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宠文古言推荐上一章:楚妙萧容瑾全文免费阅读
- 甜宠文古言推荐下一章:甜文结局之后(青灯)
而相较于皇帝中风这个谈不上是好是坏的消息,她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此事之上:“你是说……圣人当着太子殿下与姜正辅的面,将你认作了时伯父?”
萧牧点头。
衡玉有些不安:“那他们二人会不会起疑?”
虽说皇帝糊涂疯癫,傻子也知道萧牧断不可能是时敏晖,但太子与姜正辅皆是心细擅察之人,会不会因此存下疑心,当真不好说。
“我猜会。”萧牧道:“虽说一时未必猜得到‘时敬之’身上,但必会多一重思量。”
“一旦存下猜疑,必会加倍留意你的言行举止……”衡玉正色道:“你与太子殿下自幼相识,他待你必然了解颇多,姜正辅又是看着你长大……在全部的真相明朗之前,你定要小心应对。”
“你放心,我会当心的。”
“对了,南境那边,战况究竟如何,是否可控?”
当下局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衡玉深知此理。
萧牧便也将此中影响,一点点地剖开了说与她听。
二人于二楼房内长谈,守在外头的顾听南靠在围栏边,正欣赏着楼下堂中伴琵琶声而舞的貌美花娘。
“想必这便是阿衡所说,自天竺传来的飞天舞了吧?”她兴致勃勃,催促着一旁的人一起看:“快看快看,真跟画儿似得!”
王敬勇恍若未闻,目不斜视。
“娘子长得也跟画儿里的人似得……不如随我去房中吃杯酒如何啊?”一名醉了酒的男子脚步略踉跄地朝顾听南扑去。
顾听南靠着围栏一转身,动作灵敏地躲开,正要说话时,那男人又不由分说地笑着扑过来。
然而这次伸出去的手却非扑空,而是被人攥住了手腕。
手腕处传来的疼痛让男子顿时清醒了几分,忐忑地看着那张面无表情、却显然不好招惹的年轻面孔:“你,你这是作何?”
王敬勇冷冷地道:“眼睛不想要可以挖了,她非是楼中之人,拿开你的脏手——”
“是……是在下眼拙了。”
男人的手一经被松开,便连连赔了不是,很快离去了。
“往后少来此地。”
听得此言,顾听南看向那脸色颇臭之人,笑着道:“怕什么,反正每回我来,你也都在。”
王敬勇脸色几变:“……我又不是你的护卫!”
“我倒也请不起这般威风凛凛门神一般的护卫。”
王敬勇斜睨着那打趣他的人,只见女子双手随意地扶搭在围栏上,笑盈盈地望着他,四下流光落在她身上,与那枫红裙衫相衬之下,愈显肤色白皙,玉颈如脂,整个人好似都在发光。
楼下的琵琶声骤然紧密起来,声声砸得人心迷意乱。
王敬勇抬手解开了披风,朝她丢了过去。
顾听南接住,抱在身前看着他。
“穿上……就不招眼了。”他声线有几分僵硬地道,并不再看她。
自此句后,王副将便不曾再开口。
直到自家将军出来后,他跟随其后出了燕春楼,晚春的风一吹,凉意袭身。
王副将猛地回神——他怎将披风给了那姓顾的?
且对方怎都没提要还给他!
回头看向那烟花之处,不禁皱眉——这鬼地方,又是挂灯,又是奏曲演舞,胭脂酒气熏天,置身其中,脑子都乱了!
果然是传闻中那销魂蚀骨,吃人不吐骨头之处!
两日后的京师,落了场濛濛细雨。
称病未去中书省,在家中休养的姜正辅由仆从撑着伞,冒着细雨来到了姜雪昔的居院前。
仆从在院外止步,姜正辅接过伞,缓步走进院中,便听得廊下传来轻笑声。
抬眼看去,只见一双人影立在廊下,系着披风身姿过于柔弱的女子正将手伸出廊外接着雨水。
见她面上带笑,姜正辅冷肃的面孔上也难得现出一丝淡淡笑意。
他于原处静立了好一会儿,直到严明的视线望过来,与他四目相接。
二人静静对视了片刻,眼底却已无对峙之色。
“父亲!”
姜雪昔顺着严明的视线看了过来,不禁露出笑意。
顺着这声唤,姜正辅压下眼底涩然,面色慈和地走了过去。
严明抬手施礼后,暂时退去了别处,将长廊留给了父女二人。
“近日乍暖还寒,父亲要好生照料自个儿的身子才是。”姜雪昔笑着道:“女儿让厨房熬了药膳,是容济专给您开的调理方子。”
姜正辅笑着点头,抬手轻抚了抚女儿的发髻:“昔儿近日精神很好。”
“是。”姜雪昔看着他,轻声道:“阿爹,谢谢您。”
姜正辅抚着女儿发髻的大手微颤,强压着眼眶中冲起的酸涩,温声问:“这场雨不会太大,雨停后,昔儿可想出府走走吗?”
姜雪昔展颜点头:“女儿还想去一趟城外庄子,上次回来的急,有些东西未能带回来。”
“好。”姜正辅笑着点头:“那便去……今日去,明日返,勿要耽搁了后日拜堂。”
说着,望向方才严明离开的方向,道:“让他……让容济陪着你一起吧。”
姜雪昔应下,轻轻挽住父亲一只手臂,靠在他身侧,认真道:“阿爹,女儿从前不知可有同您说过没有……您当真是世上最好的阿爹了。”
姜正辅轻轻拍了拍女儿削薄的背,动作轻柔慈爱。
“我们昔儿,也是世上,最好的昔儿。”
风过,云散,雨休。
第220章 沉眠
当日,严明陪着姜雪昔离开姜府,去了城外庄子上。
不足两个时辰的路程,已叫姜雪昔疲惫到了极点。待到了庄子上,勉强用了些吃食后,便睡下了。
这般一昏睡,再睁开眼时,她只见窗外青黑一片,已不知是什么时辰。
室内留了一盏灯,她转了转头,只见床边有人在守着自己,他就这样坐在床边,头靠在床柱上,睡了过去。
姜雪昔伸出手去,手指轻触了触他满是倦色的眉心。
这轻之又轻的动作,却也叫他立时睁开眼睛醒了过来。
四目相触,他眼中不见丝毫初醒的朦胧,只有无尽温柔:“醒了?”
“我是不是睡了很久?”姜雪昔嘴角有淡淡笑意:“现下什么时辰了?”
见她要坐起身来,严明遂将人扶起,边道:“再有一个时辰,快要天明了。”
姜雪昔看向窗外,兴致颇佳地道:“那咱们去后山看日出可好?这么多年,我再未曾看过日出了。”
严明不多说,只点头应“好。”
女使青衿闻声走了进来,眼底虽是红彤彤的,却先露出了个大大的笑容:“婢子侍奉姑娘洗漱穿衣。”
姜雪昔点头。
青衿绕去屏风后,片刻后,捧着一套做工繁琐的青色深衣走了出来,笑问道:“姑娘可想试一试礼衣吗?”
所谓礼衣,便是喜服。
“怎么……还带上了礼衣?”姜雪昔颇觉意外。
“是我让青衿带上的。”严明笑着道:“正巧试一试,若有不合身之处,便还有一日修改的时间。”
青衿捧上前来:“姑娘试一试吧?”
姜雪昔抬手轻抚了抚那样式繁琐而精致的罗纱细绸青绿喜服,轻轻点了头。
青衿便将人扶去屏风后,为自家女郎里里外外、一层层仔仔细细地穿上。
待姜雪昔被扶着自屏风后而出——
“好看吗?”
“好看吗?”
她与严明几乎同时开口问对方。
姜雪昔看着也已换上了绛红喜袍的严明,笑着点头:“好看。”
他笑望着她,也点头:“好看。”
他走过去,朝她伸出了手。
姜雪昔将手递上,交由他握住的一瞬,被他弯身轻轻打横托抱而起。
严明将她抱到了房外备好的黄梨木四轮车椅上,蹲身替她悉心整理好裙裾广袖,复才推着人缓缓往后山而去。
待来至后山前,天光已经透亮,提灯在旁的青衿未再跟上去。
“容济,咱们还去那儿坐着吧?”姜雪昔伸手指向河边那块昔年巨石。
严明便将她抱过去,二人同坐,望向河那边的低矮青山——那里是朝阳即将升起的地方。
“一年之中,便数此时的气候最是宜人了……未进暑日,还有些凉意,景致也是最佳。”
姜雪昔望着四下朦胧景色,感受着此中幽静与生机,含笑道:“能在此时与我家容济同坐此处,静待日升,真是幸运。”
严明拥着她,使她靠在自己身前,道:“四季轮转,各有好景,往后你若不想住在城中,咱们便在这处庄子上长住终老。”
“终老啊……”姜雪昔轻声道:“我时常想,人活一生,不晓得有多少变故病痛……能平安终老,需得是多大的福气啊。”
她的福气也很大,但许就是太大了,于是太早便用光了,便只能支撑着她走到当下了。
这没什么可埋怨的,她已经比太多人要幸运了。
不知是否察觉到了她的想法,严明无声将她拥得更紧了些。
“容济,我好像又有些想睡了。”
“再等等,很快便能看到日出了。”
她微微扬了扬嘴角:“那咱们说说话吧……”
“好,我陪你说说话。”
“我给你看个东西……”姜雪昔动作迟缓地从袖中取出了一张水波纹纸,笑着缓声道:“你看了可莫要笑话我。”
严明接过,认真看着其上一行行纤秀的字迹,直到看到最后那一行时,眼睛颤了颤——找到岳言,知他平安,见他一面。
“这上面,皆是我想做之事。”姜雪昔拿手指轻轻点给他看,“生辰宴,去茶楼听戏,去西市,看戏法杂技……这些,都是阿衡妹妹陪着我完成的。”
“这最后一条么……也是得了衡妹妹指引。”
“衡妹妹,当真是我的贵人。”
“本只是想见你一面的……没成想,竟还能靠在你身前等日升,与你谈婚论嫁……”姜雪昔说着,笑了笑:“就是冲喜赘婿这个名头……实在不甚好听。”
“所以——”严明声线微绷:“你是故意拖延了婚期,对不对?”
“也怪白先生的药太好使了些,竟又让我多赚了好几日……”她的声音越来越轻:“我这一生,只到此处了,可你的一生还有很长的路……若我这么不管不顾地拖着你成了亲,之后的日子你要怎么过啊。”
“你休要说这些不中听的胡话。”严明握紧了她的肩,声音微哑:“婚聘已定,礼衣着身,天地山河为证,你已是我的妻子了。”
“这样啊……”姜雪昔轻轻闭了闭眼睛,允许自己沉浸于这份短暂却注定伴她长久的妄念之中:“好,那就这样吧。”
严明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与她一同看向青山后的鱼白之色。
“容济,还有一事……”
“你说,我听得清。”
“我知道,当年时家之事,你一直未能释怀,且认定是我阿爹从中使了手段,纵非主谋,也是帮凶……”她的声音很弱,还有一丝畏冷般的颤意:“我亦无证据可证阿爹清白,阿爹亦从不愿对任何人再提旧事……但是,我敢断定,此事必另有内情……他是我的阿爹,我知道自己的阿爹是个怎样的人。”
严明将她抱得更紧更贴向自己,下颌抵在她发顶。
“我知道,空口无凭,阿爹有诸多可疑之处……我也非是想要为他开脱……我只是不想让你错恨了人。”
严明闭着眼睛,低声道:“好,我记下了……我必会用心分辨。”
姜雪昔嘴角泛起一丝安心笑意:“如此……我便可放心了。”
“先不要说这些了。”严明道:“你看,太阳就要出来了。”
姜雪昔艰难地抬起眼睛,朝远处看去。
山后隐隐发亮,有一丝光芒破云而出。
应当,很快便能看到太阳了——她只能在心里这般说道。
因为她想留些力气,对他说一句:“容济,能将你找回,且与你待在一起这么久,我常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严明颤颤地在她额上印下一吻。
“如果你觉得尚且算是个好梦……那便一直做下去吧。”
他想再将她抱得紧些,却渐渐放轻了力气。
晨风轻拂,朝阳出岫。
万物初醒,亦有气息于此长眠。
姜家姑娘在成亲前一日离世而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师。
有人感慨遗憾,亦有人说些不合时宜之言,但这些均无人在意了。
严明不在意,姜正辅更顾不得再去在意。
严明将姜雪昔送回姜家之后,青衿取出了两封姜雪昔的亲笔信笺。
“这是姑娘临去庄子前写下的,让婢子于……于事后交给郎主。”
姜正辅看似镇定地接过,尚且未能读通文字之意,单只是看了一眼那熟悉的女儿家字迹,已有泪水夺眶而出。
宦海沉浮多年,丧妻而又丧子,至这般年岁,此乃平生第一次于人前失态落泪。
半晌,他艰难地闭上眼睛,声音悲颤:“我便知道……她是不愿让我亲见她离去,才寻了借口去了别庄。”
严明静静立在一旁,片刻后,朝那发髻花白的老人深深施礼:“雪昔说,令公本就不信所谓冲喜之说,此番不过是为成全我们二人……容济感激不尽。”
姜正辅站在那里,未有回应。
他拿着那封信笺,转过身,步履迟缓地走向了昏暗的书房中。
一贯镇定沉稳,不知经了多少大风大浪的姜令公,甚至无法亲自料理女儿的后事。
严明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将布置好的喜堂撤去,改换为了灵堂。
此举遭到了姜氏族人的声讨与奚落——
“分明还未拜堂,这亲事便做不得数,一个外人,岂能插手我姜氏家事!”
“什么甘心为昔儿冲喜,果真有那般痴情,又岂会在昔儿离去之后,尚有如此心力行如此大包大揽之举?”
严明对此充耳不闻。
姜正辅听闻此事,吩咐了管事,以“灵前扰了昔儿清净”为由,将一应族人轰出了府去。
次日,衡玉登门吊唁,于灵堂内待了许久。
裴家一贯以姜正辅马首是瞻,裴无双曾听衡玉提起过严军医与姜家姑娘之事,因此也跟着家中舅母一同过来吊唁。
看到了在旁守灵的严明,裴无双并未表现出与之相识之色。
阿衡告诉过她,严军医为了替姜家姑娘冲喜,改换了身份。
萧牧也差了印海前来——定北侯府虽与姜正辅不睦,但官场如此,凡事都有礼俗规矩需要遵循,此举便也不算醒目。
印海念了句佛,对严明道了句“节哀”。
裴无双的视线穿过吊唁的人群,看向了他。
印海有所察觉,转头看去,便撞上了那道目光。
姜正辅的身份摆在此处,前来吊唁者颇多,二人隔着熙攘人群对望着,女孩子微红的眼睛有着不同于往日的安静。
这份安静里,似乎第一次有了对生死相隔的思索。
铜盆里燃着纸钱烧料,棺前香雾袅袅,二人于朦胧间对视良久。
衡玉离开姜府前,女使青衿将另一封信交予了她。
在回家的马车里,衡玉打开了信细读。
信上多是对她的谢意及祝愿,字里行间,温柔暖善。
当真是一个温善到骨子里的女孩子。
衡玉不觉间湿润了眼睫。
古来有关生死二字,总有诸多和解的道理,其中总是满含禅意真谛。
可身为俗人,总是难以真正看破。
她与姜雪昔相识短短时日,尚且如此,更遑论是其真正的身边之人了——
姜家姑娘下葬前夕,姜正辅便病下了。
这一病久久难愈,一连十日余,早朝之上百官都未能得见姜令公身影。
几名亲近的心腹前来探望,见得那倏然染上了沉寂老态的令公,皆心生不安。
因此,朝中各派暗下难免起了些异样的声音,而又因姜正辅无后,以姜氏为首牢不可破的士族势力分布,便隐隐有动摇之象。
晚年丧女,孤身一人,故叫人唏嘘同情。
然而人情归人情,朝堂为朝堂。
东宫里的数位幕僚不止一次在吉南弦面前表露过看法——皆认为姜正辅于此时病倒,实为一桩利事。
若对方就此一蹶不振,趁此时机,东宫一派便大有施为之地。
除此之外,东宫近日亦在为另一件事做着准备。
“太子妃……这个时候要办诞辰宴?”宁玉听闻此事,有些吃惊,压低了声音道:“小玉儿,上回你和阿兄不是说圣人中风,已是动弹不得了吗……”
衡玉将诞辰宴的请柬合上,道:“此时诸国使臣都在京中,此前是圣人自己放出去的话,要大贺千秋节——如今这般局面,南境又起了乱事,皇室已是最忌露出颓态,所以太子妃这诞辰宴,哪怕是为给那些人看,也是非办不可的。”
太子妃的诞辰宴,定在了五日之后。
接下来数日,太子妃常是从早忙到晚间。
虽说并称不上是如何大办,但因此番参宴之人与往年大有不同,诸多细节免不得皆要一再仔细。
直到诞辰宴前夕,一切才总算大致敲定。
思及明日便是太子妃生辰,太子特意挤出空闲,与妻子共进晚食,嘉仪郡主也在旁陪同。
丈夫与女儿在侧,太子妃心情自是颇好。
然而饭用到一半,近日晨起之际那时有时无的不适之感,却忽地加重许多。
“阿娘怎么了?”嘉仪郡主见母亲面色不对,以手轻按住了胸口,不由地问。
太子放下双箸:“滢滢可是哪里不适?”
太子妃强压下胃中翻腾:“臣妾无妨。”
“可是近来太过操劳之故?还是请个医官来看一看为好——”太子说着,便吩咐了宫娥去请医官。
第221章 有孕
“臣妾当真没事。”太子妃有些赧然:“殿下好不容易得了空闲可以好好用顿饭,却叫臣妾给搅了……”
太子无奈:“说的都是些什么傻话,知晓你无事,我方能安心。”
太子妃不禁抿嘴笑了。
看着这一幕的嘉仪郡主,只觉习以为常。
从她记事起,阿爹与阿娘之间便是相敬如宾之余,却又彼此爱重。
小小的孩子尚且不知琴瑟和鸣为何物时,只觉得有这样一双父母,处处都是舒心自在的。
东宫里的医官很快便到了,待询问了太子妃近日不适之症状后,便替其把看了脉象。
见医官久久未语,似在反复确认着什么,太子与太子妃互视一眼,皆有些不安。
“贾医官,我阿娘到底是怎么了?”嘉仪郡主也察觉到了不对,开口问道。
“回小郡主——”再三确认无误后,医官面上露出了喜色:“太子妃这是有喜了!”
而后便朝太子二人施礼:“恭喜殿下,恭喜太子妃。”
四下倏地静住。
太子与太子妃怔怔地看着对方,一时皆忘了该如何反应。
这个可能……似乎离他们已经太远了,远到像是一份妄念,寻常已轻易不会往此事之上去做联想。
“有喜……是何意?”见父母神态不对,殿中的嬷嬷与宫娥也都屏息一般,嘉仪郡主试探地问。
她还未至十岁,又因东宫里没有其他孩子,她便未有机会听到过这两个字。
“郡主有所不知……”太子妃身边的乳母项嬷嬷回过神来,欣喜激动不已:“有喜便是……便是太子妃有喜了!”
嘉仪郡主:“?”
还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但见项嬷嬷激动成这般模样,又在看向她阿娘的腹部……
嘉仪郡主瞬间懂了,惊喜地道:“是说阿娘……有身孕了?”
“正是!”医官笑着点头。
太子这才忽地露出一丝笑意:“赏!”
项嬷嬷会意,立时让人给医官备赏。
“多谢殿下。”贾医官笑着施礼,而后道:“眼下看来,胎象一切都好,然太子妃多年来身子一直略有亏虚,此前又曾……落下过病根,此番再次有孕实乃幸中之幸,上天庇护东宫,故而于养胎之上,较之常人便还需多加上心。”
太子笑着点头:“如此便劳医官开些安胎的方子!”
医官应下,立时去开了方子,又于饮食起居之上细细叮嘱良多。
项嬷嬷满面喜色地亲自将贾医官送了出去。
“滢滢……”太子走到太子妃身边,轻握住她一只手,却是一怔:“你怎么哭了?”
“父王还用问么,阿娘定是高兴的哭了呗!”嘉仪郡主笑着走过来,眼睛亮亮地问:“是吧阿娘?”
太子妃破涕为笑,轻轻点头。
太子朗声笑道:“是,吾还不如仪儿聪慧。”
“如此说来,我岂不是就要有弟弟妹妹了?”
太子笑着看向太子妃:“是,有人陪仪儿了。”
“殿下,还不知……”太子妃笑了笑,不敢说不吉利的话,却也因前车之鉴不敢报以太大希望。
太子明白她的不安,握着她的手道:“医官都说了,胎象一切都好,既如此,你只需安心养胎便可。”
说到此处,太子妃看向了贾医官方才留下的养胎方子。
“待我有了弟弟妹妹,那我便要做阿姐了,到时我定会好好地照顾他们,保护他们!”嘉仪郡主凑到太子妃身边,挽着自家阿娘一条手臂,满眼希冀地道。
太子妃笑着轻轻抚了抚她的头:“仪儿乖。”
“不。”太子看着女儿,笑着纠正道:“照料保护他们,是我与你阿娘的责任。我们仪儿,只需做自己想做之事即可。”
“可仪儿就是想要保护弟弟妹妹呀。”嘉仪郡主不假思索地道:“待仪儿长大些,还要保护父王,保护阿娘!”
太子眼底笑意更深了些:“好,只要仪儿想,那便去做。只是还须知晓,日后若想保护更多人,便还需强大自身。”
嘉仪郡主目色灼灼地点头。
项嬷嬷送罢贾医官折返回来,便见得那一家三口依偎在一处说话的温馨画面。
嘉仪郡主被送回去歇息后,太子拉着太子妃的手走进内室。
“殿下,此番或要多谢吉家娘子。”太子妃从喜悦中稍稍回神,笑着说道。
太子扶着她在榻中坐下,几分不解:“吉家娘子?”
太子妃轻点头,将衡玉此前送方子之事言明。
“……自那后,我便停了所有的汤药与药膳,只用了吉娘子递来的那张方子。”太子妃笑着道:“无论是不是巧合,都要多谢吉小娘子。”
太子点了头:“是,当谢。”
片刻后,有些好奇地问道:“吉娘子这方子,是由何处而来?”
“据说是从一位擅长调理之道的老先生那里讨来的。”太子妃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似乎专擅的妇人调理之道。”
太子听得这后一句,点了点头:“原是如此,吉娘子实在有心了。”
而后看向太子妃,温声道:“明日便是诞辰宴,今晚早些歇息,明早不必急着起身,左右宴席设在晚间,白日里一应事务尽可交由宫人去办。”
太子妃点头应下,轻轻抚了抚尚且平坦的小腹。
京城定北侯府内,萧牧刚被请去萧夫人院中。
“母亲唤我来此,不知是为何事?”
“我特地让你来瞧瞧今日我买回的这些物件儿,快过来——”堂中,萧夫人站在一堆大大小小的锦盒匣子前,冲儿子招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