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博览群书,只用两分钟,就在纸上写下了以前书中出现过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用糖制作果脯?不行,糖太贵,而且还会破坏荔枝清甜的口感,这样的荔枝也就卖不上价了。用盐腌制,咸甜的味道?想想有点奇怪。果干?算了不合适……”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秋月又挨个排除掉了。
“王上跟我一样,过目不忘,而且看过的典籍比我还多。我能想到的,她肯定也能想到。王上想要的,肯定不是现存的保存方式。”
这么想着,秋月就把目光看向了案桌上的理化生的课本,低头开始琢磨了起来。
等过了半个时辰,近侍带着一筐果子到近前,秋月才回过神来,把目光转向了那一筐水果。
“大人,如今坊市里只有枇杷和樱桃卖,价格还极贵。”近侍吐槽道:“今日坊市里的果子,全都大涨价。”
“悬赏既已经贴出来了,鲜果子的价格肯定会涨,能得王上嘉奖的机会可不多。”秋月想了想,又问道:“冰价涨了吗?”
“这个天气,还没有商人开窖卖冰。”近侍回道。
长宁就送给就姜蓁的荔枝,就是用冰块保存的,否则哪怕是快马,也跑不过荔枝那短暂的保质期。
“无人卖冰,那酒价呢?”秋月接着问道。
“酒价和往常一样。”
秋月嘟囔道:“估计过几天,酒价也该涨了。”
既然是做实验,哪有不消耗原材料的道理,果子涨价了,很快其他东西的价格也会跟着涨。
秋月琢磨了一番,已经明白了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理,只是还没找到处理的方法而已。
姜蓁出的这个题,既然是考验,秋月也没有去询问的想法,而是决定自己慢慢尝试。
不止秋月如此想法,都邑的其他读书人也是一样,开始热火朝天的折腾了起起来。
姜蓁在宫里,也接收到了大家的创意。
【用石灰储存果子,然后这果子还能吃吗?】
【荔枝酒是原本就有的法子,不算。用荔枝发酵成果酒,和把荔枝整颗泡进酒里,差别很大吗?】
姜国的酒本来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粮食酒,一种是果酒,粮食酒是不被朝廷提倡的,所以姜国的果酒盛行。
虽然姜蓁不准备给人家赏金,但依旧让秋月把这些方法记录了下来,准备发表到下一期的学报上面。
“不管是果干、果脯,还是果酒,只要当地的百姓能用上,就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帮助。”姜蓁贴心的说道。
有些知识姜蓁会知道,是因为她看过很多书,而姜国的一些官员,可能就看过两本书,会识字,就能做官。
种出来的水果,卖不出去,吃不完的就烂在地里,那些官员完全想不到其他办法。
【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算是号称学富五车的人,那知识量也浅薄的可怜。】
【竹简太笨重,运输起来太麻烦,大家读书少也是正常的。而且你们不要忽略了偏科这玩意儿的存在,好多官员都搞政治去了,谁在意民生啊。】
【阿蓁这个君王已经做得足够贴心了,教农官找致富的路子,还教他们产品的加工,就差把饭喂他们嘴里了。】
【水果罐头弄出来了,肉罐头什么,也可以弄出来了,下次红叶他们出海,就能带罐头。】
姜蓁始终记得,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罐头只是个小玩意儿罢了,并不算什么大发明。
“我想借着此次悬赏,重新建立一个研究院,养一批专门的研究人员。”姜蓁说道:“我名下那些作坊里的大师傅中间,就有很多好苗子,但他们为生活奔波,需要挣钱养家糊口,没办法静下心来研究,我想把他们招进研究院里,好好养着。”
【这主意不错。我赞成。阿蓁在的时候,有我们指点,想点亮什么科技,就点亮什么科技,但要是哪天我们不在了,姜国怎么办,总不能没有我们,姜国就停滞不前,或者开倒车吧。】
【可以先养一批人,不求他们能搞出什么发明,能把阿蓁提出来的设想实现就行。】
要说起来,姜蓁才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直播间的人可以手把手的纠正她的任何错误。
但姜蓁的职位是姜王,不是发明家,她的事业重心都在国事上面,分给科研的时间很少。
而且说得难听一点,没有权利,弄出再多好东西,也别想改变世界。
各国的贵族玩垄断还是很有一套的,许多新发明新创造,贵族都已经使用上百年了,庶民还见都没见过,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而姜蓁弄出来的精盐,为了挣钱,最开始确实是贵族专享,但到了如今,精盐都是摆在坊市里,老百姓愿意花钱就能买,棉花她更是直接向全姜国推广,没有一点私心……
甚至以后的瓷器、镜子、香皂之类的玩意儿,等姜国在外没有强敌的时候,她也会卖给普通百姓。
这些东西在姜蓁眼里,是大家日常就该用的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她要是把所有好东西都藏着掖着,姜国科技就没法进步了。
如今她发出去的那个保存鲜果的悬赏,虽然暂时没看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可看到大家五花八门的创意,姜蓁依旧很开心。
至少他们愿意动脑子。
看得多了,想得多了,新发明新创造,不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吗?
郭凡来找姜蓁商量政事的时候,看到姜蓁案桌上摆着的鲜果子,没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道:“王上,这悬赏,有人答出来了吗?”
“暂时还没有。”
郭凡心里跟猫爪似的,向姜蓁试探道:“我去找秋月问事情的时候,看到她把果子装在瓶子里,然后用沸水煮,煮完了就用软木塞塞着,还用蜡封。我听秋月解释了几句,觉得道理还是行得通的?难道她失败了?”
“秋月怎么没和我说这事?”姜蓁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估计是想等成功了再来告诉你吧。】
【要检查罐头的保质期,至少得过好几天才能看得出来。】
“她觉得这是王上给出的考验,不能来向王上询问答案。但我是无所谓的,我又不在乎这个,王上你告诉我吧,我保证谁都不说。”
郭凡一个纯纯的文科生,对秋月的坚持,不能理解,能得到结果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那么纠结其中的过程。
“提前知道答案就没有惊喜了。还是等秋月告诉你结果吧。”姜蓁笑着拒绝了郭凡的请求。
姜蓁还记得上辈子罐头的发展历史,第一版的罐头和秋月的制作方法差不多,听说是拿破仑用巨额奖金,向民间征集来的。
如今姜蓁得知秋月制作罐头的方式,忽然有一种历史重现的感慨。
郭凡打量了一眼姜蓁的表情,心里面立刻就有数了。
凭他对姜蓁的了解,秋月应该是找到了对的方法。
等出宫忙完自己的事情,郭凡就溜达着跑去大学找秋月看现场的热闹。
“为什么有的罐子煮半刻钟,有的罐子煮一刻钟,有的罐子煮半个小时?”
“不是说沸水就能够杀死大部分细菌吗?难道跟煮的时间也有关系?”
“为什么塞了软木塞之后,你又要用蜡封呢?是软木塞封的不严实吗?”
秋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反而还皱着眉嫌弃道:“你的问题好多,都没人嫌你烦的吗?”
“你知道吗?你这么说话,是会被人套麻袋□□棍的。别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都是蠢人的表情好吗?”郭凡真诚建议。
秋月正忙着呢,一点都不想搭理郭凡,怼道:“你知道!就你知道!你什么都知道。”
“我当然知道啦,因为我被打过啊。”郭凡笑嘻嘻的回道。
被郭凡的厚脸皮击败,秋月抿唇,无奈的从忙碌的实验中抽身,拿出一张纸给他讲起了实验流程。


第122章 厚赏
聪明人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就是会产生求知欲,就像郭凡会对罐头的原理好奇一样,知道了这东西,就想把它琢磨透。
“道理书中都有,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只是想把这些道理用到实际中来,要废些功夫罢了。”秋月崇敬的说道:“最厉害的,是发现这些道理的人。”
“这就要多谢王上的老师了。”郭凡的表情意味深长。
秋月的语气也变得古怪,“是该感谢王上的老师。”
对那个还没露过面,但名声已经传遍天下的‘老师’,大家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郭凡转移话题道:“你做的这些瓶子,什么时候能开封?”
“一天开一瓶,七日后果子还没变坏,试验就算成功。”秋月把手中的试验计划放下,说道:“我做这个试验,原本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打算去王上那里领赏的,既然你已经跟王上说了,明日我还是找王上商议一下吧。”
秋月已经是大学校长,手里还负责了各县的学室,官报学报两大报纸,在文人中的名声已经够盛,不差这点做罐头的功劳。
比起自己获得姜蓁的赏赐,她更希望大学和致知学堂里的学生能够成功,名利双收。
有郭凡的预告,姜蓁看到秋月送来的罐头,一点也不惊讶,只问道:“保质期能有多少天,口感如何?”
“保留了鲜果的大部分口感,味道还不错,做出来的话,应该会很受各国贵族欢迎。只是我最开始做的那几批,质量参差不齐,密封得好的,五天都还没坏,密封不好的,三天就变味了。”
秋月一边说着,一边给姜蓁开了一瓶。
“运气不错,这一瓶是好的。”
近侍端了个瓷碗过来,秋月把罐头里的枇杷倒了出来,递给姜蓁,“王上您尝尝,滋味如何?”
姜蓁端着碗看了一眼,枇杷并不是漂浮在清汤里的,而是被粘稠的枇杷汁水包裹。
【这哪里是正经的枇杷罐头,这是枇杷酱煮枇杷?】
【淡定,淡定,秋月也没见过未来的罐头,总不能一比一复刻吧。】
姜蓁用勺子舀了一块枇杷,品尝之后,倒是眼神微亮,夸赞道:“好浓郁的枇杷味。”
“我试着用清水煮过,煮完之后,枇杷就没什么甜味了。可用糖水的话,成本就太高。不论是蜂蜜、饴糖和蔗糖,都不容易得到。大批果子上市的时候,这些果子是卖不上价的,倒不如熬成浆水一起装在罐子里。”
【听完秋月的分析,忽然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
【她的这个法子,好像确实更适合现在的人,因为现在旺季的果子不值钱,人工也不值钱。果酱泡果子,果味更浓。】
罐头的制作方法,姜蓁虽然知道,但她却对秋月说道:“罐头的方子,你可以去找长宁郡合作,一起开个罐头作坊挣钱,你可以拿分成。”
“王上,长宁郡太远,我常年身处都邑,鞭长莫及,不论是这作坊的分成,还是悬赏的十金,我都更希望大学里的学生获得,而不是我自己。”秋月说道。
穷书生那是以后的事,现在的读书人,日子都过得不错,有名气的文士,豪商甚至会不求回报的给钱给物。秋月不缺钱花。
姜蓁弄这个悬赏的目的,秋月看得明白,就是为了激励大家开动脑子。
如果最后获得赏金的是秋月,反倒会熄灭许多人的热情。
秋月是谁啊,她是姜蓁的心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她弄出罐头的配方来,一点也不稀奇,但那也会让众人觉得,这些研究,就该是她们天才的领域,普通人再努力也得不到什么结果。
这既不是姜蓁想看到的场景,也不是秋月想看到的。
她此时虽然明面上是退了一步,但只要姜蓁能念着她的好,她就不算吃亏。
“一个罐头的虚名,对你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姜蓁考虑了几秒,说道:“我想新建立一个研究院,交给你来兼管,如何?”
不是姜蓁吹牛,就她新弄的研究院,应该会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科技水平,收进里面的研究员们,都有一定的真本事,没有一点本事镇压不了。
除了姜蓁,现在就秋月看起来最合适,聪明博学,还会创新,这一点是郭凡、陈冬之流比不上的。
虽然知道姜蓁不会亏待自己,但转手就能接到这个大一个差事,也足够让秋月惊喜了。
“臣必不负王上所托,会好好打理研究院。”
“研究院的事,是我临时起意,连位置都还没选好。”姜蓁吩咐道:“大学周围全是私学,迁走哪家的学堂都不合适。你重新再挑个地方吧,等把位置选好,再慢慢的挑人。”
大学的位置倒是宽敞,地方也够,但因为有论台的存在,进出的人员太杂,研究院不太适合放在学校里。
秋月得新的任务,回府就开始看地图,准备挑个好地方。
既然是个做研究的地方,必然要安静,房子的光线也要好,可以用水泥和砖修房子,再用玻璃做窗子。
木质的房子,修建起来太慢,而且想要好的采光的话,就得把房子修建得和王宫内的宫殿一样广阔,要用巨大的树木做柱子和做梁,那成本太高了。
比起如今便宜的水泥和砖头来说,榫卯结构的房子,就是一个奢侈品,只有有钱有闲的贵族才能有那个资格享受。
在姜蓁那里,把罐头的事情交代之后,秋月没再多管,替研究院选址的空闲时间里,就开始暗中观察大学里其他学生和老师们的进度。
“这群小笨蛋,还真是白学了那么久的课,怎么现在都还没找到思路。”秋月替学生们急得不行,但却没有上前去点拨的想法。
姜蓁想要的是正经的人才,而不是揠苗助长的庸才。
等秋月看到几个学生研究方向快接近终点的时候,才放心的去折腾研究院的事情。
只不过她放心得太早了一点,在大学里的学生还没做出成果的时候,一位大厨,拿着罐头找上了门来。
“大人,我是来领太女的赏的。我将果子的保质期延长了好几天,周围的乡邻都能替我作证。”
秋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磨了磨牙,然后扯起一张笑脸,对这位大厨问道:“你能仔细说说你的制作方法吗?”
“没别的,就煮沸,然后把瓶子塞紧就行。”有周围的乡邻作证,大厨并不怕自己的功劳被昧下,大致和秋月说了一下过程。
听到这个回答,秋月的表情依旧淡定,可秋月的近侍却有些稳不住了,问道:“大人,她的做法?”
“我心里有数。”秋月瞥了侍从一眼,继续对大厨问道:“你能想出这个办法,可曾看过王上写的那几本书。”
大厨奇怪的说道:“我之前都在乡里生活,今年才到都邑来的,刚认字,没看过书。”
听到这个回答,秋月的心情都不是恨铁不成钢了,而是想抓两个学生出来,抽一顿助助兴。
人家字都不识几个,却能把罐头搞出来,偏偏大学的学生们每天又是看书又是背书的,现在还在那里磨蹭。
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秋月和这位大厨确定了一下她的姓名和现住址,说道:“汤小草,你先回家等消息吧,王上空了的时候,会召见你的。”
“好。我就先回去了。”汤小草的眼睛亮晶晶的,语气十分期待。
等汤小草一离开,秋月的侍从就问道:“大人,这方子你是您先弄出来的吗?”
“我就是随便试了试,并没有抢这个功劳的打算。这份悬赏该让一个普通人来领,而不是我。”
哪怕惋惜自家的学生慢了一步,但秋月也没有犹豫,带着汤小草交给她的瓶子进了宫。
“这个罐头,是谁做出来的?”姜蓁好奇的问道。
“一个叫小草的,做汤的大厨,大家都叫她汤小草,她今年刚到都邑,只认得几个字,还没看过王上写的书。”
“不识字,没看过书,还把罐头做出来了?”姜蓁惊讶了起来。
“据汤小草所说,这个瓦罐已经存放七天,周围的乡邻都能作证,可要现在打开?”秋月说道:“我大致询问过她的制作方法,应该没什么问题。”
“那就打开吧。”姜蓁说道。
和秋月的罐头不一样,汤小草的罐头是用清水煮的,看起来透亮,甜味却少了一些。
确认汤小草的方法正确,姜蓁也没有吝啬,说道:“明日带她进宫验明配方,然后再领赏。除了那十金,还有长宁郡作坊的分成。我还想让她做研究院的第一个研究员?你意下如何?”
“就算她没读过书,但能研究出罐头的方子,就证明她人很聪明,我没意见。”秋月早就知道姜蓁会给厚赏。
因为汤小草这个身份,比大学里学生的身份,还要励志。


第123章 赏赐
汤小草借住在城里的亲戚家里,她从秋月那儿回去的时候,就一路被熟人围观。
一群人簇拥着她回到了家里,急急忙忙的追问道:“如何?秋月大人怎么说?你这法子到底能不能行?”
“不知道,秋月大人让我回家等消息。”汤小草虽然有信心,但也没敢在这个时候大放厥词。
“没给个准话啊?”
“小草煮的那几罐果子汤就在那里摆着,第七天开出来味道都还没坏,肯定行的。”
“小草你就放心吧,这十金是你的没跑。”
“没错,这里不是别处地界,这里是都邑,没人敢贪你的功劳,还有我们这么多人给你作证呢。”
活在都邑的百姓,哪怕生活上穷一点,但见识还是在的。哪一样新的好东西,不是先在都邑流行的呢。
面对乡邻的安慰,汤小草热情的承诺道:“我要是真得了十金的赏,我就拿这个钱,开个汤铺,请你们喝肉汤。”
“那敢情好,我们可就等着你的汤了。”
等周围的人散去,汤小草的大姨才笑眯眯的吩咐道:“别在那里傻笑,来吃个饼,填填肚子,该去铺子里帮忙了。今日我要留在家里织布,店里就靠你姨夫,忙不过来。”
“哎~”汤小草答应得干脆利落,吃了个饼,喝了口汤,就赶紧出门去。
等去了汤铺里,汤小草就又被弟弟妹妹们团团围住,姨夫也好奇的打听起秋月的态度。
不只是汤小草的家人关心这事,常来喝肉汤的熟客,也对汤小草大加赞赏。
“你这孩子聪明,一来汤铺帮忙,改了汤的味道,就让汤铺生意大好,你这法子肯定行。”
鲜果的保存方法,如今是都邑的热门话题。
有些原本不喝汤的顾客,为了来八卦一下,还特意点了一碗汤,坐下和大家一起聊。
汤小草的罐头虽然是在大家的见证下开封的,但制作方法,她是一点口风都没露。
十金的赏赐,对她十分重要,她也担心别人会先她一步领赏。
不过她也没有担心多久,第二天下午,姜蓁就派人来带她进宫。
宫里的使者来时并没有闹出多大的动静,但他们带着汤小草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趴在门缝或是墙上偷看。
汤小草原本就紧张,被这么多人看着,就更紧张了,差点左脚绊右脚,让自己摔倒在地。
“小心。”使者伸手扶了汤小草一下。
汤小草站稳之后,一脸欲哭无泪的表情,不敢回头看那些邻里,觉得自己替他们丢人了。
但她却只听到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进王宫见王上,谁能不激动,大家都十分理解。
姜蓁所在的殿内,做罐头所用的一应器具,全都准备好了,只需要等汤小草一来,就能在她面前演示一番。
但其实就昨天一天的功夫,汤小草的所有资料,就已经呈现在姜蓁面前。
“汤小草的母亲还有弟弟妹妹们,都还在老家等她回老家开汤铺,如今却是没有那个必要了。”秋月对这位已经内定好了的研究,十分的期待,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说道:“希望她能做出罐头,是因为聪明,而不是因为运气。”
【秋月的要求也不要太高。有大量的科学家都是靠一项发明吃一辈子的。】
【但像汤小草那样,不认识几个字,没看过两本书的人,能搞出罐头这玩意儿,没运气成分我是不信的。】
【古代很多工匠一个字都不认识,还不是搞了很多创新,只是没被记录而已。】
汤小草的母亲身体不好,就靠父亲养家,所以汤小草一直住在乡下,但她的父亲一死,大姨就刚好回乡探望她母亲,然后把她带到都邑,学习做汤做饼的手艺。
来都邑没多久,她就涨了不少见识,如今更是来到了王宫,亲自给姜蓁讲述制作罐头的历程。
“以前在乡里的时候不懂,日常喝的都是生水,但到了都邑,我喝生水就被我大姨训斥了一顿,她跟我说生水里有细菌小虫……家里剩下的肉汤,若是煮沸,就没那么容易坏……但光煮沸还是不够,需要防止外头看不见的细菌跑进去……”
【以前在老家乡下,果然是限制了这孩子的发展。换个环境,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立刻就显出来了。】
【逻辑思维满分,确实是个好苗子。】
汤小草的这通解释,无论是姜蓁,还是秋月,都很满意。
从她熟练的动作,还有侃侃而谈的姿态,这个罐头肯定是她弄出来的,没有假他人之手。
等讲解完自己的制作过程,汤小草又补充道:“我之前买的是次果。而且手里的钱不多,也没有买多少,滋味比不上新鲜果子。若是想让果味更浓,可是把清水换成果浆……”
【还能在原有的方案上进行改进,不错不错。】
【果然不能小觑天下人,一个做汤的厨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几日的果子价格比往常贵了一倍,汤小草做的这些试验,对她的财力来说是下了血本的。有想法,还有行动力,哪怕她不识字,让她做研究员再慢慢学也不亏的。】
汤小草做的是吃食的生意,自然知道滋味的重要性。
尤其是到了都邑之后,她听说过很多贵族的奢侈行为。
在普通百姓连饭的吃不饱的时候,贵族的吃食有百般花样。
就拿这枇杷来说,有些讲究的贵族,吃的时候,会有侍从帮他剥皮去籽,还有侍从帮他提前品尝一小块,有酸味的果子,都到不了对方嘴里。
而普通百姓,如果不是家里种有果树,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外面买鲜果吃。
如今都邑热聊的荔枝,普通人别说吃,见都没见过,甚至有的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荔枝的名字。
正因为目标客户是贵族,所以汤小草深知,自己做出的果子罐头,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看秋月的现在样子,她对这个汤小草好像很满意啊。】
【都想到一起去了,能不满意吗?】
【秋月是领导,新收的下属得力,她当然会开心。】
不止秋月,姜蓁对这汤小草变得欣赏起来,觉得自己待会儿给出的奖赏不亏。
“你这保存鲜果的方法可行。除了这十金的赏赐,我还想再升你为研究员,在研究院任职。这个罐头的方子,能替长宁郡,还有其他郡县挣很多钱,只凭这十金,不足以买断你这个方子。”姜蓁问道:“我让这长宁郡给你分成如何?”
听到能做官的时候,汤小草就乐晕了头,但听到分成,她又很快回归了现实,弱弱的说道:“王上,这长宁郡在何方?要不分成还是算了吧,这十金,对我来说已经够多了。”
姜蓁名下的那么多作坊,能日进斗金的原因,靠的就是那些先进的技术。
罐头的价值何止千金,姜蓁怎么好意思花那么点钱,就让汤小草把技术交出来。
虽然汤小草不计较,但姜蓁是介意的。
“这样吧。你若是怕麻烦,那此事就让长宁郡守来定,看他是愿意每月给你分成,还是一次性花钱买你的秘方。”姜蓁说道。
不要钱的东西,就不知道珍惜,长宁郡守投入成本,自然不敢放松。
而姜国的其他人,看到汤小草靠一个小发明就实现暴富,姜蓁就不信他们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