把宋国的拾掇好,姜蓁下次甚至能直接吞并另外三国。
姜蓁的野心昭然若揭,宋国无力反抗,早就做好了割舍五十城的准备。
“去年姜国军队攻占五十城之后,就停下了脚步,今年估计也是一样。可能姜国也不敢把战线拉得太长,怕被我宋国军队合围。”宋国大臣猜测道。
面对如今的情况,宋王有些无力的说道:“钝刀子割肉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右相觑了一眼宋王的脸色,建议道:“有强敌在外,国内应该以安抚为主。国内如今盗匪四起,实在是影响民心安定。”
“是啊,王上,这群盗匪实在是嚣张,若是影响军队后勤运输的粮草怎么办?大战在即,应该早做处理。”
“盗匪不可纵容,抢完贵族和商队,他们也会抢庶民,长此以往,会失了民心。”
一群大臣跟着附和。
不把这群‘盗匪’解决,万一他们跑路的时候,被噶了怎么办。
姜国的发展速度太快,宋国已经有许多大臣觉得自己苟不下去了,非常想带着家产跑路。
可如今宋国前有狼后有虎,实在是过于危险。
宋王是第一个暗中对那群贵族动手的人,各地的君侯和驻军将领看到了甜头,也纷纷下场。
都知道宋国如今危险,全都想捞一把就跑路。
因为宋王开了个好头,导致国内乱得离谱。
有希望的时候,宋王也勤政,想把宋国发扬光大,但姜国根本就不给他时间。
绝望逼近,宋王也就彻底摆烂了。
任由朝中诸位大臣劝说,宋王就是不松口,“国内的盗匪都是小问题,如今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危机,是姜国的军队,诸位爱卿可有办法让姜国退兵。”
被宋王问得说不出话来,诸位大臣黯然闭嘴。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宋王忍不住冷笑一声,只会劝他有什么用,有本事劝姜蓁休战啊。
有宋王的放任,盗匪根本就无人治理,国内的那群小贵族瞬间老实起来,不敢带着家产到处乱跑。
这群小贵族的心都不在宋国了,就算人留下,也做不出什么好事来。
可连宋王和宋国诸位君侯都摆烂了,底下的官员,就更没有什么顾忌。
在宋国军队和姜国打仗期间,宋国的后勤的老毛病又来了,送到前线的粮食,不是掺了沙子,就是霉变生虫。
以前宋国血性还在的时候,哪怕饿着肚子,也会和卫军打仗,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军队才发生哗变。
可到了现在,后勤一出问题,宋国军队就直接投降。
“让我们卖命,还让我们饿肚子,不干了!”
“我以前认识的战友,在姜国不仅分了地,今年地里还收获了几千斤红薯,明年肯定不会饿肚子,咱们还不如直接降了,跟着姜王混……”
大炮都还没开始用,黑壮她们就白捡不少城池,关键是城里面的百姓和兵卒,全都非常配合,一个想反抗的都没有。
如此顺利的就把事情办好,黑壮她们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因为姜国攻城的速度超乎大家想象的快,许多‘盗匪’忙碌了一两个月,攒起来的粮食,还没运出去,就被黑壮他们全都收缴。
宋国的军队吃瘪,宋国的贵族原本该心痛难过的,此时却全都幸灾乐祸,阴阳怪气的嘲讽起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抢再多,早晚也得吐出来。”
“嘿嘿~忙碌了两个月的陈将军,终于把粮食和兵器送到了姜国军队手里。”
第183章 宋国迁都
黑壮她们攻破城池之后,只要土地和钱财,不会要人命,和宋王比起来,黑壮称得上仁慈。
在姜国军队到来之前,宋国那群小贵族们,就开始默默的清点军家当。
“粮食这些东西太重要,也不好藏,咱们就把这些东西留在宅子里,送给姜国人,咱们只需要护好家中的金银就行。”
金银体积小,价值高,跑路带它,最合适不过。
等姜国贵族进城的时候,那群家底颇丰的小贵族们,都默默的搬家,不敢住自家那个大宅子,主动带着少量的心腹,住进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
损失家财不算什么,把人折进去,才是真的亏本。
被姜国抓去作俘虏,宋王还不一定会赎人。去年两国君王就价格之间的拉扯,看得大家心惊肉跳。
黑壮带兵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手底下的兵卒下令,清扫街道,以防有埋伏。
“办事的时候,不可惊扰庶民。”
“将军放心,属下明白。”
每攻下一个城池就要来这么一遭,姜国的兵卒早就熟悉了这套流程。
本地的县令和守军将领在一旁赔笑,根本就不敢说话。
他们也是转移了家产的一员,大宅子里,给姜国兵卒留下了足够的战利品。
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要求:拿了我家的粮食和武器,就不能抢我的私房钱了哦,我们已经足够配合了!
“你们不用紧张,我姜国的军队,是最守军纪不过的。”黑壮笑呵呵的向大家保证。
以前的攻城战,血肉横飞,大家都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拿命在博,杀红了眼,一个个肾上腺素飙升,进城之后烧杀抢掠也是兵卒释放自己的一种手段。
很多将军,也愿意用敌国百姓的小命和资产,作为自己笼络手下兵卒的一种手段,不愿意用太严苛的军令去束缚手下,要不然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命。
可姜国攻城,很多时候都用不上普通兵卒动手,几轮火力覆盖下来,一场仗就打完了。
热血才刚上头呢,敌军就已经投降,所以此时姜国的兵卒都格外冷静,拿着县中大户的名单,挨个敲门。
“开门!我数到三,再不开门,当叛军处理!”
大声的通知完,姜国小将军就快速的数道:“一二……”
三还没说出口,大门就赶紧打开了。
看自己开门还算及时,看大门的奴隶默默的呼了一口气,他开门的速度已经够快了,但还是差点没赶上。
他就没见过数数那么快的人!
“你家主人呢?我们接到情报,你家主人和人密谋,企图在姜国军队前进的路上设伏,我要抓他前去审问。”
“主人不在家,早就已经离开了。”
“嗯。畏罪潜逃。把他们府里的人全都控制起来。”小将军淡定的下令。
府里的众多奴仆根本就不敢反抗,甚至在他们主人离开之前,就已经给他们做过心理建设了。
“碰上姜国的兵卒办事,你们也别反抗,免得人家较了真,要了你们的命。”
其实那群贵族最怕的,是姜国官员细查,把他们本人给揪了出来。
他们已经做好失去粮食布匹和大量奴仆的准备,但还真没做好去姜国做俘虏的准备。
宋国的小贵族这么上道,搜查的将军也不为难人,拿了东西就撤,一点也不深究。
但查的人多了,总会碰上几个抠门的。
“这谁家的?就这么一个库房的陈粮,谁信啊?”
带路的奴仆也不知道主人家的情况,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我家主人在封城之前,就已经提前带着东西离开了?”
“不可能!来之前,我们事先调查过的,老实交代,你家主子人呢?”
缴获的东西没达到预期,负责搜查的将领,自然会往下细查。
要不然以后谁都敢敷衍他们。
搬运大批的物资,需要人力,把府中的奴隶护卫稍微拷问一番,就能查出那家主人的去向,然后就会有将领带兵前去抓人。
“将军,您误会了……”
“不用解释了,都抓起来吧,罪名是妨碍军务。”
这群人如今就藏在城内,根本就跑不了,只能被瓮中捉鳖,攒起来的所有私房钱被掏光不说,本人也直接变成俘虏。
有这样的反面例子,其他大出血的贵族,心里也好受多了。
“想保命,就只能先喂饱姜国的兵卒,我还以为这都是共识呢,没想到还真有人小气到把自己坑进去的。”
“我之前还后悔留在府里的东西太多,现在想想,幸好当初没抠门。如今姜国兵卒没来找我们,我们也算是躲过一劫了吧?”
姜国每攻破一座城池,就能收获一大批钱财,赚得可比那些劫掠的盗匪多,偏偏他们这样捞钱,后方还格外稳定。
宋王因为纵容盗匪抢劫,国内乱象四起。
姜国正大光明的抢钱,无人敢吱声。
甚至那些趁乱起来的小股盗匪,也都销声匿迹,不敢在乡间扰民。
各国的庶民都要服兵役,所以他们和平的时候就是耕地的农民,打仗的时候,就是前线的士兵,世道乱起来的时候,也可能会化身为盗匪。
姜国的军队一打来,各路盗匪瞬间放下屠刀,拿起锄头。
“连宋国的大军都打不过人家,咱们这么点人马能做什么?要是被姜国军队逮着,咱们的人头就只能是他们的军功。”
“还是老实回家耕田算了,听说姜国打下来的地方,都会给庶民分土地。”
姜国的官员,安抚百姓都是一把好手,先给大家分地,让大家能吃到一点甜头,然后就给大家画饼,说以后当地会修水渠、会用姜国的新式农具,会分姜国弄来的海外良种……
这大饼也不是瞎画的,前面几年姜国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好,天下人都知道。
现在这种好事能轮到自己,这群新出炉的姜国人,一点都不排斥。
姜国的军队在前行的道路上,没有遇到太多阻碍,一路稳扎稳打,直逼宋国都邑。
拿到最新战报的宋王,桌子派得震天响,“我宋国的大军是干什么吃的?又降了?”
“血肉之躯,确实挡不住大炮。”右相一开口就是大实话,劝道:“姜国此次一口气吞了一百多城,怕是奔着都邑来的,王上,我们不如迁都,先避避风头再说。”
“迁都不也是苟延残喘吗?”宋王的语气有些难过。
多年前,宋国扩张的时候,也灭了不少小国,如今自己面临灭国危机的时候,宋王总算体会到了无力挣扎的那种耻辱。
宋王忧愁的叹了口气,抱着仅剩的一点希望问道:“卫齐郑三国依旧不愿意出兵相助?”
“他们都回绝了宋国结盟的请求。而且今年北方的胡人异动频频,卫国被胡人拖着,可能无力参战。”
“他们可真是,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了吗?”没有外援,宋王觉得此次宋国危矣。
“王上,迁都的事?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宋王沉吟着不说话,心中纠结万分。
前线还在抵抗姜国呢,他这个做宋王的,直接带着大家跑路,说出去是真的很丢人,很没有君王的尊严。
“王上,留给我们犹豫的时间不多了,若是姜王不打算收手,最多不过两个月,姜国的军队就能打到都邑来。”
尊严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宋王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郑重的说道:“迁都,先避一避姜国的风头。”
宋王评估了一下自己和诸国君王的关系,说道:“往卫国那边迁。”
要是在真打不过了,他也还能去卫国避难。虽说宋国和卫国曾经也有龃龉,可他如今的王后是卫国贵女,去卫国更容易受到庇佑。
他以前对卫国失约过一次,再想向卫王借兵复国就不可能了。而且姜国有大炮,在攻克大炮的武器出现之前,他也没有和姜国对抗的信心。
宋王想要迁都,都邑的臣子和贵族们都会跟着一起走,那动静不是一般的大,不出半月,各国就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没想到宋王就这点出息,连死守都邑都做不到,姜国还没打到跟前呢,就带着人提前跑了,丢人!”
“想当初,宋国也是一代霸主,力压群雄,如今却被姜国按着打,可怜可悲。”
“呵~就现在的几大强国,谁祖上没阔过,别说现在的宋国,就算强大如姜国,以后也逃不过命运的车轮。”
以前宋国也是坐在裁判席上的大佬,如今却被姜国追着撵,惶惶如丧家之犬,连经营了多年的都邑都不要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姜国强,但宋国暂避锋芒的举动,也让大家再一次清晰的感知到姜国如今的凶猛。
各国朝堂都热烈的议论起了此事。
“现在姜国瞄准的是宋国,但以后就该轮到我卫国了。”卫国左相建议道:“今年胡人的势头格外猛,我们抵挡得也艰难,不让放他们南下,给姜国军队捣乱,阻拦姜国前进的步伐。”
卫王有些犹豫,“当初先祖被天子分封在此地,就是为了让我们阻挡北方的胡人,中原打得再厉害,那也是同出一家的自己人,可放胡人南下……”
“不可!不能为了阻挡姜国,就不顾我国百姓死活。胡人南下,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遭殃。”卫王还在犹豫,卫阳就断然拒绝。
“二公子,您此次和胡人交战,可没占到什么便宜,若不是青霉药救命,您连回都邑养伤的机会都没有,若是继续和胡人交战,我卫国损失必然惨重!”左相认真的说道:“何不利用这次机会,狠挫姜国锐气,也好让姜国收敛一些。”
卫阳看向卫王,认真的说道:“父王,比起姜国,胡人才是卫国的世仇,我们不能因为姜国就放纵胡人。”
听着朝中诸位大臣不同的意见,卫王头疼的揉了揉眉心,“此事我再好好想想。”
第184章 合作
中原诸国虽然强盛,可北方胡人的实力也不弱,经常突破卫长城的防线,南下劫掠百姓。
在胡人实力最强的时候,他们甚至能去抢卫国都邑,然后再继续南下抢宋国,郑国……
抢完财物,胡人就直接跑路,但被抢的百姓,日子就变得难过,又冷又饿,根本就挨不过那个冬天。
通过卫国几代君王的努力,再加上如今卫国变法,国力变得强盛,这几年,卫国都是压着胡人打的。
可能是压过头了,今年胡人那边出了个势头很猛的新王,收拢了草原上大半的部落。
他们联合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来找卫国立威,抢粮食和奴隶过冬。
卫阳就是在和匈奴单于对战的时候,受了重伤,直接被人抬回了都邑。
他虽然退出了前线,可战场的争斗依旧激烈。
卫国苦寒,又没有新粮种和新农具加持,粮食产量不高,国内的铁矿没有姜国多,冶炼技术也没有姜国厉害……在后勤跟不上的情况下,哪怕卫国兵卒再勇猛,这仗打得也艰难。
唯一庆幸的是,胡人没有大炮,没办法攻城,卫国现在勉强还能守住自家的百姓。
可他们要是放胡人南下,就得放弃那座坚守了很久的,可以阻断胡人后路的城池。
这对卫阳来说,是一种耻辱。
左相是在早上的大朝上提的建议,保密的效果跟君臣密谈没法比,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姜蓁的耳朵里。
然后姜蓁和几位重臣就开起了小会。
姜蓁问道:“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卫国的君王一直挺有血性的,应该不会放胡人南下。”郭凡猜测。
铁血君王会欣赏的,自然是铁血的继承人,所以卫国连续几代君王都有些刚正,朝廷上的阴谋诡计卫王虽然会玩,但人家的信用也是真的好。
正是因为几代卫王积攒下来的好名声,所以卫国环境艰苦,也依旧有能臣辅佐。
当初卫国宫变,哪怕命悬一线,卫王也没有为了自己的小命,舍弃郭凡的师兄,在郭凡看来,卫王就不是个鬼祟的人,为了拉姜国下水,能放弃自家百姓。
姜蓁皱着眉头说道:“就怕卫国是真的扛不住,今年胡人的攻势格外凶猛。”
【有没有姐妹帮忙查一查资料,现在的匈奴是个什么水平?】
【我查的资料不准确,但好像还挺猛的,人家现在好像能控制整个西域呢。】
【哟~这么一对比,卫国好像还是挺强的。】
姜国与匈奴接触得少,只根据别处传来的少量情报猜测,直播间很难感受到想匈奴的厉害。
与姜国相接的是东夷百部,在长宁郡的各种诱惑下,许多部落都下山加入姜国了,一点幺蛾子都没搞。
这就让直播间的观众们心存幻想,觉得匈奴好像也就那样。
可在姜蓁上辈子所在的那个世界,匈奴一直都很猖狂,在卫青和霍去病杨威之前,匈奴多次南下,经常在长安附近搞事。
长安可是天子居所,敌人能跑到人家门口撒欢,可见匈奴的张狂。
怕卫国是真的顶不住,姜蓁果断下令道:“让屠将军他们加快速度,我再派人去卫国商议。”
姜蓁派使者前去卫国,是抱着合作的心态去的。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融和,姜蓁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是希望和卫国一起通力合作,给匈奴一个教训。
无论是卫国缺粮食,还是缺武器,都姜蓁看来,都好商量。
宋国使者来的比姜国使者稍晚一天,但宋国的态度和姜国截然相反。
宋国使者是来怂恿卫国放胡人南下的。
“姜国的势头太猛,必须得压一压才行。而且姜国以前的行事那么嚣张,一听说你们要放胡人南下,立马就派人来寻求合作,可见她是怕了。姜国的大炮也就只有攻城好用,真遇上来去如风的胡人,怕是毫无还手之力。”
看到宋国这副想要搞事的样子,卫王好笑的说道:“到时候百姓遭殃,骂名可是我担的。”
左相提出了这个意见,虽然有很多人支持,但骂他的人也不少。
等卫王同意了左相的提议,骂声就会转移到他身上。
他倒是不介意这点骂声,可人家姜蓁来寻求合作,不仅说话好听,还乐意给好处。
宋王呢,就一副搞事的心态,宋国大部分的城池已经被姜国占领,亡国就在眼前。
连自己的国家都快没了,宋王也就不在意那片土地上的百姓了,他们遭不遭殃,宋王都不在乎。
怕卫王被宋国使者蛊惑,卫阳赶紧劝道:“父王,宋王现在就是一个丧家之犬,没必要听他瞎说。”
“可我担心姜国攻下宋国,缓两年就会对我卫国出手,我们阻拦胡人,就是在替姜国做嫁衣。”
卫王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君王,眼睁睁的快巨额姜国崛起,心里的憋屈就甭提了。
“父王,你想得太长远了,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就好。阻止胡人南下,保护我卫国百姓,才是我们该做的。等以后我们真的与姜国为敌的时候,再和他们血战也不迟。”
话虽然说得乐观,但卫阳还是忍不住叹气,“姜国留给我们的时间太少了。”
在新的高产粮种出现之前,姜国想打仗,怎么着也得花个几年时间,慢慢积攒家底。
这么慢吞吞的速度,卫国也该跟着发展起来了,虽然对大炮还是没什么抵抗力,但时间长了,总能找到对付姜国的办法。
可农庄的一系列产出,加速了姜国积累的时间,导致姜国现在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完全可以到处撒欢,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撞过来了。
虽然有宋国使者在一旁怂恿,可有卫阳的劝说,卫王还是没法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准备和匈奴死扛到底。
与此同时,卫王也向姜蓁服了个软,要了大批的粮食。
只要有机会,卫王也希望自家前线的兵卒能够吃饱再战斗。
“有时候我是真羡慕姜国,他们的底蕴真是深厚,不仅能养自家的兵卒,还能匀出这么多粮食给我们。”卫王看着那些粮食就眼馋得慌。
“姜国打宋国,用的是以战养战的法子,宋国的贵族都快被姜国军队搜刮干净了,这一战过后,姜国说不定还赚了呢。”卫阳羡慕的说道:“这样的法子也就能在宋国用,在咱们卫国可行不通,卫国的贵族也不富裕。”
宋国以前就是产粮大国,国内的贵族又嚣张,什么地方都敢去揩一层油水。
当初郭凡劝姜大头变法的时候,说姜国之富富不在朝廷,这话放在宋国也是一样。
宋国的资产,大部分都在贵族手里,连宋王都还差点意思。
现在宋国快要完蛋了,但却是宋王最富的时候,因为他彻底摆烂,派了盗匪去抢劫了大批贵族。
他身上的大部分钱财,也和姜国军队一样,都是从宋国贵族身上薅出来的。
薅完之后,连宋王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怪不得姜王会对他们动手,一个个的,果真是富得流油。若是当初我早一点对他们对手,宋国也不会积弱到如此地步。”
姜蓁对国内的君侯,那是出了名的狠,都杀了好几批了,杀掉的官员,也被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
他要是有姜蓁半分的狠辣,也不会被逼得这么狼狈。
不过他现在觉醒也不迟。
在劝卫国捣乱无果之后,宋王心里就明白,自己的选择不多了。
一个选择是亡国之后去卫国避难,但现在姜国给卫国送了大批粮食,两国勾搭上了,卫国靠不靠得住还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