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小娘子已嘱咐过好几遍了,放心吧,我知小娘子担心何事。小娘子当知晓,所谓‘唐家财库’,并不是杵在京城哪个坊市里一座不动的银仓子,那是东市西市、瓷窑矿脉、船场牧场,四通八达,南北行商便是闭着眼也认得咱们唐记的花押。”
她伸出一根指头向上指指天,将声音压低,“那头便是想强占,抄,可抄不完;想罗织罪名整倒唐家,唐记旗下各路的大查柜之间都是财账独立的,断一尾,又是一个整体。咱们是不怕的,可若天家与商贾争利的风声流传出去,小娘子想一想,南朝富豪何止我一家,富商们岂不会物伤其类,心有戚戚,到那时,何人还敢在天子脚下做大生意?”
说到底,当初唐夫人与卫后娘娘订约时所打造的那把白玉钥匙,并非是开哪间特定府库的钥匙,而是一种象征。
后来庾氏入主中宫,想要接手抚养小娘子,唐氏也与皇室约定得明白,必须待小娘子平安长到十五岁及笄,与太子殿下过了定礼,唐氏方能授出财权。
真正的钥匙,是小娘子这个人。
簪缨听罢,吐出一口气,转头望向堂外的碧蓝高天。一对娟细的黛眉下,女子澹澹的眸色仿佛欲生光束,上接九霄,“是啊,该头疼的是他们才对。”
“还剩两日。”
还有什么招数,让她看看。
王三娘会见簪缨不成,传到傅府傅老夫人耳朵里,愤然一叹,便知这些小辈都是不中用的。
还得她亲自出马,使出最后的一招绝杀。
只是一件,那贼丫头先头两回都闭门不见,若见不到面,自己又该如何用剔除她父女二人族籍的事拿捏住她,令那丫头顺从自己呢?
傅老夫人面沉似水地思索半日,计上心来。
于是次日正午,这个时辰乌衣巷的官宰该下朝的都下朝了,各门各户的午食该上桌也都上桌了,正是阖家在府的时候,一辆青帷马车晃晃悠悠行过朱雀桥,便入了乌衣巷。
车门一开,下来的只有傅老夫人与两个婆子。傅老夫人今日来此,谁也没告诉,身上着一件素色直领长裾,手拄一只白柳拄杖,越发显出一种孤弱的味道。
她抬头望着那高高的门楣,干瘪的嘴角一撇,将拄杖重重往青石砖上一定,随即放声哀哭:
“缨儿,我的缨儿啊!你与祖母闹脾气、与你兄长赌气,要搬出来住,祖母都依着你,可你为何要说出与傅家断绝血脉这样伤人的话呢?你从小失去怙恃,一个人在外零仃仃的,可叫祖母怎么心疼才好?”
这一嗓子先声夺人,长巷中几座府邸的门房都探出头来,诧然顾望。
傅老夫人身边的王媪立即接过话,扯着嗓子,向眼前那道朱漆大门哭诉:
“小娘子,老夫人这几日惦念你惦记得食不下咽,昨日夜里梦见了你,醒后担心你一个人在外头吃苦,还哭了一场。老夫人年高,经不起这般大痛大悲了,想当初三爷在时,何其纯孝,小娘子哪怕念在你阿父的份上,也该尽尽孝心,随咱们回家才是啊,何必让外头人看了笑话?”
“三郎……”傅老夫人仿佛被戳中痛肋,捂住胸口,嚎啕一声,“我可怜的三郎,可怜你天寿不永,来不及教导女儿,如今却纵得她欺父灭祖,自请族谱上除名,不认我傅家了。缨儿,你如此胡闹,是要将祖母的心肝摘去吗?”
阵阵嘈杂声,很快传入中宅。
春堇慌慌地迈进东厢给小娘子通信儿,“傅老夫人今个是吃了什么药,和两个婆子在外头你一言我一语的栽侮小娘子,也不想想左邻右舍住的都是何人,这还了得……”
簪缨跽身坐在案前,手边是一本有她阿父批注手迹的战国策,旧书已然泛黄,正是那日从蕤园搬出来的。
外头那些吵闹,她零星听见几句,深黑眸色隐隐然,当心地将书卷放在几案上。
用指腹一点点抚平书皮。
“姊姊,不急。”她声音轻糯如常,“为我倒盏茶来。”
“啊……”见小娘子脸上喜怒不辨,春堇一时摸不着头脑,脚底绊了一下,回身去找茶壶时嘴里还着急,“倒是快些找人让那虔婆住嘴为是,小娘子的名声要紧……”
她话音未落,陡然又听大门外传出一道凄厉的嘶喊:“难道真要祖母给你跪下,求你不成?好,祖母这便跪一跪你!”
第25章
喊声传进内宅, 簪缨眉心一跳。
任氏跌着掌咬着牙跑进来:“小娘子别怕,我这就去把那磔死弊老媪骂走!好黑心肝的东西,她做此作态, 不就是想给乌衣巷里这些大家士族的人听, 想拿礼义孝道的帽子压死小娘子吗?傅家大小是个名门, 她堂堂一氏宗族的老太君,居然脸都不要了!我呸!”
说罢踅身便去。
簪缨抬起眸子,慢慢道:“任姊姊别去。且由她多跪一阵,不好么。”
任氏和春堇都愣了一愣。
却见簪缨接过青瓷镶金沿的茶盏,觉着茶气热, 小小抿上一口, “让人去瞧瞧, 她是真跪还是假跪。”
任氏心忧道:“小娘子可莫在这当口赌气, 那老太婆就算跪死也不当什么, 可外头那些红口白牙,惯爱颠倒黑白,一旦传扬出去, 小娘子的名声怎么办?”
春堇在一旁气得眼圈都红了, 跺脚说是啊, “这不是成心折小娘子的寿吗, 世上竟有这样欺负人的。”
“折寿吗?”簪缨神色纯真,巧得很, 这一世她最不怕的便当属这两字了。
她一字字的, 像玉珠落在冰面上溅起的碎冰, 轻而冷:“我阿父的生母早亡, 那位才是我的亲祖母, 外头那个, 折不着我。不是我逼她跪的,是她为逼我而跪的,既然做戏,便该做足全套吧,任姊姊帮我出去看看。”
任氏见小娘子非但不慌,反而镇定自若,呼出一口气,心里一寸寸地也定了。道一声好,依言行事。
那傅老太在外头自然不是真跪,只是虚张声势,为逼出傅簪缨现身见面罢了。她身子往下一拗,早有婆子们在旁接着,同时慌声大喊:“不得了了,傅小娘子忤逆尊长,逼得老夫人出此下策!”
她们今日来此,压根不是为了与傅簪缨冰释前嫌的。依傅老夫人的心思,施恩,何如施威,是以这些婆子出门前得了老夫人的指令,自然极尽威逼势诱之能事。
然干打雷不下雨了半天,除去宅门口几个探头探脑的小厮,并不见正经主子露面。
傅老夫人心恨臭丫头真沉得住气,眼见此计不成,便想起出门前那个人给出的一策,再想想长子配享太庙的哀荣,她心一狠,牙一咬,摆开两个奴媪,双膝货真价实地跪在青石道上。
“你不见我,祖母便在这里长跪不起了!”
“真跪下了?”
堂屋里,听到这个回信的簪缨眨了两下眼,又叫春堇添了回茶,慢慢品呷,不时看一眼滴漏,仿佛在计数着时间。
一盏茶过去了……
两盏茶过去了……
府外巷道上,傅老夫人满以为如此一逼,傅簪缨这不经世事的小崽子,自然就会慌了神跑出来,而后,她再将要把她父女二人一同除籍的话说出来,这么一吓唬,那丫头自然便六神无主,百依百顺了,也不枉自己做出如此牺牲。
然而她直挺挺跪了半天,除了一树的知了配合她嘶鸣不停,宅门里根本没个动静。
大三伏的天儿,豆大汗珠不一时便从傅老夫人的额角流下,一双膝盖在石砖上硌得生疼,没过多久便撑不住了。
簪缨在府中尚耐得住,这桩新闻一胫传至隔壁的王家大宅。
王府上房供着冰鉴的丝丝凉意里,王老夫人倚在一张红木镶翠坐榻上,半阖双目,听着珠帘后乐伎清奏的古琴乐,悠悠一叹:“傅家,竟是不成了。”
她记得那傅门邱氏,是小门户出身,这也难怪,若非当年唐素嫁了傅三郎,又生出个被册为太子妃的女儿,这傅家原是连二等世家也混不上的。
可哪怕只是略有些体面的书香小户掌家人,也断然做不出这等愚蠢之事。
智识不足,情有可原,家学渊浅,也可以藏拙。可丢人现眼至此,将脸面当屐齿踩在脚下还洋洋自得,大肆宣扬,便只能说明,此氏气数尽了。
那厢,傅老夫人咬着牙在晒得滚热的青石板上支撑了一阵,只觉头晕耳鸣,带来的两个仆媪轮番向门内喊话,却也叫不出傅小娘子。
这却和她们之前预想的大相径庭啊。
傅老夫人实在跪不住了,才要扶着王媪起身,忽听一道沉然的开门声响。
终于坐不住了吧!傅老夫人几乎是目中带着怨毒抬起头,每一颗唾沫星儿上都醮好了尖刺,正蓄势待发,却发现那并非是傅簪缨府上的大门,而是旁邻的那道府门。
一位身着紫绀轻纱袍的年青男子立在台阶上,玉面敷粉,气质华贵,冷冷地俯视着她。
“阁下便是傅氏的老太君?方才本王听说,尊驾嘴里口口声声叫嚷什么,‘正经嫡祖母不奉养,反而奉养那外道的’,本王不解了,这说的是吾家太妃老娘娘?傅中书的尊亲,原是这等头脸,让本王找找,你的第二颗脑袋长哪了?”
傅老夫人当即吓出一身冷汗,腿脚一崴,又坐回了地上。
听这话意,她难道把徽郡王本尊惹出来了?可……方才她字字句句针对的都是傅簪缨啊,可绝没有对太妃娘娘有半点不敬的意思。
徽郡王父子不是以纯孝著称吗,他眼见傅簪缨不敬尊长,难道不该屏弃于她,为何还要帮口?
还不待傅老夫人解释,两条衢口外的一户府邸忽地漆门大开,一个绿裙小婢提着一桶洗菜水出来,三步并作两步,到得傅老夫人跟前,奋力一泼,正洒在邱氏三妪脚边。
污水蜿蜒流淌,在那三个加起来有二百岁的老妇人裙裾上洇出一大片污痕。
小婢泼完也不言语,瞪视老妇一眼,踏着软舄返身回府。
傅老夫人有生以来,何曾受过这等份儿的侮辱,她盯着那门阀辨认,却见硕然两个烫金大字挂在门楣上,正是“谢府”,登时眼前一黑。
——怎么谢家也来为那个与天家作难、不恭不顺不孝不悌的东西出头,他们、他们便都不嫌丢脸吗?
此念才罢,邱氏又见徽郡王右侧相邻的那幢府邸,自门口缓缓走出一位银丝满鬓的老妇人来。这位老妇人同她一样拄着一根筇杖,衣着却是一袭庄雅的直裾素袍,领缘暗绣竹兰纹样,在阳光下行走,漾动出的蕴藉光采静美非常。
“老姊妹,这又是何必呢。”
老妇人一开口便是清婉的南音,“不妨劝你一句,给旁人留条路,便是给自家儿孙留后路。世事多圭角,她一个小女娘活得不容易,又岂经得住你来催逼?”
傅老夫人看着眼前之人,赫然是与她做过几十年近邻的楚司空夫人,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
怎么,就因为当年唐素换了一间乌衣巷的宅子给你们楚家,也犯得着你眼皮子浅地巴巴出来给她女儿出头?
邱氏忽然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可是今日已然走到这一步了,她可是带着拯救傅氏一族的信念而来,这场戏是唱也得唱下去,不唱也得唱下去了。
而且正因这一家两家的都在此看着,她才更得顶住这口气,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她一开始想引人旁观的目的吗?
只要她拿出最后的杀手锏,让傅簪缨知道怕,她的颜面就不会掉到地上。
想到此处,傅老夫人的目光像两根铁楔一样坚定,在两媪的左右掺扶下艰难地站起来,不看别人,只冲着眼前的那道门,攒尽一身力气高声道:
“傅簪缨,你是否真要一意孤行,任凭你父亲的名籍从傅氏族谱上抹除也在所不惜?若果真如此,老身这便做主,永除你父女二人名籍,你父不再是傅氏子,不再受傅氏香火供养,你也再非簪缨世家的女儿,永堕庶籍——你思虑清楚,切莫后悔!”
此言出口,徽郡王和楚老夫人阻拦不及,都大惊失色。
要知当朝,士庶之间,天壤之别。
铿锵有力的余音在长巷中回荡,飘过黛瓦高墙、柳池樾阴,清清楚楚传进簪缨所在的厅堂。
屋内婢子皆失色,面带惊慌地看向小娘子,这忤逆亲尊、族谱除名的罪责有多大,连她们这些做奴婢的都一清二楚。
单单如此也罢了,其中又涉及小娘子亡父的身后清誉,一个弄不好,小娘子便要背负这个心理阴影一世不得安生。
何其歹毒的老妇,这是要将小娘子往死里逼!
连杜掌柜都带着一帮家仆赶了过来,怒眉竖张,摆出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小娘子别怕,我去将人打走!”
簪缨眉目略略低垂,澹静地坐在原处,仍是不动如山。
她撂下杯盏,指尖有些发抖,用左手压了一下右臂,镇定下来。
不是害怕,是愤怒,怒于她阿父的先灵被这老妇口舌玷污。愤怒之后,簪缨却是微微失望地叹了口气。
她等了好几日,还以为他们能有些新鲜的招数,原来不过是,礼教杀人而已。
搬过来的这几日她并未闲着,除了开始看阿父留下的书简,她也从杜伯伯口中得知了不少阿父阿母从前的事。
庭外,艳阳高照,一室清凉的堂中,白狼弭耳掉尾地踱来,团着身蹲踞在玉衣女娘身侧,利齿微露,狼眸冷鸷凝视堂外。簪缨稳坐檀案之后,张臂拂动双袖,一双流仙广袖如波浪般漾开,又平整地铺落在茵席上。她叠手落于膝前,腰背纤直,下颔微扬,平静道:
“传我的话——我听说,当年我阿母嫁入傅府,邱氏为难新妇,我阿父不愿忍让,便曾欲与傅府断绝。是我阿母顾念阿父的声名,用一府与近邻易宅,方建蕤园,弥墙阋,掩家丑。我不才,无阿母之足智,无阿父之气量,今日邱氏到我门前,敢拿尊慈说事,辱我可忍,辱我父母宁死不忍。
“今日我代先父决意,不是傅氏要除我父女名籍,是我父女要与傅府划清界限。听说族谱除名要请族老,入祠堂,盖押章,不是你邱氏一人一言能定的。你自去请人,到时我必登门。”
说到这里,簪缨眸色潋滟欲滴,此日第一次咬了牙:“若十日内你傅家请不齐宗族元老,开不了傅氏宗祠,我去请,我去开。这押章,你傅氏是盖也得盖,不盖也得盖。”
言罢,簪缨喉声微哑,在心中补了一句:
五日之期,还剩最后一日。
这些人不是想拿捏她的软处吗?前世她前怕狼后怕虎,可这一世她什么都不怕了,她甚至突然希望这最后一日能拖延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她喜欢看这些人不舍得断腕自保的挣扎样子,不舍得,那块腐肉才会越烂越深,一片一片剜的时候,才会越疼。
厅堂静得针落可闻。
人去传话,簪缨的手背忽然覆上一片毛绒绒的触感。
她低头,眸底燃烧的冷焰一瞬间熄了下去,鼻音甚至有些软侬:“是不是觉得我太坏了?”
她在狼头上亲昵地揉摸一把,目光灼灼,“更坏的且还有呢。”
小娘子的这番话由杜掌柜亲自传出门去,傅老夫人听后呆滞半晌,险些又一屁股坐回地上,流出的冷汗蛰了眼。
“……老身听岔了还是你、你说岔了,她她怎么敢,这是大逆,是大逆!”
长巷拐角处,自从傅老夫人出府后便一直带人缀在后头的徐寔,眯眸看看日影儿,见时候差不多了,对身后的两队骑甲兵道:
“去吧,按大司马的意思,老人家喜欢跪,就让她跪到舒心为止,留下一口气能去祠堂签押就成。只是换个地儿,别在乌衣巷里了,免得扰贵人们清静。”
“哦。”身着文士布衫的军师想起什么,补充一句,“一会儿傅家若有人来求情,那可是一家子仁孝的子孙,谁想替老夫人跪,千万别拦着,有福同享,人多热闹。”
与此同时,傅府大门口前,傅骁听得门客传来的消息,像在听天人说梦话,立在地上,如一段被天雷劈中的焦木。
“你听错了吧……”
不止他的声音在抖,身子在抖,这位傅中令的两只瞳孔都似在止不住地颤抖。
“母亲不是去净云寺上香了吗,怎是去了乌衣巷。下跪……跪个小辈……她不是市井泼妇,她是诰命啊!是中书令的母亲啊!我傅氏是名门啊!!母亲她,岂会如此行事……”
傅骁面目狰狞,忽然哇呀一声,颠跳起来用力拍打车轼,长啼:“驾车,驾车!完了,傅家全完了……”
第26章
徐寔吩咐罢, 甲兵应声而动。邱氏还坐在地上做梦呢,一对黑甲卫如两座高塔左右夹来,拖着邱氏来到乌衣巷外烈日当头的衢口, 声如洪钟:
“跪!”
邱氏像一只面口袋似的被摆布着, 天旋地转间, 仍接受不了眼下的事实,仰头看见道口指指点点的行人,脸色红似猪肝,两耳嗡嗡作响。
“你们岂敢!老身乃诰命妇,家儿是中书省令公, 老身长子还是北伐建功的社稷之臣……”
她欲从地上爬起, 话音还未落, 又有两个面口袋被扔在她身旁, 正是王媪和李媪给她作伴来了。
徐寔冷冷扫视那斯文扫地的老妇一眼, 从随扈手中接过一只两臂长的长条扁形锦盒,向傅小娘子府门行去。
府门下的杜掌柜见了他,又见到来此为小娘子撑腰的黑甲卫, 向徐寔拱拱手, 将人让进府中。
二者并肩, 谁也没有回头多看那个在巷口哭叫的老虔婆一眼。
东堂, 簪缨发作过后,正双手环着狼颈低头默默。
见徐先生至, 她目光一下子亮起来, 起身直朝外看, “小舅舅来了吗?”
徐寔在槛外的木廊子上脱了履, 轻掸大袖, 捧箧步入堂中微笑:“主上没来, 遣在下来给小娘子送两样物件。”
又道:“外头杂事小娘子全不必理会,亲卫会处理干净的。”
说话时,他一直小心留意着傅娘子的神色。
此前,徐寔与邱氏的马车可谓是脚前脚后到的乌衣巷,碍于主上有过交代,他全程听完了傅老太婆放的厥词,忍得牙根发痒。
大晋自天子以降,孝道为先,这一字就是一座越不过的高山,一片不见底的深渊,徐寔深知这番话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娘来说,是何等的威慑与压迫,他不敢想象傅小娘子听后会如何。
可他没想到,傅娘子会那般果决地回言,称得上一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好静气,好胆魄。
可徐寔依旧担心,她的女儿受委屈。
簪缨却只好奇地向先生手里张望,“是什么?”
徐寔便打开那盒子的上盖,只见其中卧着一张不知何木制成的小号木弓。
那弓形古拙流畅,曲线宛如工笔一气呵成的仕女侧影。弓身上,每隔三指宽,又如琴徽般锉入一粒小小的红色宝石,一共七颗,第一眼看去低调不扬,与木色映衬,却是格外精巧别致。
小弓之下,还压着一柄同木色的马球杆。
簪缨从前曾见四公主和五公主在华林园玩过,自己却不曾碰过。一见此物,她心中烦恼霎时一扫而空,小心地拿在手内,竟是不轻不重,正合自己的手感。
不得章法地轻挥两下,也有如臂使指之感。
“大将军说了,小娘子务必好生进膳睡觉,待养好气血,正好教小娘子玩乐。”徐寔笑着加了一句,“将军亲手做的弓武,殊为难得,小娘子收好。”
簪缨本就握着马球杆舍不得放下,听是卫觎亲手所做,掌心里打磨得圆润的硬木忽然便似有了温度。
女孩颊边抿出一对清浅的梨涡,不甚明显,却很安恬。她轻道,“小舅舅疼我。”
徐寔交代过东西,问:“小娘子可有话带给大将军?”
簪缨轻轻福身:“代我请小舅舅安,多谢小舅舅馈赠。”
徐寔微顿,看着小女娘清亮无霾的目光,知道问不出别的话来,便颔首而去。
只是走至堂门处,他到底不忍心地回过头,又多安慰一语:“在下虽不知当年京华中事,却知唐夫人荦荦豪情,玲珑八面,不与宵小计较是不足道也,并非惧了他们。是以小娘子无论如何行事,都不算违背父道母道,毋需愧疚。”
簪缨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是不会愧悔的。耳听此言,她心中一动,称是,忙忙追问的却是另一事:
“先生也认得我阿母,也与我阿母熟识?”
徐寔敛起的眼波如春水,那样一位耀眼的佳人,他岂能不识得,岂能不难忘……
这位年过不惑的南亩耕士最终只是低道:“你阿母,是个很好,很了不起的人。”
他前脚刚走,徽郡王夫妇便因邱氏上门胡闹的事,赶来安抚簪缨,这且不提。却说两刻钟后,一辆通帏犊车撵火似的赶到了乌衣巷。
从车上跌下来的正是傅骁,下车时这位中书令差点被踏凳绊倒,撞歪了头帻,也顾不得。
他当头见一班黑压压的精甲撞进眼里,正午酷热的太阳下,老母亲就跪倒在行人往来的衢口。
傅骁如同被无形的巴掌左右开弓掴在脸上,火辣辣地疼,连声叫道:“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啊!”
他趋至近前,更为清楚地看到了母亲的狼狈。只见傅老夫人鬓发垂落,脸上分不清是泪是汗,嘴唇哆嗦,胸口起伏,袍摆处还沾着不知是什么液体的污迹。
这哪里还像一位持家掌馈的世家老太君?
傅骁心内含酸,已知自此刻起,清河傅氏的里子面子,是再也没了。他抖声轻问:“母亲伤到何处没有,先起,先起来。”
他欲要将人扶起,两名甲兵将佩刀一横一抹地叉在傅骁面前,铁面无私。
傅骁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大司马手底下的人,既怒且怕。
那日安儿和傅妆雪从西山硬生生走回傅府的阴影,还历历在目,他亦听说过关于那位大司马如猛虎长蛇,杀敌如麻的传闻,他怕,可也不能让母亲把一条命都交代在这儿,只得舍下身段,左躬右揖地说情。
好话说尽,甲卫不动毫分。
“骄奴……”邱氏此时终于转过弯来,隔着围守的精兵看见次子,浊目中涌出泪水,瘪着唇吞声啜泣,“儿啊,你快救救母亲,我不要跪在这里……”
这里人来人往,全在看她,太丢人了。
傅骁红着眼狠跺脚,“母亲啊,您糊涂!儿早说过要以缓柔为上,让您不要有过激之举,为何就是不听?您以为倚老卖老威逼小辈,便能逼人就范,殊不知丢的是我傅氏的脸。”
邱氏蓬发泪眼,形容可怜,“我一心为了傅家,岂知会如此,周燮再三保证此计必达,我以为可以……”
傅骁听到那名字,头脑一懵:“谁?”
邱氏以为儿子没有听清,以帕蒙脸呜声道:“周燮,我向他问计……”
傅骁又岂会不知那周燮是何人,此人本是长兄身边的一个小小幕僚,寒门出身,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虫蝇附骥,赚到一个七品小吏勾当。
十五年前的那场北伐之战,长兄傅容出任持旌使臣,三郎为从使,随征北大将军刘洹赴兖州陈留郡,与羯人建立的后赵国争夺黄河一带的控辖之权。
随行簿吏中,就有这周燮。
那场战事,可谓大晋三次北伐中最为惨烈的一次,北朝骑兵凶悍,又熟知地形,刘洹大军几次有倾灭之险,折损十之有七。
最终是兄长冒死从犬洞潜出围城,怀揣国书与旌羽,前去鲜卑高辛氏部落求援,方出其不意,扭转败局。
然兄长在回转的路上不幸被羯兵截杀,三郎和几个从吏也未挺过那最后一场乱军厮杀,傅家出征的人,最终死里逃生回来的只有这个周燮。
回京后,周燮凭功一路做到了扬州郡治中从事,从一个七品寒门,一跃成为五品官吏。要知在九品官人制度下的晋朝,寒门出身的人,最高也做不过六品,周燮已算是个特例。
而傅家老太太,好像特别喜欢干爱屋及乌的事,看在周燮是陪伴长子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人,又千里扶回家主的灵柩,对他格外照顾,还亲自为周燮说合了一桩亲事。
此事在当年,同样在世家间引起过一阵议论,邱氏事先也是瞒着傅骁,等傅骁从别人嘴里听说母亲给一寒士子牵线说媒,心都要惊裂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便是所谓的“爱子如命”吗?对待亡子身边的一个小小文吏,竟也能青眼至此。幸那周燮还算有几分才干,颇得上宪赏识,这件不大不小的风波才算遮了过去。可傅骁依旧不喜此人。
果然他预感不错,今日,此子又来坏傅家事!
“母亲,您事先不问过儿子,却信由一个外人?”
傅骁就知道,这样一个又阴又毒的招数,根本是坊间无赖的法子,母亲她如何想得出来?周、燮!傅家待他不薄,他究竟想做什么?
“您可知,今日之后,孩儿的官声,你孙儿的前程,傅氏世代的名誉,都被你这一跪断送了!”
邱氏听见这话慌了神,白着脸哆嗦:“怎会,陛下一向厚待我傅家……”
傅骁凄然闭了闭目,母亲当真不知道吗,陛下厚待傅家,只因未来的太子妃出自我家啊。
他望着跌在那青石道上孱弱欲倒的老母亲,目光既悲且凉,血红着眼长叹一声:
“罢,阿母生我养我,儿子今日便舍了官名不要,这就去向陛下辞官求情,定救阿母一救。”
他想不到除此以外,还有谁能令大司马收兵,眼下只有寄希望于陛下仁慈了。
“儿……”这句话如一张定鬼的符咒,一下拍在邱氏的脑门子上,惊得她的魂儿都颤了。
她一世绸缪,所为的便是傅氏儿孙官能越做越大,傅氏门楣一代比一代兴旺。她的长子要配享太庙,她的骄奴要位列宰执,她的安儿要做太子最倚重的从龙之臣,这才行啊!这才行啊!
辞官,岂非比挖去她的心肝还疼?
“骄奴别去,别去!你可是副相,是朝廷股肱……”邱氏站不起来,凌空伸手向前挣扎着爬了几步,边哭边道,“不然咱们去求一求王氏,王傅两家是姻亲,求王氏说个情还不成吗?再不然、母亲去给阿缨赔个不是,对,赔不是……她心肠软,不会坐视傅家出事不管的……”
傅骁背对着她,充耳不闻,木然地解下头帻与官印绶带,走向那已经看傻了眼的车夫旁边的马车。
才将登车,另一辆马车擦肩驶来,却是在太学授课授到一半的傅则安,闻听乌衣巷出事,立即旷了职匆匆赶来。
傅骁看见风华正茂的侄儿,一直含在眼眶的那滴泪终是滴落。
他在面色惨白的傅则安双肩上重重一按,“安儿,傅家——”话音难继,只余摇头。
而后,傅骁登车向宫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