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楚妙萧容瑾全文免费阅读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甜文结局之后(青灯)
想到昨晚萧牧先杀伽阙,后与太子单独前往崇文馆……
崇文馆,乃是昔日太子与“定北侯”读书的地方……
物是人非,共赴旧地……
莫不是已经摊牌了?
吉南弦脑中思绪混杂,一时不知究竟该专注于何,直到妹妹的声音在耳边低低响起:“皇帝临去前,也是突发急症呕血……长公主殿下身上所中,会不会是同一种毒?”
吉南弦惊异地看着她:“你是说……长公主殿下,也中毒了?!”
衡玉微点头,眼神变幻着:“前不久白爷爷刚诊出来的,此毒极隐晦,藏于殿下体内已久……”
此前她还曾短暂地怀疑过,下毒之人或许就是皇帝——
吉南弦后背升起寒意:“如此相似……那多半就是同一人所为了!”
衡玉动作略迟缓地点了下头。
是。
同一人所为……
那么,那个人,是谁?
她死死地抓着衣袖,却无法压制那些逐渐清晰的念头。
“何人竟能同时给圣人及长公主下毒……且长久以来,竟无人察觉。”吉南弦的眼神惊惧反复着:“此人究竟何来如此瞒天本领……”
衡玉忽然道:“太子殿下……”
吉南弦蓦地转头看向妹妹:“阿衡,你是怀疑这皆是太子殿下……”
“不。”衡玉看着他,定声问:“太子殿下此时在何处?”
“我去寻你之前,太子殿下便已出宫赶往长公主府了——”
衡玉眼神倏地一变。
而后催促道:“平叔,再赶快些!”
程平将马车赶得飞快,待临近永阳长公主府之际,心中焦急万分的衡玉打起了车帘往车外看去。
“阿兄!”
看到前方坊内一条岔路上行驶着的车驾,衡玉忙道:“你快看看,那是不是太子殿下的车驾!”
吉南弦闻声靠近车窗往外看去,只见得那行车驾驶入了另一条出坊的甬道上:“是,正是太子殿下的马车——想必是长公主殿下情况大致无虞,太子殿下带人回宫了。”
衡玉心下微松:“若是如此,那当真是再好不过了……”
而这句话中,所包含着的另一重意思,此刻只有她自己知晓。
若太子安然无恙从长公主府离开,那便可证明是她多疑……
马车很快在永阳长公主府门外停下。
府门外,果然不见了太子的车驾。
衡玉刚下马车,便走上前去,向迎上来的门人问道:“殿下情况如何了?”
“衡娘子来了……”门人叹了口气:“殿下此前吐血昏迷,而今才算脱离性命之危,由医官施了针,此时已经睡去了。”
衡玉微皱着眉点头:“那就好。”
可此前白爷爷分明说,殿下暂无性命之忧……为何今日突然发此急症?
当真是因皇帝驾崩之故受了刺激,还是另有缘故?
是那“暗中之人”等不及想要对长公主府下手了吗?
衡玉一时想了诸多,正待入府去寻其蓁嬷嬷问一问详细时,忽听身后远处传来一声极为凄厉的马儿嘶鸣——
衡玉身形一僵,动作迟缓地转身,望向那声音的来处。
马儿嘶叫声还在继续,像是受惊竭力挣扎之下发出的声音。
吉南弦也听到了,下意识地看向坊后的方向。
算一算,太子殿下的车驾,此时应当刚出坊不久——
“那声音,该不会是……”吉南弦几乎不敢说下去。
衡玉面上血色褪尽,僵硬地转回头,透过那门人,看向长公主府院内——
府院深深,拱门重重,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模样。
而这一刻,这一切景象仿佛皆于她眼前悉数崩塌,瓦解,彻底颠覆,消匿。
衡玉脑中与眼前,都陷入了短暂的黑暗。
身后坊外隐隐传来模糊不清的厮杀声,将她猛地从那黑暗的漩涡中拉回。
眼眶红极的衡玉蓦然转身,奔下石阶。
吉南弦面色发白地跟上,边交待道:“平叔,快!”
第235章 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不必吉南弦再明说,程平便会意,驱车朝那异动传来的方向赶去。
车轮滚滚前行,随着驶近,渐有刀剑相接的厮杀声入耳。
待同那声音只剩下了一巷之隔之际,程平将马车猛地停下。
“阿衡……你在车内等着!”吉南弦正色同妹妹交待了一句,便匆匆下了马车,朝那厮杀声之处疾奔而去。
衡玉顾不得许多,带着程平去追兄长,快步绕过长巷,待见得那车厢分离的马车分明就是太子车驾无疑,而车厢旁倒在血泊的那具尸身身着内监衣袍——
衡玉眼底心中一凛,彻底再无半分侥幸。
“翠槐,速去附近告知各衙门府司,有人在此刺杀太子殿下!请他们速派人前来相援!半刻也不可耽搁!”
翠槐闻声面色一惊:“可是姑娘您……”
“快去!”
“是!”翠槐再不敢有片刻迟疑,提裙飞奔而去。
眼见那道着储君丧服、身上染了血的背影退无可退之下,被几名负伤的侍卫护着退入了死巷中,吉南弦惊声道:“殿下!”
而下一瞬,只见那紧追而上的几名黑衣刺客先后踢翻了巷口处的几只半人高的木桶。
看着那桶中源源不断流出之物,吉南弦面色大变——火油?!
一名刺客将点燃的火折子丢入巷中,只听“轰——”地一声,巷中顿时火势大起!
“殿下!”
吉南弦目眦欲裂,欲冲入巷中救人。
大行皇帝刚驾崩,太子殿下绝不能出事!
一名刺客见状眼神一寒,举刀朝吉南弦砍去。
程平飞身上前,一脚踹在那刺客心口处,护着吉南弦后退数步。
数名刺客立时围上来。
程平刚自宫中折返,身上并未备下刀剑,赤手空拳之下很快便难以抵挡。
衡玉弯身提起一名侍卫手边沾着血的长剑,双手握着,毫不迟疑地朝一名正与程平缠斗的黑衣人后心处用力刺去!
那黑衣人身形一僵,僵硬地转回头来,死死地盯着衡玉。
衡玉咬着牙,蓦地将剑抽出,猩红的血在眼前迸溅。
已负了伤的程平趁机夺了那黑衣人手中长刀,塞到吉南弦手里:“郎君护好自身!”
吉南弦握着长刀,看着那巷中熊熊燃烧的火海中凄厉挣扎着的一道道人影,眼眶红极,一时心中悲怒翻腾,挥剑朝黑衣人奋力刺去。
“不留活口!”
为首的黑衣人下了死令。
程平重伤倒地,衡玉抵挡一名黑衣人攻势之际,手中长剑被击落,当即唯有飞扑上前,死死去抱拖住那名举刀走向程平的黑衣人。
此一刻,她眼前忽地闪过九年前幽州城外深山之中,满身是血的阿翁死死抱着那“盗匪”,让她快跑的画面。
而这一瞬之间,她看到了此时面前举着刀的黑衣人左手手腕内侧,赫然也有着那深青色图纹。
衡玉眼神寒极。
竟又是他们!
又是他们!
从她扑上前来,到发现那刺青图纹,一切只发生在眨眼之间——
衡玉蓦地举起方才下马车时藏在袖中的匕首,抬手狠狠地朝黑衣人的脖颈处扎去。
几乎是同一刻,那黑衣人也已做出了反应,抬肘攻向身后的衡玉,将她重重地甩飞了出去。
“扑通!”
衡玉重重地摔落在地。
吉南弦眼神大震:“阿衡!”
程平见状咬牙想要爬坐起身。
那黑衣人拔出脖间未曾刺入太深的匕首,见得其上变得乌黑的血迹,眼神顿变,怒骂一声,举刀就要朝衡玉砍去。
“咻——”
一支长箭飞来,刺入了黑衣人胸腔内。
倒在地上的衡玉支撑着身子转头往身后看去,只见一人一骑奔来。
很快,他身后便有浑浑马蹄声传近。
为首的黑衣人见况不妙:“走!”
“留活口!”萧牧翻身下马,边吩咐身后下属,边大步朝衡玉走来。
四目相视间,他却见那支撑着勉强坐起身来、嘴角溢出血丝的少女,红极的眼底写满了坚定,几不可察地朝他微一摇头。
答案虽现,但他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这一场博弈,甚至才刚刚开始。
这般局面下,分头各自行事,或才能混淆对方视线,更多一分胜算。
对上那双异常冷静的眼睛,萧牧霎时间止下脚步。
衡玉颤颤站起身,看向那火光冲天、热浪灼人的死巷。
血腥气,与无法言说的焦糊气,熏得人几欲作呕。
大火也将萧牧的眼底熏得发红,他缓缓握紧了手中佩剑。
他之所以能如此之快赶到此地,是同衡玉一样,一经得知太子出宫去往了长公主府,便顷刻意识到了那个可能——若那人意在至高之位,眼下皇帝既已毒发身亡……那么,对方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答案,此时已摆在了眼前……
“救火。”望着那火光,萧牧定声下达命令:“留活口——”
“是!”
很快,被大火惊动的卫军赶了过来。
衡玉知道,非是他们反应迟缓懈懒,而是那些人算准了城中卫军巡逻的时间,专挑了此时下手。
“他们”清楚地知道太子殿下会在何时离开长公主府,何时会经过此处……
衡玉看向巷口处那些盛放火油的木桶——
每一步,都是早有安排,且全都在计划当中,分毫不差。
而能精准地掌控住这一切的,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众人灭火,四下浓烟起,熏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府衙的人也很快到了,听闻太子被刺亲自带官差赶来的南衙少尹,看清眼前的狼藉,再看向火势渐被扑灭、墙壁被烧得乌黑的死巷,一股滔天寒意直冲头顶——
“萧节使……敢问太子殿下何在?!”他看向萧牧,语气紧绷地问。
却见那青年人并未答他,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巷中。
南衙少尹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身形蓦地僵住。
那巷中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几具尸身,莫非是……
“将军,留有三名活口!”
王敬勇带人折返,身上也负了伤。
衡玉看向他身后被押来的那三名黑衣人。
因防咬毒自尽,三人口中此时都被塞上了从他们脸上扯下来的面巾。
也因此,他们皆露出了原本的模样。
衡玉的目光定在了其中一人脸上——这个人,她见过。
第236章 想要这天下改姓
确切来说,是她画过。
看着那张尚算年轻的面孔,衡玉念出了他的名字——
“王鸣。”
原本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的那名黑衣人猛地变了神色,瞪大眼睛看向衡玉。
“原来如此……”衡玉看着他:“原来前些年北地那些逃兵役后失踪的人,是被人暗中收作了死士。”
此前在营洲那桩由苗娘子“克夫”而深挖出的兵役案,查到王鸣等人被劫之后,便断了线索,没想到竟在此时此地有了答案。
萧牧也看向了那人。
于这些常年生活在暗无天日之处,被人以无法想象的手段变成了只知杀人的冰冷工具、甚至连名字都不能有的死士而言,一个承载着过去的姓名,是可以让对方重新“变回人”的依托。
“你家中祖母尚在等着你回去——你若如实招认,我可做主留你一条性命,许你归家与她团聚。”萧牧允诺道。
死士的嘴是最难撬开的,但“活人”与死士不同。
王鸣闻言眼神剧烈反复着。
“送去大理寺。”萧牧交待王敬勇:“你亲自去送,务必留住活口。”
须得当心对方派人中途截杀灭口的可能。
王敬勇正色应下,点了数名心腹,押着那三名死士往大理寺而去。
巷中火势已被扑灭,浓烟滚滚中,吉南弦脚步有些虚浮地走了进去。
那几具焦黑的尸体已辨不清半点面容,只能勉强从束发用的玉冠辨认身份。
在一具焦尸旁,吉南弦双眼通红颤颤地跪了下去。
脸色惨白的南衙少尹等人也纷纷跪下。
萧牧走去,看着那玉冠束发的尸身,目光从头至脚一寸寸无声打量着。
坊中有权贵闻讯赶来,四下哭声起。
在这些哭声中,衡玉看着那道于巷中唯一立着的背影,渐渐冷静下来。
“出了什么事?”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带着紧张与不安。
被翠槐扶着的衡玉转头看去。
是其蓁带着长公主府的仆从走了过来询问情况,见得衡玉模样,眼神微紧:“衡姑娘受伤了?”
衡玉看着她:“太子殿下在此遭人刺杀焚烧毁尸,其蓁姑姑还顾得上关心我是否受伤吗?”
其蓁面色一变:“出事的果真是太子殿下?!”
惊而不惧,慌而不乱——衡玉静静地看着她,竟仍无法从其脸上看出半分破绽。
以往她只觉其蓁姑姑性情冷硬,不苟言笑,面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想必最是不屑虚情假意,于人前伪装的——
衡玉未言任何,由翠槐扶着转了身,缓步离开了此处。
于此时当众出言愚蠢质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看着那道衣裙上沾着血迹,慢慢离去的背影,其蓁眼神复杂。
很快宫中便来了人。
经萧牧手下之人查验,此番丧生的宫人总共十二人,包括“太子”在内,寻到了十三具尸身,与此次出宫的人数核对之下,一个不少。
浓烟仿佛遮蔽了烈日,乌云不知自何处聚集而来,笼罩着京师。
皇帝大丧不过两日,又遇储君被刺客于皇城之内公然杀害焚尸——
无主的朝堂因此陷入混乱,悲怒哀呼之音不绝于耳,各派暗争,相互怀疑讨伐之声亦是不绝。
朝堂尚且如此,民间形势更是难以控制。
皇帝驾崩之初,堂堂储君竟在城中遇害,且刺客手段狠绝,那场颇有震慑之意的巷中大火,烧去的不止是储君的性命,更有朝廷在百姓心间的威信。
次日,萧牧自宫中折返,骑马缓行经过长街之际,寥寥几名百姓见得有人骑马经过,也惊得匆匆躲避,唯恐招来祸事。
再看向街道两侧的商铺酒楼,亦是冷清非常。
皇帝驾崩,军民本就需摘冠缨,服素缟,嫁娶作乐之事皆停,此番又遇太子遭刺,城中寻常街铺也关了大半。
印海叹了口气:“短短时日,世道人心竟如此了……这背后之人行棋之法,实在是毫无半分怜世之心啊……”
萧牧面色凝重,喝了声“驾”,驱马离开了这满目沉郁之处。
“姑娘,咱们今日……还出门去晏氏当铺吗?”
看着自清早起,便一直坐在窗边出神的少女,翠槐轻声问道。
少女微摇头:“不去了。”
不必去了。
她与晏泯所约定的这短短三日间,先是皇帝驾崩,又是太子遇害,一连出了这么多翻天覆地之事,于晏泯而言,最好的时机已经到了。
此等关头,再不必她与萧牧去寻他,该轮到他急着见萧牧了。
“不出门也好,如今外面趁机作乱者不在少数……”一旁的顾听南说道:“你有伤在身,近几日就且安心在家中静养吧。”
宁玉也轻声道:“顾娘子说得没错……近来也不宜再入宫,好好养一养伤。”
说到养伤,衡玉便问了一句:“平叔今日如何了?”
昨日程平伤势颇重,送医及时方才保住一命,昏迷许多,直至夜中才得以转醒。
见他平安醒转,一直守在旁边的衡玉才回了院中歇息。
“已可进些清淡之物,此前迷迷糊糊地还问‘有没有酒’……今晨祖母和阿兄都亲自去看过了,有下人贴身照看着,你放心便是。”
衡玉轻轻点头,重新看向窗外。
见她如此,宁玉和顾听南互视一眼,片刻后,离开了内室。
在二人的眼神示意下,翠槐也跟了出去。
“我怎觉得阿衡有些不大对劲?瞧着也不像是被太子遇害之事给吓着了……”廊下,顾听南压低声音说道。
宁玉便向翠槐细致地问了昨日之事的细节。
“……出宫时,姑娘在马车中拿到了萧节使留下的一张字条后,便继续赶往了长公主府,还未及见到长公主殿下,便听得坊外有异动,姑娘与郎君遂赶忙赶去查看,交待了婢子去府衙请人前来相援……”
翠槐大致说着:“后来婢子回来时,便见姑娘受了伤,太子殿下出了事,萧节使也在场,但从始至终姑娘也不曾与萧节使说过半字。”
“那……该不会正是因为萧节使这忽近忽远的态度吧?”宁玉猜测道。
“不能吧?”顾听南下意识地道:“左右不过是个男人罢了,此前是他亲口说要与阿衡决裂的,阿衡一贯拿得起放得下,岂会因着此事这般失魂落魄?”
“可……那是萧节使啊。”宁玉低声委婉道:“可不是寻常男子……”
顾听南闻言一噎,思索片刻,也不得不承认道:“萧侯那般姿色……倒也的确……叫人不太好放得下。”
“颇有姿色”的萧侯,此时刚在定北侯府外下马。
而前脚刚回到府中,还未来得及往内院去,便听下属通传:“将军,有一位郎君上门求见,自称姓晏,名锦。”
萧牧脚下微顿。
“请去书房相见。”
定北侯府的外书房后窗外,是一片竹林。
春夏交替之季,竹叶青翠郁密,风吹过,发出的沙沙声响,似能抚平一切燥意。
晏泯被请进书房时,所见便是一道临窗而立的青年背影。
此前那个在心中一闪而过、便被他即刻拂去,全然不敢想下去的荒诞念头,这一刻再次不受控制地出现在心头——
晏泯耗费了不小的力气再次将那念头暂时驱离,脸上浮现一如往常的笑意,抬手行礼:“萧侯,终于又见面了。”
书房的门在他身后被合上,萧牧转过身来:“晏东家终于肯现身了。”
“时机已到,自当如约相见。”晏泯笑了笑:“上半日未等到阿衡,便只好来寻萧节使了。此番晏某只身登门拜见,此中诚意之足,日月可鉴,还望萧节使勿要再如此前营洲那次,待晏某先礼后兵才是——”
“坐吧。”萧牧未多言,声音里并无平日里待人的疏冷之气。
晏泯微一挑眉,眼底笑意更浓了些:“看来萧侯如今总算是想通了。”
坐下之际,将笑意敛去,叹道:“若萧侯能早些看清朝廷的真面目,当初在营洲时肯早些答应与晏某合作的话,萧夫人便也不必枉死了……”
他言辞间在无声挑动着萧牧心头之痛心底之恨:“如今天下乱局已起,这天下无主,谁人皆可凭本领一争——而萧侯已在局中,既无独善其身的可能,为何不趁机将这天下收入囊中?此后,便再无需将自身与身边之人生死交予他人之手。”
萧牧眼底无波,只问:“你既认为天下乱局已起,诸人皆可一争,又为何非要执着于我一人?”
“最有力相争者,除了侯爷之外,便多是那些宗室亲王了。”晏泯坦诚地笑了笑:“李家人,我不喜欢。”
说话间,他微侧首端起一旁小几上的茶盏:“晏某别无所求,富贵权势皆无兴趣,想要的,从来都只是这天下改姓罢了。”
他端起茶盏吃了一口,赞了声“好茶”,闲谈般道:“如此趣事,何不邀小十七一同详谈?说来,她倒还答应过我,今日要说一段旧事与我听的。”
萧牧看着他:“这件旧事,由我来说,也是一样的。”
晏泯不由抬眼看向他。
第237章 真正的答案
一瞬的意外之后,晏泯笑了笑:“也对,萧侯与小十七这般交心,小十七知晓之事,萧侯必然更是一清二楚的。”
“萧侯若对晏某的身世过往感兴趣,大可直接相问,本不必如此煞费苦心去暗查。”
晏泯垂眸望着手中茶盏内微微晃动着的清澈茶汤,似笑非笑地道:“没错,我幼时便失双亲,有幸为舒国公父子所救,在时家长大,如今所做一切也皆是为了替时家枉死的满门冤魂讨一个公道——此中目的与意图,也无甚不可与萧侯明言的。”
萧牧看着他,声音微低:“我从前不知,这些年来,你竟一直背负着这些,当年离开舒国公府归家,你不过十岁稚龄而已——”
晏泯微眯起眸子,觉得哪里不对,下意识地反驳道:“十岁稚龄又如何?时家是救我养我之地,那里有胜似我亲生父母的长辈,有护我安稳、教我读书识字,与我一同长大的兄长……至于离开舒国公府‘归家’?”
他讽刺地笑了一声:“晏氏么……那为夺家产设计害死我父母的魔窟算什么家?所以,萧侯说错了——”
他看着萧牧,缓声纠正道:“十岁那年,我是离家,而非归家。”
言毕,他饶有兴致地抬眉:“只是不知,于时家旧案中,萧侯另查到了什么值得一提之事,竟能被小十七称之为会令晏某‘悔之晚矣’?”
看着那一提起当年往事,便如何也掩饰不住内心执念与恨意之人,萧牧眼底情绪繁杂:“当年父亲将你送回晏家,便是不愿你牵扯进时家祸事当中——”
晏泯面色凝滞,一瞬不瞬地看着萧牧:“——父亲?”
他捏紧了手中杯盏,眼底有暗涌在翻动。
有些异样,长久以来,他并非毫无察觉。
但妄想之所以是妄想,便是因为清楚地知道不会成为现实——
因此,纵是有过一瞬的妄念,却也会出于本能选择回避,不敢让自己沉溺其中,以防那极不容易竖起的防线崩塌之后,彻底沦为一个疯子。
不,他也不是全然回避着的……
他执意要选择与面前之人合作,潜意识中,何尝不是因为对方身上有一丝兄长的旧影?
但也仅限于此了!
“前路漫漫,终有一归。诸事落定,即重逢时。”萧牧看着他,眼中有一丝惭愧:“当年未能守诺接你回家,是我食言了。”
晏泯瞳孔一震,手中茶盏跌落,猛地站起了身来。
“你为何会知晓兄长当年予我的临别赠言!”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那面容与记忆中差别甚大的青年,汹涌的情绪推动下,终还是试探地问出了口:“……兄长,是你吗?”
视线中,只见那道身影缓缓起身。
“阿锦——”他如幼时那般唤他,与他道:“许久未见了。”
晏泯眼睫一颤,双眸登时红透。
他一步步地朝那道身影走去,每一步似都踏在昔年旧日的残破光影中。
“兄长……”
他的声音忽然轻了,也不敢让自己的神情太过震动,以免惊扰到什么,让眼前梦境破碎。
萧牧抬手,落在他肩上,含笑看着他:“幼时你因伤体弱,养了许久,迟迟不见抽条,彼时还曾担心你会长不高。”
晏泯闻言,倏地扯起嘴角,红着眼睛笑了笑。
“果然是兄长……”他这才敢勉强露出一丝庆幸之色,伸手紧紧攥住了萧牧一条手臂:“兄长还活着!”
抓着那条手臂,他如溺水之人终于重新抓住了救命的浮木:“兄长尚在人世……上天待我不薄!”
他于这巨大的惊喜中寻回一丝神思:“只是……这些年来,兄长为何不曾与我有过只言片语?为何连我也要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