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给宿敌写了封情书后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开局给魏尔伦戴了顶环保帽
比如——
不遵从他的命令,自行行事!
若真出现这种情况,那对自己的质疑,恐怕会多如黄河,恨不得将自己淹死!
不过,即便是身上有着庞大压力,霍去病仍没有感到恐惧。相反,他跃跃欲试。
看霍去病的模样,刘彻更加满意的点了点头。
驭兵如驭臣,很多手段,其实都是相通的。
刘彻当然清楚,霍去病在利用自己。
若是以往,他必然会极为不悦。
可霍去病不一样。
他这样做,刘彻反而极为高兴。
名将,就是要有这般快速驭下的手段!
如果没有的话,他靠什么指挥数万人打仗?
不世名将,靠的是脑子,不是个人勇武!
所以,在刘彻看来,霍去病发觉属下质疑,不服自己之后,快速选择借助自己威望的手段,堪称绝妙!
果然,天才自小便与众不同。
这些驭人手段,刘彻知晓,是因位高权重者,自小便可学。
而卫青出身马奴,今年才领万人军,自然无法给霍去病拜什么老师。
也就是说,霍去病仅凭天生的天资,就能做到如此。
怪不得日后年纪轻轻,便能领兵数万,立下此等不世之功!
能在朕手上,出现这么一位神将,只要是想想,就是令人目眩神迷呀!
旁边的卫青看着霍去病,心里越发的没底。
陛下对他的荣宠太过了!
只是这样的荣宠,对外甥来说,反倒是有好处。
前提是,去病真能扛得住这些压力。
罢了罢了,日后去拜访一下曾经的同僚,再抓紧他的骑射,剩下的——
也只能靠他自己了。
而看完这一切的张汤,则是若有所思。
陛下对这小子,可真是荣宠。
哪有人能对皇帝的旨意挑三拣四的?
甚至还对陛下直接提要求!
上林苑自有军演,霍去病所请的,是专门给他一个人新设立的军演!
人数,恐怕也只有他这五百人。
就这么小的一场军演,陛下竟然还真答应了去看!
这可真是……
令人妒忌!
胡骑校尉重荣,更是被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天子竟然能答应霍去病的请求!
给他一人专设军演,从陛下登基至此,不,从大汉建国以来,就他一个人有这个殊荣!
跟着自己来的几个屯长这算什么,重荣都要给他跪了!
乖乖,看天子如此重视,这小子更得罪不起了啊!
得当成祖宗供头上才行!
主父偃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回顾着这短短几分钟发生的事情,轻声赞叹道:
“不愧是少年英才,天资骇人啊!”
别的不说,这胆子是真的大。
霍去病可不是天潢贵胄,能和陛下朝夕相处,也能得到陛下的优待。
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权贵子弟,排不上号的外戚!
第一次面见君主,不畏畏缩缩不说。
还能快速的发现属下的不服,看出君主对他的青睐。
足见机敏过人。
在情况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果决的向陛下请援,
更是胆大!
当然,能率孤军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没这个胆子也不行。
他有这个胆量,主父偃反而更加高看他一眼。
而看着霍去病没有特别欣喜的模样,主父偃在心里又加了一句。
荣宠加身,还不骄不躁!
想起来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少年,和自己在这个年龄时候干的事情,主父偃心中十分感慨。
他开口对刘彻赞叹道:
“恭喜陛下,又得良才!”
“是不错。”
刘彻也很开心。
刚才这一番试探,霍去病作出的应答,都答到了他的心坎上。
非要说有什么不满的话。
就是这个年龄……
算了,现在十三,距离十八岁上战场,也不过五年而已!
朕等得起!
“去病,你和重荣去上林苑吧。”
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刘彻不可能一直带孩子。
把人交给重荣,由他自己带兵折腾去吧。
刘彻又处理好一件事情,暂时放下心,他道:
“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问朕。”
“没事儿的时候,多去天禄阁看看兵书。”
此刻的刘彻,像极了循循教导的老师,满腔的爱护之心,显现无疑:
“名将,可不能只有个人勇武,最重要的还是这里!”
说着,他走过去,伸手点了点霍去病的脑袋。
即便是知道,刘彻现在极为看重霍去病。
众人还是被后面的这些话,给震惊的倒吸一口冷气。
天禄阁也就罢了,随时面圣,这可是重臣才有的待遇!
这么一个毛头小子——
就算是知道他未来很强,陛下您也不能这个样子呀!
刘彻丝毫不在意心腹大臣的情绪。
朕要抬举一个人,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朕对他的看重!
若是还敢有人给霍去病使绊子……
刘彻眼中冷光一闪,又仿佛没事人一样,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
“去吧,朕还有要事处理呢!”
霍去病点了点头,跟着重荣去了上林苑。
看霍去病离开,刘彻又道:
“别站着了,来说说这天幕吧。”
卫青,桑弘羊,主父偃,张汤,都明白自己被陛下留在这里,就是为了商讨天幕事宜。
他们也放下了对于霍去病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霍去病如今太过于年轻,等他长成参战,还要等五年呢。
而且,等他长大了,也不会争自己的权,在场唯一被分权的,是他的舅舅卫青。
卫青更不会难受了。
他担心外甥的寿命还来不及呢!
而在场的众人想到这点,对刘彻给霍去病的荣宠,顿时就没了争夺的心思。
想想他靠命打仗,二十四岁就死了的未来……
张汤,主父偃等不上战场,就是冲着荣华富贵而为刘彻尽忠的大臣,心里都有些唏嘘。
啧啧,老刘家的荣宠,哪有那么好拿!
跟着刘彻走进未央宫内,内侍摊开写的长长的布卷,由三个人举起来,众人也不席地而坐,而是站着从前往后看,边看,边思索起来。
在这些人观看的过程中,刘彻先说道:
“天音语后,含义甚多,只是过于繁杂,分不清楚主次,诸位觉着,要先顾哪些为好?”
主父偃略一沉吟,道:
“恐怕,天幕所说的五胡之乱,会是明日争议的重点。”
桑弘羊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
“陛下,仅卫将军对匈奴就打了七战,尤其是漠北之战,动用了十万骑兵,出塞一千余里,这耗费的军资,实在是难以估算。”
如果可以的话,桑弘羊恨不得直接指着刘彻说,陛下你疯了!竟然敢这么打!
桑弘羊听的时候就已经要炸了,他都不敢算要多少军费!
第26章 视频后续 改变历史
朝中之人都不是傻瓜。
桑弘羊能算,其他人难道不能吗?
粗略的估计一下,就得有不少负责内政的大臣,恨不得当场晕厥过去。
不过当时天幕说的太快,一个又一个内容的冲击着大家的情绪,让大臣们实在是来不及更加深入的思考。
但只要给他们时间回过头来想想,必然能反应过来。
仗打的是挺大的。
可耗钱也是真耗钱呀!
陛下,国库真撑不住这么打的!
不过现在当着刘彻的面,桑弘羊真不敢这么说。
陛下为了和匈奴打仗,都换下去好几任少府、丞相了。
想阻止他?
是自己的官不想做了,还是想被赐下酒肉,赶紧体面,又或者和张汤在牢狱见面?
桑弘羊哪个都不想选。
他只能谨小慎微的对着刘彻劝道:
“陛下,即便没有五胡乱华,等大臣们想过来,也……”
刘彻听懂了桑弘羊的未尽之意。
他脑袋瞬间疼了起来。
桑弘羊不提也罢,一提起来,刘彻又生起来李广的气。
朕顶着压力,好不容易筹集这么多军饷,支撑大军出征,结果竟是功亏一篑!
如今只是关内候,论资排辈,要在几个人之下的卫青,略微叹了口气,说道:
“可如今,已经是不打不行了。”
卫青不看布帛上所书自己的功绩,而是阐述起来现实:
“天幕所言,大汉与匈奴,划降水线而分,前为耕种,后为游牧,难以教化。”
有过边塞生活经历的卫青,对这句话感受极深,他略微顿了顿,继续道:
“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些年,匈奴已从索取和亲,到一有机会,便侵入中原。
其野心也越来越大。
现今天幕一出,若匈奴也能看到,以他们现在占优的情况,必会提前动兵,进攻大汉!”
卫青说的话,众人听进了心里。
一个个的,都拧起来眉头。
无它,因为卫青说的,极有可能就是现实!
刘彻一甩长袖,上前拿起舆图摊开。
比起来接下来的那些争端,可能要等数年之后的出征。
匈奴人即将大举进攻的事情,才是众人最需要头疼的事情!
“卫青,你觉得匈奴人会如何反应?”
说及自己擅长的地方,卫青就不显得沉默了。
他同样上前,目光扫过舆图,再次从脑海中,过一遍自己之前想过的内容。
天幕在讲述未来之时,卫青就在思索一个问题。
知道未来,就可以改变它吗?
卫青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改变,但也无法改变。
因为天音说的未来,只是结果。
可这个结果,是无数必然和偶然组成的。
偶然或许可以改变,可必然就很难了。
而偶然和必然又混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哪怕他们知道未来如何,想要改变,仍然……
极难。
就比如外甥去病,他病逝的未来。
‘染病’是偶然,如果有医匠在他身边,或许可以避免这件事情。
可再往深里追究,染病只不过是表象,他作战的方式,才是导致染病的根本原因。
那去病能不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吗?
卫青悲哀的发现。
不能。
因为陛下要进攻匈奴,彻底将匈奴打废。
而当自己率领大军的时候,他找不到除了去病之外优秀的将领,来充当破开匈奴战线的矛!
局势,需要去病上战场。
而只要去病继续上战场,采用这种作战方式。
那他的身体素质一定会下降。
就算去病运气非常非常好,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染病。
那他也一定会减寿,比不过正常人的寿数。
这是必然的结果。
去病如此,放在战役上,也是如此。
匈奴部落之间微妙的关系、各部落驻扎的兵力,他们的利益分配,以及牛羊的繁育时间……
都影响着他们的出兵选择。
甚至不考虑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匈奴人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想要破除天幕所说的预言。
那他们也无法在现在立马出兵,进攻大汉。
大汉需要春耕,匈奴的牛羊不需要繁衍、驻扎合适的草场、女人不需要稳定的地方,生育后代了吗?
卫青侃侃而谈,把自己的猜测,都说了出来。
只是他没有用外甥做例,而是换了其他的例子。
在场的众人没一个愚笨的。
卫青说完,他们就听懂了。
刘彻拧着眉,思索起来匈奴的情况。
作为君主,刘彻是没有卫青那么通军事的。
但他懂人心,尤其懂匈奴单于。
换位思考,假如他是对方,骤然得知天幕说自己未来那么凄惨。
即便是匈奴单于还能稳得住,可他的属下却不一定了。
毕竟,匈奴和大汉并不相同,他们的政体极为松散,宛若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而其中,也并非全都是匈奴。
匈奴强的时候,这些‘诸侯’,跟着匈奴,自称匈奴人。
匈奴弱的时候,这些‘诸侯’,就会反戈,自称各胡。
而天幕的出现,卡在一个微妙的时间。
匈奴人的祭天龙城,刚刚被端。
他们不败的神话,已然被卫青打破。
天幕,又极为详细的介绍了卫青,霍去病两人的战绩。
所有人都知道,匈奴未来要被打的屁滚尿流,几万几万人的被俘虏,甚至连匈奴单于都差点被抓住。
即便这是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现在匈奴依旧很强大。
但一部分人肯定会丧失对匈奴的信心,开始动摇。
甚至想要左右下注。
面对这样的情况,匈奴单于迫切的需要在自己还有优势的时候,赶紧进攻大汉,用胜利来抵消天幕的预言。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这根本不需要考虑朝内大臣的想法。
匈奴管你们内部和不和,想不想打呢,反而是大汉越不和,他们越要打。
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真理!
刘彻眯了眯眼睛,既然无法避免战争,就要考虑如何迎战。
那么,匈奴单于会出多少兵呢?
推演到这里,刘彻卡住了。
军事上他真的不通啊!
拿不准主意,刘彻只能对卫青问道。
“卫青,你觉得匈奴会如何出兵?”
“试探出兵,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太少。”
卫青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他的手指在舆图上,比划着几条天险要道:
“大约在三至五万之间,其进攻地点,应该也在上谷、渔阳,辽西和雁门这四个之间。”
如果有人常读军事历史,那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古代军队争夺的地点,通常极为固定。
这是因为,那些城池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地形的因素。
它们建造的位置,本身就有军事用途。
比如防御。
因为华夏的地形,很少有广阔的平原。
反而多为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以及江河。
大军想要大规模进攻,必须要从有城池的这条道上走。
其它道路,要么走起来耗费太高,后勤跟不上。
要不就是地形太危险,极其容易被敌人设埋伏。
所以会出现,历史上好多战役,都会走同一条路,攻打同一个城池。
匈奴的情况更为特殊些。
他们不以占据城池为目的进攻,而是为了掠夺。
那必然会往富饶的地方去。
不然他们冒着性命之危跑过来一趟干嘛?
溜马玩?
没有收获,空着手回家,信不信的第二天,他们就能把匈奴单于给剁了!
当匈奴出兵没有耗费吗?
笑死,就草原那么贫乏的地方,他们可比大汉穷多了。
什么政治意义,都没有抓到手里的钱粮女人和奴隶重要!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看似有的选,其实根本没法选。
卫青讲述着自己的猜测:
“匈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
天幕做的预言,会让匈奴单于害怕失败!
这场出兵,他只能胜,还得是大胜!
只要有轻微的失利,匈奴单于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他必须要考虑失利乃至战败带来的影响。
这个时候,他会反复衡量两者的国力,更加谨慎。
而两军交战,勇者方胜,他只要有顾虑,必然不可能出动所有军队!”
说到这里,主父偃已经明白过来了。
“自陛下登基以来,时常练兵。如今大汉虽不能远征,可防守方面,必然不会吃亏!”
主父偃这句话,不仅附和了卫青,还暗戳戳的给刘彻拍了拍龙屁。
这让刘彻不由得多了几分高兴。
“正是如此!”
卫青手指从匈奴后路的天险上划过,笑着说道:
“匈奴单于若真敢全军进攻,把战场设置在我大汉疆域之内,那我等正好可以断他后路,关门打狗!”
卫青的话没有说完,不过在场的人,心都脏,卫青的未尽之言,他们也明白。
战场设置在大汉境内,对大汉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可说的难听点,倘若不在意百姓士兵的伤亡。
莫说一换一了。
三换一,甚至四换一,大汉都不带亏的。
匈奴才有多少人啊!
稍微换它个几万。
匈奴就要元气大伤。
这时候,大汉再举兵进攻,难度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可惜,匈奴肯定不敢大军攻入,自断后路的。
毕竟目前优势在他。
而有些时候,越是保持优势的那个人,越不敢轻举妄动。
刘彻下了结论。
“如此看来,匈奴不会大规模出兵,还是以劫掠边郡为主。”
卫青点了点头。
出兵打仗的本质,要么是为了政治影响,要么是为了财富。
匈奴,永远是财富大于政治。
只有财富得到的足够多,政治才能稳定。
那,匈奴出动的人越多,需要的战果就越大,而风险反而会越高。
综合这么多原因,卫青完全可以确定,匈奴单于必然无法大规模出兵!
卫青把这条理由也说了出来,轻叹一声,道:
“说起来,这般情况,正好应了天幕部分所言。不过,又证明了天幕并非不能改变,如此看来,我等需慎重对待天幕所言。”
卫青话音刚落,在场的几个人都若有所思。
第27章 视频后续 卫青请战
受限于各种环境约束,即便他们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很难立刻大规模的去改变这些事情。
匈奴也是如此。
他们做不到一口气发动所有的大军进攻大汉。
但这并不代表着,历史没有在改变。
按照天音的说法,在卫青收回河套地区之前,还经历过一场战争。
那场战争比较‘小’,只斩杀千余人,所以没有详细展开,只是随口提了一句。
不过,哪怕只有这一句,对于卫青来说,也能凭斩获的数量,推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规模。
不会低于今年的数量,但也不会太高,大约在三、四万之间,属于正常的水平。
而这场入侵,是离今年最近的。
如今,匈奴知道了未来。
那他们一定会增兵。
这样来说,历史已经在改变了。
就像卫青之前说的那样。
匈奴如今是占优的。
倘若他们保持优势,又赢了即将发生战役的胜利。
那匈奴便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又证明了未来能够被改变。
而大汉,则会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产生对天幕的质疑。
甚至再度引发厌战,反战情绪。
毕竟漠南漠北两次战役的耗费,实在太过于恐怖了。
如果国内的反对浪潮过重,连天子也不能压住。
匈奴又通过一次次劫掠边关,证明他们的强悍。
那么历史,就真有可能被慢慢改写!
只是这个过程,不是立马发生的。
它需要一场场战役,无数次明里暗里的交锋,乃至十年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缓慢的扭转过来局势。
“如此想来。”
明悟过来这个道理的刘彻,想的更深了。
他的神色,逐渐变得严重起来:
“对匈奴这一战,不仅是匈奴不可以败,我大汉,同样是败不起了!”
匈奴急需要破除天幕的预言。
大汉更需要证明天幕的预言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以最快的速度,把卫青推上大将军的位置!
不然,仅凭国内复杂的关系。
一定会有人对卫青出手。
而他现在的地位,不一定能对付得了这些暗算。
不只是针对卫青。
还有五胡之乱、漠南漠北两次战役严重过高的军费支出。
这么多的军费支出,必然会导致民生哀怨,甚至会出现四处揭竿而起的情况。
一些爱惜民力的大臣,肯定不愿意看到此事,他们必然会以草原部落打不灭为理由,上书反对。
可问题是,打匈奴的时间,就这十几年。
卫青、霍去病两位神将,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也仅有八位!
他们死后,大汉再无这样的名将!
所以,他们在世、身体最强壮的这十几年,是大汉最好反攻匈奴的机会。
而他们非常幸运,遇上了自己这位君主。
他有征战的匈奴欲.望,又足够信任这两位神将!
一旦错过这十几年,让匈奴保持了实力,那未来……
便是匈奴占优了!
“时机啊,果真是妙不可言。”
刘彻脑海中闪过这些想法,紧接着,他想的更深:
“不提五胡之乱,仅仅是不打匈奴,谁能保证,在卫青,霍去病和朕死后,保有完整实力的匈奴,他们的野心会不会越来越大,直至出现匈奴入主中原?”
这便是另一种推演了。
而推演,或者说预测未来,是大臣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情。
没点对国际形势把握的能力、做不到大概预测三五年之后会发生的事情,那怎么能当大臣?
莫说如今了,春秋战国之时,有能耐的人才,在预判局势上,都是好手。
不然怎么知道自己上的是条好船?
而那些不会预判局势,跳上艘即将翻了的船,再有实干能力,也留不了名,成不了史书留名的人才。
张汤,桑弘羊和主父偃神色也逐渐严肃起来,他们顺着刘彻的想法推演,心情越发的沉重。
陛下说的未来,也是有很大可能出现的!
时局往往便是如此。
给你的机会,就在那一瞬间,抓不住,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仗,还是要打!
至少目前匈奴进攻这一战,必须要打的漂亮!
因为战争开始之后,最难的就是第一战。
开局胜利,只要积累起来战果,就会像滚雪球那样,越往后打起来越容易。
但开局不利的话,就会打击整体的士气,极其容易越打越差,直至上下全部开始反战。
天幕带来的影响,让大汉与匈奴的这场对战,实在是只能胜,不能败!
见众人想到这里,卫青终于说到道:
“所以,臣想请陛下提前做好准备,一,是给上谷、渔阳等郡城,增添兵力。”
说完,卫青顿了下,又道:
“其次,臣想请率领骑兵,进攻河套,迂回侧击匈奴腹地,占领高阙,一鼓作气,将河套夺回!”
“这!”
刘彻瞬间怔住了。
匈奴知晓未来,不仅会大举兴兵,肯定也会改变战略布局情况,谁也不能确定,河套地区会不会加强匈奴驻兵。
若是卫青对匈奴主力,那他极有可能失败,乃至丧命!
巨大的风险,让刘彻也迟疑起来。
“岂非太过冒险?”
何止是冒险!
旁边的主父偃倒吸一口冷气。
天音说什么来着?
卫青性格沉稳?
骗鬼呢!
稳重的人会想到直接深入匈奴控制区?
更何况,卫青提出领兵和进攻的打法,和霍去病有什么区别?
不愧是一家,都是不要命的疯子!
主父偃觉得自己已经够疯了,没想到这两个人才叫疯!
卫青看到了在场众人的不同意,他没有后退,而是立在原地,极为沉稳的解释道:
“先前,我提到匈奴单于不敢大规模出军,出军更是为财,所以必然会入侵上谷、渔阳等郡,我请陛下增兵,一来,能防止匈奴入侵。二来,正好迷惑匈奴,让他们以为大汉战略趋向保守。”
说到这里,卫青略微一顿,补充道:
“若是可以的话,最好往匈奴放一些,大汉陷入内斗,臣正被大臣攻击,无法领兵的消息,误导匈奴。诱导他们全力进攻边郡!”
说到这里,卫青便越发的胸有成竹了。
“这般,匈奴出军后,河套地内必然空虚,臣可快速抢占河套,成功之后,便可断匈奴后路,与边郡两面夹击,一举剿灭所有入侵的匈奴!”
之前,卫青说要率兵进河套地区时。
刘彻还担心不已。
而现在,听完他整个规划之后。
刘彻顿时喜笑颜开。
他拉过卫青,指着舆图说道:
“好计策!快给朕说说,这几郡要增兵多少,才能迷惑匈奴?”
显然,刘彻已经确认卫青的计谋,可以为接下来的施政方针了。
一旁的桑弘羊,张汤,都极为吃惊。
对于这两位重臣来说,卫青真正出名,也不过是在今年。
而这种名气,其实并不算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