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太叹了两声,道:“我思来想去,吴娘子是最合适的。只不过……”
谢玄英察言观色:“莫非有些不便?”
“吴娘子的夫家是绍兴大族,我听闻她夫家不肯叫她再嫁,准备过继子嗣。”顾太太为难,“纵然我去说,他们也未必肯放人。”
女子行医不是好听的名声,若家中殷实,不缺钱财,谁肯叫寡妇外出谋生?世家大族更爱惜脸面,若是放走了人,绝对怕被人说苛待寡妇。
谢玄英微皱眉头,却无话可说。
“可还有其他人选?”
“我倒是还知道一个,只是……”顾太太十分犹豫,“她云英未嫁,出来行医怕是耽误终身。”
“姨母说笑了。”谢玄英不动声色,“未婚女子,父母自不可能应允。”
与外甥闲聊,顾太太较为放松,随口解释:“这倒不是,她父母双亡,如今寄人篱下,倒也未必不成。”
“无家累虽好,却也要看医术。”谢玄英一副不看好的样子,“年青女子,怕是经验不足。”
顾太太道:“她父亲师从御医,据闻也是自小习医,只是是否擅长妇科,我确是不知了。”
谢玄英点点头,好像排除了她,又问:“是否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岂有这般容易。”顾太太苦笑,“江南之地,识文断字的女子已是不鲜,可寻常人家,读书识字便十分了不得,再懂些经济算法,嫁到大户人家也不虚了,哪还会行医呢?”
说白了,识文断字是有钱人家的专利,但千金小姐绝不可能习医,即便家学渊源懂得一二,也不会替人看病。
然而,小家碧玉识字难,纵然学了家传的医术,只要不是家中过不下去,也以嫁人生子为第一选择。
顾太太思来想去,不得不承认:“照你的说法,要懂医术,要识文断字,最好还无家累,我思来想去,只有程姑娘了。”
谢玄英皱眉,提出更苛刻的标准:“难道没有三十余岁,行医多年,品性端方的女医吗?”
顾太太嗔怪:“你不如去宫里问问。”
论起什么地方女医最多,莫过于宫中。太祖曾下令,要求地方上采选懂医的女子,经太医院考试后,载入名册,以备招选。
但谢玄英摇摇头,轻轻道:“宫中如今已经没有几个女医了。”
立国之初,此制颇见成效,许多民间女医受召入宫为女官。可时移世易,之后的皇帝多亲近太监,女官之制尚且废弛,何况女医?
顾太太无奈叹息:“那就没法子了。”
谢玄英放下杯盏,道:“不如这样,请姨母寻一生病的妇人,让那位大夫辨证一二,有真才实学,我才好送人上京。”
“这是应该的。”顾太太微微一笑,“正好,园中的荷花开了。”
顾家是松江府的豪族,露香园是松江府的第一名园。
一年四季,顾太太开宴无数,春日玳瑁筵,夏日碧芳席,秋日观涛会,冬日赏梅宴……可谓是季季不落空。
如今正值夏时,荷花盛开,请身份地位相当的夫人小姐来赏荷花,再不会出错。
谢玄英道:“那便拜托给姨母了。”
-
三日后,陈家接到了顾太太的帖子。
黄夫人自然应允,亲自回帖答复。但送走仆妇后,她便陷入了为难。
顾太太的宴会在松江乃是第一档的社交场所,搁在平日,她必定是要带两个庶女出席。尤其陈婉娘尚未定亲,出去叫人相看一二,今后不管在不在此地说亲,都不失为一桩好处。
可偏偏墨姨娘刚去了。
按照本朝惯例,“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
现今陈婉娘和陈柔娘身上都带着孝,如何能外出饮酒作乐?
“唉。”她叹口气,对丫鬟道,“叫丹娘来一趟。”
程丹若来得很快:“太太。”
黄夫人三言两语说明情况,道:“把顾太太送你的料子拿出来,我叫绣娘为你赶制一套衣裳,初一宴席,你与我通往。”
“这,”她犹疑,“姊妹皆不能去,独我一人……”
黄夫人道:“顾太太专程送了东西来,也该叫她看一看。这事就这么定了。”
程丹若也不反对出去放风,闻言便点头应下。
第25章 顾家宴
夏季当穿纱, 顾太太送的料子里,有一匹紫色的葛纱, 产自广东, 轻薄透气,且颜色染得极正,紫得恰到好处。
程丹若穿越多年, 第一次见这么好看的料子, 甚至有一点舍不得做。
但黄夫人开口,不做也得做。
绣娘加班加点赶工, 赶在赴宴前为她做了一身纱衫, 清新又雅致。而衫做紫色, 别的颜色不好搭配, 便选了不出错的白色暗纹挑线裙, 银线若隐若现,风吹光照,隐约便露出贵气来。
等到赴宴的那日, 黄夫人又给她一支珠钗, 更添光彩。
程丹若点了紫苏陪同一道。
黄夫人十分满意,在车上便携了她的手, 关照:“你素来懂事,若是哪家姑娘小姐天真烂漫,口无遮拦, 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程丹若点头,在心中翻译:要是哪位小姐夫人嘲笑你,都给我忍住, 不许露到脸上来,不许争执惹事。
她都明白的。
马车轱辘转动, 终于到达露香园。
丫鬟先下马车,马上就有体面的仆妇端来矮凳,供她们踩踏。接着,小厮引导马夫,将马车停往后街处,以免堵塞街门。
随着仆妇进入垂花门,又有青春妙丽的丫鬟上前来,轻轻一福身,迎着她们去见等候的顾太太。
“可算来了。”顾太太一身蜜合色长纱衫,手臂拢着翠绿的翡翠镯子,与头面的玉簪是同一套,清雅而不失富贵。
她先与黄夫人寒暄两句,又执着程丹若的手,亲昵地说:“丹娘也来了,我特意吩咐了兰娘,叫她亲自谢谢你。”
“不敢当夫人夸赞。”程丹若屈膝行礼。
黄夫人也说:“不过举手之劳,偏你慎重其事。”
“兰娘可是我的心头宝。”顾太太笑笑,慢慢带她们往里坐。
今日设宴之处,不在正厅,而在荷花池畔的水阁,一路沿着回廊走去,空气里满是荷花清香。待到阁中,冰山摆满角落,丝丝凉意扑面而来。
入座后,立即有丫头捧来湃过的酸梅汁,还有一盘李子、甜瓜、紫菱、蜜饯的攒盒,全都切成小块,扎着银签子。
角落里点着艾草做的香篆,清苦的香气十分好闻。
水阁四周早早拆了窗,一卷卷竹帘子高高束起,视野开阔。时有蜻蜓落在清澈的水波上,点出一圈圈涟漪。
真美。
程丹若想,这样的风景,过去随便一个节假日都能有,一张门票而已,但在此时此地,却唯有富贵人家,方能见到这般静谧美好的场景。
不久,开筵了。
黄夫人与众位太太笑着闲聊,说荷花开得好,说今年雨水多,说江南最时兴的衣裳料子,偶尔也聊起子女,道是长女已经出嫁数年,次女定亲,等等。
偶尔有人问及程丹若,她便简略提一提,说是投奔来的亲戚,换来夫人们的叹息和赞赏:“你们是厚道人家。”
待阁子那边的小戏开唱,顾太太便叫两个女儿:“你们怕是不耐烦听戏的,兰娘莲娘,带众姊妹一道逛逛园子去,若想游湖,只管叫人去放船。”
出来社交,和长辈们听戏有什么意思,自然是和小姐妹说笑有趣。众小姐连忙应了,欢欢喜喜地去坐船。
程丹若没有动,假装专注地听戏。
顾太太却留意她,道:“丹娘性子静,真叫我喜欢。”
“这孩子也就这点好处。”黄夫人谦逊地说,“您谬赞了。”
顾太太一笑,仔细端详她片刻,确认她是真的沉稳,方才说:“你也一道去,别拘束,好好耍耍。”
她都这么说了,黄夫人自不能拂了好意,朝程丹若点点头:“去吧,和我们坐一块儿闷得慌。”
程丹若福福身:“是。”
她转身跟上大部队。
少女们成群结队地去往河边,那里已经停泊着几艘小船。
顾兰娘叫妹妹领头,自己却留下来逐一安排,把一群身份地位、性格年岁相差的姑娘们,恰到好处地分开。
看众人的神色,不难知道分得合心合意,避开了龃龉。
末了,众人才发现她没有上船:“兰娘,你怎的不来?”
“我同程姐姐晕船,就不过来了。”顾兰娘巧笑倩兮,“一会儿我们在初芳阁等你们,咱们吃樱桃酪。”
“你长在江南,不会水也罢了,怎好意思说晕船。”相熟的女孩们纷纷笑开,“不行不行,快上来。”
顾兰娘赶忙讨饶:“姊妹们饶了我吧,天热,我晕了便想吐。”
又有老成的姊妹劝道:“兰娘是东道主,自不能同我们一道玩耍。”
“欸,那兰娘也罢了,那位……”一个骄纵些的女孩,准备找些乐子,团扇点点程丹若,掩唇笑,“快上船来,就等你一个了。”
顾兰娘却道:“这可不成,你们都游湖去了,还不许程姐姐陪陪我?我正要好好谢她呢,上回爬山,我崴了脚,多亏程姐姐替我看了。”
她这般说,那女孩哪里还不清楚是维护,娇俏地皱皱鼻子,放弃拿她取乐,对丫鬟道:“快划船,我要去那边摘荷花。”
“刘妹妹岁数小,顽皮了些。”顾兰娘笑笑,挽着程丹若的胳膊,“程姐姐可千万别放心上。”
程丹若道:“不敢当顾小姐一声‘姐姐’。”
“要的,母亲说,那日多亏了你。”顾兰娘道,“大夫也说了,伤筋动骨最是难办,若是错了骨头,以后可是跛脚。”
她停下脚步,认认真真屈膝:“多谢程姐姐了。”
程丹若避开了,道:“我是大夫,不必客气。今日你找我,就是为这事吗?”
“原来姐姐看出来了。”顾兰娘微微笑,“是母亲嘱咐我的,却是件为难事。”
她款款道明:“我家有一远房亲戚,病了好些时日,求到了我家。也找别的大夫看过,只是病得不巧,不好细说,便拖住了。听闻程姐姐医术过人,便想请你看一看,不知道可否方便。”
若说不方便,等同于打顾家的脸。
程丹若没把客气话当真,颔首:“可以。”
“姐姐随我来。”
顾兰娘带她绕进花园,穿过月洞门,来到一处小小的偏院。里头已经有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在等:“五小姐。”
“这是我母亲身边的珍珠。”顾兰娘道,“一应事情,你尽可吩咐她。”
程丹若:“病人在哪里?”
“程姑娘随我来。”
里间卧着一位妇人,见到程丹若来,勉强起身:“大夫,是大夫吗?”
“这是张旺家的。”珍珠简单介绍了一句,又对妇人道,“妈妈,你有什么不适之处,同这位大夫讲。”
妇人看了程丹若一眼,似是怀疑她的本事,但未曾多说什么,羞耻道:“我这也不是大病,就是……”
她支支吾吾,说不出口。
程丹若不是没见过这样的人:“我能掀开被子,看一眼吗?”
妇人羞得满面通红:“把脉不行吗?”
“看一看,我心里更有底。”程丹若说,“都是女子,不必害羞,还是你告诉我是什么地方不好了?”
妇人犹豫下,实在说不出口,只道:“我怕吓到姑娘。”
“我是大夫。”程丹若看向垂手而立的珍珠,“把窗打开,亮堂些,然后你到院子里守着,一会儿再进来。”
珍珠不愧是顾太太调教出来的,立即将窗户支起,自己则退到门外守着。
程丹若这才靠近,掀起被子看了一眼。
万幸,不是什么奇怪的性病,应该是子宫脱垂,已经能隐约看到部分。
她谨慎地求证:“哪里不舒服?”
病人含糊:“腰酸得厉害,方便的时候不大舒服,肚子坠坠的,好像有什么东西掉下来。”
程丹若颔首,询问具体情况:“生过几次?”
妇人:“六次。”
“每次生完就做重活了?”她道,“腿分开,摒气,我看看严重程度。”
妇人照做。
子宫颈在外,宫体在内,算中度,但已经有些发炎。
“看过大夫吗?”她问。
妇人羞惭道:“找稳婆吃过药,只是不见好。这种病,实在不好叫大夫。”
“常见病。”程丹若道,“你不算最严重的,但已经很厉害,都掉出来了。落袋在外,时常磨损,也易感染邪毒。”
妇人问:“大夫,这能治好吗?”
“可以针灸。”程丹若道,“再开一个方子熏洗。”
妇人道:“不用吃药吗?”
“最好能吃些温补提气的方子。”程丹若说,“你家中可负担得起?”
妇人感激道:“家中略有积蓄,吃些药倒是无妨。”
“那自然最好。”程丹若没有问她,为什么家中有积蓄,却还要生产完就做重体力劳动。
她起身去叫珍珠进来:“纸、笔、针。”
珍珠:“是。”
东西马上就到,显然早有准备。
程丹若一边为妇人施针,一边叫珍珠录方子:“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补气的方子就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四钱、炙甘草一钱、人参两钱、当归身两钱、橘皮一钱、升麻半钱、柴胡半钱、白术两钱。”
珍珠能写会算,不一会儿便写完,递给她看:“程姑娘瞧瞧。”
“没错了。”程丹若刺下针,道,“最好常叫大夫施针,几次即有改善,倘若不方便,在气海、关元推拿一刻,常按足三里也有改善——知道足三里在哪而吗?”
妇人摇头。
“笔。”她伸手。
珍珠连忙递上毛笔。
程丹若撩起她的裤管,在几个穴道上用墨点了点,嘱咐道:“不过,这些都只能调养,想要不再犯病,近些年最好不要再生育,若生了孩子,不能马上做活,得卧床静养才行。”
妇人感激地点头:“我都记下了。”
她还想说什么,忽而瞥见竹帘外头,有个小丫头探头探脑,似有事说。
珍珠出去,低声问:“什么事?”
小丫头附耳过去:“五小姐身边的翡翠姐姐,要我和姐姐说……”
第26章 小骚乱
珍珠匆匆掀起帘子, 弯腰在程丹若耳边道:“程姑娘,有一桩麻烦事, 劳你去一趟初芳阁。”
程丹若料想是哪位小姐出了意外, 问:“具体什么情况?”
“好像说手动不了了。”珍珠道,“劳烦您看看。”
程丹若点点头,拔掉针:“走吧。”
初芳阁是在荷花池另一头的二层小楼, 能眺望整片湖泊。顾家时常在那里设宴赏景。
顾兰娘早早准备了茶点, 打算在这里款待其他小姐们。
程丹若到这里时,不大的小楼中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顾太太、黄夫人都在, 还有几位不熟的官太太。
“程姐姐来了。”顾兰娘在外等着, 一见她, 急急忙忙拉入室内, 道是, “刘妹妹跌了一跤,肩膀又疼又肿。我想你会治腿折,指不定也知道怎么办, 毕竟是女儿家, 叫大夫总不便利。”
程丹若点点头,随着丫鬟入内。
之前差点刁难她的姑娘, 抽抽噎噎地坐在榻上:“娘,好疼,我的手一点动不了了, 是不是已经都要残废了?”
她母亲搂着她:“我的儿,莫哭,大夫马上就来。”
顾太太已经瞧见程丹若, 赶紧叫她过来:“丹娘,快给珍娘瞧瞧, 这到底是怎么了?”
又向夫人解释,“已经去叫金大夫了,只是没这么快,珍娘疼得这般厉害,先看看总是好的。”
程丹若先观察刘珍娘,感觉她肩膀明显不对称,问道:“跌跤的时候是不是手肘撑地?”
顾兰娘忙说:“是,她手撑了下。”
程丹若道:“我要上手看看,有点疼,忍忍。”
刘珍娘扭头:“我才不要!”
“听话。”她母亲搂住她,关切地问,“要不要紧?”
“我看看。”程丹若轻轻托住她的手臂,看到明显的方肩,摸向锁骨下,能感觉到肱骨,“刘姑娘,我要把你的手臂曲起来,搭在肩上,你要忍住。”
搭肩试验完毕,手肘贴近胸,手掌却无法搭到肩上。
“脱臼而已。”她语气平淡,“要试着复位吗?”
刘太太十分迟疑:“你行吗?”
程丹若道:“也可以等金大夫来,多疼一会儿而已,没事的。”
刘太太看向顾太太,顾太太知晓她的顾虑,道:“金大夫五十有六,倒也无妨。”
“不要!”反抗最强烈的却是刘珍娘,“娘,我才不要外人碰我。”
刘太太问:“复位可要触碰身体?”
程丹若实话实说:“金大夫要不要,我并不清楚,若是我,自然是要的。”
未嫁的姑娘家,终归要小心为好。刘太太没多犹豫,道:“那先由你试试吧,轻些。”
家属同意,程丹若没什么好说的:“请为我准备水。”
丫鬟们端了热水来,服侍她洗手擦干。
她走到榻边,道:“刘姑娘,你要放松些,太紧张很容易失败。”
刘珍娘腮边带泪,咕哝道:“疼得又不是你。”
“放松。”程丹若判断着她的肌肉情况,“这是最合适的办法,换做外面普通人家,蹬一脚就好了。”
刘珍娘瞪大了眼睛:“你、你敢?!”
“放松。”程丹若面色淡淡,看不出喜怒,“深吸口气,跟着我,吸气,好,屏住,慢慢吐出来,再来一次。”
她一旦切换到专业领域,口气就有一股不容置喙的味道。刘珍娘又疼又怕,眼中含着泪,却得不到母亲的支持。
没奈何,只好跟着吸气,努力放松。
程丹若一手握住她的手腕,叫她弯曲肘部,一手握住肘部,牵引外展,再外旋上臂,内收,让肘贴近胸。
而后,只听清脆一声响,关节即可复位。
“还疼吗?”她问。
刘珍娘轻轻活动了一下手臂,倏而惊喜:“不疼了,娘,不疼了。”
“谢天谢地。”顾太太松口气,“送些樱桃酪和金橘水给程姑娘吃。”
程丹若前后忙碌近一个多小时,也累了,主人盛情,不好推辞,道了声谢,接过来慢慢品尝。
樱桃酪就是樱桃刨冰,冰块、蔗浆、乳酪和樱桃,放在水晶似的杯盏中,甜而凉爽,绝对是古代最奢侈的享受。
金橘水就是金橘切开煮的熟水,加了蜂蜜,也甜滋滋的。
糖分下肚,疲惫大为缓解。她舒了口气,却仍然十分不解:顾太太大费周章,就是为了让她给一妇人看病吗?
子宫脱垂不是罕见病,大部分劳动妇女都有这些症状,一般水平高的稳婆,说不定都知道怎么治。
为什么要找她?
--
安抚好刘太太,顾太太又吩咐丫头,一会儿金大夫来了,立即请过来再复诊。随后,方才邀请黄夫人,到一旁的偏厅喝茶。
清茶上来,两人说过场面话,转入正题。
顾太太道:“陈太太,我也不瞒你,有一桩为难事,想听听你的想法。”
黄夫人讶然:“顾太太但说无妨。”
顾太太这才说了原委。
黄夫人捧着茶,意外极了:“想请丹娘去京城,为晏太太调理身子?”
顾太太颔首,解释道:“既是你们家亲戚,也是好人家的姑娘,若不是实在寻不着人,我也不敢开这个口。”
“这且不说。”黄夫人心中盘算,“晏家……是海宁的晏家吗?晏太傅家?”
“正是。”顾太太介绍道,“子真先生是我外甥的老师,他老家在海宁,但父母均已过身,如今,晏太太随长子居住在京城,子真先生却在江南讲学。”
她恳切道,“他们夫妻二人虽分居两地,却鹣鲽情深,彼此挂念。听闻老妻身体有恙,便托我寻访女医,希望能慢慢调理。”
谢玄英替老师分忧,自然是好事,可程丹若是未婚女子,为名誉计,顾太太就没提自家外甥,说成是晏鸿之的意思。
左右以他的年纪,孙子都比程丹若小不了几岁,无须避讳太多。
黄夫人一时未语。
“你们家若是觉得不妥,我便回绝了。”顾太太察言观色,明白有戏,却故意惭愧道,“唉,原也是我孟浪。”
黄夫人这才道:“丹娘虽借居我家,终归不姓陈,此事还要问过老爷和她自己的意思才是。”
顾太太微微一笑:“这是自然。”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丫头回禀金大夫来了,又赶忙过去。
金大夫隔着帘子问了几句,抚须道:“出臼而已,如今既已恢复如常,已是不要紧了。”
刘家母女如释重负。
金大夫又道:“这几日须小心,手臂莫使力,再脱一次,今后便时常如此。”他是积年老大夫,头发胡子花白,说话慢条斯理,不知多有说服力。
刘太太关切地问询许久,才放大夫离开。
此时,也到了散宴的时候。
顾太太带着两个女儿,将客人好好送走,对刘太太母女,说是“招待不周”,对黄夫人,说的是“今儿未能尽兴,改明儿天气凉了,咱们登高去”,对其他人也是八面玲珑“下旬某娘及笄,我定是要去的”。
人人不同,句句贴心,何止本事。
而等到客人都散去,事情也还没完。
顾太太先问了女儿几句,又命人回禀今日杂事,摔了盘子碟子的罚钱,被抓到偷奸耍滑的发落。
忙到点灯时分,方才得空歇息,却使人叫了谢玄英来。
谢玄英进门请安:“姨母安。”
顾太太见他面色冷淡,心中好笑:“今日吓到你了,已经没事了。”
谢玄英抿住唇。
刘珍娘跌跤一事,其实另有隐情。
且说一群小娘子游湖上岸,意犹未尽,见湖边有一假山,山上有座亭子,便说要去坐坐,歇歇脚。
这自无不可,顾莲娘就带着大家上去了。
然而,亭子地势高,隔一排矮矮的竹林就是二门的墙,墙外即是外院。
谢玄英知道顾太太今日宴客,自不会进二门,但顾老爷有事相召,他离开客院到前院的书房,此路最近。
好巧不巧,走过去的时候,小姑娘们正在登高远眺。
有个十岁左右的小娘子,正处于朦朦胧胧,又还被当做小孩子的年岁。乍见墙外徐徐走来一美人,脱口而出:“这人是谁?好美。”
虽说大家小姐都知道避嫌,但人非草木,终究不可能时时拿教条当人生准则。如刘珍娘,在家如珠如宝,胆子大,性子娇,反而探头瞅了眼。
小姐妹们也好奇,你挤我,我挤你,多多少少都忍不住张望一二。
这一看,大家都看住了。
不知道是谁心如小鹿,又是谁面色羞红,转头欲避,总之,大家心慌意乱,互相推搡,一时不慎,有个女孩便歪了歪,撞到了踮脚的刘珍娘。
“哎哟。”她跌跤,下意识地撑手。
肩膀脱臼了。
“好疼。”她哭叫起来,害得众人更为惊慌。
这点骚乱传到墙外。谢玄英扭头,见亭子上乱作一团,眉头就皱了起来,立即走开。
回头着人打听,知道有位小姐扭了手,更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