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定主意,用三五年的时间在电视台占稳了脚跟,然后再争取做制片人,能够有一定的权力握在手上,做自己想做的节目,按自己的意思去写报道。

总体说来,这个工作还是给了乔一成很大的精神上的满足的。

老百姓对于电视台总是怀有十分的好奇,好奇里又混合着艳羡与一点的畏惧,乔一成外出采访时将话筒递到别人鼻子下边儿时,内心总是踌躇满志,当有人拉着他的袖子,哀哀地哭诉着生活的不公,希望记者同志给他做主时,乔一成心里又充满了正义感,那种迫不及待要申张正义的冲动在他的心中鼓涨得如一面帆。这些拉住他衣袖的人们,都来自于与他同样的阶层,生活中的烦恼是最多的,可是也是最没有门路的,他们在面对电视台的话筒时,会生出无比的希望,会觉得有靠了,有法子了,哪怕面对的是乔一成这样年青的小小记者,他们都有一种古代平民遇见青天时的呼天抢地,他们让乔一成非常非常地动容,他们总能拨动乔一成内心最真诚的那一根心弦。

乔一成想着,有朝一日,他能够出人头地的时候,一定会多多地为他们做一点好事。

乔一成的刻苦与懂事,给前辈们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能够进电视台的孩子,大多家里有一点门路的,象乔一成这样的很少,他的知趣与进退得当让他在新进来的一群孩子里很显眼,他的极普通的出身又使在平辈人中间显得很安全,不具太大的竞争性,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乔一成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好感。

而胡春晓,却完全不一样。

春晓一进台,在新闻部,就被当做小公主一样地对待,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说她有个什么叔叔在市里做着不小的官,很有办法,她本人家庭条件也很好,是独养女儿,爸妈的宝贝,娇惯着呢,从她的穿着打扮上就能看出来啊,说是家里还有外国亲戚呢。中心上上下下都宠着她,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总是容易成为中心,更何况她还有那样的背景。而胡春晓自己,对所有针对自己的传言与议论都不做明确的回应,因而显得越发地神秘起来,传闻便传得更神乎了。

几乎每一天,办公室里总能传出春晓银铃一样的笑声,敲在除了乔一成以外所有年青的男人心坎儿上。

乔一成对胡春晓是敬而远之的,他本能地,觉得她与他不是一类人,是不该凑得太近的。象他这样平凡的人,与胡春晓这样的女孩子太近,无非是被当成仆役一样地去使唤,乔一成觉得犯不着。

电视台现在所在的这座大楼,是租用的,环境条件都不错,只是不够大,新闻部一个部分就占据了大半的楼层,所以有几个部门,比如影视部和后勤部是分出去另租了别的地方办公的。

有一天,影视部的一个叫柳小雅的女孩子来这边办事,在新闻中心掀起了一场悍然大波。

柳小雅一来便找胡春晓,春晓正好不在,有年青的记者偷偷地向柳小雅,是不是跟胡春晓很熟,柳小雅说,也不算,只不过她们是大学同学,知道她在这边就来找她一块儿吃中饭而已。

于是大家好奇地打听:这位胡小姐,家里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柳小雅不以为然地答:有什么来头,还不是跟你我一样的,小人物呗。

大家纷纷表示不信,有人就说:看看,越是不平凡的人就越懂得隐藏自己的身份,这也是一种保护吗,那古代皇帝出巡还要微服呢不是。

柳小雅笑说:真没什么来头,唉,还不如我呢。

有人就拖长了声音说:哦--?不会吧,都在传呢,说是家里很有办法的。

柳小雅于是问:她跟你们说她家里是什么来头?

有人就答:其实也不是她亲口说的,也不知怎么的就都在传,说是家里有钱有地位,在市里工作,很有点办法呢。

柳小雅就微撇了薄薄的嘴唇笑。

这么一笑,大家便觉出了其中有什么奥妙,围着她更问个不休。

乔一成这一天正好刚做早班,做完了晨间报道,坐在办公桌旁正小歇着呢。

柳小雅笑说:唉,她怎么还是这样,上学时就这个毛病,哈哈。不过呢,她估且这么一说,你们也就估且这么一信,别问我,我可是什么也不会说的。

跟乔一成一样刚做完早新闻报道的年青摄像死活要拉着柳小雅说个清楚,乔一成知道,他是跟在胡春晓后头最积极的几个人之一。

小摄像说:我的姐姐,说话别说半句,吊着人的胃口,说吧说吧,我们不带你告诉去,谁也别说是柳姐姐说的啊!

柳小雅嗔道:要死啦,你看你那个样子,你叫谁姐姐呢!

小摄像说:我原本是想叫你妹妹的,可是又觉得不配我叫,唉,说吧说吧。

柳小雅于是玩笑般地说:也没什么,她也没坏心,就是有点小虚荣,上学那会儿就是,老是有意无意地让人觉得她家有来头,其实,她爸是跑长途的司机,妈妈也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小兄弟在念书,跟咱们一样呀,都是平民子弟。现在咱们电视台也平民化了吧,象咱们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总要有人在基层做苦力是不是?

说着笑眯眯地走了。

胡春晓是个极聪明的女孩子,很快地,就查觉了人们对她态度的变化。

叫乔一成惊讶的是,这样的变化完全没有打倒这个女孩子,她依然穿着光鲜,抬头挺胸地在新闻部来来去去,名声倒了,那架子却不倒。

又是一天,乔一成刚采访完回台,上了电梯,正碰上胡春晓也从制片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搭电梯回七楼。把台电梯一直不大好用,这一回,隆隆地上升了五秒中之后,咣地晃了一下,停了。

乔一成连忙按了救急的电话,师傅说,很快来修。

窄小的空间里,只有乔一成与胡春晓两人。胡春晓手里拿着一篇稿子,乔一成偷眼看去,一片鲜红的圈点,再看胡春晓的脸色,不是太好,想必刚才受了那个特别挑剔的执行制片的批评了。突来的电梯故障,让胡春晓的脸上出现了少见的惊慌与害怕,在电梯的暗暗的光线里,这表情让她看上去格外地脆弱无助。

乔一成咳了半声,安慰道:你别怕,很快修好,听说这电梯这么停着有几回了,没关系的,我们很快能出去。你......你别怕,啊?

胡春晓忽地笑了:怕?我才不怕。我什么也不怕!

乔一成有点尴尬:哦哦,那就好。

他转过身去,对着电梯壁发楞,上面模糊不清地反映着他自己与胡春晓的身影,象水里的倒影儿似的。

忽地,乔一成听到低低的抽泣声,他转过身,发现,真的是胡春晓在流眼泪。

胡春晓说:我什么也不怕,我一定要混好。你知道吗?我们家,房子老挤的,转个圈儿都会碰着人腿,不过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姐弟几个照样个个学习成绩优异,照样都上大学。我从十岁就学会把破的内衣穿在里面,省下钱来买好的外衣。我妈教我的,她还老对我说,什么也不怕,大不了打回原形,我们的原形就是那样,再差也不会差哪儿去了。

乔一成不知说什么好,掏出手帕子递过去,半旧的蓝格子大手帕。

胡春晓接过去,大力地擤鼻涕,递回手帕的时候,胡春晓突然对乔一成灿然一笑:我知道,咱俩的情况差不多的,对不对?

这笑容太象乔一成的妹妹们了,有点傻,有点倔头倔脑,叫懂得的人疼爱,乔一成的心为胡春晓的这个笑容而微微一动。

胡春晓说:我看得出来,你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你,我,我们将来都会好的,比他们谁都要好。

这个奇特的电梯里的三十多分钟,让乔一成与胡春晓有了一种隐密的亲近,他们时常会隔着人群交往一个会意的眼神,乔一成也常会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一份早点,冒着热气,乔一成也会回敬一些女孩子们喜欢的小零食,塞进胡春晓桌子乱堆着的书与报纸稿纸下面。

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一天比一天亲密着,可是,都没有捅破窗户纸。

胡春晓大约是不想捅破,而乔一成是觉查了她的那点不想的心思,于是自保似地,也不去捅破。

乔一成想,也好,不捅破也好,至少,还有个退路。

她有,他也有。

失了业的乔二强二十二了,开始在各处做临时工,每份工都做不长,这两年,用人单位都越来越看重了一纸文凭,这恰是二强最缺的。一成也想过送他去电大再读点儿书,弄个大专文凭,奈何二强实在是读不进书去,也做了罢。

乔二强成了职业临时工,他甚至在一所小学里任过一段时间的临时校工,负责浇花,打扫,分发信件书报杂志,偶遇停电时摇着一个大大的铃铛。

年青的乔二强,象被雹子打过的小白菜,颜色还是青的,只是内里冻伤了。

乔三丽二十岁了,与王一丁顺利地在发展着。一丁也顺当地满了师,成了厂子里小有名气的机修工,很有几个小女工对他抱着相当的好感,然而一丁的眼里,只看得见乔三丽,发工资时,左手拿进来,右手就交到三丽的手里。三丽替他安排好,交家里多少,存起多少,一丁连零用都不要,说是反正天天与三丽在一起,要买点什么都有三丽做主。三丽成了厂子里年老年少的女性们羡慕的对象。唯一叫她有点焦心是的,她们厂的光景不象早些年那么好了,工人们之间传着,似乎是有什么台湾商人要买下厂子。

然而这也没什么,三丽想,她有一丁,就什么都够了。

乔四美十八岁,也有了一份工作,在街道的一家印刷厂,说是做印刷,其实并没有印刷的机器,只是从大的印刷厂里接了活儿,把一页一页的书稿折好,装定。乔四美成天混迹于家庭妇女当中,变得更加嘴碎,常要惹乔一成生气。

那天四美从厂里回家,真碰上难得早下班的乔一成,乔一成一见她,不大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乔四美小姐,请问你穿的这是什么?这个不是内衣吗?你如今就穿着这个上班?

三丽在一旁冷笑道:可不是,穿了好些日子了,就避着大哥的眼,欺负大哥早出晚归。

四美不敢与乔一成对嘴,只冲了三丽道:你懂什么?这叫内衣外穿,最新潮的,你不懂就别乱说,跟你的出前一丁过好小日子吧。

这一年,商店里有一种方便面,叫出前一丁,是四美常拿来打趣三丽的。

一成说:我不是卫道士,也不是老古板,但是我告诉你乔四美,你要再穿着这么伤风败俗的衣服招摇过市,我就打断你的腿!

四美不敢对嘴,只一个劲儿地翻眼睛。

乔四美依然坚持着一个老主意,将来,一定要找一个最英俊的男人做男朋友,那英俊的男人必定眼界宽阔,剑胆琴心,绝不至因为她的稍为新潮一点的穿着而大惊小怪。

乔七七十二岁了,勉强上了初中,齐唯民在这一年也离开了那家杂志社,考入了母校校读研究生,报道的那一天,他正弯着腰填表,忽地有人在他的背上拍了一下。

齐唯民回头,看见一张美丽的灿烂的笑脸。

是常征。

常征笑得弯腰说:你好啊,小七他哥。

26

常征丰厚的长发是天生的微卷,在脑后扎成马尾,她面色红润,皮肤细腻光洁,眼睛乌黑明亮,嘴唇如同花瓣,她是齐唯民从小到大见过的,唯一一个可以用花来形容的女性。

那一年,常征也是刚刚从大学毕业,考上了这所大学的研究生,与齐唯民不同系,勉强也算得上是师兄妹。

齐唯民从此时常帮常征做一些重活,两个人起先是在食堂不期而遇,后来就约好了一块儿吃饭。齐唯民替她打饭,她就替齐唯民打汤,两人总捡一张靠窗的桌子坐着吃饭,常征说自己热爱肉食,总是让齐唯民替她吃掉蔬菜,后来齐唯民便替她准备一个饭后的水果,一个苹果或是梨子或是桔子,说,既然不爱吃蔬菜就要多吃水果,以免缺了维生素。常征有一床极厚实的棉被,里外全新,水红色的苏州真丝被面,漂亮得不得了,拆了洗过一次之后,常征把被面重新缝上,可是睡了没两夜,被子全散了,裹了一头的棉絮。齐唯民见了奇怪,常征说,她不好意思把被子拿回家,会被姐姐笑话,拉了齐唯民到她宿舍里,齐唯民一看那被子就乐了,那被面只被粗针大线地浅浅地缝在棉胎上。于是齐唯民说要替她重新缝过,并且告诉她,针脚要下得深,得和棉胎牢牢地缝在一起。

常征看着这个年青老诚的男人低着大大的脑袋,熟练地替她缝着一床被子,他的领口洁白,半旧的外套上散发着洗衣粉与阳光的味道,手指甲剪得短而干净,裤子也是半旧的,却有清晰的裤缝,常征知道那是用一个大的糖瓷茶缸灌上热水烫好的,他也这样替她烫过衬衫与裙子。常征又想起,她曾经有一盘好不容易翻录来的英语磁带,可是就在第一次用时便被她粗心地弄得绞了带,那天她急着去上课,就把那卷得乱七八糟带子交给齐唯民,等她下了课时,他递给她的,就是重新整平卷好的一卷带子了。他是这样一个妥贴的人,仿佛日子里所有的皱褶都可以被他熨平了似的。

起初,齐唯民对常征好,大半是因为想感谢她的姐姐常老师对小七的照顾,渐渐的,齐唯民觉得,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只是,他也有点犹豫,所以,把那两张排队买来的电影票几乎在手里攥出了水,还是常征拿了过去,她用轻快的语调说:你是不是想请我看电影?好的呀!

齐唯民与常征相恋了,他们的约会非常奇特,两人中间,常常夹着一个小少年,十三岁的乔七七,他管常征叫阿姐,在常征与齐唯民一起复习功课时,他坐在一边安静地吃一盒冰淇淋。常征也很喜欢他,可是乔七七的成绩仍然与小学时一样的糟糕,这让常征有点着急。齐唯民替他辩解说是因为七七小时候经常发烧抽筋的缘故,身体不好自然学习会吃力一点。

背了乔七七,常征有一次对齐唯民说:我说一句话,你可别生气。

齐唯民说:我不会生气。

常征说:你对小七,保护得太好了。

齐唯民忡怔了半天,才说:七七生下来就没有妈妈,我妈把他接过来养,可,到底不是自己的孩子,隔了一层,我总想着,能多疼他一些。

常征说:我明白的,可是,大树底下,长不出小树来,只能长草。

然而齐唯民对乔七七,总还是脱不了“合不得”三个字,常征想着,兴许,再过两天,等七七再大些,就会好点。

常征一天比一天喜欢齐唯民,他学习刻苦,与人为善,老实但不愚笨木讷,言之有物,厚厚道道,她最喜欢他不卑不亢的态度,他对她好,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温和与体贴。

有一天,常征又约了齐唯民还上乔七七一起出去玩,常征说想要教七七骑自行车。

那一天,天突地转凉,乔七七穿了件深灰的厚外套,围着齐唯民的一条厚的黑毛线围巾,衬得他脸孔雪白,乌眉俊眼,兴奋得小脸通红,连耳朵都红到半透明。在扶着他坐在车坐上时,常征发现七七的衣服袖子上有手工接过的痕迹,那是齐唯民的针线。看着七七在齐唯民的帮助下摇摇晃晃地向前,常征站在初冬的寒风里,闻着风中隐隐的雪气,从嗓子到胸口这一路都是透爽的。

她觉得自己找对了人。她对齐唯民说:这个周末,你上我们家来吧。

那个周末,是齐唯民第一次正式去常征的家。

他按响门铃,听见有嗒嗒嗒的脚步声,好象跑过来的,是一匹小马驹。

门开处,齐唯民看到一个六七岁的漂亮得象洋娃娃似的小男孩,扎着个标标准准的马步,比了两根手指直指向齐唯民的鼻子尖儿,响亮地说: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小楼上的一扇窗忽地被推开,常征堆了满头雪白的肥皂泡冲着那小娃娃说:常有有,你要小心,我呆会儿把你后脑勺上几根反毛给揪了!

那洋娃娃似的孩子转头便绽出满脸甜蜜蜜的笑,对常征喊:二姐,二姐,小七他哥来啦!

齐唯民无声地打心眼儿里笑出来。

他真爱他们。

真的。

他的生活,很圆满。

不过,齐唯民还是有点晕,他实在是被常家那一屋子的漂亮人给晃得眼晕头也晕。

常征的母亲,年青得不象话,身姿轻盈,步履快捷,齐唯民听常征叫她做兰姨。

后来齐唯民才知道,常征的母亲早逝,这一位是她的继母,原先省歌舞院一位出色的独舞演员,自嫁了常征的父亲后便不再跳舞,做了编导。常征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庄严的漂亮老人,花白了头发,按常征的话,我爸年青时比王心刚还漂亮呢。

常征家人也非常喜欢齐唯民,也很怜惜乔七七,叫齐唯民没事多把七七领家来玩,这院子后门出去,便是大学校园,地方大,安全,正适合孩子玩。

在与这些温暖的人相处的过程中,乔七七的轻微自闭症终于好了。齐唯民看着他跟常有有在大学校园里疯跑,拢着手放在嘴边冲着常征大叫:阿姐阿姐!那是齐唯民心中极至幸福的一刻。

常征与齐唯民订了婚,许多的同学都不解,以常征的条件,何以找一个家势极平常,又其貌不扬的男人,何况这男人都快二十七了,研究生尚未读完。

常征说:你们知道什么,这个人我要是不抓牢了,将来会后悔一辈子的。

常征与继母兰姨竟比亲母女还亲,还有一种姐妹般的情份,兰姨在看过齐唯民之后对常征说:征征你要抓牢他,千万别松手。有的男人,你是可以安安稳稳放心地地跟他走一辈子的,不过这种男人少,遇上了,就别放过。

常征笑问:那我爸呢?他是怎么样的男人?

兰姨又笑,笑得狡诘:你爸爸,是不一样的。他不是让人放心或是不放心的那两种类型,他是让女人敬佩的那种男人。他的学问范畴对我来讲,高深莫测,象武林至尊似的,越是不懂,越是佩服他,女人对男人的敬佩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之一。女人对男人的放心也是基础之一。这两个基础,得其中之一,就是有福的女人。

常征觉得,自己果然是有福的。

与齐唯民相比,乔一成的恋爱之路走得就要磕绊得多。

他与胡春晓的情份一直不明,乔一成实在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打的是什么样的主意,当他走近两分时,胡春晓的态度里便会突地多出两分矜持来,他若是后退两步吧,胡春晓却又扯了他的衣袖把他拉上前两分。乔一成被她的推搡拨弄弄得心烦意乱,下了决心,一定要捅破窗户纸,干脆把事情说明了,成不成的,都比现在半吊在空中好些。

然而,还没等他找胡春晓要一句明白话,胡春晓闪电一般地,结婚了。

那个男人,是省里的十大杰出青年,做生物工程研究的,胡春晓采访时认识他的,那场采访持续了四个小时,之后,胡春晓便把电话打到了那个杰出青年的实验室去了。

从认识到结婚,不过一个半月,结婚那天,做为杰出青年的夫人,胡春晓受到了市长的接见与祝福。

整个新闻部有一半人惊掉了下巴,说什么的人都有,最多的议论集中在新郎的长相上,胡春晓怎么说也算个美人,按小摄像的话:新郎倌长得真有特色,人家要么是锛儿头,要么是地包天,他是两头翘。有人立刻凑趣地接上:这新郎倌想要跟夫人接个吻得搬把梯子吧?

然而,再怎么样,也抹杀不了胡春晓飞上了高枝这个事实,杰出青年的父亲原本就是全国很有名的一个医学专家,胡春晓婚后便搬进了公婆给准备好的一大套婚房里,他们并没有大排酒席,只在新房的小院内办了个小型的酒会,十分地时尚,小院摆了一溜长桌,铺着雪白的台布,与十分少见的鲜花,各色西点,西餐,玻璃缸里盛着琥珀色的鸡尾酒。新闻部的年青人基本都去了,去了回来,有小姑娘便发议论说:这样的条件,别说是两头翘,就是他两头翘得都搭在一起了也值啊!说完便咯咯笑。

胡春晓也请了乔一成,没有给他请柬,是特特地跑到他面前请他的。

乔一成咬着牙去了,去了之后,胸口一直堵着的那口闷气倒扑地全吐了个干净。

他输得心服口服。

并且,他彻底明白了胡春晓要的是什么,他与她,不过是两条挨得极近的,平行的线。

胡春晓不是他的菜,剜不到他乔一成的竹篮子里。

仅仅三个月以后,乔一成也站在家里的堂屋里向全家人宣布,他要结婚了。

说起来,他与他妻子的相遇到是挺有趣的,可谓不打不相识。

那天市里有个新闻发布会,乔一成早早地跟搭档过去占位置,好容易架好了机器,这边主持人刚宣布发布会开始,那边,乔一成搭档的镜头便被一个留着蓬松短发的脑袋挡住了。

乔一成小心地拍拍那脑袋主人的肩膀,请她让开一点。

那人轻轻一甩肩,把乔一成那只手给甩开了,那篷松的脑袋依然把镜头挡了个严严实实。

乔一成的搭档脾气不好,上前就要动粗,乔一成挡开他的手,轻声说:算了,跟人家女孩子计较什么,也不容易,我们往那边移下就好。

前面的人闻言转过头来,是与她娇小的个头极不相衬的粗眉大眼。

发布会结束时,乔一成发现,话筒套不见了,那不过寸把长的东西,足是乔一成半年的工资,乔一成惊得起了一身的细毛汗。

那个把话筒套还到他手里的,就是后来成了他第一任妻子的,市晚报记者,叶小朗。2008-10-15 11:38:00 笑颜浅浅

头衔:散人

等级:黑侠

文章:769

积分:481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复制本帖地址,传给好友  第 29 楼

齐咚呛的父母原来是从这里开始的^^我说怎么看齐唯民的名字这么眼熟!!

乔家和齐家孩子的成长过程真是满地鸡毛哇!还好,一路走过来了.2008-10-16 11:15:00 未夕

等级:版主

文章:387

积分:32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30日复制本帖地址,传给好友  第 30 楼

27

叶小朗是北方姑娘,来自一个很小的北方小镇子,十分钟内可以走遍全镇,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沾点亲带点故,物价倒是低,日子不难过,只是闷得人身上要生出霉斑来,无端地失了志气。所以,在叶小朗考上了大学,第一天跨进这个城市,站在华盖一般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下时便下定了决心,这辈子绝不再回家去,不仅不回去,她还要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然后,把父母接出来。再然后,也许会去往一个比这个城市更大更美更现代更新潮的地方去,归根的是叶子,叶小朗不是叶子,叶小朗是一棵蒲公英,好风频借力,要一直一直地往更好的地方去。

叶小朗能够留在市晚报社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那是一家新兴的报社,正在招人,许多人看到他们窄小的办公环境,便打了退堂鼓,那可真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叶小朗不在乎单位小,小有小的好处,灵活,上头管人的婆婆少,叶小朗采编摄影一把抓,连跑印刷厂这种杂事也照样干,倒也做得有声有色。

两人都在新闻单位,难免的,也就有了常碰见的机会,或者,也是缘份吧。

有时碰上了,便在一块儿吃顿饭,两个人闲聊起来,小朗提到她的家乡,乔一成笑着说:真看不出你是北方姑娘,这么小个儿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