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张是继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之后,日本推理文坛的第三大高峰。江户川乱步“创造”了日本推理,横沟正史和松本清张则告诉人们日本推理是什么模样——横沟说应该飞上天空;而松本则认为应该脚踏实地。
很明显,日本“本格”推理小说类似于欧美黄金时代盛行的古典主义侦探小说,属于智力博弈的范畴,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因此,“本格时期”也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在经历了1923年到1956年的辉煌期之后,“本格”推理和古典主义侦探小说一样,又遇到了瓶颈。伴随着《本阵杀人事件》、《刺青杀人事件》等名作将诡计穷尽,“本格”推理已经明显呈现出了疲软的趋势。于是,胡编乱造、格调低俗现象的泛滥也就不可避免。读者纷纷斥责“本格”推理小说的“堕落”,进而彻底远离了这类作品。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二战之后,日本上下一心,在废墟上从头做起,使得经济很快腾飞,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弊端的种子也被埋藏起来。
为了使经济迅速崛起,日本政府扶植了大批“财阀企业”。我们今天熟悉的三菱、三井、松下、索尼、丰田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立或兴起的。大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短时间内制造出巨大的利润。但在经济崛起之后,其弊端就越发难以抑制。
首先,大型企业缺少灵活性和监督机制。在拥有一些资本之后,容易在内部滋生独裁和腐败。在遇到冲击的时候,更是缺少变通的能力——直到今天,日本的这些蠢笨“巨头”也没能从低迷中挣扎脱身。
其次,由于初期无限度地占据资源,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此,“官商勾结”也就在所难免。在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行贿案件中都有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落马;而几乎所有受贿案件的源头,都来自那些表面光鲜的大型企业。
日本民众在经历了迅速崛起的狂喜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付出居然养肥这些“巨头”和高官!特别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全球经济进入滞涨期,这种“怨气”弥漫在日本的每个角落。
这个时候,松本清张适时地出现了。
1909年12月21日,松本清张出生在福冈县北九州市小仓北区。松本的家庭处于日本社会最底层。因为贫困,他的两个姐姐全部夭折,自己成了家中唯一的孩子;同样因为贫困,他从13岁起被迫辍学,一生只有小学学历。松本清张曾经在一家电器公司工作,但在1927年,这家公司破产,他也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之后,松本清张不得不走上街头,靠贩卖年糕为生。
1928年,他到一家印刷厂做学徒。在这期间,松本清张阅读了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等人的作品,也接触了爱伦·坡和柯南·道尔的推理小说。他尝试着进行文学创作,但起点却格外悲惨——1929年,他因为借阅了左派杂志《战旗》被警方检举,在拘留所里被关押了十余天,并且遭到了警方的痛打。这段经历影响了松本清张的一生。
28岁那年,松本清张进入《朝日新闻》福冈分社当计件工,后来又在广告部搞设计。在同一年,他和内田尚子结婚,组建了家庭。
1943年,松本清张应征入伍,被派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他被遣送回国,在报社复职。在战后日本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松本清张为了养活九口之家(父母、妻子和五个孩子),不得不奔波于关西和九州之间。他在1966年出版的自传《半生记》中,描绘了这段辛酸的往事。这段近乎于屈辱的生活,为松本清张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依据——无论是客观的或是主观的。
此时的松本清张已经40岁了,还未发表过一篇作品。和二十几岁就出道的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相比,他的起步太晚了。
1950年,《朝日周刊》(《朝日新闻》的子刊物)举办了“百万人小说”征文比赛,第一名可获得30万元奖金。这对松本清张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他当时连墨水和纸都买不起,就用铅笔在一个质地很粗糙的本子上创作。这个短篇名为《西乡纸币》,最终获得了三等奖,拿到了10万元奖金。事后有人透露,松本本来应该获得一等奖,因为他是内部员工,因此被“递减了两级”。
尽管如此,小说的成功依然给予松本清张巨大的鼓舞。他从此专心写作——尽管环境十分糟糕。松本一家九口住在一间小屋内。到了夏天,蚊蝇横行。父母睡一个蚊帐,妻子与五个孩子睡一个蚊帐。松本清张白天工作,晚上伏在昏暗的灯下一边写文章,一边用蒲扇赶蚊子。还是这种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毅力与信心。
1952年,松本清张创作了《某〈小仓日记〉传》,寄给《三田文学》杂志,得到着名作家木木高大郎的赏识。最终,小说荣获了第28届“芥川奖”。“芥川奖”是日本文坛的文学新人奖,42岁的松本清张在此时才以“文学新人”的姿态崭露头角。
日本有两大最知名的文学大奖,分别是侧重于纯文学领域的“芥川奖”和侧重于通俗文学的“直木奖”。作为主流类型文学,推理作家获得过“直木奖”的数不胜数,但在“芥川奖”上折桂的推理作家,却只有松本清张一人。大师风范,可见一斑。
作为知名的推理作家,木木高太郎非常欣赏松本清张的才华。他鼓励松本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之前的两作不能算推理小说),并建议其来东京发展。松本清张听从了木木高太郎的建议,只身来到了东京。
松本清张的文学创作,最初是以纯文学作品开始的。松本清张为了脱颖而出,经常去登门拜会文学大师。一日,他带了自己的习作,去拜访着名作家井上靖,想请井上靖把稿子推荐给出版社。不想,井上靖态度十分冷漠,对这位已经40多岁的“新人”很瞧不起。这件事,成为了松本清张终生耿耿于怀的耻辱。看到纯文学领域的冷漠和推理界大师的热情,有感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呼声,松本清张毅然投入了推理文学的怀抱。
1956年,松本清张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篇推理小说《点与线》。故事以一位日本底层女人为主线,揭露了日本官商勾结、社会黑暗的现状。《点与线》,寓意在这种黑暗的背景下,个体对于整体的无奈与屈服。小说成功地运用了时刻表诡计,文笔清新而厚重。
这部小说从1957年2月开始在《旅途》杂志连载。同年4月,松本清张创作的另一部推理小说《眼之壁》也开始了连载——这部作品风格与《点与线》一脉相承。1958年,两部作品推出单行本,成为了日本市场上最畅销的读物——仅仅三个月,两部书就销售了将近50万册。人们惊呼:“属于松本清张的时代到来了!”
其后,松本清张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创作了《砂器》、《零的焦点》、《黑革记事本》、《坏家伙们》、《兽之道》等作品,每一部都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
那个时代,每天下班之后,日本人都会到书店或报刊亭前打听:“有没有松本清张的作品?”甚至有一段时间,如果读者对着一家报纸或杂志高喊:“什么!居然没有松本清张的连载!”那么,就意味着这家刊物离破产关张为时不远了。“一定要有松本!”这句话成为了所有报刊老板给编辑下达的死命令。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节开头的那幅画面。
据统计,那段时间,松本清张曾经同时为15家报刊创作推理小说,每天至少要完成一万字。这种写作节奏从周一持续到周六,只有周日可以休息一下。渐渐的,松本清张养成了只有在星期天才会见客人的习惯。而且,无论多么重要的事情,每次会见只能延续30分钟,雷打不动。松本清张的推理创作生涯持续了40多年。初步统计,他一生创作的推理小说,长篇短篇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800余部。这在世界推理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其中,被影视化的,大约有30余部,远远把现在的“畅销天王”东野圭吾甩在身后。
人们把松本清张的出现定义为“清张革命”;把松本清张的时代定义为“清张时代”;把松本清张的影响定义为“清张魔咒”……松本清张在一年里,就彻底地清除了本格推理留在日本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松本清张不是少年天才,更不是什么奇才鬼才。他只是一个老人,一个经历了人生起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老人。他没有华丽的文笔,构思不出异想天开的诡计,他只是像所有年岁大了的人一样,在每个人耳边,用低沉的声音唠唠叨叨,希望给予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启示。
同时,他还是一位战士,一位敢于挺身而出、对抗一切不公平的战士。在他的笔下,日本社会的阴暗面被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些阴暗面上滋生的病菌与怪胎,完全无所遁形。松本清张有一部作品名叫《日本黑雾》,而他自己,就是那位“举世皆浊我独清”、敢于驱散黑雾、还原日本真相的战士。
松本清张让推理小说回到了地面,开始脚踏实地地关注日本自身的状况。他所创造的这种不以诡计为卖点、注重揭示社会和人性阴暗面、具有强烈写实主义风格的推理小说,被人们称为“社会派推理”。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推理文学走上了完全意义上的“原创”之路,最终成为了世界推理文化的核心。而这一切,是由松本清张开始的。
传统的推理小说往往注重三个层面问题——
是什么?(凶手是谁?)
为什么?(动机是什么?)
怎么做?(诡计是什么?)
相比于对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的“孜孜以求”,传统推理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给个理由就行”的层面。很明显,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现实生活中,犯罪动机往往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当松本清张将注意力放在第二个问题上时,他的作品获得成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松本清张告诉我们,推理小说的手法可以忽略,推理小说里可以没有天才型的神探登场,推理小说可以像纯文学作品一样,厚重而富有深度。
1963年,松本清张被推选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主席。1992年8月4日,一代宗师松本清张因肝癌逝世,享年83岁。


第五章 黑雾之中 人性的证明
——社会派的辉煌
森村诚一创造的奇迹,是其他推理作家不能比拟的。
——《朝日新闻》
如果要问创作一本小说的成本是多少,有一位日本推理作家会告诉我们:“即便不考虑耗费的精力和时间,直接成本也可以达到两千万日元。而且,自己的生命,也很有可能因为这部小说受到威胁。”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在日本推理文坛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位直面死亡的作家就是这一节的主人公——森村诚一。
上一节里我们提到,松本清张创立的社会派推理以泰山压顶之势“清算”了“本格”推理。一时之间,偌大的推理文坛,几无“本格”作家立锥之地。即便高木彬光、土屋隆夫这样的大师,也要针对客观变化调整自己的文风,其他“本格”作家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1957年社会派推理确立以来,一直到1986年,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统治日本文坛整整30年。其中的1969年则是一个分水岭,正是这一年,森村诚一以一鸣惊人的姿态出道,将社会派推理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1957年到1962年是社会派推理经历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之后,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瓶颈,甚至面临着“生死抉择”。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批作家开始创作社会派推理,但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松本清张的水准。大量低劣作品充斥市场,使得这种类型小说越发风俗化。读者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如此质量的作品已经很难得到认可。到了1968年,社会派推理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甚至连一代宗师松本清张都束手无策。
万幸,在1969年,一个叫森村诚一的作家出现了。
森村诚一1933年1月2日出生在琦玉县熊谷市。父亲常年经商,家境颇为殷实。从小学到大学,森村诚一的教育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这和许多推理作家的成长道路大相径庭。宽松的环境使得森村诚一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阅读上。在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小说,尤其是欧美小说。和松本清张类似,森村诚一也对纯文学作品很感兴趣。直到晚年,他依然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视为“圣经”。
1958年,森村诚一从青山学院英美文学科毕业。毕业后的求职道路不是很顺利,森村诚一被分配到新大阪饭店和新大谷饭店工作。他最初只是一名服务生,后来升任柜台主任。酒店的工作刻板无聊,却为森村诚一一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当时正值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在这些豪华酒店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客、商人、骗子、妓女,甚至是黑帮人物每天在森村诚一眼前来来往往,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森村回忆说:“突然间,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无趣。相反,我是世界上最见多识广的人。因为只要待在大酒店里,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这种经历的确太宝贵了。”
1967年,森村诚一调动工作,来到日本经营学校出任讲师。业余时间,他开始尝试创作企业小说。企业小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兴起的一种类型小说,创作这种小说的人很少,小说本身也处于尝试阶段。森村诚一一口气写了五部企业小说,并都在青树出版社出版。小说本身有不少亮点,但作为新人创作的新型类型作品,其影响力非常有限。加之青树出版社是个小社,宣传力度有限,以至于读者和评论者们完全不知道有个名叫森村诚一的作家。
这次尝试算不上成功,但对森村诚一却产生了一定的鼓励作用。他很看重这五部作品,以至于在其功成名就之后,还逐一修改了这些作品,并将其重新出版。目前,这几部作品的第一版在日本售价不菲,读者对于青涩的森村诚一有着一种特殊的热爱。
青树出版社的社长认为这几部作品和推理小说很接近——无论气氛的渲染还是情节的布设。他建议森村诚一改写推理小说,理由是社会派推理在当时已经成为主流文学。坦白地说,森村诚一最初对这个建议不大“感冒”,他后来回忆,自己当时处在一种“绝望和焦躁”的情绪中。
一日,森村诚一偶然看到了“江户川乱步奖”的征稿启事,下定决心要挑战一下这个奖项。当时离截稿日期只有一个月,而且举办方只接受长篇作品。森村诚一心里盘算:“一天可以写20页稿纸,这样一个月就可以写500页以上。一页稿纸是400字,这样下来一部超过20万字的小说就诞生了!”于是,森村诚一用了三天的时间取材和构思。从第四天开始,他停止其他一切工作,开始创作推理小说。1969年2月28日,森村诚一把自己写好的小说寄给了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