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科学占星,唯物算命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权臣之妻 权臣的早死原配
可以说,他们会如此轻易地放过裴绢,也是看在裴织的面子上,至于回宫后,他们会和皇上如何交待,外人便不知道了。
这事就看皇帝要不要继续追究,否则裴绢依然没逃过嫌疑,就看皇帝怎么处置。
裴织垂眸看向瘫坐在地上的裴绢,看到她脸上露出后怕之色,还有深深的懊恼。
夜色的掩映之下,她微微挑了挑唇角,遮掩住眼里的若有所思之色。
见没什么事,陈侍卫道:“四姑娘,我们送你回府罢。”
裴织客气地道:“有劳你们了。”
“不敢当。”
“二姐姐,你也和我一起回去罢。”裴织看向瘫在地上起不来的裴绢。
裴绢手脚发软,看到那些内廷侍卫,此时怕得不行,并不想和她一起走,但她也明白,先前这些侍卫会如此爽快地放过她,是看在裴织的面子上。
她难得聪明一回,赶紧道:“四妹妹,我和你一起回府。”
经过这一遭,她真的怕了,更深刻地明白就算自己比裴织多活十年,她依然比不过裴织的城府,不敢在她面前耍花招。
一名内廷侍卫去牵了一辆黑漆平顶的马车过来,请两个姑娘上车。
至于那位周公子,内廷侍卫没有理会,只是让他管好自己的嘴,否则后果自负。
周公子自然知道好歹,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内廷侍卫十分害怕。
他缩着脖子,保证绝对不会乱说,而且他也不敢拿太子的事到外面乱说啊,就算他是个不着调的,也知道涉及到太子的事,哪里是他们能随便说的。
此时他还后悔呢。
原本以为英雄救美,浪漫的相遇,哪知道差点变成催命符。
裴绢坐在马车里,看到周公子朝那群内廷侍卫点头哈腰、谄媚的样子,不禁闭上眼睛。
上辈子,她怎么就嫁给这种男人?
若不是他是永平侯世子,且是永平侯唯一的嫡子,将会继承永平侯,长得也是一表人才,自己岂会被他表现出来的模样欺骗,答应了这桩婚事?
上辈子,父亲要为她相看亲事时,她正好在一次宴会中遇到永平侯世子周茂。
周茂第一眼就相中她的容貌,表现出对她的喜爱,几次三番故意偶遇她,打听她的身份,否则父亲也不会看中他,和永平侯达成协议,顺利地将她嫁入永平侯府。
后来她嫁进永平侯府后,因为庶女身份,时常受永平侯夫人刁难,认为她配不上周茂。
幸好有父亲疼她,永平侯也是个宽厚的,才没有让她被永平侯夫人磋磨,可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如意,特别是和被太子殿下独宠的裴织相比,养外室的丈夫简直糟心至极。
所以这辈子,她没去那个宴会,没有遇到周茂,父亲也没有生出要将她嫁入永平侯的想法。
这辈子,她绝对不会再嫁给周茂,不再嫁入永平侯府!
裴绢刚下定决心,睁开眼就看到坐在对面、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裴织,瞬间寒毛直竖,冷汗再次冒了出来。
裴织见她看过来,朝她弯唇笑了笑。
当她刻意展露笑容时,那笑容极为甜美可爱,和先前冷若冰霜的冷艳相比,自有一种少女可爱风情。
可惜裴绢完全无法欣赏,心里惴惴不安。
直到马车抵达威远侯府,都没见裴织说什么,这种沉默的态度,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裴绢又惊又怕,魂不守舍,下车时差点整个人都栽倒下去。
“二姑娘小心!”
一个嬷嬷过来,眼疾手快地扶住她。
夜已深,威远侯府的左侧门开着,几个下人守在这里,接应回府的主子。
城南那边发生火灾,出现刺客的事情已经传开,威远侯府也收到消息,威远侯夫妻都是又惊又吓,担心得不行,赶紧派下人到门口守着。
陈侍卫将她们送到这里,朝裴织道:“四姑娘,在下先走了。”
“多谢陈侍卫送我们回来。”裴织裣祍为礼,感激地道,“各位慢走。”
待内廷侍卫离开,裴织和裴绢走进府里,一边问道:“大哥他们回来了吗?”
“回姑娘,大少奶奶、三姑娘、五姑娘都回来了,大少爷没有回,他去找你们。”
裴织道:“你们派人去找大哥,告诉他我们已经回来,让他赶紧回府。”
“是,四姑娘。”
两人走到仪门,就见威远侯夫妻和裴绣等人疾步走来。
“阿识,你没事吧!”
裴绣飞扑过来,拉住裴织上下打量,满脸紧张。
威远侯夫妻也盯着裴织,生怕她出了点什么意外,确认她没事后,威远侯看向旁边沉默的爱女,当看到她连昏暗的灯光都遮不住的煞白脸色,心疼极了。
“绢姐儿,你怎么了?你的脸色怎地如此苍白?”
裴绢看到父亲,对上父亲疼惜的目光,终于忍不住满心的委屈,哭着叫了一声“爹”,整个人便朝前栽去。
旁边的嬷嬷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定睛一看,裴绢双眼紧闭,似是昏死过去。
威远侯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她在外面发生什么不测,赶紧叫人去请大夫,并让人将裴绢送回春华院。
他焦急地跟着去了,留下威远侯夫人、裴绣和裴织三人。
威远侯夫人神色冷淡,不见丝毫慌乱,看到丈夫急哄哄地跟过去,只是扯了扯唇角,朝裴织道:“阿识,没什么事吧?”
裴织含笑道:“大伯母放心,我没事。”
裴绣疑惑地问:“二姐姐怎么突然晕厥过去?难道她的身体还没好?”
裴织没回答这话,心知裴绢折腾几个月,再健康的身体也被她自己折腾得像林妹妹,加上先前又惊又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到府里,看到父亲时心神一松,不就直接倒下了。
第40章 原来如此。...)
夜已深, 廊下的灯笼散发幽暗的光芒。
威远侯夫人虽然懒得搭理那对父女,但一些面子情还是要做的,她行事公允,还有两个未说亲的儿女,自然不会轻易教人拿捏自己的把柄。
“阿识,绣儿,你们先去歇息,我去春华院那边看看。”她转头吩咐儿媳妇,“你去等珏哥儿回来。”
梁萱含笑应下,心知婆婆这是特地免了她去春华院折腾。
作为长嫂,裴绢突然病成这样,她应该跟着去看看的,说不定还要守在那里,等她渡过危险期。但梁萱很明白威远侯府的情况,婆婆这是心疼自己,不想自己为一个庶女忙活,反正也有威远侯守在那里,不管旁人做什么,都越不过裴绢。
人心都是肉做的,被人如此对待,谁不会伤心。
威远侯夫人吩咐完,正欲朝春华院而去,被裴织叫住。
“大伯母,我有话和您、和祖母说。”
听到这话,威远侯夫人愣了下, 眉头蹙了起来。
她知道裴织是一个行事有章法的姑娘,而且这时候老夫人已经歇下,以她的孝顺,绝对不会去打扰老夫人休息。
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让她不得不这么做。
威远侯夫人神色微冷,说道:“绣儿去休息罢,我和阿识去看看老夫人。”
裴绣有些不安,下意识地说她也去,被梁萱拉住,见大嫂朝自己摇头,只能按捺下,希望不要发生什么事才好。
丫鬟拿着灯笼走在旁边,照亮脚下的路。
路上,两人都没有说什么,沉默地来到寿安堂。
裴老夫人年纪大了,觉也轻,陈嬷嬷刚叫她,马上就醒过来,听说儿媳妇和孙女一起过来找她,心头发紧。
“陈嬷嬷,给我更衣。”
裴老夫人心神不宁,直接披了件衣裳,额头简单地勒着石青色攒珠抹额,便走出去。
“祖母。”
“娘。”
看到裴老夫人出来,裴织和威远侯夫人都站起身。
裴老夫人先看向孙女,孙女身上穿的衣服仍是今晚出门前那套,只是鬓发有些乱,恬静地站在那里,眉眼清澈柔和,和平日没什么两样。
微微提起的心终于落下。
陈嬷嬷给三位主子上了茶,识趣地带着室内的丫鬟退出去,自己亲自守在门前。
威远侯夫人也在暗暗观察裴织,一路上都在猜测到底出什么事。
她心里不得不感慨,威远侯府的五个姑娘,就数二房的裴织最为出色,进退有度,身上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仿佛不管多大的事,她都能摆平。
教人无端地信服几分。
威远侯夫人道:“娘,阿识有话要和您说。”
裴老夫人看向孙女,虽然明白这么晚来找她,定是有什么要紧之事,可看到孙女沉稳淡然的样子,又觉得应该没什么。
裴织不紧不慢地出声,将今晚七夕灯会发生的事告诉两人,还有后来裴绢过来找她之事。
两人倒抽了口气。
太子竟然在七夕灯会遇刺?
她们已经可以想像,明日的朝会因这事造成多大的轰动,还有整个京城的风声又会有多紧,也不知道皇帝届时会做出什么。
不过,最让她们惊骇的是,裴绢所做的事。
她竟然在那样的当口去找太子和阿识,还愚蠢得在内廷侍卫面前留下破绽……
威远侯夫人一阵晕眩,恨不得去掐死那庶女,她就是个祸害,专门害他们威远侯府的。
裴老夫人眼里也流露出几分惊惶,下意识地捻着佛珠,慢慢地平静下来,朝威远侯夫人说:“你去将珏哥儿他爹和那孽障叫过来!”
“娘,绢姐儿刚回来就病倒了,现下在春华院。”威远侯夫人赶紧道。
裴老夫人冷笑一声,“病倒了?倒是病得及时!”
上次也是如此,病得让人无法惩治她。
她将守在门口的陈嬷嬷叫过来,吩咐道:“你去将侯爷叫过来,顺便派人守着春华院,不准任何人进春华院,也不准里面的人出来。”
陈嬷嬷面露惊异之色,没有说什么,亲自去春华院一趟。
裴老夫人心情其实也不太平静,但她不敢让自己乱了阵脚。
裴织道:“祖母、大伯母,你们不用太担心,只要皇上不追究,咱们府里不会有事的。不过……”她顿了下,在两人看过来时,说道,“倒是二姐姐,日后还是看紧些,不要让她轻易出府罢。”
裴老夫人点头,“阿识说得对,她生了癔症,还是莫要出去招祸的好。”
她心里也有些后悔,明知道裴绢品行不端,却因为儿子护着她,不好出手惩治她。早知道就应该让她在家里养病,养一个病恹恹的姑娘,好过放出去招惹祸端。
威远侯夫人安静地坐在那里,没有冒然插话。
她明白老夫人的意思,以后裴绢就一直在春华院养病吧,婚事也不用急着给她相看,总得让给她些惩罚,让她知道错才行。
至于她将来会如何,还要看裴绢日后的表现。
只怕这次,连丈夫都没办法护着她。
可惜她实在高兴不起来,只要想到太子遇刺一事,裴绢蠢得将自己送上门,就想骂人。
约莫两刻钟后,威远侯终于来到寿安堂。
刚进门他就说:“母亲,你叫我来有何事?绢姐儿那边病得厉害,大夫刚过来,儿子还得看着……”
抱怨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迎面砸来的茶盏砸在肩膀上,虽然不痛,却吓了他一跳,定睛看过去,只见老夫人坐在那儿,阴沉地瞪着自己,脸色实在不好。
威远侯心里一个咯噔,下意识地道:“母亲,您叫儿子来,可是发生什么事?”
裴老夫人冷笑道:“你的好女儿,今儿闯了大祸,你知不知道?”
“哪个女儿?”他下意识地问。
威远侯夫人哪里听不出他的意思,差点炸了,气得站起身,怒声喝道:“难不成你还以为是绣儿?正是你那好绢儿!”
听到夫人难得用这种阴阳怪气的语气和他说话,威远侯整个人都是错愕的,下意识地辩解:“不可能!绢姐儿怎么会闯祸?她素来是最乖巧的,倒是绣儿……”
他正想说绣儿被夫人宠得刁蛮任性,总是爱和绢儿吵嘴打架,就被老夫人抄起的茶盅砸熄了声音。
裴老夫人一脸失望地看着他,忍不住闭了闭眼睛,只觉得疲惫无比。
她素来知道这儿子平庸又愚蠢,说不定裴绢这么蠢,也是遗传他的,父女俩都是这等德行。
可是这般是非不分地宠一个庶女,实在太过了。
当年白姨娘进门时,她就应该一碗绝育药灌下去,省得生出裴绢这孽障。
不,应该不让白姨娘进门才对,也没有这么多是非。
这时,裴织突然出声,“大伯,二姐姐病得很厉害?”
威远侯这才注意到,裴织也在这里。
让一个小辈看到自己被母亲训斥,威远侯老脸微红,尴尬得不行,但裴织是未来的太子妃,他也不敢有什么意见,更不用说喝斥什么。
“是的,绢姐儿刚送回春华院,就烧了起来,现下烧得正厉害,大夫正给她开药降温,要是不能降温,也不知道会不会烧糊涂……”
他越说越担心,已经顾不得母亲为何生气,就要去守着爱女。
裴老夫人气得不行,厉声道:“你若敢离开,就不要认我这母亲!明日我就进宫禀明太后,请封珏哥儿为世子,你就做个老太爷,给珏哥儿腾位置……”
威远侯骇然,已然听出母亲的威胁。
母亲这是要废了自己,让珏哥儿继承威远侯府。
哪有父亲还在,儿子就继续爵位的?他又没有老到不能主事的程度。
威远侯到底不敢轻举妄动,赶紧道:“母亲,到底有什么事,您说,儿子听着。”
裴老夫人对这儿子十分失望,若不是关系到侯府的安危,她甚至不想和他说话。
裴织站起来,“祖母,我先下去休息了。”
作为晚辈,她确实不应该在这里看老夫人教子,接下来的事也不用她掺和,自有老夫人处理。
裴老夫人脸色稍缓,“去罢。”
裴织离开寿安堂。
不过她没有回秋实院休息,而是拐去春华院。
来到春华院,果然见到院外守着不少孔武有力的婆子,是刚才陈嬷嬷应老夫人的吩咐派过来的,不允许人靠近春华院,也不准里面的人出去。
不过这些人不敢拦裴织。
“我进去看看二姐姐,一会儿就出来。”她朝守门的婆子说。
婆子迟疑地道:“四姑娘,听说二姑娘病得很厉害,您还是别进去,万一将病气过给您……”
裴织安抚道:“无妨,我很快就出来,不会在里面久待的。”
婆子劝不住,只好忧心忡忡地放行。
春华院灯火通明,整个院里伺候的丫鬟嬷嬷们都守在廊下,十分担忧主子的身体。
刚才侯爷将姑娘送回来时,将她们都敲打一遍,若是二姑娘有个什么,只怕都没好果子吃。
春华院的下人也是满腹的委屈。
二姑娘自己折腾病了,关她们这些下人什么事?要不是二姑娘坚持今晚出去逛灯会,也不会躺着回来,这实属二姑娘自己作的,又不是她们伺候不力。
见到裴织过来,廊下的丫鬟嬷嬷都十分吃惊,赶紧迎过去。
“我去看看二姐姐。”裴织说,朝着裴绢的卧室走去。
春华院的管事嬷嬷紧随在她身边,想劝她别进去,万一将病气过给她,老夫人就第一个饶不得她。
可惜裴织如今身份不一般,府里的下人哪敢拦她,只能担心地跟着她进房。
一个老大夫正在开药,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进来,吓了一跳,听说这是府里的四姑娘,赶紧跪下请安。
“大夫不必客气。”裴织和气地说,问裴绢的病情。
老大夫皱着眉道:“二姑娘这病来势汹汹,烧得很厉害,若不及时降温,只怕……”
在这种时代,稍微一个风寒发热就能夺去人的性命,老大夫此话也不是危言耸听。
裴织没说什么,让老大夫赶紧开药,她走进内室。
金珠和银珠几个丫鬟守在床前,正用沾湿的毛巾给裴绢降温,几个丫鬟忧心忡忡,忙碌不停。
见到裴织进来,她们瞪圆了眼睛,赶紧过来请安。
金珠心里不安,直觉四姑娘这会儿过来,十分奇怪,只是她也弄不清楚四姑娘要做什么,如今四姑娘的身份不是二姑娘能比的,四姑娘就算不来看二姑娘,也没人敢说什么。
裴织来到床前,看向床里的人。
裴绢烧得满脸通红,嘴唇干裂,嘴里喃喃地说着呓语,只是那声音含含糊糊的,教人根本听得懂是什么呓语。
裴织稍稍靠近一些,盯着她通红的脸蛋,目光落在她开合的嘴上,辩别唇语。
“……我不会告诉你们的……”
“……我才是受上天眷顾的,我和你们是不同的……”
“……我要告诉太子殿下,我比裴织厉害,我能预知未来……我能帮太子殿下……”
…………
裴织目光微动,轻声开口:“二姐姐,我是阿识,你怎么样?”
裴绢并没有听到她的话,依然糊里糊涂地说着呓语。
裴织坐了会儿,伸手在她脑袋上摸了下,方才起身,朝守在旁边的金珠银珠几个丫鬟道:“二姐姐确实烧糊涂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你们可听清楚?”
丫鬟们摇头,“姑娘一直呓语不停,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们都唤不醒她。”
裴织目光在她们身上转了一圈,离开卧室。
她走出春华院,站在廊下,看着夜色中的庭院。
回想刚才裴绢的呓语,突然轻笑一声。
原来如此。
**
寿安堂。
威远侯冷汗涔涔地跌坐在圈椅上,实在不愿相信,裴绢竟然做了这种事。
一个不慎,那可是要杀头的。
不过,很快他就想起裴织,赶紧道:“母亲,织姐儿是皇上钦点的太子妃,看在她的面子上,皇上应该不会追究的。我相信,绢姐儿绝对不会和刺客有什么关系,她当时只是太紧张自己姐妹的安危……”
裴老夫人冷笑,“你觉得她会紧张阿识?”
能做出觊觎姐妹未来夫婿之事,这人品谁能信得过?反正裴老夫人和威远侯夫人都不相信,裴绢当时是担心阿识才会跑过去的。
与其说担心阿识,不如说是想去太子面前卖个好。
可惜她太蠢,没见着太子,反而被内廷侍卫怀疑,差点被抓到诏狱,诏狱是什么地方?被捉进那里,不死也脱层皮。
不过,他们倒是相信裴绢没那胆子勾结刺客,她也没那本事。
可关键还要看皇帝信不信啊。
第41章 太子重伤之事。...)
翌日是大朝会。
果然,因为太子遇刺一事,皇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先是严厉斥责五城兵马司,严惩当日失职的官员,接着勒令五城兵马司和刑部追查此事,并让内廷禁卫司的禁卫协同合作。
内廷禁卫司隶属皇帝,一但让禁卫司插手,事情便变得极为棘手。
朝臣胆颤心惊,连平时最喜欢挑刺的御史都明智地没在这当口刺激暴怒的帝王,纷纷安静如鸡,以免成为皇帝杀鸡儆猴的那只猴子。
谁不知道他们这位陛下在诸皇子中,最宠爱太子,宠得仿佛只要太子不做什么谋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轻易原谅,简直就是天底下宠儿如命的好父亲表率。
昨天七夕灯会,竟然有刺客在天子脚下刺杀太子,简直触及到这位父亲的逆鳞,连带他们这些朝臣也十分心惊。
连当朝太子都敢刺杀,那幕后指使者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看到皇帝如此暴怒,他们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太子不会是被刺客重伤了吧?
威远侯看着龙椅上的帝王,心惊肉跳,恨不得将自己缩成一粒小芝麻,谁也看不见自己才好。
此时他十分庆幸,自己在朝堂上没什么地位,站的位置非常角落,不会引人注意。
昨晚他一宿没睡,胆战心惊地看着外面的夜色,生怕一个错眼内廷禁卫司的人冲进来,将病得神智不清的爱女拖走。
幸好,直到天亮,都没什么动静,内廷禁卫没有冲进威远侯府。
直到朝会结束,皇帝似乎都没有朝他这边看过来,也没有当众点名叫他。
威远侯不怎么地肯定地想,皇上这是看在阿识的面子上,所以才没有计较绢姐儿昨晚冒失之举罢?
早朝后,昭元帝在勤政殿召见几位大臣。
吏部尚书岑明湛也在其中。
对于太子遇刺,岑尚书无疑也是担心的,于公是不愿见储君出事,于私……他们家阿识还未嫁过去呢,绝对不能当寡妇啊。
昭元帝的神色没有早朝时的暴怒,只是那喜怒不定的模样,仍是很吓人。
在场的大臣一边在心里斟酌,一边聆听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罗劲禀查到的消息。
罗劲道:“那些刺客都是死士,一但任务失败,便会咬破牙龈中的毒自杀,无一人生还……”说到这里,他小心地窥了眼皇帝,继续将查到的消息禀报。
先是火烧双鱼巷,吸引五城兵马司的人过去救火,接着又弄倒泰福楼搭的灯楼,制造混乱,趁着百姓惊慌失措逃跑时,伺机接近太子。
甚至连太子身边的侍卫和暗卫反应都被幕后之人算计得一清二楚,拖延他们的行动。
这计划一环扣一环,十分紧密。
晓是五城兵马司特地在节日时多拨人手到处巡逻,还是被人钻了空子,从中也可以看出,那幕后指使者对京城极为熟悉,在行动之前,就摸清楚京城的情况。
除此之外,他们认识太子,在太子出现时,就盯上他。
昭元帝神色冰冷,“罗爱卿对幕后指使之人可有什么想法?”
罗劲迟疑了下,终于说出自己的猜测,“陛下,臣若是猜得不错,那些死士应该是从南方来的,他们像是……南诏人,他们嘴里藏的毒很像是南诏宫廷的一种禁药。”
南诏?
在场的大臣俱是吃了一惊。
南诏在大禹的西南部,是大禹的附属国,当年太、祖打天下时,一路打到南诏,南诏王迫于无奈,亲自奉上国书俯首称臣。
只是南诏其实并不愿意称臣,更不愿意年年进贡,只是被打怕了,没有办法。
这些年,南诏仗着天高路远,对大禹阳奉阴违,早就生有不臣之心。
以往这事大家不放在心上,也瞧不上南诏一个弹丸之地小国,只要南诏老老实实地按岁纳贡,大禹也不会去计较什么。
但南诏若是狼子野心,胆敢派刺客来刺杀他们大禹的太子,那可不行。
出乎意料,昭元帝却没有震怒,脸上仍是那副冰冷之色。
果然,便听见罗劲继续说:“死士虽是出于南诏,但指使他们的不一定是南诏人,还有可能是北蛮的狄部……陛下,臣在双鱼巷被烧的一栋宅子里,找到一些汲芳草的灰烬。”
众人又是一愣。
汲芳草是一种能让马吃了发狂的草药,只有北蛮草原才有。
它虽然能让马匹发狂,不过汲芳草燃烧后的灰烬对于狄人来说能治病,北蛮的资源不丰,药物稀少,狄人喜欢用汲芳草灰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对这种东西,大禹人看不上,北蛮狄人却视为宝物。
因大禹和北蛮年年都有战事,大禹对北蛮之物十分敏感,这汲芳草按理来说不应该会出现在这里,但它们偏偏就出现了。
兵部尚书怀疑地问:“会不会是对方故意混淆视听?”
死士是南诏人,纵火之地出现北蛮的汲芳草灰,怎么看都像是故意的。
“也有可能是北蛮和南诏合作。”有人反驳,“北蛮和南诏对大禹素来有不臣之心,如此也不奇怪。”
“但是……”
一群大臣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昭元帝安静地听着,并未说什么。
最后,他开口道:“不管幕后指使之人是谁,都必须尽快找出来,严惩不怠。”
在场诸位大臣纷纷应是。
离开勤政殿时,他们的表情都是严肃的,甚至有几位老大臣露出忧心忡忡之色,看在往来的宫人和朝臣眼里,不禁猜测是否太子遇刺时伤得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