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筠雾看看四周,确认没人,这才小声的道:“你想家了?”
小盛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他道:“你还记得吗?我之前跟你说过,我是我家里最小的,也是最后一个被卖掉的,所以我对父母没有怨言。”
“我很体谅他们,他们刚开始也只是想着把我卖进大户人家家里做小厮,等他们有银子了,就来赎我。”
他说到这里,突然抬起头,道了一句:“筠雾,我现在恨他们了。”
恨他们为什么要把他卖了,为什么要让他成为一个太监。
折筠雾就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她自己也是被卖的。你说没有怨父母,肯定是怨的,她刚开始还会做阿爹带着阿娘来皇宫里面接她回家的梦。
但是她现在很少想这些了。她呆在殿下的身边就很好,殿下看重她,教了她很多很多,给她好吃的,好看的衣裳首饰,就相当于她的第二个家人。
阿娘卖了她,殿下救了她,让她又有了家的感觉。
她坐在阳光之下,静静的道了一句:“小盛,我现在应当真的不怨恨他们了。”
因为殿下对她的好,让她心里的怨恨渐渐的消散,那些明明才一年没有见过的阿爹阿娘,哥哥妹妹们,都被她开始忘记。
忘记了,很久没有再想起过他们,所以她不怨恨了。
她就劝解小盛,“你让自己过的好一点,过的好一点,便能忘记他们了。”
小盛笑了笑,又吞了一口枣糕,“是,我得让自己好起来,不能……不能活的更坏了。”
他感谢折筠雾,“多谢你陪着我说话。”
折筠雾还是很喜欢小盛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小盛摇头,“没有。应当是跟你说的一般,想家了吧?”
既然他都这般说了,折筠雾没有追问下去的理由,她回到屋子里面写字,写的是殿下昨日教她的文章。
文章里面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殿下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的写完这句话。殿下告诉她要时常拿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永远不要自我满足,要勤勉好学。
她认真记下了这句话,然后写完,呼了一口气,看着跟殿下更像的字迹,有些得意。
这说明她写的更好了。
太子殿下还没有回来,折筠雾就去御膳房里面找杨太监,给殿下提午膳。
她坐在厨房角落里面,杨太监在一边教小徒弟切菜,教几句就跟折筠雾说几句话,说的无非是殿下最近的口味。
“不爱吃蒜了。之前还挺喜欢吃的,好像突然之间就变了。”
吃蒜肯定有味道的,难道是殿下嫌弃有口气?
但就那么一点蒜,能有什么口气。
杨太监思来想去,倒是折筠雾安慰他,“殿下自己不吃的,自然有他的道理,咱们去想没用,万一他只是不喜欢吃了?万一过段时间又喜欢了?”
他们伺候的这位主子,脾气是有些古怪的。即便是折筠雾再喜欢殿下,也说不出他一句好伺候。
杨太监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竟然被个小丫头教了道理,好笑道:“你是个聪慧的,今儿你杨爷爷我受教了,给你弄点好吃的吧?”
折筠雾笑嘻嘻的问:“什么好吃的?”
杨太监就掀开锅盖,只见锅上面贴着好些锅盔。
这个是云州的吃食!
折筠雾欢呼,“杨爷爷,多谢你。”
这肯定是杨太监特地给她做的。
杨太监笑着递给她一个,“做的多,馅儿也不同,有牛肉的,梅菜的,还有猪肉馅的,韭菜陷……各种各样的陷,我都试了,你每种口味尝一个都可以。”
折筠雾一边吃一边点头,在梅菜锅盔上面撒了胡椒粉,快速的吃完,然后听从杨太监的吩咐,给春夏两个隐,小盛还有刘四贵送了一些去。
其他人拿着锅盔都是开始吃,唯独刘四贵不是。他先感谢了折筠雾和杨太监一番,然后说要去给杨太监亲自道个谢,然后就坐在那里跟杨太监聊天,聊自己怎么被卖的,自己以前在哪里做事情,反正是将自己的底细交代的干干净净。
折筠雾本是听着的——她觉得刘四贵好像在讨好她,这让她有些不自在,倒是杨太监没有说什么,刘四贵说,他就听,时不时答两句,然后等刘四贵说完了,他的饭也做好了。
杨太监就让她提着膳食回去。
“殿下该到溪绕东了。”
熬了一上午,回来换了衣裳想来就是要用膳的。折筠雾于是就没听了,提着食盒往溪绕东赶。好在殿下还没有到,她舒了一口气,结果等了一会子功夫,殿下还没有回来。
折筠雾就问守在门口的小盛,“殿下可派人回来说几时用膳?”
小盛也着急,“怕是在哪里耽搁了,这才没有回来。”
无论殿下什么时候回来,这膳食是不能用了,得再去拿一份。好在殿下一顿吃的菜食少,每次都备足了,做起来快,折筠雾看着天,让小盛去杨太监那里说一声。
小盛点头走了,但迟到半个时辰之后,才有小太监回来说殿下去了二皇子殿下那边。
“今日皇上发话,说下响让二皇子和端王一起出宫去看看宅子。殿下正好在,便求了皇上,让他跟四皇子一起出宫去看看。”
“皇上就索性让七个皇子都去看,先去看端王府,再去看二皇子府。”
折筠雾嗯了一声,抓一把糖给小太监,“辛苦你了。”
小太监连忙笑着接过走了。
殿下没有回来,折筠雾又是不需要做事情的——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她还暗自想过,要是殿下以后白日里早早的出去,晚间再回来,只在东宫里面用早膳,其实她一天就可以偷很长时间的懒。
但现在不这么想了,现在会担心殿下,希望殿下早点回来。
她守着溪绕东,一屋子的寂静。她的字写完了,针线也做完了,此时不伺候殿下,她只有再次去读书。
于是拿起书看,等殿下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看完两篇文章了。
太子一进屋就见她在读书,很是满意,外面寒风冷,他今日看了一天的宅子,走了不少路,倒是不累,只冷的慌。
无论再尊贵,走到外头就免不了吹风,他自己解了披风,折筠雾替他脱外衫,又给他换上了里衣,外衫,最后给他罩了一件厚实的狐狸毛毯子,问:“殿下,暖和了么?”
太子点点头,想起端王和二哥的宅子——重点想的是二皇子的,他内心就忍不住向往。
那宅子是二哥亲自监督工部修缮的,快有一年了,方方面面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去,那图纸虽然不如端王,不是父皇给设计的,但却是二哥自己想要的。
二哥曾经跟他透露过,他很满意那座宅子,自从开始建的时候,他就心里想着,后来自己去修缮,便加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还没有娶妻,但是妾室有几个,其中两个我挺喜欢的,自然要宠着的,便让她们挨着我近些。”
太子静静的听二皇子说话,觉得他整个人都活了起来,再不是年岁仅此于端王,但是在众皇子中像隐了身去的二哥。
太子听着听着,就挺羡慕他的。二哥有了自己的地方住,老四明年也可以出宫开府了,但是他不行。
他要住在这东宫里面,继续揣测父皇的用意。父皇并不喜欢宫里面动土,所以他想要修缮东宫也不可能,只能是怎么进来住的,怎么住到出去……
出去两个字一出来,太子就打了个寒颤,今晚的膳食也不香了,只用了几口便没再吃。
这怎么办!折筠雾担忧,想法子:“殿下,今儿上午,杨公公做了锅盔,您要不要尝一尝?”
太子本不想吃,可见她满脸担忧,心一软,摸了摸她的头,“那就吃点吧。”
折筠雾就让刘四贵去,“你让杨爷爷做快一点。”
其实说了之后,她才反应过来这锅盔做的时间长还是短,要是长怎么办!
她跟殿下说,“您看,奴婢又犯傻了。”
太子倒是宽慰了她一句,“你也是着急。”
他其实还吃了几口饭,她就着急成这般,要是一口不吃,怕是她今晚都睡不着。
要是锅盔做的慢,那他当着她的面吃几块糕点?
但折筠雾是个傻的,杨太监可不是,他早备好了,小徒弟守着锅盔刚问是不是可以撤下锅了,就见刘四贵这小子气喘吁吁跑进来要锅盔。
等刘四贵拿着锅盔走了,小徒弟给杨太监竖起大拇指,“师傅,你就是这个。”
杨太监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脑袋,“多学着点。”
这才让搬走锅,开始烧热水。
第32章 二皇子 一更
端王和二皇子出了一趟宫看自己的宅子,有些事情就好像提上了日程。
比如出宫,比如二皇子成亲。
二皇子的母妃是江南秀女选出来的。小门小户出身,母族并不显贵,好在她生的足够美,让皇帝记住了她,后来又生下二皇子,得了个容妃的位份。
容妃心里通透,因儿子自小身子并不康健,所以并不希望二皇子去参与夺嫡之事,只望他将来活的长,平平安安,这就好了。
只二皇子自己不那么想。大哥也就比他大两岁,已经有了封号,自来就得了父皇的欢喜,余贵妃又是世家女,将来说不得还要封为皇贵妃。
可是他跟容妃两个人,这么多年来不争不抢,却一直被忽视。父皇做事情明显是随着喜好去,今日喜欢你一点,便对你好,明日喜欢他一点,便对他好,而这份喜欢,其实只在太子和端王身上。
有时候二皇子其实希望自己不要夹在这个排行里面,他宁愿做三皇子,做十三皇子,也不愿意在端王和太子之间排个老二。
实在是每次端王和太子有什么他没有的时候,就要引起人的一些言论。
二皇子刚开始看的开,后来一年年的长大了,在大哥受封端王之后,他满怀希望的等了半年,也没等来他有封号的圣旨。
二皇子也不是非现在要那个王位,但以后总得要吧?只有得了王位,将来才能接母妃出去奉养。
只要想到这个,二皇子心里就不安,就会辗转反侧。
容妃其实明白他的心思。只他这般,作为母亲,她心中也会自责。容妃叹气一声,给二皇子塞了一块糕点,“你自小就喜欢吃,等你明年出宫,肯定是要带些太监宫女出去的,便把这做糕点的厨子带走吧?”
二皇子点头,“多谢母妃。”
然后小声的道:“母妃,儿子给你留了一个屋子,里面还不敢放东西,对外说是儿子的书房,放了几本书,等您……等您住进去,就按照您的喜欢改。”
容妃就瞪了他一眼,看看四周,这才笑着道:“你别在外处说。”
二皇子点点头,“儿子哪里有那般蠢。”
等母妃住进去,父皇肯定是驾崩了的,他才不敢说给别人听。就是太子问各屋子作用的时候,他也说的是侍妾们的屋子。
二皇子想到这里,就道:“估摸着,明年出了宫,儿子还是要每日进宫读书的,只是不常在宫里,不能常看母妃,儿子会求太子照顾一二。”
他认真的道:“太子虽然脾性不好,爱较真,但比起端王笑里藏刀,儿子将您托付给他更放心些。”
容妃就摸着他的手,拍了拍,“老二,你长大了。”
二皇子笑了笑,没多说什么,等回去的时候,先去的侍妾那里。
二皇子因为还没有成婚,现在的侍妾都是通房丫头,没个身份,虽然已经自己一个院子的住着,还有小宫女服侍,可外人称呼她们,还是一句姑娘。
穆苍院的秦姑娘秦氏是自小伺候二皇子的,顺理成章在二皇子初尝人事之后,成了侍妾。她性子有些骄纵,是二皇子宠出来的,这些日子心腹宫女总劝她要收着一些,“二皇子妃定然是打听过二皇子殿下身侧姑娘的,您是什么性子,她都会知道。”
哪个正室喜欢骄纵的侍妾?宫女很担心,“就怕您将来吃亏。”
秦氏啧了一声,“我就是这般的性子,我是不装的,装能装一时,能装一辈子?”
小宫女还要再说,却听得外面的小太监进来欢喜道:“二皇子殿下待会过来用膳,姑娘,您快些换件衣裳准备吧。”
秦氏就连忙站起来,跟小宫女道:“你别担心,我这副性子殿下喜欢,殿下喜欢,那便是皇子妃在这里,我也是不怕的。”
她换了衣裳,又开始忙活着上胭脂水粉,真是看哪里都不满意,折腾了半天,才算满意。
二皇子看见她这般,笑着道:“你又吃了几斤粉?”
秦氏红了脸,“殿下,您别取笑妾身。”
二皇子在她脸上摸了摸,然后看看手,打趣道:“嗯,照你这般上粉,怕是粉不够了。”
秦氏羞红了脸,头都抬不起来。
二皇子哈哈大笑,等到第二日去读书的时候,还跟太子和四皇子道:“所以说,养个妾室,银子就花的多,这回出去,我还想给她看看胭脂水粉。”
太子倒是赞同。他没有养妾室,就养了个小丫头,库房里的东西也是一天天少一点,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兄弟三个只闲谈的时候说了一句,便不再提。
不过到底太子记住了姑娘家是要用胭脂水粉的,从二皇子那边受教,但回到东宫之后,便觉得有些奇怪。
东宫里面的宫女没有一个往脸上擦粉的,他在其他宫里见过大宫女常擦胭脂水粉。
但随即又明白是宫女顾及自己的缘故。
他摇摇头,这一年来,他已经没那么厌恶美人了,人么,大了很多事情就想的开一些,当年的事情在他心里逐渐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他这一年将心思都花在父皇和保住东宫储位上了,确实很久没有梦见和想过当年被指指点点的事情。
太子叹口气,打开窗户,对着身后亦步亦趋跟着他的小丫头道:“又下雪了。”
折筠雾不是很喜欢下雪,去年下雪的时候,好像就总出事情,每次一下雪,东宫里就静悄悄的,大家都不敢出声。
阿弥陀佛,今年可一定要顺顺利利的。
太子也希望今年能顺利些,过个好年,别处什么幺蛾子。不仅是皇宫里太平,他还希望百姓也太平。
每年冬日里,无论有没有雪灾,都是死人的时候。每年报上来的死伤最多。
他披了一件厚厚的披风,坐在火盆前烤火。
“你们村子里面,冬日里死的人多么?”
折筠雾蹲在殿下身边,在火盆旁边放了个红薯。她一边烤一边点头,“多的,冬日里寒冷,每年村子里的老人都会死几个。”
她小时候还以为人就是要死在冬日里的。
“殿下,其实死在冬日里还不错,您想,大家也不用去农忙,都在家里没事做,肯定是要来祭拜一下的,若是夏日农忙起来,哪里有人能专门来拜祭?”
太子殿下倒是赞同这句话,但觉得她小小年纪说这个不好,便斥责道:“以后不准说死。”
折筠雾:“……”
她委屈的看看殿下,脸上满是疑惑:明明是您先说的啊。
太子就用手在她头上揉了揉,“吃你的红薯吧。”
折筠雾就赶紧去看红薯,果然见烤好了,她高兴的去拿汤匙,“殿下,您快尝尝,真的好吃。”
太子殿下前些日子吃了她的锅盔,称赞了一句好吃,折筠雾便想着法子给他做吃的。
可她吃过的东西不多,便向杨太监讨要了红薯。这种东西主子可不吃,杨太监今年还没有开始备着,但既然是给殿下的,怎么着都要得来,于是折筠雾再次去小厨房的时候,杨太监就已经给她准备好了。
折筠雾觉得杨太监简直是个神人。
“要什么他都能给奴婢。”
太子殿下就着她的汤匙吃了一口烤红薯,然后笑着道:“这是在皇宫,自然什么都有。”
也不是一个奴才的本事,不过确实该赏,太子心情好,赏了杨太监一匹丝绸。
杨太监捧着那丝绸一晚上都没睡,第二天精神奕奕起来招呼小厨房里面的其他太监做膳食,嗓子亮堂的很。
刘太监来找他要膳食,闻言就笑着道:“瞧你这满面春光,怎么,你这是回光返照了?”
杨太监呸了一声,“大早上的,你倒是给我找晦气。”
然后递给刘太监一碗胡辣汤,问,“殿下今日想吃什么?”
刘太监:“还是云州菜。筠雾昨晚跟殿下说云州的吃食,说是他们那里的面是大片大片的,上面撒些葱花,加些辣子,吃的就痛快。”
这么简单?
这可把杨太监难到了。主子叫的膳食简单,奴才可不敢就这么简单的送过去,定然还要做些其他的。
想了想,便做了个松花蛋,这蛋就着面吃,味道很好。
然后还蒸了一个香芋排骨。虽然是早膳,但是太子是个喜欢吃肉的,晨间要吃点肉。
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万一太子殿下不喜欢怎么办?杨太监就在面里面下功夫,不仅准备了好几种口味的汤底,还煮了猪蹄和黄豆,整碗面就看起来没那么素了。
刘太监闻着就香,他将胡辣汤先喝完了,见日头还早,还趁着杨太监去装食盒的时候吃了一块猪蹄。
这才饱了,提着食盒回去,小盛接过去,刘太监问,“殿下穿好衣裳了吗?”
小盛点头,“您回来的正好。”
屋子里面,折筠雾正在给殿下配腰带,她左手拿一根宝蓝色镶嵌珠子的,右边是一根玄色,没有任何镶嵌,但是上面用了金线,绣了一朵祥云,看着很是华贵。
太子让她在身上比划了一下,选了玄色的。
折筠雾就给殿下扣腰带,然后在腰间加了玉佩,这才伺候他用膳。
太子果然很喜欢面上面加了猪蹄,吃的头上冒了汗,道了一句:“午膳就吃猪蹄吧。”
但午膳到底没有回东宫,而是去了承明殿。
皇帝叫了七个儿子去考校功课。太子的功课一直都是最好的,但最近老五老六念书也玩命,皇帝觉得他们这般很好。
考校完之后,果然见老五老六的功课好多了,便道:“虽然你们都是皇子皇孙,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将来总是要做官的,为百姓谋一份安乐。若是你们只享着荣华,却不知道进取,那就枉为皇子了。”
这话就说的很重,几个皇子心有坠坠,一个劲的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读书,皇帝这才满意。
然后就说过几日准备让群臣进宫吃个宴。
这顿饭主要庆贺英国公的事情结束了。皇帝觉得今年因为云州贪墨案和英国公案沾染了晦气,便准备好好庆贺庆贺,去去晦气。
太子就发觉皇帝对英国公一案真的很在意,而且在意的很奇怪。
回去东宫后,他歪在榻上突然有一个念头。
父皇对这件事情的在意,好像不是对英国公贪军饷的愤怒,而是对于一个自己信任的臣子背叛自己的愤怒。
这两种愤怒看起来一般,但是仔细想起来,却是有很大的差别。
太子就明白了蜀陵侯为什么那般坚决的拒绝跟他和端王联姻了。
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蜀陵侯是个明白人,他想,他或许以后可以看看蜀陵侯对父皇做事的反应,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第33章 扇子(捉虫) 补更
十二月初五,皇帝让人在承恩殿准备了筵席,众臣进宫,倒是没有带家眷。太子坐在其中,跟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喝了一杯酒。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姓梅,对太子小心翼翼的很,就怕他查账又查出什么来。
太子一向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今日他心情还算好,见梅尚书这般模样,开了个玩笑,道:“放心,孤让你过个好年。”
梅尚书一时间没接住话,他只在想:那年后就要查出点事情来?
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太子在开玩笑,他就僵硬着脸:“……哈,哈,哈。”
太子:“……”
算了。
听闻梅尚书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一心只知道读书,做事勤勉,可为人上面倒是差了那些圆滑的人一头。不过太子喜欢这般的人。
为官本就是为了天下百姓做事的,要那么圆滑做什么。
他就又亲自给梅尚书倒了一杯酒,“孤再敬你一杯。”
梅尚书就连忙喝下去,便没有刚刚紧张了,太子一直在户部上值,但自从云州贪墨案出来,太子也没有再马上又带着人去查账,只每天去点个卯,跟户部的人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不插手,说句实话,就冲这点,梅尚书还挺欢喜太子的。
两人就在一起说话,说了一会,太子回去吃羊肉,也不让小太监帮,只自己在那里拿了辣子撒在羊肉上面,慢吞吞的坐着吃。
皇帝一直看着底下的人。见太子跟户部尚书说了一句什么之后,户部尚书就僵硬住了,然后尴尬的笑了几声,皇帝就能猜得出来他们说了什么。
他也笑了笑,觉得太子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凶名远扬,如今群臣提到他,都怕他这幅又直又倔的性子在各部找出什么事情来。
皇帝想到上次他想让太子再去兵部历练一番时,兵部尚书的脸瞬间白起来的神情,他就觉得好笑。
太子啊……这种群臣之宴,他就只跟户部尚书打个招呼,也不知道去跟别的人交谈。自己一个人闷在那里吃羊肉,还自己撒辣子,皇帝看着直摇头。
反观端王,先是去余家那里说话,倒是情有可原,毕竟是外家,后头竟然跟好几个大臣都喝了酒,实在是有些招摇了。
不过想到端王就是这般长袖弄舞的性子,皇帝又觉得自己还得慢慢教他。
要是太子和端王的性子折一下就好了。皇帝叹口气,喝了几口酒,然后又去看其他的儿子们,发现老五老六老七跟在端王身后,跟众臣喝酒,老二跟老四却闷的很,偶尔去太子那里喝几杯酒,吃几口菜——太子竟然还给他们切了羊肉,一副就来吃筵还要多吃的模样。
皇帝看着好笑,喊了一句,“太子,老二,老四,你们吃什么,嘴巴就没有停过。”
太子就站起来,带着老二和老四端了一盘羊肉过去,然后亲自撒了辣子给皇帝,“父皇,这般好吃。”
辣子是他向御膳房要的,倒是多,给皇帝拿了一碟新的,笑着道:“二哥和四弟也觉得好吃。”
皇帝给面子的尝了一口,然后问太子,“刚刚你跟梅襄垣说什么,朕看他的脸色不好。”
太子就无奈的道:“儿臣在户部做事,也算是他的属下,便想着敬上官一杯酒,谁知他紧张的很,儿臣想着那就说个笑话吧,让他别那么紧张。”
“可儿臣说的笑话似乎不好笑,他反应了好久,才笑了几声。”
皇帝就大笑出声,“让朕猜猜,你是不是跟他说,你让他过个好年?”
太子这回是真惊讶了,他好奇道:“父皇怎么知道?”
皇帝就打趣道:“你自小就是这么个性子,朕还能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这么一句话,太子听得背后汗都出来了,他面上不动声色,回去之后,却是大冬天整件里衣都湿了。
折筠雾帮他换下来,也不敢说话,只快快的将烘暖和的衣裳给殿下穿好,给他递过去一杯温茶,过了一会,才见他神色好一点。
太子确实是被吓着了,一句“朕知道你怎么想”,声音不大,却让他心里如击鼓。
他知道父皇说的没错。他能知道父皇的心思,那父皇知道他的吗?
太子将自己做的事情前前后后想了很久,才松口气,因为他到目前为止,真的没有做什么大事。
太子叹气,看来以后还是要更加小心才行。
他喝了一口热茶,发现这茶的味道很别致,而且这也算不得是茶。
“这是什么?”
折筠雾连忙道:“大麦茶。”
大麦茶?太子又喝了一口,觉得也算是别致,笑着道:“又是杨太监捣鼓出来的?”
折筠雾点头,不好意思的道:“是云州人常喝的。云州那边干,容易上火,便喝这茶去火气,对身体好。”