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翻译小说交相辉映的是两岸三地原创者的又一次尝试。蓝玛、曹正文、钟源、蓝霄为代表的一大批作者涌现出来,创作了大量推理小说。但客观地讲,这个时期没有出现程小青式的“领路人”,作品的质量并不突出,无法像日本那样引领推理文学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随着资讯传播越发便利,中国的创作者有机会在第一时间阅读到全世界各个地区优秀的推理作品。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中国的创作者们不必闭门造车、孤军奋战,可以更多地与志同道合者展开交流,这无疑有助于创作水准的提高。
同时,以新星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为代表的一些出版社,开始以专业的角度进行推理作品的出版。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这些出版社也在刻意培养本土推理文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多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推理小说的出版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不可否认,外国推理作品依然占据了95%以上的出版份额,原创推理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发展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纵观原创推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是极其缓慢而艰难的。在程小青时代之后,无论是文本质量还是商业价值,原创推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步,甚至还有不进反退的趋势——因为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和程小青比肩的创作者。相比于紧邻日本,作为文化母体的中国,在推理文学领域,只能用“汗颜”来形容。可以说,中国推理若干次繁荣期,基本上停留在了译介和出版国外作品的阶段,这其中还有很大程度是商业利益在起作用;而本源的创作领域,几乎是一片“荒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概括地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比较注重人文领域建设,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对西方和近代日本比较落后。同时,中国人比较重视“悟”的作用,相对轻视严谨的逻辑训练和实践的作用。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创作者在知识贮备和思维方式上的严重缺失,而这两点对于推理小说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二,创作底蕴的缺失。日本的创作者往往拥有令人惊讶的知识贮备,甚至在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逊色于任何专业人士。我们随便举例——京极夏彦对于妖怪文化的理解,伊坂幸太郎对于音乐和电影的理解,道尾秀介对于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解,三津田信三对于民俗学的理解……在扎实广博的知识贮备上,日本的创作者开展大胆想象,将知识灌注于想象之中,从而派生出绚丽多彩的推理世界。
而中国的创作者似乎正好相反。他们的知识贮备大多不足,甚至存在着常识性的漏洞——笔者就曾经读到过“冰块沉入水池底部堵住排水口”的“诡计”!而另一方面,中国创作者的想象力也有较大局限性,加之阅读了大量外国作品,因此模仿痕迹严重,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线。
如果说日本的作者创作是一个“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的过程,那么,中国作者的创作道路似乎正好相反。
其三,环境极端功利。中国的读者一直在期盼着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能够早日出现,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但是,在现阶段,这种期盼更多地表现在了对作者和出版者的轻率否定,甚至是攻击谩骂上。每个人似乎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个人的好恶,对于一部作品下这样或那样的结论。很明显,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和包容的心态,这种结论是无助于作者成长的——不管是“捧杀”还是“棒杀”。
同时,出版界的急功近利也是显而易见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没有一个用于鼓励作者的推理奖项,没有一份相对成熟的介绍推理文化的报纸或杂志,更没有一家出版社培养出了中国的京极夏彦或东野圭吾。
岛田庄司曾经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岛田庄司创作了“御手洗洁系列”之后,市场反应不是很好。这时,出版社的编辑比岛田庄司还着急,一位女编辑建议岛田庄司创作一个和御手洗洁完全不同的系列,“主人公要很帅,最好是个穿风衣的帅哥!”但另一位男编辑却建议说:“侦探还是要传统,踏踏实实去办案,最好是喜欢吃拉面。”
岛田庄司接受了编辑的建议,于是我们今天才会看到一个帅帅地穿着风衣四处寻找线索,偶尔坐下来吃碗拉面的吉敷竹史。
这故事很有趣,但它体现出的作者与编辑的共生关系引人深思。目前,中国的出版社依然在热衷于花天价争夺国外推理作品的版权,把本来就已经泡沫化的推理市场变得更加易碎。试想,一个没有本土创作作为根基、仅仅依靠天价“舶来品”的市场会有前途吗?但问题在于,如果不投身到这个溢满泡沫的市场里,打造本土推理文化就会变成一个更加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何等的悲哀!
也许,只有时间可以沉淀一切;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推理可以迎来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辉煌。在这之前,我们唯有做好自己可以把握的一切。
附录 二、世界主要推理奖项简介
埃德加·爱伦·坡奖
西方世界最具权威的侦探文学奖项。
该奖由美国侦探作家协会(MWA)创立于1946年,以侦探小说开山鼻祖——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 )的名字命名,每年4月由美国侦探作家协会(WMA)颁授。
埃德加·爱伦·坡奖的奖项设置是这个领域所有奖项中最多的,包括:最佳小说、最佳处女作、最佳平装初版、最佳罪案实录、最佳评论或传记、最佳短篇、最佳青年侦探小说、最佳少儿侦探小说、最佳电视剧集、最佳电视片或短剧、最佳电影、最佳舞台剧、特别奖等。
埃德加·爱伦·坡奖自创设以来,备受推崇。全世界的侦探小说作家莫不以获得此奖为荣,侦探小说迷莫不以大奖作为自己阅读的风向标。埃德加·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被誉为“侦探小说领域的奥斯卡奖”。
匕首奖
匕首奖设立于1986年,由英国侦探作家协会主办,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英国推理创作界奖项众多,而这些奖项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标示一个推理作家成功的,无疑是这个奖项。
匕首奖同样奖项众多,包括:钻石匕首、金匕首、银匕首、钢匕首、国际匕首、新血匕首、最后一笑匕首、图书馆匕首等。
夏姆斯奖
1982年设立,专门奖励私家侦探类型小说,对于警察探案模式等其他类型作品则从不考虑。
江户川乱步奖
设立于在1954年的江户川乱步奖,是江户川乱步为促进推理小说的发展,在花甲之年捐资100万日元基金设立的奖项。由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主办,是日本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的推理小说新人奖。
江户川乱步设立此奖的起意是要表彰对推理小说出版具有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因此,第一届乱步奖的得主是编着《侦探小说辞典》的推理小说研究学者中岛河太郎,第二届授予早川书房的《早川袖珍推理》。
从第三届开始,为了提倡推理小说写作与阅读,评选委员会开始公开招募长篇优秀作品。由6位推理小说评论研究者担任预选委员,每年从超过300篇的投稿作品中选出5部最终入围作,再由5位推理作家单位决选评审。改变颁奖策略后的第一个授予者是仁木悦子和她的《只有猫知道》。
第48届之前,乱步奖奖杯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像”,从第49届开始改为更有纪念意义的“江户川乱步像”,奖金也增至为1000万日元奖金。同时,获奖作品由讲谈社出版。从1992年的第38届开始,富士电视台作为赞助商之一加入奖赏后援,因此获奖作将很快电视剧化,或者被摄制成电影。
该奖地位特殊、素质整齐,历年来入围作品的平均水准稳定,不少得奖者久经磨练才摘下荣冠。可由于颁奖设定的局限,仍然有不少遗珠之作。比如土屋隆夫《天狗的面具》、中井英夫《献给虚无的供物》、天藤真《嫌疑犯》、中町信《自动车教习所杀人事件》、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折原一《倒错的轮舞曲》等等。
横沟正史奖
继江户川乱步奖之后,第二个推理小说新人奖。
由角川书店于1981年设立,2001年更名为横沟正史推理小说大奖,2002年增加东京电视台奖,由东京电视台以影像化为标准,独立选出附奖。
对比其他推理小说奖项,本奖的入选条件可谓相当宽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推理小说皆可投稿,而且只要入围最终决选,作品便得以出版。
松本清张奖
1994年由“财团法人日本文学振兴会”创办,征集对象为中短篇推理,最初以“广义的推理小说和历史时代小说”为征文对象,但自2003年改为“不问类型,只要是质量良好的娱乐小说即可”的标准。奖杯是一块钟表,奖金为500万日元,获奖作由文艺春秋社出版单行本。
鲇川哲也奖
前身是1988年,创元社的作品集“鲇川哲也与十三个谜”,当时由今邑彩夺得第十三把交椅。正式设奖是在1990年,由创元社主办,奖杯为柯南·道尔雕像。
鲇川哲也毕生不渝地以纯正的本格推理为追求,热心挖掘推理人才,本奖以鲇川哲也为名,自然是对传统解谜情有独钟。二阶堂黎人、芦边拓、樱庭一树、贯井德郎、柄刀一等作家,都是经由鲇川哲也奖而受到文坛瞩目的。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由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年度奖项,旨在肯定对推理小说有贡献的作品,鼓励推理小说创作。此奖分长篇、短篇、新人三个奖项,已授奖作家不得二次领奖。评审委员每两年换届,以本格推理为主要趣味,得奖作品力求反映了当时推理文坛的的主流品味和倾向。除了针对作家作品外,也将作家对推理的贡献纳入考量范围,在推理届地位非常特殊。
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为了促进本格推理小说的发展,2001年,由绫辻行人、有栖川有栖、北村熏等人发起,成立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同时设立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由会员(必须读过所有入围作品)票选出同年出版的本格推理小说最佳作品。
每年的12月中旬,评审委员会将这一年的书单与提名单寄给会员,在翌年的1月中下旬,由预选委员会从众多提名作品中选出五本入围。5月中旬揭晓花落谁家,奖杯为京极夏彦设计。除了长篇、短篇小说奖,还有评论研究奖。优秀的短篇小说则集结成册,由讲谈社出版。
梅菲斯特奖
本奖的最大特色是编辑主导。受发掘《姑获鸟之夏》的启发,讲谈社从1995年起举办的新人奖,因征稿启事刊登在《小说现代增刊梅菲斯特》上,于是得名。长期征稿,作品不上限字数,下限是350张稿纸,由编辑遴选、出版,不设奖金,不限人数,有时一年只有1名得奖者,有时多达五六名。获奖者多是年轻作家,入选作品题材庞杂,写作技巧多样,面目纷呈。
附录 三、50部推荐书单
《爱伦·坡小说集》 (美)埃德加·爱伦·坡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尔
《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G.K.切斯特顿
《特伦特最后一案》 (英)E.C.本特利
《桶子》 (英)F.W.克劳夫兹
《罗杰疑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希腊棺材之谜》 (美)埃勒里·奎因
《X的悲剧》 (美)埃勒里·奎因
《三口棺材》 (美)约翰·狄克森·卡尔
《毒巧克力命案》 (英)安东尼·伯克莱
《金丝雀杀人事件》 (美)S.S.范达因
《杀人广告》 (英)多萝西·塞耶斯
《时间的女儿》 (英)约瑟芬·铁伊
《漫长的告别》 (美)雷蒙德·钱德勒
《马耳他黑鹰》 (美)达希尔·哈米特
《远走高飞》 (美)戴利金
《死前之吻》 (美)艾拉·利文
《梅格雷探案集》 (比)乔治·西姆农
《人骨拼图》 (美)杰夫里·迪弗
《八百万种死法》 (美)劳伦斯·布洛克
《诗人》 (美)迈克尔·康奈利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 (美)爱德华·霍克
《第七重解答》 (法)保罗·霍尔特
《首席女法医》 (美)帕特丽夏·康薇尔
《两分铜币》 (日)江户川乱步
《银座幽灵》 (日)大阪圭吉
《本阵杀人事件》 (日)横沟正史
《人偶为何被杀》 (日)高木彬光
《点与线》 (日)松本清张
《人性的证明》 (日)森村诚一
《占星术杀人魔法》 (日)岛田庄司
《斜屋犯罪》 (日)岛田庄司
《十角馆杀人预告》 (日)绫辻行人
《双头恶魔》 (日)有栖川有栖
《吸血之家》 (日)二阶堂黎人
《杀人喜剧之13人》 (日)芦边拓
《鸦》 (日)麻耶雄嵩
《解体诸因》 (日)西泽保彦
《全部成为F》 (日)森博嗣
《姑获鸟之夏》 (日)京极夏彦
《杀戮之病》 (日)我孙子武丸
《活尸之死》 (日)山口雅也
《影子》 (日)道尾秀介
《奥杜邦的祈祷》 (日)伊坂幸太郎
《赤朽叶家的传说》 (日)樱庭一树
《理由》(日)宫部美雪
《嫌疑人X的献身》 (日)东野圭吾
《白夜行》 (日)东野圭吾
《告白》 (日)凑佳苗


后记 该死的悖论 后记 该死的悖
台湾着名学者唐诺先生说过:“推理小说是一种该死的悖论——凶手要聪明到可以设计出一个无人能够破解的诡计,却又要笨到只有靠杀人才能解决问题。”
英国推理大师G.K.切斯特顿也在作品中说道:“罪犯都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家,而侦探至多只是跟在艺术家身后品头论足的评论者。”
结合上述两段话,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研究推理文学,真是一件自找没趣的事。
但是没趣的事也总要有人做,因为只有这样,推理文学才可能在某一天,变成一件“有趣”的事——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其实,把“没趣”变成“有趣”,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欧美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本原因在于推理小说在那里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学;而在中国,当创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时候,理论研究的现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内地曾经有过一些推理文学的理论读物,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局限,大都简陋而无系统,甚至有很多地方存在着“硬伤”。例如,之前的相关作品中,竟然没有任何有关“黄金三巨头”之一的约翰·狄克森·卡尔的论述;“二十条”的创造者范达因被描述成了英国人;本格推理的代表人物横沟正史被定位成了“变格派”;1987年之后的日本推理更是一片空白……
很多读者(其中很多是入门者),受到这些错误的影响,对推理小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误解,这严重阻碍了这种类型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因此,笔者不自量力,撰写了您现在看到的这本小书。
这是一本很肤浅的书,这样说并不是笔者欲擒故纵式的“谦虚”。它真的很初级,仅仅希望给那些对推理小说有些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便利。它简单梳理了170年的推理文学史,明确了一些推理范畴的概念,给一些作者和作品作了初级的定位,仅此而已。它没有涉及到高深而晦涩的理论,笔者只是希望通过这部小书,让更多的人喜欢推理小说,而这些聪明的读者,自然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创作过程中,笔者感到十分吃力。法国人埃米尔·加博里奥的出生时间竟然有三个版本。笔者在一位网友的帮助下,确定了“1832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说法;作品创作的起始时间、连载开始时间和单行本出版时间往往是不同的年份(如松本清张的《点与线》、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使用哪个都不算错。笔者只能反复比较,确定一种比较恰当的解释;至于全面性,这样篇幅的一部书,更是挂一漏万。“黄金三巨头”只能简略论述,多萝西·塞耶斯这样的大师只能提及姓名,而更多的作家和作品根本就没有办法照顾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笔者只能期待以后会有机会弥补这些缺憾。
即便如此,书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肯定在所难免。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笔者的疏忽和能力有限而造成的。真诚希望所有看到这本书的朋友指正,只有这样推理文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不出意外,最后将是一大段“感谢”:
感谢我的夫人心弈。没有她的支持,我生命中缺少的将肯定不只是这部书;
感谢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推理小说爱好者。是你们一起完成了这部作品,你们是我创作的动力,更是推理文学的希望;
感谢我的编辑。作为同行,你们要比我优秀得多;
最后,感谢岛田庄司先生为本书作跋——得到“推理之神”的鼓励,我实在受宠若惊;感谢道尾秀介先生、西泽保彦、山口雅也先生、有栖川有栖先生、二阶堂黎人先生、米泽穗信先生对本书的推荐,大师们的帮助会让我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