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转过身的刘彻根本不像他话中说的那么平静,他额上青筋暴起,脸上带着假笑,强硬而不容拒绝的说道:
“把朕原先的打算陪葬的物品全都换成陶俑砖石,一层层往上埋沙石厚土,有什么机关毒物就给朕放什么机关毒物,不是为了财挖朕的墓吗?朕要让他们什么都拿不到不说,还得把性命留下来!”
侍中满脸的惊愕,帝王陪葬众多,不仅是为了彰显墓主人身份,更是为了在阴间能够再续富贵,而除此之外,还是体现儿子孝道
和礼仪尊卑的重要手段,陛下这么干,是什么都不要,只想和盗墓贼决一死战了?
这绝对不行啊!
侍中连忙劝道:“陛下,此法万万不可,若盗墓因防护众多认为墓中珍宝无数,强行开挖,挖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可是会——”
“可是会拿朕尸身泄愤对吧?”
刘彻一点也不忌讳的说了出来,他神色冰冷,就好像说的不是自己的死后的事情:
“你说的有理,那就每层放点浸过毒物的玉石,看到这样的宝物,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
后面这句话,刘彻说的咬牙切齿的,这让卫青也惊愕起来,玉石珍贵,其雕刻非常能突出墓主人身份,放这个就算是盗墓贼挖到了也难卖出去,一不小心就会被抓,开心?
不气死就算是好的,那气到极致的他们,还不是会……这,这么胡来的大改陵墓,连尸身都不顾,分明是真的被气疯了啊!
而天幕,还在欢快的说着。
【皇帝的陵墓如此豪富,后世子孙们肯定不会放过,历朝历代的皇帝、后妃陵墓基本上都被挖掘,除了少数勤政爱民,名声很好,同时又实行薄葬,亦或者是元代这种少数民族政权不设陵墓的之外,其它无一幸免。】
听完这段,刘彻冷哼一声,没有言语。
唐朝
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历代帝陵竟然几乎全被盗过?这也太骇人听闻了!”
不仅是皇帝,大臣们也是一片哗然。
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大臣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限于书籍流通缓慢,盗墓记载少也不成体系,更没有现代统计学的缘故。
所以哪怕皇帝大臣都知道有盗墓,盗墓也很猖獗,但到底有多猖獗,脑海中就没有多少概念了,如今被天幕这么一统计,大家看着连帝陵都没几个幸存的结果,这才惶恐起来。
这可是皇帝的陵墓!万民奉养的天子,就连他们的墓都难以保全,自己的坟墓,还能安全的存下去吗?!
顿时有人喊道:“太耸人听闻了,这盗墓者必须当全家连坐,极刑处置!”
他的说法引来了大量的赞同,甚至还开始增加各种刑法,试图用严刑将盗墓行为打击下去,到了后面,甚至连凌迟都说了出来,在大家都认为这样能防住盗墓贼,即将把自己催眠成功之际,李昭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现今能防,可若到了唐末,王朝更替,礼法混乱之时呢?”
话音刚落,诸位大臣就僵在了原地。
最怕的就是这个啊,那时挖墓都是各路军阀,这群人有兵有权,中央就是个摆设,到时候还想靠法律保住自己的墓葬?
那还不如祈祷自己能从墓里爬起来,将盗墓贼杀了呢!
防盗墓,靠活人还是不行,想到这点,一个胡子花白的大臣颤颤巍巍的说道:“要不,把墓室建的坚固些,用墓石堵门?”
李昭想着刚才看到的那些排成一列的黄金,以及堆积成山的铜钱,缓慢的摇了摇头。
未等她说出理由,天幕就开始讲解起来古人的反盗墓手段。
【面对如此猖獗的盗墓行为,墓主人自然要采取各种各样方式的应对,常见的有疑冢与虚墓,这点靠掘墓发家的曹操很有心得,不过他的墓最终还是被发现,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暴露了地点,最终,曹操被锁定在河南省的西高树村。
而除了隐蔽之外,墓主人还追求坚固,比如使用石质棺椁、利用山体建造墓穴,但仍没有多大效果。
比如汉鲁恭王墓用三吨以上的巨石封堵墓门和四方,总共用了二三十块巨石,可这样的手段,还是无法阻拦盗墓者的行动,他们采用将塞石击断拖出的办法,成功进入坟墓,把墓室洗劫一空。】
刚刚说出建造坚固的大臣,瞬间立在了原地,他指着天幕,被盗墓贼多变的手段气的血往上涌:
“这等狗贼,理当凌迟!”
李昭看他的模样,好心的没再说话,以免刺激到老人家,毕竟天幕一提到盗墓,她就想到墓是死的,人是活的,死墓对抗源源不断进攻的对手,被挖开就是时间问题,压根别想永世安宁下去。
想到这里,李昭也有点儿疑惑,说起来,为何后世之人说起来这些如此轻松,仿佛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墓穴被盗呢?
【吸取经验的墓主人开始了技术更迭,他们采取积沙的方式试图对盗墓者进行击杀。但同样技术更迭的盗墓者也有了新的技术,他们用木板用架设巷道的方式,搭建出空间,随后将木板内的沙子清理出来,如此,便做出一条墓外通向墓内的人工通道。
此外,放毒也是常见手段,对此,盗墓者也有应对办法,比如汉代广川王刘去就很喜欢盗墓,他在盗掘魏哀王墓的时候,就因为毒气不可进入,不过他以兵镇守,等毒气散后,还是进入了墓中。】
秦朝
宫内,看到从前到后,帝陵几乎全被盗过的‘历史’,始皇嬴政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只觉着头疼的厉害。
与后世两千年的百姓民众乃至各路军阀为敌,他也生不出必然获胜的信念。
“还是大秦国运。”
长剑在立地上,始皇嬴政手扶着长剑站直,喃喃道:
“只要大秦能长达万万世,墓中不学那汉武帝放置太多金银珠宝,还是能防住盗墓贼的……吧?”
另一处。
李斯看着天幕,对着儿子李由嘱咐道:“我死之后,一定要不设封土,不种树!”
其它技术都没什么用,还是学曹超,把自己埋葬的位置隐藏起来,说不定能撑个几百上千年呢!
站在父亲身后的李由认真点头:“儿会这么做的!”
到时候,我的墓也这么干!
【其它诸如点蜡烛、放鸡狗测试空气之类的手段不必多谈。
而古代坟墓很难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因多种多样,除去其内的财物太多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盗墓者身份多变,这些人会出于种种原因盗墓。
比较少见的是个人爱好,前面提到的广川王刘去就喜好挖坟,《西京杂记》中就有‘广川王发古冢’的记载,他挖掘的古墓‘不可胜数’,按照记载,在他封地的魏襄王、魏哀王,汉文帝的名臣袁盎,晋灵公和周幽王全部榜上有名,惨遭盗掘。】
汉朝
听到这里,狂怒中的刘彻征了下:“广川王刘去?”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现在的广川王为刘齐,往上是广川惠王刘越,在往上直接是景帝,翻了一圈,刘彻这才反应过来,刘去不是如今的人,是刘齐的子孙后代!
偏偏现在的刘彻,恨不得把所有敢盗他墓的盗墓贼都杀了才好,可那些人都在未来,他找不到人,更杀不了他们,这样的事实本就够让人怒气冲霄,此刻遇上个撞他木仓口上的,必须要拿他开刀泄怒!
子孙犯的错,刘齐这个老祖宗怎么也得担着点,反正,对刘姓宗室下手就是现在本就该做的事情。
想着一举两得的刘彻,抬头对着侍中问道:
“能养出来掘人坟墓的子孙,刘齐问题是不是也不小啊?”
藩王在自己国内和土皇帝差不多,没有多少约束的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骇人听闻,挑战如今伦理下限的事情,从景帝开始对藩王下手的中央不知道有多少证据,刘彻这么一说,侍中就明白了,他立刻说道:
“之前,广川王属下桑距曾上书,告发他于同胞姐妹有生奸情。”
“畜牲行径!”之前听过,但是没当回事的刘彻,如今再次听到,不由得勃然大怒起来:
“怪不得会有喜好掘人坟墓的子孙,有这样的祖宗,能有什么样子的后代?!给朕派人去查!若是属实——”
“除国流放!”
天幕还在继续。
【其次是复仇,春秋伍子胥就为了报家仇,掘了楚平王的墓来泄愤。南陈皇帝陈霸先也被仇家掘坟戮尸,不过挖坟鞭尸的仇恨不算多,真正常见的盗墓理由还是为财。
汉代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太过严重,传统伦理秩序也就无法维持,各路缺钱的军阀都开始向死人要钱,曹操不仅挖了梁孝王墓,很多平民墓葬也没有幸免,据说,他还在军中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当然,挖墓的不止曹操,同时期的孙吴也有挖掘陵墓的记载,他拿的主要是拿建筑材料。除去墓主人的陪葬品,修墓的石头,砖,棺材、木材都很值钱。尤其是砖石,清代有个兵备官因为修城墙缺砖,直接令人挖坟掘砖。
此外,过得越来越差的子孙后代们发现,既然祖坟总是要被挖的,那还不如由我来动手,所以他们拿着铲子愉快加入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皇室后人,失去身份的他们,为了继续维护之前的富贵,开始变卖祖产、先是坟、树、砖石,地,最后挖坟,由此还诞生了一个别称:‘起灵’。】


第65章 视频 墓葬好坏
秦朝
嬴政一开始对于天幕讲述盗墓贼身份种类还不在意,在他眼里,这都是该杀的对象,但他没想到的是盗墓贼会这么复杂,复仇、求财他还能理解,可为何会有喜欢挖人墓的王侯?
而等嬴政听到最后子孙挖祖墓之后,他不由得脱口而出:
“怎么还有这等不肖子孙?”
从古至今,他就没听说过敢这么干的!
汉朝
还在想着怎么安抚陛下的卫青,直接无话可说了。
好家伙,死后埋土里,这是防监守自盗防平民百姓防末年军阀,把这些全防完了还得防自己的子孙后代?
别人也就罢了,子孙后代说不定连墓怎么建的图都有,进祖坟说不定就跟进家门一样,这能防个鬼啊!
乡野
伯夫低着头,他没有听进去帝王将相的陵墓有多富有,这离自己太远,他只是在想自己为了买足够多的陶器,厚葬母亲,不得不将自家母牛卖掉的过去。
自那之后,家里熬了好几年苦日子,现在才勉强缓过来。
而伯夫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儿子会不会也要卖掉剩下的小牛来给自己置办陪葬的陶器?
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子要怎么才能过下去?
伯夫的心里不免生出了很多怨恨。
那些贵人有那么多钱,他们能够随意陪葬,可他们这些平民根本没有钱,每次厚葬,都要掏空一次家底,伯夫一点都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陪葬那么多没用的陶器,可不陪葬那么多的陶器,就是不孝。
不孝,可是要被吏目拿家里的一切给父母陪葬,再把他们这些儿孙驱逐的.....
某处百姓家
年迈的祖父正在院内串着铜钱,他时不时的抬头看看天幕,看一次,就叹一口气。
身旁的小孙子看祖父这么难受的样子,不由得劝道:
“大父,天幕不是说,墓只要建了就会被挖吗?说不定县令不会给自己的父建那么大的墓,我们也可以少送点赙赠。”
祖父苦笑着摇了摇头:“你不懂,赙赠从来不是送给县令父亲的。”
小孙子一脸的茫然,不是送给县令父亲的,又是送给谁的?
唐朝
好多大臣看着天幕,气的心脏病都要犯了,也不记得自己在大兴宫前,直接捶胸顿足,破口大骂起来。
“子孙不孝啊!子孙不孝啊!有这样的子孙,死也不得安生!”
而一些早就知道薄葬危害的人,则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要如何让自己的死后更安生点。
杜如晦先说:“还是得薄葬,不要放什么金银,一切从简即可。”
长孙无忌:“把墓修的小一些,不做那么高的封土,再用厚石棺,勉强能有些用吧。”
一旁的魏征幽幽的补充道:“还得给子孙后代说清楚,墓里什么都没有。”
这话一出,另外两个人瞬间肝疼起来,别的也就罢了,子孙后代挖自己坟,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这些办法,能保个几百年,但保不了千年。”反复回想四年前天幕的李昭,隐隐约约察觉到了后世之人用的方法,她神色复杂的对着这几位同僚说道:
“可还记得四年前,诸位所见的天幕?昔日隋炀帝修渠不知道挖了多少人家的坟墓,后世那样的人口,城市,再加上耕地,怕——”
怕是根本没有坟墓在了!
商量如何薄葬的另外三个人立刻明白了李昭的意思,正当长孙无忌和杜如晦思考其背后的含义时,魏征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
“我觉着我们还不用担心这么远,毕竟,我们说的薄葬是真薄葬,别人的薄葬可不一定是薄葬啊。”
台上
当李世民听到皇家的不孝子孙都敢这么干之后,也放弃了厚葬的心思,转而选择薄葬。
“还是得薄葬,陵墓不要修那么大,少封土不种树,里面的陪葬也得少,还可以立块稗,说朕没钱!”
而天幕,也开始说起了薄葬。
【面对盗墓猖獗的现实,两千年前的先贤们已经认识到根本原因——墓穴里的财宝太多,于是,他们提出了薄葬。
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反对厚葬,量力而行即可,哪怕有人责备失礼,也应该置之不理。墨子则觉着穿着衣服有副棺材就足够下葬,而庄子更加激进,直接天为棺地为槨,死了随意任鸟啄虫食。上层人士觉着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纷纷说自己也要薄葬,但——
上层人士的薄葬有些只体现在外在,比如汉文帝的霸陵以薄葬闻名,但这份薄葬只体现在不封不树上,这使得他逃过了赤眉军的洗劫,但西晋末年,尹桓、解武等人发动数千人盗发霸陵和杜陵,最后获得了许多的珍宝。】
秦朝
孔子墨子庄子这些先贤看透了盗墓贼的人性,可无法阻止帝王将相想要死后继续荣华富贵、高人一等的人性。
这一点,始皇也无法克服。
嬴政直接拒绝道:“朕一统天下,功过三皇五帝,即便是到了地下,也要征战天下,做地下的皇帝,绝不可能像他们说的那样薄葬!”
片刻,想到那么多盗墓贼的始皇,最终还是往后退了一步:
“不过,金银之类的财物还是少放点,省得被后世子孙惦记。”
汉朝
“霸陵不封不树,对于帝王来说,已经算的上是薄葬了。”
发了一通火的刘彻平静下来,他苦笑一声,说道:
“可惜,对后世之人来说,她认为的‘薄葬’,应该是墨子那样,穿件衣服有个薄棺材裹身,任其腐烂回归天地吧?”
“陛下,这万万不可!”被吓得麻木的侍中顿时一个激灵,身为天子,怎么能够这样下葬?这是乱了尊卑秩序啊!
刘彻摆了摆手:“朕没有这样想,朕只是觉着,后世之人的观念,可真是洒脱啊。”
【除了帝王不薄,还有的墓则有严重的弄虚作假,比如魏国将军张詹不仅把墓修的破破烂烂,还立了块石碑坟墓外,写:“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这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百姓们还真的信了,八王之乱的时候他的墓也无人问津,直到两百年后南朝闹饥荒,百姓活不下去,试着挖了一下,才发现,里面金银器物非常多……
他们这些人弄虚作假的行为,成功破坏了薄葬的信誉,所以,当唐太宗李世民学张詹哭穷时,已经没人相信了,甚至真正薄葬的人坟墓也被挖了,比如王安石、晏殊的墓真的什么都没有,但还是惨遭挖掘。】
【奥对,说起来唐太宗的陵墓和汉武帝也差不多,都是拿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修了几十年,墓葬丰富,当真是帝王不薄。】
唐朝
想着薄葬的李世民僵在了原地。
不是,这年头,连薄葬都没有信誉了吗?!
他没打算用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来修陵墓啊,别的皇帝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陵墓,他现在还没动手修呢!
唐太宗李世民做的事情,和他这个开国李世民有什么关系啊!
而底下刚刚讨论薄葬的几个人,现在全都是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己薄葬,还要小心混进来的骗子败坏信誉牵连被挖,这是什么鬼世道啊!
另一波讨论严刑峻法的人扭头过来:“我就说嘛,比起来薄葬,还是严刑峻法更有用!”
李昭面无表情,不,我觉着做什么都没有用。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对的。
【除了死后的墓主人,生前活着的人也采用了各种办法制止。
汉代《淮南子·汜论》中写:发墓者诛,窃盗者刑。唐代《唐律疏议》中,规定的更加详细:发冢者,加役流,发彻即坐,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可这样的严刑峻法,仍起不了作用,盗墓者只是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平民百姓的盗墓行为更加隐蔽,王朝更替时,各路军阀也会登场向祖宗要钱。
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甚至建国至今,盗墓从未停止。】
说完这段,天幕轻松欢快的配乐,突然变的沉重起来。
【中国古代的墓葬风俗有着极坏的一面,修建庞大的帝王陵墓,对当时的百姓是极为沉重的负担,陵墓越豪华,百姓的负担越重,而厚葬风气也会成为官员敛财、压迫百姓的手段,甚至随着攀比之风越演越烈,人们会掏空家财举办葬礼,死人风光大葬,活人更加贫困,甚至会被饿死,这不是危言耸听,西非的加纳就在上演着这一幕。】
伴随着天音,天幕放出了一群皮肤黝黑的人,他们穿着看起来就华贵,但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奇装异服,扛着华丽的棺材,欢快的载歌载舞,而不远处,就是草棚般的破败房屋。
秦朝
看着天幕,嬴政皱起来眉头,怎么世界上还会有这么黑的人?
汉朝
董仲舒心情沉重:“天幕所言是即,厚葬之风不可取,必须要上奏陛下,移风易俗!”
皇宫
刘·耗费国力·彻面无表情的盯着天幕,虽然天音说的话很难听,但有一点说的很对,哪怕把自己修陵墓一半的钱拿出来,打匈奴的军费筹集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罢了,死后他是好不了哪里去,倒不如先顾现世……
唐朝
“昆仑奴?”李世民没想到自己还会从天幕看到这个,不过他也没多少惊讶,只是看着天幕的对比,逐渐慎重起来。
“厚葬,的确不应该推崇。”
死人的棺椁装饰着宝石,活人却要在一边喝稀粥,这样的国民还能做什么?
而天幕,也没有全然否定墓葬。
【但将地上各种物品带入地下的行为,也有非常好的一面,不同时期的墓葬,也是一本记载那个时代的史书,在王朝更替,地上记载的书籍流落或者消失的情况下,这些墓葬能够填补空白,这样的证据,在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
当年,面对农耕文明无力对抗工业文明的状况,整个国家大部分文人都在质疑中国古代是否存在,他们主张全民废除汉字,学习拉丁字母,这是对历史和过去的全盘否定,是整个中国将要不存在的危机!】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因为多次受到入侵,语言从梵语变成了印度语,还存在的埃及讲的不是埃及语,是阿拉伯语,他们连自己先祖留下的文字都不认识了,这样断绝了文明的古国,还是之前的古国吗?
不是!
在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际,我们源头的文字,甲骨文突然被发现,这让我们确定了殷商的地址,不仅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更证明中国真的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个成果发现的时候,正是日本侵华前夕,这对于当时来说,有着极强的意义……】


第66章 视频 完
伴随着天音,天幕展出龟甲,兽骨,这些对农人来说都要丢弃的无用垃圾,却因为上面的儿童画似的图案,被放在巨大的透明水晶中,极为珍重的保存起来。
秦朝
“西方列强入侵到要让后世的国人学写拉丁字母?”
嬴政看着天幕,好几秒才反应过来天幕的意思,紧接着,他整个人变的更加糊涂起来。
朕都将天下打下来了,西方哪还有什么敌人,后世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居然落得个连语言文字都不能保全的地步?!
还有,朕怎么就不存在了!
汉朝
“工业文明?”
刘彻拧紧了眉头,他起身快走几步,直接走到当初画的那张世界地图前,看着其它几块隔海相望的大海,心中发凉。
这不是天音第一次说这个词汇,他看过天幕展现的后世,哪怕只有几个片段,仍然能感受到国力之强,那是强到自己连想象都做不到程度,他原来还以为是后世某些朝代发生了变化,可谁能想到,是其它的国家,先进入工业文明,再来攻打身为农耕文明的中原国度!
这样的未来,刘彻完全不能接受!
汉朝,太学
“什么?后世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
董仲舒不可思议的看着天幕,没有人比儒家更懂诗书礼乐的重要性。儒家用这套制度教化太多周围的部落了,基本上教化着教化着,他们就从蛮夷变成了汉人,如果后世的子孙把这些都抛弃而转学其它,那他们就不是汉人,而是西人了!
唐朝
“拉丁字母是大食人还是拂林人的文字?”
李世民对外国商人了解并不多,之前他也没将这些人当回事,但天幕这么慎重的话语,让他立刻重视起来这些人,只是他一思考,就觉着不对起来。
“中原距离这些国度甚远,如今他们只能通过丝路从西域过来,中间还要穿越沙漠,要令中原放弃语言西化,说明他们强到中原无法战胜,这……”
李世民不由得想起来四年前天幕末尾展现后世女性生活的片段,以及那些机械、武器,至今为止,耶耶还在对其嗤之以鼻,极为厌恶,现在来看——
“被对方抢先的代价,是差点亡国灭种。”
可不被他们抢先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李世民突然不敢继续想了。
而天音并没有在这段惨烈的过去多做讲解,而是顺势说起来考古。
【说到这里,UP主啰嗦几句,做个科普,现代的考古和盗墓是两回事,针对墓葬的考古,是通过对遗物遗迹遗址的研究,复原古人的生活状态,社会风俗,文化艺术等等。
考古学家不会主动盗墓,很多墓葬都是被盗之后的保护性发掘,他们不会售卖文物以此获利,甚至对考古界来说,盗墓贼在意的金银财物,还没有几枚竹简重要。】
【考古,是回击国外怀疑我们古代是否存在的有力手段,更是从挖掘机下抢救出那些差点消失的过去,让我们看到华夏的文明进程,从过去汲取我们的精神营养。
比如,良渚文化和三星堆被发现之后,我们在国际上被确定有五千年的历史。
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妇好墓的挖掘,让我们知道原来商朝的王后有自己的封地,她既是王后,也是女将军,更可以上战场打仗和主持祭祀。】
伴随着天音,天幕展现出一处考古地点,几十个人拿着刷子,小心翼翼的扫着陶片上的泥土,动作极为珍重。
紧接着,画面一转,之前出现的龟甲再次出现,不过这一次,它上方的字体浮出来,紧接着,旁边出现了简体的对照: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伐乎?
而后,天幕挑选了‘伐’字,它逐渐放大,占据整个屏幕,其它字则消失不见,正当众人疑惑之时,这个字突然依次向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乃至现代简体字变化。
唐朝
博学多识大臣们集体抬着头,他们的心剧烈跳着,如果前面的字体,他们还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可当甲骨文变化到大篆那刻,就有人高声喊了出来:
“是大篆!”
“小篆,这是秦汉时期流行的写法!”
“隶书,变成隶书了!”
“快看,那是现在的楷书!”
“草书和行书也有!”
“还有后世的字,原来只是简化了些,还好,还好!未曾丢弃我们祖先的文字和语言啊!”
“这样清晰的演变,可真是,神乎其技啊……”
“原来,这就是考古的意义吗?”
有位博学多识的老者捋了捋胡须,道:
“如此说来,此事古已有之,晋朝汲郡人盗魏国古墓,从中得《竹书纪年》,北魏时,郦道元为注《水经》也成遍访遗址……只是我等多为金石回古,未曾这么细致啊。”
【秦始皇陵墓外兵马俑的发掘,让我们有证据证明古代的雕塑有写实能力,更填补了我们对秦朝兵力、军队、兵器和列阵未知的空白。此外,秦代官吏喜的墓穴,更是出土了1155枚竹简,这让现代的我们能够了解原来在两千年前的秦朝时期,我们的法律就已经那么完善。
海昏侯的墓中,出土了当时版本的论语、易经、孝经、礼记等等大量珍贵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典籍,还能够研究它们在两千年的变迁中产生了那些变化……】
伴随着天音,天幕又放出了已经灰败的兵马俑,他们整齐排列在墓坑之中,上方有着偌大的拱形顶棚之中,甚为壮观。
而后,画面一转,是海昏侯墓中的那些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的竹简,它们被泡在水中,用好长时间,才恢复成之前的模样。
秦朝
“原来,是这么回事。”
看着天幕,始皇这才明白自己之前理解错了,他回忆起刚才看到的那些龟甲,以及自己墓葬如此古朴荒凉的景象,心情有些复杂。
“两千年,实在是太久了。”
久到,自己猛然回顾八百年前的历史,即便是知道周代商,也无法证明商真的存在,那片甲骨就算是放在他的面前,也只会将上面的图案当成儿童所画,压根不知道这是商人所做。
八百年,让商只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
两千年,就洗刷掉了所有的痕迹,连大秦是否存在都要被人质疑,只能依靠墓葬来证明他们真的存在过。
时间,可真是恐怖啊。
嬴政看着天幕,心中再次升起对长生的渴望。
汉朝
“朕还真以为这后世之人无所不能呢,这倒好,连祖宗在不在都不知道,还得靠挖墓!”
刘彻生气的骂了一句,可紧接着,他又嘱咐道:
“把天禄阁的书全抄一份,给朕陪葬到茂陵里!”
我堂堂大汉怎么可能不存在,不就是要记载嘛,朕这儿多的是!
这样的陪葬让侍中终于稍稍松了口气,不容易啊,陛下总算给自己陵墓放点像样的东西了!
可还没等他这口气松完,刘彻就突然加了句:
“还有,记得提前浸毒。”
给两千年后送礼物,不带点防盗措施怎么能行,反正后世之人手段甚多,这点毒,在他们那时候肯定不算什么事情!
汉朝,太学
“昔日,孔子怀古好古而复周礼,后世之人或许也是如此。”
董仲舒很快理解了考古对于后世的含义,他略一沉吟片刻,突然有了主意:
“如今厚葬之风太烈,正好可借天音之言,将金银器皿改为不值钱的竹简瓦罐,砖石壁画,既能减少他人盗取的可能,等到后世,还可以充做证明我大汉的证据。”
既然墓总是要被盗的,那还不如做点别的贡献,说不定,墓主人还可以当个汉代的‘喜’呢!
不过是陪葬些记载秦代的竹简就能在后世闻名天下,这种好处,总会有人想要的。
【最后,说下我对盗墓的态度吧。
这种行为无疑是极为违反社会秩序的,无论是对死者的亵渎,对墓穴乃至对中华文明的破坏,都极为严重,不管在何时何地,它都不应该受到推崇,甚至必须加以法律禁止,越严越好。
但,在我个看来,盗墓行为的出现是必不可免的,马克思说过,当利润达到了300%,人们就敢于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去做,何况盗墓成功的收益绝不止300%,尤其是一到乱世,大家活不下去还管什么法律道德,然后——
唉。】
汉朝
掌管刑法的张汤看着天幕,不由得回忆起自己做基层吏目的时候,他摇了摇头,道:
“律法下后,司寇之徒继踵于门,死市之人血流于路,靠用刑?”
怎么能防得住!
【而除了人性贪婪之外,我觉着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当整个朝代开始盛行厚葬,将地上的金银铜大量带入地下,那等到王朝末期的时候,地上的人再不想掘墓,现实也得逼他们掘了。
因为金银铜等价物严重不足,会导致经济崩溃的。
只能说古代经济学太差,经济崩溃会引发社会动荡,要是加上其它外因一起作用,完全能影响到改朝换代,UP主个人觉着,引发西汉崩溃的大地主田庄模式,说不定也有金银不足的缘故,不过我没有查资料,这里就不做多论述了。】
【好啦,今天的视频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一键三连哟~】
汉朝
“嗯?!”
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亡国原因的刘彻,眼睁睁的看着天音随口说了一句后,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完结了。
“西汉不就是现在吗?天音你给朕回来说清楚,到底怎么崩溃的!”


第67章 视频后续 始皇评论
古代的封建王朝对待经济发展基本是都是放弃治疗,没办法,这么大的统一王朝,能把最好控制的土地税收明白的都是神人,要是还在此基础上让商业一起齐头并进,那得称圣!
而这样的圣人,从古至今五个手指头都数不满,刘彻显然不具备拥有这样圣人的条件,所以面对商业经济,他采取的方法也是打压商人,但——
坑后代的祖宗们又是允许民间铸币,又是乱发行货币,留下来好大一个坑,刘彻听不懂经济,但他听懂和钱有关系,还是近百年的事情!
这让他恨不现在就让天幕给自己讲清楚怎么回事。
可天幕压根听不到刘彻的呼唤,直接一黑,变成了之前熟悉的‘求投币’模样。
刘彻:……
很好,这很天幕。
刘彻只能先将币投了,他也不急着打开评论区,而是自己低头思考起来。
被评论区戏耍几次下来,刘彻已经放弃从后世之人回答中获取详细未来和能力的可能,倒不如自己思考出答案后再去询问,看‘未来’的自己是怎么做的,好坏如何,这样反而更有效果。
换个思路,这就是考试能有参考对答案啊!
这不就简单多了?
而刘彻在解决货币混乱的问题上,也并非没有尝试过,其实说白了,现在就两个问题,一、怎么将铸币权收回中央,二,推行什么样的货币,能让百姓稳定使用。
第一条靠不了评论区,第二条嘛……回想起之前海昏侯墓中出土,从远及近,规模一致的铜钱,刘彻心中扼腕。
刚刚怎么不认真看仔细呢!
不过问题不大,刘彻胸有成竹的喊道:
“卫青,你去评论区问问,汉朝用最久的钱是哪种钱,重多少,外形是什么样子!”
秦朝
嬴政看着已经转黑的天幕,心情有些复杂。
上个视频说秦二世而亡,其中隐约透露出关于他在政策上的不足,察觉到这点的他和大臣商讨后发现,六国是打下来了,可剩下的全都是问题,根本不是一个‘秦国人才不足’能解决的了的!
比如,现在市面流通刀币、布币、圆钱和蚁鼻钱,它们的价值不一,经常会出现不等重的钱但在不同地方能购买的物品是一样的。
所以目前常见现在的情况就是,买家说刀币很值钱,能买头牛,但卖家却觉得刀币最多能换只鸡,然后——
哐哐干架。
好在,百姓之间的交易矛盾还可以以物换物的方式解决,嬴政真正急的,是度量衡的混乱!
混乱不仅增加了税收的难度,还影响着六国百姓归心。
比如,去原燕国的秦吏,用斗收粮,去原楚国的秦吏,用筐收粮,且不论计算的问题,就这中间能钻的空子简直比马蜂窝还多,官吏完全可以换个和筐一样大的斗,说:你们这些百姓交的粮不够,别废话,还得再加!
那百姓被坑的怨气,最后还得冲着秦国发,秦吏每贪一分,原六国百姓对秦国的怨恨就多一分。
所以,度量衡要统一,可它统一的过程,又出现了新问题,六国人士看不懂,听不懂!
是的,统一度量衡之前,还有文字需要统一……
后世看着史书觉着事情真的好简单,可面对这些要做事情的嬴政,只觉着哪哪儿都是事,别说做了,怎么开头都难。
“要是有天幕展示的那种纸就好了。”
嬴政不由得在心中叹息,那么轻便携带的又价格低廉的纸,能够快速降低秦字的学习成本,也能让诏令快速传递置六国,还可以张贴在城墙之上以做宣传,能够快速减少过渡期的混乱,可惜——
天幕没有给出造纸术。
抬头看着黑压压的天幕,嬴政眼中带上了几分不解。
祖先留下的传闻中,天生玄鸟,降而生商,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帝王既然受天之命,为何死后连尸身都难以保全,王朝轮回之时,那些鬼神妖仙又在何处?为何,祂们就像是从来不存在一样?
可若是真的不存在,为什么又出现这么一个天幕?
嬴政想不透,他看着黑色的天幕,最终,还是抬手投币。
希望朕能够揣摩对天幕的意愿,若能——
正当嬴政想着长生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道欢快的声音。
‘叮咚’~
听到动静的嬴政一抬头,就看到了账户升级的通知。
唐朝
李世民犹豫片刻,不由得哑然:“天幕说唐宋元明清,唐只有四百年国运,后面还有四个朝代呢,朕担心那么远作甚!”
说着,他就伸手给天幕投币。
不管怎么说,天幕两次出现,做的示警都极为有益,四年前的天幕避免了大唐陷入内乱,这次的天幕又提醒他要小心墓葬,都——
想起来自己四年前硬抗联合起来的其它起义军,现在又不知道怎么修陵墓的情况,李世民实在是不能昧着良心说全是好处。
只能说,好坏参半。
“不过,天幕已经出现了两次,若还会出现的话……”
来点不让朕犯愁的吧,再这样下去,朕心脏迟早要出问题!
汉朝
“圆形方孔,有外缘和内郭,上文五铢,面文和重量相等,嗯,是朕想要的样子!”
看着卫青在布上逐渐画出五铢钱模样的刘彻满意的点头,正当他高兴之际,卫青却突然神色严肃起来,他停笔,直起身,道:
“陛下,臣看到一个红色的账号,他的名字……是发愁的秦始皇。”
“喔?”
刘彻心生警惕,他立刻打开评论区前去观看。
这条评论很是靠前,刘彻稍微翻找就看到了。
最上面的是后世人的回复,一个叫做红茶泡泡糖的人说道:
‘秦始皇的陵墓没有全被盗,主要是发掘了兵马俑,更里面的都没动,说起来他的墓算是保存还不错的帝陵了,这点得感谢一下刘邦,他发二十家给秦始皇守冢,算是最早的继任王朝保护前朝陵墓的例子了。’
紧接着,在这个回答的下方,刘彻就看到了卫青说的发愁的秦始皇。
这个用户果然顶着红色的称号,更让刘彻感觉到不妙的,是他的留言。
‘谁告诉朕,刘邦是在哪里起的兵,他住哪,’
看到这样的询问,刘彻立刻就能确定对方就是他知道的那个秦始皇,而更让刘彻心梗的,是
Tli回复:哪里来的小学鸡,起这个名字,不知道刘邦在哪儿?哪有这样问人的,还称朕,真当自己是秦始皇了?
发愁的秦始皇:朕就是嬴政
懒洋洋回复:四楼嘴好臭。
木鱼丸子回复:上课没好好听讲呗,我也就记得刘邦是泗水亭长。
萌萌回复:我知道!是沛县泗水亭长,始皇你抓住刘邦之后记得要去打英国,我再也不想学英语了啊!
【附世界地图】
阿依依:加一
咸鱼不想翻身:加一
……

烦恼是太帅:+10086
好家伙,高祖住什么地方就这么轻易的说出去了?
刘彻两眼发直的看着评论区,旁边的卫青眼中满是担忧,他忍不住问道:
“陛下,高祖……”
那可是高祖哎!秦始皇已经知道知道高祖夺了他的天下,现在又知道高祖身在何处,岂不是派兵杀他去了!
“无碍。”
刘彻脸上没有多少表情,接触天幕和评论区这么久了,他早就对会有不同时空出现做好心理准备:
“天幕能出现在万界,如今有位秦始皇能进入评论区,不足为奇。”
至于高祖——
另一个世界的高祖和这个世界已经死了个高祖有个鬼关系,秦始皇杀他又不会影响现在的大汉,管他作甚!
好吧,就算是管也管不住。
接触天幕之后,对‘无能为力’四个字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刘彻又抬起头,道:
“放宽心,与其担心他,倒不如担心大汉现在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秦始皇可是也能操控天下人投票的!”
说完,刘彻又开始看起来评论区,他得看看秦始皇现在对评论区了解到了何等地步。
发愁的秦始皇回复:海外居然还有土地,可惜无船,朕打不过去,
牛氓兔:兄弟,别装了,你怎么还演上瘾了?
肥皂:哈哈哈,还真有意思,始皇你记得要把胡亥杀了,他把大秦折腾没了哦。
发愁的秦始皇:已贬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