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大佬怎么还不逃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和豪门大佬网恋后我红了
第161章 都是姜国的间谍
诸国在面对天灾的时候,官员的第一要务,就是看紧灾民,不让他们乱跑,减少当地的人口流失。
受灾地的官员,忙着安抚百姓。受灾地周围的城池,会加大检查力度,没有身份证明,来历不明的人,就会被抓进牢里去。
“这竹简你们自己收好,上面记录的信息是你们自己的,别拿混了!这个竹简上面写的是你们商队300人,去姜国经商,到时候你们这波人走的时候,一定要凑个三百人上下……”
准备跑路的科举生郑小白,走的时候,还有些不放心,殷切的叮嘱着。
“您就放心吧,以前咱们遭了灾哪都去不了,如今有了您给的这些东西,再差也比以前强。”灾民们一个个的神色都很兴奋。
郑国竹纸也贵得离谱,底层百姓的身份证明,还跟几年前一样,用的是竹简。郑国庶民大多是不识字的,就算想要仿仿造身份证明,也没办法,但如今他们遇到一个好官,连以后逃命的东西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我留这些竹简给你们,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等明年开春,你们最好还是回老家好好耕种,按照我教你们的法子,产量肯定会有所提高。姜国虽好,但郑国和姜国之间还隔了一个宋国,路途遥远……”
他们这批人,是最先举旗闹事的,后面就跟滚雪球似的,加入造反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正经的灾民,还有一些心怀鬼胎的人物。
郑小白控制不了如今的局面,只能安置好自己熟悉的乡民,准备去姜国躲一躲。
他能力有限,只能救自己熟悉的人。
眼看着郑王的大军要出动了,郑小白安置好其他人,也不敢久留,赶紧乔装打扮一番,以最快的速度走人。
换完装,郑小白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头发剃光,脸上和头皮上都画着的青色图案,活生生就是一个神秘的巫者,安全的躲过了郑国的通缉。
等离开郑国土地,郑小白才长呼了一口气,“幸好当初我在大学的时候上课认真,上医家的课也不敷衍,要不然这次就没命了。”
脸上的颜料,几天就能褪干净,等他赶回姜国的时候,混进人堆里根本就找不着。
如今姜国的光头可太多了。
一些年纪大的文人武将,为了掩盖自己的白发,许多都跟风剪了头发。
姜国可不管郑国的通缉犯,郑小白一回到姜国,小日子又过得滋润了起来。但为了防止郑国来的刺客暗杀,他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依旧躲在人堆里。
郑小白是郑王挖墙脚挖回去的人才,官职都是郑王亲自安排的,郑王怎么会不清楚他们的来历,他一回姜国,郑王就收到了消息。
“这贼子逃回姜国了?”
“没错,姜国那边的谍者是这么说的,不过他最近出入都和朋友一起,不好动手。”护卫回道。
郑王冷哼一声,愤愤的说道:“居然还敢出现在世人眼前,这狗东西还真是不怕死。”
护卫低头不敢说话,郑国现在的乱象,就是郑小白起的头。
如今许多君侯和灾民,都借此机会声讨郑王,郑王现在焦头烂额,郑小白却逃回姜国过舒坦日子去了,这怎么能让郑王不生气。
郑小白回到姜国,就住在学院街那一片,周围全都是学堂和学生,大学也在那个位置。
在姜国都邑,王宫那一条街道,是姜国都邑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其次就是学院街,大学甚至有蓝河卫常驻。
要是安排刺客杀人,可能事情没有办成,还会折损自己的人手。
郑王不甘心的说道:“派使者去姜国,请姜王把这个郑小白给我送回来,我要烹了他。”
在郑王看来,姜蓁应该会给他这个面子,但姜蓁听使者说完郑王的请求之后,就一脸无辜。
“这人在姜国吗?我怎么不知道?郑王想处置本国的官员,怎么找到我姜国头上来了?郑小白可没有触犯我姜国律法,此事我不会多管。”
【让咱们帮忙抓人,郑王的脸挺大啊。】
【自己管不好国内的事情,居然还敢来找阿蓁帮忙,他怎么不让阿蓁一统天下,然后把王位交给他做啊。】
请姜蓁抓人的事情被姜蓁拒绝,使者退了一步,说道:“此子逃到姜国来了,还望王上能给个方便,让我们抓他回去。”
姜蓁一脸淡定,无所谓的说道:“此事与我姜国无关,你们该如何就如何,我不会多管。但你们要记住,在姜国做事,就需要遵守姜国的律法。”
“多谢王上提醒。”使者躬身道谢。
姜蓁挑了挑眉,说道:“谢我做什么?我也没帮上什么忙。”
使者干笑一声,没有回话。
在姜国的地盘上,姜蓁不包庇郑小白,就是一种帮忙。
郑国使者上午刚见完姜蓁,中午论台那边就有消息传了出来,急得郑小白和他那群朋友团团转。
“怎么办?他们居然找过来了!郑王怎么这么小气啊!我都跑姜国了,他都还来找我麻烦。”郑小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转圈圈。
“你闹的事情那么大,把郑国搅成了一锅粥,郑王能放你一马才是怪事。”好友眼珠子转了转,提议道:“要不你躲山里去吧。躲个一两个月,应该去没事了。”
“躲山里去?我要是真躲山里去,那才是方便了他们毁尸灭迹,死了都没人发现。”郑小白的表情苦涩。
“那怎么办,估计待会儿郑国使者就要带人来抓你了,我也藏不了你多久啊。”
“别急别急,我这不正在想办法吗?”郑小白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眼前一亮,伸手捶了捶好友的肩膀,郑重的问道:“是兄弟不?是兄弟就陪我打一场!”
“???你在说什么?”
“姜王没把我交出去,其实就是站在我这边的,但我做的那些事情你也知道,姜王估计不太好掺和,所以咱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咱们直接当街打一场,触犯姜国律法,就能去牢里避风头了!我不信他们敢在姜国的牢里杀人。”
郑小白越说,越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绝妙。
“去了牢里,要做苦役的。”好友幽幽的提醒。
“和小命比起来,干点活算什么。进了监狱,就是进了姜王的地盘,绝对安全!”
好友轻咳一声,提议道:“打架不太保险,你不如直接去大学,当着蓝河卫的面,损坏大学的财物。这样你可以直接被蓝河卫抓走,我呢,在外面也还能给你送点好吃的,免得你在监狱里受苦,是吧?”
他可以为兄弟卖命,但不想为兄弟坐牢干苦力。
“你这个主意更好!”郑小白拍了拍手,兴冲冲的说道:“走!咱们现在就去大学砸东西!可惜我搞不到炸药,不然我真想把当初上课那件教室给炸了嘿嘿嘿~”
作为当初的科举生,郑小白熟读律法,非常清楚姜国的量刑标准,和好友商量道:“咱们是去砸一个月的刑期好,还是三个月的刑期好?或者直接砸个半年?”
“先一个月吧。出来了也还能续。”
“有道理!”
郑小白拉着好友,就直冲大学而去,环顾了一圈之后,点评道:“这个公告栏有点旧了,是该换个新的了!”
说完,郑小白就当着守卫的面,一脚朝公告栏踹了过去,但没踹动……
“还挺结实的。”郑小白尴尬一笑,又连着狂踹了几脚,终于把公告栏踹塌。
大学建立这么久,无人敢来撒野,守卫惊讶过后,眼神里就充满了怒火,立刻召集人手来抓人。
“别抓我。跟我可没关系,我就是来看热闹的。”郑小白的好友默默拉开距离。
“抓我吧!抓我吧!”郑小白淡定的站在原地,束手就擒。
从来没人敢在大学里这么嚣张,一众守卫立刻围上来,把郑小白抓走,押着离开。
郑小白在大学里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在都邑也混了这么久,认识他的人不少。
很快,都邑这边的读书人就知道郑小白被抓到牢里去了,然后齐齐的看起了郑国使者的热闹。
“这一招妙啊!”
“郑国使者总不会去牢里捞人吧。王上和右相等人,为了姜国新法付出良多,可不会任由郑国人来践踏。”
“这下有好戏看咯。”
郑小白在大学里上过课,也算是秋月的学生,秋月虽然气恼他破坏大学的公告栏,但顾忌他现在的处境,也愿意伸手拉他一把,和判案的官员打了个招呼,把郑小白的苦役安排成了维修大学公告栏。
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干活,郑国使者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郑小白当初踹公告栏的时候,也没想到,动手维修的居然会是自己。
面对来看热闹又不帮忙的好友们,郑小白木着一张脸,根本就不想说话。
郑国使者也来围观过一次,确实不敢对姜国的犯人动手,转头又找上了姜蓁。
“你找我做什么?等一个月刑满,你就可以抓他了。”姜蓁敷衍道。
使者追问,“可一个月之后,郑小白又犯事了怎么办?”
“那就继续坐牢服役。”
姜蓁的表述清晰直白,想不明白她的意思都不行,使者暗自咬了咬牙,略有些不满的问道:“王上是想包庇郑小白?”
“你这是什么话?我可没有阻拦你们抓人,怎么?你连一个月都等不得了吗?”姜蓁的表情变得有些不耐烦。
姜蓁态度硬起来,使者的态度立马就软了下去。
不敢跟姜蓁硬碰硬,使者只能派人去给郑王送信,跟郑王讲述姜国如今的情况,还猜测道:“郑小白可能原本就是姜王安排在我郑国的谍者,故意在郑国找事,都邑许多读书人都这么认为……”
郑小白刚回姜国的时候,大家还没有这样的猜测,但在姜蓁真的包庇他的时候,这样离谱的言论就传得到处都是。
【这谣言确实有够离谱的。】
【咱们的邻居是卫国和宋国,远交近攻,我们折腾郑国做什么?】
【大家为什么非要用阴谋诡计来揣测咱们呢,咱们包庇郑小白,就不能因为欣赏他的为人吗?】
【是不是好学生咱们不知道,但他至少是个好官,愿意为百姓着想,不能就让他这么白死了。】
这些流言,有的人嗤之以鼻,非常理智的说道:“郑小白若真是姜王的人,回来绝对会升官,再不济也能躲王宫里,哪用像现在这样坐牢服苦役。”
但郑王却是信了这些流言的人,他不仅觉得郑小白是姜蓁的人,其他的科举生,很有可能也是。
“传令下去,让铁官丞,廪牺令……都先停职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王上,您在这个时候停他们的职位,让他们在家休息,会让他们多想的。”右相忍不住劝诫,“他们在职期间,都尽忠职守,不至于此。”
“郑小白当初做县令的时候,也尽忠职守,寡人还真以为他是个好官,谁知道他转头就给寡人捅了一刀!”郑王的语气悲愤。
右相忍不住叹气,继续劝道:“王上,您不能意气用事……”
“行了,你不用多劝,等查清楚他们没问题,寡人自会重新重用他们。”郑王的语气坚定。
碰上这样的情况,他也顾不得别人会不会多想,得自己心里舒坦了才行。
天下又不是只有郑国。现在君臣,还可以互相选择。那几个被停职的官员,发现自己被郑王迁怒,也不纠结,直接收拾包袱跑路。
在没找好备胎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先回姜国等待时机。
郑王一看这情况,直接冷哼一声,对右相说道:“看吧,我就说他们有问题,我一停他们的职,他们就屁颠屁颠的跑回姜国了,对郑国何曾有一点忠心!”
第162章 投奔
被郑王拉着倒苦水,右相只觉得无奈。
这次离开的官员,都是正经的郑国人,如果真要比较的话,他们才是更忠心的那一批。
但郑王这个态度,摆明了就是不想用人家,人家也不可能留在郑国坐冷板凳。
反正不管自己怎么说,郑王都是不听的,右相也不在此事上纠缠,只和郑王提醒道:“这群官员的去处是次要的。国内的叛军还没有处理完,北边又有一股灾民反了……”
“大将军已经派兵去驱逐了,区区灾民,成不了什么大事。”郑王觉得此事就是郑小白导致的,忍不住又骂道:“若不是姜王包庇,我一定会把郑小白斩了祭旗。”
右相叹气,不想说话。
若不是他的职位够高,郑王对他够好,他也想跑路。郑国虽说是在跟着变法,却没有变强,反倒是越变越混乱了。
可就算郑国如今不比从前,好歹也是五大强国之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内的灾民闹腾了一段时间,很快就被郑国的军队压了下去。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咱就是说,郑国这段时间调集军队,用了那么多粮草,要是把这些粮食拿去赈灾,就不会发生暴乱了。】
【别把郑王想得太善良。在他的眼里,军队和庶民的地位可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打仗的时候不能让兵卒饿肚子,但庶民饿死了,可不会有人管。】
天气寒冷,灾民又受了灾,本身就没什么战斗力,被收拾过一顿之后,给了点好处,就又被安抚了下来。
但郑小白曾经帮助的那些乡民,却没法定下心来留在老家耕种。
郑国的战事停歇,这群人回到老家,分到的不是自家原本的土地,而是荒地。
以前家中被养了几年的良田,被县内的贵族霸占。
原本已经成了势的灾民,早就被打散,这群人要是还敢闹腾,等着他们的只有杀头
心里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们就偷偷摸摸的收拾行李,去姜国找郑小白。
反正身份证明之类的东西,郑小白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等他们千里迢迢的赶去姜国,稍稍一打听,就知道郑小白现在正在牢里服苦役,现在已经是他服役的第二个月,在此期间,郑小白修好了大学的公告栏,如今正在论坛那边糊水泥,显得十分狼狈。
“大人你怎么在干这个活?让我们来……”一群人上前抢着帮忙。
郑小白见到熟人,抹了抹脸上的灰,有些惊喜的问道:“你们乡里的人都来了?”
“是呀,来投奔您来了,郑国那边实在是过不下去。”
一个乡的人,本就有互相监督的责任,有人跑了,剩下的人会被连坐,所以他们都是一个乡的人一起跑。
“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郑小白关心的问道。
“咱们人多,又没什么货物,盗匪都不稀罕搭理我们。而且这一路走来,断断续续的都有水泥路,我们都没迷路,直接就找过来了……”
各国修水泥路,最先考虑的就是战略意义。姜国最先修的是通往大峰郡和长宁郡的路,郑国和宋国也是一样,最先修建的都是通往要塞的路。
因为各国的财力不同,水泥路修得断断续续的,可这也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少了一点迷路的困扰。
听着这群故人诉说如今郑国的处境,郑小白忍不住呲了呲牙,问道:“不会你们全都来了吧?”
“对啊,我们是第一批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呢。”
他当初虽然就只是一个县令,但好歹是科举出身,掌管的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县,有三万多人口。
这要是都来了,他哪里管得了,他如今都还住在监狱里呢!
想到这个,郑小白就忍不住头疼,说道:“你们人太多了,我家里住不下,你们以后若是想在姜国讨生活,我就带你们去行人署安置,让行人署把你们分配至各县,如何?”
老家来的乡民,不识字,更不会行商,就只会种地。户籍又都是郑国的,留在都邑根本就没办法讨生活。
“听大人的安排就是了。”
大家对郑小白都非常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郑小白坑人,毕竟大家以前可是过命的交情。
有事情要办,郑小白也不糊水泥了,把东西放在角落,就直接走人,旁边的守卫拿眼神瞭了他一眼,根本就不管。
都知道郑小白是来借姜国的监狱避风头的,根本就不会跑,所以他这个牢坐得也十分自由。
“要不是为了我们,大人也不会遭这个罪。”
“这算什么遭罪,我这次可是大大的出名了。”郑小白不在乎的说道:“就凭我现在这名望,说不定姜王过段时间就要重用我了。”
被郑王停职的其他官员,回姜国之后,就被卫国人挖走了,郑小白却没人挖。
各国君王就算心胸再宽广,也会忌讳他这种会带着百姓造反的官员。
郑小白会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抚这群来找他的乡民。
“你们这一批有六百多人,肯定会被行人署打散安置,也可能会被安置到偏远一点的区县。但如今姜国再偏的县,也比咱们的老家日子好过。每个县都有医官、农官,还有新粮种……”
“大人,我们都知道,我们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合着你们不是奔着我来的?”郑小白故作严肃的嗔怪,心里的压力却消失了一大半。
一群人憨笑着解释道:“若是您不在姜国,姜国再好,我们也是不来的。”
郑小白悄悄的红了眼眶,掩饰的说道:“你们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官员的。姜国的官员年底都有考核,做得都还挺不错的。那个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我曾经做得有多好了。”
郑小白有一百多个同学被姜蓁挑中,安排了实习,他却是被剩下的。
这群来投奔的乡民,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弯弯绕绕,直白的夸道:“你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县令了。咱们老家如今的那群县官,不说也罢,若不是我们跑得快,又有之前造反积累的家底,怕是要饿死病死在家里。”
“是啊,不止咱们县,隔壁县也死了许多人,还有医者怀疑是瘟疫呢。”
战乱、天灾、疾病,是导致这个时代百姓死亡的几大原因。
听到瘟疫这个词,郑小白心中警铃大作,脑海中瞬间想起了大学里的重点防疫课程,紧张的问道:“你们的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吧?算了,咱们先别去行人署了,先去医馆看看再说吧。”
“大人您太小心了,我们身体好着呢,瘟疫不是咱们县的。咱们都跑到姜国来了,哪还有什么瘟疫。”
第163章 郑王头疼
虽然这群老家来的人声音洪亮,体格健壮,但郑小白还是有些担心,直接把人领去了医馆。
医者倒是很淡定,安慰道:“要真有问题,他们早就死在路上了,可挨不到来姜国找你。不过小心无大错,他们之中,要是有谁身体不舒服,就赶紧送到医馆来。”
听到医者这么说,郑小白的表情轻松了起来,跟医者道完谢之后,就赶紧带着乡民去行人署安置。
“大人您放心,一听说隔壁县出事,我们就赶紧跑了,一刻都不敢久留,这路上我们没有一个发病的。而且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宋国和姜国的疫所,都没什么动静,肯定没事。”
瘟疫这玩意儿不是只有官员和君侯知道害怕,普通庶民也怕得很。
因为医疗条件所限,各国处理瘟疫的方式,和处理各种天灾的方式差不多,基本不会救灾,只会控制影响。
哪个地方出现了瘟疫,就直接把那片地方封锁。瘟疫还来不及扩散,就会被掐灭在当地。
这样的情况隔十来年就会发生。
那种传染能力极强的瘟疫,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偶然出现一次。
郑王自觉心里有底,也没把事情闹大,默默的就把出现疫病的地方封锁了,周边的百姓只能隐隐约约听到点风声。
此事郑小白才刚知道,但姜蓁他们却是早就知道了,宋国更是加大了对郑国商队的检查力度,遇上不对劲的人,直接抓去疫所隔离。
【古人的经验很真是不可小觑。以前没有大量的医者,更没有医院,却有疫所来隔离病人。】
【有疫所隔离又怎样?隔离了又不救治,被关进去的人只有等死。】
【这个时代的医学都还在探索阶段,想救也没办法救。只能舍弃一小批人,保护另外那一群没生病的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谁都不想当那个被舍弃的人。
郑王的宫里听到疫区有人想跑的时候,直接冷酷的吩咐道:“被抓住的人全都杀了,以儆效尤。各大路口,山间小道,全都加派人手。”
在这样的时候,哪怕是贵族,也没什么特权了,难得的被一视同仁了起来。
封锁疫区只是郑王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向姜蓁求医求药。
姜国医者以前就有名,被姜蓁发扬光大之后,名气就更大了。
【拿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和粮食来换青霉药,可见郑王真的怕死。】
【府里的青霉药虽然控制严格,但凭各国君王的手段,家里应该都有点存货吧?怎么又过来求了?】
【青霉素药在大家的眼里是保命的神药,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由于郑王给的太多,姜蓁也没办法矜持,干脆直接的卖了十人份的青霉药出去。
青霉药是死物,能由着姜蓁安排,但医者就不太好办了。
姜蓁也做不出强人所难的事情,直接把留在都邑的医者叫到跟前来询问了一番。
“郑王派人来求医求药的事情,我想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可有愿意去郑国的?”
这个问题,底下的医者没人回答。
【要是姜国有事,他们责无旁贷。但这次出事的可是郑国,他们估计没人愿意去。】
【毕竟谁都不是圣人。】
姜蓁补充道:“郑王借过去的医者,只会留在王宫,替郑王治病,不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
就算郑国王宫是郑国最安全的地方,但相对于姜国来说,整个郑国都是危险的,所以一群医者都不搭腔。
在成为医官之前,他们或许家中贫困,但成了医官之后,他们也慢慢变得有钱起来,只要他们能继续活下去,就会变得越来越有钱。
在自己的小命面前,郑王许下的钱财,什么都不算。
看到大家这副表现,姜蓁直接扭头对郑国使者说道:“看吧,没有医者愿意去。”
使者一脸苦涩,不敢多说什么。但他买到了药,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怕郑王久等,赶紧带着药离开。
一般情况下,某国出事,其余各国都会去搅一搅浑水。姜国以前修路的时候,四国还来围攻过。
前阵子郑小白带人造反,宋国齐国也没少在里面使坏。
但这次郑国出事,其余各国全都避着它。毕竟瘟疫这玩儿,沾上了就不是什么好事。
四国要是在这个时候去为难郑国,万一郑王一狠心,撤离掉疫区的封锁,再顺带投个毒什么的,大家都跑不了。
所以大家明知道此时郑国的情况不妙,却难得的乖巧老实了起来。
甚至姜蓁还好心的把药卖给了郑王。
四国君王此刻都把温柔和耐心给了郑王,但郑国国内的贵族,却对郑王没什么信心,拖家带口的跑路。
来的人一多,都邑的读书人也就知道了郑国的情况。
郑王原本就不怎么好的风评,再次雪上加霜。
“早就说郑王蠢笨无能,任人唯亲,连一个灾情都控制不好,不只让百姓造反,灾后居然还造成了瘟疫,可笑。”
“瞧郑国现在这个样子,早晚要败在郑王的手上。”
“可不是嘛。这天下哪年不发生一点天灾人祸。各国都能处理好内部政务,偏偏郑王却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郑王不行,郑王的官员也不太行。姜国新上任的官员,千里挑一,不止需要在大学学习诸多课程,每年年底还有考评,郑国的官员嘛,呵呵~”
感觉有被内涵道,郑小白忍不住替自己解释了两句,“也有不少科举生去郑国做官的,只不过被郑王停职了而已。而且有时候不是官员不想作为,是根本就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