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大佬退休之后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大佬穿成女配(快穿)
汤小草很多东西都不懂,但也知道姜蓁不会害她,索性直接说道:“我都听王上的。”
“行,那你先回去吧。明日你就先跟着秋月在大学上课,等研究院建好,你就去研究院报道。”姜蓁说道。
汤小草离开之后,姜蓁就对殿内的侍从下了封口令,然后还命他们制作了几个罐头,派人送去长宁郡。
“告诉长宁郡守,保存鲜果的法子找到了,问他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除此之外,都邑这边的大臣,都分了两碗未曾装瓶的果子汤。
“问问他们的评价,对这个滋味可还满意。”
罐头的制作成本,是鲜果的两倍以上,再加上运输途中的损耗,卖出去的价格肯定小贵,没有家底的老百姓,是吃不起的。
既然做的就是有钱人的生意,口感测评自然也该去找他们。
郭凡在秋月那儿看热闹的时候,吃水果罐头都吃腻了,对都邑常见的鲜果一点期待都没有,偷偷和姜蓁打听道:“长宁郡守怎么说?我想尝尝荔枝罐头的味道。还有菠萝、芒果,我都想尝尝。”
“他还没回信。你曾经游历的时候,不是去过东夷吗?上次长宁郡守送来的荔枝,我也分了两颗给你。没什么新鲜的吧。”
不是姜蓁抠门,她一共就得了两百多颗荔枝,分一半给姜大头之后,她自己都没吃几颗,都分给了这些臣子了。
郭凡辛酸的说道:“我刚去东夷的地界,就水土不服,直接倒下。啥都没吃着,就狼狈的提着包袱赶紧跑了。那次真的差点要了我的小命,我以后再也不去东夷了。”
说起这事,郭凡的表情都还有些心有余悸,他那身体明明很强壮,到一到东夷,那真是说病就病,简直白瞎了他那满身的腱子肉。
东夷的果子又多又甜,但那都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到的。
听完郭凡的经历,姜蓁非常没有同理心的笑了,“不敢去东夷,又想品尝东夷的鲜果。看样子长宁郡的水果罐头,不会愁买家了。”
第124章 考试
长宁郡守接到姜蓁的信,脸立马就皱了起来。
“我还以为王上会把方子免费交给长宁郡呢,怎么还要花钱?”
一条新的致富路子的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看蓝河县这个姜国第一富县就明白了。
一个罐头作坊,能带动长宁郡的水果种植产业,让老百姓多个额外的收入,还能带来大批的商人,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商人所交的税,比庶民更高,去年光是靠棉花种子,长宁郡的收入就比往年翻了一倍。
要是再多个水果罐头的路子,长宁郡很快就会崛起。
郡守原本还觉得,此事关乎长宁郡百姓,姜蓁作为君王,肯定会和曾经的姜大头一样,掏心掏肺的想办法,谁知道如今难题抛到他这儿来了。
反正他是不可能从自己兜里掏钱的,所以郡守把衙门里的官员都聚在了一起。
“说说吧,王上的信你们也看了,你们是怎想的?”
郡丞直接回道:“该花钱就花钱!花再多的钱,咱们长宁郡都能赚回来。就是不知道,咱们长宁郡可不可以独占这个方子。独家的生意才是最好做的,看王上的作坊就知道了。”
“怕是不行。王上不单单是长宁郡百姓的君王,她还得估计别的郡县呢。不过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其他地方的果子,可没有咱们长宁郡的果子甜。”
“若是这生意只有咱们长宁郡能做,花一千金买这个方子也是不亏的。既不是只卖给咱们一家的方子,那价格最多不能超过一百金。”
“一百金而已,确实不贵。”
看诸位同僚都说划算,郡守的脸上扯出一个假笑,问道:“一百金不贵?但钱又从何处来呢?”
郡县的税收,九成都要上交,他们长宁郡的家底可没那么厚实。
郡守这一问,其他官员就没话说了。
他们出身士族,大部分家里都有钱,一百金也能拿得出来,但如今是在做公家的买卖。
不过他们都是薅羊毛的好手,郡丞轻咳了一声,提醒道:“大人,您别忘了郡内的那些豪商啊。”
“仅凭官府手里的那点奴隶,吃不下整个长宁郡的市场,总该分些汤让人喝吧。”
“对啊,官府也不是想要他们的钱,主要也是想帮他们一把。”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但确实是双方在互惠互利。
郡丞瞄了一眼在座的各位官员,说道:“也不能让人家白白掏钱,总得让他们有得赚吧。不如把长宁郡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在此区域内,只能有那一家罐头作坊,其余敢偷方子的人,官府直接出兵给缴了。如何?”
这话一出,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安静了。
一个秘方,要是过了太多人的手,那就不叫秘方了。很可能府衙刚出钱把方子买下来,转头长宁郡就开满了罐头作坊。
与其如此,他还不如直接把丑话说在前头,免得这群官员们到时候都想伸手。
现场沉默了两秒之后,很快就有人对郡守附和道:“确实该如此。王上弄了个工业区,不允许外人进出,所以她的秘方才能藏得稳当。可咱们府衙,人多眼杂,确实比不上蓝河县防守严密。”
知道不好防,郡守索性就不防,你敢偷方子,敢私下卖罐头,官府直接带衙役上门找麻烦就行。
所以郡守向豪商们卖的,不单是罐头的秘方,还是官方经营权。
商量好了主意,郡守就给姜蓁上了一道奏折,表明长宁郡愿意用百金换罐头秘方。
但这钱长宁郡暂时没有,需要先拿到方子,挣到了钱再支付。
至于他挣钱的方式,也写在了折子里。花一百金买方子,然后在东西南北找四个豪商卖方子,价格也是一百金。
挣来的四百金,一百金给汤小草,三百金用来在郡城建立一个罐头作坊,修水渠,买耕牛,买新式纺车、织机……剩下的一部分会作为税收,上交国库。
【这不是郡城版本的垄断国企吗?这郡守还挺会想办法。一分钱没花,转手还白赚三百金。】
【要不说现代的套路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呢。】
【按照长宁郡的做法,应该能大大减缓秘方的泄露速度。】
【就算泄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靠这个方子挣钱的。就算以后罐头的制作方法都成为常识了,也没见有多少罐头商人啊。只不过是知道的人多了,利润薄了而已。】
长宁郡守写奏折表情情况,就是想征求姜蓁的意见。
姜蓁也没有挑刺,同意了长宁郡守的做法,把罐头的制作方法,和回复的折子一起送回了长宁郡。
这种官方的文件,尤其是盖过大印的,无人敢擅改,路上更无人敢截道,否则就是诛族的大罪。
得到了姜蓁的回复,长宁郡那边立刻就趁着荔枝的旺季,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东西南北中一共五个作坊,除了郡城的作坊是官营的,其余的作坊都是商人在经营。
有官营的作坊带头,五个作坊收购水果的价格,和卖出的价格都是统一的。
但那些豪商把罐头运出去再卖的价格,长宁郡这边就管不着了。
在生产之前,郡守就组织几位商人,开了个小会。
“王上说过,保存好的水果罐头,最长能存放两年,可咱们的生产工艺标准不高,保存两个月都悬,所以王上提醒我,让我们今年最好在两个月内,就把罐头卖掉。明年视今年罐头的保质期而定。”
“我们怎么知道这罐头放了多久呢?”
“在每罐罐头的泥封上,刻上生产当日的日期不就行了吗?”
“每个都刻的话,有些麻烦呢。”
“你就不能让工匠刻一个日期的章,挨个按印吗?”
“东夷百部那边的果子更多,对他们果子的收购价,和姜国百姓一样吗?”
“还是先收长宁郡百姓的果子吧。要是今年长宁郡闹出这么大个动静,政绩还不好看,王上怎么想。”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一群人坐在一起,很快就把罐头作坊的章程商量明白了。
长宁郡的果子不止又多又甜,还有许多别处没有的水果,在水果罐头上,占尽了优势。
水果罐头的制作工艺略微复杂,果干果脯这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可没什么好值得保密的,秋月都统一整理出来,发在下一期的官报上面了。
甚至长宁郡用百金换秘方的事,秋月也在官报上写明了。
【这广告打得,这下全国都知道长宁郡的荔枝、芒果、菠萝了,长宁郡的水果罐头肯定不愁卖。】
【在阿蓁搞悬赏的时候,长宁郡就已经出过风头了,这次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估计过两天,就会有其他官员上折子,想买罐头秘方。】
【除了黄桃罐头和柑橘罐头还有点竞争力,其他罐头还是别来碰瓷了。】
经此一遭,汤小草可谓是一夜暴富,拿到那百金的当天,就直接买了个大宅子,把母亲和姊妹从老家接过来不说,把大姨一家也接到了宅子里。
当初给邻里承诺的肉汤,她也没忘记,亲自煮了几大锅肉汤,请大家免费喝。
由于汤小草最近跟着秋月混,所以她的所作所为,格外扎学生们的眼。
大学经秋月改制以后,里面的学生,大多都是当朝官员的嫡子嫡女,一个个都骄傲得很,觉得在此次悬赏中,他们肯定能拔得头筹。
谁知道被汤小草这个不识字的人抢先了,而且汤小草的得到的奖励太过丰厚了,不是十金,是百金,后面甚至会有千金,而且她现在不止有钱,还做了研究员,身份也得到了跃升。
这样的奖励,让那些小屁孩们忍不住眼红。
“瞧她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样子,看着就烦。”
“现在才跟我们一起上课学认字,能得到王上而奖赏,不过是运气好。”
成年人大多都会克制自己内心的嫉妒,但在家里被宠惯了的小孩,却无所畏惧。
汤小草以前见惯了这些,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秋月却是忍不了的,偶然间听到了几句闲言碎语,直接从花坛边折了一根棍子,冲上去就把那几个说闲话的学生抽了一顿。
“大学里出来的学生可以笨一点,但品行须得过关。这次输了就是输了,下次赢回来就是了,怎能背后说人长短。”
秋月抽人的时候,那是一点没客气,一边抽还一边教训。
几位学生不敢反抗,挨了一顿打之后,蔫头耷脑的回家,又被父母一顿揍了一顿。
为了学生的名声着想,秋月虽然抽了人,但却没对外说原因。
但孩子父母和秋月同朝为官,百分百信任她,十分确定,秋月动手,那就是自己孩子的错,回家就是混合双打。
“我当初虽然提前把罐头的做法弄了出来,但想着是让给自家学生的,我心甘情愿。谁知道他们的本事比不过别人也就算了,连品性也输了一筹。”秋月和姜蓁说起这事的时候,表情都快气得扭曲了。
“正是因为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肆意妄为,才需要老师的教导。吃了这次教训,他们以后肯定会改的。”姜蓁拉着秋月的手看了一眼,关心道:“你的手打疼没有?没事吧?”
“我的手没事。”秋月心中余气未消,和姜蓁建议道:“王上,我想安排一场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直接剔除大学。我是不会揍他们了,但他们要是敢不好好学,回家之后,自会挨父母的揍。”
【瞧瞧这群熊孩子把秋月逼的,考试都给搬出来了。】
第125章 月考期末考
各国贵族是什么德行,姜蓁是深有体会,哪怕是姜国的贵族,也多是骄奢淫逸。
毕竟人的天性如此,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过更好的生活。
在秋月提议大学改制,收取官员和侯爵家的孩子时,姜蓁就料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官宦子弟哪是那么好管的。
“既然你想给他们一个教训,那就考吧。”姜国的未来还需要下一代的建设,快乐童年什么的,连姜蓁都没享受过,这群小孩就都别想了,所以姜蓁直接加码,“大学才建立没多久,正是订规矩的时候,不如就把这考试设为定例。每月一月考,三月一季考,半年一次期末考。”
“王上这主意好。有考试在后面时时督促着,我看谁敢放松学业,把精力用到那些歪门邪道上去。”秋月对姜蓁的主意极其赞同,心中暗道:不愧是王上,无论什么,心中都有数。
【这俩当初也没淋过雨啊,怎么替现在学生撕伞的动作,这么利落?】
【看她俩讨论考试的事情,我一点都不想搭茬。因为我明天就有一场考试!!!想摔桌子了!!】
【你们就是想太多了,古代和现代可不一样,在这个时代,知识是极其宝贵的财富。阿蓁和秋月也是好心。】
【对啊,秋月对大学和致知学堂里的孩子,都还蛮用心的。孩子没学好,她比谁都急。】
【说秋月好心我信,但看阿蓁笑成那个样子,想让我相信阿蓁是好心,真的很难!!】
难道她幸灾乐祸得这么明显?
姜蓁瞄到这个弹幕,默默的把微扬起的嘴角收了收,一脸正经的对秋月劝道:“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会有嫉妒别人的时候。只是成年人积累了足够的学识和修养,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不好一面,化嫉妒为动力。你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那群孩子。好好教,这群孩子会改好的,姜国以后的未来就靠她们了。”
“王上不用多劝,我已经不气了。”
在姜蓁提出月考、季考、期末考的时候,秋月的表情就晴转多云,心情大好。
这个时候,她已经能够非常理智的分析问题了,说道:“君侯看不起士族,士族看不起庶民,这本就是常态,哪怕是我,当初在您身边做事的时候,都还有人看不起,更何况汤小草。”
各国的高官中,有很多身份低微的人。甚至连奴隶高居右相的人都有。这个时候,大家可不会在意对方曾经是一名奴隶。
可大家明知道,如今各国君王用人才的时候不论出身,奴隶和庶民都有可能登上高位,大家依旧不愿意给奴隶和庶民应该的尊重。
【要不说古代又现实又残酷呢。人人生来平等这种理念,要是在这个时候拿出来,那肯定是想当炸裂的。】
【何止是炸裂啊,王位都能给阿蓁炸没了。搁奴隶社会玩人人平等,跟玩火没差别。】
【不着急,等上位的普通人多了,情况会慢慢变好的。现在的贵族这么嚣张,不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生产资料吗?再过几年且看他们。】
大学的校长虽然是秋月,但里面的学生背景牵扯太复杂,所以考试的事,秋月虽然有了想法,可还是要先询问姜蓁的意见,等姜蓁同意,她才开始组织考试。
因为是第一次考试,所以秋月还保留了一点仁慈,提前几天给大家预告。
“月底会有一场考试,考试成绩太差的,约谈父母,提前退学。还有四天的时间,你们可以抓紧这四天,好好补习一下。”
这个通知一出,学校里哀声一片。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靠着父母余荫进的大学,完全没想到,还有退学的这种说法。
入学的名额稀少,他们若是退学,浪费了一个名额,回家哪还能有好日子过。
考前的四天,有不少学生都在点灯熬夜的背书。他们扎堆凑在一起的时候,讨论的都不是都邑的八卦,而是聚众押题。
学霸还好,平时就很努力,考前也不慌。学渣是真的没办法了,要复习那么多科目,四天的时间完全不够用。
实力差一点,那他们就只能赌运气。
诸位学生们都在全力准备那一场考试,学校里的风气为之一清,看得秋月心情极度的舒爽。
就在学生们紧张考试的期间,长宁郡的第一批荔枝罐头,终于运送到了都邑。
汤小草虽然做出了罐头,但却没品尝过荔枝,一听到长宁郡商人来都邑的消息,她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赶去坊市。
“卖完了?怎么这么快?”
“这是当然,这荔枝罐头的名气那么大,谁不想买来尝尝鲜。我们刚把这批货送进坊市,就被人围着抢光。”长宁郡的商人表情格外骄傲。
“那我能预定吗?”汤小草追问道。她是真的很好奇,荔枝的味道是不是真有那么好。
商人瞄了一眼汤小草身上的官服,客气的说道:“大人,小店不接受预定。不过第二批第三批货已经在路上了,您要是想买的话,很快就能买到。”
长宁郡的罐头是个新事物,并不愁卖,而且瓶瓶罐罐汤汤水水的,要是在路上出点意外,他们就没办法按时交付,为了减少麻烦,长宁郡来的商人都不接受预定。
汤小草满怀期待的来,然后失望的回去。
但等她回到大学的时候,秋月就抱着卷子对她说,“我待会儿有点事,你去帮我监考一下甲班吧。还有角落里的那两个罐子,是王上特意赐给你的荔枝罐头,你回家的时候记得带回去。”
没想到秋月这儿还有这个惊喜等着她,汤小草立马就精神了起来,“没想到王上还记得我。”
“你可是长宁郡的功臣,王上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秋月说着就把卷子交到了汤小草手里,提醒道:“好好监考,谁敢作弊,把名字记下来给我。”
“我知道了。”汤小草郑重的点头。
她现在才刚把常用字认完,卷子上的题还不会做,但并不妨碍她先飞了一步,不仅不用参加考试,还能做监考老师。
甲班里那群出身高贵的学生,原本都不太喜欢汤小草,但如今被汤小草监考,一个个就都莫名的老实了起来。
他们会厌恶出身差、学习差的同学,但对老师,却有种天然的尊敬在里面。
汤小草也没跟这群学生计较,心不在焉的监考完,就赶紧抱着那两罐子荔枝罐头飞奔回家。
“你抱着的,是不是今天大家都在说的的荔枝罐头?”汤家的人一看汤小草抱着的罐子,立马就迎了过来,帮她把东西接住。
“就是荔枝罐头,王上赏的。我今天去坊市买,还没买着呢。”汤小草的表情带着点小小的骄傲。
“你听着消息再去买,肯定买不着。长宁郡的商贾,运着罐头进城的时候,早早的就被人给盯上,哪里还会等你。你今天在大学里头,没看到这场热闹,那群人为了买荔枝,差点就打起来了……”
都是带着自家主子的吩咐出门的,要是没买到东西,回去肯定会受罚,所以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
汤小草闻言不在意的说道:“那些贵人本就爱攀比,今天要是没吃到荔枝罐头,他们这段时间都不敢出门,怕丟人。”
“小草你可别这么说,你现在也是贵人了。”
“我跟他们不一样的。”汤小草没有说太多,笑着说道:“把这两罐荔枝分来吃了吧。”
“如今这罐头卖得多贵啊,要不还是把罐头拿去卖了吧。”
“不用,母亲,如今家里已经不缺钱了。小妹,你去拿碗来。”汤小草说着,就亲自把陶罐外头的泥封敲开,把瓶口的软木塞拔掉。
罐子一打开,沉淀在罐中的天然果香就飘了出来,连空气中都是甜甜的味道。
“这就是荔枝的味道吗?果然很奇特。”
“荔枝居然长这个样子,晶莹剔透软软糯糯的,看起来就很好吃。”
汤小草家里一共有十五口人,两罐子罐头打开,一人分了三颗荔枝。
那勺子戳了戳那颤颤巍巍的果肉,汤小草好奇的品尝了一口。
“原来荔枝就是这个味道。”
如果品尝第一口是因为好奇的话,那第二口就是因为喜欢了,汤小草抱着虔诚的心情,把自己碗里的荔枝都吃掉了。
家里面的人都沉迷于美食之中,没人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这虽然是自己第一次吃罐头,但应该也是最后一次,都想把这个味道记进心里。
汤小草是突然暴富,买了宅子和仆从之后,生活依旧简朴。和以前最大的差别就是,家里人能吃饱饭了,每天能吃上一点肉。
酒和糖之类的奢侈品,汤小草依旧还是舍不得买。她今天之所以想去坊市买罐头,也是因为罐头于她的意义不一样。
要不是她弄出了这个罐头,她现在还在汤铺卖汤,忧愁老家亲人的生计。
在罐头畅销都邑之前,汤小草在外就是大家嫉妒的对象,可等大家真的品尝到荔枝罐头之后,很多人对她的嫉妒就消散了,默默的转变成了羡慕。
她走在大学里的时候,还有人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汤大人昨天吃罐头了吗?”
“滋味如何?”
“汤大人是不是也是第一次吃荔枝?”
“托汤大人的福,让我没去东夷,却吃到了东夷的鲜果。这荔枝果然入传闻中一样美味。”
和汤小草主动说话的,有各个学派的大佬,还有大学里的老师,让汤小草受宠若惊。
瞧着汤小草这副样子,秋月忍不住提点道:“我刚从乡下来到王上身边的时候,没人把我看在眼里。但等我将王宫的藏书全部看完,替王上主持图书馆和论台的时候,都邑的学子见了我都会尊称大人,等我创办了官报和学报,都邑的文人见了我不自觉的就会低下头颅……你现在不过是被人高看一眼而已,路还长着呢。”
听到秋月的这番话,汤小草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收了回去,她的路确实才刚刚开始,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会羡慕嫉妒她的,不过都是些普通人罢了,觉得她轻易的就获得了一百金。而都邑的贵族,都没把这笔钱放在眼里,更没把她放在眼里。
那些士族之所以会对她转变态度,不过是因为荔枝好吃,顺带着想起她罢了。
因为姜蓁之前的那两波炒作,荔枝在姜国的名气大得很,长宁郡送到都邑的罐头秒没就算了,还有一大批商人南下,亲自去长宁郡采购货物。
从都邑通往长宁郡的国道,如今还是土路,陈冬和和征集的民夫如今还耗在大河周围,长宁郡的水泥路,估计要拖到秋天去了。
“习惯了大峰郡和蓝河县的水泥路,走起这凹凸不平的土路,实在是让人难受。”
“你是姜国本地的商人吧,还是跟蓝河县有关系,能买到蓝河县货品的人吧?你要是经常跑其他地方,肯定不会抱怨这土路,因为外头都这样。”
“兄弟好眼力,我就是蓝河县人。这还是我第一次跑长宁郡,担心罐头走在这样的路上磕碰,要是下雨泥泞,车上塞再多的稻草都不顶事。”
“要真遇上下雨,就用蓝河县产的雨布,把罐头盖上,雨停再走。去长宁郡最怕的不是路不平,是怕水土不服。往年迁去长宁郡的罪民,一去人就没了。”
为了追赶罐头的热度,赶去长宁郡的商队很多,大家路上结伴走,倒也不怕路上的豺狼虎豹和盗匪。
“自前两年王上狠狠清查过一次户籍,又把盐铁收为官营,这路上连盗匪都变少了。”
“买不到兵器就算了,买不到盐,盗匪的身体也抗不住的。现在各县都有农庄,教大家怎么种地和施肥,粮食产量大增,只要好好种地,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干嘛要去冒险,拿自己的人头,去做别人的军功。”
要说对姜国改变感触最深的,还是这群商人。住在姜国的人,可能还察觉不到这些细微的改变,但只要去另外四国走一遭,就能明白姜国的好。
一路安全无阻的来到长宁郡,这群商贾却不能及时的拿货走人,照旧还得排队。
“等吧,都习惯了,以前蓝河县也那样。”
这群商贾们虽然心态很稳,但也会每日到作坊那边盯着,免得被人插队。
看着看着,这群商贾们就觉得有些不对了,对作坊的管事问道:“怎么来卖果子的,每日就是那几个人,看他们的穿着,也不像家里有大果园的人啊?”
“您猜对了,这几个确实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卖的荔枝,都是东夷人带来的。”
“东夷人为何不自己卖,要假手于他人?”外来的商贾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