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膝下的三娘王可贞,更被誉为“王氏姝丽,书画双绝”。
那位夫人听后暗自啧舌,总归不能相信,那傅女娘当真那般出众么?真是那样的话,太子殿下又怎会弃她不顾,移情别恋?
杏坛外泓光如洗的水榭边,有一座用细容纱支起的避尘宝帐。
帐中坐着一位身穿小春泥金地广袖纱袍,戴护梁冠,踩高笏履的年轻郎君,高贵俊雅,却神色紧张,不时向林苑入口处张望。
对面坐着的少女年才十三四,青螺小髻桃花妆,皓雪素腕双跳脱,一身玫红色的窄襦反抱腰彩,下系八破石榴长裙。见场中的郎君名媛个个都心不在焉地等着,少女不开心地嘀咕:
“不就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嘛,有什么可好奇的。”
“小五,慎言。”年轻男子道一声。
这兄妹二人,正是二皇子李星烺与五公主浈和。
二皇子今日是奉他母妃之命过来的,出宫前,萧氏特意叮嘱他关照傅娘子,万不可让傅娘子靠近水边池边。
同时还要盯着皇后娘娘的内侄崔郎君,莫让他单独接近傅娘子。
这两句话语焉不详,可李星烺在宫中多年,一怔之后便察觉了其中的意思。
他愕然的同时,也觉得中宫的胆子太大了些,心思太下作了些。
关于那位傅娘子,李星烺知道她乃自己未来的皇嫂,兼之显阳宫那边有意防着毓宁宫,所以他与她从小到大见面的次数,其实并不多。
每年宫宴上瞧见几回,李星烺对那个小女娘最深的印象,便是觉着,她真像一朵软软的云,同稳肃的二姊、跳脱的五妹不同,同宫里任何一个女人的质气都不同。
她的那份干净,飘在云端,仿佛根本不该属于这座皇宫。
李星烺觉得傅娘子不该遭受如此对待。
他余光扫向几丈外的席位。
那里跽着一位突额宽腮,面傅厚粉的郎君,身上那身绀蓝色的褒衣直如刚从染缸里捞出,蓝得眩人眼目,正是小庾氏之子崔愉。
崔愉今日到此,心中也是没底。依他的家世背景,往日间是不配和王谢子弟同席的,那些个华宗骄子,也不屑带他玩。这回家里却不知用什么法子,给他和妹妹弄到了一席之地。
来前皇后娘娘还
特意召见了他,悄悄嘱咐他,若有机会,不妨与傅娘子攀谈几句。
可他阿母却耳提面命,让他务必离得傅娘子越远越好,万万不可招惹。
崔愉满脑子糨糊,人还没见到,先觉得自己身上仿佛有几道不明的视线,如芒在背,浑身都不自在。
崔馨坐在兄长身旁,也是一脸郁郁。
她先因与刘家退婚丢脸,不欲前来,可又一想,今日是王家做东道请傅簪缨,心里头隐隐感觉太子表哥定也会来。
其实她的想法很矛盾,若她笃定太子厌弃了傅簪缨,那么太子不来才是对的。
然而崔馨说不清哪里来的预感,还是打起精神,又是朱砂面靥,又是飞霞妆地倒腾了一番,早早便来。
到来之后,那些一等世家的贵女也不大答理她,崔馨又自顾自气愤,手里揪着柳条,怕人听见,咬牙低咕:
“都说士庶天隔,互不相通,傅簪缨和家族闹翻的事早传遍了,今日士,明日庶,便是一文不值!就这么着,也值得王家巴巴地延请,看来这自诩清高的门户也不过如此。”
说着,却见崔愉蓦地屏住呼吸,直着眼看向前方。
崔馨奇怪:“大兄,你看什么?”
她目光随他望去,亦是一怔,随即,滔天的嫉妒之火自她眼里升腾。
只见游苑入口处,一位白衣女娘与一位红裙少女联袂而来。
那红俏丽多姿,宛如鲜活的一团火烧云霞,那白,却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捧冰雪,如天外客,沁人魂骨。
及至婢子仆妇们簇着那雪裾曳履的女娘走近,八角亭中,一向被人誉为“双姝并蒂”的王氏女与谢氏女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赞叹之色,会意一笑。
珠玉在前,可退避一舍。
若春日宴上早有此女,想必双姝之名不复存在,三足未必鼎立,一冠可压群钗。
少女原是,暖金轻铸骨,寒玉小凝肤。
那女子,原是女子见了,都会轻怜的女子。
偌大乐游苑,仿佛被仙人下了个避声罩子,顷刻间鸦雀无声。
众人连呼吸也不觉放轻,唯有薰风吹拂,袭她雪袂轻裾。
不知是谁突然轻笑了一声,打破岑寂,却是怪声怪调:“奇也怪哉呀。”
真是奇怪,风闻太子殿下近日患上了不明缘故的头疾,有无一种可能,是眼疾连带所致?
否则,根本解释不通,太子为何舍明珠而取米粒呀。
曲水边的一块大青石上,一个身披水墨单衣道袍的年青人懒卧其上,丰神逸采,风流相放,才服五石散,又饮葡萄酿,望见簪缨,摇头嗤笑: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之不芳。”
这醉语讥得人太狠,但也没人敢阻止。只因他是王丞相最宠爱的幼子,一向如此荒诞不经,放浪形骸。
第35章
一阵风吹得众人醒了神, 岑寂的园林陡又热闹起来。
早有三四名女郎上前迎接,及近,看清簪缨容姿, 更觉昳丽怡人。
“原来这便是簪缨妹妹, 看来这些年城中各色的诗酒花宴, 竟失色久矣。妹妹合该早出来走动的。”
簪缨只觉香风扑面,下一刻便被一众云鬓飞髾围了个圈儿。
只见说话这女郎身材高挑,顾盼生辉,墨发挽成双鸦髻,一只金葫芦长钗斜插入髻,别有精神。听了王蓿介绍, 簪缨方知她便是鼎鼎有名的谢氏才女谢既漾,忙福身道:“见过谢家姊姊。”
又向她身旁的王可贞见礼, “见过王家姊姊。”
“今日来游玩, 尽兴方好,且别多礼。”王可贞见这小女娘团团见礼, 丝毫不乱, 仪态端雅之外,又透出几分纯稚意气,甚是喜爱, 当即牵了她,向两氏主母所在的帐子行去。
见簪缨莲步袅娜,王可贞笑眼蕴含怜惜, 刻意随她放慢步子,口中道:“慢些走也不妨。”
谢既漾从旁打趣:“妹妹别信这个画痴, 她八成是见美技痒, 瞧上了妹妹, 盘算着摹你入画呢,你可千万别应她。”
簪缨此来之前,想过王氏做东自然会待客周到,却没想到她们这般热情,一双桃花眸也浮出浅浅笑意。自道:“早闻诸位姊姊高名,相见恨晚,簪缨不才。”
说话间到了诸位夫人跟前,簪缨又是一通拜见。
方才在远处遥望,众人赞叹的是她冰雪风神,及近,那张皭然无瑕的面容映入眼中,却不是乍一眼惊心的冶媚妖艳,而是令人如沐春风的明光怡美。
众夫人中没见过这小女娘的,自然在心中惊叹,然当日在华林园中见过簪缨的,亦觉惊艳。
只因那日簪缨尚留着额发,含蓄不露,今日她改换发型,长发逸带,竟是恍如变了个人。
真是一派好姿容。
当听闻她身边那位红衣女娘自称江乘顾氏时,在场夫人们又是一静。
她们之前见这小娘子年纪虽轻,风采却秀丽,原以为是傅娘子的家里人,不成想却是顾公的孙女。
众人不由想起,卫皇后薨逝那年,江南第一世家顾氏家主顾沅,率整个顾氏宗族迁出建康,避入山林。逼得陛下险些下诏罪己,苦苦挽留,顾公仍不回首,声称有生之年决不再踏足京城半步。
而今,顾家的女娘,却陪着与皇室退婚的傅氏女赴乐游之宴,且样态亲密,情同手足。
这是顾氏在表示,这位缨娘子,有顾氏护着了。
二皇子在帐中,远远瞧见簪缨被众星拱月地围拢着,身边既有顾氏女,身后又有便服戍卫,便知母妃顾虑的事,顾氏家主与大司马早已洞若观火,解嘲自笑,“看来是用不着我了。”
“宁馨儿,莫站着,快来我身边坐。”
那厢主帐之中,程蕴面带慈色,向簪缨揽袖,又命女使引顾娘子上座。
簪缨记得这位喜佩五兵佩的谢家主母,当日在华林园曾关怀过她,依言入席。
程氏不由分说拉过簪缨的手,仔细观了观她的面色,连道几声好,“那日在宫里,不期有那般变故,没能帮上你什么,孩子,你莫怪我。”
簪缨不料谢夫人开口先是道歉,轻轻颔首:“谢夫人言重了。”
“你别与我见外。”谢夫人见状苦笑,叹息一声,“娘子许是不知,当年我与你阿母也相识的,虽不及卫娘娘与你母亲那般好,亦是钦慕唐夫人风采,心向往之。”
簪缨目光微亮,轻道,“原是如此。”
怪不得那日邱氏跪在门外,谢家也来声援。
“是啊。”程氏目色深深地望着这命途多舛的小女娘,从前她住在宫里时,自己心头的这
点事,说不得,如今说出来却不当什么了。“你小时候,我还进宫去瞧过你,每每带着家里的几个小郎小女,想着让你多些玩伴。有一回,我家二郎与你分食一饼,被皇后娘娘看见了,自那日后,中宫便很少召我入宫了,即使进宫也瞧不见你,不是推说你在练字,便说你在午睡。”
程氏微微一顿,“皇后娘娘这是存了疑虑啊,我们谢家不怕什么,但我担心你日子过得不安稳,平白惹些闲事,此后便也不至玉烛殿了。”
可这些年她对于宫里的那唐氏小女娘,一直是惦记的。
簪缨头一回听到此桩内情,默然听罢,暗中捏住了掌心。
庾氏原比她想象中更严防死守,更不可理喻,连垂髫小儿共吃一块糕饼的寻常事,也会引来她的防备。
她道:“分饼而食……是我几岁之事?我竟都不记得……”
“这有什么的。”谢夫人爽朗一笑,唤声:“二郎过来。”
一位穿白纱襕,笄远游冠的玉面郎君应声转过隔席的山水幛,修身细腰,立如松竹,年在弱冠上下,正是谢二郎谢止。
方才的话他原是断断续续听见了的,看见簪缨,微敛视线浅笑,“见过傅家妹妹。”
簪缨见此人立如松竹,容止合度,起身回以一礼:“见过谢郎君。小女已非傅家人,郎君不必客气。”
她并不忌谈此事,不大不小的声音传了出去,周遭之人交换眼色,面色各异。
谢二郎一愣后,倒是笑了,道声也好。又温声道:“今日的柰果是新摘的,世妹不妨尝尝。”
“二郎。”正这时,被他撂下半盘棋局晾在那里的三五好友也投子过来,都是世家子弟,口中笑道:“二郎何不为我等引见引见?”
他们也无狎谑的意思,只是对这位从不现身人前的小女娘好奇,本身又放荡惯了,结果被谢止回身一手揽着肩一手勾着背,通通给拖走了。
“这些后生,”程氏失笑,怕簪缨不适,拍拍她的手,“他们就是这样子,不用理会。”
簪缨感受得到谢氏母子的善意,回以一笑。谢既漾怕她与长辈坐着发闷,又带着她与顾娘子到曲桥上的一个精巧小亭子中,赋诗作乐。
那亭中石桌上笔墨齐备,已有作成的诗赋数首,清风徐来,吹动花笺,以青瓷阵纸压之。王可贞拈着一管纤细紫毫,为簪缨铺了一张泥金桃花笺,和气道:“咱们今日既是赏荷,便以荷为题,妹妹赏篇墨宝,好让我等拜读,也算共襄良辰了。”
世家女子从小便学五音六律、诗赋文章,所以王氏女自然而然便认为簪缨同她们一样,寻常在宫里是吟诗取乐消磨时间的。
一直桥底柳荫下头,看不惯傅簪缨被追捧,又凑不上来的崔馨听到这句话,终于逮到机会,高声笑起来:“王家阿姊才高八斗,以己度人,却是平白抬举旁人了。傅氏腹无点墨,哪里作得出诗呢?”
簪缨低眸瞥去一眼,神色未动,谢既漾先皱了眉:“纸笔在此,不然崔娘子上来作上几首,好教我等品评品评?”
崔馨虽会作诗,可在二姝面前,哪里有她舞文弄墨的份儿,被顶了个倒噎,气不过地将矛头转向傅簪缨,皮笑肉不笑道:“傅娘子,还是你来吧,说不定你出宫这几日,学问就突飞猛进了,也未可知呢!”
“小妹少说两句。”崔愉在旁劝她,抬头见亭中那位乌发白衣的女娘,不施粉黛,粲如明珠,又心跳怦然地垂低头,又说了崔馨一句,“你莫说话了。”
气得崔馨直跺脚,“大兄,你究竟是哪边的。”
簪缨不理这对兄妹,坦然对亭中的女郎们一笑,“我不通诗书,还是姐姐们作吧,我从旁学习。”
“这……”一位女郎转眸打圆场,“不作诗,其实作首小赋也可,寓景抒
怀都是一样的。”
簪缨轻声问道:“何为‘小赋’?”
她的语气软柔天真,并不因自己无知而羞赧,不懂就问。可女郎们听到这话,却齐齐沉默了一下。
所谓小赋,便是将汉赋楚辞中现成的句子集出八句来,凑成一篇,只要诗意一致,也算有几分趣味。这都是淑媛圈里约定俗成玩烂的玩意儿了,只要读过几首赋,即使不会作诗也能搪塞过去。
簪缨听过解释后,哦了一声,慢道:“我只读过诗三百,怕是不能成。还是姐姐们作吧。”
亭中数女对视一眼,都是有成算的人,闻言几乎立即察觉了不对。
听说皇后娘娘年轻时也是吴郡才女,雅好诗赋,不是说她对傅娘子视如己出,悉心教导多年吗,怎会连如此简单的东西都不教她?
崔馨不知众人心中所想,见那亭子里默无一声,十分畅快,继续揭她老底:“傅娘子不会作诗也罢,不如抚琴一首?对弈一局?或作画一幅?哦,我却忘了,这些傅娘子也真不拿手。”
“琴棋书画,我确不精通。”
簪缨不痛不痒地回了一句,持扇垂眸:“比不得崔氏家学渊源,待客时将一室名家墨宝尽数撤下,想是画技超绝,以白壁为幅,忍不住当着客人的面献丑?”
“你!”
这句话正正踩在崔馨的痛脚上,让她瞬间又想起刘家上门纳吉那日,家中的狼狈丑状,脸上火辣。
她知道傅簪缨打小就是闷葫芦一个,被自己阴阳怪气地揶揄都听不出来,遇事只知往太子表哥身后躲,她怎么也想不到,退了回婚,丢了回脸,这丫头怎么跟脱胎换骨似的,嘴皮子变得这么利索了。
她红着脸“你”不出个所以然来,忽听曲水边的大青石上,一道清朗的声音慨然笑叹:“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簪缨不曾读过《离骚》,却也听出了,这是讥嘲订亲的新妇被郎君抛弃的意思。
她投下目光,只见那青石上横亘着一袭水墨色的长袍,衣带松散,微露胸膛,叶隙间洒下的阳光缀在其上,碎金点点,交错漫澜。再往上的视线却被亭栏所阻,看不见这人的面目。
王可贞却是一下子听出来,说话的正是自家行事荒诞的五弟,柳眉轻锁。谢既漾已面色不善,振袖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五,滚起来道歉!”
簪缨本没放在心上,被谢氏这一喝,反而没防备地瑟了一下。
谢既漾却已拉着她走下长亭,修长的指尖,温暖而柔软,到得大青石前,厉色道:“今日是你王家做东,如此无礼,便是王氏待客之道吗?”
那王五郎嬉然爬了起来,端的是冠歪襟散,洒然一揖,咧唇一笑:“谢姊清谈第一,弟不敢攫锋。姊亦知余酷爱离骚,随口一吟罢了,不当事,不当事。”
谢既漾冷笑:“挥塵尚有卫十六,他回了京,我不敢居榜首。你道不道歉?”
簪缨听她忽而提及卫觎,心中一动,更奇的是这位谢姊姊敢公然呼他序齿。
晃神之间,却觉酒气扑面,原是王五郎弯腰凑近了脸,正笑眯眯地瞧她。
谢既漾大气,欲护着簪缨,簪缨的手臂忽被人往后一拉,一只玄袖在王五郎身前一挥而过,隔开了他。
一道沉哑的声音:“道歉。”
王五郎与谢女娘面色微变。
簪缨不用回头都辨得出这道声音,眸色由淡转深,先已道:“李景焕,可松手。”
就这六个字,让听到这边动静的游冶士女们一静,再静,终至鸦雀无声。
都说太子殿下移情别恋,他今日不请自来,已属十分离奇,更可怕的是傅娘子,
她怎么敢当众直呼那三个字?
连名带姓地唤出东宫名讳,是大不敬。
李景焕一身金银镂朱色绛纱袍,贵气凌人,凤眸却挟着隐忍,被眼前这片胜雪的白迷了眼。
她又穿白衣。
却如此张扬艳丽,像雪白的蝴蝶挣开了茧,不再似从前柔弱。
他望着簪缨那张脸,好像第一日发现她透骨生香的美,目光渐渐地生出痴迷。
下一瞬,他头骨如被尖针刺入,痛得李景焕猝然低哼一声。
这种毫无征兆的巨痛,李景焕已经经历过几次,然而当下一次发作时,仍如雷劈一样疼得难以忍受。
他发白的唇角却微勾,眼眸浮现一丝癫狂。
他终于确定,他的头疼与阿缨有关,他每见她一次,便会头疼一次。
第36章
这几日, 李景焕脑中不断闪现阿缨手臂烧伤,一回一回剜肉的场景。
冷宫荒殿,残烛薄衾, 那个骨架支离的女子就困在他的记忆里, 血,从她手臂上一次一次地流淌下来,从未有过愈合。
李景焕不断提醒自己,那只是个噩梦, 阿缨连被蚊叮的疼痒都受不得,怎可能忍受得了那般刮骨的疼。
但阿缨性情的变化,对他的态度从过去的形影不离到如今的厌恶排斥, 这种种反常,又仿佛告诉他,其中有所蹊跷。
万一那不仅是个梦……
李景焕不让自己想下去,忍着头疼低语, “阿缨,你不应来此。”
卫觎不是声称对她庇护得紧吗, 怎会放任她独自面对这些人的视线,受这些人的讥嘲。
簪缨满心的好兴致顿扫一空, 冷脸扯回衣袖。
旁人不敢插嘴,独顾细婵看看太子,又看看簪缨的脸色, 不动声色向前挡了半步。
温软柔腻的触感在指尖消失,李景焕手指下意识一紧,怕弄疼她, 忍痛松开手。崔馨在一旁早忍不住了:“傅簪缨, 你竟敢直呼太子殿下名讳, 你眼里哪还有天家威仪?”
“闭嘴!”
李景焕怒视崔馨,眼里怒焰嚣天,那一瞬的凌厉,好似一尾恶蛟潜在他眸底深渊,寒戾异常。
崔馨登时吓得倒跌几步,心窍冰凉,“表、表哥……”
“天家威仪?”簪缨偏要接下话去,含笑轻念。这四个字,可谓她今日听过最好笑的笑话了。
她在宫里居住十余年,旁人眼里尊贵不可企及的帝王皇后,在她眼里,不过如家翁家媪一样寻常。只不过从前,她以为那是对慈爱亲切的父母,如今,只当作一对糊涂夫妻罢了,何处值得敬怕一分。
至于李景焕,簪缨轻瞥神色难堪的崔馨,“李景焕这个名字,唤不得么?我不称太子,只因在我心里,他——”
不配。
“阿缨。”李景焕上前遮住她的尾音,少女身上的清甜芳香,丝丝缕缕地钻入他呼吸,如嗅鸩毒,越沉迷,头盖骨越是疼得似要掀起来。
可李景焕始终维持着一抹孱弱笑意,“别这样,对你不好。”
她可以骂他,但入了这么多耳目,会伤到她自己。
崔馨已在心中尖叫:她又叫!她又叫!谁都不敢直呼表哥名讳,她凭什么有恃无恐!表哥为何吼我却不生她的气!丢脸死了!气煞我也!
她手中好端端一条丝帕被扭得变形,一张精心装扮的飞霞红妆面,这会儿憋得有如猴臀,也没人理会她。
却说李景焕上前一步的同时,簪缨早已蹙眉后退,顾细婵同时迈前一步,对太子福身倩笑:
“小女子给太子殿下平安。阿缨,这边怪热的,咱们去王夫人那里歇歇吧。”
同时李星烺也带着浈和过来,目光不动声色地掠过傅小娘子,打个圆场:
“想是皇兄今日闲暇,也来游览景致,弟在杏坛边设了宝帐,有美酒佳酿,不如皇兄赏光,共饮一番?”
李景焕冷笑,所有人都在护着她,自己倒成了个恶人。
他点指按了下眉心,回袖,当众向簪缨叶手一揖,声轻气柔:“孤当日在华林园伤了傅娘子的心,今日,特来向傅娘子赔礼。”
看着太子当众折下腰去,周遭响起一片倒吸冷气声。
太子殿下一向以稳重沉傲之姿视人,此日当众向一女子折腰,过后京中又要添桩谈资了。
谢夫人与王夫人坐在那亭中,远远瞧着曲桥上人影攒聚,按理说,应过去拜见太子,可太子殿下明显是冲着簪缨来的,又不好过去。
谢夫人忧心忡忡,“这位殿下倒真舍得下脸,不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王夫人秀目微凝,“便看小娘子如何应对了。”
簪缨没有应对,她没兴致在此陪人做戏,随他躬在那里,转身便走。
今日的集会到此,也是意兴阑珊了。她携着顾细婵,对站在外围的几位女郎歉意一笑,打算去向王夫人告辞。
才迈出步子,只见一溜人烟顺着曲桥趋步而来,阻了她去路。
同时一道尖柔声音响起:“皇后娘娘为傅娘子添几样筵礼助兴!”
簪缨冷冷扫眉,看见显阳宫的佘公公带领几个小黄门,捧盒而至。
她心想,这对母子真是一路作派,暗地里祸害完了人,明面上又摆出诚意十足的架势,伏低做小,示众于人,给她搭出个台阶来,示意皇家已让步至此,她再不就坡下来,便是不恭不顺。
可她偏就不恭不顺了,又能怎样?
簪缨正待开口,忽闻乐游苑入口处,传来地动山摇的一声呼喝。
随即便见一排形状清奇而诡谲的巨形山石,流水一般流入园中,景象蔚为壮观。
细看,才发现那奇石之下,有一排肤色黝黑,发盘螺髻的僧祇奴举臂托石。
僧祇奴后,又有一排新罗婢,手捧玉盒次第随上,玉盒敞开,卧在黑绸底上的山参洁白如玉,须蒂分明,根根皆是百年老参。
新罗婢后,又有一名弱骨丰肌的青袍道童随行,双手托着一只金丝楠木盘,上叠一件法金道袍。
场中人面对这赫赫声势,议论纷纭,不知其所由来。
王夫人不禁挽帛站起。
一长须佝偻老者最后至,长眉蜂目,其声如鸷,扬声向此间东道禀明:“三吴商人檀棣,敬呈王氏主母。敞家主多谢王氏作东款待自家甥姪女,无以答谢,略献薄礼。上呈山石数樽,土参几盒,九莲峰张天师加冠日所著旧袍一件,略表心意。”
末了,老者不紧不慢地补充一句:“商门习气,不知高低体统,还望贵人不弃。”
簪缨眼中闪过一缕茫然,不动声色地注视蜿蜒在青石道上的一众健奴纤婢,与那名眼生的老者。
周遭士女更为哗然。三吴乃是南朝第一富贵地,商船如织,金镒磊砢,可与全盛时的汉朝两京相媲美。吴兴、吴郡、会稽是为三吴,平常人士作自身介绍,吴兴人便是吴兴人,会稽人便是会稽人,从未有用“三吴商人”,一语囊括三郡者——若有,那必然便是三吴首富檀棣。
这位叱咤商道的大富商,却为何认傅娘子是自家外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